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2024-04-15

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共13篇)

篇1: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在这半学期的听课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执教的一堂课,(徐斌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1969年出生,他堪称小学数学界的精兵强将,曾先后应邀到北京、广东、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200多次)这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六年级的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徐老师那精湛的教学水平、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给在场所有老师留下了长久的、深深的回味与思考。下面我就徐老师的课谈几点个人体会:

1、教学层次晰、层层深入

新课一开始,就由学生熟悉的天平、曹冲称象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替换,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通过画图、摘录、整理等教学方法渗透教学策略——替换,让学生通过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替换的思想方法。

2、教师的引导顺畅自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每当学生的思维受障时,徐老师总是不急不火,循循善诱,最后达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学生往往能根据教师的引导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师问倍数关系与相差关系的不同之处时,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倍数关系的题总量不变、物体的数量变了;相差关系物体的数量不变,总量变了。

3、教师的语言简洁精练、幽默风趣。从课堂上的每一句过渡语,每一次提问,每一阶段的小结都能看出: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锤炼。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满眼是缤纷的色彩,热闹的场面,满耳是激烈的争辩,廉价的表扬,而徐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却让我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宁静而清新、扎实而不失生动、有趣而不失有效,从他的课上,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底蕴!一个优秀教师的底蕴!

篇2: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经开五小 杨海涛

2013年3月30日,我有幸到参加了在滇池路嘉斯特酒店举行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听了曲靖市第二小学刘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及说课,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量代换》及专题讲座。

这是我第二次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课,徐斌那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教学例1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与“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徐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徐老师教学环节处理也很成功,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板书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几种替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让学生看的更清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课前活动环节的这一过程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到了运用替换的优势所在,顺势不留痕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教学方式的呈现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教材要求教学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两个例题,经过尝试、指导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替换,从变换例题的条件入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认识和使用“策略”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何进行替换,与同伴的协助下完成替换的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替换的过程,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篇3: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一、如春风般的语言

徐斌老师的语言就如春风, 吹散了学生的紧张, 鼓起了学生昂扬向上的信心。

[片段一]

师:我姓徐, 双人“徐”, 我们班上有没有也姓“徐”的?

(众生答:有, 有两个)

师:是哪两位?请站起来, 我们来握握手, 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众生笑) 你好, 你好! (与学生亲切地握手)

……

[片段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

……

师:8个十是多少?

生:是80。

师:10个十是多少?

生:是100。

师:12个十是多少?

生:是120。

师:56个十是多少?

(一位女生站起来回答:是156)

师:等等, 56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不敢肯定, 没有回答)

师:没关系, 你再想想。

(小女生还是没有回答)

师:那50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是500。

师:对, 那6个十呢?

小女生:是60, 56个十是556。

师:等等, 其实你已经会了, 不要紧张, 56个十是多少?

小女生 (自信地说) :是560。

师:对了, 不错, 掌声鼓励一下!

……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在交流互动中, 教师的语言在这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徐老师的语言童趣化, 学生听着亲切。在片段一中, 徐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亲切交流, 与学生自然握手, 态度和蔼可亲, 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学生觉得徐老师就是一位大哥哥, 消除了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信任由此产生。在片段二中, 一位学生在回答56个十是多少时, 由答错到答对的过程是颇费周折的, 徐老师这时的语言不急不躁, 如春风徐徐而来, 亲切引导:“没关系, 再想想。”“不要紧张, 其实你已经想对了。”在这样的语言鼓励下, 小女生的声音由原来小声逐渐大声, 最后响亮地答出正确答案“560”, 徐老师还不失时机地予以充分肯定, 小女生最终是满脸兴奋地坐下。徐老师的语言起到的作用, 已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知识, 更激励着学生的情感。在徐教师的课堂上像“没关系”“你再想想”“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算对了, 朝徐老师笑一个”等有如春风般的语言充盈着课堂, 催生着希望, 点化着生命, 学生由胆小而胆大, 由紧张而放松, 由被动而主动, 由自卑而自信。

二、如童趣般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情境就是有效的桥梁,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情境对学习数学, 理解、感悟数学尤为重要。徐老师教学的一大特色, 就是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片段三] (教学内容:确定位置)

师:上课了, 我们做一个游戏, 根据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卡片去找座位, 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同学帮忙, 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学生拿着卡片兴趣盎然地找座位, 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只有三位学生还站在讲台前, 没有找到位置)

师:你们三位为什么没有找到座位?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位同学的卡片上写着“第3组第 () 个”, 同学们他能找到位置吗?

