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2024-05-08

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共8篇)

篇1: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汽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设执行指导领导6人,团总支副书记1人(由团委老师担任),团总支学生副书记1人,学生会主席1人,学生会副主席3人,下设秘书部、纪检部、宣传部、组织部、学习部、体育部、文艺部、外联部和青年志愿者分会十个职能管理部门,秘书部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其余各部门设正部长1人,副部长1人。

学生会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学生会工作方针: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体系结构:主席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副部长→干事

学生会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干事对副部长负责,副部长对部长负责,部长向主管部门的主

席、副主席负责,副主席对主席负责。某一级职能人员一旦出现重大工作失误,不光追究其本人责任,还将追究其上一级分管领导责任。

团总支下达的任务:负责部门及协助主要负责部门工作的其他部门学生干部在执行任务时,不得超越其职权范围。如违反,或有学员举报,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违反的学生干部及涉及人员追究责任或撤消其学生干部的职务。

第一条 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会法定代表,对外代表系学生会。学生会主席直接对院团委负责。

第二条 副学生会主席必须协助学生会主席的工作,对学生会主席负责,受学生会主席委托

时可代行学生会主席部分职权。

第三条 秘书部是学生会的日常事务、档案材料、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及财务帐目清单备案管

理等工作的管理机构。

第四条 纪检部是学生会的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各部门工作运作情况及活动情况,开

展监督、反馈、协调的工作。

第五条 宣传部主要负责学生会对外宣传工作,必须做好学院团委或学生会安排的宣传工作,以各种形式(海报、横幅、传单等)宣传校园先进思想文化。

第六条 组织部是学生会活动的组织策划机关,它关系着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 外联部要负责为社团联合会筹集活动资金。

第八条 学习部是让科学与学生会管理制度结合的连接点。

第九条 文艺部是个学生会开展活动时艺术力量的强大保证。

第十条 体育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规划者。

第十一条青年志愿者分会是各种公益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汽车工程系

团总支学生会

篇2: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2009年5月,团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加强领导,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在此背景下,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创业,成为高校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团的十六大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部分代表时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一是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要做到重心下移,加强指导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团支部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要求高校团组织深入研究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认识到他们需要什么,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必须从大学生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从思想上、行为上引领他们。当前,大学生最普遍和共性的需求就是成功就业或稳定创业,抓住了就业创业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关键,就找到了实现团的基本职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完全一致,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内容。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强调,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有带动作用,又要看到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要努力找到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质性需要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运行模式与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保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的重点要从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着手。而成长服务就是帮助、指导青年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是高校团组织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是共青团事业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1.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多样且分散,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团中央也相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但是,这些政策贯彻执行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部门,政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使得各项政策发挥出的作用不够有效。

2.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正逐步围绕“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这个主题展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为大学生就业奠定社会化基础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统揽,其基本内容是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全面成长成才。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高校团组织都把就业创业见习、社会化技能培养融入社会实践中,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团组织深入开展的社团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满足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但就业创业的校园氛围还没有形成。

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创业教育的不足,一方面帮助获奖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并申请专利,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发挥知识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仍存在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创业文化氛围欠缺火候;三是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体系;四是大学生虽然有独立创业的愿望和热情,但由于接触社会较少,对创业认识的不足,缺乏对社会生活的真实了解、市场调查和必要的创业指导,因而形成了创业素质存在缺陷、个人创业能力不强的状况。

4.“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培养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但共青团建立的见习基地短期内难以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大学生见习结束被见习单位录用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3月以来,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校团组织积极参与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创建工作。截至2009年8月,共有935所高校参与基地建设,建成见习基地6608个,提供见习岗位163545个,已上岗见习的学生82566人,占到基地提供见习岗位的50.5%,其中见习结束后被基地正式聘用8074人,仅占参加见习学生人数的9.8%。这表明,大学生就业理念不合理与见习基地人才需求不对接的矛盾同时存在。

