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和平

2024-04-23

呼唤和平(通用8篇)

篇1:呼唤和平

空荡的宫殿,是谁在呼唤自己的爱人?

荒芜的边塞,是谁在呼唤百姓的平安?前线的战场,是谁在呼唤受伤的士兵?

回首人类历史长河。我清晰地听见了这样一种声音,低微却深情那是来自女人的呼唤,是包含爱的呼唤,是让人感动的声音。

(一)呼唤爱人的归来

土木堡之变后,宫中徒留她一人徘徊。丈夫被俘走,生活巳失去了前景。她伏地痛哭,她在沉睡着的后宫中呼唤丈夫的名字,一遍、十遍、千遍......她微弱的声音,即使?不过万里河山,却能直达她丈夫的心间。终于,十年之后,她等的人回来了。当一切浮华散尽之时,她却是最幸福的人。这是明崇朱祁镇与钱皇后的故事。当历史将浓墨重彩挥给那些叱咤风云的将领时,我却记住了这样一种声音一个柔弱的女人在轻轻地哭泣,充满爱意地呼唤自己的丈夫说归来。

(二)呼唤百姓的幸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大漠孤日烟,朔风凛冽,黄沙满天,昭君站在幸福与艰苦的交界线上,谁能听到她的呼唤?

是的,她在努力在呼唤:“如果我离去,百姓会不会得到幸福?如果我不去,百姓会不会蒙难?”西北风刮得惨烈,咆哮声盖过她的呼唤。

(三)呼唤人类的和平

漫长的黑夜中,天命降降临在人间。她提着一盏油灯,温柔地呼唤每一位伤员的名字,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可以呼唤清醒昏迷的人,可以治愈刀枪的创伤,更可以安抚苦难中的心灵。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呼唤着,她不但呼唤受伤的人,更呼唤着全人类的爱心与良知。血肉横飞的征服年代,不仅属于挥刀的男人,更让历史记住南丁格尔,用爱与善良呼唤和平。她的声音穿越了生死交织的天堂,温暖每一个人。

或许,由强者书写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女人的地位。然而来自女人的呼唤却跳出史册,弥漫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呼唤爱人、呼唤百姓、甚至呼唤人类。女人们用她们的爱与温情,为硝烟四起的男人史平添了一份感动。

有这样一种声音,不是撕心裂肺的嚎叫,也不是气宇轩昂的指令。它是来自女人的呼唤,呼唤着爱永驻世间。它带给人心灵的震颤,让人们的心中盛潢满感动。

篇2:呼唤和平

隐隐约约中我听见,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在我的记忆中,勾勒出悲惨的“南京大屠杀”的画面;浮现出“火烧圆明园”的景象;描画出惨不忍睹的“九八一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八一事变”。

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日军进攻黑龙江嫩江桥时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在东北军民的打击下,日军一度被迫撤退。嫩江桥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渴望和平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各国人民和平的象征。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第二次大战又是为何而起?

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老子说过: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然谈为上。乐杀人者,则不志于天下。

难道说那一场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也是“不得已”吗?那些丧失心病的日军还在南京集体枪杀中国平民,这就是“乐杀人者,则不志于天下”吧!

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何为中国人所需?——是和平,不是战争。是安宁,不是战争。是幸福,不是战争。

战争与和平,我们毅然选择和平。和平,是安宁的基础;和平,是幸福的来源。

我们渴望和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渴望和平,全球人的渴望和平。

耸立在联合国中部花园内的是1988年卢森堡赠送给联合国的.一宏伟雕塑——“打结的手枪”。枪管被打上一个结,扭成麻花状,这一雕塑的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人们渴望和平;在和平安宁的时代,我们享受和平。是的,和平,是千千万万条生命的呼唤;不错,和平,是是一波又一波战争的结束。——我们渴望和平。

当和平鸽飞向天空的时候,是中华人民激动人心的时候,是世界同胞心情奋激的时候是世界每一个灵魂充满希望的时候。

和平,是全球六亿多人的梦想,让我们续写和平的历史吧!

