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2024-04-27

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通用8篇)

篇1: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1。评估和准备:

由 A B C 开始: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控制气道为前提。与病人本身或家属/抢救人员交流。简单问题,如 “深吸气”,“脖子痛吗” 会给你提供一些大概资料。

要注意看不见的损伤,注意大概况(the big picture):气胸(呼吸音),神经损伤,休克表现(四肢冷)。

面部外伤常常伴有 颅底骨折 和 颈椎损伤。

胸外伤要注意气胸,反常呼吸,心肺挫伤,心包填塞。

尽可能检查:胸片,颈椎,心电,血球压积,尿血。同时急送交叉配合。其他检查(凝血,生化等)可以送,但不要干等结果。

术前镇静:尽量少用。

手术室升温,液体加温,输血器准备就绪。

运送病人时,常规给氧,固定颈椎。

注意:挤压综合症,事先抢救休克。

2。气道管理:

按饱胃处理,快速诱导。但遇到紧急情况时,喉头加压给氧也有必要。避免缺氧是关键。

诱导剂减少剂量:病人多有休克。

考虑用对心血管系统抑制小的药,ketamine, etomidate。普通外伤,没有禁忌症时使用司可林。挤压伤,还是用 rocuronium 比较安全,不要用司可林。

插管时,尽量减少搬动颈部,用颈部固定法(in-line fixation)。

FOI,插管喉罩,combi-tube 准备好。

病人神志清醒,无颈痛,颈椎片无骨折的,颈部算 Clear,可以按常规操作。神志不清者,即使放射没有显示骨折,也不能排除韧带损伤,要按有骨折(not clear)对待。

3。监护:

除心电,氧饱和,袖带血压外,要尽量使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动态观察呼吸和死腔,肺栓塞等。

趁病人没消失脉搏前,插动脉管。小血管插不进的,插大血管(肱, 腋,股动脉)。

尽可能上大号中心静脉管(如 Cordis 鞘)。操作失败的话,最好等到胸片显示本侧无气胸后,在开另一侧。

腹腔,盆腔内出血,毋用股静脉插管。

一定要监测温度。保温措施要上。

上尿管。

4。液体管理:

尽量放多个大号静脉针。

液体要加温。

病人统统都脱水,失血。掌握三个成分先后处理:容量,红细胞,凝血因子。晶体,然后是胶体,然后是血细胞,因子,血小板,冷凝集等。有 MTP 最好。晶体是第一步,宁多勿少。

大量输血者,别忘了补钙。

交叉来不及时,可给 O-血,和 ABO 兼容血。救命为主。

5。DIC :

诊断: 手术野广泛渗血,pTT 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D-Dimer 增高。

治疗:血浆,血小板,冷凝集。不要用抗纤溶剂,也不要用肝素。治疗起来宜早不宜晚。

6。保温:

重点要强调保温,避免死亡三角(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异常的恶性循环):加高室内温度,液体,血制品(血小板除外),热毯,灯。

7。其他:

纠酸或碱化尿液时,要保证通气,不然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更严重。

单纯休克,不要用利尿剂来 “催尿”,纠正循环后,肾功能会恢复。真正要肾功衰,利尿也没有用。地震损伤,多有挤压综合征。注意抢救休克低血容量和利尿的平衡。多补液在先。-----------------

关于死亡三角的问题lethal triad。

对于多重外伤,失血性休克病患,要避免死亡三角,需外科医师的配合。不知道有多少外科或麻醉科医师知道损害控制的观念damage control,病人来时或者手术当中已经发生低温,代酸,甚至凝血障碍,此时最重要的是快进快出,而不是作完全根治total care,外科医师在第一阶段首要任务是止血与除去污染源,第二阶段在加护病房要矫正死亡三角,第三才是第二次根本性手术。

如果体温,血压无法维持,血品递补不上,或代酸持续恶化,应考虑先作损伤控制手术。如果勉强做完手术,最后因手术时间过长,输血输液过多,代酸无法改善,病人还是难逃死亡的命运。

----------------------

挤压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全身肌肉比较丰富的四肢部位受到挤压后而产生的,由于损伤出血及肿胀肌肉组织可发生坏死,坏死组织释放大量的代谢产物,如:肌红蛋白、钾离子、肌酐、肌酸等等。

同时肌肉缺血缺氧产生酸中毒,氢离子可与正常细胞内的钾离子产生交换,促使钾离子外移,从而使钾离子浓度急剧升高,故可产生心律失常,严重威胁心脏的安全。

肢体挤压后,由于出血及疼痛等原因出现创伤性休克,肾脏可表现为缺血,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虑减少,肾小球动脉收缩加重了肾小管的缺血,甚至可使肾小管发生坏死。肌肉组织坏死后释放的大量的肌红蛋白须经肾小管排除,在酸中毒、和酸性尿的情况下肌红蛋白可沉积于肾小管,形成肌红蛋白管型,加重了肾脏的损害,最终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挤压综合征中,血容量低、肌红蛋白、钾离子、及酸性物质等共同构成了其发病基础。所以不论是诊断与治疗,我们都必须从这个基础出发。

在现场处理时一定要注意,长时间的受压的肢体不应该一下子就把受压的肢体解脱,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量的有害物质一下子涌向心脏,(特别是钾离子)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就是在万般艰难的情况下被解救出来,但解救后由于肢体被解放大量的钾离子迅速进入循环,血钾升高,可发生心脏骤停而死亡。这是多么万分的可惜啊!故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可首先用细绳捆扎受压的肢体,待大量补充血容量及一系列的防护后再渐渐放松肢体,可有效的预防这种情况。

挤压综合症的处理:

1。提高警惕

2。ABC 原则

3。化验:血细胞,电解质,尿素氮,肌苷,肌红蛋白,肌苷磷酸激酶,尿试纸,PT, PTT, 血小板,血糖

4。监护:心电表现顺序:高尖 T 波,PR 延长,QRS 增宽,P 波消失,正弦波

5。注意腔室积压

6。盐水500毫升/小时,调整到每小时尿量200-300毫升

7。碱化尿液:0.45%盐水+1支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的配置一般每1000ml 配置100 meq),每小时100毫升,尿 pH 值保持在 7 以上。