5.团中央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各地实施的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不仅让部分毕业生收获了步入社会后工作的勇气、经验与智慧,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脚踏实地,怎样适应与创造新生活。自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已选派近1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基层和中东部省份欠发达地区服务;各地还根据实际,实施了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选派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当地的贫困乡村开展服务工作。8年来,通过西部基层、贫困地区的志愿服务磨炼,一批又一批青年茁壮成长,在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的积极导向。但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组织不到位等问题,地方项目办对志愿者进行跟踪培养、技术支持的欠缺,志愿者升学、就业相关政策落实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高校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举措

当前,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高校团组织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的切入点,是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重要途径。

1.建立协调和信息反馈机制,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法制环境的宣传工作。高校团组织应发挥自身组织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联系青年紧密的特点,加大对党和政府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一是发挥团报团刊、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配合就业指导部门,对一些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和就业过程中的新规定等给予广泛宣讲;二是通过开展系列讲坛、专题讲座和说明会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为大学生处理就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三是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2.明确就业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重新认识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过程中的功能发挥,做到系统规划。高校团组织要根据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发挥自身优势,转变观念,对本校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重新梳理,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和办学理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对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划分,构建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路径。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二是着眼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创业认识理解的特点,发挥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导向作用;三是通过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力争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

3.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助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做到与教学环节有效衔接。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教书育人环节设置的,它既强调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又突出必要的就业经验和技能积累对创业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适应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因此,高校团组织在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时,一要坚持把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内容;二要坚持基地选择的针对性和广泛性,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不同的见习基地;三要坚持基地建设的长期性,把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对接和管理工作,认真地坚持下去;四要保证已建成基地的实效性。

4.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环境,积极支持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分层实施。在实践中,一是在开设成体系的创业课程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和引导,在校园里营造创业的浓厚氛围,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二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重点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团组织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及创业教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做好投身创业实践的准备。三是高校团组织应联合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机构联合构建创业孵化机制、提供科技项目或物质支持等。四是对不愿创业只想就业的学生,高校团组织应提供社会观察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这些学生从大二开始就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而有目标地就业择业。

(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篇3: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一、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团的十六大召开期间, 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部分代表时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一是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要做到重心下移, 加强指导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 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激发团支部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要求高校团组织深入研究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认识到他们需要什么, 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必须从大学生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 从思想上、行为上引领他们。当前, 大学生最普遍和共性的需求就是成功就业或稳定创业, 抓住了就业创业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关键, 就找到了实现团的基本职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完全一致, 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内容。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强调, 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 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有带动作用, 又要看到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要努力找到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质性需要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 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运行模式与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 保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的重点要从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着手。而成长服务就是帮助、指导青年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这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是高校团组织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共青团事业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1.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多样且分散, 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近年来, 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团中央也相继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但是, 这些政策贯彻执行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部门, 政策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使得各项政策发挥出的作用不够有效。

2. 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正逐步围绕“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这个主题展开,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为大学生就业奠定社会化基础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 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统揽, 其基本内容是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 全面成长成才。在实施过程中, 许多地方和高校团组织都把就业创业见习、社会化技能培养融入社会实践中, 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团组织深入开展的社团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 满足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但就业创业的校园氛围还没有形成。

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一方面帮助获奖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并申请专利, 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发挥知识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 仍存在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创业文化氛围欠缺火候;三是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 没有建立起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体系;四是大学生虽然有独立创业的愿望和热情, 但由于接触社会较少, 对创业认识的不足, 缺乏对社会生活的真实了解、市场调查和必要的创业指导, 因而形成了创业素质存在缺陷、个人创业能力不强的状况。

4.“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培养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但共青团建立的见习基地短期内难以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 大学生见习结束被见习单位录用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3月以来, 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高校团组织积极参与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创建工作。截至2009年8月, 共有935所高校参与基地建设, 建成见习基地6608个, 提供见习岗位163545个, 已上岗见习的学生82566人, 占到基地提供见习岗位的50.5%, 其中见习结束后被基地正式聘用8074人, 仅占参加见习学生人数的9.8%。这表明, 大学生就业理念不合理与见习基地人才需求不对接的矛盾同时存在。