篇3:印象·和平

视点一:区域教育均衡“不简单”

硬件是难点——“住哪儿都能上好学校”

和平区基础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 区内中小学校舍条件先天不足, 占地面积普遍偏小, 改扩建成本却很大。以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为例, 仅拆迁费用一项就是很可观的数字。对此, 和平区委、区政府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 大投入、大调整, 全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平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在财政预算安排上, 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 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 教育经费始终坚持“三个增长”。“十一五”期间, 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83%。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室, 组建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 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综合与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先后几次修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办法, 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环境优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落实扶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确保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和平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 通过资源整合, 在有限的区域空间中, 彻底解决校舍小、老、散的问题。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学校, 都按照天津市“校安工程”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建必一流, 一次达标。

近年来, 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 和平区累计投入42亿元, 新增教育设施12万平方米, 相继建成一批示范校、历史名校、现代化达标学校, 改扩建并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12年暑假, 全区就有21所学校、27个校区进行了提升改造, 16所学校的师生在新学期搬入新校舍。2012年10月,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 认为和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进教育改革, 改善教育品质, 提升教育质量, 优化教育结构, 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 和平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尽合理, “五大道”地区幼儿园过于集中、办园规模较小, 而部分街区因城区改造却没有公办幼儿园。和平区从“抓规划”入手, 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 根据区域出生人口预测、适龄儿童居住分布、外来人口流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实际情况,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 采取合理调整布局与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并重的举措, 不断盘活区域教育资源, 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 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在进一步实现幼儿园合理布局的同时, 扩大了办园规模, 提升了幼儿园的硬件水平。

均等是重点——“公平不问来处”

“和平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入学, 公平升学, 破解难题。为落实好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 和平区各小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抑制无序转学的学籍规定及具有和平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实现了“六升七”100%推荐, 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 有力地抑制了“择校热”现象。初中阶段, 采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基本原则, 基本解决了“择校”问题。2010年, 和平区制定了《高中指标推荐分配方案》, 逐年扩大指标定向分配比例, 从2010年的10%扩大至2012年的40%, 改变了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评价方式。为确保各中小学班额符合市教委有关规定, 和平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 每学年第一学期, 对各中小学班数、学生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 区教育局中小学科、督导室进行随机监控与督查, 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严格控制班额。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以下简称“随迁子女”) 公平享受优质教育。和平区高度重视辖区内随迁子女就学问题, 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与区流动办密切配合, 积极为随迁子女提供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区政府保证足额资金投入, 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 在首批现代化学校达标时, 进行了提升改造, 学校硬件条件实现了一流, 使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学校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 对随迁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 让他们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时体验集体的温暖。

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全纳教育。为确保户籍在和平区的3至20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区教育局与区残联及各街道紧密配合, 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 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学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平区因此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 区培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奥林匹克先进单位。

关键在师资——“‘一般校’也有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

和平区按照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 划分为7个合作学区, 采取“一带一”手拉手协作和“一带多”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 组建相对固定的“均衡发展合作学区”, 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 通过建立协作片教研,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 促进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 和平区下发了《关于区域推进学校均衡发展, 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优秀教师互派交流管理制度》等文件, 建立了教师、校长互派交流制度。其中, 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在和平区开展的“联校协作手拉手互动教研”基础上, 以顶岗任教为主要形式, 积极探索研修学习模式、学科共建模式、共同发展模式等, 从而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此形式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交流, 进一步完善了“均衡发展合作学区”, 使全区学校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队伍建设更加完善, 个性特色更加鲜明, 育人质量更加优化, 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具体实施中, 各学校选派师德好、业务精、有一定理论和指导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 任教期限为一年。互派教师承担本学科相应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 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科研、学术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 有条件的要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同时, 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也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互派交流活动中还组建了专业发展指导小组, 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互派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 为互派教师提供业务学习材料;开展“蹲点会诊式”听评课活动, 帮助教师提高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的机会, 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总结等提供指导;为同学科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教研、科研等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对互派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互派交流工作设有专项资金, 用于活动和奖励。

支教在行动——“热辐射效应”

和平区从2000年开始在坚持按有关政策完成好援疆、援藏任务的基础上, 先后与甘肃省通渭县、青海省西宁市开展跨省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从2004年起, 又开展了面向天津市蓟县、东丽区的对口支教活动, 在和平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主管部门科学规划, 举全区之力上下联动;支教教师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受援地区与支援单位双向互动, 创新支援方式, 真正把支教工作办成了社会满意工程。

