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文艺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为例,从选题策划、形式创新、媒体深度融合、拓宽传播渠道等六个方面对全媒体环境下广播文艺如何做好主题宣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播电视文艺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广播电视文艺分析论文 篇1:

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改善了大众的物质生活质量,使大众对精神文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扩大了对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广播电视台所塑造的节目内容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并突显出了大型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开展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不同的环节加以考虑,从前期和后期入手解决文艺编导工作实施问题,将宣传策划和后期编导进行结合,通过对编导工序的不断创新,为大众提供优质、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创新方法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社会各界逐渐对文化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的逐渐加快,需要在优质的节目内容支撑作用下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从活动的主题立意入手,保障文艺编导内容的丰富性,推动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彰显出地方特色并为大众展示丰富的节目内容。

1. 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现状

1.1 缺少多样化的工作形式

对于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台节目编导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尚未达到理想的工作标准,在为大众展现文艺节目的过程中,由于并未体现出节目内容的艺术性和互动性特点,再加上受众的整体审美标准各不相同,在编导大型文艺节目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予以综合性的考虑。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广播电视台编导文艺节目来说,虽然加入了当地的特色化艺术元素,但却不利于促进节目的发展。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融合相关艺术元素的过程中,尚未对其进行创新所导致,为新时期的电视节目受众带来了较大的理解难度,从而在统一化和传统性的艺术内容作用下,使观众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审美疲劳,使广播电视台所打造的文艺类节目失去了固定的观众资源,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的长久化发展。单一化的活动形式属于现阶段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在实施阶段的主要问题,由于娱乐性较强导致实际的受众群体具有局限性。对于文艺活动来说,需要充分的彰显出艺术性的特点,然而由于节目当中夹杂了大量的娱乐性因素,导致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难以得到有效加强,使受众的交流和互动频率普遍较低。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促进了人工智能的高效化发展,广播电视台在改造相关节目内容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在创新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的深入发展,切实的满足大众对于节目内容的创新需求。

1.2 缺少地方特色文艺展示

八大剧种是菏泽地区的特色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廣泛关注,在长久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展地方文艺编导活动的同时,需要根据地方的特色与文化,以艺术表现的形式将文化内容展现在舞台当中,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实现对特色文艺和文化的有效弘扬。由于在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编排过程中出现了形式趋同性的问题,并且大多都是以娱乐性为主的艺术元素,并在模仿的过程中使节目效果逐步失真,从而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山东地区的八大剧种分别是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以及豫剧等属于典型的曲艺品种,但部分文化内容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传承,对于以上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来说,需要对其加以传承和保护。

1.3 在安排文艺活动时缺少互动环节

在单一化的文艺活动展现形式影响下,缺乏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导致文艺活动安排失去了原始的效用。在广播电视台文艺编导工作实施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关于艺术文化节目的受众群体,提高受众参与艺术文化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需要保障节目内容的完整性,避免过于注重互动而忽略了节目的具体内容,通过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观众的节目评价和建议进行收集,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对节目问题予以探讨,提取出有效的问题整改方法,充分的发挥出文艺活动的实用价值,扩大文艺活动的宣传力度,从而拓展相关受众范围。在电视文艺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受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和舒缓身心的目的,使受众的内心和情感得到充分的满足,需要在编导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对相关互动新闻环节予以综合考虑,保障互动流程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确保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2. 创新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方法的有效措施

2.1 保障节目安排的合理性

对于广播电视台的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来说,需要确保节目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在安排节目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向受众展示相应的文艺和节目特点,从而扩大实际的宣传效果。起、承、转、合是文艺活动在实施阶段的基本准则,在安排文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在基于开头、结尾、发展和高潮等基础元素下保证节目内容的完整性,加深受众对文艺活动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全面地表达出文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在安排文艺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关主题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节目外部展现形式的巧妙化安排,确保节目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在设置结构形式的过程中,对整体文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在结构形式的支撑作用下,需要保障结构安排的合理性,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大型活动结构的统一性与和谐性,充分的体现出文艺活动的观赏价值。

