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论文

2024-04-25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精选8篇)

篇1:广播电视艺术论文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播音主持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作为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媒介,媒体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目前面临着新媒体的带来巨大的挑战,需要主动去寻求创新和突破,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听众、观众的改变。同时,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也就需要去创新、改变,只有这样才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新

虽然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但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播、电视在媒体中的传播

作用依然无法替代,但面对着越来越挑剔的听众和观众,广播、电视等媒体能否更好的发展,就看广播、电视能否就目前的形势做出创新和改变。广播、电视主持人是广大听众、观众对于节目中最直接的感受,主持人在节目中是直接面对着听众和观众,所以说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广播、电视节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节目的主持人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节目主持人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

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来说,他们在节目中对电视节目进行操作,在电视播音工作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要想使电视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那么给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要求,应该提高自身的良好素质,使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魅力。只有主持人的语言魅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才能使电视节目更具影响力与感染力,这样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在媒体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广播在媒体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人们接触节目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播音主持人开展节目的重要载体,主持人借助这一载体与观众展开密切的交流与互

动,将语言表述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所以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进行创新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主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工作令人羡慕,人们通过广播、电视获得全部的信息,除此之外,很难有其他的途径再去了解信息,播音主持人就是人们获得信息的纽带。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习惯,广播、电视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在这个信息 的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递者。这样的改变,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只有创新和改变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给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新的选择,但这并不是人们放弃广播、电视的全部原因,就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来看,主持形式单一,缺少活力,这样的形象在逐渐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形成。可是在新媒体中,播音主持人的表现与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主持人轻松活泼、机智有趣的表现让主持人的个性得到了更多的表现,新的主持风格、主持形式对主持人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重大机遇。新媒体为媒体人提供的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其更加广泛的传播途径,可以让自身的个性得到表现,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媒体人的事业将会发生巨变,甚至出现更多的可能性。正是新媒体的这种包容性,不仅可以让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获得机会,同时还提供给了更多人从事主持的机会,比如跨界主持早已屡见不鲜。广播、电视主持人、媒体从业者面对着众多的机会,也面对着更多的竞争。

广播电视主持需要创新发展

在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主持需要面对着许多困难,这些困难迫使广播、电视主持必须进行必要的创新,不仅仅是主持人自身需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观众的挑剔选择,还要注意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制作等各方面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的传递更加的迅速快捷,人们获得的信息更加的广泛,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众多的同质化的节目形式、内容中,只有创新才能

让观众眼前一亮,从而获得更多的观众,但是播音主持在创新同时,还是应该向人们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传递正能量、传递真善美,只有朝着这个方向的发展创新,最终才会使播音主持人自身更具竞争力,节目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顺应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才能发展的更好更久,才会让人们记得更长的时间。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创新发展的方法

4.1 播音主持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新媒体的出现让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门槛变得不再那么高了,任何有能力的、敢自己个性的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了,这让这项工作的竞争性 的变强了。相比于之前跨行业来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来说,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在专业素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不过,这并不能让其坐以待毙。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让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不被超过,甚至淘汰。在不断的学习

提高中,要形成自己的特点,使观众更容易的记住自己。作为媒体行业的从业者,播音主持人,应该保持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向社会、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的主流文化,做一名合格的媒体人,这是一名媒体人最基本的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能够具有很强的现场控制力,因为在节目中,经常会出现突发情况,此时就需要主持人临场处置。播音主持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要根据节目此时的进展,合理的去引导节目的进行,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平日里的丰富知识积累和专业化的训练,再经过节目的不断历练,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地钻研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表现自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2 播音主持人需要自身的特色

播音主持人是直接面对观众的,播音主持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节目的欣赏。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特色,或是大方稳重,或是活泼有趣,或是机智幽默,一个鲜明的特色将使播音主持人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在节目中,播音主持人会收获观众的喜爱和

赞美,个人获得了名誉,同时使得节目变得更加出彩。比如:央视的主播朱广权,因其幽默的风格,被大家称为“央视段子手”。这一不同于其他主播的风格,让观众记住了他。播音主持人想要具备鲜明的特色,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和传媒的专业技术。一个播音主持人具备了这些专业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好地节目。比如:央视主持人董卿,既可以看到她在各种大型晚会中出色的表现,也可以看到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不同的节目,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董卿,她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不一样的董卿。

4.3 播音主持利用新媒体形式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快速的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应该更快的融入到新媒体的应用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弥补传统媒体所欠缺的。例如,加强节目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做到多位一体,通过设置各种活动来创新发展,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播音主持人要时刻具有创新意识,从播音主持形式,播音主持风格,节目内容等全方位的去创新。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放过任何一点创新,从观众的角度去创作节目,思考问题,不断的对节目进行更新,不断的去引领观众。

结论

播音主持本省就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今又要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所以,所有的播音主持人都应该在自身素质、知识储备、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断的学习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尝试、创新,才能不断的给受众者带来更有内涵、更有创意的节目,让受众者可以享受到新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媒体行业的不断创新,将使我国的媒体发展更具竞争力,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华.新形势下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7(19):196-197.[2]陈丽萍.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讨[J].戏剧之家,2016(19):2,266.[3]王理想.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及艺术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100.[4]曹秋敏.简论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3(24):199-200.[5]刘思伽.创新在播音主持艺术空间的拓展分析[J].大众文艺,2013

(2):183.

