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做父亲

2024-05-02

我们怎样做父亲(共8篇)

篇1:我们怎样做父亲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鲁迅关于父子关系的论述,思考“我和父亲”的命题。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有关青年的观点,感受鲁迅“肩住黑暗的闸门”的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国的传统从来只讨论“我们怎样做子女”,即小辈如何服从长辈;五四那一代人却要讨论“我们怎样做父亲”。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我们一起来看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总体感知文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字,文章标题就是论题,针对这一论题,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请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看全文分为几大部分? 明确:①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五节;

②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节):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第二部分(5~28节):现在怎样做父亲。

三、解读文章第一部分

1、鲁迅本意研究怎样改革家庭,怎么改为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话题的呢? 改革家庭首先在改革父权。

2、文章在这儿摆出了哪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

“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父为子纲的背后是一个“权力”关系,这就抓住了要害。)

鲁迅提出:“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正是这样的“中间物”意识,构成了下面鲁迅立论的基础。)总结:从第一部分来看,父权问题的核心在如何看待父亲的地位,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解放。(下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切入的。)

四、解读文章第二部分

1、齐读文章第五节。

2、在文章第6~12节中,鲁迅依据第5节的道理,认为父母要纠正哪几种错误意识? 精读后明确:

①父母创造保存新生命只是充当了人类生命链条中的一个“过付的经手人”,所以父母要纠正生出子女便“有恩”的意识。

②为子女发展进化计,父母应纠正“幼者”应为“长者”牺牲的意识,对子女应该核减权利,加多义务。

③自然界、欧美家庭和“心思纯白”的中国人都践行着父母对子女的“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所以父母要纠正“责望”子女“报偿”的意识。

3、在文章第13~18节中,鲁迅针对以上的几种错误意识,倡导了一种无私的爱,这种无私的爱有哪几层要义?

①爱的第一义是父母检点自己,给子女一个健康的生理精神的遗传; ②爱的第二义是父母教育子女,使子女超越父母;

③爱的第三义是父母解放子女,使子女“成一个独立的人”。

4、文章第19~23节中,鲁迅设想了“解放子女”可能带来的哪几种“怕”的意识?他给出了怎样的去除的方法? ①去除怕“一无所有、无聊之极”的方法是:父母有“独立的本领和精神”、“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

②去除怕“父子疏离”的方法是:用“爱力”“钩连”父子。

③去除怕“长者要吃苦”的方法是:亲子“相爱互助”,父母“预备”生活能力。④去除怕“子女要吃苦”的方法是:“改良社会”,改造使子女适应社会的教育方法。

5、文章最后,鲁迅针对“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发出了怎样的呼吁?

觉醒的父母,应该以“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精神,“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五、作业

作为后来者,面对这样的“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的前辈,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篇2:我们怎样做父亲

1910月,是鲁迅寓居绍兴会馆补树书屋的最后一个月。196月搬进这里后的3年,是鲁迅一生中最寂寞的一段时间。

他写道:“我寓在这屋里抄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居然暗暗地消去了……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顶上……”

然而在1919年10月,鲁迅却不再专注于古碑古文,而是写下洋洋6千余字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发表在《新青年》6卷6号,在文章中他批判了过往的父子观。

他写道:“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为他们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并不是凭空而来,鲁迅对父子关系问题关注为时已久,他认为孩子是国家的下一代,拯救他们就是改变中国的未来。

但在被泛伦理化、泛国家化的教育理念包围中,人的个性的舒展只能是妄想,因此将孩子从旧的父子关系中解放是改变社会的关键。

在写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一年前写下的《狂人日记》中,他就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他的观点则表达得更为明晰。

他首先反对子女应以“顺从”作为“孝道”的观点,并结合进化论的观点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痼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也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

然后鲁迅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幼本位”的主张,即父母对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就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而不是把他们硬塞在祖先或自己为他们造就的模子中。

他特别反对流行的报恩观点。他指出“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是非常荒唐的,特别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就更其堕落。

“新青年”对父子关系的反思

同时,就在鲁迅“摇着扇子看头顶密叶缝里一点点青天”的那些日子里,中国大地上新的东西在萌动,一批留学归来的“新青年”走上了和父母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试图变革社会的同时,也开始反思“父子关系”,并提出颠覆性的观点。

这些青年大多生于19世纪80年代,几乎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中长大:鲁迅儿时“几乎读过十三经”,胡适记忆中连“朱注”都是要背诵的。

