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说课讲稿

2024-05-11

休克说课讲稿(精选7篇)

篇1:休克说课讲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休克病人的护理》。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4、学情分析

5、教法手段

6、学法指导

7、教学流程 一

“休克病人的护理”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刘东升主编的、供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外科护理学第三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休克病人的护理,在学此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二章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为这一章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章内容十分重要,以后讲具体疾病的时候会多次提到,同学们务必牢固掌握。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中职学生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为:掌握休克病人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休克尾辅助检查,防治要点,护理诊断,了解其发病机制

②能力目标为:能够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辅助检查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能够配合医生对病人展开急救。③情感目标:通过休克病人的护理的学习培养护生分秒必争的责任心,激发学习外科护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休克病人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2)难点:临床表现在病例讨论中的灵活运用

四、学情: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战场,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了解学生,掌握学情。中职生的共性一般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讲授的内容要符合可接受的实际,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职业护理证的考核内容和临床需要。

五、教法手段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所以我(1)在授课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2)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讨论点拨法

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休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点拨。这样,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而产生顿悟的方法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

六、学法: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两种学法:

(一)自主探究学习法

贯彻整个教学始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去思考,总结

(二)合作互动学习法

以学生为本,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采用四人讨论小组活动,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

七、一、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有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预习休克病人的护理这节新课内容。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并做好教学设计。

2.授课环节(本次授课时间为45分钟,共分为5部分)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以一则源于生活的故事导入新课,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共5分钟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最后学生总结归纳,共5分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代酸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补钾四原则?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在新课的推进时,给出3个精心设计的病例,展示了不同年龄段的病情变化,为学生的学习假设一个情境,请学生阅读并分析病例,结合病例,按照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防治要点,护理措施对休克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新课的推进30共分钟,其中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是本节课需要精讲和细讲的内容。

(1)结合病例讲解休克病人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是本次课的重点。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教师采取结合病例、疾病病因进行对照讲解。清楚阐释休克三个

时期的临床表现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提问的方法

(10分钟)

(3)护理措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精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智,皮肤色泽,尿量,中心静脉压,)生活护理(环境,体位,吸氧)治疗配合(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原发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在讲解的时候要重点强调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休克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检测?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提问的方法,(共15分钟)

(4)拓展延伸,更新知识。一个新问题的抛出,突破课本界限,有效衔接内外科知识

(5)新课小结,让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外用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进行课堂测试,检测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指导学生做好下次课的预习和布置作业,新课小结共5分钟。

篇2:休克说课讲稿

【教学内容】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并理解休克的概念、主要病因及休克微循环的变化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和辅助检查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能够配合医生对病人 展开急救。

3.情感目标:通过休克病人的护理的学习培养护生分秒必争的责任心,激发学习外科护理的 兴趣。

【重点】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三期的特点及临床特点。【难点】休克的发病机制。

处理方法:重点通过讲解、分析、举例、学生参与等方法解决。难点通过讲解、练习、比较等方法解决。【教具】多媒体课件

篇3:说课讲稿

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东营职业学院《钻井施工》课程负责人张学友,现在我向大家汇报《钻井施工》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从以下七方面汇报:

一、课程概述,二、课程整体设计,三、课程内容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效果,六、考核设计,七、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所在专业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钻井方向)的岗位(群)面向如下: 基本岗位是场地工、外钳工、内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和司钻;发展岗位是大班司钻、技术员、副队长、队长和钻井监督。1.课程沿革

2007--2008随着石油钻井岗位市场需求的复苏和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定,选用新的教材、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等,力求教授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先进性。

2008--2009通过对钻井企业的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校企合作确定了钻井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学习领域的课程,确定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钻井施工》教材编写大纲、课程设计、学习任务单。

2009—至今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完善钻井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及教学指导材料,全面实施“2+1,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提高实训教学学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思路

组建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面向石油勘探、开发相关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等形式,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石油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总结出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岗、证、课相融合,完善“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导向,参照石油勘探、开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岗、证、课相融合,完善“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技能训练课程平台构成的支撑平台为基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为核心,最后通过石油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支撑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平台。主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个人态度、社会能力、单项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等。