对口支援的几年来, 甘肃省通渭县实现了高质量“双高普九”, 西藏昌都地区的30多名校长在和平区完成了异地高端培训, 近千名师生接受了和平区特级教师讲师团的培训, 西藏昌都, 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区绵延数千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和平区数十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的足迹。校长挂职锻炼、教师顶岗任教、学生出省上学、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讲师团巡回讲学、友谊校结对帮扶等许多创新的帮扶招法, 成为了对口帮扶的典型案例, 初步形成了具有和平特色的支教模式。

2011年起, 根据天津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及《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区县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和平区又进一步加强了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对口帮扶工作, 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面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

视点二:品牌特色形成“不容易”

磨砺——教师培训创品牌

在多年的实践中, 和平区形成了“关注教师‘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两级培训体系。采访中, 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就该培训体系作了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第一个层级是“发展阶段”: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和创新期。

适应期是指教师入职1至3年之间, 需要熟悉教育教学常规, 面对和适应多种事物, 尽快融入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平区对处于适应期的教师采用培训式的培养策略, 在最短的时间内, 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基本技能。至今, 和平区教师全员培训已连续开展了16年。2012年, 在充分调研、了解新入职教师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 抓住新教师入职后、上岗前的盲区, 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采用导师负责制, 指导新教师观摩名师课堂实录, 模仿名师上课;开设岗位适应课程, 帮助新教师胜任岗位工作, 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同时, 组织开展教师基本技能技巧、职业道德等多内容、多角度的培训。培训班结业汇报交流时, 新教师展示教学技能。

教师工作3年以后, 一般进入稳定期。在此期间, 教师主要是统整并巩固之前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 并且试图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个阶段教师所产生的发展需求与个体教学实践、学校工作实际关系密切。和平区主要采用推进校本教研的形式促进稳定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区教育局成立了推进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按不同的师资基础归类划片, 开展学区片 (协作片) 分组教研, 还通过校际教师互派交流等形式, 达到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不同的教师稳定期的长度不尽相同, 当教师形成了固定化、自动化的工作习惯后, 就进入了创新期。在创新期, 有的教师可以自主进行探索总结, 乃至形成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也有的教师因为习惯过于固定而在适应变化的情境、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上遇到阻碍。为此, 区教育局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如, 为提高理、化、生学科 (含劳技、通用技术) 教师和实验员的动手实践能力, 区教育局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师和实验员实验技能专项培训, 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验员的实验技能, 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师资基础。

第二个层级是“发展水平”:不考虑教师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而是根据不同教师在学校、学科内的业务能力, 分成“骨干”“首席”“名特”等层次分别进行培养。

和平区面向全体教师, 扎实推进了每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 帮助全体教师及时“充电”。每三年进行一次教师全员基本功考核, 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得上岗。自2009年开始, 每年举办一次“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 覆盖全学段、全学科, 竞赛一年一个主题, 一年一个重点, 采取全员参与、随机抽取, 捆绑评价、鼓励合作, 立体分析、点面结合, 跟踪指导、以评促改等方式进行。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校内互相帮助、校与校之间互相切磋, 同一个专题共同研讨、同一个内容互相启发, 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针对骨干教师, 为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帮助他们增长见识, 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选派优秀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和教研员到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学习, 并先后多次派骨干教师到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骨干教师论坛, 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 系统总结高效教学的有益做法。

对于那些自我发展愿望强烈的新秀教师, 利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帮助他们发展。和平区结合市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践·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通过考试选拔了42名入职5至8年的教师, 让他们参与实验。还就课堂效率提高、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等多项内容进行为期两年的专题培训。

和平区还着力培养一批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的中青年教师。自2005年起, 每三年评选一次首席教师 (每次选出20至30人) , 并把首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首席教师履行的职责有: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课改的先行者;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成为本学科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带头人等。自2009以来, 组织实施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工程, 提出了“1+6+N”团队研修机制和工作理念, 即:一名首席教师, 带领其他6名各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 再通过团队成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辐射到所有学校。前不久, 和平区还将蓟县、东丽区的部分骨干教师吸纳到“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当中, 让他们参与团队活动。首席教师的考核内容全面, 包括师德修养、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教学创新、科研成果和示范作用等。截至2012年, “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已经从最初的20个发展到56个, 成员由87人增加到347人。