5. 团中央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各地实施的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 不仅让部分毕业生收获了步入社会后工作的勇气、经验与智慧, 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脚踏实地, 怎样适应与创造新生活。自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 已选派近1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基层和中东部省份欠发达地区服务;各地还根据实际, 实施了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 选派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当地的贫困乡村开展服务工作。8年来, 通过西部基层、贫困地区的志愿服务磨炼, 一批又一批青年茁壮成长, 在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的积极导向。但是,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组织不到位等问题, 地方项目办对志愿者进行跟踪培养、技术支持的欠缺, 志愿者升学、就业相关政策落实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高校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举措

当前, 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高校团组织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的切入点, 是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重要途径。

1. 建立协调和信息反馈机制, 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法制环境的宣传工作。高校团组织应发挥自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让更多多大大学学生生收收获获成成长长。 (周口师院/供图) 组织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联系青年紧密的特点, 加大对党和政府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一是发挥团报团刊、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 配合就业指导部门, 对一些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和就业过程中的新规定等给予广泛宣讲;二是通过开展系列讲坛、专题讲座和说明会等途径, 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 为大学生处理就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三是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2. 明确就业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重新认识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过程中的功能发挥, 做到系统规划。高校团组织要根据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 发挥自身优势, 转变观念, 对本校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重新梳理, 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和办学理念, 找准工作切入点, 对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划分, 构建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路径。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二是着眼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工作,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创业认识理解的特点, 发挥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导向作用;三是通过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力争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

3. 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帮助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 学习择业就业技巧, 提高创业能力, 做到与教学环节有效衔接。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 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教书育人环节设置的, 它既强调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又突出必要的就业经验和技能积累对创业的推动作用, 为学生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适应期,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因此, 高校团组织在统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时, 一要坚持把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内容;二要坚持基地选择的针对性和广泛性, 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不同的见习基地;三要坚持基地建设的长期性, 把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化对接和管理工作, 认真地坚持下去;四要保证已建成基地的实效性。

篇4:应对突发事件组织构成的基本要素

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都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影响面大、救援紧急等特征。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治病救人是当务之急,各级各类医院都有紧急救援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就近医院要首当其冲,就是远离灾区的医院也责无旁贷。医院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据其职能、规模和任务,平战结合、常备不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高效救治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参考与借鉴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理论、知识和组织构成,结合医院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管理实践体会,提出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建立一支反应快、灵敏度高、机动性能好、救治能力强,全时空、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救援力量,即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

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上述要素,科学编配是基础,组织指挥是关键,具体预案是前提,技术队伍是根本,规章制度是手段,药材装备是保证。组建快速机动医疗队,是一项实用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更新观念,有超前意识,从长远出发;又要切合自身实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满足最大限度的卫生保障和医疗救援需要。

1 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

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和卫生保障编制方法,压缩精简机构,实行合并兼管,统一调配使用的方法。建立“一部六组”,即队指挥部、外科组、内科组、护理组、医疗保障组、生活保障组和分类后送组,总编员额30-40人为宜。考虑到医疗队外出异地工作,且执行特殊任务,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以保证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2 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

队员从医院编制内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并具有一专多能的骨干兼任,以青年为主,中青年相搭配;以内、外科为主,有关科室相配合;以中级人员为主,高、中、初级相结合。选拔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精干,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医疗队领导。医疗队设队长1人,副队长2人。由于医疗队人员较多,且外出执行任务时间难以把握,致使大批业务骨干暂离对医院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要做好人员替补轮换的准备工作。

3 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快捷应急救援的基础,预案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具体。预案制定,应立足于全方位、多样式的应急救援需求;着眼于最复杂、最艰苦、最困难情况下的保障对策。如执行不同任务的人员编组、行动方法、开进路线;药材物资的配备、保管和携行;现场救治的组织、展开与分开;对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法和措施等。预案应体现出反应快捷、组织严密、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管理效能。

