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9-11

高校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突出体现在为国家建设培养各领域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当前, 高校教师党员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教师党员身处教育一线, 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新时期, 有效加强教师党员党性教育, 是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是营造优良教风、学风的基石;是时代赋予的新历史使命;也是我党的先进性的体现。然而部分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和普遍, 往往重专业知识技能, 而轻政治思想学习及个人修养的提高。因此, 促进和保障高校持续发挥人才培育和储备优势, 需要对高校党员教师实施党性教育的集中式学习, 这样才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优秀教师党员既需要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 同时还应以身作则, 不断进行党性修养, 维护党员形象。由此可见, 在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优秀教师党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 高校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而对于高校教师党员而言, 如何保持先进性, 成为其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当前部分教师党员党性弱化的现象值得深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职业, 轻党性

各高校对教学、科研方面的要求高, 使得教师党员对自身的业务水平非常重视, 而淡化了对教师党员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 将学习马列主义视为走过场, 并未专注学习党的理论。部分党员教师未正确认识党员教师的角色和定位, 将党员教师等同于普通教师, 以普通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有选择性地执行党的纪律, 思想上、行动上有所松懈, 不履行党员义务, 不积极参加高校党组织生活, 限制了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中的作用。

(二) 重知识教授, 轻理想价值观教育

教师党员应在开展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在教学环节, 教师党员将知识教育置于优先地位, 不大注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并且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不良思想开始侵蚀教师党员, 扰乱教师党员的认知, 以金钱至上以及贪图享乐等为代表腐朽思想在少数教师党员的心中开始萌芽。部分教师开始向理想信念提出质疑,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甚至社会主义道路是理想化的理论体系, 根本无法实现。部分教师党员认为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不大。在他们看来, 教师应将完成教学任务排在首位。这部分党员教师的党性开始弱化, 未能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价值, 同时未能对学生以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同时党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缺乏关注, 单纯的知识教育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由此可见, 假如党员教师不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和先进分子的社会角色, 而将课堂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 对课堂教学形成了认知偏见, 无法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 必将给人才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三) 重业务水平考核, 轻党员标准评估

近年来, 我国加强了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无论教学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中丰富对教师党员的考核指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 从政策上加强对教师党员的引导和管理, 能够提升高校整体科研能力。业务水平考核是评定教师是否称职、是否可以晋升职称的唯一标准。但纵观众多的评估维度中, 对党员教师的政治考察在执行上难度较大, 主要体现在无法准确评估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小。在大多数教师党员看来, 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唯一体现, 而在教学中融入政治教育则不会给教学工作产生任何形式的积极作用。这部分教师党员将科研工作与政治教育相割裂, 从而出现以下情形, 即党员教师对开展科研工作较为积极, 而关注学生思想动向, 并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政治教育却较为少见。如果对这类情形不加重视和干预, 会让学生处于无目的的状态, 甚至导致日常教育工作偏离社会主义主线。

(四) 部分教师党员模范作用不显著

在外部利益的诱导下, 部分党员教师将关注转移至其他层面, 未持续性关注日常教学工作, 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入党后, 部分教师对享乐思想放松了警惕, 甚至出现了违反党员准则的情形。此外部分教师严重缺失教学创新的动力, 主张平庸地开展各项工作, 不愿做实事, 碌碌无为, 工作安排较为随意, 严重背离教师基本行为准则, 而一旦取得了学术进步, 则会出现骄傲心理。部分党员教师严重脱离群众, 将群众工作视为无价值行为。部分教师党员缺乏基层锻炼平台, 无法及时从挫折中解脱, 畏首畏尾, 并形成“懒政意识”, 即能拖就拖, 能推就推, 少做事就会少犯错, 严重缺乏创新意识。部分党员教师出于私利, 严重损害了党员形象, 无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 基层党组织未有效履行党性教育职能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基层党支部往往缺乏持续性跟踪教师党员的思想状态, 对教师党员的了解形成断层。此外在教育活动层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集中体现为活动形式单一, 活动内容陈旧等等。并且多数教育活动只是纯粹地执行上级任务, 未将教育活动作为提升党性的有效途径。甚至部分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化现象, 实际教育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此外, 党支部通常将教师党员的专业素养作为重点提升内容, 而在认识和实践上很少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相关资源。同时部分党支部对教师党员的管理也存在漏洞, 教师党员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制约。

