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

2024-05-18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精选6篇)

篇1: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者:叶爱英 时间:2012-08-30 16:12:11 学习目标

1.在交际与沟通中能清晰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母爱。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3.能理解父母的爱,向父母建议改进教育方法。学习重难点

1、能完整的叙述父母对自己不同的爱,态度自然大方。

2、能主动和父母沟通。评估设计

1、同桌互相评价,意思完整。

2、能主动和父母沟通。设计内容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父母的爱的文章。父爱如山,母爱 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 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

1、导入 “是呀,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学生自由阅读。

3、交流 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 简要记录。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学会看病》 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 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针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 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推荐几名交流比较好的同学进行汇报。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

1、讲故事,求沟通。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 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2、讲心事,求沟通。把自己对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篇2: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

一、联文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应该都很爱你们吧,但爱的方式却不相同。我们在父母的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请回忆一下,在本组的几篇课文中,父爱、母爱给你怎样的体验、感受或印象?

2. 学生联系几篇课文自愿表达。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废墟有着坚定信念活了下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与孩子对父亲的爱。《慈母情深》是作者写出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挣钱给儿子买书看,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宽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对于巴迪七八岁是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但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学会看病》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从而学会了独立生活,体现了一位广袤深远的母爱!)

3. 小结:总之,在身边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感动着我们,让人泪流,叫人难忘。

这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口语交际话题:父母的爱。(全班齐读课题)

二、读题审题

1.自主读题审题:读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材料及提示,从整体上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交流审题心得:互相评说,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对,使冯刚害怕考试。第三个故事,李路杰的成功,是他爸爸正确的引导。)

3. 引导学生进一步审题,达成共识。

三、实践体验

1. 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父母的爱“资料。

2.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

3. 小组推荐优秀者在班上进行口语交际“表演”,师生共评。

四、总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 师:通过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你知道父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对孩子的爱,也懂得“父母之爱”的良苦,更会理解和体谅父母。在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那你回家之后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说给他们听听,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听完你的话后,你的父母就会知道年以长大,懂事了,明白孩子会体谅自己,觉得很欣慰。

五、教学反思

篇3: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

长期以来, 对如何把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笔者甚感困惑。语文教学中的其他课型, 不论是识字课阅读课, 还是写作课, 都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可是, 口语交际课到底该怎样上?它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吗?就这样带着一个又一个问题, 每上一次口语交际课, 笔者都这样想着。仅仅是想着, 却从来没有深入地去实践或是去探索。刚好, 区里要笔者上一节口语交际展示课。于是, 笔者就这堂公开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在试教和磨课的过程中,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也在笔者的头脑中日益清晰起来。

实践和突破

第一次突破——抓准切入口, 创设交际平台

确定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园地五口语交际《谈谈父母对我们的爱》。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 让学生讲讲父母爱他们的故事难度应该不大。开始备课了, 才发现正因为这个话题太普通了, 学生很有可能就讲爸妈如何照顾他们生活的琐事。如果就这样让孩子们讲爸爸妈妈的爱, 这节课就有可能上成思想品德课了。这样怎能体现口语交际课的特点呢?将自己的困惑跟教研室张老师一说, 她觉得有道理, 并认为要抓住这堂课交际的主题, 得先找到一个交际的切入口, 而且这个口必须小。那么怎样的切入口, 既能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又可以为学生搭建交际的平台呢?大家想到了要把爱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生活细节中。这个生活的细节可以是父母身上的任何一样东西。比如, 妈妈的手、一个微笑、爸爸的自行车、一条白毛巾等等。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父母的爱藏在什么地方, 并且说说他们的爱为什么藏在那里。于是, 就有了这样的导入:

(一) 妈妈的手, 引出话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谈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板书) 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爸爸妈妈爱我们的故事。在聊这个话题之前, 老师先要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出示老师妈妈的手)

1.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2.猜猜, 这是谁的手?想知道我为什么要拍下这只手吗?

3.师:我觉得妈妈的爱就藏在这双手里。我的妈妈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她的手很粗糙, 而且没有光泽。可是就是这双手为我做了很多事情。今年冬天特别冷, 我换下了白色的羽绒服。下班回到家, 就看到妈妈正冒着严寒给我洗衣。她的手冻得通红。妈妈真的很爱我, 她的爱暖暖的, 让我温暖。 (把手写在妈妈那颗爱心里)

4.听了我的讲述, 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小结出示听说要求)

(二) 同桌交流, 确定爱藏在哪里

师:细细回味, 爸爸妈妈的爱就藏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而这样的小事小朋友每天都经历着。现在该轮到你们来说说, 爸爸妈妈的爱藏在哪里呢?