同时他们又接触到了甲午之后的维新启蒙的思潮,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前出国学习,是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第一代知识人。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曾活在父辈的时代里,往往因为“孝道”的.约束作了人生的牺牲。胡适在婚前曾这样表白:“我们这一代是必须奉献给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孩子的一代中间人。除非我们能摆脱一切的影响,我们就必须要按父母的愿望与他们为我们选择的姑娘结婚。”

鲁迅也曾如此说:“我一生的失计,即在向来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一切听人安排,再后来,思想改变了,但还是多所顾忌。”

包括胡适和鲁迅在内的“五四”一代在家庭关系上承受了沉重的道德压力,他们所不能摆脱的顾忌也让他们看清封建“父子关系”对人的约束,尽管自己无法完全卸下,却要振臂一呼,“解放自己和他人的孩子”。

如其他诸多新思想一样,对家庭关系的反思也是从《新青年》开始的。这本杂志的创办者陈独秀就提出:“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人格矣。”

《新青年》的另一位战将李大钊,则是从道德伦理以外的社会演变角度回溯孝道的渊源。他的分析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说:“随着新经济势力输入的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又复冲入家庭的领土。它(指孝道观念)的崩颓破灭也是不能逃避的运数。”

同样在1919年,“动辄便把中国日益深化之危机的全部责任都归之于孝道”的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3号上发表了一首题为《我的儿子》的诗,提出“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而1919年3月16日,胡适的长子祖望降生,他的这首诗便是写给他的,其核心观念和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如出一辙,在社会上不论儿子与父母,都首先需要做一个“堂堂的人”。

胡适认为,“父母对于子女并没有什么恩情可言,他们在生子时并没有征得子女的同意,也不是有意要给他这条生命”,因此“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绝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无后与不朽——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作为父亲的鲁迅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写作后,鲁迅和许广平有了一个孩子,叫做海婴。孩子的存在,使鲁迅愈加深入地考虑父与子的问题。

先前的议论只是个人的独思,现在则有了切身的体味。在这段时间给友人的书信里,他记载了很多关于海婴的片段和自己的思索:“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也较去年强健,而且近来似乎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但因年龄渐大之故,唯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废去不少功夫耳。”

“我们都健康,只有那位海婴氏颇为淘气,总是搅乱我的工作。上月起就把他当作敌人看待了”,“我们的孩子也很淘气,也是要吃饭的时候就来了,达到目的以后就出去玩,还发牢骚说‘没有弟弟,太寂寞了’,是个颇伟大的不平家。”

“海婴这家伙非常调皮,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现在的孩子更捣乱了。”“他去年还问:‘爸爸可以吃么?’我的答复是:‘吃也可以吃,不过还是不吃罢。’今年就不再问,大约决定不吃了。”

读了这些鲁迅对海婴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自己所提出教育思想的身体力行:“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父母“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预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彩,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

鲁迅到了身体十分虚弱时,仍然在儿子面前坚持一个温和的父亲形象,他会在写信的时候,请海婴帮他选择信纸,“父亲有时默许了,有时感到不妥,希望我另选一张,而我却僵持不肯,每逢此时,父亲也只好叹口气勉强让步”。

而鲁迅病危的时候,海婴每天晚上临睡时都会向父亲说一句:“明朝会!”有一天,他在楼上喊着:“爸爸,明朝会!”鲁迅那时正病得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听到,又大声地喊:“爸爸,明朝会!”等一等,还是听不到回答的声音,就大声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鲁迅就挣扎着说:“明朝会,明朝会。”海婴就说:“爸爸怎么耳朵聋了!”

儿子一声声嫩嫩的“明朝会”以及鲁迅在挣扎中努力地回应,正是一个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和儿子之间的生命呼应。

篇3:今天我们怎样做校长

一、教师——培训引导激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教师予以厚望,他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就学校来说,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

1.积极引导,树立正气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学校中的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新型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合作、互助是实现教育目的必要条件,也是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的合作与互助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增加教师的专业交流机会,采长补短相互促进,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辽宁省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长期以来,通过进行全校教师参加的同课异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大赛(语文、英语学科的朗读、书法比赛,数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的绘图、板书比赛,物理、化学学科的实验操作比赛)等,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个体研究—相互观课——相互议课”中,找出自己的教学差距,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在同伴互助中提高,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形成了不断超越自己、互相激励的教育教学氛围。