篇2:广播电视艺术论文

虽然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但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播、电视在媒体中的传播作用依然无法替代,但面对着越来越挑剔的听众和观众,广播、电视等媒体能否更好的发展,就看广播、电视能否就目前的形势做出创新和改变。广播、电视主持人是广大听众、观众对于节目中最直接的感受,主持人在节目中是直接面对着听众和观众,所以说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广播、电视节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节目的主持人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节目主持人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篇3:浅析电视当中的“电视艺术”

(一) 发展历程

通常, 人们将1985年12月28日看作是电影的诞生日。法国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的14号的“大咖啡馆”首次以售票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一些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拍摄的影片。当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电影短片《火车进站》时, 座位中有的观众竟然吓得惊叫而离席逃跑。可想而知, 人类在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影像时产生了怎样的震撼感。毋庸置疑, 电影这种艺术品, 给我们带来了真实感, 它那种逼真性、现场感, 是多少人一直以来在追求的。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人在新片出炉后第一时间跑去电影院一睹它的风采。电影做的也越来越好, 画面唯美细腻、特技特效的运用、投资上几百亿等。这一系列花大成本来制作的视觉上的饕餮大餐, 让我们完全陶醉于视听艺术的审美当中。

把电视比喻为电影的兄弟。是因为它的诞生年代较之晚些。但电视更为突出它的大众媒介属性和审美艺术属性。电视机作为老百姓家中的“私有财产”, 使得人们对影像的依赖没有像电影那么迫切, 遥控器在手, 观看时间随意, 频道选择随意。电视让观众极早的看到各种新闻事件和信息资讯等。

电影是一门有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的艺术门类。而电视同电影一样, 都具有艺术性的一面, 同时又有技术含量。不同的是它们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电影是全部影片——传统意义上的长片、中片、短片、最多的是实验影片和录像短片、广告影片等等的集合 (这些片子集合了很多领域, 如经济、科技、社会、艺术等等) 。除纪录片是真实的以外, 其余大多与消遣娱乐以及商业挂钩。而电视覆盖的面就非常广了, 它包括新闻节目, 综艺晚会 (戏曲、歌舞、杂技、小品、相声等) , 体育节目, 电视剧等, 其中每一类都可以继续细化, 可见其内容的丰富多彩。但它们当中不全是娱乐消遣, 有更多的涉及到国内外最新大事以及人们需要了解、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新闻类节目, 这里与电影有明显的区别。这种新闻节目所具有的政治性, 也正是电影只能是电影, 电视只能是电视, 二者永远不能混为一谈的根本属性。

(二) 电视是什么

电视是西方发明的现代高科技产物, 英文“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 (从远处) 和拉丁文visio (观看) 组成, 意为“远距离传送图像”。深究电视, 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物理层上的含义;二是媒介层上的电视;三是电视节目。首先, 在物理层面上理解, 电视作为运动影像的载体, 它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电子系统的支持。国际电信联盟所属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622号建议书中所下的定义是:“电视是电信的一种, 用于传送代表景物的信号, 在收到信号之际将它储存后, 使景物的画面重现。”摄像师通过摄影镜头将外界景象纪录下来, 转化为电子信号, 经过加工编辑之后, 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传送到拥有电视机的千家万户。其次,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任务是传递着各种信息, 同时也传播各种电视艺术节目。它既可以承载电视新闻、电视报道、电视专题性节目这一类新闻类节目;也可以承载电视纪录片、电视直播综艺性节目等纪录性节目;也可以承载电视剧和电视艺术片等艺术性节目。再次, 电视就是人们所说的

“看电视”, 也即电视节目。

二、电视艺术

(一) 定义及其呈现方式

人类把艺术的宝座的位置留了一个给电视, 于是观众们看到与其并列并且被人们所熟悉的: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几大主流艺术种类。但电视与电视艺术不能完全画等号。首先, 电视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介, 更类似一种传播工具。再者, 从电视照搬照抄的一系列在电视之外的艺术品种:如电视晚会、戏曲节目、舞蹈节目等等, 都完全保留了艺术本来的表演式样, 而不能将其称为“电视艺术”。像这样的在电视当中可以看到的艺术作品还有很多, 例如电视综艺晚会等, 它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形态, 保留了舞台或演播室的演出形式, 仅仅是利用了电视的传播手段, 因此也还算不上真正的电视艺术, 资深电视理论家高鑫说:只能是电视艺术中的一种“亚艺术”。只能说电视当中有电视艺术的成分。

真正的电视艺术, 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典型的、只为电视而存在的艺术式样。通过与电视技术及电视自身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后, 形成的一种能够独立支撑荧幕的一种艺术品种, 例如:电视剧、电视动画片、MTV、电视广告艺术等。其实, 电视当中的很多节目或者栏目形式都是电视艺术的代表, 并且不断的在丰富我们的银幕。

电视是电视艺术的母体, 电视艺术只是电视系统的一部分, 电视当中包含有艺术的成份, 但又不能认为电视完全就是电视艺术。二者关系密切, 用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洪民生的话说:“电视艺术的含义:一是离不开电视, 其作为媒介、载体和加工手段而存在;二是离不开艺术;三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把电视和艺术融合成新的形态并达到新的境界。”

