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学教师课的感悟

2022-08-27

第一篇:听数学教师课的感悟

听数学课感悟

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的每个老师都是优秀的,但优秀不是说就能把学生都教会,因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减乘除都不会,而加减乘除恰好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整式的加减乘除、分式的加减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等等,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所以,我的感觉是数学老师都在尽力。

最初王校长让我们听课时感觉是完成任务;但随着听课的进行,不断感受到老师们在教学中那么多好的方法值得推广,所以感觉又是一种责任;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缺失、学困生的处理等等问题的解决又感觉数学老师的一种压力和迷茫。于是我们在听课之后做了认真的研讨,以寻求教会学生数学的方案,找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我们的听课是集体教研的一部分,是把集体教研延展到课堂,我们的听课是推门听课即常态课,各种课型都有都是教研内容在课堂中的体现。第一内容一致又各有特点,第二能突出自己的特点,第三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今天就把问题提出来进行研讨。优点与不足并存,你的优点可能就是我的缺点,所以我总结的优点同时也是不足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扬鼓励时时处处出现。这其中王春霞、王庆红、蔡荣等老师做的非常好,对学生的亮点适时表扬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但更多的老师就显得鼓励的话语太过珍贵,一堂课几乎都是严厉,就在学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以为应该有表扬但非常遗憾没有,这对学生是一个打击,时间长了就没人再提问题。

二、让数学问题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让抽象变为形象。

尹老师就做的很好,例:倒数,用手势“1”,例:0没有倒数很孤单,现在有了相反数了就不孤单了,在原点的两侧相互打个招呼吧;例:绝对值:一扇门,任何一个数想从里边出来都被它挤掉尾巴;例:多项式的乘法:解散;分解因式:集合等等,让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易使用。

三、让学生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

我认为长期以来有一个误区就是数学会做题就行,但我要问做题的依据是什么?思路从哪里来,如果你没有把数学知识记住就一定不会用。我们强调在理解 1

的基础上记忆,那是对好学生,对于那些不能理解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先把它背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确实不理解,但背过了就能用,就能用好,用的多了就理解了,这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没有不会且越画越熟。好多个老师对我的这个体会表示赞同,并且有的老师做的非常好,凡要求到位的,学生都能记住都能学会,成绩也不错。

四、如何上好一堂习题课。

个人观点:第一,处理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处理习题的同时,回顾旧知识非常必要而不是就题论题,这一点所有老师都做到了只是有详略之分,第二,题目不在多而在于典型、灵活、多变,第三,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优秀的学生去尽力帮助学困生,第四,充分利用课上学生的生成的资源,做好点评总结,这一条耿丽萍老师做得好。例:其中一个学生的作业中结论正确,而另一个学生作图非常规范,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取舍总结效果很好。第五,大部分题目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接受。我下列展出的一组题目比较不是对某个老师而是对所有老师而提出的问题: 分解因式

同步训练: (课堂练习)

淄博中考 (1)4(x+y)2+25-20(x+y)

(2010)a2b-2ab2+b3 (2)(a+2b)2-8(a+2b)+16a2 (3)(x+2y)2-4(x+2y-1) (4)16x4-8x2+1

(2012) a2-2a+1 (2013) x2-1 (2014) 8(a2+1)-16a 一对照便知课堂练习与淄博中考的难易差距。建议:对照数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大纲选题,不要超,不要太超不要人为的增加难度,这让我思考为什么学困生越来越多,所以不要人为的提高难度,不要把经典都放在一起,当把经典集中之后就不经典了.现在各个级部数学都有同步训练、配套练习册,其中不少练习都“难”和“超”且不符合淄博中考的要求,所以建议布置作业时要“舍得”,能用简单灵活的题目体现知识点的绝不用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去体现,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作业是否应该老师在总结一周的学习内容之后去编辑作业会更好更有效,千万不要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布置,在交谈中老师们提到期中期末考试题目的难度大都是中考题这也是事实,因为有考试考评也就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可 2

