大学中文教学模式论文

2022-04-17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顺应全球化、国际化大潮而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理解精神的高级人才。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但使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而且不能适应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需要。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改革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中文教学模式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大学中文教学模式论文 篇1:

慕课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

内容摘要: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面临危机,慕课时代的来临为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带来的新的机遇。慕课教育的开放性、优化性、大规模性等优势,传统教育都无法比拟。如何将慕课教育的优势融入大学语文的教育是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慕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q,最后得出了结论,以期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模式 发展现状 慕课 创新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公共课,但是一直以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不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停滞不前。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网络完全脱节,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如何利用网络手段有效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意义重大的课题研究。本文分析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所面临的现状,将近年来提倡的慕课教学方法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研究,希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有所启示。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90年代中期,大学院校提倡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许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而且定为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大学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单一地讲读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是填鸭式、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细讲,要求每次课前预习文章,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如果对讲读的文章不熟悉,学生就很难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就流于形式。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急需解决的难题。慕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的创新性的变革。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12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引领世界各大名校对慕课这种形式进行探讨,推出了“Coursera、Edx、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3年,中国的各大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等与Coursera、Edx平台签约,在中国大力推广慕课,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信息化时代,把慕课教育应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是大势所趋。

二.慕课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一)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慕课的视频是慕课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段慕课视频的录制,都是名校名师精心设计录制而成,然后再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检验审核才得以通过,所以慕课的视频授课内容丰富精彩。再次,慕课的时间录制一般十分钟左右,这样有效缓解了学生听课的疲劳感。视频播放完后,紧接着进入问题嵌入环节和师生互动情节。这样,相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慕课教育形式多样灵活,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普通高校的学生观看名家录制的授课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那些想上重点大学而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效率高,容量大,形式新颖

慕课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它优化网络资源,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学生观看到这样优秀的教学视频,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自主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慕课教育分线上和线下活动,活动形式设置灵活有趣,形式与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相比,新颖有趣。

(三)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学习的主体

慕课教育的视频讲解环节短小精悍,短时间的讲解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学生想听懂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课前要进行预习,才能完全理解慕课视频的讲解内容,这就调动了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积极性。看完视频里的名师对课文的讲解,接下来慕课还针对所讲课程设置了思考题,来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通过做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为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局面。

(四)能有效节约教学资源

很多非中文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没有专门稳定的教学团队,一般是由公共课教师来担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授,公共课教师同时要教授很多门其他的基础课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慕课教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教学资源,进而提高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同时,慕课教育的视频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地点观看大学语文的慕课视频,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室集体学习,教务科也不用花费时间排课排教室,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资源。

三.慕课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程序单一化,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慕课教育虽然是优秀资源,但是课程内容是固定的,它所包含的难易程度都是一样的。它所面对的学生基础、个性都不一样。名校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强;普通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弱,自学能力较差。文科类的专业学习大学语文慕课课程相对容易,但是理工科或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慕课课程,效果就不会一样。因此慕课课程内容单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能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二)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

大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如果只是通过慕课网络的学习,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互动,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另外,很多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篇目,需要师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着冰冷的视频讲解,是无法產生文学需要的氛围,无法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慕课教育和翻转式课堂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差,就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全国的高校众多,但是各个院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名校还是占少数,拥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也不是多数。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也不强,面对有难度的慕课课程,让他们自主性地预习学习,需要建立很好的监督机制。

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一)课堂教学元素多元化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育以教师讲解为主,慕课课程主要是视频的播放,如果能将这两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以多形式出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未来的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元素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也有视频年名家名师讲解,既有网络思考题目,也有老师的点评活动,将传统教育的优势和慕课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线上和线下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大学语文的教育中来,切实实现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感交流

慕课教育具有灵活、便捷、资源优化等优点,但是缺乏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融合情感交流活动,因此大学语文的慕课教育必须有教师的情感参与。大学语文所讲授的内容是饱含情感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预习,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布置情感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情感交流。

(三)建立有效的教师监督机制

慕课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现实中,有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无法达到预想效果。2013年1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针对他们在coursea上的16门课程做了课程完成率统计,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调查结果还显示,有的学生在选课一到两周后就自动放弃了课程的学习。这些接受调查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具有本科或大专学位的学生,其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具有本科学历。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学慕课完成率低的原因,一是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力差,不能坚持自觉学习;二是因为学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中觉得有难度,于是放弃学习。因此,将慕课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中,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教师监督体制。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积极发挥慕课教育的优势,将它与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教师要勇敢面对新课程的挑战,不断学习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动去适应大学语文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天胜.“慕课”视阈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2]陸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第八辑).

[3]康毕华.慕课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

[4]马洪波.信息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2016.12.

[5]李淑平.慕课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6.11.