(二) 电视艺术的性状特征

1. 电视艺术是一门技术支撑的艺术

艺术和技术是有渊源关系的。古希腊人认为, 可以凭借专门知识都学会的叫做艺术, 所以在古希腊人看来, 音乐、舞蹈、绘画、骑射、烹调等都叫做艺术。包括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艺”字的形状也是像一个人蹲下来培植禾苗之状, 可见艺术和技术从来没有分开过, 只不过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加大, 艺术逐渐从技术当中分离出来。科学技术对影视艺术产生的影响尤甚。艺术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技术某些方面的依赖, 甚至技术决定了艺术的基本特征。而电视艺术同样是需要技术支撑的, 比如摄影机的进步、电视机的进步, 传输设备、数字设备的发明应用等都无疑体现出了对技术的依赖。

2. 电视艺术是一门现代动态综合性艺术

电视艺术综合了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一切艺术之所长, 都融入到电视艺术的创造之中。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 从科学意义上来说画面是静止不动的, 但给人的视听感受是运动的影像艺术。电视艺术又是声画兼具、时空兼容的动态综合艺术。

3. 电视艺术是一门当代的通俗艺术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由它自身的文化属性决定, 电视艺术面向大众, 以“受众”为服务对象, 制作的各类电视节目都是以受众为切入点, 贴近生活, 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能有它的市场。

4. 电视艺术具有家庭属性

首先, 电视本身就是一项家用电器, 联络沟通家人成员之间的关系。其次, 电视播出的大多是关于家庭题材的节目。再次, 电视的接受环境, 和电影相比也更为轻松自由, 电视把电视艺术请到家里, 随时随意观看, 随时调换频道。

(三) 电视媒介功能的艺术体现

从影视两种媒介的异同能更看出引申出电视的媒介功能。首先它们都是以活动影像画面 (声音) 为对象, 都是视听艺术的结合。它们对于观众的审美感和视觉接受方面应该是相同的。但它们却又各自的表达方法、自己的形式。

“电视台”作为政府的喉舌, 其最主要的特征便是传播信息, 以及传播电视艺术节目等。而电视是除报纸、广播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 它发挥的作用之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即使在电视上播的各种节目大部分是低成本的 (它的耗资远不及电影) , 但无论如何, 电视当中的传播新闻这一大众媒介属性永远处在“龙头老大”的地位, 不容忽视, 电视在诞生之初也是为了报道新闻才出现的产物。这也正是电视作为政府喉舌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不意味着纯粹报道新闻或评论新闻的节目不具备艺术性, 相反, 此类节目也更是要求有艺术性的组织方式。报道者讲究报道的方式、出境人员讲究解说的技巧、新闻片头制作要求重在精致贴切、后期剪辑的流畅也是不容忽视……

电视的出现是使影像艺术的直接性更进一步, 也许是因为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电视通过荧屏把观众与世界、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电视本身, 影像本身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闻可见可触, 我们观看电影电视, 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甚至很多时候, 影像似乎比生活还真实。正所谓:“电视是一种最能反映生活的媒介, 电影却是在生活之外的一种感悟”。同样电影的魅力也在一路飙升, 它拥有将大批观众聚集在一起的强大功能。可是我们仍旧不能小觑电视的力量, 电视把艺术请到家里, 给观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欣赏方式, 开放、没有距离感, 电视机摆在自己家中, 长年累月, 貌似一件普通的家具一样, 直接介入了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从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自然的亲切感。

任何与影视艺术有关的某种东西可能都是大海中浪潮激起的泡沫, 也可能是汹涌澎湃的潮水, 传媒人需要以理智的头脑去看问题。使从业者对于电视以及电视艺术有更深度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钟艺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电视导论》.何煜.刘如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电视艺术学》张凤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电影电视艺术导论》张凤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篇4:园林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电视艺术 园林艺术飞动之美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著名电视人刘朗先生在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电视艺术片。在当时,这部作品以优美的画面、充满“磁力”的解说、独到的眼光和睿智的思想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受到了各种电视艺术奖项的垂青,也引起了电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从问世到如今,《苏园六纪》已经走过去七八个年头。对于电视这个很时尚化的媒体来说,七八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它足以见证一个栏目的兴衰,足以使一个节目从“耳目一新”变得“不忍卒读”。静下心来想一想,人们每天看那么多电视节目.真正留在脑海里的又有多少呢?更不要说七八年以后了!然而。《苏园六纪》是一部“留得住”的作品,在历经七八载之后,今天,当我再一次把它拿出来作为教学范例播放给我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们看的时候,大家无不为之赞叹,拍案叫绝。这说明,《苏园六纪》并没有过时。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不会过时的,《苏园六纪》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笔者逢格炜是青岛农业大学传播学院从事“影视文学创作”教学的一名教师,在讲“解说词写作”的时候,总要播放刘郎先生的作品,比如他的《梦界》、《西藏的诱惑》《苏州水》和《江南》等。其中播得比较多的要属《苏园六纪》了,因为它的解说词不但写得很美,而且与音乐、画面、同期声等其他电视艺术元素达到了有机地配合,从电视艺术角度上讲,称得上是精品和典范。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岛农业大学园林艺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告诉我们,她们学院也组织观摩《苏园六纪》,当然,关注点不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侧重于从电视角度欣赏《苏园六纪》,而园林专业则是侧重于从园林角度欣赏《苏园六纪》。听了她的话,我们再一次惊叹于这部作品了不起,因为它不但超越了时空的局限。而且在不止一个领域成为经典范本!