4 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其纳人经常性和规范化训练轨道,实施急救知识和救护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队员的自身素质。其次,注重整体合练,每年进行1一2次模拟性演练,以近似实际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各种复杂的训练科目,从难从严要求,提高整体救援水平。尔后逐渐提高训练层次,抓住训练重点,重视训练考评,提高训练效果。

5 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上级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战备思想教育,提高战备意识和战备水平,保持常备不懈。进一步完善和严密救援保障工作的各项制度,如战备教育制度、卫勤演练制度、应急医疗队人员管理制度、战备值班制度、装备管理制度等,克服无章可循的随意性和自由化,增强快速保障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加强战备物资管理,做好药品器械的储备、保管、更换、补充或维修。

6 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

实施快速机动,是靠装备的现代化和运输工具的摩托化来保证和实现的。药品器材以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一物多用、品种配套为原则。交通运输以配备救护车、机动性能好的车辆为宜,便于各种状况下的交通。通信器材,应配备无线电话、对讲机等。诊断设备便携易带,要有移动X光机、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等。最为理想是采用车载或专用诊断设备,如类似军用野战系列的多功能诊断车或职业病普查体检专用的X线诊断车等。考虑到购置费用和承受能力,应急装备要平战结合,即平时放在医院内正常使用,抢险救灾时列人医疗队应急设备。诊断设备和手术器械,应解决电源和消毒问题,自备柴油机可解决电力问题,电子消毒柜可解决消毒问题。具体应急装备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卫生材料等清单C(基本临床医疗设备)和红十字会(ICRC)紧急材料包配置。

篇5:机构申报核查基本流程

(一)房地产经纪机构网上申报基础资料,系统自动生成《房地产经纪机构年检实地核查表》。

(二)武汉房地产中介协会秘书处安排核查任务后记入《房地产经纪机构年检实地核查任务安排表》。

(三)核查人员在接到核查任务当日(以协会发送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年检实地核查表》为准)与申报单位联系,于规定时间携带工作证明、《房地产经纪机构年检实地核查表》、数码相机、带gps功能的手机进行实地核查。

(四)核查人员到达店面后应先出示工作证明,然后开展核查工作。针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向负责人员和相关人员核实确认,核实确认情况应以由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五)核查结束后,核查人员应在核查后规定时间内上交至协会秘书处。

(六)协会秘书处将对核查结果进行核查。对有异议的核查结果,协会秘书处将再组织2-3次复查。

(七)对于初次核查通过的机构,协会领导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复核。

篇6: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机构代码:□□□□□□□□-□

河南省组织机构代码证基本信息登记表

填 表 说 明

一、机构类型:按94版和国标GB/T20091-2006分别填写。

二、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名称必须是全称(与批件一致),逐格填写。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其他证件填入类别及证件号码;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负责人的相关内容。

四、经营或业务范围:各类机构分别根据自己证照上的经营或业务范围(职责或宗旨)填写;其他机构可根据自身开展的具体业务填写。

五、经济行业:根据国标GB/T4754-94和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别填写对应的经济行业及代码。

六、经济类型:根据国标90版和2000版《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填写对应的经济类型及代码。

七、成立日期:按批件成立日期填写,批件无此项的填写组织机构实际设立日期

八、职工人数:按本单位实际职工总数填写。

九、主管部门:

1、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等申办单位填写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名称及其机构代码;

2、社会团体、工会等机构填写业务归口或业务主管部门的名称及其机构代码;

3、无主管企业和部门的不必填写。

十、注册资金:按批件注册资金填写,批件无此项的不填。

十一、外方投资国别(地区):仅外资企业填写。

十二、行政区划:填写机构地址所在区划。

十三、邮编:填写机构地址所在区的邮编。

十四、机构地址:按批件逐字填写。批件无地址的按下一条填写。

十五、经营地址:应如实填写单位经营所在地址,逐格详细填写。应包括省、市、县(市、区)、乡(镇)、村、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与上条完全一致的可写“同上”。

