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2024-05-25

英语口语交际教案(精选8篇)

篇1: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三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敢开口说英语、喜欢说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一、T:Let’s start now.Ss:Good morning,Miss zhang.T:Good morning,everyone.What day is it today? Ss:Thursday.(展示PPT)Who’s on duty today?Ss:Me.二、课前三分钟

三、师生共同唱:ABCs song and Hello.四、Warm up T:Let’s do.Open your book.Close your book.Carry your bag.Show me your eraser.Show me your red crayon....Black Black Stand up.Orange Orange Sit down.White White Touch the ground.Brown Brown Turn around.五、师生对话

T: Look!I have a red crayon.Do you have a red crayon?

S:Me too.T:Are you....?

S:Yes,I am....T:What do you see?

S:I see yellow.六、

篇2: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劝说语言的特点。

2、在劝说别人时能从对方的角度着想,注意说话的语气,不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熟悉而又美丽的地方,想去吗?(出示校园图片)

2、这是哪里呢?穿过学校操场我们又来到了?(出示教室图片)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校园,你会怎么形容?

过渡:是啊,我们的校园如此的美好。可是……

3、(出示地面有垃圾的图片)却有一些同学随手乱扔垃圾影响了校园环境,对此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引出课题:劝说就是用语言劝别人改掉不良的行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这门“劝说”的本领。【板书】有了这样本领,你就会把话说得更动听。(齐读:劝说)

二、创设情境,探究“劝”法

师: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这天课间,有一个小男孩他叫琪琪,他在……【出示图片】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要说什么?

2、师:琪琪此时在楼梯的扶手上滑的特别开心,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全,这时,有三个高年级的同学从旁边经过正好看到了这一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劝说的。

3、师边说边出示劝说的话后学生齐读。

4、同学们,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高同学当时劝说的口气。

5、师:如果你就是琪琪,你最愿意接受谁的劝说呢?用手势表示。

6、老师发现都没人接受二号的劝说,谁能说说原因吗?板书:不指责

注意语气

7、对比一号和三号同学:一号同学关心的是谁?那三号呢?引出:为对方着想

8、回顾劝说的要领后,同学们知道了劝说的好方法,那你们愿意去试一试吗?过渡:其实,校园中,生活里,处处都存着需要我们去劝说的现象,在咱们的身边就有

三、创设情境,合作演练

1、问题情景一:教室门前种着几株一小树,下课了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走出教室玩耍,只见有一位小朋友来到小树跟前一会儿抱着小树摇来摇去,一会儿抓着小树转圈圈,玩得开心的不得了,可是我们的小树却遭了罪。

2、此时,你就在旁边,你会怎么劝说他们?

3、同桌合作

(1)提出要求:同桌两人,一个演劝说的人,另个演伤害小树的人,劝说的人要注意用上刚刚学到的劝说小技巧。演伤害小树的人在听完劝说后,结合你的感受要给对方意见,让对方劝得更好。

(2)指名上台演示,给听的人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你们现在要当小老师,看看他们的劝说有没有做到黑板上这几点。

(3)小老师们请你们来评一评。引出:说后果

(4)师生总结

(5)同桌之间再次尝试,如果两人劝告成功了相互击掌坐好。

过渡:看大家学的多么认真。同学们不光是我们的校园里存在着需要劝说的现象,生活中也是一样呢。

4、出示问题情境二: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1)你应该怎么劝他呢?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一个一个的说,选出一个你觉得劝的最好的,你最愿意接受他的劝告的人。

(2)上台交流演示。引出:提建议

(3)指导评价:采访被劝告的人,你为什么接受了他的劝告?劝说的人这样劝说同学们接受吗?

5、出示问题情境:表哥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1)你会怎么劝说表哥,在小组讨论,轮流来说。

(2)引导后果,提出问题:这游戏太有趣太好玩了,我不玩游戏干什么呢?