1.出示:爸爸 (妈妈) 的爱藏在哪里? (留出时间让孩子思考。)

2.先和同桌说!——指名说说爱藏在哪里?为什么? (随机点拨引导:原来爱就藏在________, 你就把它画在爱心卡片上。)

第二次突破——提供交流范例, 开拓交际舞台

第一次试教还是挺成功的, 因为笔者成功地借助“爱藏在——”这个有效的切入口, 打开了学生情感的大门, 语言之泉也就顺着情感的河流自然流淌而出。情感之门打开了, 生活中爸爸妈妈爱的故事就一一浮现在眼前。有的孩子想到了妈妈冒雨送来的雨伞, 有的孩子想到了寒冷的冬夜爸爸为他披上温暖的羽绒服;还有一个孩子画了一张十元纸币和妈妈的微笑。他告诉大家, 妈妈的爱就藏在那一张妈妈奖励给他的十元钱里。学生愿意与人交流, 但是, 交流却大多停留在师生互动的同一层面中。接下来的环节, 也只是通过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等各种形式的交流, 拓宽交际的面。那么, 教师如何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 在扩大交际面的同时提高交流的质量, 让学生在交流中规范语言, 学会与人交际呢?

再次反思, 笔者觉得必须要有一个交际的范本, 教会学生这样的话题应该怎样和别人交流。导入时, 老师讲述“妈妈的手”的故事是孩子们交流的第一个范本。这个范例的目的是要以教师的母爱之情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作为范本, 老师在讲述的时候语言要精练, 事例要真实可感。但是, 老师毕竟是成人, 所思所想和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笔者又设计了一个环节, 录制一段学生场外交流的范本, 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教会孩子怎样与人交流。

(三) 听范例, 规范交流

1.师:每一张爱心卡片里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分享这些故事前, 先给大家介绍一对朋友。他们是我们场外的热心观众。想知道他们画了什么吗?仔细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画上的故事的。 (放录像片段)

A:“××同学, 你画的是什么?”

B:“我画的是一双跑鞋。”

A:“你为什么要画跑鞋呢?”

B:“因为爸爸的爱就藏在跑鞋里。今年我被选拔成为200米比赛的运动员。回到家, 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第二天, 爸爸给我买来了一双新跑鞋。而且还天天早上陪着我锻炼。结果运动会上我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觉得是爸爸的爱给了我鼓励, 他的爱就藏在这双跑鞋里。那么, 你画的又是什么呢?”

A: (讲述白毛巾的故事)

2.播放录像后问:听清楚了吗?他们父母的爱藏在哪里?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介绍爸爸妈妈的爱心故事? (根据生回答, 师小结出示讲的要求:)

3.用这样的步骤和你的同桌小朋友交流吧!

第三次突破——完善评价体系, 提高交际质量

因为有了交际的范例, 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仿佛有了引航灯, 生生之间的交流规范了。可是, 试教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课堂是完整有序, 但是交流却死板了, 学生的交际完全走入了老师设计的圈套中。学生并没有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中自由大方地与人分享父爱母爱的故事。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是教师太在乎规范地交流, 而忽视了交际中的评价和引领。学生交流父爱母爱的故事后, 教师没能及时有效地评价, 引领学生更进一步的交流。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年段口语交际的目标, 笔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向——以听说的要求为评价的主旋律, 以范例提供的交流步骤为辅旋律, 师生根据这两点进行有效的点评和引领。