十六、联系电话和法人手机:要据实填写,能及时通知到为准,Email邮箱地址有就填写,无则可不填。

十七、登记或批准机构:填写核准登记或编制审批本单位设立的机关名称全称。

十八、注册号(批准文号):按批件的证照号码或文号填写。

十九、申请证书数:副本和IC卡按自己实际需要填写。

二十、主要产品:(限生产企业填写)据实填写三项以内。二

十一、是否涉密:一般填否,视为可以公开。填是(涉密)请出具保密主管部门的证明。

二十二、单位网址:有就据实填写,无可不填。二

十二、经办人:填写真实的名称与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办证机关认可的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为手机号码。

代码业务办理应提供的材料

1、代码申请表(河南企事业单位信息网提供下载:

http:///);

2、法人代表(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年审除外);

4、代码证书正、副本及电子副本(新申办除外);

5、主管部门代码证书复印件(仅限非法人单位);

6、组织机构批准证书(批文)分类:

a、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新申办还须提供名称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外资企业投资批准证书复印件)b、事业: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新申办还须提交编制文件)

c、社团(民非):社团(民非)登记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新申办须办理预赋码手续)

d、机关:行政机关“三定方案”批准文件(编制文件)e、工会: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新申办须提交工会成立批准文件)

g、其他机构: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批文等(如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所等);

7、组织机构变更的登记事项涉及到代码证书上的内容的,还须提交相关变更证明文件。

注:以上材料均用A4纸分开复印清晰,并在空白处加盖行政公章;用黑笔工整填写表格,并在指定位置加盖公章。

篇7:学生会基本组织机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工作职责

1、宣传政策法规,保证合法经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业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3、凝聚人心,共谋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发展上来,关心和帮助业主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以适当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4、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发挥作用。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生产经营,努力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领导群团组织,建设团队文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培养优良的职工队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组织书记岗位职责

1、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部署工作。

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3、检查支部工作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委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抓好支部委员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4、协调好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5、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完成上级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6、支持支部委员和业主工作,协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与群团或有关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员行为规范

1、要带头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不要信谣传谣,做有损党和国家利益、形象的事情。

2、要遵守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要信教或参与任何宗教活动。

3、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要摸牌赌博和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4、要出色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争做生产经营标兵;不要不思进取,把自己等同于甚至落后于普通职工。

5、要积极为业主出谋划策,分忧解难;不要参与集体上访、闹事活动。

6、要经常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生活、思想情况;不要自由散漫游离于组织之外。

7、要及时、足额缴纳党费;不要拒交、迟交、少交党费。

8、要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要事不关己,漠不关心。

9、要配合党组织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有困难的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不说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10、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要做有损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形象的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组织工作制度

1、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2、党组织是本单位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党员的帮助、促进、监督和协调作用,努力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党组织。

3、党组织对党员大会和全体党员负责,接受党员的批评监督,每年至少向全体党员报告一次工作。

4、党组织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由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5、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本单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2)支持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对本单位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支持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接纳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

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自主地开展工作;团结和依靠职工,形成党的工作合力。

(6)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7)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善于协调单位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原则,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8)积极发挥在本单位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

6、实行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根据需要也可以吸纳全体党员或部分党员参加。

7、实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可与党日活动结合进行。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也要经常性召开。党课一般半年举行一次。

8、党组织应把促进本单位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单位生产经营目标制订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充分体现开展党建工作与促进单位发展的一致性。

9、党组织开展工作和安排活动时,坚持“业余、小型、灵活、实效”的原则,把党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时间上,坚持班上与班下相结合,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活动外,尽可能少占或不占生产经营时间,多利用空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上,要把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与单位文化活动、管理活动和党员牵头组织的活动结合起来。