生:不能, 因为没有写第几个, 不过现在可以找到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3组只有第2个位置是空着的。

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卡片写着的是“第 () 组第4个”, 为什么他也找不到位置?

生:因为没有写第几组, 不过现在也可以找到位置了, 因为第4个位置只有第5组是空着的。

师:我们再看最后一位同学的卡片写的是“第 () 组第 () 个”。

众生笑:没有写第几组也没有写第几个, 不过老师, 现在他也可以找到座位了, 全班只有第4组第5个座位是空着的。

师:同学们, 看来要正确地找到位置, 就应该明白是第几组第几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

师:我说人名, 同学们找到他们的位置。班长在哪里?

生:在第3组第3个。

师:体育委员在哪里?

生:在第1组第4个。

师:现在同学们先想好自己最好的一个朋友, 你可以说出他的位置, 让大家找, 也可以说出他的名字, 让大家说出他的位置。

……

师:我们现在去动物学校看看小动物在做什么, 好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

生:在做操。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在说什么。小猴在说:“我是第1排第1个。”用了什么样的说法?

生: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

……

师:小动物做完操, 现在要回到宿舍, 想去看看吗?小猴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用的是什么说法?

生:用的是第几层第几号的说法。

师:现在我说动物名, 同学们说出他们住的位置好吗?小象?

……

徐老师总是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设计出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参与学习、乐此不疲。在片段三中, 徐老师情境创设的童趣性尤其突出, 先是用找座位的问题引入新课, 接着让学生根据同学、好朋友的名字去说出他们的位置, 或是根据他们的座位说出他们的名字, 然后是去看小动物做操, 参观小动物的宿舍, 找秘密, 最后做扫雷游戏。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喜爱参与的活动。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 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做游戏、搞活动, 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爱吗?教育最高的艺术就是让学生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学习, 却掌握了知识。

三、如智者般的点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徐斌老师就是一个智慧的引导者、点拨者, 学生在他的点拨下或恍然大悟, 或触类旁通, 或心领神会, 学生生命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他的点拨下获得充分的释放, 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片段四]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国庆期间, 徐老师上街路过一个文化用品商店, 看见这样的场景 (图略) 。

师: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三个信息, 小华买了5本本子, 小明买3本本子用去18元, 小华用去多少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联想到:“小华用去多少元钱?”

生:我还联想到:“小军可以买多少本本子?”

师:这些信息比较乱, 不利于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 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把选择的信息摘录下来, 用画画图、列列表的方法, 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些。

(学生动手整理, 教师进行巡视, 最后学生汇报结果)

……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 列表后有什么好处?

生:原来的信息很乱, 看不清楚, 列表后看得非常清晰了。

……

师:解答这两个问题, 我们列了两个表, 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列两个表比较麻烦, 能不能把这两个表合起来列呢?

师:这个想法很好, 这两个表格可以合并成一个吗?怎么合并?

(学生实践后汇报)

……

在片段四中, 学生自己通过画示意图、画线段图、列表格等策略来使条件与问题明朗化, 徐老师只是提出了方向:“这些信息比较乱, 不利于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 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把选择的信息摘录下来, 用画画图、列列表的方法, 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些。”至于如何列表、画图, 教师没有教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在学生列表或画图后, 教师再提出:“同学们, 你能根据自己整理出的数据计算出小华用去多少元吗?你是怎样想的?”在解决完小华与小军的问题后, 教师又提出:“解答这两个问题, 我们列了两个表, 你有什么想法?”徐老师总是能看准时机, 把握火候, 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点拨下, 学生的潜能才得以挖掘, 思维火花才得以点燃, 策略思想才得以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一名点拨者, 而不是给予者、灌输者。