就亏了中下游的学生了,所以该问题需要研讨。

五、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模式和效果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模式和效果,不要像到外校所听的展示课那样去表演、去浪费时间,特别是初四,初四的要求是要培养能打仗能打胜仗的野战部队,而不是培养去表演的模特队,一堂课下来解决了几个在平时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小题目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的初四数学复习课从课堂内容、课堂容量、课堂知识的总结点拨,特别是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的点评非常到位,并且有代表性、灵活性、拓展性,这近乎完美的课才真正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六、合理的上课模式

部分老师的上课模式是:讲解+整理(实际上就是抄下老师的答案);能否像王庆红老师的课“学生自学-----小组自议------学生讲解------老师点拨”。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愿意学老师又轻松,但也有的老师是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少,所谓的整理实际上就是抄下老师的答案,不起任何作用,能否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呢?所以我在听课时就写下了下面的话:老师很辛苦,学生更辛苦,已经听不明白了,还要装作认真听,真是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都很累。

七、对数学语言的使用

数学语言有三种:图像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例角平分线的性质 (1)图像:

OMAEN (2)文字: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符号:∵OE平分∠AOB EM⊥OA于M,EN⊥OB于N ∴ME=NE

B

学生之所以不会写证明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学符号语言不会用,学生符号语言的培养与使用就要从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开始,当每个基本的数学元素都能准确地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时,学生的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培养起来了。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把符号语言落实到位,这一点安玉洁落实做 3

得好。

八、多给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

除了及时表扬之外,王庆红老师给予学生的展示机会多,前后黑板的使用率非常高,一节课有一半多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展示,并得到点评,这对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的过程。

九、总结与课堂反馈

讲完课或点评习题之后做到总结非常重要,且要时时总结,大部分来说能做到,但也有的来说忽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完整。每堂课在结束时课堂反馈是必须的,李新凤来说做的好。

十、多关注学困生

本来数学学困生从小学开始就不少,因为加减乘除不会,但到初中之后要尽量控制增加的速度。从关注度来说,每堂课都多多少少的给予他们关注、关怀,老师们照顾不过来,可以小班内的好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时时关注。从备课内容讲尽量降低难度,让那些挑一挑能学会的学生不掉队。从作业层面讲,继续提倡分层作业不要一刀切。

建议教研中除了研究教材、教法、作业、个人的奇思妙想外,再一个重要的内容要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接受。

今后,我们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并且听课的任务是继续挖掘老师们的亮点,如果能把老师们的亮点聚集到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对原来课堂中的问题是否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与大纲的结合、在选题、在课堂展示 在课堂总结、课堂反馈、在关注学困生等方面。

2014,,10,10耿汝奎

第二篇:数学教师如何听评课

如何听课与评课

【如何进行课堂观摩】

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听、看、想、记”。 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提出问题等),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对于教学过程中难点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详略是否得当;

二听课讲的是否思路清晰,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四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五听学生的反馈。

在学校数学研讨活动中,教师经常要相互听课,在听课后教师要相互评课。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互动交流活动。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教师必须明确听课的要求和评课的标准,才能听好课、评好课。 2.看什么?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

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4.记什么?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听课要求】

一、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是数学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全面、具体、详细,包括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知识推导、思维点拔、方法引导,以及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的选择、学法的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教学的亮点与失误,还有听课教师自己的评析与建议。

二、集中精力、认真分析

在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忽略某些细节,对这堂课的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这堂课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所以教师听课应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要做到听课的前瞻性和对照性兼顾,使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

听课的前瞻性:指听课教师的思维要先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遵循数学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探索过程、探索课堂发展的趋势,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听课的对照性:指在听课过程中,将现场的实际教学与被听课教师的教案及自己以往的听课经验(以前听过的优秀课),以便寻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听课要点】

数学教师在听课中主要应关注课堂教学以下两个方面的状况:

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状况

四种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能力、教学评测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种学习状态:学习参与状态、学习交往状态、学习思维状态、学习情绪状态。 【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 教学活动的组织。 其中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课堂教学机智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否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的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具有分层的、开放的议练题和富有实践探究性的议练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的目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1、学生的参与状态

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2、学生的交往状态

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多项交往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学生的思维状态