10、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设岗定责等多种方式,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进一步树立党员的先进性形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度

党组织书记:负责召集委员会、党员大会研究安排本级党的工作、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做好对党员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检查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并按时向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经常与单位行政和群众组织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抓好委员的学习,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自身建设。

组织委员:根据需要提出党支部、党小组的划分和调整的意见。检查和督促其过好组织生活。协助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工作。承办表扬、奖励党员的事宜。全程做好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接转党员的组织关系、收缴党费。

宣传委员:提出宣传教育工作意见。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时事政策。围绕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纪检委员:协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检查、处理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案件。对受党纪处分的党员进行考察教育。

群团委员:指导本单位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开展活动,协助组织委员搞好在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培养青年人才工作。

注:此制度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分工的参考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集体领导制度

1、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中层干部的考察推荐,事关职工利益方面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会或党员大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专断。

2、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要认真对待少数不同意见。

3、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决议通过后,班子成员和每个党员必须根据各自的职责及分工,尽职尽责地组织实施,遇有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党组织书记报告。

4、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碰头会,通报、讨论有关事项,安排下月主要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议事规则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按照分工,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

2、党组织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由书记召集、主持或委托支部副书记召集、主持。

3、支部委员会必须有半数以上的委员到会方能举行,根据议题需要,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列席。

4、党组织会议的议题,由书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其他委员拟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应事先与支部书记沟通。

5、党组织会议召开的日期、议题及有关事项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与会人员要按会议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发言准备。

6、党组织会议议事范围: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研究制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意见;讨论决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讨论、检查本支部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建设情况;讨论决定向上级党组织的请示、报告、总结等事宜。

7、党组织会议决定重大问题,要经过充分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决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委员赞同;如果对处理重大问题和决定重要事项出现分歧,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统一认识后再作决定,也可将有争议的事项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8、会议要做好记录,决议形成后按照分工认真组织实施。会议研究具有保密性的内容,与会同志要严守机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三会一课”制度

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1、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是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报告支部工作情况,研究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发展党员、通过预备党员转正等。

2、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每届任期三年,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分析党员思想情况、讨论发展党员和研究解决其他重大问题。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3、党小组会。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是在党支部领导下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研究发展党员,听取党员思想汇报等。

4、党课。一般半年上一次党课,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要求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授课,也可请上级有关人员授课。党课教育内容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也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确定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民主生活会制度

1、民主生活会主要以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促进和谐健康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合理确定主题。

2、党组织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每年不少于一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前,支部书记应事先通知与会的每一个成员,让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做好准备。

3、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注重整改。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严格要求,热情帮助,真正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4、召开民主生活会时,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将会议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1、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2、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凡以书面形式申请入党的,党组织要建立档案,在本单位工作1年以上,经过教育培训成熟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1年以上,经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研究同意,列为发展对象;被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前要按有关要求参加集中培训。

3、严把发展质量关。党支部对拟发展对象,要组织两名正式党员,实地进行政治审查。对政审合格的发展对象,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形成意见。

4、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利用公开栏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对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做好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对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察。预备期满后,按照程序办理转正手续。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党员教育培训制度

1、党支部每年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对象、内容及考核措施,实行分类培训,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教育培训可采取上党课、听辅导报告、阅读材料、座谈讨论、知识竞赛、收看电视、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等方式进行,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3、每年对党小组长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内容有:党小组长的性质、作用和任务,党小组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党小组长的主要工作职责等。

4、每年对支部委员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内容有:学习党建工作理论,创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能力等,使支部工作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5、每年对全体党员进行1-2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天。内容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及岗位特点,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风党纪、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每名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学习不少于6天。

6、每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内容有: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党员条件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以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时间可放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

2、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否切实地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纪国法和单位规章制度;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以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3、民主评议党员采取党内外结合的形式,分为学习教育、自我评价、党员和群众代表测评、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等6个步骤。民主评议时,首先由每个党员进行自评,然后党员之间进行互评。