8。甘露醇:20%浓度,2g/kg,30分钟内输入。可清除自由基。使用甘露醇需要权衡休克利弊。

9。髓襻利尿:速尿20-40毫克静脉,每2小时一次

10。乙酰唑胺:250毫克静脉,多次,预防全身碱中毒

11。高钾治疗:碳酸氢钠,糖,胰岛素,口服钾螯合剂,氯化钙

12。DIC: 血浆,冷凝集,血小板

13。高压氧:保护ATP,氧合,减少自由基,减轻水肿

14。透析。早期治疗

治疗要在战地就开始

损伤的肌肉“吸引”液体-每天可达10升

理想状态下,用 0.45% 盐水加100mmol/L 碳酸氢钠,防止肾小管沉积,降低高血钾风险,纠酸。但文献表明无益处,但也无害。

15%甘露醇,每小时10毫升,扩肾血管,清自由基。

入院6小时内强迫利尿。

----------------高血钾的治疗:

medications:

-Ca gluconate 5-10ml 10% IV over 5 min;

-will antagonize cardiac & neuromuscular effects of hyperK, effects will lastfor 1 hr, will not reduce K+ level;

-HCO3:

amp = 7.5% = 44.6mEq in 5min

-effects are immediate and lasts for 1-2 hrs;

-glucose:

-D50W: 50 ml IV followed by regular insulin 5-10 units IV will shift K+ fromthe ECF to the ICF;

-its effects are immediate and lasts for 1-2 hrs;or try:

amp of glucose(25gm in 5min)w/ Reg insulin 10 units IV;

-glucose-insulin-HCO3 “cocktail”:

-D10W 1000 ml w/ 3 ampules of NaHCO3 & 20 units of regular insulin at 75ml/hr until more definite measures are taken;

-kayexalate:

5-30 gm(4-8 tsp)in 50 to 100 ml of 20% sorbitol PO q3-4 hrs, or 50 gm in200 ml 20% sorbitol or D20W PR by retention enema for 30-60 min q4hr;

-kayexalate: 1gm resin rids 1mEq K;1teasp = 3.5gm;

篇2: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2014年9月20日下午,我参加了八一学校组织的红十字会的创伤急救培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863年由亨利·杜南创立于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人道职责主要源自1949年《日内瓦公约》。该组织资金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以及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自愿捐赠。宗旨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现在的红十字运动仍然秉承着红会的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

这次学校展开红十字活动教育,让我真正认识认知了红十字会,不是天价餐费,不是天价帐篷,更不是郭美美,而是红十字组织崇尚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扶危济困的宗旨,特别是她那“让世界充满爱”的深情呼唤,深深地打动了我。

今年的“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急救与日常及灾难中的危险”。围绕这一主题,红十字会救护师在学校大礼堂现场进行了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以及心肺复苏等技能的讲解。我们先看了一个车祸得短片,并认识到创伤是不可不免,人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这次活动主要介绍创伤出血、伤口、骨折的现场急救技术和搬运方法。活动中指出,我国车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皆居世界之首位。活动告诉我们:现场救护的目的是

1、抢救、延长伤病人生命 ;

2、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3、保护伤口;

4、固定骨折;

5、防止并发症;

6、快速转运。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伤后轻伤,先分类再后送。先抢后救,抢中有救,相互配合,各负其责。

台上为我们讲解的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却依然邀请我们互动。我们班男生坐在第二排,是离讲台最近的男生,在奶奶讲解如何解救落水的人时我们班所有男生上台互动,我站在讲台底下扮演落水者,在大家把我“救”上来后,奶奶夸奖我说是我自己的求生意识让我自己从台边翻上来的。

时间飞逝,回到班后,每个班级都有红十字会员开展红十字急救知识讲座,下发了绷带和三角巾,仔细讲解了创伤现场救护四项技术中的包扎和骨骼固定,我上台参与的了固定的演示,最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刘渝凡相互包扎、固定完成了要求。

篇3: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不但掌握安全基础知识和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提高煤矿工人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能力。根据十五年从事安全培训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教学工作经验, 谈几点体会。

1 教学时应因材施教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重点突出。结合学员安全意识较差、文化水平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备课时要求精、实用。教学员想学的、要学的, 学会后加强煤矿灾害事故自救互救的能力。

1.1 引入事故案例使学员认识到自救互救重要性

通过对实际案例讲解, 增强自救互救意识。例如: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 华晋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案例中115人生存8天获救之谜:吃松树皮, 喝井下凉水。他们在墙上挂了三天三夜, 后来跳到漂过来了两个矿车里才得以脱险;集中在一起, 轮流用矿灯晃动, 发出求救信号, 一直坚持到了救援人员的到来。他们用自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因此, 学员掌握煤矿灾害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同时, 学员也加深了记忆。

1.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观察演示教学法相结合

通过播放的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操作、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操作、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影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形象生动,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的“三先三后”抢救原则。掌握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知识和技能。

2 模拟火灾矿难现场强化技能训练

2.1 井下火灾事故灭火技能训练

在模拟矿井, 准备化学氧自救器20个, 干粉灭火器20具, 汽油、柴油各一桶, 两队为一组训练, 教师、助教各2名。教师讲解演示化学氧自救器和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及操作方法, 全体人员体验化学氧自救器和干粉灭火器的操作, 分组进行事故现场灭火技能比赛和安全撤离比赛。教师、助教记录并测评比赛结果, 给成绩优异组颁发奖品。

使学员掌握初期火灾佩带好自救器, 马上切断电源的, 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向调度室汇报, 沿迎风方向撤离, 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煤矿火灾事故灭火技能, 减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国家资源财产的损失。

2.2 现场心肺复苏急救训练

当各种原因造成伤员的呼吸和心脏骤停 (排除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及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等) , 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 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 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 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 学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术。

在模拟矿井, 准备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全身人体模型一具、复苏操作垫一条、打印机一台、教师和助教各1名。教师讲解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全体学员分两组进行事故现场心肺复苏训练。助教打印出学员成绩指导分析。

2.3 井下烧伤现场急救训练

煤矿井下的烧伤, 多数因瓦斯煤尘爆炸的火焰及电气火花等引起, 少数因酸碱引起的化学性烧伤。

在模拟矿井, 准备担架两副, 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全身人体模型一具、复苏操作垫一条、打印机一台、剪刀两把, 教师和助教各1名。教师指导学员分两组进行烧伤急救训练。训练学员尽快使伤员脱离热源, 进行全面检查。为保护被烧伤皮肤, 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 防止感染。剪开工作服, 避免再损伤局部, 也不得弄破水泡。化学性烧伤, 可用清水冲洗。为避免伤员因疼痛恐惧引起休克, 应服用止痛药。若伤者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时, 应立即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伤员病情平稳后, 轻轻搬动伤员, 头摆放在担架后面, 伤处向上再转送医院。