学习领域:包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以企业岗位为导向,融“教、学、做”一体,学历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但提升学生的技能应 1 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学习领域使学生了解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发展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最后通过石油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定位

东营职业学院围绕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的发展,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以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是学校“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在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了优质核心课程《钻井施工》的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性质

《钻井施工》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基于钻井工作过程的课程,承载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任务,处于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

课程作用

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开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等知识,使学生达到钻井职业操作岗位的中级操作工水平。学生通过仿真和全真情境学习过程中的操作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石油钻井操作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是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钻井操作高技能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

《钻井施工》课程是在前导课程《石油工业概论》、《石油地质学》、《钻采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了解石油工业的概况,掌握了石油地质知识和钻井设备的知识后,为学习《钻井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后续课程为《采油工程》、《钻井HSE与安全操作》等,他们对专业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今后获得石油钻井中级工职业资格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真正的将专业技能、职业鉴定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钻井方向主要的人才培养定位为石油钻井中级工、岗位为司钻,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石油钻井工。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理念: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针对每一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思路:职业分析:分析职业现状、发展趋势,确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产生行动领域;教学设计:行动领域教学化处理,形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行动导向课程的实施。

学习领域构建:实践专家论证,得出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

本课程是以钻井主要岗位—场地工、内外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司钻等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各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项目。

《钻井施工》根据工作过程共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20个任务构成。每一个情境都有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有相应的知识内容支撑。情境与情境之间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任务与任务之间呈现平行或递进关系,知识内容的编排上是基于工作过程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最终通过综合实训项目把各个情境联系起来,并通过综合实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①以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方案为基础,进行专业知识点的解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顺序,按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

②基于工作过程,同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钻井工程整体认知,钻前准备、钻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一次开钻、二次开钻和井控作业。

③以司钻岗位为例谈职业能力要求:巡回检查及岗位职责;技术参数的执行;司钻操作控制;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工作组织及工作程序。

④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时,职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并重,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完成常规钻井施工,执行钻井参数,钻井工具的使用及维护,钻井效果评价与分析,制定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能力的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操作规程、施工标准等执行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沟通与表达能力,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

根据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完成钻井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拟实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钻井初、中、高级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钻井初、中、高级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实训项目。2.钻井职业岗位主要工作及工作过程

①学习《钻井工程设计》、《钻井地质设计》、《钻井泥浆设计》,制定施工计划、编写作业指导书及《HSE作业计划书》;

②根据设计要求准备井口装置、井口工具、钻具及入井工具、钻井液处理剂及设备易损件等; ③一次开钻准备:挖圆井、打导管、冲(钻)大、小鼠洞、下鼠洞管并固定;按设计要求配制好钻井液,并接好向井内灌钻井液的管线;

④一开钻进:一开组织→开钻→接钻铤、接钻杆钻进→防斜打直,测单点→循环洗井→通井→下表层套管→固井→候凝;

⑤二开准备:安装井口→井控装置试压→下钻→循环系统高压试运转→防喷演习→钻水泥塞、钻进→地层破裂测试(生产井有成熟的邻井资料,因而不需要)→第一次见砂岩层,确定钻井液密度上限值、换算最大关井套压;

⑥二开钻进;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组织快速钻进→水力参数优选→防斜打直或定向造斜→测斜及井眼轨迹控制→井身质量控制→钻开油气层前准备工作→钻穿油气层。

3.《钻井施工》能力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学生基本能够按照钻井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完成钻井施工不同岗位的工作,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和工具,能独立按照设计任务书完成钻井施工设计。

①能够认知钻井施工工作过程,清楚知道钻井施工相关岗位及各岗位职责,能够确认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解决。

