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2024-05-09

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选13篇)

篇1: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5)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6)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7)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8)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

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篇2: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方法

1、对孩子英语的关注,要从小学开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再加上英语学习没有生活环境的辅助,相对难以自然习得的学科特点,从一开始就加以关注,让孩子能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就会减轻学习的难度。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常常忽略了这点,平时没过问,等到孩子放弃学习了,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更有的家长在中学了才开始重视,然后昏天黑地的为孩子补课,殊不知,这样的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办。

2、跟上老师的节奏。让孩子每天回家朗读当天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三五几遍的重复,直到会读为止。老师为了顾及班上参差不齐的所有学生,一天的知识量都不会很多,要求孩子朗读所学的内容,并不会很难,而且是当天学习的知识,孩子都是有映像的,孩子既能及时复习,又感觉轻松。孩子会读了,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的进步慢慢会被老师发现,老师不经意的表扬还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3、强化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孩子的有了会读的基础,就需要让孩子记忆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记忆,积累。记忆的训练从单词和句型开始。记忆从简单,少量开始,孩子能胜任才能坚持,刚开始可以记忆三四个单词,或者一个句子。这个时侯要多鼓励,告诉孩子,“我相信,你能记住",然后耐心等待,孩子就会努力去记。一当孩子记住了,立即给他表扬。

4、加强孩子的听力练习。孩子会读了会写了,就可以开始听力的练习了。听与读写是完全不同的输入方式,放录音给孩子听,让他跟读,,就这么简单,只要反复就行,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形成很纯正的口音,很流利的语调。远离哑巴英语的误区。

5、我们的教育,现目前还是以考试的方式作为学习的检测方式,也就是说成绩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成绩的好坏依然决定着孩子的快乐乃至自信,性格,生活的质量等。所以,学以致用,让孩子做点习题很有必要。初次练习时,给予孩子宽松的态度,告诉孩子,做对做错都没有关系,不能做的也可以翻书,只要尽力做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就可以渐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步步迈向成功。

6、因为这是孩子的薄弱学科,在这过程中畏难情绪会伴随始终,孩子常常会有厌烦,敷衍,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切不可心太急而生气,发火,甚至打骂孩子,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真是一件很恼人的事。我们要多多的鼓励,让孩子觉得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勇敢坚强乐观的性格就这样渐渐的养成了。

7、坚持是最好的品质。再好的方法离开了坚持都会失去意义,每天一小步,持之以恒,就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收获可喜的成果。孩子年龄尚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是很正常的事,家长的坚持关注是孩子坚持的保证。

英语的学习就像语文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效果的,一般情况下怎么也要一个学期的努力与奋发。同学们,奋起吧!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篇3:浅析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学科, 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升入高中学习, 并且对学生各种学习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往往重于模仿, 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 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那么该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成绩,问题,初中数学,建议

参考文献

[1]马静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题·中学, 2012.

[2]李茂华.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J].学术研究, 2012 (5) .

[3]丁小平.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J].时代教育, 2010 (6) .

篇4: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数学学习 认知内驱力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认知内驱力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认知内驱力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认知内驱力促使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加强学习,这种促进作用是由学生的内心发展出来的,因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认知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指向明确,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较大的满足,也能进一步强化认知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认知内驱力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激发认知内驱力的几点做法

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我总结发现认知内驱力的确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增加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内驱力

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源于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学习内容相关联,由于具有时效性,这些问题可以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加其现实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这是因为认知内驱力其实就是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解决或者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的内部心理作用,而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实际上也可以视为一种新奇的、较理想化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新授课上,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传统的鸡兔同笼问题。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问题,解法也很多,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但是我认为解决这道题最好也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使用二元一次方程。

我用PPT展示这道题之后,学生很兴奋,因为他们在以前也学过或者了解过这个题目,所以很快就有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当我要他们详细阐述自己的思路时,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说清楚解题思路。然后我详细地讲授二元一次方程,通过这个题目将学生思路引入到新课教学中。

为了进一步验证二元一次方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我紧接着展示了第二道问题:甲原有x个钉子,乙原有y个钉子,若乙给甲10个钉子,则甲所有钉子为乙的3倍,若甲给乙10个钉子,则甲所有钱为乙的2倍多10个钉子,甲和乙各有多少个钉子?