对于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艺术集萃,值得玩味的地方自然不少。但是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道来。这里只择取其中几个拨人心弦的点,加以论述。权作抛砖引玉。

一、悠悠古蕴——古雅之美

苏州园林有几百年的历史,多少文化名流云集于此,赋诗作画酬唱作答:又有多少闲云野鹤,沉溺于这一方田园山水而流连不返。苏州园林的一山一水,有他们留下的身影和足迹:一草一木.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一砖一瓦,有他们独到的匠心和智慧。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孕育了苏州园林的血脉,历史更迭、世事兴衰为苏州园林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使今天的苏州园林氤氲着馥郁的芳香。

对于慕名而来的游人来说,假如只看到了它的现在而看不到它的历史,那么他一定感到失望,因为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园林再美是轻飘的。只有参透它的历史,洞悉它的文化,将古与今联系在一起,把物质呈现与精神存在熔为一炉.他才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厚重。苏州园林就是这样,充满了悠悠的古蕴。

为了表现好苏州园林的古雅之美,刘郎先生研读了大量的文化资料,请教了很多有名的园林专家和文化名流,对苏州园林的美学精神、文化底蕴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用电视艺术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对于苏州园林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底蕴,作品中有很好地反映,观众一看便知,笔者就不多说了,笔者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美学精神、文化底蕴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首先是文献纪录片、老苏州相片的选用。它们都在镜头前存在过,是往昔苏州园林的真实情景的再现,成为深入体察苏州园林历史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其次,毕竟这样能直接复现苏州园林历史的资料很少,更多的,还是要借助文学语言的引导让人们在想象中复现历史。画面上的现存古物、遗踪配以刘郎撰写的诗一样的解说词,在方明、林茹的吟咏中增添了无尽的悠悠古蕴。

再次,园林学者魏嘉瓒对瑞云峰来历的介绍、郑孝燮对颐和园后山的苏州街来历的介绍、钱怡对拙政园荷花的历史追忆、作家周劭对林雨堂来苏州园林考诬《浮生六记》的追忆、周全对父亲周瘦鹃在苏州园林经营紫兰小筑的荣耀与屈辱的沉痛回忆以及同济大学大学教授路秉杰对陈从周的回想用的都是同期声,让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或从不远的历史中走过来的人来讲述历史,进一步增加了历史的可信性和认同感。

二、绵绵情思——意境之美

《苏园六纪》是一部电视艺术片,说得具体些是一部电视风光艺术片,创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现苏州园林的人化自然、美丽风光。于是,创作者极尽“寻花问柳”之能事,走遍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看遍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拍遍苏州园林的人间胜景,充分调动摄像机镜头拍出最美的图画。最后,在剪接台上拼接成一幅光彩夺目的织锦。奉献给广大观众一部由园林风物浓缩而成为艺术精华。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网师园……《苏园六纪》都如数家珍,细细梳理。创作者艺术眼光之独到、择取景观之丰富.令许多熟悉苏州园林的人为之惊叹“比亲眼见到的景色还美!”

说到景,就不能不提到情,因為“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艺术家在描绘景物时,总是把自己或浓烈或素淡的主体情感投射到里面去,在艺术的世界中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本来,苏州园林艺术己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人的语言所不能把握,人只有靠静观才能体悟到它的“大美”。但是,《苏园六纪》毕竟不是园林艺术,而是电视艺术:它的创作要考虑到作为拍摄对象的园林艺术,但是必须首先遵从的是电视的艺术规律,包括大众化的收视群体、诉诸视听的艺术传播方式和艺术物质基础。可以想象,没有解说直接传达创作者情感、立意的《苏园六纪》会是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没有解说的《苏园六纪》会有多少观众爱看。尽管苏州园林有不可言说的境界,但是刘郎还是要做不可言说之言说,正是他出于电视艺术立场的考虑而做出的明智之举。解说词对观众对画面的发现、理解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对观众对画面的境界的感悟起到了点化、提升的作用。

《苏园六纪》所要创造的境界是与苏州园林的艺术境界紧密联系的。苏州园林地处江南,吴侬软语的“花鸟缠绵”培育了苏州园林的清丽婉约.文化胜地,文人墨客的四方云集增加了苏州园林的风雅之气:偏安一隅。隐逸士人的淡泊宁静心态熏染了苏州园林的恬淡安闲之气。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苏州园林,形成了苏州园林柔、淡、雅的独特艺术境界。为了营造这种境界,《苏园六纪》的创作者对各个电视