反复试教后, 笔者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体系, 认为教师引导评价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评说什么。看看他内容上是否围绕着主题在说。如这节口语交际课要求孩子围绕“爸爸 (妈妈) 的爱藏在什么地方”这个主题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学生有没有按照这个要求讲述, 就是点评的一个尺度。2.评怎么说。看看学生在表达上是否符合交际的要求。又如第二个教学环节中, 听了录像中小朋友的交流后, 让一组同桌互相交流爱的故事, 教师的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听了这组同学的交流后, 教师马上追问:你觉得你的同桌讲的事例感人吗?为什么打动了你?这样师生再次交流, 教师通过点评提升—— (1) 哦, 你听得多仔细呀!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 我们要学会认真倾听。 (2) 原来, 选择怎样的一件事情是多么重要呀!你瞧, 你的同桌就是用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与你分享了爱的故事。两种不同的点评, 其一紧紧抓住听说的要求, 提升交际品质。其二教给学生成功交际的方法——正确选材, 事例感人。通过教师的引领, 学生无形中也学会了在认真倾听后作针对的评价。3.评说仪态、仪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一评, 说一说, 交流双方态度是否大方, 仪表是否端庄等等。4.奖励机制。为了使课堂评价做得更细化、物质化,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立奖励措施。如教学中可以根据口语交际听说要求, 设立“金话筒”和“金耳朵”奖, 提高交流的质量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 在每个环节的交流互动之后, 教师都应留出时间开展生生点评、师生点评、全班互动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教师不仅应该亲自点评, 拨云见日, 更应该在生生评价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恰当的奖励促成了评价的有效性, 让口语交际课真正地交际起来。

第四次突破——抓住教学契机, 提升交际内涵

这堂课前前后后共试教六次, 反反复复地磨课修改中,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在笔者的头脑中日益清晰起来。就在第五次试教时, 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汶川地震, 震惊了全世界。几乎是同时, 大家想到了地震中的孩子, 想到了地震中为孩子献出生命的父母。这是一次难得的教学契机, 抓住这个机会可以让口语交际课真正走近生活, 走近地震中的父母,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将是对本节课交际内涵的又一次提升。于是, 就有了下面的第五个环节。

(五) 全班互动, 感受大爱

1.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父母给我们的爱。一个懂得爱的人, 才会去爱别人, 去回报爱。老师有个建议, 请找到你的好朋友分享你的故事吧! (音乐起)

2.同学们, 老师和大家聊了很多爸爸妈妈的爱的故事。其实, 父母的爱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日常的生活小事中, 在困难危险来临的时候, 父母总会第一个挡在我们的身前。你们知道吗?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国哀悼日 (5月19日) 。5月12日的那场8.0级的地震几乎毁了整个汶川。在这场惨烈的巨大灾难中, 数以万计的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 也有许许多多的爸爸妈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你一定听到过很多地震中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 能跟大家说说吗?

(1) 宋欣怡的故事

(2) 三个月婴儿的故事…… (配乐中讲述)

3.结束:是呀,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爱。我提议——全体起立, 向那些在地震中苦苦寻找而不言放弃的父母, 向那些为挽救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父母, 向普天之下千千万万无怨无悔爱着我们的父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敬礼!

收获与反思

这堂口语交际课在经历七次课堂实践后, 在悲壮的音乐声中比较完美地落下了帷幕。在得到肯定和接受批评的同时, 笔者收获是最多的。特别是在探索口语交际课堂模式的道路上, 笔者看到了曙光。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 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 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建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是要建立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建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交际起来;教师如何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交际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组织引领是关键, 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环节教师应抓准切入口, 为学生创设交际平台。第二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范例, 开拓交际的舞台。第三环节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提高交际的质量。第四环节,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 提升交际的内涵。

篇4:《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同样的口语交际主题,在三年级下册中出现过。但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在认识及能力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父爱母爱,能根据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与父母坦诚地沟通交流,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设计意图】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真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感受、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根据话题内容,合理创设情境,通过辨析评说、情景演绎、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逐步规范口语表达,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的交流沟通中,懂得在感受、理解父母的爱的同时,学习坦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

2、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辨析评说,情景演绎,理解正确的父爱母爱

1、谈话导入。

2、阅读材料,辨析评说:

⑴ 妈妈很爱刘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明明做,连书包都是妈妈整理。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⑵ 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⑶ 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读了这些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同桌交流后,组织集体交流。交流中,组织开展评议,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景演绎:

如果你是刘明明、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份材料,想想:这个同学该怎么说?或同桌分好角色,演演母子俩或父子俩的对话。学生练习后,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适时小结。

二、联系生活,诉说故事,学会感受、理解与沟通

1、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事例,请同学评说评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或帮你想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办法。

(学生小组交流。)

2、组织并引导互动交流:

说事例,谈看法,出主意,或预演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情景。适时小结。教师提示语预设:

⑴ 你觉得他把事例(看法)说清楚了吗?有什么建议吗?