2008年, 和平区启动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 (“两名”工程) , 目标是通过一对一重点指导, 打造专家型的校长和教师。配合该工程, 组织开展了“名师创名法”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帮助“名校长、名教师”寻找教学活动与自身特质的最佳结合点, 提炼独特的办学特色、教学风格和模式。2010年以来, 和平区还先后成功举办了以“两岸十省同课异构”和“中国—新加坡名校长办学特色论坛、名教师教法展示”为主题的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活动, 为名校长、名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挖掘——现代学校扬特色

张素华局长在2012年暑期学校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讲话指出, “强力打造优质特色学校群体, 促进学校多元特色发展, 不断提升全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整体水平, 全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是和平教育的重中之重”。

和平区开展特色学校创建, 已经有4年多的实践积累。2009年, 和平区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举办了“校长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论坛”, 并且派工作组到外省市作专题学访, 还邀请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举办了“学校文化与特色办学”专题讲座。2010年暑期, 区教育局组织校长、教科室主任, 在塘沽召开了“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2011年暑期学校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 再次以“特色学校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同年下发了《和平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编写了《特色办学纵横谈——天津市和平区名校长培养人管理方略求索》一书, 汇集了14所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撰写的关于学校特色建设的经验文章。《天津市和平区学校特色集锦》一书, 则进一步汇集了区内4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情况和经验。

通过几年的实践, 和平区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意义, 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优秀典型, 提高了各校领导特色办学的热情, 形成了创办特色学校的新观念。

科学引领, 培育特色。如, 二十中学附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创设“求精文化”, 走“小学校办大教育之路”;第五十五中学提出“生态型教育”理念, 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个体差异,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他们从校园生态环境的构建、德育生态圈的构建、生态型课堂的构建等多个维度来培育这种特色, 力求将学校对于育人的价值追求贯注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 进而形成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态型教育环境。

传承历史, 深化特色。和平区有多所历史名校, 由于历史的传承或长期的积淀, 在某一领域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 保持与提升这个特色, 学校的竞争力就能够大大增强。在这方面, 岳阳道小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30多年来, 该校坚持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历经初创探索、逐步深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全面提升认识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四个阶段, 完善了“三结合教育”的实践经验。

由点到面, 推进特色。学校特色建设可以从某一个点开始, 逐渐影响所有领域, 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核心, 学校整体工作在同一个目标指引下相互协调, 形成碰撞, 互为补充, 从而使特色凸显出来。如, 万全道小学以“教育议事会”为载体, 探索创新现代学校制度的管理模式, 以班级博客为载体, 探索开放式德育管理, 逐步形成了“开放教育”的特色;鞍山道小学以数学教育为特色, 打造“数学摇篮“, 通过教育整体改革实验, 形成了“主动学习, 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打造品牌, 凸显特色。谈到特色学校建设, 就不能回避特色活动。抓住特色活动, 打造活动品牌, 才能形成学校特色, 再深入一步, 建成特色学校, 这是一条可以走通的路径。如, 第二十中学“语商教育”特色的培育, 就是通过这一路径实现的。学校下大力量搞好能够承载这个教育理念的主题活动, 如, 举办辩论会, 创办校刊, 举行各种仪式等, 通过活动出精品, 精品变品牌, 品牌成特色。

和平区特色学校建设成果迭出。2011年12月, 第二十中学被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中, 岳阳道小学、万全道小学、鞍山道小学获小学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称号, 岳阳道小学同时获得小学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之十佳示范学校”称号, 鞍山道小学同时获得小学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之十佳创新学校”称号, 二十中学附小同时获得小学组“中国当代特色学校”称号, 万全道小学校长王浩获评小学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之十佳新锐校长”, 区教科室被授予“卓越领导奖”, 并在“中国当代学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颁奖盛典上作了典型发言。