2.2 明确活动的立意和主题

在广播电视台编导大型文艺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活动立意和相关主题,在开展晚会活动的同时需要充分的落实与晚会相关的重要思想,确保晚会内容和文艺活动都能够受到正确思想内容的引导,使相关思想能够贯彻于整体的文艺编导活动过程当中,将活动宣传、材料选择、艺术表现形式、主持人台词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主题思想当中,实现基础活动元素与主题思想之间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文艺活动形式也必须依据相关主题进行确定,小品、相声、曲艺以及歌曲等都属于文艺活动形式当中的重点组成部分,需要在确定文艺活动主体思想之后,再按照相应的顺序标准对节目进行编排,保障节目展现的科学性。在广播电视台编导大型文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演员能够对相关主题的设置具备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强化节目导演的内容编排能力,以强化受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为主要目的,实现对节目内容的有效传达。例如:对于春节晚会、中秋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来说,需要根据节日确定相应的主题,充分的彰显出文艺晚会活动的重要作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力宣传。

2.3 加大与观众的互动力度

一方面,需要充分的调动参与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的投入到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另一方面,在编排文艺活动节目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节目的整体表演形式予以拓宽,确保节目内容能够在彰显艺术性价值的过程中,充分的涵盖适宜的娱乐性元素。不仅如此,电话连线、网络平台以及微信摇一摇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沟通方式,都能够拉近观众与广播电视台大型艺术活动的之间的距离,使受众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参与到节目当中,并站在群众角度以生活的视角记录大众日常生活过程当中的相关事件和有效信息,利用生活类节目素材发掘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出现的美好事物,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对正能量的有效传递,使文艺活动编排内容能够彰显出积极向上的活动理念。

2.4 融入舞台艺术手段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当中,不仅需要保障服装、道具以及特效等基础元素能够准备完善,还需要确保场景布置、声音美化、灯光烘托等环节的有效落实,派遣专业的文艺活动编导工作人员实施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发挥出形、色、光、声等四种元素的最大效用。不仅如此,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舞台艺术的有效融合,使其能够在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过程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既彰显了文艺活动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在保障结构布局巧妙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对舞台艺术的统筹规划,确保所展现的文艺活动能够强化受众的视觉感受,使晚会节目具备较强的观赏性价值。另外,还需要保障整体结构布局的和谐性,充分的调动现场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平民化的节目内容展现基础上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涉及到音乐和舞蹈等艺术表现方式,还需要包含戏剧、小品、相声以及器乐演奏等方面的内容,与不同阶段的受众群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充分的满足受众的观赏性需求。

3. 结束语

从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不仅能够积极地顺应时代的革新需求,还可以基于文艺活动使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充分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提高文艺节目的质量,以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节目组织的合理化安排满足大众的观赏需求,提高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工作的实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文艺编导研究[J].记者观察,2020,(32):112-113.

[2]葉尔木拉提.木啥买提哈力.浅谈广播电视台文艺编导创新研究及能力提升[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9,(26):84-85.

[3]丛迪.电视文艺编导的综合素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21):129-131.

作者:吴亚妹

广播电视文艺分析论文 篇2:

《追寻》——广播文艺主题宣传的一次精神求索

【摘要】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为例,从选题策划、形式创新、媒体深度融合、拓宽传播渠道等六个方面对全媒体环境下广播文艺如何做好主题宣传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艺广播   主题报道   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宣传报道是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作重点。在全媒体环境下,如何让主题宣传报道守正创新、深入人心,是广播文艺面临的全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①守正创新是广播文艺作品直面互联网浪潮和信息化革命、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根本路径。在全媒体环境下,依托和开发优秀资源来增强原创力,充分发挥广播媒介以声传情的优势,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广播文艺的艺术审美境界,以深化内容生产来提升广播作品质量,是广播文艺工作者必须完成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大型融媒体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以下简称《追寻》)为例,对全媒体环境下广播文艺如何做好主题宣传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把握历史性节点,谋划重大题材创作,努力提高广播文艺节目的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202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举全战线之力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教育,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②毫无疑问,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系列宣传报道,是2021年主流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这一重大节点,做好主题报道,才能彰显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媒体创新能力与传播能力的一次检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无数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为我们的前行之路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更为广播文艺宣传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今年以来,各地广播文艺陆续推出《党史音乐课》《歌声百年》《光影百年》等专题节目,通过音乐、电影等文艺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追寻》,是以家书这一人们最为熟悉的情感交流载体为切入点,努力挖掘百年党史中的英雄故事和时代精神,展示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书信属于广义的文学范畴,家书因直抒胸臆,于字里行间传递真情实感,成为广播文艺创作中的有力“抓手”。为了让家书的文本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追寻》节目组先后走访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查找大量历史资料,最后精选出不同时期的100位共产党员的100封家书。节目组同时特邀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全程参与节目内容把关,确保节目史实准确无误。

《追寻》第23集《忠孝只酬主义真》在介绍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先行者冷少农时,其长孙冷启中动情讲述祖父在执行潜伏任务期间五年没有回家而被家人责备“忘恩负义”。倍感委屈的冷少农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地)去为他们努力。”第9集《一位英雄母亲写给女儿的信》讲述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烈士故事时,引用了赵云霄写给女儿启明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影视演员刘敏涛在节目中深情诵读这封家书,展现赵云霄伟大的革命信仰和对家人的永恒深情。

以百封家书作為载体,节目将丰富翔实的历史新闻资料和充满强烈情感的故事细节融为一体,将入情入理、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集中呈现,真实展现了跨越100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信仰与追求。以家书作为主体,更易于融合、串联各类经典文艺节目及作品,让受众在收听收看时形成情感的共鸣与共振,从而有效提升了文艺节目的艺术水准与受众满意度。

二、广播文艺主题宣传报道要力求新闻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对于广播电视机构而言,如果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比作一场战役的话,主战场往往是新闻节目,文艺节目通常是承担“助攻”的任务,通过优秀经典文艺作品主题创作与编排形成合力与声势。承担“助攻”任务的文艺节目,同样需要深入扎实的采访与体验生活,才能出色地达到传播效果。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文艺的本质同样基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表达真情实感。将广播文艺中的新闻元素与艺术元素有机融合,在确保节目时效性、导向性和贴近性的同时赋予其艺术性。新闻纪实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不仅反映新闻人物、事件的生活真实,还从生活中展现出艺术真实,在艺术语境中强化节目的现实意义,使其更加多元化并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广播文艺的创作应注重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充分融合,提升文艺作品的可信度、思想性和感染力,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为了让主题性创作的内涵挖掘更深,《追寻》突破了广播文艺节目的传统制播方式,主创团队践行新闻舆论工作“四力”精神,深挖史实素材,先期查阅大量相关历史资料,认真研究策划方案,经多方协调联络采访到科学家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邓恩铭烈士侄孙女邓庆梅、刘老庄烈士李云鹏之妹李爱云等革命志士的亲属和后人,以及原基建工程兵老战士何林、山东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阴其玲等家书作者本人,还有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史桂芳等党史专家。调研采访行程遍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贵州、广东、海南等地,寻迹英烈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沉浸深入到家书所处的历史人文氛围之中。用采访中的情节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情怀,让听众随着一封封红色家书走进建党百年来的各个时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的英勇抉择,激发听众共鸣,引人回味深思。

三、以声传情,立足音频,探索视音频一体化策划与生产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③

对于媒介消费群体而言,当下已进入“无视频,不传播”的时代。如果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广播节目仅仅满足于广播端和音频App的播出,那无疑是抱残守缺,难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追寻》在策划之初就确立了音频、视频同步推进的思路。根据视音频不同表现特点,积极探索,各展所长,相得益彰的融合采录和传播模式,打造出主题深刻鲜明、内容生动鲜活、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广泛传播力的融媒体精品力作,让受众在百封家书的真实故事里凝聚主流价值的共识。