②具有解读钻井工程设计的能力。

③能够根据所钻地层,合理选择、组装、使用、维护钻头和钻柱的能力。④能够根据所钻地层及钻具组合,进行钻头喷嘴和钻进参数优选的能力。

⑤能够测试及计算地层压力,在各种工况下及时发现溢流,具有油气井压力控制的能力。

⑥能够根据操作规程完成一次开钻中挖圆井、打导管、冲大、小鼠洞、起下钻等工作,能够合理使用常用防斜钻具,能够正确安装防喷器。

⑦能够进行井眼轨迹的测量、基本计算及常规绘制。

⑧能够合理使用及维护造斜钻具,并能够进行造斜工具的定向。⑨能够根据工程设计制定施工计划。4.《钻井施工》知识目标

①掌握钻井施工工艺过程及主要岗位的职责、巡回检查的路线和内容。②巩固和掌握一口井的工程设计内容。

③巩固和掌握喷射石油工程技术及水力参数优选方法。④巩固和掌握各种钻井工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⑤掌握地层压力的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掌握常规压井方法、原理;掌握井控设备的基本组成、型号、结构原理。

⑥掌握一次开钻工作要求、内容、方法、工作程序;掌握直井防斜石油工程技术。⑦掌握二次开钻的工作要求、内容、方法、工作程序;掌握定向造斜石油工程技术。⑧掌握一、二次开钻的组织程序及施工重点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及教学指导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了钻井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实训比例,并全面实施“2+1,半工半读”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教学过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教学相辅”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习行动的目标是在实际或模拟 “情境”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习情境既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又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学习行动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自主学习

教师为行动过程导向—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评价者

学生在学习前会拿到一份学习任务单及考核评价单 2.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课程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形象思维较强”,“适合在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学情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扮演、岗位轮换、团体协作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教师的作用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钻井工程操作中的某个具体的现场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班级仿照钻井队实际现场的岗位设置,组成一个完整建制的模拟钻井队,包括工程技术员、泥浆技术员、电气工程师、司钻、副司钻、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等岗位,并在实训的过程中,采用轮岗的方式,使每一名同学对钻井所涉及到岗位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以钻井工程复杂情况及事故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钻井操作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探索钻井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处理的方法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钻井复杂情况及事故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它一般应用于在进行“六步教学法”的检查阶段。

小组学习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完成钻井工程课程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学生始终以小组为单位,即每 8~10 人组成一个完整编制的钻井小班,每个学生担任包括司钻、副司钻、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泥浆工、柴油机司机等岗位的不同角色,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以学习小组为行动主体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获得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而且还使学生获得包括人际交流、团结协作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社会能力,同时还使学生锻炼了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范畴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大为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讲授(评)法

讲授(评)法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赋予该教学方法新的意义。主要应用于资讯阶段对一些理解困难问题的讲解、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教师对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对操作问题进行梳理,理论提高,以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利于在今后中对学习工作的改进。

以项目教学法为例:

如图是技师检修项目转盘方补心(转盘中心带动方钻杆旋转的一个部件):由学生组织实施,技师指导的设备检修项目教学方法。

比如:钻柱的检查及丈量;起下钻操作液压大钳和起下钻排放钻柱。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仿真模拟训练

鉴于石油钻井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性,根据石油钻井岗位规范和施工的工作过程,以钻井模拟器为主要仿真训练设备,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模拟训练,钻井模拟实训室进行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灵活安排训练时间,通过钻井仿真模拟实训,提高钻井施工的操作技能。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钻井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所购的钻井工程系列音像教学资料和自拍的钻井施工教学所需的图片与视频材料等),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钻井施工的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境教学。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手段的结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

本课程在建的精品课网站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课件、实训指导、考核标准、习题与试题库内容等内容。学生可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课程资源

①《钻井施工》特色教材:成功召开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规划研讨会,我校任主编院校承担了《钻井施工》教材的编写任务

②《钻井施工》教学课件

③《钻井施工》学习及考核任务工单 ④《钻井施工》课程整体设计 ⑤《钻井施工》课程单元设计

⑥《钻井施工》部分多媒体动画演示库 ⑦《钻井施工》课程标准 ⑧《钻井施工》课程教材大纲 5.教学团队

《钻井施工》经过多年建设,积极聘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初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建”的教师队伍,目前课程专业教师12名,其中校内教师7名,兼职教师5名,全部具有企业工作或见习经验。