四、如巧匠般的预设

正如一网友所言:徐斌老师的数学课仿佛是一个多彩的智慧积木搭建的儿童乐园。徐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组教材, 如巧匠般的预设, 让学生置于富有情趣性、生活性、挑战性的场景或过程中,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有效中学习。

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预设中, 徐老师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主题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入手, 先写一个“9”, 再写一个“18”, 让学生去猜老师下面可能会写什么, 明白老师所写的数都是比前面一个数多“9”, 这样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中所有的积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 接着教师又通过9与10的关系, 用如下的五角星数与格子数的关系表示出了9的乘法口诀与几十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就从另一个层面加深了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更有特色的是徐老师用十个手指把“9的乘法口诀”表达得十分形象, 使人一做就难以忘怀, 学生在操作中就像在做游戏一样, “9的乘法口诀”变成如同“你拍一, 我拍一, 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 我拍二, 二个小孩掰手腕……”这样的童谣, 深入学生的心中, 学生在这节课后一定会饶有趣味地玩这个游戏。

可见徐老师对课前的预设是精心准备的, 他认为:没有课前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 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 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诚哉斯言!徐老师精彩有效的课堂正是基于他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创造性地重组教材, 如能工巧匠般地将有用的素材皆为我用, 搭建起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 课堂才如此精彩, 学生生命才如此灿烂。

篇4: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徐斌老师与大家分享的是《追寻无痕教育》。徐斌老师从孔子谈到老子、从古龙到金庸,从武功的“无招胜有招”谈到教育的“无声胜有声”,教育就像苏轼《春夜喜雨》中描写的“润物细无声”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那需要我们教师寻找一种与自我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而这个过程需要每个教师不断地努力与摸索、不断地坚持。

回想起来,自己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成绩,也就是只注重了结果,缺少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听了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我才感觉到今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课堂上我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课堂上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课堂上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者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正如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吴刚平教授所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一定要让学生学的快乐轻松,生动有趣。

★ 教育听讲座心得体会

★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年度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幼儿园无边界教育心得体会

★ 音乐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 教育拓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 国学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教育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5: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片段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广播的信息,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苏州市经济广播电台:桃花牌收音机每台48元;英雄牌钢笔每枝2.6元;防雨书包每只20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5元;三角牌电饭锅每只124元;中华牌铅笔每枝0.2元。师:听了这段信息,你知道什么? 生依次回答。

师问:这是一些商品信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商品价格的数据,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48、124、20。

师:这些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吗? 生:叫整数。

师:那还有一些数,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个点。

师:这些数我们以前有没有见过?

师:这些数中间带有一个点。你们知道这些数叫什么吗? 生(许多人):小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中间有一个点的数——小数。(板书课题)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你对小数已经了解多少呢?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吧。生1:我在亲戚开的小店里见过。生2:我买尺的时候用到0.5元。生3:我在超市里见过……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齐读小数。……

【评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的新课导入,教师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商品信息,让学生观察商品标价,说说哪些数是已经学习过的,哪些数是还没有学到过,自然地引出了本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这样的导入给人干净利落之感。】 [片段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师:现在,我们来找找身边的小数。(教师拿出一把米尺)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把,用这把米尺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测量东西。

师:我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1米长的米尺图。如果用这把米尺,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先估计一下,桌面的长有1 米吗? 生:不够。

师:没有1米,可用什么来作单位? 生:用厘米,还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师:先估计课桌的长与宽大约有多少分米,然后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学生练习后反馈。)

师:课桌的宽大约是4分米,写在哪里?(指名到黑板米尺图上指一指)

长是几分米,写在哪里?(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图上依次标出:1 分米、4分米、6分米。)

师:刚才用直尺帮助我们找小数,其实没有找到,只找到了整数。前段时间我们还学过了分数。如果用米作单位,你们会用分数来分别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对应着板书:1/10米、4/10米、6/10米。)

师:刚才我们用整数和分数来分别表示出课桌面的长与宽,其实,小数离我们已经不远啦!