⑵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谈谈你的感受。面对父母,你表达过内心的感激吗?

⑶ 听了他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⑷ 请组内同学说说你们刚才给他的建议。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解开这个疙瘩了吗?怎么解的?听了同学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与父母交流?

三、总结提升,引导沟通实践

【点评】

现场感觉此教师教学细腻温婉,并力求朴实、真实、扎实。通过创设交际情景凸现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性,先是对文中三位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评点,以此激发兴趣,学习辨析与劝说的方式,包括语言、态度等,这为第二情境交际即四人组合作交流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作了较好的铺垫。另外,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发展,引导学生有条理表达复杂的意思,及时抓住学生交流中的语言进行评价,从中学习遣词造句、交流表达的技巧。

【思考】

篇5: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案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板书课题:父母的爱)

二、联系学生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组织交流阅读感受。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2.评说。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游子吟》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最后力求达到共识:

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作业设计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设计意图:新课标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这就告诉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一定要以听说为主,很好地突出听说的训练。那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体现语言文字的运用呢?

一、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联系生活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课中的情境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情境,一种是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即把课堂设在生活中,或者把生活引进课堂里,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交际情境的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入情入境地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如在《父母的爱》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父母之爱和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两个环节,组织学生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堂情境积累和丰富语言。

二、积极创造实践机会,体验生活品味语言。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流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教师要多多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锤炼,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诉说心语,升华情感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三、丰富有效的互动方式。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在教学设计中以父母的爱为支撑点,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组建讨论小组,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每组派几名代表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适时点拨,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融为一体。

教学建议: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方式,企图一蹴而就,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在这次口语交际教学中,当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时能滔滔不绝、流畅贴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当演饰冯刚的爸爸时,却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因为学生没有体验过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如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言语交际材料,让孩子们真正能够说起来,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篇6:三上口语交际爸爸妈妈的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谈谈爸爸 妈妈的爱》。教材分析:

本次的口语交际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继续,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的学习,对爱,特别是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他们心灵的深处产生了共鸣。又经过前一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爱”有了亲身体验,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次的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事例来谈,交流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二是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爸爸妈妈。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口语交际,课前通过老师的布置、引导、点播多种方式把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课中创设情景——感悟母(父)爱的多样性——重温母(父)爱——回报母(父)爱——课外延伸表达真爱等方式引导学生敢于开口,乐于交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悟母爱、父爱的伟大。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课后的习作练习做好准备。教学重点:

用具体的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难点:

让“爱”的火焰再次在学生的心底燃起,让他们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交际中培养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无声,并懂得去回报父母的爱,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关心、体谅父母的情感,生活中做懂事的孩子,时时、处处回报父母的爱。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2、学生用父母喜欢的图形做一张爱心卡片。

3、教师搜集歌《烛光里的妈妈》以及公益广告短剧《给妈妈洗脚》。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孩子们,前两周我们走进了第五单元,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我们还开展了综合性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谈谈爸爸妈妈的爱

在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事情。这次口语交际就请用具体事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先在小组里说,再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请来父母一起交流。

2、汇报:请几天,陈老师请你们去观察、去体会爸爸妈妈的爱,现在汇报汇报——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生病时;犯错时;„„(相机板书)

父母的爱,如一股清泉,潺潺流淌;如一场春雨,润物无声;如一首诗,纯净悠远;如一首歌,婉转悠扬„„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爱的故事。(出示课件:爱的故事)

三、回忆感人事例,重温父母的爱。

1、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1)要向别人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必须要有具体事例,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同时还得大声响亮。

(2)其余同学要认真聆听。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听的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2、组内交流,用上自己带的照片或者物品,并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4.过渡: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在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友谊的双手,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教育我们及时改正„„我们在感受父母给予的爱的同时,是否想过要回报父母的爱呢?(出示课件:回报父母)

四、感受情境,回报父(母)爱

1.让我们来看一则短剧(播放多媒体,欣赏一则短剧《给妈妈洗脚》)。边看边想: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为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式去回报父母的爱?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可以用各种形式汇报)记住《可贵的沉默》中一句话只要你表达了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

4、最后一起深情地朗诵《游子吟》,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

五、课外延伸 表达真爱

上一篇:不怕失败的我作文下一篇:假期物流搬运工打工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