艺术要素都作了统一的、风格化的处理。伴着清丽的音乐旋律.是林茹和方明不瘟不火的解说。他们的语调设计得特别舒缓,仿佛是在轻轻品尝一杯千年陈酿,慢慢分享一种深深的陶醉。与声音节奏相一致,画面剪接很少出现快切、快推、块拉等快节奏的镜头。即使在展示苏州园林的花窗艺术时,一幅幅的静态图片也是慢慢化入化出,让人细细体味窗框中的自然风光,像搬一把椅子坐在家里泡一杯清茶静静欣赏风景照一样从容不迫。

三、栩栩如生——飞动之美

一座山没有鸟儿啁啾、风儿阵阵要归入死寂:一潭水假如不流动,也要变成死水一潭。“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总给人以生命感。这是自然的奥妙。也是艺术的奥妙。

例如.苏州园林的沧浪亭是静态的,但是装饰用的飞檐勾画出向上的曲线,如同雄鹰展翅欲飞。这就是宗白华所说的“飞动之美”——中国式建筑的美学追求《苏园六纪》在表现园林建筑的生命感上,注重的就是对此类原生动感(而不是动态)画面的抓取。而在表现自然风物的生命感上。创作者特别强调的是风的运用,注重在风中表现红花的妖媚、绿叶的婆娑.直接捕捉原生动态画面。《苏园六纪》在表现荷花时,有一个长镜头则将静与动巧妙结合起来:前景是不动的荷花,后景是小径上行走的四个美貌女郎。摄影机镜头随着女郎轻盈飘动的身姿作平行移动,二者之间的荷花便“忽忽”运动了起来.像一头猛兽在往前窜。这样的画面,利用了影视艺术的本体语言,将自身的艺术优势发挥了出来。可以说,只有影视才能创造出这样的生命感。景物绝大数是不动的.创作者更多是靠充分运动摄像机镜头推拉摇移,来制造移步换景或是移步定景的主体运动效果。另外《苏园六纪》还多处采用同期采访,让人直接在摄影机镜头前评说。同期采访的使用,除了制造现场感、权威性之外。还因为人的进入而增加了生气。

篇5:电视编辑艺术性论文

现在的人类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宅问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r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电视编辑在电视整体制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了电视编辑工作才能将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呈现在受众面前,才能将艺术性与技术性这两种因素完美的结合。任何一部成功的、有看头的电视节目都与编辑是紧密相连的,电视编辑者在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较强的实践工作经验。实际上,电视编辑工作也在艺术创作的范围之内,其主要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创作于艺术之中,从而在受众群体面前所呈现的电视作品非常好看,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本文着重阐述了电视编辑所具有的艺术性,旨在为电视编辑的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

1电视编辑的思维能力

1.1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实际上,电视编辑思维属于一种选择性、存储、加工以及传递电视信息的具有较高意识的过程,其所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首先,在选择信息与调动电视方面;电视编辑在实际工作之前不仅要有良好的注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电视摄像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出有感情的对象;而电视编辑的工作任务就是从视听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具有影响力的信息,以此将其传达给观众,其实,电视编辑就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同时,电视编辑在选择信息时主要是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作者选择信息的权利。其次,加工信息;电视编辑应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全面的发挥出来,然后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这在电视编辑中属于关键部分。另外,存储信息;采用适当的记忆形式,根据实际规律将信息全面的协调,以此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生出新的意义,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这是电视编辑将信息进行加工与组织后最终体现出来的;在这里,创作者的认知等能力水平都会全面的反映出来,他们的思维观念与思维习惯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这时观众的实际需求与认知程度就会进一步的得到满足。最后,输出信息;根据电视编辑与观众之间存在的交互能力,将储存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这样电视编辑工作就算完成了。由于当前各个媒介的竞争十分强烈,因此使得电视编辑不得不将以往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变。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之间都在不断的竞争,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从而对电视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受到各种媒介之间竞争激烈带来压力的同时,电视如果不将其传统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转变,那么,其就难以在电视界中持续良好的发展。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与电视编辑紧密相连,因此,电视编辑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对电视作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相关学者曾经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子指出:“实际上,纪录片的编辑过程就是对事件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初期拍摄阶段呈模糊状态,只有经过编辑之管理科学后,其才会有清晰的脉络。在对真实事件进行记录时,主观上的理解与客观上的事实通常都是相背离的,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编辑。当有些涵盖了感情因素的事实无法被解释时,通常需要在理智的阶段将其澄清,假如纪录片的前期制作属于一种情感创作,那么,后期的编辑工作就是一种理智的思维创造。”由此可见,思维在编辑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核心地位。

1.2电视编辑思维的分类首先,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其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真实的形象作为对象,在电视制作的整体过程中,它都会存在;只要充分的运用好想象思维,就能够全面的对实际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综合、概括,最后创造出新的物化形象。其次,逻辑思维;其主要是以一种判断、推理的方式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同,都属于认识的最高级别阶段,可以说,艺术创作靠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在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逻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逻辑思维并不只是在纪录片中存在,其他的电视节目中也会经常的使用到它。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实质上指的是将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作为核心部分,以此建立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是以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的一种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另外,创造思维;其是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是这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督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同时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创造性的新形象。电视节目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应采取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的思维方法,采用新的视角对各种客观形象进行全面的审视,采用新的方法来诠释各种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将各种有利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以上所述的内容是当前电视编辑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电视常常与报纸、网络等进行合作,其之所以与报纸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其想通过报纸的方式将其多样灵活性全面的发挥出来,以便优势互补。