通过烧伤急救训练, 要让学员掌握在煤矿发生烧伤事故初期, 及时采用正确的急救措施, 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才能转危为安, 同时为转送医院治疗做好准备。正确开展自救与互救, 可以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减少人员伤亡。

3 讨论

在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 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 因此煤矿职工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 遵照“积极抢救”的原则, 争分夺秒, 抢救被困及遇险人员, 才能使自己和他人安然脱险。通过安全培训中模拟火灾矿难现场化培训, 理论联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能性, 使学员了解抢救伤员“三先三后”原则, 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掌握了现场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技能。在煤矿灾害事故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 正确开展自救与互救, 减少国家资源财产的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使煤矿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才能让煤矿职工真正“高高兴兴上班来, 安安全全回家去。”

参考文献

[1]王明晓, 赵映宏.煤矿创伤院前急救[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10[1]王明晓, 赵映宏.煤矿创伤院前急救[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10

[2]谭业祥.煤炭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2.[2]谭业祥.煤炭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2.

篇4: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急救;手术;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76-02

随着工业不断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创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抢救模式,并快速确定抢救方案,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不同的抢救模式,其抢救效果不尽相同,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抢救模式是一种新的急救模式,我院在2012年6月开始实施此种抢救模式,并对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43例危重患者,以此作为对照组,同时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43例危重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9.2±13.4)岁,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平均为(36.8±9.7)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9.5±13.3)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平均为(36.9±9.9)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程序进行抢救?

1.2.2实验组:患者采用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抢救?抢救以创伤外科为主,其他科室为辅?小组内成员要明确自身责任,保证绿色通道通畅?患者入院后要迅速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抢救?在初步抢救同时要进行术前准备,对危急患者生命的损伤要即刻进行治疗?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去骨瓣减压?胸廓硬化?心脏裂伤修补?脾切除?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复位等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创伤严重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ICU监控状态,并进行呼吸?循环?漂浮导管?亚低温等支持性治疗?

1.3效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所有情况均由患者主治医师(主刀医师)进行调查?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9%;对照组患者为72.1%?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0.9%;对照组患者为62.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由于伤情严重,导致死亡率非常高?有研究表示,创伤患者受伤后即刻死亡人数占50%,受伤后早期死亡的占比例的30%,受伤后晚期死亡的占20%[1]?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通常为伤情过重?抢救不及时?诊断不及时?漏诊等等,因此在早期对患者进行抢救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

急救?手术?ICU创伤急救抢救模式与以往模式相比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一体化抢救模式的手术方案确立时间?患者入院后的施救时间明显被缩短[3]?此种模式避免了急诊科与专科的衔接和会诊及补充检查所浪费的时间,所有创伤急救检查和诊断均在创伤外科进行,确诊后立即在手术室进行手术?一体化抢救模式保证了抢救的连贯性,使伤情复杂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使创伤由院前到院急救室?手术室?术后ICU一体化抢救治疗?在以往的抢救过程中,对于伤情较为复杂的患者通常要进行会诊,由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检查后综合评定的患者伤情,最后确认治疗方案,而后再行治疗[4]?但由于不同科室的医生侧重点不同,因此常常无法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掌控,导致治疗出现矛盾,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5]?而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则能够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掌控,并能够对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险处理,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且一体化抢救模式还能够发展全面性?综合性人才,能够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9%,对照组患者为72.1%;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0.9%,对照组患者为62.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我院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提升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的论断?

总的来说,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敏,王登台,冯苹,张玲.创伤一体化急救模式护士培训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2:33-35.

[2] 戴领,胡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3:39-40.

[3] 陈轶强,孙婓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23+25.

[4] 曾昆,沈俊,谢隽,易呈志.不同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2,03:211-212.

篇5:创伤急救的原则

●按一定的顺序对创伤病人进行恰当的评估 ●治疗威胁生命的创伤

●利用放射学技术确认有意义的创伤

●对创伤后病人状况的变化进行确认与及时反应 ●启动早期创伤的处理

通常建议需要处理创伤的医务人员使用美国外科学院的高级的创伤生命支持(ATLS)教程。导致的死亡原因

创伤后死亡通常发生在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创伤发生后几秒到几分钟之内。在这个创伤早期,通常是严重的脑或高位脊椎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破裂。由于这些严重的创伤只有小部分病人能抢救成功,预防是减少这类创伤相关死亡的唯一办法。第二个时期是创伤发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这个时期的死亡通常是由于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血胸,实质脏器的破裂(肝或脾),骨盆骨折,或其他伴随出血的创伤。快速的评估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创伤后救治的“黄金时间”。第三个时期发生在创伤后几天到几周。通常是由于脓毒血症和伴随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针对创伤的3个指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先处理最危机患者生命的情况,比如呼吸衰竭比循环血容量不足更快导致死亡。其次,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治疗。第三,病史在首次评估与治疗中不是必须的。II创伤的处理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理要求评估和治疗同时进行。首先根据一系列的优先顺序鉴别和治疗威胁生命的损伤,接着给予至关重要的脏器足够的氧供(首要评估)。患者重要的功能必须快速有效的进行评估。治疗内容包括快速评估,重要功能的恢复,较详细的二级评估(从头到脚),最后,启动决定性治疗。此过程从创伤治疗的ABCDE开始,指导按顺序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环境暴露情况 气道与呼吸

反复评估气道的开放程度是必需的。严重的颅脑外伤(GCS评分<8分)通常需 要开放气道。无意识运动反应应立即进行气道

管理。必须确保气道开放。评估气道阻塞包括检查异物,顎部或气管/喉骨折,这些都可以引起气道阻塞。如有颈椎损伤的可能,应在保证颈椎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气管插管失败,可以应用喉罩,食道气道双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术。气道管理的要点

面部骨折除非伴有严重的出血或无法清除大量分泌物通常不需紧急处理,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颚骨骨折通常伴有咽喉部软组织损伤而累及气道,需立即行气管插管。