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由于有前面的问题做铺垫,学生已经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候的价值,因此已经开始产生并且强化针对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内驱力。在接下来讲授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授课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随堂训练的反馈结果也显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

2.通过师生互动强化认知内驱力

我认为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多进行交流,按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前一人包揽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新授课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主导整个课堂的思维走向,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完成者。因此教师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强化学生认知内驱力,促使学生从内部心理动力上开始主动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新课时,由于因式分解相对抽象而且与现实问题联系比较少,因此我决定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因式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较抽象,难以过设置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因此我根据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班级内的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竞赛,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积分争取最佳学习小组的办法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在进行《因式分解》相关章节的新授课上,我发现学生为了获得最佳学习小组这个荣誉称号,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只要是教师布置下的学习任务,无论是个人回答的小问题还是需要整个学习小组群策群力去完成、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回答,或者是在小组讨论时候积极展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独特思路。因此在因式分解这部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授课时候较轻松,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在这几节课的随堂检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些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巩固效果也较之前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可见,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促使学生进行竞争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认知内驱力的产生原因相符合的。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上进行竞赛,能够较好地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以前。

实践证明,认知内驱力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强化学生认知内驱力,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继而达到提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1、光找一个老师补习是没用的,因为他不知道你究竟什么地方差(这句话是要特别强调的),让老师从头再来讲一遍时间上是不够的。

2、题海战术也是没用的,因为你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做完了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总结考的知识点,也不一定了解知识点的原理。没有针对性,做完了不会的仍然不会。所以一定要找基础性的题多做。

篇6: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作者|艾米

一、数学运算

运算可以说是数学中的一门基本功了,初中代数的很多内容都离不开运算,其中很常见就有方程运算、公式运算以及根的运算等等。如果初中运算能力不好不过关,会影响以后升年级所带来的影响。在面对运算的过程中,要多练习,心算不如笔算,好好的学在纸上,搞清楚运算的方式,不要心急,越是不会越要冷静好好的分析。

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想要把数学学好这记忆与理解的方法是必须要学会的。理解是一门必要学习的法则,只有理解准确,不跑题再结合方法就一定能够解答。只要能很好的理解这个题目是怎样的结构,就可以很好的解出答案。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不外乎都是结合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加法定理为基础方面上,在记忆数学公式的同时,你可以结合一些例题进行推理,从而可以更快加速你对这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必须是要脚踏实地的,没有那么多投机取巧的办法,数学练习要讲究高质量的和对症下药的方法。对于例题,要养成先分析再做题的习惯,遇到不懂可以先做好标记,然后再多跟同学老师沟通交流。要尝试结合多种解题方式,要多练习。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学习政治哲学有异曲同工的道理相同,在学习数学方面上,逻辑思维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推理归纳,这样才会更好运用数学公式,从而达到解决难题的效果。

篇7:抓好情感教育,提高初中数学成绩

抓好情感教育,提高初中数学成绩

学生的认知活动与他们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当他们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后,也就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才会伴有创造性.可见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基于以上,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情教学,以情优教,提高初中数学成绩.

作 者:张姝丽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七中学,563000 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8: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造成数学成绩差, 两极分化的原因

1. 被动学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假如我们几个人一同去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 有的人去一次就能记住地点和线路, 下次再去, 他就能充当向导了, 而有的人就算去十次也不认识路。这如何解释?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操心与不操心。操心者, 主动也;不操心者, 被动也。学习也一样。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 还像小学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不预习, 课后也不复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2.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考试中, 往往容易的题目做错, 难题不会做, 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久而久之, 就丧失了信心, 失去了学习兴趣, 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下降。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4.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成绩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 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造成两极分化。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提高数学成绩, 缩小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1. 合适安排课时内容, 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 根据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课时的安排, 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往往有好几个。但这样的编排对于我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却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这不符合农村初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教师固然可以按照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把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讲授完毕, 但是讲完之后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呢?我曾经听过许多公开课, 每节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都把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放了进去, 学生似乎也弄懂了这些知识, 但真正做起作业来却感到很茫然。课后老师还需把这些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 而重新讲解却让学生感觉是在“炒冷饭”, 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 应根据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把一个课时所安排的知识点予以适当增加或者是减少, 在教学上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 降低教学难度, 重视基础。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 小学生可以免试进入中学读书, 又随着重点中学的扩招, 优秀的、成绩稍微好的小学生都进入了重点中学读书, 余下的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农村初中读书。实际上进入农村初中读书的学生大都是些小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曾经在辅导一位学生做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 问她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背诵一下“九九表”。结果这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吃惊:我背不了。难怪她在做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 结果符号都对, 但绝对值都算错。要让基础知识这么差的学生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 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想学生能够学好一个科目, 必须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如何才能让这些基础知识差、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我认为对他们不能要求过高, 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教学难度。比如在教学时, 老师要尽量讲解一些最基础的知识, 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 懂得运用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常用的问题即可。如果老师硬要求学生去做一些难题, 学生既花费了精力又没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 丧失学习的信心, 更加不愿去学数学了。因而降低教学难度,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 重视课本例题的榜样性功能, 注重解题方法。