【评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在新课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一方面重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为下面学习一位小数埋下了伏笔。】

师:(指着米尺图)象这儿,1分米是这么长,用分数表示是1/10米,它还是表示这么长。其实这么一个长度用小数也是可以表示的,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这个小圆点前面是0,你猜猜可能会表示什么意思? 生1:可能表示10,因为1米=10分米。1分米是1/10米。师:虽然在小数里看不到10,你就猜是10。有一定的道理。生2:我觉得不是表示10,而是表示没有满1米,所以就用0表示。

师:对!这个小数表示的长度其实与整数、分数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照这样,4分米就可以表示成有几个0.1?

生:4个0.1就是0.4米。

师:那6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学生回答后,依次板书:0.4米 0.6米)

师: 这三个小数与以前学过的用整数、分数表示的结果是一样的。现在,用小数表示你刚才测量的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生:课桌长0.6米,宽0.4米。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课桌的高度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你准备怎么办? 生:先测量,再用小数表示。

师:可以先估计有没有1米高,再同桌合作测量,并互相说一说。生:(活动略)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书上找一找小数。(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做完后校对,做对的点头表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找到了一些小数。其实,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也可以找到小数。(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3题。让学生做完后思考:你觉得今天学习的小数跟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生:上面都是几分之几的分数。师:分母都是几呢? 生:分母都是10。

师:老师再说几个十分之几的分数,你能说出相应的小数吗?(师生之间,同桌之间进行练习。)

篇6:听徐斌教师心得体会

—————记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

晁绪婷

承蒙同事们的关爱领导的垂青,我有幸参加了《现代与经典》的学习,与名师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充满哲理的报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异彩纷呈,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的授课,我们一想到乘法口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背,徐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在口诀的探寻中,首先他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生亲手算一算,写一写,体会每次加9的过程,将课本上静态的知识,结果性知识,变为学生的过程性知识。学生亲历的过程,就是充分感知的过程。教师的的引导作用,就在于把静态的得数变为学生的操练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研究每次加9后的数字特点开始,为后面探索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获得一种数学的力量。

然后利用五角星图,直观的感知1个9 比10少1,2个9 比20少2,然后3个9比30少3、、、、、提出“像这样的规律你还能找吗?”让学生根据规律完成表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借助五角星图来发现“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这个规律来记忆口诀。

接着让学生根据最容易记忆的口诀如一九得九或九九八十一借助前后口诀的联系来记忆。

最后用“手指记忆法”来记忆口诀。背诵口诀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容易记错和忘记。徐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出了记忆口诀的窍门,使得原本的机械识记转化成了意义识记,不仅注重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学习的过程。

在编写口诀时,徐老师先带着学生一起编写了前两句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由于学生在学习前面1-8的口诀时已经有编写的经验了。所以徐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下面几句口诀。口诀编好以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编写的口诀,探索其中的规律。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来检查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这些过程中徐老师有扶有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徐老师还抓住9的乘法口诀这个重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趣的小狗拉车图,新开张的9元超市买东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感知,加深对口诀的理解与记忆,既训练了思维,又获得对9的乘法口诀的深层感受,培养了学生灵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篇7:听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了三宽教育李老师的讲座“现代家庭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家庭教学”和“择校择师不如首先做好家长”。对“身影大于声音,随时随地润物细无声”“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这两句话感受颇深。我所理解的现代家庭教育就是从德、智、体、美、劳教育入手的好家长,而不是手机爱不释手。

1.德

德,主要是指孩子的思想品德,包括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等。当孩子和别人交往时,他的思想品德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德,居首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怎样才能有德?靠说教式的教吗?不是,主要是靠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身影比声音更有说服力,亲子关系大于教育方法,孩子会从父母为人处事的方法中学习到与人交往的能力。

2.智

智,并不是单单指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完全由孩子掌握的知识来决定;智,也不代表孩子聪明与否。智,是指孩子的智商及孩子的理解能力。承认差异接纳成长。

家长要想培养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尊重孩子所思所想,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允许孩子犯错,他会在错误中成长;允许孩子任性、撒娇,这都是他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孩子的智商会在宽容和谐温暖的家环境中不断提高。

3.体

我理解的“体”是指身体健康,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多带孩子去户外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其他的一切才会有可能,更有效地避免了手机游戏等的滋生。