2.扎实培训,增强素质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形成共识。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渡的瓶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让更多的百姓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实行了优质高中扩招政策,这是历史赋予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良机。但扩招,也使教师队伍急剧膨胀,新毕业大学生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此时作为校长,既不应该埋怨师范大学没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也不能一味责备新教师综合素质不强,他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大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化,帮助他们尽快实现教学新手到教学成手的发展进步,帮助他们实现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事业中发挥一技之长的愿望。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从2003年开始扩招。由于自然减员、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新毕业生和初中骨干教师走上了高中教学岗位。目前,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比例达到1/3。校长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在把好入口关和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下功夫,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把好聘用教师的入口关。程序严谨,要求严格,层层筛选,公平公正。聘用分为三步:

公开招聘。直接与省内外各高师院校联系。

面试阅档。与应聘学生交谈,查阅个人档案资料。

测试、试讲。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和中层以上领导担任评委,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测试,高中教材试讲。测试、试讲分数合成总成绩,按名次录取。

二是进行岗前培训。由学校对新教师进行师德、校规、教学常规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进行跟踪指导。师德、业务优秀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签订《帮带协议》,在师德修养和业务上全面帮助新教师。

四是定期进行验收。每个学年末,学校都举办“红烛杯”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和新教师汇报课。

3.强化考评,激发活力

教师评价是影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校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激励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学校校长获得教师工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校长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工作、教师工作的状态,便于及时调整、修正。为了切实达到评价的目的,在组织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校长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成员的多方化,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4.竞聘上岗,优化组合

教师竞聘上岗制,可以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发展优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从2013年开始,就推出了岗位竞聘制,自上而下,逐级聘任,即学校先聘年部主任,年部主任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本班科任教师。这样的竞聘形式,优化了班级教师队伍的组合,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学生——自主疏导影响

学生管理工作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校长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使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工作具有针对性。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根据学生管理特点,狠抓三个基本建设:首先,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完成高中生德育目标体系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其次,根据学校实际,完成相关制度的建设,包括学生一日常规、奖惩规定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申诉制度;第三,不断强化队伍建设,选择综合素质高、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问题性质有区分,教育内容有梯次,以理服人有深度。

首先,对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有分析,有的是行为习惯问题,有的是心理障碍问题,也有的是道德品质问题,学校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以心理障碍问题为例,一是在每个教学楼层设立2个谈话室,让老师和学生能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心理交流;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开放,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三是聘请学校热爱心理咨询工作、个性品质良好、善解人意、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做咨询教师。在这些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增强了克服心理问题及重新面对学习、生活的勇气。

其次,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教育要求,确定不同重点,形成由行为到意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梯次。高一年级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主,每年开学初开展“行为习惯养成强化月”活动,向学生提出校园文明的具体要求;高二年级以是非、荣辱教育为主,主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高三年级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

第三,根据高中生即将成年的特点,特别注意工作中以理服人,通过说“理”来教育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

三、干部——选拔任用考核

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在中层领导干部选拨中,本着“想事的给机会,干事的给位置,成事的给待遇”的思路,既要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又要看重其业务专长,努力把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选拔到中层岗位上来,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层干部一经上任,要明确职责,加强培养和管理,并定期考核。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层领导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采取了以下做法:

1.理顺关系,明确分工。学校实行年部管理体制:每个年级设两个年部主任,分别侧重教学和德育工作,正主任负总责,另派一名副校长负责监督与指导。

2.责、权、利挂钩。在学校工作中,起早贪晚,最辛苦的是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而校内津贴和各种奖励最多的理所当然也属于他们。

3.坚持考核,支持工作。对于学校中层领导的工作状况和效果,每个学年末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予以评价,排名靠后者,校长将同其谈话,指导改进工作方法。对各部门中不服从中层干部管理者,学校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全力支持中层干部的工作。

四、校长——党性公仆律己

校长要始终牢记教职工、学生、家长的厚望和厚爱,努力做到情为教育系、心为教育想、身为教育行、责为教育负、权为教育谋,坚持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1.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位置上,以党性高度处理与党委的关系

在学校工作中,遇到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宜,要在学校领导班子会上研究讨论,然后做出决定;需要党委解决处理的事,校长首先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主动与书记沟通,充分尊重书记的意见。

2.把自己放在公仆的位置上,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自觉接受监督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权力高度集中,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主动接受学校党委的监督,接受学校教代会和工会组织的监督,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每个学年初,学校都要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读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教职工讨论。对于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校长组织学校领导班子逐条研究,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给予答复;每个学年末,学校都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由学校财务人员公布财务收支情况,让大家知道学校的支出去向。

