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2024-04-17

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共4篇)

篇1: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申 请 报 告

南宁市公安局凤岭派出所:

本人李武,35岁,男,土家族,已婚,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19760321****,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户口。本人经三屋园艺场场部同意,在其园艺场内承包土地进行牲畜养殖,并于2008年与三屋园艺场签订了3年的承包土地养殖合同,现在所承包的养殖场内有固定住房,并办理了3年的暂住证,根据本市现行的户籍管理有关政策本人已符合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的条件。为方便我们在南宁的居住和生活,本人申请,将本人的户口及配偶王心、女儿李玉的户口从现户籍所在地迁入本市

家庭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1、配偶王心,33岁,女,汉族,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19780412****,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户口,无业;

2、女儿李玉,10岁,女,满族,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20010123****,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现在校读书;

特此报告。

申请人:(钢笔手写签名)

日期:

申 请 报 告(随迁人员如配偶)

南宁市公安局凤岭派出所:

本人王心,33岁,女,汉族,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19780412****,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户口,无业。本人配偶李武经三屋园艺场场部同意,在其园艺场内承包土地进行牲畜养殖,并于2008年与三屋园艺场签订了3年的承包土地养殖合同,现在所承包的养殖场内有固定住房,并办理了3年的暂住证,根据本市现行的户籍管理有关政策本人配偶李武已符合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的条件。为方便我们在南宁的居住和生活,本人申请,将本人及女儿李玉的户口随配偶李武的户口从现户籍所在地迁入本市

家庭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1、配偶李武,35岁,男,土家族,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19760321****,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户口;

2、女儿李玉,10岁,女,满族,公民身份证号码:45010420010123****,现户籍地:广西梧州市里湾路19号2栋101房,非农业,现在校读书;

特此报告。

申请人:(钢笔手写签名)

日期:

篇2: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1 工作进展情况

2015年初, 省、市提出了“2015年全面推开, 两年基本完成, 三年扫尾完善”的确权工作总要求。在全省开展的“冬季行动“中, 又作出了“四月底基本完成清查摸底任务的”具体安排。8月8日全省确权工作推进会上, 再次强调“今年年底要实现‘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

截止目前, 全县457个行政村开展了确权调查摸底工作, 占到全县469个应确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97.4%;其中基本完成二轮承包清查摸底的426个村, 占到总任务数的90.8%;完成二轮承包农户权属信息调查的76 783户, 占到总任务9.9万户的77.5%;完成地块调查27.96万块, 实测面积1.79万hm2。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中央、省、市“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 县乡村各级都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则的确权工作领导小组, 为项目统一实施、工作整体联动、环节衔接顺畅提供了组织保障。县级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分管县长任常务副组长, 农委、监察、财政、审计、国土、公安、司法、信访、政研、民政、广电、法制、档案、林业、妇联等涉农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确权工作领导组, 下设“一办五组”工作机构, 分别为确权领导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政策宣传组、技术服务组、档案管理组、监察督导组。同时, 乡 (镇) 、村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乡 (镇) 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乡 (镇) 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乡 (镇) 、村确权工作领导组和必需的工作机构,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确权工作机制。

2.2 打好政策基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涉及全县10万农户、30多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事关全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确权工作要求和试点工作经验, 转变观念是基础, 依法依规是关键。因此, 我们把“政策宣传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坚持落在基层、打好基础。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培训。确权工作的准备阶段, 组织全县村级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计以及乡镇经管队伍、矛调人员、分管领导等1 500余人进行集中培训, 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确权工作骨干真正理解确权工作的目的意义, 掌握确权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操作步骤,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行为观念切实统一到依法确权的轨道上来, 保证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沟通引导。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行政干预”、“干部说了算”的行政化做法;存在着怕引发矛盾, 不愿触及问题的畏难情绪;存在着工作跑粗, 简单照搬二轮延包, 严重偏离现实的“翻烧饼”做法。把确权工作与依法行政、信访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引导基层干部以公心、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确权, 用依法、民主、规范的方法做好确权。

2.3 抓好两支队伍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问题复杂、任务艰巨等特点, 在狠抓政策宣传的同时, 注重具体工作人员和专业测绘单位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注重县确权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以县农委经管站为主体的确权办全体人员, 坚持“以学为基, 学用结合“。一面加强学习, 熟练掌握确权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工作标准流程, 做到能指导、会督查、敢验收的水平;一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遇到问题找依据、集民智, 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政策与民意相衔接,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真正取得确权工作的发言权, 提升指导实践的本领和能力。二是加强对专业测绘队伍的管理。为保证不同标段之间技术标准高度统一、数据成果无缝对接, 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 选好测绘队伍的基础上, 引导中标企业沟通协商, 推荐出业务熟悉、技术可靠、实力较强的山西地质测绘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 统一工作流程和标准。并通过培训会、推进会、工作例会、座谈会等工作机制, 推进确权工作技术标准的落实。一年来, 组织召开测绘队伍培训会、工作例会等25次, 实时解决确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4 稳妥化解矛盾