看学生是否具有数学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学生的情绪状态

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生情绪。有时课堂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绪状态。

【如何评课】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促进学生的发展

 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 强调教师的成长

 课堂教学的评价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 【两个关注】

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

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  “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领悟概念本质的平台,是思维训练的通道,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  没有过程=没有思想;

 没有思想就难以理解概念的实质;  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联系也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其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指标”都会大打折扣;  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

【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五个状态进行评价】  情绪状态

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意愿不断得以增强。  注意状态

学生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回答问题具有针对性。  参与状态

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自觉进行练习。学习过程有适当的分工与合作。  思维状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创意。  生成状态

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有成功的体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如何评价一节课】 【评课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照本宣科,泛泛而讲,学生不知所云,就肯定不成功。如果教师违背《课程标准》,任意拔高难度,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的减法 老师讲了三句话:

1.76-19=?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差是多少?(自主探究) 2.你是怎么想的,说给你的同伴听。 (合作交流)

3.看看谁的方法多。(8种) (反馈评价)

研究:1. 教师之间的讨论„„ 2.问学生

⑴听到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⑵明白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⑶你能表述吗? 变式题:54-17=?

80%的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算法,不明白其他同学的算法。 有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

教学语言有问题。(教师在引导时,听的学生与说的学生无法沟通) 板书有问题。(归纳、整理、思维) 总结的语言。(教师的总结归纳和提升)

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交流。(听懂别人的做法,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 第二节课:听懂别人的算法 76-19=? 1.谁会算?

2.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说一下。 3.⑴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吗?请举手。 ⑵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⑶和他的方法 不一样的有吗? 三个问题⑴97% ⑵87% ⑶75%。

教师行为的改变,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 上述案例留给我们的启示

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是思维的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思维得到发展)  通过交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理解数的重组。

 有效课堂——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学生的学习成就包括兴趣、爱好、态度。)

研究形式:以课为载体。

 研究的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 研究的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不断的行为改进。

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学习。

五、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侧。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六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六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面对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新的学法,一个数学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需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样才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篇:听特级教师潘小明数学课有感

新安镇马港小学

马继清

12月2日,我在南京金陵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聆听了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潘小明老师所讲授的数学课,感触颇深。下面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潘老师所讲授的是《数学广角》中的一道题:育才小学三年级定于周二举行跳绳、周五举行踢毽比赛,三年级共有3个班,每班选7人参加跳绳比赛,5人参加踢毽比赛,三年级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读题列式一:7+5=12 12X3=36;列式二:(7+5)X3=36.学生显得很是高兴,纷纷举手回答。老师不急于肯定,而是告诉学生:数学课是最讲道理的,只有动手操作的结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三年级(1)班的参赛学生名单出示后,学生在纸上动手画、记、算。有一个学生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那这个班参加比赛的是11人,而不是12人。学生这时才明白要考虑到两项都参加的人。到这,潘老师并未止步,而是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表示。有了一班的重复1人,二班的重复2人学生很容易算出来。三班踢毽的同学都参加跳绳比赛,从而知道三班只有7人报名比赛。在学生充分的实践、验证、辩论之后,得出了三年级报名参加踢毽、跳绳比赛的同学人数在21至36之间的结论。

听完本节课,潘老师的教学给我带来如下思考:

1、实事求是的数学思想。潘老师在学生得出最初的结果后,并不马上肯定,而是告诉学生:数学课是最讲道理的,只有动手操作的结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学生充分的动手画、记、算后,才共同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些,都足以证明潘老师是在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数学思想在进行教学,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课前交流时,潘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然后让学生猜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最后告知学生老师最喜欢的是在课堂上想、做、说的学生,也请大家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做、说。我发现,这节课从始至终,学生也一直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这一点是十分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的。

3、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我发现潘老师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结论,而全部是在学生的操作、辨别、辩论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当学生中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时,潘老师都鼓励他们充分讲解、展示自我,让他们同其他同学交流、探究,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4、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潘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随处可见,“我们班的学生真不错”、“给他们一点时间,看看是否有新的方法”、“你的想法很好”“你画的图真棒,和科学家画的一样,既简洁又实用。”……每句话都那么真诚,发自内心,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名校长之口,完全没有架子。