为帮助各学校实施好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区教育局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一是组织保障, 专家引领。成立“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各学校相应成立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深入贯彻《和平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指导意见》, 逐步形成一套能保障特色学校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二是科研推动, 加强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深化对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认识。以专题活动为载体, 以经验交流为平台, 积极挖掘各类特色教育资源,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专家报告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 邀请专家具体指导创建活动, 加强校际交流、合作, 促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三是专项评估, 保证发展。结合各学校实际, 进行发展性考核评价, 从特色的独特性、科学性、稳定性、先进性、认可度等方面入手, 体现公平、优质发展的办学原则。四是宣传典型, 搭建平台。区教育局出台相关文件, 积极引导学校发展特色, 如, 宣传特色学校建设成果, 为特色学校建设创造条件, 提供政策支持、经费资助等。组织开展“和平区特色学校评选”工作, 组织编写系列丛书, 展示和平区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区教育局站在全局的高度, 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进行深入调研和探索, 承担特色学校建设支持者的角色, 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 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提升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影响力。

视点三:实现“减负高效”“不轻松”

响亮的回答——“拒绝成绩导向和急功近利”

多年来, 和平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型德育体系, 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初步形成了“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形成了和平教育发展的显著特色。和平区于2001年年初在全市率先推出“百名教师进社区”的创新举措。从全区中小学校选派了百名优秀教师到各个社区居委会, 专职从事社区德育工作。在实践中, 社区教师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民的欢迎, 成为学生校外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未成年人的“知心朋友”。教育系统聘请基层派出所的优秀公安干警兼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 参与学校的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全区成立了159所家长学校, 覆盖所有中小学和社区, 每年参加学习的家长约20余万人次。区内每所学校都成立了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 通报学校的重大事情, 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

和平区把实施高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重点问题和小学、初中学生多元评价这一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加大对学科高效教学实施途径、策略、方法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的力度。要求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兴趣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当堂教, 当堂会, 保目标, 促落实, 减负担”的可操作性原则, 确保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在实践中, 各学校探索形成了“教师候课制”“弹性作业制”“教学视导制”“流程管理制”“质量监控制”等课堂教学和管理制度, 创设了教学能手引领课、教学能手指导课、师徒结对研究课、“点将课”、家长开放课、分学科抽签课、常态高效教学开放课等多种展示交流的平台。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区教育局相继制定一系列文件, 提出了“减负”的“八项规定”和“八条措施”, 校长、教师签署了减负协议书。制定了《和平区关于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导意见》等文件, 召开两届教学工作会议, 推进常态课增效减负。区教育局中、小学科, 区督导室、教研室联合下校视导, 并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高效课, 努力实现“增效减负”。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和平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多方联动, 于2010年6月建立了和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紧紧围绕“治未病”的工作理念, 坚持“中心引领辐射、资源共建共享、心育网络延伸、三位一体联动”的工作模式, 探索形成了以中心为指导, 纵向连接区、校两级, 横向贯穿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的“三结合”网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成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家园”。

各学校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全区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 有的学校还针对现有心理健康教材的不足, 开发了符合本校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注重心育学科渗透。各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品质、情感表露、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在教师中推广“课堂语言评价集锦”, 鼓励教师撰写心育学科渗透教学反思与个案, 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 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 大部分学校分年级制订了团体辅导方案, 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如,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幼小衔接”为主, 小学中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的辅导为主, 还定期开展“新生适应”“职业规划”等发展性心理辅导。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6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心晴小屋”“阳光谈心房”“心灵驿站”等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室, 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实现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

近年来, 各学校心理兴趣小组、心理社团等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先后成立, 形成了一个连续性、大范围的互助团队, 以他们为主体组织的活动在引导交往、树立自信、化解困惑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逐渐显现出学生在心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还有多所学校注重心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不断创新心育工作方式, 打造心育品牌活动, 班级博客、心理剧、手语操、手指操、个性文化衫设计等特色活动纷纷涌现。

教育人“在线”——信息化引领现代化

随着电脑技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在线”成为教育人新的职业状态, “在线”也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对话、合作的时空。

和平教育的“减负高效”, 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辅助。2003年, 和平区率先建立了教育城域网, 基本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007年, 成立了独立法人单位的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 承担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建设、评价与管理等工作。2012年, 区教育局投入巨资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和视频演播中心, 为义务教育学校添置计算机1846台, 投影仪、实物展台380套, 白板455块。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拥有一支教育专业程序开发团队, 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幼儿园招生管理、特长生认定管理、人事招聘、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管理、网络管理员在线研修”等多个系统, 获得国家版权局权威认证。