气管/喉断裂通常发生在喉和气管的交叉点。表现为声音嘶哑,皮下气肿,颈部水肿,瘀血瘀斑,但是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只要脊椎没有损伤,允许患者采用他认为舒适的体位,包括坐位。气道管理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并不能排除颈椎骨折,对可能有颈椎骨折的患者采用以下建议: 半身不遂或四肢瘫痪表明脊椎不稳定;

颅脑外伤或气管插管的病人行早期CT检查有助于发现颈椎骨折,早期行头颅CT检查时加入颈椎CT检查是很好的策略;

患者因可能存在的颈椎骨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需向神经外科医生咨询;

患者神清,反应灵敏,无精神改变,无颈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可以排除颈椎骨折,无需放射线检查,其余的病人至少应进行颈椎侧面的视诊,包括后脑的基底部到第一胸椎的上缘; 排除骨损伤并不能排除韧带损伤,MRI对检查韧带损伤是很有利的工具。

2.循环 病例研究:

一上腹部刺伤的年轻人被送往急诊室,凶器不明,目前收缩压90mmHg,心动过速,静脉输液能提高收缩压到100mmHg以上,但停止输液就恶化,患者末梢凉,烦躁。-患者是否存在休克? -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推荐的治疗手段是什么?

出血是创伤后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经验性治疗包括通过两路大的静脉套管针补充晶体液(2L乳酸林格氏液)和体表压迫止血。经验性容量治疗的目标是血压维持正常,纠正心动过速和维持充分的组织灌注。当低灌注和静脉容量不足限制了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时可选择留置深静脉导管(7F、8.5F、9F)或大隐静脉切开。无明显体表出血时应明确出血的部位包括胸片,骨盆平片,超声检查(focusd assessmnt sonogaphy in trauma FAST),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部CT检查(如果病人能很快稳定);

快速控制体表出血的同时积极复苏,推荐出血部位的直接压迫,尽量避免夹闭出血的血管,以免损伤邻近的结构,如神经。尽快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以评估肾脏的灌注,即使是男性患者有尿道口出血、阴囊血肿或前列腺骑跨伤怀疑尿道损伤。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可以用来评估出血量。美国外科医师学院确认脉压差减小提示潜在的低灌注。正常成人循环血容量7%(70ml/kg),儿童8%~9%(80~90ml/kg)。70kg成人出血量>1200ml就会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Ⅱ级出血是不复杂的休克,需要晶体液复苏,Ⅲ级出血需要晶体液复苏和输血,Ⅳ级出血可以认为是终末前期,要求有创监测,恢复容量和红细胞,止血。不管分级如何应该早期及时治疗。3.监测

心率,血压,脉压差,呼吸频率,酸碱值,体温,尿量等参数是复苏最好的指标。脉搏氧饱和度是创伤患者氧合血红素的重要监测,但是它不能用来评估通气是否充分。血压不能反映实际的组织灌注情况,除了监测代谢性酸中毒和乳酸堆积,还需要评估末梢循环。老年人通常需要对组织灌注和/或心功能进行有创监测。4.失血性休克

在复苏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寻找低血压的原因,创伤后外源性出血得到控制后应着手寻找内在的,看不见的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胸腔,腹腔和骨盆。

5.非失血性休克

创伤病人非失血性休克包括阻塞性休克(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顿挫伤,气栓,急性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休克。颅脑损伤很少导致低血压,但是一旦发生则预示着死亡。再次评估:其他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 大部分急性创伤病人经过复苏都能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好的早期治疗应该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创伤。下一个目标是完善的二次评估识别和处理潜在威胁生命的创伤。再次评估对病人的分诊很重要。病史 病史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创伤的细节,以前的用药史,目前服用的药物,过敏史,破伤风和免疫接种史。体检

对患者从头到脚进行体检。实验室检查

最简单的检查包括:血象,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酒精浓度,毒物筛查。病人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还应检查血型,凝血功能。有选择的做动脉血气分析以确定病人充分的通气和代谢平衡。腹部顿挫伤的病人应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以排除胰腺和肠道的损伤。要意识到血球压积不一定能反映病人的紧急情况,毛细血管内外液体的转移平衡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会导致血球压积下降。一般来说,每下降3%的压积相当于失血1U。放射线检查

a.常规

b.头部

CT检查对头部损伤或部分意识改变的病人的早期评估是必须的。c.脊柱

早期的颈椎侧位片对辨别大的颈椎损伤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对严重的颈椎损伤作出决断。

d.胸部

e.腹部

腹部平片常常不能反应太多的问题。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顿挫伤病人应选择增强CT或腹腔诊断性穿刺。如果有条件超声检查(FAST)对腹腔游离液体的诊断非常快捷方便。FAST也不能确定就应行腹部CT或诊断性腹穿。

f.泌尿生殖道

血尿应行CT检查或其它的造影检查。CT可以显示腹部解剖,后腹膜的结构,肾脏的损伤。如果体格检查提示有尿路损伤,插导尿管前应行尿路造影。怀疑有膀胱损伤可以通过膀胱X线片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并不常用。

g.骨折

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或病人有相关的主诉要拍四肢平片,平片应包括受伤部位上下的关节

第三次评估:不间断评估

„„„„„„„„„„„„„„„„„„„„„„„„„„„„„„ 病例:

„„„„„„„„„„„„„„„„„„„„„„„„„„„„„„

中年男性车祸中复合伤,肝破裂,肠系膜破裂已行肠切除手术。肠端固定,腹腔内填塞控制肝脏静脉出血。患者需要积极的复苏,因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血制品。在送往ICU几个小时以后气道压力增高,尿量减少。-气道压力增高的可能原因是? -为什么尿量减少?