6、总结

篇3: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想交际

创设情境是指充分利用直观形象, 为儿童设置生动、具体、活泼的语言环境, 它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 使学生心情愉快, 乐于思维, 敢于表达。我根据口语交际的需要, 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模拟角色, 创设情境

生活是学习的基础, 儿童在上学之前与生活实际接触是很多的, 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与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的生活情境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经验, 利用不同形式创设一些学校生活的情境, 家庭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

2. 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多媒体画面能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 通过调动学生的眼、口、手、鼻、耳等各种感官, 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摸摸、闻闻等方面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方式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又能人人参与的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承担交际任务, 让学生真实地交际起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互动起来

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对于一些“对白式”话题, 双方互动是显性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交际欲望, 围绕话题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

三、拓宽口语交际渠道, 使学生时时参与起来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然要靠口语交际实践。因此, 教师应拓宽口语交际实践的渠道, 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课上选择典型话题,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交际, 着眼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掌握交际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让课堂生活变成“充斥着整个教室的深入、相互的对话”。可以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活动化教学, 如表演课本剧、课文补白想象说话、充当模拟角色等, 让全班同学互动起来。

在习作教学中, 也可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 如“玩写式”“体验式”“画写式”“说写式”训练, 让学生在实战性的情境中亲历体验, 丰富情感, 唤起表达欲望, 激发写作动机, 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自己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课外拓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它给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 使学生乐于交际

“评价为了发展”这一全新教学理念,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评价既要关注语言因素, 也要关注学生参与交际的情意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 寓“情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借助评价, 激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 运用激励语、提示语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我们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成绩, 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指责, 对于学生的优点做到积极鼓励、热情洋溢, 指出缺点和不足时, 则语气委婉, 言辞恳切, 以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教师, 要把多种多样的训练途径作为开启学生说话的钥匙, 常常为学生拨动说话的琴弦, 常常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闸门, 使他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2) .

[2]教学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 2003.

篇4:交际能力、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交际能力 交际法 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史上,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完善、愈益科学化的趋势,先后经历了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Direct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的演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法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是对流行于六十年代的认知法的挑战,是一种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交际法反映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所以在过去近三十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

界各国外语教学界普遍承认和接受的基本原则。

(二)“交际能力”理论的含义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能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交际者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及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Canale 和 Swain提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知识和听、说、读、写技巧; 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交际者对交际所发生的社会语境的理解,包括功能、意念、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等;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能连贯地表达意义;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解释、迂回、改正、重复、犹豫、回避、猜测、语体转换等语言交际中的策略(Canale & Swain,1980)。后来,众多语言学家们对交际能力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使该理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三)交际法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交际法始于60年代末的英国语言教学改革,是由Wilkins,Widowson,Brumfit,Johnson和Littlewood等语言学家在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oery),Halliday的“功能理论”(Functional Approach)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发展而成的。交际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在于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在设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每一特定的交际目的学习外语,使学生最终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它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注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交际法克服了以往教学法中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言语技能训练的弊端,这种重视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教学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运用。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和交往能力,而口语教学的本质不仅是一个学习语言表达、了解文化差异的过程,同时也是借外语这一载体来提高交际、认知、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更能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达到口语教学的目的,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因此,把交际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组织一堂好的英语口语课要求教师不仅要语言基础扎实,业务能力过硬,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组织和驾驭课堂。结合交际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本文提出了在具体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选材适当。进行英语口语课备课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和素材,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同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选择他们能理解、并且有信心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材料。如有可能,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开口讲话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较快地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2.创设轻松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心理学家斯特维克认为,课堂气氛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态度。英语口语课较之于其它英语课程,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心理调动的目标,是口语教学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营造良好、宽松的交际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口语课上,教师适当地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上进心、自尊心及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在口语训练中,应尽可能少纠错,多鼓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勇于说,乐于说,以逐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口语水平。

3.语境提示。上下文提示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语言环境,组织适当的谈话内容。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相关背景资料,如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前因后果等,鼓励他们在这些语境中灵活地运用基本词汇和语言、语法规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对所学的语言规则和知识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4.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控制课堂气氛,调节活动进度,衔接活动内容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学练活动,做到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娱乐性与趣味性。如果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说得过多,教室就成了一言堂,口语课就成了听力课,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口语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不是给教师炫学的机会,所以应给学生更多开口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输出训练,丰富学练活动。