另外聘请多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建设,使课程建设的“工学结合”得到充分保证。6.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依据钻井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为满足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需要,在校内建有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仿真与全真结合的钻井工程实训中心、仿真机房及设备陈列室等。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和培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满足钻井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需要及为油田开展技术服务需要。7.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为了培养石油钻井一线高技能操作人才,校系两级积利用与胜利油田企业天然的“血缘”关系,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多家油田单位,如黄河钻井三公司、四公司等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可以将在学校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系部制定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工学结合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校外实习基地运行通畅。

安全问题是关系校外实习基地能否正常运行的大问题。通过校内安全讲座、三级安全培训(钻井工程公司、钻井队、班组),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签定实习协议,明确安全责任问题,并且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为学生量身定制保险业务,100%入保,彻底解决了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的安全后顾之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企业派专人负责对学生指导,系(部)设指导教师负责与企业的联系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为主的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三方双向”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考核优秀者授予“优秀实习生”等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实习基地运行情况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目前,已与胜利油田黄河钻井四公司、黄河钻井三公司、胜利油田地质录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胜利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等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多名校外兼职教师,承当实习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等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教学效果

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优良。

六、考核设计:

考核方式:包括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期末考评。

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评占总成绩的20%。

七、特色与创新:

经过课程组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完善,《钻井施工》课程创新了教学模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体如下:

1.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实现三位一体

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将五个学习情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学生在学习了《石油工业概论》、《石油地质学》等课程后,在学习《钻井施工》课程时,先到钻井队(企业)进行辅助顶岗实习,主要对课程设置的四个教学情境进行初步了解。该阶段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第二阶段 学生在校内钻井仿真实训中心集中学习。该阶段,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考核。结束后学生参加石油钻井工职业资格认定,取得石油钻井工中级工的职业资格。

第三阶段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就业企业中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钻井施工操作的综合训练,获得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基本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同时,课程组高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实践的一致性,在情境教学中实现理论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可完成开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井场与课堂、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三位一体。这样经过三个阶段,即“工+学+工”、“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循环,三位一体。

2.岗位递进、能力进阶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岗位逐渐递进,即由第Ⅰ阶段辅助顶岗实习中开始担任场地工、外钳工、内钳工岗位,到第Ⅱ阶段校内实训中开始担任井架工等岗位,到第Ⅲ阶段毕业顶岗实习中担任副司钻、司钻等工作岗位。

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进阶,由石油钻井初级工水平逐渐达到石油钻井中级工水平,实现培养石油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总结:

经过骨干校提升专业的建设,《钻井施工》这门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支撑下,在优良的师资团队共同努力下,必将大步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钻井施工人才!

篇4:临检说课讲稿

讲 稿

临床检验教研室

下面我就《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的设计,从八个方面向各位专家进行汇报,请评议。

一、课程简介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思路,基于医学检验岗位工作过程和具体工作任务而开发设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进行临床标本的检测;掌握对检测标本的处理、分析及临床意义,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是职业岗位技能的初期培训,后续专业课程的前导性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课程总学时:120学时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三个1”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以学校为主——基本素质和职业基础学习

第二学年以医院职业岗位为主——边学理论边实践的职业技术学习第三年在实际工作岗位——“岗位”实习和职业拓展 2.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等6门核心课程。其它主要课程分为4个模块,每个包含需要学习的课程。(1)人文社科模块: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③英语;④计算机应用基础。(2)职业基础模块:①应用化学;②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③人体解剖与生理学;④临床生物化学;⑤预防医学;⑥病理学。⑦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⑧临床实验室管理;(3)专业技能模块:①免疫检验技术;②临床检验基础;③生化检验;④微生物学检验;⑤血液学检验;⑥人体寄生虫学检验;⑦临床检验综合技能训练。(4)职业拓展能力模块/选修课程: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②医学检验导论;③文献检索;④卫生检

验;⑤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⑥医学伦理学;⑦医学检验专业英语;⑧医学心理学;⑨医学物理学。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在专业技能模块。3.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血液一般检验、尿液分析、粪便检验等基础理论。(2)技能目标:掌握血液一般检验、尿液及粪便检验等项目操作技能;掌握血液标本采集与抗凝技术,血细胞计数、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技术,细胞、管型、虫卵等形态识别技术;掌握常用仪器操作使用、常用试剂配制技术。

(3)情感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

(4)能力目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4.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