当威胁生命的和次要的损伤已处理并纠正了代谢紊乱后,需要间断的系统性的重复检查以发现隐藏的损伤。1.头部伤 2.肺损伤

创伤病人在受伤时经常是饱胃并导致误吸。酸性胃内容物早期引起化学性肺炎,随后导致感染性肺炎或ARDS。早期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激素和肺泡灌洗也不能为病人带来益处。纤支镜可以取出较大的气道内异物。胸部创伤后可导致延迟性气胸或血气胸。肺挫伤和继发的ARDS通常延迟出现(受伤后12-48小时)。持续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血氧测定和/或动脉血气分析,胸片和通气力学监测。3.心脏损伤

持续的ECG,频繁的血压监测,人工或自动的血压监测装置在急诊室和ICU是必须的。推荐持续的动脉血压监测(第6章)。创伤病人复苏过程中的电介质紊乱会引起心肌收缩无力和心律失常。通常电解质紊乱包括高氯血症、低血钾或高血钾、低镁血症,低钙血症。4.腹部损伤

5.肌肉骨骼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应行紧急筋膜切开术

6.其它

复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常把血压,心率,尿量正常作为复苏的终点,但这并不表示休克状态完全纠正。组织低灌注的代偿状态也可以达到生命体征平稳,乳酸水平和代酸纠正可以确定充分复苏的终点。当参数达到正常预示着病人存活可能性增加,尽管生命体征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可能仍然存在以容量替代,输注红细胞,血管活性药的形式进行进一步复苏。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乳酸增高是并发症的早期指标,包括进行性出血或腹腔间隔室综合症。早期的手术(仅限于止血或空腔脏器破裂后的清创手术)需要在最初的24-48小时内完成。许多外伤的病人得益于延迟的决定性手术,特别是骨折的修复,在病情稳定以后再实施。在与早期手术的外科医生,ICU医生和相关科室的医生商讨后行决定性手术。在紧急复苏期定期的重复评估非常重要。一旦病人稳定,所有的血管内通道都要进行再评估。因为在建立紧急的血管通路时很难有完善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许多导管需要重新放置。如果不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应立即拔除。

7.避免陷阱

篇6:创伤急救措施

1.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机制、伤后症状及处理经过。

1.2 检查①受伤部位是开放性或闭合性,是单一伤或多处伤,是否危及生命。②气道是否通畅,根据呼吸频率、深浅度、呼吸音及双侧胸廓扩张情况判断。③循环系统:根据伤者精神状态、面色、肢体温度、生命体征判断是否有出血现象。④神经系统:根据AVPU法进行简单有效评估,“A”是清醒,对声音有反应,并对人物、时间、地点有认识。“V”是病人对声音有反应,而对人物、时间、地点认知不全。 “P”是病人对疼痛性刺激有反应。“U”是病人意识丧失,同时要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和肢体活动情况等。

2 紧急处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道梗阻者,必须开放气道,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将头偏向一侧,并迅速插入鼻导管,窒息可很快解除。有舌后坠时常规放置口咽导管,有呼吸衰竭则行气管插管。

2.2 维持有效循环: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65%,使用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

2.3 伤情观察观察记录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判断伤情,指导治疗。合并头部损伤后躁动不安病人,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先兆。

2.4 有效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迅速控制伤口出血,采用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加压包扎,简易夹板固定,并抬高伤部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若无效用气压止血带。 3 包扎

我们知道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伤口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并止痛。常用物品是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无上述物品时,可就地取材用干净毛巾、包袱布、手绢、衣服等替代。

4 固定

我们护士清醒认识到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四肢和骨关节骨折必须固定,因为固定制动可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神经和血管,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后送。较重的、面积较大软组织损伤也应局部固定制动。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合适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持物上。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端和近端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果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行固定法,如将上肢固定于胸廓上,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上。开放性骨折固定时,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伤口内,以免造成污染扩散。固定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须垫以衬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凸出部位和悬空部位,以防止软组织受压损伤。所以固定也是急救重要环节。

5 搬运

正确搬运可减少损伤和痛苦,并获得及时治疗,目前现代救护车内全都备有担架和急救推车,极大方便伤者搬运,大大减少运输中伤者的痛苦。总之,无论在入院前进行救护,还是在急诊室抢救,我们护士一定要做到动作娴熟,操作规范,应急措施得当。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在处理复杂伤情时,应优先解除危及伤员生命的情况,使伤情得到初步控制,并尽可能稳定伤情,为转送和后续确定性治疗和护理创造条件。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主要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和休克等。有些必须在受伤现场急救。及时正确的“住院前创伤救治”和急诊室(车)抢救,能挽救不少生命。

篇7:急救手册之创伤救护

[概述]

一、概念:创伤是指各种因素造成机体的损伤。轻者造成体表的损伤、疼痛、出血;重者造成功能障碍、残废、甚至死亡。

二、分类:按照皮肤完整与否分为开放性(不完整)和闭合性损伤(完整)。

复合伤: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多发伤:同一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多个部位的损伤。

三、现场救护目的:保护伤口、减少出血、维持生命、固定骨折、防止或延缓伤情恶化、便于快速转运。

四、原则

1.先判断伤员和自身是否安全,自己尽可能先有保护性措施。2.全面、重点了解伤情,迅速准确查体。

3.判断意识、呼吸、循环体征,检查伤口、头、脊柱、胸腹、四肢包括患肢的感觉、运动和血循环,并及时呼救。

4.动作轻、快、准,防止加重损伤。

5.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不可忽视沉默的伤员。6.对出血者迅速进行有效的止血。7.包扎(头、胸腹、四肢);固定(颈椎、胸腰椎、四肢),再次检查患肢的感觉、运动和血循环。

8.加强人文关怀,保存好伤员的物品。9.必要时及时转运。

[止

血]

一、概述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中药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止血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二、出血的分类

1.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后,血液留于体内,体表看不到出血,常常易被忽视,所以只要怀疑有内出血者(有失血的全身表现),强调绝对静卧休息、制动、镇静,防止加重损

伤。必须重视病情,必要时进行CPR,要及时呼救和转运就医。2.外出血:外伤后血管破裂、血液流出体外。

三、失血的全身表现: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手足湿冷、乏力、心慌气紧、脉搏细速、表情淡漠、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四、止血材料

最好用无菌敷料、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相对干净的材料(毛巾、衣物等)。

五、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运,是一种短暂的止血(10~15分钟)方法,用于出血量较多的伤口,有快速止血的作用。要点:患肢抬高;位置准确;力量适中。各部位的指压止血方法(见图): 1)颞浅动脉压迫点:

用于头额部的出血,压迫同侧耳屏稍前方的颞浅动脉。(4-1)

2)面动脉压迫点:

面部出血时,压迫同侧咬肌前缘与下颌骨相交处的面动脉。(4-2)3)肱动脉压迫点:

上肢(上臂远段及以远)出血,在上臂中段内侧向后外压迫肱动脉。(4-3)4)尺、桡动脉压迫特点:

腕、手部的出血,压迫腕部掌面两侧的尺、桡动脉。(4-4)5)指掌侧固有动脉压迫点:

手指的出血,压迫同指根部两侧的指掌侧固有动脉。(4-5)6)股动脉压迫点:

下肢大出血时,用拳头或掌根压迫同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侧下方的股动脉。(4-6)2.包扎(加压包扎)止血:

用敷料或棉垫直接压住伤口或伤口周围(伤口又较深的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时),再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包扎或加压包扎来止血。

要点:1)套高患肢。2)伤口浅表的异物予以去除后包扎,刺入体内的异物予以保留,骨折断端外露时,伤口周围加垫后间接加压包扎。3)敷料覆盖超过伤口边缘3cm以上。4)被血浸湿的敷料不要丢弃,应再在上面加盖敷料或棉垫。(4-7)3.加垫屈肢止血法:

四肢没有骨折时,用于腋窝、肘窝和腘窝以远的出血。在腋窝、肘窝或腘窝处垫上绷带卷或棉垫,并屈曲相应关节压迫此处的血管止血,再用绷带等固定该关节。准确记录时间,每50分钟放松3~5分钟。(4-8)4.填塞止血法:

用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的伤员。用敷料等塞入伤口内,再加压包扎。留敷料的一角在伤口外并记录塞入敷料的数量。(4-9)

5.止血带止血法:

肢体大出血或离断时采用的一种止血、救命的方法。要点:

1)用于四肢大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都无效时。2)部位:上臂上1/3段;大腿的中上段。

3)抬高患肢,伤口处用指压止血和直接压迫止血法。

4)在局部加垫,有表式、气囊止血带最好,没有时可选用宽布带作为止血带。禁用铁丝、电线、绳索等。

5)松紧适度,以伤口刚不出血为度。6)在明显部位准确标记时间,每50分钟放松3~5分钟,放松时用指压止血和直接压迫止血法。

7)此类伤员优先转运。(4-10)

[包扎]

一、目的:

保护伤口,止血、止痛。

二、材料:三角巾、绷带或相对干净的衣物、毛巾等做成类似三角巾、绷带的材料。

三、要求:

1)不冲洗伤口(烧烫伤除外),抬高患肢。

2)压迫伤口要严密,对敷料的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3)刺入体内较深的异物或骨折端外露的伤口不直接包扎。4)打结避开伤口。

5)只要不是肢端受伤,应将肢端外露。6)检查肢端的感觉、运动和血循环。

四、绷带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

用于较短的伤口包扎,是所有绷带包扎的基础。(4-11)

要点:压住敷料,绷带起端稍作斜形环绕第一圈,将起始处的一角留于环形圈外并反折,压于第二圈下,继续加压环绕肢体4~5圈,每圈压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边缘要超出敷料边缘。

2、螺旋包扎法:

用于包扎粗细均匀部位的较长伤口。不需要重叠时则为蛇形包扎法。(4-12)要点:先环形包扎2圈,以后每次重叠于上一圈约1/3~1/2

3、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包扎粗细不均匀部位的较长伤口(前臂、小腿)。(4-13)

要点:先环形包扎2圈,在螺旋的基础上每圈都反折一次(以左手拇指压在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绷带反折继续常饶并拉紧)。不要在伤口处反折。

4、回反包扎法:

一般用于断肢残端的包扎(4-14)

要点:先环形包扎2圈,一手压住绷带,另一手在残端处反复反折,加压包绕压住残端的敷料,再用螺旋包扎法固定反折的绷带。

5、“8”字包扎法:

用于腕、踝等关节处的包扎,包扎后关节可有适当的活动度。(4-15)

要点:从腕、踝部开始,先环形包扎2圈,经过关节的上下行“8”字形缠绕,最后用绷带尾端在关节近侧打结固定。

五、三角巾包扎法:

先用敷料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三角巾做成带状(三角巾带)或做成燕尾(梯形片包扎后在外面)包扎和固定。

1、头顶帽式包扎法: 用于头部损伤的包扎。(4-16)要点:将三角巾底边折叠两横指宽,顶角向后对准枕后正中,折叠的底边边缘置于眉弓上缘,两底边分别齐耳上向后压住三角巾顶角并过枕后下方交叉对侧,再绕向前压住折叠边缘打结。将顶角向后拉紧折叠后掖入枕后部交叉内。

2、头部风帽式包扎:

用于面部、耳部或同时伴头部损伤的包扎方法。(4-17)

要点:将三角巾的底边中点和顶角各打一结,两结的距离为前额到枕后的弧形长度,顶角结放在前额正中,底边中点结在后正中,将三角巾套在头部,向下拉紧包住头部和面部。两侧底边向外反折后绕下额前方,向后在枕后的结的上方收紧打结。

3、眼部包扎法:

要点:将三角巾折叠成6~7cm宽度的带状,以左眼为例,包扎患者左眼时,救护员左手持三角巾约1/4处,右手持三角巾约1/2处,左手放在前额中部,两手间的三角巾盖住左眼,右手拉住三角巾向同侧耳上向前压住左手的三角巾到同侧耳上。将左手持的三角巾向下反折压住额部的三角巾从健耳上向后绕过枕后最低处与患侧耳上的三角巾收紧打结。(4-18)如宝双眼,右手操作过程相同,将左手持的三角巾向下反折时压住右眼,从右侧耳下向后绕过枕后最低处与左耳上的三角巾收紧打结。

4、单肩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折叠90°夹角的燕尾,夹角对准上侧上臂上段收紧并打结,分别将两燕尾角从胸前和后背拉向对侧腋下收紧并打结。(4-19)

5、双肩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折成约100°夹角的燕尾,夹角正对颈后正中,两燕尾角分别披于两肩上,绕腋下向后分别于燕尾底边两角收紧打结。(4-20)

6、单胸包扎:

操作要点:将三角巾披于伤侧胸部,顶角放在伤侧肩上向后。将三角巾的底边边缘反折后绕向背部收紧打结,再将伤肩上的绳用力下拉,与背后横带打结。

7、双胸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折成约100°的燕尾夹角,夹角正对颈前正中,两燕尾顶角披于双肩向后,将燕尾两递交向后收紧在背部打结,形成一横带,再将燕尾的绳带在背部绕横带反拉向上,与另一燕尾角收紧打结。(4-23)

8、腹部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两底边向后围绕腹部收紧打结。顶角从两腿间向后向上拉紧,与两底边形成的横带打结。(4-24)