对于学校的各项收费,学校严格执行上级物价部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并在校务公开栏内予以公示,自觉接受上级检查和学生及家长的监督。

3.把自己放在普通教育者的位置上,按照为人师表的要求,不断学习,严于律己

作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基本掌握各学科的知识,避免说外行话;第三,也要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以便做好校园的维权工作;第四,校长更要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总之,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要真正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校长,就应该做到:勤奋,有坚强意志;博爱,有宽广胸怀;公平、公正,有一颗“公心”。

篇4: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

我今天要讲的是,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关键是用什么去爱,用什么体制去管教,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说:没家教。在中国有没有家教,是对这个家族的综合评价。

中国的父母都想把家里的一切传给孩子,但就是忘了传品格、传道德、传规矩、传家风。我认为孩子的天职,最好的报答父母的方法就是读书,成绩好,行为好。我家规很多,譬如吃饭不能掉饭,从3岁开始就必须睡如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还有非礼莫听、非礼莫视,非礼莫取,三岁在家里就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些必须在6岁前完成。

我觉得做中国人的家长,必须要这样,孩子是有惰性的,18岁之前,动物性为主;18岁以后,社会性为主。所以在他动物性的时候,必须以管教为主,责罚,让他有肌肤之痛,我是主张打的。用鸡毛掸子打手心,规定打多少下就多少下,另外,不管是爸爸打还是妈妈打,都不要在气头上打,打的时候不要带情绪,打完这个事就了了,一切恢复到家里的伦常。我的建议就是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教”,谢谢!

主持^:我有疑问,你说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父母怎么给孩子搭平台,对你来说容易,但是普通人没有资源,怎么办?

萧百佑:这个问题很好,我为了孩子卖了四次房,到现在还欠我表弟25万元。我觉得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有的家长事业困难时会去举债,挽救生意,但不会为孩子读书去借钱。有句话叫最怕有心人,父母用当年追求另一半的心情来培养孩子,没有不成功的。

主持人:你说打孩子,责罚孩子,给我感觉你在家里是相当有权威,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要挨揍。你怎样摆平家里的关系?

萧百佑:第一,有耐心,4个孩子从出生那天医生交出来给我到满月,都是我一个人照顾,没有保姆。

主持人:我孩子回到家第一个澡就是我洗的,洗完后,以后你们就照我做的做吧,以后我就不管啦。

萧百佑:我1997年结婚,到现在,没有和太太红过一次脸,我个人从小到大没和任何人打过架,也从不吵架,回家没有一句粗话,我和朋友一起粗话很多。我从不骂孩子,只打孩子,只要你做到这点,儿子女儿都以你为一个伟岸的形象。

主持人:很多爸爸在家要解决地位问题。

萧百佑:我补充下,儿女对父亲的叛逆,常常是因为爸爸对不起妈妈,儿子给爸爸100分,只要你对他妈妈不好,就扣分;到100分扣完之前他都不会反抗,一旦100分扣完,你骂他他就骂回你,如果他不能反抗,他就会自暴自弃。

主持人:年轻人会用自暴自弃报复家长。

萧百佑:他其实是知道自己不快乐的,他会用自己的不快乐去报复你。

主持人:不管是狼爸,羊爸,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成年人做自我管理问题。

讨论

听众:刚才狼爸说打孩子,很多人对这种教育方式有质疑,你怎么掌握分寸?

萧百佑:第一,肯定耍打出痕迹,打完,他妈妈涂万花油。李公明老师是把孩子放在大自然里面,让大自然教孩子,我是把孩子进行雕塑,用强迫性,压模一样压下来。

李公明:你今天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带鸡毛掸子过来。

听众:两位专家,你能接受孩子平庸么?

李公明:这个问题我之前和太太讨论过,平扁有两个观念,第一,是职位和地位,这个我不担心;第二,是是非观念上的平庸,没有是非观念,不能明辨是非,这个才是真正的平庸。其他的,他以后当工人也好,当司机也好,都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萧百佑:我儿子问我他能做什么?我说第一,不能在中国当官。第二,不能经商,我在中国最大的企业工作过,经商必须奸,你又贪又奸,不行。

听众:我是一位父亲,小孩无六岁了,我想问下在什么时候要给孩子灌输恶的东西。

李公明:对我来说,这个不存在,他在成长过程中,只要和他沟通,关心他,就不会有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萧百佑:事情有正有负,有阴暗有阳光。我觉得孩子到18岁,就要教他说谎,如果不说谎,在中国是生活不下去的。