临床检验工作任务: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收集与处理

→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

(2)根据工作过程、任务设计对应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5.学习情境设计

在学习领域将检测项目作为载体,将检测项目中的基本技术设为“学习情境”,然后将“学习情境”中的器材、样本、疾病、对象需要的基本技术设计为“子情景”,然后进行学习。

三、课程特色

《临床检验基础》为学校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目前,(1)课程简介;(2)教学大纲;(3)主讲教师简介;(4)理论授课课件;(5)课程教学录像;(6)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7)实践教学录像;(8)实训指导;(9)习题集;(10)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料已上网,网址为:http://211.64.79.8/jpkc.htm。可供学生上网学习并与老师在网上交流学习。

课程特色:

(1)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习热情。①学校检验系与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②开课时即先到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

(2)教学贴近临床,实行五真一实。即采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临床仪器设备、真实的临床一线教师带教、真实的临床标本、真实的检测项目、真实的化验单作为考核标准。

(3)教学模式新颖,紧扣目标要求。教学模式采用“1+3+3”和“分层一体化”。“1+3+3”教学模式为:“1”——加强,加强动手能力操作训练;“3”——三过程,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 “先观看、再讲解、后训练”的三过程教学;“3”——三阶梯,操作训练采用:“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真实情景训练”→“顶岗实习”的训练模式。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工学交替。

四、教学内容

1.教材建设

选用教材:理论教材:选用《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罗春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十五国家规划专科教材。实验教材:选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第2版),刘成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卫生部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要求,我们与行业、医院专家编写了《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及考核评价标准》供学生实训实习使用。

参考教材及资料:为了给授课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以参考,学校给教研室配备了:①《临床检验基础》(本科第5版),熊立凡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教材作为教师备课时的参考。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课程负责人张纪云教授组织参与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及附属医院、实习教学医院有关医学检验专家共同编写了具有特色和实用的《临床检验学习指导》,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

2.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注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2)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3)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素质培养的职业性。3.职业性实践性

教学模块:

模块一:血液学检验:血液检验基本技术,血液一般检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验; 模块二: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检验;

模块三:体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及分泌物检验,其他体液检验; 模块四:脱落细胞学检验:脱落细胞学检验 4.课程的组织安排

(1)教学内容:总学时:120,理论与实践:1︰0.82,安排在第3、4学期授课。绪论1学时

血液学一般性检查7学时 白细胞检验12学时 红细胞检验12学时 血小板检验4学时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4学时 血型与血库10学时 尿液检验18学时

排泄物和分泌物检验16学时 体腔液检验10学时 脱落细胞学检验16学时(2)课程的组织安排

教学区——听。教师讲解相关理论、仪器原理及使用; 工作区——看。检验人员实际临床检验操作;

实训室——练。①用临床标本操作练习;②校内反复练习。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模式

¤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 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在每一项目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其次安排相应的技能训练,再进行与项目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最后以实训结果为载体进行项目剖析教学。

(2)PBL教学法

(3)医院情景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法

(5)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根据医院检验科工作实际,选择典型病例让学生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多媒体示教室示教、互动式辅助教学系统,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融合补充,优化教学过程。

4.考核评价

分为理论闭卷考试(100分钟)、实验课技能考 核和平时作业计分三部分,总分为100分。闭卷考试占70%,由教务处组织考试;实验课技能考核占30%,由教研室自行组织安排;平时作业计分占10%,由教研室自行组织安排。

六、实训条件

1、设计理念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实训项目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临床环境为依托。

教学设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实训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验课从校外采集病例,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等院校共管。

以“实训项目为中心”——进行单项练习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临床检验工作过程、程序,进行任务式学习在“真实临床环境”——医院检验科的情境中学习

2、设计思路

任务中心,工作过程导向,在真实情景环境中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临床环境为依托”,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在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工学交替。

七、教师队伍

1.“双师”型教师

主讲教师共5人,无课期间均在学校附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上班,均为“双师”型。

2.硕士学位教师

专任教师中有3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硕士研究生在读。3.职业资格结构

1名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经过1年医学检验专业进修学习,并读医学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3年,其余均为医学检验专业毕业。