节目策划之初,根据对百封家书具体内容的反复讨论,确定视音频拍摄、录制方案。部分选题运用广播特写手法采录,体现音频节目在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过程中的延展空间;部分选题运用微纪录片的拍摄形式,增加红色家书背后的可视化信息,由此来践行与探索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转变的过程。

四、强化文艺特质,融汇多种文艺形式,在经典艺术作品与主题宣传之间创建关联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Carl Hovland)提出,讯息符合受传者的兴趣、信仰、价值观,就会被注意、理解和记忆,反之就会被受传者忽视、曲解或淡忘。④顺应大众审美经验以及对于经典艺术作品的声音记忆,巧妙地利用听众的欣赏阅历,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对于经典艺术作品的深刻记忆,易使大众在广播文艺节目与经典作品之间创建心理关联、引发兴趣联想与认同。

在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涌现过一大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传播广泛、深入人心,深刻影响着国人的审美追求与价值追求,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追寻》在广播语言的运用上大胆创新、精益求精,综合运用广播剧、影视剧、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多种文藝体裁,围绕红色家书讲述党史,让厚重的历史以鲜活生动的面貌呈现在听众网友面前。如在广播剧的运用方面,节目根据人物事迹进行了多元化探索,以倒叙闪回、时空嫁接、虚实结合等方式架构故事情节、展现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同时再现与典型人物相关的现场,让大众获得“沉浸式”情景交融的情感体验。第26集《将年轻生命托付崇高理想》就以广播剧的形式展现了革命烈士邹子侃在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中的顽强斗争。

为了有效增加节目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可听性,《追寻》注重集纳相关经典文艺作品片段并有机嵌入节目之中,如电影作品《赵一曼》《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等、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太行山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第43集《从莫斯科到延安 ——人民音乐家的万里家书》巧妙运用《黄河大合唱》片段,为冼星海之女冼妮娜述说往事营造氛围,立体生动地展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理想信念、艺术才华和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怀。第56集《黑暗中的那道电波永不消逝》与经典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原声串联衔接,利用声音内容勾起听众观影回忆,使得红色谍报特工李白烈士形象更具有真实鲜活的画面感。声形共情,建立在听觉内容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沟通之上,受众自觉将听到的声音与记忆中的形象相互耦合,唤起与原始印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想象与感动,并且获得内心的共鸣与认同。

五、以全媒体矩阵思维努力实现广播节目在互联网的有效传播

对于主题宣传报道而言,前期的策划、采访、制作等工作成果,最终要通过有效传播来实现其价值。广播文艺节目必须要突破仅仅依靠广播端和音频客户端进行传播的瓶颈,实现在全媒体平台的有效传播,才能不断扩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追寻》通过“去节目化”的方式打造优质的音频产品矩阵,除了前期同步拍摄的视频纪录短片,还将百集音频节目进行再创作,将音频节目视频化,制作二十多个家书诵读短视频和大量特色海报。这些适合移动端用户传播的短视频、短音频和图文产品,一方面使得作品的触达人群得到了扩大,让一些平时不听广播的互联网用户也成为声音消费者;另一方面则通过增加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曝光,使广播节目全面实现在视频App的可视化播出,为互动化表达、个性化传播铺路架桥,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真正实现了让红色文化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宣传目标。

《追寻》节目实现传播渠道的创新,主要依托总台的新媒体矩阵,总台央广文艺之声、阅读之声联合央视文艺、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央视网、央广网等各大平台齐头并进,发挥总台媒体融合传播的优势。此外,还通过新浪微博、腾讯视频、爱奇艺、抖音、快手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打通融媒体传播矩阵,使节目进一步体现出了一种网红气质和裂变属性,更快速直接地触及年轻群体,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其中,《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节目视音频内容一经开播,就凭借打动人心的故事、真情实感的讲述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多角度话题在新媒体端持续发酵,截至4月24日12:00,“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追寻党史百年记忆”微博双话题阅读量达3亿+,讨论量 314万+,全网音视频播放量 3000万+,互动量 300万+。