4、支委会根据评议结果,对每个党员确定档次,形成组织意见,并向支部大会报告。评议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谈话教育、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意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1、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报告,说明外出理由、时间和地址;返回后,要及时向党组织报到并汇报外出期间活动情况。

2、凡3名以上集体外出又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党员,须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凡分散外出6个月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往所去单位党组织;从业时间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要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持证在从业单位参加党组织生活。对外出时间较长,地点不固定的党员,由支委分工负责,定期通信联系,随时了解外出党员的学习、思想、工作情况。

3、对外来党员按规定转来的组织关系,必须接纳;对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认真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

4、党支部对外出外来党员过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情况,要详细记录。外出外来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职工权益保障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本单位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措施。

2、支持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对职工权益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帮助职工与业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3、参与制定有关维护职工特殊利益的政策、规定等。

4、根据需要组织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维权保障活动。

5、加强干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切实增强职工权益保障意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1、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每名党员联系1—2名职工。

2、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内容:

(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职工的各项权利,敢于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作斗争。

(2)听取和反映职工意见。经常深入职工之中,倾听职工呼声,负责向党组织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3)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关心职工疾苦,围绕职工需求,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向职工宣传和解释单位的重要决策,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职工与单位共同发展。

3、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主要方式:

(1)联系职工家庭。党员应在其生产、工作和生活居住区域内,至少与一户职工家庭建立起长期、固定的联系,与他们交朋友。

(2)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应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3)参加设岗定责活动。按照所在党支部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岗位及确定的责任要求,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做好服务职工工作。

4、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由单位党组织负责牵头组织,各党支部负责党员联系帮带职工的具体组织工作。

5、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民主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关心服务党员制度

1、在政治上关心服务党员。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即: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重大事项优先向党员传达;企业经营、管理等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安排优先组织党员讨论;学习、培训优先让党员参加。

2、在工作上关心服务党员。一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是维护合法权益;三是表扬奖励;四是做好思想工作。当党员在思想上有问题时,要及时找他们谈心,理顺情绪。

3、在生活上关心服务党员,要坚持做到“五必访谈”。即:党组织在党员出现严重思想问题时必访谈;党员出现家庭纠纷时必访谈;党员生病住院时必访谈;党员发生事故或事故因素后必访谈;党员出现特殊困难时必访谈。

4、建立特困家庭党员档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困标准,建立特困党员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5、落实领导责任制。把关心服务党员的工作作为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上党组织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各党支部要抓好关心服务党员的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6、坚持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要求,坚持党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增加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维稳工作制度

1、党组织维稳工作实行专班负责的方式进行。建立党员维稳工作专班,对维稳对象实行包保负责。

2、专班成员必须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有关维稳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3、维稳工作的一般程序:

(1)接到有关维稳工作的任务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成员进行现场处置。

(2)根据反映的情况,条件允许时应现场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与有关部门沟通,及时作出处理。

(3)不稳定情况难以有效处理时,应将情况调查清楚及时向上级组织进行汇报。

(4)维稳工作处理完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将有关记录、领导指示、工作材料等收集归档,妥善保管。

4、根据维稳工作实际需要,定期进行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和分析汇总,主动掌握影响稳定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

党员考核评价制度

1、为使党员在新形势下,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根据《党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党员队伍在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各项制度中起着带头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密切党群关系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实施党员考核制度,旨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达到思想道德领先,言行规范领先,工作能力领先,督促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考核制度是将党员的义务、权利以及应做的工作,以定量和定性的形式转化为党员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建立党员考核考评登记表。

4、党员的考核工作由党支部具体负责,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

5、按照考核内容,党员每半年做一次自评,支部在党员自评的基础上进行检查考核;上半年自评考核一般结合党员半年工作总结进行,下半年自评考核一般结合民主评议进行,党员每次自评要有文字材料,要求实事求是,各支部将每次自评、检查考核结果如实地填写在《党员考核考评登记表》上。