4.美

美,不是指会画画,是指对美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孩子发现自然中美的东西。如果有条件,尽量带孩子接受一些文化、艺术的熏陶,比如,可以带孩子去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音乐会,让孩子感受一下文化氛围,倾听孩子双向沟通。只有对美有较高的鉴赏力,孩子才不容易被生活中的琐屑纠葛所烦扰,他才会活得比较快乐。

5.劳

劳,让孩子学会自己做简单的家务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样重要,做人做事共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教育孩子尊重所有的劳动者。

篇8:教师听报告心得体会

于漪做了一辈子的教师,她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她是个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且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做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己。须知,学历水平并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的接受教育程度,岗位上要有的是综合素质,综合的能力。所以教师活到老,也要学到老。

于漪认为教育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不断地创新。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教学相长,对学生启发和帮助,但又不完全包办,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其次,教学个性的形成更有赖于对教学教材的深入理解。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正是要狠下决心,深花功夫,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对教育教学有帮助有提高。仅仅停留在表面作文章,心浮气躁是上不出好课的,因此苦练基本功,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教学的主旨,精心准备上好课。

篇9:教师听报告心得体会

一、校长管理

1、校长要有工作的激情、热情和责任感,教育局、教育办把学校托付给你,就是想通过你的付出和努力,团结好学校一般人把学校各项工作搞好,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

2、校长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管理(考勤、考核、饮酒、聊天等展开)

3、校长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自身要能评课、讲课的能力,自身教学质量不能落后。

二、中层领导的管理

现在,在小学当一个中层很难,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而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是,考核上优势不明显,待遇上几乎没有,可以说是有时中层领导两头受气,怎么办!从前段时间中层面试题和建华校长的讲话中,寻找答案。

举例:1中层干部竞聘面试题之一:(见相关博文)

举例:2建华校长在中学中层、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上所说的内容

中层执行力问题;要想做一个好的中层,要做到:

1、德才兼备

2、言行并举(一致)

3、上下一致(要把校长思想、校委会精神贯彻下去)

4、正副倒位(工作上、生活上)

另外,中层领导比教师更应当有好的素质,和较高的觉悟。(下面还会说到教师应当做的:)

举例:3李海峰、郭丽老师谈到的四种意识和中层职责问题

三、班主任管理

1、班主任要有管理能力,特别是要选好一个好的班干部队伍。

2、班主任要有必要的心理沟通能力,(与学生、家长)

3、班主任要有协调能力(特别是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调)

4、班主任要学会多表扬少批评(陶行知 三块糖与三根棒的故事)

四、教师自我管理

1、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

教师不要每天都怨天尤人,嫌工资低、待遇低、得不到实惠、得不到尊重。可以看看当今的公务员、事业编考试,难度之大、竞争之激烈。(举宋集小学代课老师的例子老师的例子)所以,老师们不要仅停留在抱怨上。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

2、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一要自律,从前天培训考勤情况来看,通知的是8:30开会,结果迟到的大有人在,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在北朱是来北宋开会说的是7:30,结果就有不到的(举例:),另一个例子是西湖春天选地下室问题(举例:))。

二要加强业务学习,要学习新课标、教材、教参、教材,也要加强其他知识的学习,记得在一个学校听课时,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起了封建迷信(发钱粮!一个华尔街牛老师就不知道啥东西了,教师在课堂上胡讲、听课者觉得可笑,只是怠误了学生啊!)

再说说,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笔试题之一: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学会用制度管人管事,要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不折不扣;现在我们的学校可以说是各种管理制度都有,下一步需要我们做的是,将制度更细化,关键之关键还是看落实!

五、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日常管理出现了漏洞:一是教研室对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常规检查落不到实处,特别是对教师的无准备上课问题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二是教研员指导不到位,目前教研员只停留到日常每学期下去听1-2轮课,查查常规材料、评评课,而对于教师的平时常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规范;三是阶段性检测跟不上,确切的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错误的曲解了省规范的要求,把必要的学生日常和阶段性检测给忽略了,没有了平时的检测,就没有对学情的全面分析。

下一步打算:

1、依据我镇对教研员的管理规定对达不到质量目标要求的,考核不能定为优秀,下发通报,限定其下学期务必达到质量目标,下学期仍达不到要求者,自动申请调离教研室。

2、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常规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教研员要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到学校,于教师同备课,共教研,加强对教师日常常规的管理,实行无备课上课常规零分制。