2电视节目编辑应具备的意识

2.1编辑稿件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所以,身为一名电视节目的编辑者,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要想知道一条新闻具有多大的价值,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胡乱的进行组合。我们应以社会效果作为核心,以此对新闻具有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实际编辑过程中,要充分的判断社会实际效果,要采取好的社会效果;只有具有较大价值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才能真正带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走党的方针路线。另一方面,在编辑过程中要抓住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2.2加强稿件的修饰编辑意识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将各种媒介进行融合后就会释放出新的能量与力量,就像原子核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一样。”两种媒介的融合,是发现真理的时刻,因而形成了全新的媒介形式。”首先,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电视编辑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空间不断的活跃,使其更加的丰富;其次,电视节目在编排过程中应具备相对的连续性。对于相同的新闻事件,由于受到了版面的局限,因此,在七点的新闻中可能播报的时间较短一些,而在九点的新闻时段中,可以将其播报的更全面一点;上一个时间段播报可能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在下一个时间段可以将其背景充分的介绍。

2.3在安排稿件时应具备“峰谷”意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了那么多的素材到最后用不上,真是浪费。而当电视台采用了滚动的播出方式之后,他们之前的抱怨就会大大的降低,因为,之前没有采纳的素材可能会在下一时间段播出,将已经确定播出节目的长度进一步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进一步延长,反复的审视诸多的新闻素材,并从中抽取质量高的节目,当然,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制作人的共同合作方可完成。一天的新闻类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其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与现场直播通常在播出时间上不一致,中间会有电视剧、文艺类节目,以及广告等,因此,观众不会因为节目的重复而觉得乏味。从实际角度而言,不同的时间段所拥有的受众群体也有着不同,所以,将新闻进一步延伸与展开,对于提高节目收视率是很有利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为了抢发消息,根本没有时间设计图像,于是,记者就拿起话筒直接在现场进行报道,另外,在播放新闻消息时,应该提前说一下与本次相关的新闻专题的播出时间,这样的一种播出方法,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就是“立体式的报道”,也就是说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3结束语

篇6:电视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论文

1打造属于主持人特有的语言风格

一方面,作为一个电视播映的主持人应首先规范化自己的主持用语。电视节目需要面对的观众众多,在通过电视节目给予观众传播相应信息的过程中而需要主持人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其中,标准的普通话属于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最为基本的要求,此为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过程中能否接收到信息的重要保障[2]。

另外,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应注意根据电视节目的类型采用口语化的语言,以提高节目的亲民性。另一方面,主持人应具备自身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就电视节目而言,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千篇 一律不仅会导致观众产生审媒疲劳的情况,还会对电视节目收视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主持人应形成自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根据节目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语言风格。例如严肃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应采取庄重而规范的语言,而娱乐类型的节目,主持人可采用一些幽默活泼的用词,以活泼节目气氛,吸引观众的目光。此外主持人还应追求个性化语言魅力,努力创造独树一帜的独有风格,使这一种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可形成个人标签,体现出自身的语言习惯、性格特点,令观众对自身印象深刻。例如我国的着名主持人崔永元以及白岩松,崔永元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像是个话唠,但他仍旧受到观众的喜爱,个性化语言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使得观众记住崔永元。而白岩松在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较为简练,但时常会语出惊人,这一点便是白岩松语言艺术中的亮点。

2与观众建立起一个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首先,电视节目属于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过去独断专行的“一言堂”主持方式已无法取得理想的节目效果,在主持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应注意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尤其是访谈类节目,该类型节目需要主持人与不同类型的嘉宾进行交流,主持人所面对的访谈话题也各不相同,因而主持难度也相对较大。即便是相同的访谈节目,参与嘉宾不相同也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效果,因此主持人在主持此类节目时,应注意根据访谈嘉宾的性格调整自己的语言形式,通过充分利用不同的沟通手段来活跃节目现场的气氛,获取观众想要知道的信息[3]。

其次,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与观众进行交流过程中语言传播的有效与正确之外,还要注意与其他主持进行必要的互动。在交流期间,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虚拟性,然而与其他主持进行交流互动则是客观主体在进行交流。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的相互对等的。例如湖南卫视的知名娱乐节目“天天向上”,该节目中有多位主持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节目中,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其中以汪涵与欧弟的表现最为突出。汪涵在主持上显得较为博学与老成,而欧弟则较为幽默与活泼。在语言方面,汪涵的语言虽然较为简练,但字字珠玑,而欧弟的语言则十分灵活,在节目中两位主持人恰恰可进行互补,取得理想的节目效果。需要注重的是,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应时刻记住其最主要的任务是担当好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从而更好的传播信息予观众。

3不断提高主持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

主持人的语言不仅是组成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还是贯穿节目全过程的重要因素,语言艺术是被欣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具有其审美价值。在电视节目中,审美情趣的地位十分关键,其属于体现电视节目传媒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主持人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将自身审美取向与电视节目内容相结合,并不断修正[4]。主持人的语言是否优美、声音是否动听、表情是否丰富均是电视观众所观看节目时所>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会关注到的内容。例如近期湖南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2”,主持人张宇低沉的嗓音、幽默的语言、搞怪的表情等时常让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同时张宇还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深受观众的喜爱,其独特的主持风格令观众对他印象深刻。其次,主持人在提高自身语言审美价值期间,应注意掌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义。主持人不是单纯的传声筒,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应做一个好榜样,将健康、积极、正面的信息传播给观众。若主持人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均不过关,那么错误的思想极容易在主持过程中传播出去,造成不良影响。