6、在党员自评的基础上,党支部每半年根据党员的工作表现,在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理论学习、本职工作、组织纪律、联系群众、责任区任务等五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7、党员每次考核(一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和评选优秀党员的主要依据。

8、对于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和考核问题较多的党员,党支部或党小组应找本人谈话,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党员本人,提出意见,限期改正。

9、党员考核评价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10、党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本职工作、组织纪律、联系群众等。

(1)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党章》和政策、法规,每季度要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文章。

(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带头钻研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在单位、部门的各项考试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3)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党风廉政建设、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各项专题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不违章作业,及时纠正身边的违章现象,无责任违章事故。

(4)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工作中积极认真负责,不推卸责任,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积极完成党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5)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计名利得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产、工作、学习、团结、生活作风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政策、法律条规,廉洁自律,不索贿受贿,不损公肥私,维护集体荣誉。

(6)加强法制观念,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不违法乱纪,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

(7)积极参加党组织组织的各项活动,过好每次组织生活,加强组织观念,认真执行支部决议,每月按比例及时交纳党费,党员领导干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

(8)树立讲政治、讲大局的观念,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和党中央、局党委保持一致,积极贯彻上级决定,不传播或制造不利于团结的小道消息和政治流言,坚持党员定期汇报制度。

(9)关心群众,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体现党员的表率作用,积极参加党员群众帮扶活动,做群众的贴心人、党群关系的桥梁。

篇8: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教学方法

一开篇明义, 消除组织学神秘感

人体组织必然存在于人体的某个部位, 虽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的存在不容置疑。人体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这已为学界所公认, 再特殊的组织也是由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物质组合而成, 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组织的分布和其所发挥的功能有关, 其功能和构成它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关, 细胞功能多与细胞质中所含细胞器有关。因此, 在教学中首先要讲明组织的构成, 讲清构成组织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形态结构, 使学生深入理解, 消除组织学的神秘感。

二紧抓主线, 阐明基本组织的异同点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 这是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教学主线, 知识结构安排大同小异。先是一种组织的一般特点, 如上皮组织的一多 (细胞多) , 一少 (细胞间质少) , 三有 (基膜、游离、基底面) 。上皮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它们分完类之后还是组织, 是组织就可以分为细胞和细胞间质, 细胞和细胞间质各有什么分类, 各分类又有什么特点, 按知识结构把各个组织进行填充, 填完结构内容, 方便学生记忆。

三直观生动, 抓住学生兴趣点

高职高专学生大多不是高考的成功者,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和提高。他们大多都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既有不甘于人后的渴望, 也有“技不如人”而不敢于争先的胆怯。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被接纳、被肯定、被证明“我能行”。教与学是个互动的过程,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存在的价值, 直观生动的讲述比平铺直叙的传授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记忆:如编一些记忆口诀,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组成即“上皮结缔肌神经”;疏松结缔组织七种细胞即“建成巨大白浆房”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 , 变移上皮特点就像生活中的吹气球等等。另外, 他们刚入学对医学充满好奇心和畏难感, 在讲述组织学时可结合临床相关疾病进行讲述, 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知识, 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才能树立起来;只有自我肯定之后, 学习兴趣才能被调动起来。

四融入学生中,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师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医学入门之师, 是一年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 其知识结构和讲授方式关系着学生对全体教师及对学校的信任, 其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医学学习态度和习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师既要能科学严谨地讲授相关知识和示范各种操作, 又要放下身段真心主动地融入学生群体, 做学生可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因考试而学习。也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科学、合理、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 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各种方法要灵活应用、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条理清晰、举例恰当、归纳合理、联系紧密、总结精妙, 这样, 才能上好组织学课, 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摘要: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类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为本门课程的开篇, 名词多, 内容抽象复杂, 但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形态学知识, 因此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晰,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院,人体四大基本组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窦肇华、吴建清主编.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第六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升国旗的的程序.第十周下一篇:大班教案 有趣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