4.师资队伍培养规划

教:校内教学一线教师临床实践“制度化”,校外临床一线教师教学“规范化”; 引:引进高素质教学人员“标准化”,引进新技术“不断化”; 做:以老带新“长期化”,青年教师“双栖化”。

5.教学改革:近5年来先后有7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实验技术成果奖,山东医专优秀教学成果奖、实验技术成果奖。

张纪云等。“教、学、做一体化在临床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459。

八、教学效果

1.学校教学督导组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采用以课题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项目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深度和广度适宜。教学的设计思想与实施方案,均注重将“教、学、做”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高职高专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该课程主讲教师力量雄厚,教学效果受到全校师生好评,形成了合理的教学梯队。该课程所属实验室为山东省“一类实验室”,实验设备齐全,实践教学效果优良。

2.行业专家

校外专家段玉峰(怀化医高专检验系主任、教授)、黄斌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检验系主任、教授)、季海生(临沂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战玉喜(日照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等:对课程的改革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教学内容设计新,6

打破传统模式,培养方式灵活多样,与工作岗位结合紧密,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3.学生

篇5:构成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a.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b.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d.课程考核方法 e.教学特色与创新 f.今后设想

1.性质、地位

a.研究造型要素及构成规律,培养学生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专业设计课的基础课程。

b.研究基本元素规律和方法,以提高处理版式设计的效率。c.走向设计师的敲门砖。

作用

a.培养学生们对造型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提高审美

b.为平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打造基础。

2.理念与思路

a.培养有思想、有创意的设计师

以大量的习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课程要求,但是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和课程实践脱钩。

现在我控制课程的习作数量,加强习作的质量,要求成为成熟的作品。作品的前期,让学生画大量的草稿,训练其设计创意;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强调其制作工艺,完善学生动手能力;后期作品的深加工,运用现代数码新技术、新材料对作品进行装裱,让作品的展示尽善尽美。设计立体构成的模型实体要紧密结合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使实体展示完美体现三大构成的艺术魅力。辅导学生熟练运用软、硬件制作多媒体展示)

b.视觉→实体→视觉

针对一个载体,如:手提袋,茶叶桶等,创作大量的草稿,训练设计思维,在这些草稿中挑选有思想的设计进行完善。

① 手工制作这个实体,用训练作品装饰这些实体,看立体效果。

② 每个学生挑选最有新意的作品,运用现有的数码技术、动画软件加工成动态作品; ③ 实体展示结合多媒体展示。

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求知欲越强,兴趣就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制作作品过程中体会设计的艺术魅力、艺术感染力。

① 要给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② 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③ 保持对世界时尚前沿信息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设计思维的灵敏嗅觉。④ 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a.多媒体理论讲解→随堂辅导→指导硬软件使用→布置展示→学生多媒体讲解→教师多媒体剖析、总结

b.理论讲授→课题训练→加工作品→作品展示→大师作品赏析→学生作品剖析、总结

4.课程考核方法

a.单列考试

练习习作为主体,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工艺、设计思想、作业质量。

b.综合评估:

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

5.教学特色与创新

• 展示平面作品、色彩作品→多媒体展示 • 立体作品→实体展示结合多媒体展示。

6.今后设想 向视觉传达方向发展

篇6:Photoshop说课讲稿

邵东职业中专姚志宏

一、课程设置 1、性质与作用

《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针对平面设计相关岗位开设,并进一步向数码后期制作领域拓展,培养学生平面设计与制作的职业能力与素养。2、理念与思路

设计理念:

“创意与技能并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平面设计人才。”

设计思路:

根据企业需求了解任务需求再进行分模块进行教学,再让学生用于实践,最后再知识综合规纳总结

二、教学内容 1、中职学生特点

(1)富有激情,有求知欲。

(2)学生基础差,只重视职业技能训练。

(3)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缺乏,需教师正确引导。

2、宏观教学内容安排

模块一:名片设计与贺卡设计 模块二:海报设计 模块三:人物艺术写真 模块四:婚纱艺术设计 模块五:产品包装设计 模块六:企业形象设计 3、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    任务布置 教学课件 电子教案 资源素材

4、微观内容的组织安排

------我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用海报案例来表分析这个流程 5、相关教材及相关资料