听众:你怎么教孩子的,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平的了,还在分中国外国。

萧百佑:过了18岁就不是孩子了,不能不说谎,包括善意和非善意的,这就是生活。

听众:我们中国就是因为这样的犬儒,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萧百佑:这位母亲有自己的意见所在。

主持人:狼爸,外人就记得一个“打”字,其实都有个爱字在里头。

小孩应该自然成长

与狼爸比较,我只是最一般的爸,小孩的教育肯定没有狼爸的那么系统。我小孩今年快20岁,没参加过国内高考,直接到美国念书,我和太太是大学同学,又同在广州美院教书,从一开始我们就觉得这个小孩应该自然成长,我们只是希望他正直、善良、了解社会就可以了。

1992年12月28日小孩出生前一天,我写了篇文章,题目叫《致儿子》,我把我们马上要当家长的心情写了。我说第一,你要来到一个很清贫的家庭;第二,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第三,我们唯一期待的,是你正直,善良,能够正确表达思想和感情。半岁前一天,我又写了篇文章,我发现他的眼神非常明亮清澈,引起我巨大的忧郁——他会怎样去打量这样一个成年人世界呢。然后到了1996年,我出版了专著《历史是什么》,在前言又写了封信给儿子。我写道,儿子你今年4岁,通过历史你会学到人类的正直、正义,我们相信有一天,你会跟爸妈一样,以讨论哲学和诗歌作为你的生活方式。到了2009年我们这本著作又重版,我做了很大修订,增加了前言,我就写,你现在已经16岁,已经去过印度,去过埃及,对埃及的历史如数家珍,你现存是高一。面临专业的选择,我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选择。

其实我就想说明的是,第一,我们没打过小孩;第二,没有强迫他读书。教育小孩,我比较认同的一点,不是他考上名牌大学,而是从小他的是非观念,他对现实的理解。我希望更多的90后这样成长,如果你的小孩长大后,面对领导是一种拍马屁的神情,家长应该反省,你怎么教育小孩的!爱小孩,这是天性,我也就把这种爱心和责任,献给各位家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刚听你说埃及,历史,英国,普通家庭的爸爸是否就没法教育小孩了?

李公明:其实很多底层劳动人民对知识更加渴望,只要他们价值观得当,知识摄取完全不是问题。

主持人:父母对未来有种恐瞑感,一方面担心孩子没出息,另一方面,家长自己自卑。

李公明:我个人很反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如果是人性上的起跑线,没问题;如果是学识上的,我觉得没必要。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狼爸有意给孩子制造一个无菌空间,而你一天到晚跟孩子说,社会很缺德。

李公明:不,不是这样,我是要告诉孩子,生活不是按照他的个人意愿,不是个人主义,孩子的心理就是“我想怎么着”,你要让他自己去发现社会有很多方面,要不然他到社会上怎么办,一定要让他自己去思考。

主持人:你十年前是不是就知道孩子会超越你。

李公明:那当然,我毫不怀疑他会超越我,但是未必是事业上的超越,他的知识、学识,他的感情超越我,这是必然的。

篇5: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读后感这一到了周末就是感觉精力十足呢,怎么都不想睡而到了周一上班时却只想睡觉,真是搞不懂呢,偶然在网上阅读了鲁迅先生在一九一九年十月写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原载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现在去读这篇80多年前的文章,虽然内容有点过时,但思想仍觉得很超前,十分敬佩鲁迅先生,他对这个男人必经的阶段分析独到,也告诉了我生命的意义、爱情的价值、人生的责任。突然想写点什么在博客上。

回看现在,“丁克”一词似乎在流行中,但它注定难成主流,因为这一源自享乐或者说是逃避责任的想法如果真的成主流,人类也就灭亡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是否就为“家”?其实这倒未必,同居也好,结婚也好,甚至是婚外情也好,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家,虽然电视里经常吹嘘二人世界是如何的浪漫,单纯的爱情是如何令人羡慕,但如果两个人只是简单地生活在一起,过着“丁克”的生活,我想这爱情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有时候,男人在慨叹现代女性的爱慕虚荣,必须有房、有车、有存款才能结婚。其实,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女人们都是爱慕虚荣的,恰好是这一点,说明了女人天生的责任心比男人大,女人有时候是出于母性去考虑这些实在的问题,她们当然也想要漂亮的衣服、舒适的房子、浪漫的烛光晚餐,但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一种选择的本能,她们需要一个优秀的男人去组织家庭,保证生活再去繁衍后代。女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注定会比男人痛苦,因为她们考虑的问题远比男人想的繁琐而复杂,同时又要承担身边的很多人强加给的压力,虽然女人通常都是外表柔弱,但我一直认为女人比男人的心理素质好,女人这种天生的母性决定了母亲通常都会比父亲更称职。