六、引入优质明星资源,让党史宣传破圈传播

文化的魅力在于传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只有让红色传统文化更多地被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才是真正有效的传承。

《追寻》在坚持主旋律的基础上,拓宽宣传路径。从创意雏形到执行落地,着意将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和新媒体元素贯穿创作全程,将互联网时空下的受众聚集、口碑传播作为创作的重要目标,努力用红色传统文化碰撞当代年轻人的文化喜好,让更多年轻受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得到红色力量的浸润滋养。

节目精心选编建党以来各个时期的百封红色家书,集结康辉、鲁健、朱迅、苏扬、肖玉、李立宏、李野墨、蒋雯丽、刘敏涛、何冰、张一山、胡歌、易烊千玺、郭麒麟、马思纯等百位演播者倾情讲述。各界艺术家及演艺明星不仅以专业的业务能力,通过一封封家书、一个个故事、一次次演播,将家书纸面的情感与背后的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带领大众走进写信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初心使命、精神品质,更是发挥自身的宣传力、影响力,积极协助节目宣传,并因诵读内容、受众年龄等构成了多元视角,吸引了不同圈层受众对红色家书的浓厚兴趣,这就使得《追寻》打通了全龄化的传播通道,成功破圈传播。

其中,“易烊千玺读夏明翰致妻子家书”话题阅读1.1亿人次,冲上当日微博热搜总榜; “张一山读邓恩铭致父亲家书”话题登上当日微博热搜榜第2名。众多网友纷纷热评:“要和我的正能量偶像一起,身怀炽热之心,不辜负先烈遗志。”“先烈们请放心,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七、结语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闻战线使命在肩。在深度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追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借助融媒体形式、技术、传播,做好主题主线宣传,以现代性话语讲好党的故事,努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真正做到了让红色文化滋润人们的心灵。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②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21年1月7日,第1版。

③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

④ [美]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丛书·英文原版系列:大众传播实验(英文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聂巧)

作者:王菲 宋歌 邹蕾

广播电视文艺分析论文 篇3: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融媒体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转变,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掌握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并利用其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进而提高影响力与传播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发展路径

一、融媒体时代的特点

(一)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信息的内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移动终端对自己关注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解。

(二)信息传递的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方式大多数都是文字、图片的形式,人们通过阅读内容对信息进行深入了解,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种渠道来传递信息内容,短视频、直播等平台能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多元化,生动的画面比枯燥的文字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三)信息传递内容的海量性

传统媒体背景下人们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并不享有主动权,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和发布者,信息内容铺天盖地而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中搜寻自己想要寻求的信息内容,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人并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有关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内容的筛选与舆论的引导。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路径

(一)转换传播理念

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创新发展就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优势进行转变,一定要转变传播理念。传统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通过电视或者广播来进行信息内容的传递,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并且都十分便捷。因此,广播电视媒体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媒体理念的限制,广播电视媒体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基层,了解人们的需求,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人们进行分析,从中获取一定的数据,掌握人们的关心内容与注重的信息,这样在进行信息筛选时才能够选取人们有兴趣的、有價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进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拓宽受众范围。

(二)转变传播方式

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转变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更倾向于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广播电视媒体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创建新的平台,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直播等都是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制作小视频将广播电视媒体的关键内容展示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想要继续关注的兴趣,进而拓宽受众范围,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三)创新传播内容

融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体软件争相出现,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就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应该创新传播内容,在进行文字编辑时利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渲染情绪,调动人们的感官,让人们能够真情投入到其中,进而让人们想要继续深入了解与掌握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一般是新闻和文艺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了解受众的需求采用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加强人们的关注,新奇的事物总是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先进技术进行内容的创新,进而拓宽受众范围,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培养综合型人才

人才是每个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不可或缺的,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也不例外。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丰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能够真正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还应该制定规划,吸引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实现对融媒体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够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融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就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改进与创新,将新媒体技术与自身优势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拓宽受众范围,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 戴申丽

上一篇:流动党员酒店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工电子技术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