9、单臂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折成60°的燕尾夹角,夹角朝下,正对伤侧大腿外侧中线,燕尾两底角围腹部收紧在对侧腰部打结,燕尾的两对角在大腿内侧收紧打结。(4-25)

10、手、脚包扎:

要点:三角巾展开平放,患手(脚)平放于三角巾中部,指(趾)间用敷料隔开,将顶角向掌部返折后盖住手背或脚背形成梯形,以指(趾)尖为顶点,将梯形上底边两侧分别返折至同侧掌边缘,再将两侧的三角巾从手(脚)背部交叉,绕腕(踝)部后打结。(4-26)

11、膝部包扎:

用于不伴骨折的膝部伤处包扎。

要点: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约10cm)的带状,中段斜放在膝部,两端向后包绕膝部向前在前方分别压住布带的上下边缘,再绕向后方收紧打结。(4-27)

12、悬臂带:

用于上肢(肘部骨折一般不用)、肩部、锁骨等损伤时支持固定患侧上肢,以减少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加重损伤。1)大悬臂带:

要点:将三角巾的底边朝向颈侧部,底角披在患侧肩上,顶角处位于患肢肘后方。

将三角巾包住前臂及腕、掌部,朝下的底角向下提到健侧肩部,使腕略高于肘,两底角在颈后收紧打结,肘部顶角打结或向前返折用别针固定,形成悬臂带。再用另一三角巾折成带状,将悬臂带和患侧上臂束于胸部。2)小悬臂带:

前臂无损伤或已经有外固定时可将大悬臂带换成小悬臂带。(三角巾折成带状,绕颈部悬吊前臂中远1/3段)

[骨折固定]

定义和分类:

骨折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段。

一、骨折的表现:

1、一般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专有表现:畸形、假关节、骨擦感(音)。

三、固定的目的

1、了解伤员的意识、呼吸、脉搏和出血情况,检查肢端的运动、感觉和血循环。

2、止血、包扎之后固定。

3、最好有2人以上操作,不复位,不冲洗。

4、用于固定的材料应超过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且不与皮肤直接接触,关节和骨突出部位要加垫,肢端尽量外露。

5、四肢骨折时内外两侧最好均应安放夹板,以防旋转。

6、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后固定下端,再按身体由近向远固定,系系带不要放在骨折处,尽量用宽带固定。

7、在夹板的边缘打结,松紧适度。

8、固定后,一般置于下肢于伸直位、上肢于屈曲位。

9、再次检查肢端的运动、感觉和血液循环。

10、收拾好伤员的私人物品。

五、不同部位骨折(脱位)的固定

(一)上肢及上肢带骨

(二)1、锁骨

骨折后因患肩的活动引起折端移动而出现疼痛。现场处理主要是制动,即采用悬臂带固定患侧上肢。没有材料时可以将患者衣服返折起患肢,达到固定的目的。(4-28)

2、上臂(肱骨干)

1)加垫后将超肩、肘的夹板置于上臂外侧(最好内侧再有一从腋下肘部长的夹板)。2)用宽带固定骨折的上端和下端。3)屈肘略大于90°,用悬臂带固定。

4)若无夹板,可用硬纸板、书籍等代替或直接将上臂固定在患者胸壁上。(4-29)

3、肘部

骨折后一般处于半屈肘位,骨折部周围有动静脉、神经,容易被损伤,故不能像其它上肢损伤一样将之置于屈肘位。置患肢半屈肘位,将上臂和前臂分别固定在胸部和腹部,固定后取卧位。

4、前臂

加垫后用超肘、腕关节的夹板固定,屈肘略>90°,并用悬臂带固定。(4-30)

(二)下肢固定

1、大腿骨(股骨干)

加垫后于下肢外侧放置从腋下至外踝的夹板;最好在内侧放置从大腿跟部到内踝长度的夹板,内侧无夹板则用健肢代替,用7~9条宽带固定。若无夹板,可将健肢向患肢靠拢,两腿间加垫后用5条宽带固定。为防止患肢外旋,踝部用“8”字包扎法固定两足并在足背打结。(4-31)

2、小腿(胫/腓)骨

加垫后于下肢外侧放置夹板,长度为从髋至外踝;最好在内侧放置从大腿根部到内踝长度的夹板,用5条宽带固定。若无夹板可将健肢向患肢靠拢,两腿加垫后用4条宽带固定。(4-32)

(三)肋骨骨折

根据骨折肋骨数目的多少选用不同数量的三角巾带,从下向上呈叠瓦式将胸部束紧,固定骨折片区。在伤员呼气末束紧三角巾带。有反常呼吸着,在骨折片区先加厚棉垫再固定。(4-33)

(四)脊柱骨折

在脊柱的椎管内有脊髓和马尾神经,若固定和搬运不当,可引起永久性瘫痪或死亡,故应格外重视。若环境安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移动患者,等专业人员来处理。只有在必要时

才积极进行固定/制动和搬运。(4-34)

1、颈椎骨折

一人将伤员头部向头顶的方向稍牵引,稳定颈椎在中立位,另一人用手掌测量从锁骨到下颌角的距离,以此来制作或调节颈托的高度。上好颈托并固定好。(4-35)

现场可用毛巾、衣物等卷成卷围住颈后和颈两侧以限制颈部的活动,不要压住前方的气管。(4-36)

2、胸腰椎固定

保持脊柱在一条轴上不发生旋转和弯曲活动,将伤员平移、侧翻或滚动的头、胸、腹、髋、膝、和踝部,身体后方空虚处加垫,并将上肢固定于胸前或固定胸腹部时同时固定于躯体的两侧。

(五)骨盆骨折

骨盆收到外力碰撞后易发生骨折。处理时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后双膝下放置软垫,再用三角巾从臀后向前绕骨盆收紧,在下腹打结固定,最后在两膝间加软垫,用宽带捆扎固定。(4-37)

[伤员的搬运和护送]

正确的搬运和护送伤员可以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挽救生命、减轻或避免伤残。若搬运和护送不当,会加重损伤,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瘫痪或死亡。若现场安全,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一般不要搬运伤员。

一、搬运伤员的目的:

让伤员脱离危险现场,尽早获得专业治疗。

二、搬运方法

(一)徒手搬运:对有些轻伤员或者现场没有其它搬运材料的紧急情况下可用徒手搬运法

拖行法(4-38)、扶行法(4-39)、抱持或背负法(4-40)、爬行法(4-41)、杠轿式搬运(4-42)。

有颈椎损伤的伤员要用四人搬运方法,一人专门固定头颈部;没有颈椎损伤的可以不专门固定头颈部,用三人搬运方法。

有条件者先戴颈托,四人都单膝跪下,一人双手托住并适当轴向牵引头颈部两侧,另外三人在伤员的同一侧用手分别将伤员的肩背部、腰臀部和膝踝部托住,双手掌要伸到伤员的对侧,步调一致地托起伤员,搬运到安全的地方或担架上,固定后再运送。(4-43)

(二)担架搬运

只要条件允许,尽量用担架搬运。强调脊柱、骨盆骨折的伤员要用硬担架。

担架搬运护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迅速判断环境和伤情,动作准、快、柔,先救命后治伤。

2、先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和稳定固定。

3、搬运要有明确的目的地,伤员应头在后脚在前,上下坡/梯时要保持伤员的水平状态。

4、一般取卧位,昏迷者头偏一侧,有脑脊液耳、鼻漏时应头高30°便于引流。

5、随时观察伤情并及时处理。

[身体主要部位的损伤及其它常见损伤]

一、颅脑损伤、脑组织外溢的现场处理

1、及时判断环境安全与否、了解伤情。

2、及时呼救,平卧伤员,检查伤员的气道、意识、呼吸和脉搏。

3、对昏迷伤员要迅速清理呼吸道异物,头偏一侧。

4、无呼吸心跳者要及时CPR。

5、有头部伤口者要包扎处理。

6、有耳鼻流血、留液者,侧卧位,出血侧向下,不能堵塞流血、流液,头略高,便于引流。

7、有脑组织外溢者,不能回纳。用保鲜膜、敷料等覆盖后套上环圈,再用碗等容器扣在环形圈上,最后用头部包扎法固定碗。

二、开放性气胸的现场处理(4-45)

处理原则:立即将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

1、立即用较厚的敷料在呼气末紧压在伤口上。

2、用三角巾带或布带绕胸固定后在健侧打结。

3、用三角巾行侧胸或全胸包扎。

4、伤员取半卧位。

三、肠外溢现场处理(4-46)

腹部内脏组织外溢者不能回纳,以免引起严重的感染。

1、立即用保鲜膜等盖住肠管组织,并加盖敷料。

2、用三角巾等做成适当大小的环形圈套在肠组织周围。

3、用碗等扣在环形圈上保护肠组织。

4、用三角巾带或布带等缠绕腹部将腕固定于腹部,于健侧打结。

5、用三角巾行腹部包扎。

6、将平卧的伤员下肢屈曲,固定膝关节。

四、伤口异物的现场处理(4-47)

1、浅表的异物可去除后包扎固定。

2、进入体内较深的异物不能拨出,也不能压入深层,太长时可考虑截断远段。用绷带卷等放在异物两侧固定,用三角巾带或绷带包扎固定绷带卷。

五、肢体离断的现场处理

1、立即抬高患肢,使用指压法止血,同时用大量的敷料压住残端止血。

2、回返式包扎残端伤口,如果离断肢体有部分组织还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处理。

3、多数为大出血(除断指),还需要止血带止血。

4、上肢用悬臂带固定,下肢伸直位固定。

篇8: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14例,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7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 女21例, 年龄20~57岁, 平均年龄 (31.73±5.15) 岁, 其中交通事故伤患者39例, 打架斗殴伤患者11例, 工程事故伤患者7例;对照组男5例, 女22例, 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 (31.24±5.09) 岁, 其中交通事故伤患者36例, 打架斗殴伤患者10例, 工程事故伤患者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成立前, 采用常规的严重创伤救治流程, 急诊科进行初步处理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联系其他专科进行会诊,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转入专科病房或者ICU病房接受治疗。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患者进行救治, 成立抢救小组, 以急诊科为中心, 重视院前急救及患者到达医院后相关科室进行协助,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开启绿色通道, 包括如急救设备救护车、手术室、ICU病房、检验室等多个科室做好准备, 设立创伤现场与院内抢救记录单, 做好院外与院内工作的衔接, 定期将患者伤情反馈到急诊, 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协调各科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急诊抢救及护理程序, 先进性致命伤处置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保证各个科室工作衔接的通畅, 使急救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5.9608, ★P=0.0146<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t=17.5889、28.6347、7.9071, ★P=0.0000、0.0000、0.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外科严重创伤患者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下: (1) 失血与再灌注损伤和感染, 危重患者若能尽早认识并纠正循环功能的不足和减轻组织灌注的二次损伤, 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3,4]; (2) 由于急性呼吸道堵塞, 如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颅底骨折, 昏迷后血液误吸, 需及时行呼吸道护理并气管插管术, 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这对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亦具有积极意义; (3) 严重创伤致呼吸心跳骤停, 现场的CPR、心室纤颤的除颤仪使用,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急救措施目前认为“黄金1 h”的救治方法直接决定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患者第一个死亡高峰在伤后1 h内, 其死亡患者可占到创伤死亡的一半之多, 因此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不仅仅是将患者从院外转运到急诊, 将患者根据病情进展直接转运到手术室或者ICU病房中, 实现早期的确定性治疗也是重要步骤之一。

以往我们采取的传统救治模式是由急诊医师接诊, 通知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并确定是否实施手术, 既容易出现职责的混乱, 且容易出现配合不到位, 延误患者最佳手术时机, 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造成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我科配合医院探索的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通过将院前急救、急诊、专科病房、辅助科室等多个环节相结合,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给予绿色通道, 整合医院资源, 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缩短了各环节的衔接时间。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抢救效率, 避免了因会诊延误治疗时机, 同时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 通过多学科协力合作, 避免各自为战;同时多学科的融合也解决了急诊人员知识单一的缺点, 提升了急救的综合能力[5]。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能促进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并为患者争取院内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4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治疗,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能促进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抢救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外科,严重创伤

参考文献

[1]姚元章, 孙士锦, 谭浩, 等.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 (2) :103-106.

[2]王正国.创伤救治研究新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 2009, 18 (4) :341-343.

[3]姚银春.急性严重创伤的救护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5) :98-100.

[4]李国民, 袁冬, 王建强, 等.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探讨[J].常州实用医学, 2009, 25 (5) :295-298.

上一篇:护士延续注册审核材料下一篇:家长会交流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