为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教育的“在线”功能, 和平区建设好教育门户网站。采用了“统一发布、分布使用、规范管理”的模式, 建设包括“和平教育网、和平德育网、岳阳道小学三结合网”等50多个网站, 形成了和平教育网站群。在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 共有12所学校的网站获得“全国百佳网站”“全国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

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特征, 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此, 和平区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完善设施。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集中运行、分布使用”的建设原则, 构建网络体系, 充分运用云计算和虚拟技术, 建设天津市首个区县级数据资源中心, 统一部署使用协同办公平台、视频点播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党员管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研校训通系统等, 并按照《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 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室室通”。二是助力“减负”。建立了学生学业成长分析系统, 借助网络平台将教育相关的主体融入进来, 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功能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 很好地解决了对教学质量的横向比较、纵向跟踪, 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师可以精确地分析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轨迹, 查找到增长点, 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这些使该系统成为“增效减负”的利器。三是改进教学。为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用好多媒体设备,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和平区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并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率纳入学校教育信息化考核范围。在全员培训、大力普及、常态应用的基础上,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四是服务育人。不断探索新的育人途径, 建设德育网站、班级博客, 为师生融合、生生交流、家校互动、家长之间互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借助网络平台,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平区现有市级教研、区级教研、学区片教研、协作校教研、校本教研五级教研模式, 经过研究探索, 搭建了具有和平特色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授课环节, 教研员借助教研视讯子系统, 召集教师“在线”观课、议课, 依托这一系统, 教师不再需要往返奔波于各个学校之间, 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在课后反思、交流研讨的基础上, 还鼓励教师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再开发、再利用, 逐步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区教育局还尝试建设了和平区基础教育“共享课堂”平台。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骨干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录制、重新编码, 并结合不同课例的特点制作成“微视频”, 同时将使用的课件、教案、练习题等与课堂实录整合, 生成低粒度教学资源, 通过“共享课堂”平台进行即时发布、同步更新, 从而形成覆盖义务教育全学科、全学段的, 完整的、生态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视频资源体系。“共享课堂”的建设, 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高位均衡, 每一个学生都能聆听名师授课, 接受名师辅导, 实现“人人上优质学校”的梦想……

篇4:和平,我们永远呼唤您

我在拜读之后,真的是感慨良深!

《兵车行》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

全诗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正是借亡者之口,道出了人民对战争的极度痛恨!

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我在文小深深地体会到了!

离别之苦不堪言:“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子送父,妻送夫,白发送黑发,这每一送都意味着死别,自然依依不舍,哭声震天,可谁又会去可怜他们呢?依我看,世间最痛之事也莫过于此!

戍边之苦肚里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歼边意未已,”正所谓“古来征战几人回”。无数战士被迫背井离乡,在边关浴血奋战,多少人因此丧失了生命,可他们换来了什么?换来了君王的衮龙袍,换来了君王的九龙榻,换来了“美入帐下犹歌舞”!

生活之苦泪涟涟:“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破坏,人民生活艰难,没东西可吃,有些地方甚至“人食人”,这难道不是战争的罪过吗?

压榨之苦苦无边:“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人民连生活都成了困难,居然还要缴税,百姓岂不是更痛苦不堪吗?

战争带来的所有苦痛,若能为那些发动战争之人想到一丝,人民又岂会如此受苦呢?

我不会忘记诗中的一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试想想,一家之中,男丁从征,老母,妻儿必会倚门而望,若久久不见归来,能不牵肠挂肚,眼中流血吗?

让我们穿过时空,回到现实。

当今社会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我们都暂时处于一种较为平静的环境里。可战争远离了我们吗?

没有,绝对没有!当巡航导弹“装饰”了“美丽”夜空,当“黑色黄金”(石油)冒小滚滚浓烟,当 “人类的历史”(义物古迹)被一页页撕毁,当战争孤儿噙着泪水向你乞讨食物?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战争,就在我们身边!