或许在恋爱中,大多数男人都没有考虑过,以后自己必然会成为一个父亲,甚至有很多人心里是„„

随机推荐

·鲁迅《呐喊》 读后感

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描写鲁迅的文章(不要读后感)

搜集碑帖、拓片有几千种。怀着无比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鲁迅博物馆。有许多人都来参观鲁迅博物馆,可见,虽然鲁迅先生早已过世,但现今的人们还是那样爱戴他、敬仰他。我们坐在博物馆干净的地上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仿佛要把我带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社。

·鲁迅文章教学的几点感想

他对世人说的一些话,难懂的或难以一下子领会的,还真是不少,陈丹青先生在“鲁迅与死亡”一文中提到的先生的遗言“谁他们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谈了好些自己的理解,及诸人对先生的不理解,先生之意深由此可见一斑),那就看难在哪里。

相关阅读·鲁迅《呐喊》 读后感 ·描写鲁迅的文章(不要读后感)·鲁迅文章教学的几点感想 ·父亲是最优秀的广告人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读后感 推荐文章·李倩玲: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面试的方法和技巧

·进口门窗五金配件的英文翻译本站简介 ┊ About Us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English Version ┊ 会员注册 ┊ 网站统计

篇6:生活随笔:将来我们如何做父亲

对于孩子的教育,国民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齐驱发展,只是这些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党国栋梁之才,社会的接班人却过早地享受着“主人翁”的权力。从懂事起,仿佛就明白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至尊无上。因此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稍不如意就摔桌子拍板凳平常事也!作为‘孝子’[梁实秋语]的父母则诚恐诚惶,不知所措,仿佛犯了滔天大罪一般。

然则,我们究竟如何做父亲?

这就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个人认为,首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改掉一切不良陋习,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孩子的眼里,父亲是伟大而勇敢的。从小到大,孩子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父亲,而做为孩子的启蒙人生的第一老师,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失望,帮助他们认识好与坏,奸与忠,我们不需要孩子将来成为教育家思想家。这都是伟人奇人的事情,但至小我们可以把孩子培育成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善良的人。这已足矣。

其次,我们应该多陪陪孩子,帮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培养一种陶治高尚情操的爱好。比如挥笔临摹或练习棋艺,这不须要什么天赋,只是凭其兴趣喜好,所以不必对之期望过高。当你对一棵幼苗浇灌的时候,你能想象出他变成参天大树的模样吗?孩子是父母的唯一的产品,所以,别人可以不欣赏他。但做父母的你必须欣赏他,不管他贤愚与否。必须!

不要借口没有时间,这不是理由,至少不是正耽当的理由。在这物欲横流争名夺利的.社会,谁会有真正的空闲?时间就像牙膏,挤出来的。

对于孩子,不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只要他品德优良而又能自食其力,就是对社会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智者只有在德与劳这片坚实的土地才会开出美丽的花。

篇7:我们应该怎样做校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

2007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会呼吁广大校长要注重专业化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人民教育家。她认为,新时代人民教育家应该追求两种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学校文化。可以“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从2008年8月做校长开始,我长时间在思考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做好校长?经过几年的磨砺,在阅读了魏书生为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校长》、陶继新老师的《治校之道》、、李镇西校长的《李镇西教育讲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尤其是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些书书后,给了我极其多的启示和感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要做学校的首席学习者。

校长要建立成学习型组织,首先自己必须是首席学习者。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说过:校长要做领跑人。2006年元月,我乡中心学校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我要求教师每天阅读5000字教育文摘,记录200字学习笔记和体会,我几乎每天的学习笔记和体会都超过千字,几年来我读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好父母、好孩子》、《好父母、好家教》、《小窗幽记》、《菜根潭》、《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的三十六条铁律》、《名师教育智慧系列丛书》、《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这些书时,有很多好的思路,也记录下了厚厚的几本学习笔记和思考记录。当学校遇到什么问题时,我总是告诉校长和老师到哪本书上去找答案。

读完《搭建飞翔的舞台》,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杨校长告诉我们:专业智慧不是生来就有的,它应该来自底蕴,来自好学,来自敬业,来自高效,来自实践,来自研究,来自体验,来自明辨,来自胆识,来自创造。学习型组织中的校长应该是一位首席学习者,它应该是一位能通过不断学习,带领教师们不断获得专业化成长的发展者。我非常崇拜陶继新老师,也非常欣赏他的读书格言:“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要阅读经典中的经典,倾听名家中的名家,触摸大师中的大师,感受文化中的文化,先用文来化己,才能用文来化人。