例题自有作为例题的道理, 这道理就是它出题的典型性, 解题方法的榜样性, 思维方法的启示性。作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载体, 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教师在授课时切不可讲完即可, 要深刻分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结论出发, 阐明它的诱导作用是什么, 启示作用是什么, 结论 (1) 与 (2) 的关系是什么, 是独立的、平行的、还是层层渐进的。将题的条件变化, 比如范围缩小后, 题的解法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一位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说数学好学。老师问她为什么, 她说:“无非是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一语道破天机。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学生陷在题海中挣扎, 去撞题、压题, 因此我大力提倡回归“课本”, 回归例题。数学需要实践, 需要大量做题, 但要“埋下头去做题, 抬起头来想题”, 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 注重和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苦做”更要“巧做”, 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 要会通过比较, 发现规律, 穿透实质,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此外, 教师应建议学生在平时做题中要及时记录错题, 多想一想为什么会出错, 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从而获得高分。如果试题中涉及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 集中优势, 攻克难关, 别留下漏洞。

4. 练习形式多样, 加强记忆。

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胆小害羞, 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遇到疑难问题也不敢主动提出, 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造成了课内学、课外忘, 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丧失, 甚至产生厌倦和反感, 作业只是机械地抄袭应付。为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检查, 采取让学生做适量作业和进行测试等多种形式。如每次上新课前, 利用几分钟背诵重要的定义和定理, 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及时纠正错误。张道真教授曾指出:“背诵可以强化记忆, 认真刻苦的背诵可以让大量的东西留在大脑里, 时间长了就变成自己的了。”这样还能让那些平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开口说, 是种可行的强迫手段。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 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 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为初二、初三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 定期检查, 减小两极分化。

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比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要容易得多, 如果让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是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还是愿意向同学请教问题, 那他肯定会选择同学。因而, 可以在班里成立互助学习小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 并由组里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组长, 组员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比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时, 又特别是记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 我在课上要求学生背诵, 多数学生背不出。但他们在课后和同学一起很好地背出性质和判定。心理学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 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 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 真诚帮助, 从精神上多鼓励, 学法上多指导,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留心观察后进生, 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要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还要在初中阶段努力让学生的两极分化缩小, 力争让学生多学知识, 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取得优秀的成绩, 成为优秀的人才。

摘要: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 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 (所学知识大部分局限于书面知识) 、反应能力较低, 对生活中常见现象所知甚少。针对上述现象, 教师应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 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成为优秀的人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对策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9: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学习兴趣

近年来,中考数学题的难度在提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谈几点看法。

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准确地说,只要题目中有加、减、乘、除的计算部分就一定要计算准确。想一想,一张卷子有多少道题是不需要计算的呢?只有很少的概念题和作图题。那么,既然计算这样重要,就需要我们重视计算。所以,做题时不要会了就不做了,要亲自计算一下,总结经验。平时再增加一定量的口算题的训练,就一定能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重视概念。关于概念的教学有好多方法,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中的每一个概念,考试就是考概念,从根本上真正地理解了概念的真正含义,无论出什么样的题都能够准确解决。

再次,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当遇到一道不会的题时,要如何想?先考虑此题的考点是什么,知道考什么,再用对应的考点的知识想解题方法,这样思考,就很容易快速找到解题的方法了。简单点理解就是想出题者之所想,答出题者之所答。

还有,遵循学习规律。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要有由浅入深、化繁为简、把不会的题型变成会做的题型的思考方法。只有这样,所做的题目才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对于有些题目是要总结规律的,再次做此题型时,就可以用总结的规律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再有,教者的讲解要有方法。准确地说,就是讲得要有意思,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爱听。如何产生兴趣呢?提高教者的文化素养,教者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要有幽默感,让学生喜欢。只有这样,学生才听得好。

最后,要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基础好,只需要进一步点拨就可以;有的学生基础不好,但脑子灵,只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打好基础就可以。还有一点,就是考前要进行模拟测试,提前找出在考试时容易出现的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选择题的选项没有写在应该的位置,填空问答题忘写单位、漏题现象等。只有这样,在正式考试时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答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以上就是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提高初中数学成绩的几点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益处。