战争,到底谁在获利?当军火商们点着手头钞票时,战区人民在收殓亲人遗骸;当石油大亨们享受山珍海味时,战区孤儿正在抚摸空空的肚皮;当高官们庆贺胜利时,又是谁在失声痛哭!广大人民永远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爱好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如果有人胆敢践踏和平,我们定会毫不犹豫的反击!就像阿拉法特曾说过:“我一手拿橄榄枝,一手拿枪,为的就是用枪去保护橄榄枝!”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愿自由女神不再哭泣,愿橄榄枝永远青翠,愿和平鸽养好受伤的翅膀,再次返回蓝天,自由飞翔!

也正是这个小小的愿望,使我感受到万物在祈祷,天空在呐喊,地火在轰鸣,和平人士们的心在共鸣:和平,我们永远呼唤您!

这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读完《兵车行》后的一点点感悟……

篇5:呼唤和平

九(6)班 陈彦晓

和平,我们常常在书上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这两个字。但又有多少人懂得和平、珍惜和平、呼唤和平呢?和平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可以使人们安居乐业;可以使人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家被炸弹袭

击;可以使人们快乐地生活下去。相反,战争又是多么残酷,会有多少人在战争中死去; 会有多少人在战

争中负伤,从此成为一个残疾人;又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儿童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过去中国是一个饱受其他强国侵略的国家,那时候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还记得八国联军战争吗?我国的一座艺术瑰宝“圆明园”被侵略者无情的地摧毁了。还有南京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使无数中华同胞被无情杀害,使多少中华儿女流离失所,使中华民族承受了多大的损

失啊!

直到现在,破坏和平的事还时有发生,我在网上看过一段描述利比亚人民的日生活的的文章的片段:

城市里都是军队,大炮架在楼顶,坦克把日常上班的路堵住了,天上的飞机来回穿梭,时不时敌机轰炸一

条线这么顺着几条主干道轰过来,街上的人跑不过轰炸全部炸的血肉横飞,昔日的熟悉面孔一个一个消失,永远也见不到了。路两旁的房子像墨西哥人浪般坍塌,躲在里面的人像汶川地震一样全部惨叫着被埋入废

墟里。一旦被战略打击,水断了,电断了,网也断了,警力失效导致治安大乱,超市里的东西被民众洗劫

一空,混混开始拦路抢劫甚至入室行凶,医院里的老人跑不动都躺在病床上等死,护士医生都跑回家照顾

自己的家人了,孩子不能上学,有钱买不到吃的,一会这个亲戚被杀,一会那个朋友家被炸,也许哪天自

己和家人在睡梦中就被一颗炸弹送到天上了。这种状况短的几个星期,长的几个月,如果守军比如解放军

特别厉害的话,说不定还要撑到打完,如果攻守双方旗鼓相当,还得拉锯战······

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之类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且加上国际恐怖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世界离全面和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呼唤和平的话该有多好。哪些还在打着别的国家的主意的人懂得和平该有多好。

篇6:呼唤和平,告别战争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今天,我们就看了一个关于战争的片子——南京大屠杀纪念片。

这是一部讲述了一些人的真实记忆和日本对南京造成的伤害。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战争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战士家人哭涕的样子;看着,看着,我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心中的呼唤:我们要回家!看着,看着,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心中的呼唤: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需要一个温暖、完整的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世界上要有战争?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一片土地?还是为了得到高科技产品?可是这至于要那么多的人失去宝贵的生命?就要去伤害那么多的人吗?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可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过,我知道,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为的不是激起我们对日本人的憎恨,为的是告诉我们战争的恶果是多么的可怕。战火中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啊!不能和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和学习,不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成长,还可能失去生命……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告别战争吧!

篇7:呼唤和平作文

迷茫中,我仿佛看见那血染的天边伴着一丝微弱的气息;万千痛苦化作眼边两行清泪;隐约中一群野兽红着眼、怒吼着冲进了圆明园,那中华文明与智慧相错流织的梦被无情的踩踏;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狞笑着。

终于,一批带着五星红旗的革命战士,踩着兄弟们的血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救国之路。侵略者高举的白旗插在了已被鲜血染红的雪地上。