5.注意交际内容的可操作性,注重交际方式的丰富性和交际手段的多样性。要使口语课生动、有趣,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故事接龙,说新闻,唱英文歌,朗读英文报刊,背诵名人演讲词,汉英口译等都是口语训练的好方法;而自由辩论或讨论可以检验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最能反映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戏剧表演和编剧不仅可从中发现许多学生的表演天赋,更能检验他们对情景的理解,语言技能的使用和语音、语调的把握程度。除了口头训练以外,教师还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输入”训练,通过录像、电影和多媒体全面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和文化习俗,使学生接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采用这些新颖、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使英语口语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6.通过交流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注重交流,学生开口前,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的表达法,并指导学生在会话中使用,从而使学生感到通过口语课学会了新的句型结构,获益匪浅。对于学生在会话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一般不粗暴打断他们会话予以纠正打断会话。如果有些语法错误使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确认或等学生说完后再纠正其错误。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 应在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流畅的要求,这种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7.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是让外语学习者沉浸在目的语的文化中。口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多组织英语学习交流活动, 营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感悟中西方文化差异, 促进语言习得,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交际法突出口语的交际功能,要求教师营造贴近现实的语言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交际动机,使学生能有目的、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终获得和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因此,交际法是提高学生外语用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应看到: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即处在量变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发展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Hymes,D.“Introduction:Toward Ethnographies of Communicatio[M].AmericanAnthropologist,1967.

[2]Littlewood,W.On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UP,1981.

[3]Canale,M.&.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

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1980.

[4]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范社,1983.

[5]李观仪.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能力[J].外语界,1990,(4).

[6]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

[7]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J].外语界,2001,(3).

篇5:《口语交际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组内交流和集体交流的方式,围绕主题交流本组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资料,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条理清楚。

2、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抓住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感悟并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抓住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从老北京春节的年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从客家、傣家独特的民居到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热辣辣的生活,可以说,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魅力。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聊起这个话题,走进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

二、确定要点

师:请同学们看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交流的内容)生: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师:你最想介绍哪个民族的哪种民风民俗?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想怎样把这个民风民俗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生1:我觉得,应该先介绍主题,再把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师板书:条理清晰)

生2:还应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重点部分说得清楚、明白、细致些,把不是重点的内容说得简略些。(师板书:详略得当)

生3:我觉得表达的时候要用词准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大方,不扭捏。师:课前各小组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下面就请各小组商议:你们准备介绍什么?

小组1:我们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小组2:我们介绍傣族的泼水节。

小组3:我们介绍重庆的饮食——重庆火锅。小组4:我们介绍江南民居。

三、合作交流

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你们小组的主题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一谈,议一议。小组长:我们小组介绍的是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我们介绍的主题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有请甲同学发言。

甲同学:我来介绍蒙古族的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我还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一般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大家看!这是一组蒙古靴图片,这里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huái)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大家说,这样的装束是不是让男子汉显得更加强悍潇洒,女子显得身材苗条、矫健呀!

乙同学:在饮食方面,主要种类可分为肉食、奶食、蔬菜、谷物和饮品等。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把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大家听说的“手把肉”则是蒙古族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丙同学:我来介绍蒙古族人住的房子。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他们居住的房子,叫蒙古包。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覆盖一层或两层。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称作“穹庐”“毡包”。蒙古包分移动和固定式两种。你们知道吗?一顶蒙古包,既是寝室、客房,又是厨房和储藏室。

生1:我想打断一下第一小组的发言,这种蒙古包到冬天冷不冷呀!丙同学:蒙古包的构造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能够适应草原复杂多变的气候。蒙古包起御寒作用的主要是毡子:在房墙底部围着的一条一尺多宽的长毡,用几块相互交错的毡子盖在蒙古包上部的斜坡上。天窗帘是一块三角形小毡,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盖住房顶的小部或大部。门帘是比门框略大的长方形毛毡,纳有花纹,只在冬季挂,用来防寒。大家再看蒙古包的内部,顶部用绣花边的棉毡做里层,房墙周围挂上了栽绒壁毯,地上铺上了豪华地毯,不仅增强了蒙古包的防风御寒能力,还起到了装饰作用。

生1:谢谢!

丙同学:蒙古族的娱乐活动也很多!像赛马、摔跤、射箭、舞蹈等。你们听过“那达慕”吗?“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早期只有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小组长:我们小组的介绍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生2:我们小组对他们的发言有补充。蒙古象棋也是蒙古族盛行的一种娱乐。它的走法很独特,据说成吉思汗也十分喜欢下蒙古象棋!

师:同学们,你们来评一评,这一组同学的发言怎么样? 生1:这个小组搜集的蒙古族知识可真多!生2:这个小组介绍得条理清晰。

生3:这个小组介绍得详略得当,值得我们学习。师:下面请其他小组继续汇报。……

师:请同学们评选出最佳口才奖。(学生集体评选)

四、共同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交流吗?为什么?