篇10:初中数学成绩差怎样提高_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提高

一、背景分析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 学习成绩较差, 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家庭教育和管理不足。

农村学生成绩较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 对于孩子而言,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上学以前, 父母充当着启蒙老师的角色,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 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 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很关心, 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所以家庭教育往往较差。他们往往更重视孩子对家庭的及时贡献, 想孩子能早些出去打工, 减轻家庭的负担, 即使学习好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在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很高, 这严重影响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家庭教育观念对农村孩子的学习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 教育水平低。

在我国农村, 经济水平很低, 大部分的经历都投入在生产上, 在教育上花费的精力和财力有限, 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在特别贫困的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 教育的硬性条件方面和教师的整体水平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教育水平的低下自然而然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二、提高成绩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下, 政府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成绩无法提高, 升学率就无法提高, 这就意味着很多孩子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的机会, 这不利于农村孩子自身的发展, 更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 能教出一个好学生多么的不容易, 特别是在农村。这是每一位老师的毕生追求, 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孩子, 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呢?同时, 这也是衡量一位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解决办法

农村的教学资源有限,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 利用有限的资源, 提高学生的成绩。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增强自身的素质, 让学生喜欢上教师, 迷恋上教师, 获得学生的完全的信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 教师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养,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同时还要博学, 在正确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 还要为其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刺激其主动学习; (2) 教学时语言幽默, 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 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多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这样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记忆这些知识, 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其主动学习。在课外时, 教师要多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特别是学困生,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 提高其学习热情。

2. 改变学习气氛, 对学生多加赞美。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注意, 这些态度的表现更能刺激他们的积极地学习, 有利于他们取得更多的成就。所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 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要多鼓励他们,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对学生的赞美可能改变班级学生学习的氛围, 改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 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更能准确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还能更清楚的掌握学生的优点。当然,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不能局限于成绩的进步,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应当给予其赞美, 让他感受的教师的注意, 这有利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 学生的不足也不能忽略, 当学生表现不好时要及时与其沟通,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并帮助他们及时更正错都很认真, 但是成绩一直都不理想, 这些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多与他们沟通, 为他们制定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由于成绩得不到提高, 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自信, 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多鼓励他们。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 都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力量。对待学生要用心, 多多赞美他们,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 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1)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 教师要注意难易的搭配, 农村学生中学困生较多, 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要分情况对待。特别要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多树立进步的榜样。教师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 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一步一步来。对待学困生, 要求不能太高,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谆谆诱导的方法, 从零开始, 耐心地辅导他们, 一点一滴地补充基础知识, 让他们慢慢地提高。 (2) 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他们学习较被动, 还有很强的依赖性。在理解和记忆一些比较难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 往往不愿意动脑筋, 遇到问题时总是寄希望于问别人, 有时甚至直接放弃。所以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多启发学生, 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绝对不能给直接给他们答案, 让他们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学生有优有差, 特别在农村中学里, 学生的差别更大, 学生之所以有差别, 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必须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 帮助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 采取因人施教、个别辅导等教学措施, 使他们树立学习和人格上的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要与学生交心换心, 唤醒其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思想总结

篇11: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成绩

一、初中生数学综合成绩分化的原因

1.认知原因:认识不足,影响学习成绩。初中生虽然打下了六年小学数学的基础,但对博大精深的数学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初中数学仍然缺乏宏观的认识和架构能力,缺乏对数学语言和研究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缺乏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所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初中生对数学运用的灵活性、重要性及社会价值也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数学的理论性往往让他们感觉乏味枯燥,而应用价值和乐趣远远没有为他们所了解和掌握。他们一旦产生学数学没有意义的想法和认知,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影响班级综合成绩的提高。

2.心理原因:缺乏学习兴趣和毅力。初中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首要归因于心理因素。他们尚处于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对数学的认识并不深厚,容易缺乏产生兴趣的基因;而数学本身的运算、理解、应用属性往往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脑力,特别是遇到难题时,通常会因为一时难以解答出来,而遭受打击和挫折,从而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此外,像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与数学不同,没有太多太难的理解性内容,学起来更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初中生更容易倾向于这些学科,从而忽略,甚至会刻意逃避学习数学,逐渐丧失兴趣和积极性。如果一个班级普遍出现对数学缺乏兴趣的现象,其综合成绩必然不理想。