4结论

篇7:电视谈话类节目选题研究艺术论文

摘要:如果说,重要性、普遍性、热点性(含永恒性)这些谈话节目的选题原则规定了选题方向、范围,那么选题支点的寻找,即选题的平民化和个性化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选题;平民化;个性化

电视谈话节目(talkshow)源于美国,是指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央视的《实话实说》。我们回顾一些《实话实说》的选题“谁来保护消费者”、“不打不成材”、“父母眼中的孝子”、“面对孩子的谎言”等等,让观众一看这些标题就觉得很抓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话实说》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骨架,那所选的话题将是谈话节目的灵魂。而如何选好谈话的主题是一期节目好坏的关键。本文我想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设计、编辑的思路,主持人的语言谈谈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一般来说,好的话题在可操作性上要同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普通人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发表见解;二是足以引起专家学者的参与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平民化与个性化的巧妙结合。以西安电视台《非常访谈》为例。

一、选题的平民化

记者:围棋给你带来了什么?

嘉宾: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自信。

记者:我没有下过围棋(我也很自信)

嘉宾:这个自信代表的是我对我智力的自信,我觉得我是一个能够通过思考来解决很多问题的人,跟学习围棋有很大关系。

这是,《非常访谈》播出了《王东:为孩子打开智慧之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片段。开始选择访问嘉宾时,编导的想法很单纯,因为他学校办的好,想谈他怎么创业。前期采访后,觉得话题过于单一,也不具有普遍性。反而围棋给嘉宾带来的深刻影响,还有他怎么把这种影响传递给孩子们到让我们很有兴趣。同时许多孩子家长也很关心。

当我们要求王东谈谈他在围棋教学上的一些想法的时候,他很坦然也很平淡地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

记者: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学围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嘉宾:第一个是让孩子安静下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专心。

记者:有没有家长会想用下围棋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嘉宾:这是肯定的,他们会觉得学习围棋对开发智力有帮助,但是我觉得围棋对智力的影响不是在短期,是在长期……

这样的语言很平实,但是充满了碰撞,这种碰撞不单纯是主持人和嘉宾的碰撞,更多的体现家长和围棋老师思想交流上的一种碰撞。最后编导在节目中举了几个爱好围棋,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人的例子,很直观地告诉大家为什么说围棋的智力的影响不是在短期,而是在长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话题的选择,人们总是在选择那些为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当嘉宾所谈的话题和关心孩子的家长们想要选择的信息相一致,并产生出共鸣的时候,并且节目以平民性的姿态楔入信息源头,构筑了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环境,使采访者、被采访者和观众之间形成了和谐的信息链条时。

二、选题的.个性化

谈话类节目选题如果缺乏个性,那栏目很快就会黯然消逝。《非常访谈》还有两期节目值得我们在选题研究中探讨,一期是《吴松笛:走进南极》,一期是《曹彦:生活与生存》。这两期节目的选题比较个性化,并且都是嘉宾独特的经历打动了我们。

吴松笛,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因为想面对面地去体会自然极端的条件,作为个体的人在那样的条件下会怎么样。他有了一次南极之旅。

记者:夏天的南极不是白雪皑皑一片白茫茫

吴松笛:是

记者:能见到企鹅么?

吴松笛:可以见到企鹅,长城站周边有四种企鹅。

记者:四种企鹅

吴松笛:对,然后你可以看到企鹅的迁徙,小企鹅从小孵出来然后长大。

记者和嘉宾聊了企鹅等,但是我们总觉得还不够说明什么。随着话题一步步深入,在倾听交流中,记者、观众需要和嘉宾产生一些共鸣,比如感受、比如一种观点,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记者:是,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着更幸福,更便利的生活,可是也许着最终会让我们没有办法享受今天这样便利的生活。有一句话真地说的好,就是环保它是个意识不是个能力。

吴松笛:所以我其实觉得有一种想法可能也是很自私的,我也是不希望更多的人去南极。我们每一个人去到南极了以后,都不可避免的会对南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有很多人很有钱,现在南极的旅游也搞得很热火朝天。每一年这个大的客轮都在靠近南极,都在利用南极在赚钱。所以每次看到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触。 谈话类节目应力求在瞬间唤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主持人内容的把握充满创新意识,提出人们关心和深层次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才能推动谈话进一步的深入。选题本身充满个性同时,让语言、交流也充满个性。让一个有趣的话题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具有了社会责任感。

《非常访谈》《曹彦:生存与生活》

访问嘉宾:生存和生活的困惑,它应该是普遍性的,属于每个人的,那么具体到你来说,华丽上班族,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体会上班的那种华丽感?

嘉宾:我觉得好像我还没到华丽那一族呢,我一直在奋斗在生存。

访问记者:那么现在呢,现在这个状态呢?