(作者介绍:徐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作者:徐娜

大学中文教学模式论文 篇2:

适应国际理解教育需要改革英语教学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顺应全球化、国际化大潮而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理解精神的高级人才。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但使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而且不能适应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需要。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改革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改革 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化,人类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开始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并得到了联合国成员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努力推行下,国际理解教育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并逐渐为全世界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欢迎。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共存,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品质作为地球社会的市民所必备素质的教育。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促进国际协作,可以称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职能。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也成为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大潮中的现代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了各种国际教育课程,如世界各国历史与文化等,这是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之一。可是,英语教学,这一在我国被实践证明耗费了巨额教育资源却实效不如人意的课程,却很少被纳入国际理解教育的范畴。

如同任何一门语言一样,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蕴含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必须与文化内涵的学习结合起来,否则习得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语言学习将变得毫无乐趣而陷入恶性循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于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融洽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这一目标的提出,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英语应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学习者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应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可见,英语教学的过程应是通过一定的教与学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的来说,可以将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或者说是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前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核心。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方法陈旧,仍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和个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学而无趣,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视野未能获得提高。一言以蔽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比较重视知识与技能层次的学习目标,而普遍被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有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在一、二年级用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课程计划,不仅早读、晚自习等课余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英语,而且,很多学生利用公共课或者专业课,“偷偷”学习英语,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因为四级证书已无庸置疑地成为成功就业的一块不可缺少的敲门砖。

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的表现,造成的后果是,既无法收获语言学习的实效(学生无法获得语言学习的乐趣与真正技能),也无法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被严重忽视)。英语本该成为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适应性的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现在却只变成了获取四、六级证书的视野狭隘、功利性突出的工具。

三、如何实施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行动纲领,并指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儿童和青年做好准备,能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建设一个多元、和平、安全及人人享有更完满生活这一目标的世界社会。”随着各国家、民族、文化彼此之间的交往日益纵深发展,联合国倡导的国际理解教育也更为凸现。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理解教育更是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身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人才的需要。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互为依存,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传统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跨世纪的国际型人才,这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宗旨。我们要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野中来认真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应国际理解教育需要的教育新模式。

树立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观念,即要求大学英语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活动除了实现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满足第一、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外,还应满足更深层次的要求,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需要。而第三层次的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要通过创新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体验教育,构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协作精神的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营造有利于英语文化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英语教育模式,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它强调课堂上教师的中心地位,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受教育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理解和应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变得视野狭窄,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独立性、批判性差,理解语言文字中更深层的文化意蕴和内涵,更成为一句空话。课堂上独立和平的氛围,是进行文化理解和消化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这种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吸收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知西方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文化的积极情感。

2. 挖掘大学英语教材资源中的丰富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涉及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的同时,向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适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另一方面,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文质兼美,形象生动,这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蕴藏在课文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从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际理解态度。

3.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方式,经过学生的自我体会、自我思考、自我升华及行为锻炼,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愉快的感觉。这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体验式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1)情绪感染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借助于各种媒体手段,如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种情景的氛围,感染学生的情绪。如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教学节目、英语动画片等,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在课堂外,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完善英语角、办好校园英语调频台节目、开展英语活动周、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

(2)角色表演法。课堂内外的角色表演法,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可先讲解课文的文化背景,结合课堂活动,创设一定的社会文化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课文角色的模仿表演。利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等,开设party。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氛围中,在角色的扮演中,更深刻的感知和了解西方文化。

(3)调查报告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英语刊物、报纸等各种途径收集鲜活的世界信息,并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世界发展动态的学习报告会。此类活动将全班(教学单位)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使每位大学生参与其中。它强调全体参与、经验共享。这对于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形成至为重要。这类活动对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一方面,促使大学生不断跟踪世界前沿信息,满足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弥补大学英语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使英语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4)自我体验法。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外交流的活动,并积极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中国加入WTO,中外交流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许多大学都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吸引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为中外青年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机会。建议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中外青年联谊会纳入国际理解教育体系中来。这种面对面的文化交流不仅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技能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国际理解,符合中外双方青年学子的需要。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交换生”项目,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大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直接的文化和生活体验,为大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制度、风土人情等现实状况提供一个直接的渠道。

(三)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一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尝试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评价体系最终指向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国际视野的提升。

总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从国际化、全球化的更广阔的视野来认真审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努力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理解精神,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近兰.论大学英语的国际理解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3,(5).

[2]陈学兵.英语教学中文化熏陶的技巧.产业与科技论坛[J].2006,(2).