3.方法原因: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不足。初中数学不仅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而且对抽象思维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个阶段也是初中生数学能力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阶段。然而,可能很多初中生尚处于小学数学思维中,或者数学学习思维缺乏灵活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往往缺乏思辨和创新思维,难以驾驭和掌握不断变化的数学知识。同时,初中生毕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所掌握的数学方法并不多,对方法运用的灵活性也很欠缺。因此,同样会影响班级综合成绩。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成绩的策略

1.着力构建创新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也相对模糊。作为教师,不仅要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指导下摆正师生关系,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极力克服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性,始终立足辅助、引导性角色,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开启和激发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此外,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向老师询问,和老师讨论,甚至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师生可以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

2.着力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动力,是提高班级综合成绩的重要保障。初中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不断打开一扇又一扇数学奥秘的大门。就教师而言,应不断保护和鼓励学生的信心,用成功解题的喜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将理论与实践、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夯实数学理论基础,增强应用数学的积极性。

篇12:初中数学教学转差问题初探

一、数学差生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自学能力差。

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找不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叙述正确答案,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被动学习,阅读能力差且易受外界干扰。

(二) 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三) 缺乏解题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不注重过程、步骤,造成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四)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应付,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而是死搬硬套,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五) 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好考坏一个样,学习好坏不是我的事。

二、针对差生的不同表现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一)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转变差生学习态度的前提条件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对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使他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在讲“相交线、平行线”时,让学生动手用木条做相交线、平行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引导出平行线概念、性质和判定。这样,他们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2、应用语言艺术,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有些学生往往漏写负号,我说:负号就是一根木棍,你若不重视它,它一掉下来就会打你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尽管是差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他们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情感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差生。要充分肯定差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差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是转变差生的关键

差生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也不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应通过简单易答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们分析回答,循序渐进,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解答问题的习惯。

布置作业时,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根据循序渐进、逐步诱导的方法,耐心地辅导他们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学习进步较大的,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严格要求。造成差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学习意志不强,知难而退,生活懒惰;有的是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等,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教育和诱导,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 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武器

对差生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

篇1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绩之策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喜悦和快乐是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1]。根据现状,大部分农村学生对数学都产生一种畏惧感:只要一见到数学教师,就会联想到教材中的“X、Y、Z”等之类的数字符号,或者是联想一些复杂的、看不懂的立体几何图形、相关的函数证明题等,因此,针对这一无形的难点,作为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注意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且还要对此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启用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太阳在海面上升起的情境,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将生活中常见的、抽象的事物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再借助课本知识点得出圆与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

二、优化教学结构

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某些例题,同时还要将学生引入生活、环境中去亲自体验、亲自学习、亲自感受,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真正的感受其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课内走出课外,亲自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不断的社会中去观察、实践,通过这样才能真正的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被动处理转变为自主处理问题的学习效果。

1.抓住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抓住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其才能体现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2]。重点的突出,使学生在思考上不会出现偏差。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的时候,通过剪、拼两方面入手,在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引出三角形中什么是中位线。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并让学生将它剪成两个部分,再将其旋转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拼法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剪纸痕迹位置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尝试着给该段命名,再直观猜想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论证该理论。

2.抓住教学的难点

难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对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型的教学,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升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分散教学能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促使农村数学教师完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分式运算这章节的相关内容时,其中的教学难点为分母为多项式的异分母进行加减。既然为多项式,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对多项式进行正确的分解,并能从其中找出准确的最简公分母,加减之后再尽心约分得出。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难点已不再是难点,学生不仅能轻松的掌握难点知识,还能掌握分散难点的方法。

3.抓住教学中的疑问

适当的疑点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当中的知识疑点就是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呢?负数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的相反数。从字面上理解,学生已经被绕进去了。此时,教师需要举例:+2和-2这两个数虽然数字前面的符号不一样,但是说明了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一样的为2。我们就将这个距离叫做+2和-2的绝对值。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脑海中产生了疑问,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过学生在此时很难解答这个问题。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找到一个原点距离为2的单位长度的点”,这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攀越的台阶,顺藤摸瓜就能知道+2和-2的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最终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通过节节相扣,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还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课内课外数学作业是对教学知识的有效延伸,不仅能深化和巩固课堂数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算技巧。布置合理的、合适的课内外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那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如何布置作业呢?第一,课内外作业要具有代表性。第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第三,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第四,选择性的作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教与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上一篇:仓库货物出入管理制度下一篇:兼职推广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