第二,要给师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喜欢养天鹅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为了不让天鹅飞翔,他们有的把天鹅羽毛剪掉一边,让它失去平衡,有的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不能起飞,有的把天鹅圈养在小池塘里,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缩短池塘的距离后也就飞不起来了。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了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原本能飞翔的天鹅就成了贵族的宠物。每每读到这个故事,我就会思考我们的管理制度,以及我们的制度管理下的师生,他们变乖了,听话了,没有异端了,但他们的创新精神也随之而去。

皇甫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巴交,一个聪明善辩,其余为一瞎、一驼、一跛。按常理,这种家庭一定非常不幸。但所幸的是,老皇甫用人所长,让老实的种田养猪,聪明的经商开店,失明的按摩,驼背的搓绳,脚跛的纺线。以至全家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反思我们的教育,学校基本上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高分机器。要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皇甫家的五个儿子可能谁也不行,但我们如果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五个儿子,谁都能练一手绝活,还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天赋。我们做校长,一定要具备一双慧眼,让适合经商的孩子学经商,适合搓绳的孩子学搓绳„„千成别让青蛙去练飞行。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从现在开始就去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要善待差异,利用差异,把差异打造成特色。教育不是生产线,学生也不是生产线上传过来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因其遗传和教育影响显现出万千不同,这种不同造成造成人性格上、智商上、兴趣取向上的差异,如果我们用一个评价标准去对待孩子,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求这些孩子越来越乖,这些孩子就会越来越失去个性,失去创新精神。不信大家看一下,根雕厂里的木头原形,哪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是出于笔直的或者用传统目光衡量能成才的木头。正因为有了树根的不同形状才会有千姿百态的根雕作品的出现。

让教师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十年规划、五年规划、三年规划、一年规划、一月规划,学会终点思考,引导教师一步一步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三,要善于建立共同的愿景。

斯巴达克斯在公元前71年领导一群奴隶起义,他们两度击败罗马大军,但是在克拉斯将军长期围攻之下,最后还是失败了。克拉斯告诉几千名斯巴达克斯部队的俘虏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以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然而,他旁边一个人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又一个人站起来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在一分钟之内,被俘虏军队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他们都宁愿站起来选择死,也不愿放弃自由,是因为斯巴达克斯所激发的共同愿景太美好了。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以至于面对死亡也没有人愿意放弃它。

共同的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愿景的基础上的,而且是在不断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因为无数愿景强烈的人组织在一起,才能产生强大的效率。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索,我们龙王的共同愿景是什么?我每天到学校听课,找老师座谈,开新教师座谈会,组织写博教师会,大家都认为,通过两年来打造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龙王的所有教师正在享受着幸福的教育生活,正在不断地体会着教育的成功。2006年10月,在新郑市阅读教学、电化教学推进会上,我们做了《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教师发展平台》的发言,使龙王的名字响彻郑韩大地;2007年4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读书月展示活动;2007年5月11日,郑州市德育工作会议上,我们又做了《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校园沐浴书香》的发言,使龙王的名字走向郑州。今年普高升学93人的历史性突破,很多很多都说明了我们的队伍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队伍,是一个能打硬仗的队伍。两年来的实践也证明,龙王是一个能干事业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创造神话的地方。在2007年初中教育质量分析会上,我提到,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国上下像刮杜郎口旋风一样刮龙王风,这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可能是十年、二十年,通过几任校长的努力。但在近三年内,也就是到2010年,我们要实现普高上线人数突破180人,推出一部分具有新理念、教育智慧的部分老师打进新郑市先进行列,我们的一课二上三讨论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第四、要做思考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考者。

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教师对教育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在最近的学习调研中,我多次在教师的学习笔记上见到涌动的思想火花。例,陈彩云笔记扉页上写着:“人整天板着脸在那里,不是浪费上帝给你的这张脸吗?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你去好好地利用才不至于浪费,人的生命也需要不断地去充实,才不至于浪费。人应该每天面带微笑地去上班,认真地做好份内每一件事。让他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自己的幸福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一初中刘冠军:“我班两个同学打架,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想想陶行知是怎么处理问题的,想想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处理问题的,我们处理问题要靠头脑而不是靠手脚。”“看了李阳的疯狂英语后,我在思考,汉语就不能疯狂吗?”初中业务主任李喜林告诉我:“马老师,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教育理念,我们缺乏的是躬身实践。”„„