3、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和检测题的命制,每学期教研员都要出两期高质量的试题,并在每学期分两次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及时做好质量分析。

4、教研室组织学科教师建立编撰试题资料库,并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篇10: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

张四宝主任大体讲的四种教育模式的框架和四种教学模式设计要点给我印象很深。我觉得四种模式都很有创意。在我们学校也可行。在实施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类学生都有事可做。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相比,确确实实能让差生不差,尖子生更尖。

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说没有耽误学生,没有耽误教育,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学案导学体会

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更加理解了张四宝主任提出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我校要以这次赴太谷学习为起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探索,把这次学习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案导学随笔

张四宝主任主要针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讲说,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价值观,以“做智慧型教师,创高效课堂”为主题,讲述了太谷县的课改历程,以及课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细节的处理。

在他的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捆绑式评价和对课型的划分,他将数学课分为四种课型:新授课、练习课、试卷分析课、复习课。并讲解了各种课型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给正在课改中的教师指明了方向。课改初期,刚刚由教师授课变为学生自学,刚由教案变为学案,一时间都不知该从何下手,多次讨论课型的划分,课程的实施,总没有清晰的认识,听了张主任的讲座,了解到太谷学校的改革方法,才知课应如何改,怎样改才能改成学生喜欢的课堂。

篇11:听下乡教师讲课心得体会

兑镇小学 杨春梅

这几天我有幸听了下乡教师梁俊卿老师执教的课——《用字母表示数》,对处于茫然阶段的我受益匪浅梁老师上的精彩,上的巧妙。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的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一次飞跃。从梁老师的课上,感觉一切是那么水到渠成,那么流畅,那么精彩,真正体会到城里教师的功底深厚。

1、先从巧妙的情境说起 从生活中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觉得不陌生。此项学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比较困难比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师的精彩解读下,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潜移化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2、年龄情境设计巧妙

认识一个表现出色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思维值的赞赏,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个孩子的年龄成为下个学习内容的起点。教师多么有心呀,巧妙进 入下一个环节

3、练习的巧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全世界的青蛙”,是老师的美创吧,我真的想不出来。还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多彩的大课间”也比较有意义,练习不单纯为了练习而做题,而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篇12: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篇13:听优秀教师报告心得体会

一、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

二、教育需要有高度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国家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所以教师肩负着国家兴旺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对教育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无么奉献的精神,懂得责任重于泰山,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懂得责任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要热爱教师这一行业,要当校如家,要爱生如子女。我市的优秀教师就是对教育有着高度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典范。,他却冲在教育的最前线,以身作责。他们这行为就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就是对教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榜样。

三、教育的发展需要知识丰富和不断钻研的广大教师队伍 教育需要广大的知识丰富,业务精湛,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老师队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乃至一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池乃至一江滔滔不绝的有源之活水。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知识更替快如日转。如果老师还死守着原有的那滩污水,还在以那滩死水里感到自豪时,他那滩水早已干涸,早已被社会淘汰了。古人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有时老师要比还学生“潮”,要比学生还“时髦”,要比学生还“酷”。先知者才可为人师。不然你那陈旧的知识只能教出迂腐的学生,如今电脑的时代,学生了解的知识快而多,如果你都比不上学生懂得多,他们一定不信服你,还可能说你已经“out”了。所以教师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活老学到老的有心人。时代的要求我们老师要从一个教书匠型的老师向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转变。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

向书本学,要向同事学,要向教育专家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钻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才使自己逐渐地从一个教书匠里走出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型老师。

最后,我呼吁,广大老师要积极地向优秀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那种对教育有着高度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永不知足的学习和钻研精神,由此,我们的学校定能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我们的孩子定能绽放更为艳丽的花朵,我们的教育事业定能取得更为辉煌的业绩!