(六) 考评机制无法适应现实需求

现阶段, 针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围绕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 极少涉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引导工作的考评和评估, 这意味着当前的考评机制无法激发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只有通过评职称才能持续开展科研工作, 所以高校的科研范围较为浓厚, 相应地, 党性教育严重缺失。需要注意的是, 党员的选拔来源于群众, 其与群众形成了紧密联系。而在未建立规范制度的前提下, 无法引导教师党员自主开展党性教育。另外, 即便在工作中做出了相关成绩, 未得到认可, 也会极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果不及时干预还会出现“懒政”情形, 给日常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七) 部分教师党员思想松懈

一直以来, 我国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部分党员对当前形势进行了错误的评判, 甚至认为加强学术建设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 所以在实际工作容易忽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将提升政治素养与加强学术建设相分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是党性弱化的直接体现。对政治理论缺乏深入探究的内生动力, 浅显的探讨并不能提升个体政治素养, 却容易导致教师党员思想滑坡。如果对重学术, 轻理论的现象不加干预, 会给我国高校的学术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党员教师无法履行教师育人的职能, 而学生无法从多元文化中辨伪存真, 甚至会造成思维混乱, 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建设高素质党员教师队伍的有效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党员党性弱化的问题, 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入手, 这样才能促使党员教师认清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 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从而通过转观念, 改作风, 全面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推进:

三、构建党性教育实践平台

(1) 实施“理想信念”工程。该工程的目的在于提升全体高校教师对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全面认识, 引导高校教师运用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将价值观教育置于突出地位, 并借助于不同形式的分享和调研机制, 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 并将价值观教育与教学教育工作相融合, 以点带面, 提升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 (2) 开展“师德示范”工程。该工程的目的在于要求全体党员教师明确角色, 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党性教育, 以提升师德来实现党性修养的提升。因此要求党员教师在工作中, 树立生本理念,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依托自身道德涵养教授学生如何“做学问、树理想”, 成为学生认知发展和完善的人生导师。 (3) 开展“创先争优”工程。该工程旨在提升党员教师的带队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资源倾斜和激励措施, 引导党员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进一步凸显业务骨干的角色定位。 (4) 开展“团队引领”工程。组织建设具有高素质分享型的教师团队, 推动教学教育资源在团队内部的自由流动与分享, 在项目制思维的影响下, 促使党员教师进行创新科研工作。通过团队化运作明确自身工作定位, 并在工作中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 补齐短板, 发挥优势, 为服务地方学术建设贡献力量。 (5) 开展“育人成才”工程。该工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为基准, 促使党员教师树立以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育人与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为社会输送智力资源相结合, 在教学工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全方位多维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建设。需要注意的是, 应将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引入真实案例, 形成示范效应

强化针对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现实紧迫性。

因此高校党委应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并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促使教师党员重拾理想信念, 积极自主开展对马列主义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教育形式需多样化、方法也需推陈出新、要引入时代先锋和行业楷模的真实案例, 借助案例加强党员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使教师党员加强党性修养, 实行自我监督, 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五、强化细节管理, 提升工作能效

现阶段, 高校改革工作正在持续深入推进, 部分党员教师工作能效低下的问题开始凸显, 给高校良好学术环境的营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党委应加强对全体教师, 特别是党员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强化细节管理, 全面优化教师能效考评机制, 多管齐下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六、优化考核制度, 提升党员教师政治素养

高校应根据本校和当地客观情况,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高校应对现有教学评估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 将党性修养的相关内容作为评估维度融入评价体系当中, 重点考察教师党员的政治使命感以及工作创新度, 并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 作为其评优评先的重要参照, 以此加强党员教师的综合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摘要:本文由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从高校教师党员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党员在传播校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党员在促进优良学风形成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教师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 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缺口较大, 推动党员教师先进性建设对于构建可持续的人才输出机制具有积极影响。当前, 通过先进性教育发现, 部分教师党员党性弱化, 背离了入党誓言, 并存在有损党员形象的行为。本文以实施“五大工程”为平台, 完善激励评价体系, 建立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本课题团队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第三行政党支部。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晶岩.浅谈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如何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 19 (75) , 01 101-103.

[2] 余灵芝.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 2015.

[3] 黄武南, 蒋韬.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No.223 06 81-84.

[4] 陈小渊.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No.559 11 8.

上一篇:浅析油库建设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性下一篇:环岛高铁对海南旅游市场空间效应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