作者:粟 莉

大学中文教学模式论文 篇3: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给教育者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中国华北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为个案,阐释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该校听力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带来的问题、解决对策及其启示。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改革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

——Tak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ONG Xiny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1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理念

1.1 混合式学习的发展与定义

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1]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面授教学与技术媒介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混合式学习是20世纪末在企业培训领域流行的一个词语,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内教育技术界,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混合式学习的研究领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何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2]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混合式学习是最能有效整合资源,节约资源,高效教学的学习模式。

1.2 混合式学习的具体方法

混合式学习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两个部分。课堂面授主要是我们习惯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用常规的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幻灯等;学生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均使用印刷教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课堂面授的传统由来已久,在这里作者就不再赘述。

在线学习的方式则丰富多彩,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2.1 慕课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慕课是英语MOOCs的中文音译,它的定义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慕课以极快的发展方式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国外大学,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高等学府,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纷纷采用了这个新的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免费网上课程。其中最著名的平台有:Coursera, Udacity, Edx等。2013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了“网络开放课件”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国内一流大学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关注。

众所周知,慕课的最大特征是开放、在线与免费,正是这些特征使慕课一进入中国就被许多大学关注。甚至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关注慕课就会落伍”。慕课确实给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遇,特别是足不出户,在网上就可以看到国内外高等学府,知名教授的授课。一睹名师风采,接受一流教育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同时,开放慕课的大学也会因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获得双赢。

1.2.2 微课 (Micro-lecture )

微课,顾名思义,和现在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技术有颇多相似之处的一个特点是都突出了“微”字,即短小,简洁的意思。微课是由诸多微课件构成的。它是基于某个学科的教学核心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而成的短小视频课件。微视频的时间为5至15分钟左右。特点是:视频化、简洁化、反馈性、交互性。[3]目前最著名的微课网站有TED教育演讲,萨尔曼·可汗学院等。

1.2.3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翻转课堂的主旨是以面授为基础,通过多种教育技术手段,使課堂发挥新的作用。

这个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不再占用课上的时间来讲授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在课下完成自学部分,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上边论述过慕课和微课等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学生自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上学习,还可以做习题,与同伴讨论并随时查找资料。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成了督促者和合作者。

总之,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和微课,慕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混合式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主导思想,翻转课堂则是混合式学习具体实施方案,微课慕课则是翻转课堂的具体设计方案。[4]

2 混合式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日益迫切。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座,学生记笔记,课上听讲,课后练习,课上再核对答案的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生命力,起不到节约教学资源,高效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心也会离课堂越来越远。针对这种局面,目前全国180多所高校陆续启动了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和探索。教育部于2004年1月,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教学模式,《课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模式中的优秀部分。”[5]

天津师范大学也对此做出了应对和改革,并于2006年启动了英语分级制。具体是大学英语分为三个层次:快班中班和基础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特别是快班的听力教学自2013年起,引入了文华公司的朗文教学平台,极大的调动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对2014级学生问卷反馈,80%以上的同学对朗文平台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2.2 混合式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为新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与此同时,校园数字网络也风生水起:大学生的手机基本为智能模式,学校图书馆也提供了可以上网的机房,这就使E-learning成为可能。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模式,是非常适合大多数高校采纳的学习模式。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我校快班学生听力课采用文华在线的朗文英语平台作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两个学期内完成朗文二级和三级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为,学生课下在线自主学习,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质就是慕课技术的使用。我校本科生班级一般为每班55名学生,而听力室资源非常有限,基本上每两周才能在听力室上课。通过学生网上学习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把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做成15分钟左右的微课,通过朗文平台上传,资源共享。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重点环节讲解,对学习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以翻转课堂作为辅助。这种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师生互动,以面授的形式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也通过师生之间提问、答疑、讨论交流的互动,共同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

(1)引导者。新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理念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中教学的主宰者与独裁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引导者,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沟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

(2)设计与开发者。这种学习模式是数字校园时代,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注意语言清晰、声音洪亮、教态端正大方、教学思路逻辑性强即可。而如今的多媒体技术的引进,网络时代兴起,对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在慕课和微课的使用中,如何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抓住教学重点,给教师开发设计教学课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混合式学习,作为比较新颖的学习模式,在实际使用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天津师范大学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使用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较深,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老师布置了网络学习任务后还不太能自觉与积极的完成,教师需要不断提醒。

(2)教师对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对课件的开发能力还处于做PPt时代,对微课的理解还不到位。另外对于各种技术硬件的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微课中教师作为表演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观众(学生)的心成为一大挑战。

3.2 解决对策

(1)管理部门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层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首先使教师意识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有自我发展的意识。还要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加大课題奖励的力度,给予教师多方面的帮助。

(2)教师的自我完善。教师也应该有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如果不提高自身的水平就会被淘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

4 结语

我国近几年来大学大幅度扩招,教师的规模没有明显扩大,师生比严重不足。在这个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可以综合科学的学习模式,辅之以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了教育成本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网络时代,数字校园的冲击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挑战,如何适应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天津师范大学的改革思路为大家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 Graham, C.R. (2006).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h[M].edited by C.J. Bonk and C.R. Graham, pp. 3-21. San Fra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2] 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3] 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8.

[4] 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1.

[5]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作者:宫欣怡

上一篇:新课改下语文实践论文下一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