这次土地确权是对二轮延包的规范和完善。二轮延包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 “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无地无证”等现象普遍存在, 延包不完善、权利不落实、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户土地承包权、管理不规范等多层级、多主体、多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面对困难和问题, 我们因类施策、多措并举, 积极稳妥化解。一突出思想引领, 助推问题解决。通过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统一各方对确权矛盾认识, 在提升认识中化解矛盾。二突出分类指导, 集中化解矛盾。确权准备阶段, 全县以村为单位, 做实做细清查摸底工作, 收集整理问题1 400多条, 梳理归类97条, 对照省政府政策性问题解答, 解决问题85条。三突出民主协商, 解决疑难杂症。对一些因二轮延包基础不实、土地调整频繁、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 坚持群众主体原则, 充分依靠群众, 民主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 暂时搁置, 确保全局稳定的底线。

2.5 狠抓协调配合

确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组织协调、管理实施等多个方面, 从政策落实到地籍测量, 从宣传培训到招标采购, 从纠纷调处到档案管理, 从综合协调到具体落实, 工作涉猎面宽、流程复杂, 工作量浩大繁杂且越到基层越关键。为了保证确权思路的统一落实, 确权政策与技术标准的紧密结合,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责任清晰。县级做好组织协调、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等工作;乡村两级负责组织实施、政策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主体, 配合测绘队伍做好调查摸底、地籍测绘等, 并对农户权属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测绘队伍负责完成权属调查和地块信息调查, 并对确权过程资料和成果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规范性负责。二是力促乡村确权工作与专业测绘队伍之间的配合。针对基层确权工作高度依赖测绘队伍, 调查填表与地块测量“两张皮”, 农户与测绘队伍不见面, 导致“图、表、地”不吻合, 农户不认可等问题, 一方面强化操作流程, 制定地块调查“五步骤”, “三级审核”工作程序, 保证政策技术的很好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沟通交流, 千方百计动员乡村干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配合、监督。三是积极主动与财政、国土、林业、档案等部门沟通, 保证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衔接。

2.6 加强督导检查

我们坚持进度服从质量, 及时指导、跟进督查,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建立包乡、联队伍工作机制, 县确权办全体人员分组包片, 督促指导基层确权工作, 努力做到工作重心下移、队伍力量下沉、督促指导同步。乡镇实行干部包村责任制, 做到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实行项目监理制。通过招标引入第三方工程监理, 加强对测绘队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监督检查, 保证政策一个口子出, 操作一个程序走, 工作一把尺子量。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制定《确权工作测绘队伍管理办法》, 建立确权工作“一周一进度、半月一交流、一月一检查“以及通报、约谈等制度, 争取保质保量完成确权工作任务。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稳定。阳城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组织领导力度大, 统筹协调配合到位, 确权质量过硬过实。

篇3: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解决好土地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根据县、镇会议安排,我站对全镇16村委会138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1.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及现状。长期以来,我镇土地流转主要以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为主,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镇土地承包农户为12297户,承包面积为47446亩,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为4630.1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8%。农户自发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89.9%, 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6%。土地流转期限5年以下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2%, 土地流转期限5至10年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4.1%, 土地流转期限10年以上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3.7%。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户占流转土地农户的98.9%。

1.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我镇土地流转的形式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在全镇4630.1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转包396.5亩、转让4233.6亩。转包和出租分别占我镇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6%和 91.4%。按流转对象分,外地业主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5%,本地业主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5%。按土地流向分,种养大户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3.7%,农业企业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0.7%,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 5.6%。按流转用途分,用于粮食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5%,用于蔬菜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7.5%,用于花卉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5.2%,用于苗木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3.9%,用于养殖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3.7%,用于其他用途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2%。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2.1从强化宣传入手,加强了法律法规政策的普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基层宣传专栏、黑板报、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承包土地的相关法律政策,正确引导农民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土地流转并实行适度土地规模经营。

2.2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土地流转形式多元化。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灵活选择流转形式。有的采取转让、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有的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了土地流转。

2.3从依法行政做起,开展了农村土地专项治理。根据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农经发〔2007〕14号)精神,按照省、市、县政府安排组织开展了全镇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管理机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现代农业意识不强。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土地流转不流转无所谓,与已无关。二是认为土地流转是市场行为,怕惹麻烦。三是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我们这里条件不具备。部分农民思想认识上有“三种担心”:一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一旦在外打工不行了,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担心自己土地长期流转后,可能会失去土地。三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拿不到种粮补贴。部分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思想认识上有“三点害怕”:一是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是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三是怕规模经营后涉及农户多,易产生纠纷,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