唐艳标

2013-11-27篇二:听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心得体会

听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心得体会

印江实验学校:陈妃 2012.11.2 在听“2012年印江自治县优秀教师赊国权、谭愿贵、王胜雄、吴承秀四位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的活动之后。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许多可贵的东西,我深深地体会到,是他们对职业的热爱成就了他们,是他们对学生不图回报的爱成就了他们。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产生影响;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也就变成了一眼枯泉,因为这种对学生的爱可以让迷途的羔羊知返。我们就是要用这种特有的情感去鼓舞、感化、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赊国权老师是刀坝乡双河小学的小学教师。在那里,40年来,他以校为家,以学生为重,每天都要背学生过河,一背就是30年;有一次,涨大水,背着学生过河的赊老师,不小心被石头拌倒,冲出了10多米远,可他还是死死地撑起学生,最终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在河中心赐给他一根木棒,赊老师抓住木棒,尽量地让学生的头不被水淹着,最后在路人们的营救下,学生得救了,赊老师却几天过后才醒来,留下了半身的瘫痪。可见赊老师遇险时视学生生命如金。此事过后,赊老师的病还没有好转,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他让孩子们站在床前,给孩子们上课。赊老师心系学生安全,他想:这一次孩子每事儿,但是以后我不在了,孩子们过河怎么办呢?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孩子们修一座桥。终于在村民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修成了一座8米多长的钢筋水泥桥。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也不怕涨水了。赊老师的爱人患上了精神病,可他都还是要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来保证学生入学不辍学。赊老师从不歧视弱智儿童,他还帮助弱智儿童学会了算术和感恩。

赊国权老师40年的教学,身残志不残;40年,他以学生为重;40年,他把青春献给了山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山里的孩子;同时还用自己微稀的收入设立了不成文的奖学金(犒赏高中50元/人;考上大学500元/人)。赊国权老师朴实的言语,诠释了教师对教育的热爱。

谭愿贵老师的24年的教书生涯中,他那“立足岗位,坚守讲台”的爱岗敬业精神;他那从不歧视差生,反而是找出差生的闪光点,从而改变差生对人生的追求。谭老师常常教育学生:人可以没有才,但不能没有德;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不知改变了多少富家子弟,贫家惰子;谭老师的24年教书生涯中,有时很难面对自己微薄的收入。当下海的同学劝说他下海时,他犹豫过。可是有一个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谭老师不由得拿起 了笔,给自己的老师写了信,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到的迷茫说给了自己的老师听。老师回信说:要么不干,要么默默无闻。就在老师这么一句简简单单,却又意义深刻的话唤醒了谭老师,让谭老师从此之后就把平凡的工作看成了伟大的事业。在以后的教书生涯里,谭老师以雪中送炭的心理,帮助差生;以锦上添花的态度,激励优生;

王胜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他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他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他做到了“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学生的学习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吴承秀老师给我们树立了道德楷模,她的事迹看似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感人至深,令人尊敬,同时也催人奋进。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向严丽英老师学习,像吴承秀那样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高贵品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争当优秀人民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我们要向吴承秀老师学习,学习她处处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育人恪尽职守,呕

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不甘心寂寞、严谨治学,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家庭付出了全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

老师们,你们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你们是绿叶,默默生存点缀人生;你们是渡船,迎着风险送走别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学习你们的敬业精神与不朽的师魂;自强不息,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勤教、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同时我也祝福您们,愿这些可敬、可亲、可爱的好人一生平安,因为讲台不能没有他们。篇三: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观看常德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石门县新铺乡土桥完小 王海东

9月22日上午,常德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常德电视台播出。我认真听取了六位来自一线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个人先进事迹。他们朴实无华的故事震撼了每位观众的心灵。对照这些优秀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深感自己做的还不够,还有一定得差距。报告会已经结束了,但那些感人的话语,时刻回荡在我的耳畔。

“无悔育人路,真爱献花朵”道出津市市翊武中学教师杨美慧的从教心声,一个“爱”字,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报告会上,这些优秀教师的发言,始终以“爱”贯穿始终。一个“爱”字,意味着什么呢?“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他们真心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真情,换来了家长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认可。他们是我们楷模,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这六位教师虽然事迹不尽相同,但“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的教育信念相同,他们在工作中奉献一片爱,捧出了一颗心,燃烧了一把火,是教师队伍的先进者和引路人。

上一篇:通时合变下一篇:频宽管理?什么是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