5、知识拓展,学以致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为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束课时潘老师又设计了生活中的练习题,正是本节课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潘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着像潘老师那样,以实事求是的数学思想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小学数学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李威

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优秀教师讲授的小学数学课,有幸面对面聆听了几个教学案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和关于“数与代数”“综合与实践”以及关于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的讲座,讲座中列举的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三百多名数学教师。

列举了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在同学们的一片唏嘘声中,徐老师轻声自语到:我小时候也有这样想法呀。刹那间,那孩子找到了投缘人,于是发表了其背后的思考。后继在吴老师巧妙的“你明白我明白但大家不明白”引导中即肯定了孩子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但又指出了孩子理解过程中的片面性,让孩子体会到“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的则更为简单明晰些。教育是点燃、教育是唤醒、教育是成全、教育应给人以希望,教育应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

徐老师在她的讲座也谈到,儿童首先是活生生的人,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儿童,要学会期待,要让每个儿童,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潜力但尚未成熟,因此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包容学生的错误,能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

徐老师认为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1+2”的知识传授,它应是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数学教育应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试误”的过程,唯有参与全过程才能获得深刻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体验;数学教学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烙下“数学印”,即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会自省。

在培训会上,徐老师还谈到了怎样的数学适合儿童的学习?许老师认为,要教儿童能听得懂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用儿童的话语系统来解读数学,教师要说儿童能懂的话,教师要鼓励儿童说自己的话。这一点在张老师老师举例兔妈妈和兔宝宝对话的故事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在许老师《估算》教学片断中到得到验证,在这节课中,我们老师连想都不敢想的“新鲜名词”出现了:大估、小估、凑估、整百不统估、四降五升法。虽然这些提法不准确、不严谨,但是上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甚至是看这节录象课的几百位老师,谁又不能意会这些“新鲜名词”的意思?

这些名词不是来源于枯燥的数学书,不是出自于老师的嘴里,而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语言。我们要培养的 是可以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一个数学家。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动态的。吴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学习材料,提出学习要求;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充当一名合作者,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许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使教学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洋

溢着生命的色彩。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了解了修订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明白了修改由以前的“两基”变“四基”: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 了“双能”变“四能”: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新要求。讲座中列举的许老师的一个个精彩案例,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让我再次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尊重学生,怎样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年3月16日

第五篇:高奶会听汇报课的反思

听汇报课的反思

一直以来,作为英语老师在教育第一线上从教近二十年,任劳任怨,课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又一道,试卷评了一张又一张,有时却收效甚微。那么,怎样的英语课才算好课? 我认为,课堂是师生合作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过去,上课的形式大都是老师在做演员不停地说,学生就只是当观众静静地坐着听,确实效果并不好,因为有一部分学困生就会心猿意马。因此,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开口,多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多做些练习,课堂效率就会高很多。不经过训练,就达不到目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其次,我觉得光练也不行,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之所用才是最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重在交流.记得和老外在谈话时,相对于语法,他们更重视彼此间的沟通,即使犯了语法错误,还是能理解对方。.想想也是,我们说中文时也会出现语法错误,更何况是外语。这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形式。 第三,慎用多媒体。课件的滥用,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呢!我觉得这是违背“有效”理念的!想想,有一些课咋看都很好玩,课堂上学生被老师的动画、图片……吸引,兴趣高涨,可是一下来,却没有实实在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细致、深入的训练,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慎用。 第

四、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落实。教学中,我经常反思: (1)课堂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思维是否有创新? (3)学生的预习、复习、作业是否落到实处? (4)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经验? (6)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并获得了解题能力? 教学无非是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如何使教与学落到实处,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确需我们下一番功夫。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面对英语新课程,我们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清醒;有过慌乱,但更多的是沉着;有过犹豫,但更多的是果断;有过泪水,但更多的是欢笑。只要更新观念,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坚信,我们的教学道路会越来越宽敞,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上一篇:谈如何撰写操行评语下一篇:团日活动策划读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