嘉宾:我现在是公司的生存。

访问记者:你很崇拜艾未未是这样吗?

嘉宾:是。

访问记者:崇拜他什么?

嘉宾:他在当代艺术领域。。。。。。包括现在他做的一些事情,我觉得他是有一些贡献的。

访问记者:你不觉得他有时候有一些偏执吗?

嘉宾:我的个人观点,我觉得在世界上,现在这个领域里头对最后产生一些突破性的,让人类就是进步的,其实往往是一些偏执的人。

访问记者:乔布斯你也崇拜?

嘉宾:是

访问记者:但他也有很低潮的时候甚至……

嘉宾:必须经历低谷,我觉得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生不经历低谷的时候,我觉得不可能成功。

这是两段非常精彩的对话,期间有质疑,也有追问,这种追问的过程让观众产生快感。采访曹彦正值她引进的话剧《华丽上班族。生活与生存》在西安演出。主持人将嘉宾个人的“生存与生活“融入到这部话剧中,体现出选题设计,编辑思路的独特性。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甚至个性化的状态,更能反映出选题的个性。

美国电视学者威利斯和艾利恩佐根据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在思路上、逻辑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说:一个有意义的主题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表述的生活观点应是重要的;二是应对更多的人有意义;三是人们能共同感悟的、生活中永存的健全情感、生命困惑等永恒话题。这与我们对谈话节目选题的认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重要性、普遍性、热点性(含永恒性)这些谈话节目的选题原则规定了选题方向、范围,那么选题支点的寻找,即选题的平民化和个性化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明铭,《选题——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

篇8:探讨中国广播电视文艺的艺术实践

然而,这一重要命题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有必要将其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以求对中国广播电视文艺的艺术实践,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

中国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第一大层面,是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理性认知系统,又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的“软系统”。

众所周知,思想认知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做好广播电视文艺的艺术实践工作,首先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生命与灵魂。所谓“实践”,指的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各派哲学对它有不同的解释。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也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此外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试验、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历史性,人类的全部历史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1]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思想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近年来全国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以实践为核心与生命。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实干,注意落实。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2]他强调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实干可以破解一切难题;实干可以使一切办法见效;实干才能抓住并用好一切机遇。一句话:实干就是实践,实践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切工作的贯穿红线。

广播电视文艺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工作,更应当以实践为生命与灵魂。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广播电视文艺;离开了实践,广播电视文艺就没有了生命与灵魂。这,正是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艺术实践的主要内容

中国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第二大层面,是艺术实践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主体工程”与“实体工程”,也是一个“硬系统”。

内容是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内容的实践性,是一切事物实践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凭借与依托。

广播文艺内容的实践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节目选题的实践性

节目选题的实践性,指的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题材的选择要面向社会实践,并密切为社会实践服务。其中包括紧跟时代步伐,扣紧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焦点和百姓热点,反映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例如中央电视台近年来热播的“星光大道”栏目,其选题就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做到了与平民百姓心贴心,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舞台。

选题是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只有选择的实践性鲜明强烈,才能为整个节目艺术实践提供雄厚坚实的基础。因为题材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的。题材选择和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及文化修养有较大关系,也受制于其情感、思想、艺术理念和创作追求。”[3]

(二)节目思想的实践性

节目思想的实践性,指的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主题思想,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要力戒思想平庸、陈旧,力求主题新颖、深刻,切中时弊,弘扬主旋律。要反映当前社会的敏感问题,直面人生,与时代实现零距离接触并第一时间对接,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表达群众呼声,替百姓代言。例如电视连续剧《老农民》,就具有节目思想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与点赞。

(三)节目体裁的实践性

节目体裁的实践性与节目选题的实践性、思想的实践性密切相关,换言之,节目体裁的实践性既受节目选题实践性、节目思想实践性的影响与制约,反过来,又为节目选题实践性、节目思想实践性服务。

节目体裁实践性的重点是节目体裁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生命,要“换地气”。广播文艺节目的体裁,主要有广播剧、广播戏曲、广播曲艺(相声、二人转等)、广播小说、广播散文、广播诗歌、广播音乐(声乐、器乐)等等,电视文艺节目的体裁,则主要指“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等等。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诸多亚艺术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4]节目体裁的实践性,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北京电视台的“我是演说家”,上海电视台的“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就紧贴百姓心声,紧连现实生活,实践性特征十分抢眼。

三、艺术实践的必要形式

中国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第三大层面,是艺术实践的必要形式。这是一个保证系统,也是一项配套工程。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中国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同步一体、水乳交融,才能最终实现整体实践性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具体而言,中国广播电视文艺艺术实践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一)深入实践第一线

广播电视文艺的采编人员与主创人员,必须走出演播室,深入到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获得灵感与素材,抓准题材与主题。

(二)关注实践第一线

广播电视文艺的采编人员与主创人员,平时必须时刻关注实践第一线,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百姓心声。做到取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三)反映实践第一线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本身,要反映实践第一线火热鲜活的生活,以实践性为生命与灵魂、看点与亮点、支点与情点。

摘要:艺术实践是中国广播电视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也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从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三大理论层面,对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探讨与论述。力求对于中国广播电视文艺的艺术实践,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上一篇:生鱼粥的做法有哪些下一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