生:喜欢,这样的交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师:请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收获。

生1: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知道了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生2:我还知道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给他们提供话题,诠释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目的——交际的本身不仅在表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五、布置作业

篇6:口语交际课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小小辩论赛”这一形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活动过程:

一.表明观点,准备辩论。

1.调查: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择,你喜欢春天,还是喜欢夏天呢?

2.分组: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分为“春天队”和“夏天队”,准备开始辩论。

(学情预设:如果有学生提出“我喜欢秋天”或是“我喜欢冬天”怎么办?

虽然这种情况最后在我的课堂中没有出现,但我觉得老师应该事先有所考虑,想好应对的办法。因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不同的喜好,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如果真有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秋天或是冬天,我也不能说他在“捣乱”,我会欢迎他成为“秋天队”或是“冬天队”的成员参加辩论,请他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我们这节口语交际课训练的是口语交际能力,只要学生能够从辩论的过程中锻炼这一能力就行了,教学内容只是个载体,是个例子而已,必要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教师可以随机进行修改。)

二.教师参与,激发兴趣。

一个学生举手问:“易老师,那你喜欢春天还是夏天?”我一下子楞住了,其实每个季节都各有利弊,而且,如果我过早的表示出自己喜欢哪一个季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选择倾向和接下来的辩论。所以,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为难地说:“哎呀,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一个季节,你们能说出自己喜欢这个季节的理由,帮老师选一选吗?”“行,没问题!”两边的同学们都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了。

(这是临时加上的一个环节,是由一个学生突然的发问引起的。其实过去在上课时,我最害怕学生突然的插上一句,提出一些我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打乱我的课前安排和已经拟好的思路。没想到这次学生的提问倒使我急中生智,表现出自己的为难,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理由,“帮老师选一选”,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三.巧提要求:

师:“以前易老师曾参加过许多次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取得了不少成绩。大家想知道我成功的‘秘诀’吗?”

生:“想——”

师:“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态度要自信。听别人发言也很重要。是自己这一方的同学发言时,要听听他的意见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要补充的,不要重复别人的意见。对方同学发言时也要认真,这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而且还能发现别人发言中的‘漏洞’,自己可以‘反击’。”

(辩论开始前我本想按以前的“惯例”提出“听话”和“说话”的要求,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好象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好象是强加给学生,非要他们“这样做”或是“那样做”,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这样的感觉吗?所以,我临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四.展开辩论,适时点拨:

正方1:我觉得春天好,因为春天可以春游,还可以放风筝。

师:正方同学说出了自己喜欢春天的理由:既可以春游,又可以放风筝,多好玩呀!

那么夏天呢?夏天有这么好玩儿吗?

反方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认为夏天好。因为夏天同样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可以游泳,还可以去夏令营。

师:这位同学发言前先向大家问好,真有礼貌!

正方2:大家好!我认为春天好。因为春天的天气不冷也不热,而夏天太热了,很难受。

反方2:没关系啊,天气热可以吹电扇,或是用空调,这样就不会热啦!再说,春天虽然很舒服,但是有很多病菌到处传播,很容易生病。

师:是呀,现在正是春天,好多地方都在流行‘禽流感’呢!

反方3:我来补充一下,去年春天,我们国家还流行了‘非典’,很多人受害。这都是春天病菌太多造成的。

正方3:虽然春天是有很多病菌,很容易生病,但是只要我们注意讲卫生,是不会得病的。

师:是啊,去年的‘非典’来势汹汹,可是因为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疾病还是被我们击退了。

反方4:夏天还可以吃好吃的冷饮,还可以吃西瓜。

正方4:冷饮吃多了会拉肚子的。

反方5:我们可以少吃一点儿呀,不贪吃就行了。

师:是啊,老师也爱吃冷饮呀!只要有节制就行了。

(双方同学还举出了其他理由,如“夏天很吵,有知了在叫””春天老想睡觉,没精神。“夏天可以放暑假”等等。)

五.大胆想象,巧悟道理:

师:听大家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既然春天有那么多病菌,干脆就请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把春天这个季节“变”走,以后就只有夏天,秋天和冬天,你们说好不好?

(生纷纷摇头)

师:我发现连反方的同学也在摇头,你们不是很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的吗?