Photoshop 6.0基础教程 Photoshop CS实用培训教程 Photoshop CS2实例教程 具体实施过程:

首选确定教学方案再做教学课件,结合项目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再用项目案例进行巩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式。课堂教学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边讲边辅导,构建网上学习环境,作为本课程的平台支撑。

引导互动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评优激励式。每个训练阶段及时收集学生实验作业,进行剖析,选择富有创新思维或技能应用突出的作品做成实物进行应用,以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课外辅助式。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内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最新动态,学习高新技术,对学生课外答疑采用BBS、E_mail、QQ聊天等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

课程设计式。安排一周集中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前2天时间安排学生对某企业进行设计市场的调研,了解企业文化及其产品功能等,后3天时间综合本课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分工协作完成该企业系列VI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顶岗实习式。校企合作,集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向商品市场过度,避免设计与生活的脱节,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广告设计的目的性。

2、教学手段

(1)、采用“岗—岗闭环式”的教学模式,建立“赏、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2)、教学资源丰富、全真案例教学、讲练结合、情境驱动、贴近企业的有效的实验实践实训。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按岗位需求设置的实例应用制作,由以前单纯的软件学习转变为创意指导,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

四、教学条件

1、多媒体实验室 2、网络平台 3、技能竞赛

4、图书馆、专业资料室 5、学生平面设计协会 6、校个合作

五、教学评价

1.建立明确的评价机制

平时成绩占60%,期中、期未两次综合练习的成绩各占20%。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六、课程特色

篇7:背影说课稿 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背影》,《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设计等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体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情。文章语言朴实,但却饱含深情。在学习本文时应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根据以上两点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能够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内容。

2、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品析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并学会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去阅读、理解、品味文章。

3、领悟父子之间情深似海的真情,学习作者懂得爱、善于爱的人生态度。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目标2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我将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境,为学习打下情感基础.2、品读感悟法 利用品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涵.3、实践练习法

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并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接下来我想谈谈学法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您毫不犹豫地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理解新教材吧,那样您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基于这一理念,我准备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了使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我拟采用多媒体课间、出示情境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我的课堂生动、活泼。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在这里我是按照”三板块五环节”的模式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我将引导学生查看课文的插图,并结合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这是一个普通的背影,但是它能让大文豪朱自清永生难忘,能让无数读他的人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因为它折射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也溢满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让无数人感动过的感动吧!(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环节大约用时2分钟。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此环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然后检查预习情况。可采用听写、让学生领读的方式,为下面的阅读扫除字词障碍。最后我播放《父亲》作为背景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读、感知和概括的能力。既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进入文本,又能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此环节大约用时9分钟。

三、研读赏析,交流研讨

此环节先让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使用权点批注的方法独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

2、画出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3、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者面对如此深沉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接下来是交流研讨,可采用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研讨的形式:

在交流第一个问题时重点抓住文中的四处“背影”描写以及作者的四次“流泪”,体会作者不同的情感。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可配合表演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情,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这些句子。

在交流第三个问题时可以从儿子对父亲的态度这一角度,体会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怀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先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然后由自主转向合作探究,进行多方位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此环节大约用时24分钟。

四、拓展延伸,明理升华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以父爱如———写一句话。在交流时我抓住学生的情绪达到

最高潮的时机相机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设计的练习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使阅读的迁移与深化。并且通过自然的过渡,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操实现了人文素养的提升。此环节大约用时8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生之用。此环节我先让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了什么?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如果说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那么父爱则可能只是片言只语,只是不经意的动作神情,但这些同样令人难忘。看到这蹒跚的父亲,看到这劳累的父亲,我们怎么能不大呼: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儿女的爱!让我们一起随着这首《父亲》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吧!

同时我设计了这样来两个作业供学生选作:

1、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吧!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感动的事情。

2、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将会用哪些实际行动来回馈父母对你的爱?

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理。同时设计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相联系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此环节大约用时2分钟。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背 影

朱自清

点 忆

背影

父子相爱相怜

这样的设计具有举纲张目的作用,同时形象再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上一篇:劳资科工作手册下一篇:结婚男方家长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