和平在呼唤,让滚滚硝烟随一缕阳光散尽;让浓浓战火伴着春雨无存;让滴滴鲜血荡着一阵清风逝去……

篇8:呼唤和平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生态伦理,人与自然

引言

杰克·伦敦 (Jack London) 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16年的创作生涯中, 著述颇丰, 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美国作家之一。《野性的呼唤》是一篇中篇动物小说, 叙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经历了被人宠爱, 被人贩卖作为一只拉雪橇犬至成为一只领头狗, 最后在狼群的叫声中逐渐被同化为一只狼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动物世界中‘人’性的沦丧和野性的复发以及它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与残酷争夺来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本质”。小说中关于人与动物, 动物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生态伦理学理论综述

随着新技术革命下的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 人类主体能力的过分张扬与市场、资本的无序扩张, 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源过分利用, 地球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 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对立,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了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法国哲学家、医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施韦泽 (Albert Schweitzer) 和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Aldo Leopold) 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提出生态伦理学的概念, 随后在西方进一步发展,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门现代生态科学和社会伦理学的交叉学科, 西方学术界称其为“环境哲学”或“环境伦理学”。它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学说, 是如何对待生态价值人与生物群落之间、如何调节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说。它要求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生命和自然界本身的关心;道德权利的概念应当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

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中, 杰克·伦敦以一只狗———巴克来展开故事叙述, 他本来在米勒法官家过着优越的生活, 和法官的儿子们一同游泳, 一块儿去打猎;陪伴着法官的两个女儿在晨曦中或清晨时散步;在寒冷的夜晚, 他躺在法官的脚边, 陪他坐在火炉边……他和这一家人共同生活, 一起旅行, 俨然成了家里的一员, 是他们最忠诚的伙伴和朋友。后来园丁的帮工曼纽尔背信弃义, 把它卖给邮局, 后来又被送到阿拉斯加去拉运送邮件的雪橇。在这段描述中, 巴克被当作商品和赚钱的工具, 他“心中充满着愤怒和受伤的自尊”, 愤怒地咆哮, 把那个男人的手咬得血迹斑斑。他认为“他们都是些相貌丑恶的生物”。被残暴的主人哈尔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 约翰·桑顿救了他, 在桑顿的精心护理下巴克慢慢恢复了健康, 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这个男人“救了他的性命……关心的是他的幸福, 仿佛狗是他的孩子一般, 他情不自禁才这么做的”。巴克爱憎分明, 知恩图报, 两次不顾生命危险救了桑顿的命。不幸的是, 在淘金的过程中, 桑顿被印第安人杀死, 他只能又独自在大自然中漫游。杰克·伦敦从情感联系和伦理思考中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希望唤起人们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思考, 反思人类自己的行为和伦理道德准则, 进而对人类的伦理道德进行批判。

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动物是大自然中的存在, 他们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 当巴克被贩卖到冰天雪地的克朗代克去拉雪橇时, 为了在险恶的北国环境里生存, 他努力使自己顺应环境的变化, 变成了一只机智而又残忍的狗。他学会了如何在雪地里睡觉, 如何在口渴时破开厚厚的冰层取水, 如何预测风的动向, 如何猎杀食物……他长期无感觉的本能再一次复活了。最后巴克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后, 听到来自荒野的呼唤, 心中的野性复活, 最终恢复了它失落的本真生命, 奔向了自由广袤的荒野, 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杰克·伦敦的小说特点之一就是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 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后, 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并参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杰克·伦敦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工业文明发展突飞猛进的年代, “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通过巴克这一动物形象的描写, 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试图唤醒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警醒世人要尊重自然, 融入自然, 体现了杰克·伦敦比较原始的生态忧患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杰克·伦敦通过巴克这一动物形象的描写, 试图唤醒人们对人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警醒世人应当善待动物, 尊重自然, 关爱自然,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与自然建立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对当今建设生态文明, 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蔡乾.野性的回归和张扬———杰克·伦敦及其《野性的呼唤》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1) .

[2]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

[4]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5]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6]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 199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呼唤和平】相关文章:

呼唤世界和平作文04-26

以呼唤和平作文600字04-12

以呼唤和平为话题的作文04-27

呼唤绿色05-06

作文呼唤绿色04-18

生命的呼唤04-22

绿色呼唤教案04-28

“呼唤”话题作文04-29

和平作文范文05-16

和平颂歌范文05-16

上一篇:昭平县司法行政工作亮点下一篇: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