(指名反方同学发言)

反方1:如果没有春天,种子就不能发芽,庄稼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米饭吃了。

反方2:那我们就不能春游了。

反方3:那冬天结的冰就不能很快融化,花也不会开了。

师:看来,没有春天是不行的。那好,我们把夏天变走吧,只有春天、秋天、冬天,怎么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在摇头,我想请正方的同学说说原因。

正方1:如果没有夏天,我们就不能放暑假了,不能开开心心的玩了。

正方2:如果没有夏天,我就不能吃西瓜了,还有我最喜欢的冰淇淋也不能吃了。

篇7:口语交际(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懂得“请人帮忙”时要把话说清楚,有礼貌;给人帮忙时热情、乐意、真诚。

2.在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活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自如表达,注意有礼貌和真诚。教学难点:

懂得“请人帮忙”时要把话说清楚,有礼貌;给人帮忙时热情、乐意、真诚。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互相帮助。我们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就是——请你帮个忙。(板书:请你帮个忙)

二、借助案例,多元互动

(一)请人帮忙时,该怎么说。

1.(屏幕出示书中3个案例)(课件出示)

书中一共有3个话题,4个组长商量一下,选择一个进行学习。

/ 4

(组长商量)

2.现在我们就“请人帮忙时该怎么说,说话时应注意什么”进行讨论。

(1)学生个人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2)“请人帮忙”时该怎么说?哪一组先来汇报?

①组:我们组选的是“问路”这个话题。(课件出示)

“叔叔,您好!请问书店怎么走?”

我们经过讨论,觉得问路的同学很有礼貌,在向别人问路时,用到了礼貌用语 “您好!请问”

②组:我们组选的是“借水彩笔”这个话题.(课件出示)

“李山,我忘了带水彩笔,可以用一下你的吗?”

经过讨论,我们觉得借水彩笔的同学很有礼貌,她在借水彩笔时,用到了“可 以用一下吗?”商量的口吻。令人容易接受。

③组:我们组选的是“踢球”这个话题。(课件出示)

这个话题需要补充,经过讨论,我们觉得,踢球的小孩应该说:“大姐姐,我不小心把球踢到网外了,我想请你帮忙把球捡给我,好吗?”

(3)“请人帮忙”说话时又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

(有礼貌、说清楚、态度诚恳、用协商的语气,用上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板书:请人帮忙:有礼貌、态度诚恳、协商语气,用上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

/ 4

(4)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是的,请人帮忙要有礼貌,要把请别人帮什么忙说清楚,还要用协商的口吻说。

(二)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

下面我们就“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说话时又注意什么”进行讨论。

1.哪一组先来汇报?

①组:我们组认为,叔叔应该这样说:“你从这条路往左拐,路西就是。”(课件出示)

②组:我们组认为,李山可以这样说:“可以呀,给你用吧。”(课件出示)

③组:我们组认为,大姐姐会这样说:“好吧。下次可要小心了,球给你。”(课件出示)

(3)给别人帮忙时说话又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

(热情、乐意、真诚、爽快、态度和蔼„„)(板书:给别人帮忙时:热情、乐意、真诚、爽快)

(4)师:同学们经过讨论知道了“请人帮忙”和“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说话又应注意什么,现在小组内可以分角色演一演,然后推荐代表展示。

三、联系实际,学会交际

1.同学们,在生活中,麻烦和困难不可避免,你一定请别人帮过忙,也一定给别人帮过忙,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①组:跟同学借笔,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 4

②组:同学作业不会做,让我给他抄,我拒绝了。

③组:同学有一道奥数题不会,请我帮忙,我也不会,然后我们一起请教数学老师,最终解决了。„„

四、观看图画,模拟对话

1.师:在生活中,麻烦和困难不可避免,这不,一个叫小红的同学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课件出示)

能看懂吗?小组合作:先弄清图意,再演一演。2.小组表演。

五、替师帮忙,学生总结

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请大家帮个忙,就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做个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遇到麻烦或困难,要学会请人帮忙。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请人帮忙要有礼貌,说清楚,给人帮忙要爽快,要热情,帮不了时要委婉拒绝,不能帮的坚决不要帮。

3.我想给大家朗诵一首诗:

有困难,请人帮,见面微笑挂脸上,礼貌用语不能忘,言语自然又大方,清楚明白把事讲。我帮人,莫记上。人帮我,永不忘。

篇8:英语口语交际教案

一、围绕节日或学生生日等特殊日期做文章,搞好口语交际训练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口语方面缺少训练的机会,教师在阅读方面下的功夫比口语交际训练要多得多。也许口语训练课程比较隐性,有时期中或期末考试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在心理上放松了这方面的教学。于是好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表现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比较胆怯,不敢举手发言,畏首畏尾。即使说了,声音也小得跟蚊子叫似的,不是那么响亮。说得也不是很完整,很有条理。这是缺乏足够训练的缘故。

孩子们对节日总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节日——儿童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生日更是快乐的、幸福的、甜蜜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节日或生日这个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如在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或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几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为父母送上爱心,送上真诚的感激。当然,教师在课前要组织学生付诸行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想,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说。比如,在二年级的课堂上,一位教师开展了“祝你生日快乐”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说话训练的提纲,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说,最后再合起来说。通过反复地训练,最后学生终于能够说得通顺、连贯了。请看一位同学的表述:我的生日是2008 年9 月15 日,我最想得到的礼物是芭比娃娃,因为芭比娃娃太漂亮了,她们能给我带来快乐。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帮妈妈扫扫地,帮爸爸捶捶背。我想对妈妈说:亲爱的妈妈,谢谢您八年来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您的女儿永远爱您!这对农村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

低年级口语训练,要追求形式的趣味性,让活动有魅力,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不然学生注意力就会涣散,收不到理想效果。比如,针对“我最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说,要求前面的同学说完后,后面的同学立即站起来说,看谁反应快,看谁声音响亮,看谁说得通顺连贯。

二、围绕季节、天气、景物的变化做文章,搞好口语交际训练

季节轮回,周而复始,大自然也在发生着美妙的变化。作为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种变化,把这种变化作为一种资源引进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围绕变化来进行“说”的训练。笔者的家乡盛产银杏,这里的银杏树郁郁葱葱,连成一片树海。古老的银杏树有着美丽的传说,著名的景点“时光隧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留影。银杏风光已成了家乡一个靓丽的名片。笔者在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这一旅游资源,将其引入教材,让学生去当小小导游、当小小讲解员,讲述家乡美丽的传说,赞美家乡可喜的变化。

又如,暮春时节,杨絮漫天飞舞,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影响。笔者就在课间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生动描写。写出杨絮在校园中、在村庄里恣意飘飞的样子,表达出对它们的讨厌之情。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朗读,或面向全班学生朗读,看谁描写得好,写得具体、生动。学生朗读自己通过观察写出的作文,自然非常带劲。《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课后设置了一道造句练习,其中有一小题是要求用例句中的“不是……而是……”造句,课堂上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时,恰好窗外正是杨絮纷飞。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窗外,要求学生看看窗外的景象,然后再来造句。学生通过观察一下来了灵感,句子也“应运而生”:那窗外飞舞着的不是雪花,而是令人讨厌的杨絮。那铺天盖地飘舞着的白色毛毛,不是人类的朋友,而是令人生厌的“不速之客”……瞧,这些来自于学生口中的句子是生动的、鲜活的。笔者一个信手拈来的教学行为,竟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可见,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必然有所收获。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抓住机会,给学生创建一个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能力,张扬个性。

三、围绕国内外重大时事或身边的一些小事做文章,搞好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学习,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死啃一本课本,所得必然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社会这部“活书”,围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进行交流与分享,借此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思维能力。比如,2015 年秋季开学不久,学生迎来了三天小长假,学校给全体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9 月3日上午9:00 观看纪念抗日战争70 周年阅兵式,4 日晚上8:00 观看中央一台“开学第一课”,然后写一篇观后感。学生回校后,各年级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就这一任务,专门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进行了反馈、交流与分享。学生乐此不疲地讲述着自己的见闻、感受,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各种方队英雄意气风发的阵容,描绘了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留下美丽彩带的壮观景象,描写了抗战老兵的自信、骄傲的容貌、神态,表达出了对他们的无限敬仰之情。关于“开学第一课”,好多学生围绕“爱国、团结、勇敢、自强”这些主题,写出了自己对英雄的崇敬,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理想。在此次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了解到的抗日英雄故事,兴味盎然地朗读着自己写下的观后感。此次训练除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关心时事、讲述时事的机会,把爱国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幼小的心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挖掘、去开发,口语训练资源比比皆是。这些弥漫着时代气息的口语交际训练资源,必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要: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听说读写”中“说”的范畴。教师要在完成课本设置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各种资源,拓展训练平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教育特色项目简介下一篇:散文《杜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