3.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范。全镇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信息不畅,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二轮土地延包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引导服务不到位,缺乏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双方口头约定多,绝大部分没有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产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根源,埋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隐患。

3.3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属于市场行为,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流转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動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流转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发生流转纠纷时,没有权威的调解仲裁机构来及时处理,流转双方矛盾难以解决。

4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4.1切实提高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实施土地流转,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实惠。

4.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农村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信息库,做好日常监管、政策调研和信息发布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鉴证、档案管理和信息发布、纠纷调处等工作。及时掌握各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

4.3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以加快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形成助推土地流转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土地的流转。目前,要着重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土地流转后续能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直接参与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个劳动力都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农民转向二、三产业,为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4.4切实搞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效益,构筑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流转成功典型,宣传土地流转产生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给农民带来的效益,帮助农户分析流转后的经济收益,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支持流转、参与流转的良好氛围。

篇4:⑥承包土地经营人员入户申请报告样式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弥勒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详实地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弥勒;农村;土地;流转;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为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调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弥勒市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途径,引导农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全市土地流转稳步推进。

一、流转现状

弥勒市耕地总面积155.56万亩,承包地面积47.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4%,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户13.5万户。截至2015年4月,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10个乡镇,流转面积92794亩,占承包地面积的19.6%。其中,以转包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301亩,以出租方式流转土地面积90812亩,以互换方式流转土地面积428亩,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面积59亩,以入股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73亩,以其它方式流转土地面积20亩。从流转区域看,主要集中在公路沿线的坝区乡镇,例如新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3620亩,占该镇承包土地面积47200亩的71.23%。从规模经营看,流转规模在50亩以上的达17833亩,流转规模在50-100亩之间的达4384亩,流转规模在100-300亩之间的达8151亩,流转规模在300-500亩的达4704亩,流转规模在500-1000亩之间的达1850亩,流转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达33080亩。从流转方向看,流入种田大户的土地面积41318亩,占流转总量的44.6%;流入专业合作社的土地面积173亩,占流转总量的0.19%;流入企业的土地面积51253亩,占流转总量的55.2%。从流转服务看,农户间自发流转29755亩,占流转总量的32%;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16047亩,占流转总量的17.3%;委托乡村组织流转46963亩,占流转总量的50.6%。

二、主要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集中土地发展适度经营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了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弥勒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内发展特色蔬菜22.01万亩、特色水果15.42万亩、特色中药材3.82万亩、景观苗木基地6个1.24万亩,流转土地面积7.16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至323户。

(二)农业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弥勒市积极探索多样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土地规模种植实现集约化、集中化,有效解决农村“人散”、“地散”问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永红模式”“牛背模式”等土地流转模式已成为弥勒土地流转工作的成功典范。例如,弥阳镇永红村通过走“土地出回租”的流转经营管理模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租回村集体,村集体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连片后,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农户以一定租金进行回租,同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整合技术、人才、产品等资源,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引进省内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公司进行收购,以“抱团作战”闯市场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销售、市场风险等难题。

(三)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紧抓基地、龙头、市场三要素,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弥勒市玫瑰湾玫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弥勒市四园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云南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都是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目前,全市注册或建设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的涉农企业共190余家,其中,统计在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国家级1家、省级4家、州级12家),资产总额64438万元,从业人员5399人。2014年,21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560万元,上缴税金5367万元,带动农户5.6万户,促农增收63665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山坝土地流转不平衡

全市山坝区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坝区乡镇土地流转面积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7.2%,山区乡镇土地流转面积仅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2.8%,其中,江边乡、巡检司镇尚未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山区受自然因素影响,水、田、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新型经济主体培育滞后,推动土地流转动力不足,导致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土地流转速度慢。

(二)土地流转程序运作不规范

当前我市一部分土地处于无序流转状态,存在着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和盲目性,受农民契约意识不强、土地流转期限短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通常以口头协议、私定协议形式进行约定流转,土地流转后易发生纠纷。目前,弥勒市土地流转中以口头协议形式进行流转的土地面积达27838.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

(三)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我市虽已成立了市、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但市、乡镇、村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加之相关人员缺乏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服务中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不完善,纠纷调解渠道相对单一、程序复杂,缺乏行之有效的调解途径。三是土地供需双方信息对接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一是要完善市、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土地流转中提供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管理、关系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二是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工作,及时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双方权益。

(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

通过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对流转土地面积四至(或权属)、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用途、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调价原则及方式、流转合同续签约定、流转合同到期后地面附着物及相关设施处理和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管理工作。

(三)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上一篇:后勤维修工作总结下一篇:村账乡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