杨一青校长告诉我们:“当前我们有理由、有条件要求我们的教师是研究型的,研究型教师指的是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能用理论去总结实践经验,并把实践升华到理论高度。”我想,要求教师做研究型教师,那我们得首先做研究型校长,最终成为专家型校长。读完《搭建飞翔的舞台》,“智慧是碰撞出来的”,我思考举行“我的教育观点”讨论、征文、演讲比赛,组织教师进行“我的教育叙事”交流,分类型召开教师座谈会,征

集龙王教育发展金点子,对教师培训学习量体裁衣,给学生中够的发展空间,开放课外活动,按规律办事,制定龙王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实践、思考,做思考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考者,促使自己完成智慧型、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蜕变,才能完成使教师完成由教书型到智慧型、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蜕变,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蓬勃生机!

篇8: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教育工作者是以精神立身的人, 国家对这个群体应该尊重有加, 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挺直腰杆自豪地工作。极为可喜的是, 天津市率先严格执行国家“禁补令”, 拉开了教师们有尊严生活的序幕。作为教育工作者, 则要以此为契机, 修身立德, 干事创业, 带着对教育理想的高度虔信, 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成为专业精进、有文化自觉的专门人才, 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

任何职业, 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 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绝大多数教师把教育看得足够有尊严的时候, 当大多数教师把教育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护的时候, 别人就不能不对教育和教师肃然起敬了。

那么,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就这个话题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第一, 爱教育, 视教育为使命。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说到教育的本质, 他又说:“教育, 不能没有虔敬之心, 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不无忧思地说道:“教育决定未来人的存在, 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可见, 我们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行为, 都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发展的使命。教师职业与祖国尊严密不可分, 与未来人类的命运密不可分。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 使命在肩!如果没有教育的使命意识, 没有对教育的挚爱与信仰, 是不适合做教育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 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之中, 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雅斯贝尔斯语) ,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为了完成这种神圣使命, 还必须沉下心来, 潜心读书, 丰富学养, 淡泊名利。

第二, 勤学习, 视读书为至乐。

教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 并视读书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阅读首先要以教育理论著作为主, 然后兼学别样, 广泛博杂地读。阅读教育理论著作, 可以让我们明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真谛, 而不至于使工作陷于盲目和无知。阅读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时, 你会清醒地知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 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读着这样的话你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有了阅读足够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背景, 你就会成为一个深谙教育规律的行家, 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你就是教育使命的自觉实践者, 你就能真正享受教育生活给你带来的无穷快乐了。

此外, 你还要读与学科相关的书, 更要广采博读。读书博杂, 就像吃五谷杂粮使人强健一样, 博杂地涉猎, 还能让你视野更开阔, 更有智慧。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 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可见, 教师读书不仅可以于身心获益, 同时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第三, 爱学生, 视学生为朋友。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孙子兵法》有云, “上下同欲者成”。可见, 教师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 就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师生做到精神共成长。我国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明确告诉人们:“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道:“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决不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 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 仅仅浮在嘴边, 油腔滑调地喊一声, 而是出于忠诚, 真心认他们做朋友, 真心愿意做他们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快乐, 小朋友的羸弱和拙愚是我的忧虑。有了快乐我将永远保持它, 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叶老这段话不正是对博爱的很好诠释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教学中要遵循成长着的人的自然发展阶段。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觉得, 只有付出真爱, 才能有等待的耐心“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动发展。

第四, 乐生活, 视自然如美德。

教师在教育生活以外, 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德行,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德参天地”的典范。人的心胸和自然同其伟大, 同其美。凡是顺乎自然的行动都是美的。柳宗元在《种树郭驼橐传》一文中阐发种树之道、推及为官之理, 又何尝不蕴含育人之道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尚且如此, “百年树人”的教育不更应该顺乎学生成长的规律吗?因此, 让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与浮躁, 多些静待花开树长的温情与雅量, 厚其德, 增其识。唯其如此才是善的, 也才是美的。

总之, 教育工作者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虔信, 带着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意识, 以博爱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不计得失, 淡泊名利, 胸襟开阔, 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行动者, 我们的教育前景才更为光明。

我推荐的书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王荣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国际视野》, 上官木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缺什么》, 黄燕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紫陌红尘拂面来》, 董一菲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以勿忘初心作文600字下一篇:宫之奇谏假道原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