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翻译

2024-04-27

方言翻译(精选11篇)

篇1:方言翻译

关于内蒙古方言翻译

个就——蹲着

各八—————洼地,与胳膊同音

二老板—————三、四十岁的已婚女人

二个半—————小孩学会说话但说不清楚

二里半—————和地名有关,指偏差较大

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

一或———一次

豁拉盖————形容不务正业的男孩

能池———早上起床眼角的分泌物

能带———鼻涕

灰葛泡—————骂人是丫挺的

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

奔喽———脑门儿

刻膝盖———膝盖

撇了———乱讲,瞎说

抬死你———整死你

圣———什么

咋来来———怎么了?

悄悄哇————安静

烈着了________生气

踅摸________寻找

温秃秃水________不烫的水

房摆后________房的后面

坷梁________别扭

疙蛋________疙瘩

卜(bu)琅==像木头段子的东西

不待要======懒得去

欢欢儿的=====赶紧的,快点

个脬————尿脬(pao)膀胱

胖(一声)———虚伪

妨祖————连累人的人

难活————身体不舒服

日怪——————奇怪

戳火—————讨厌

但求是—————不咋地

猫两眼—————看两眼

细—————漂亮

比兜游子—————欠揍的人

侬猴—————土包子

各镣—————平面不平

各出—————皱褶太多,或指小气

各棱—————长且隆起的部分

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

各跑—————常在前面加个’灰’,指不是好人

各蛋—————圆的东西,各蛋蛋也是圆的东西比前者小

各搅—————搅和,各搅搅是很久以前的一种糖的名字

各捞—————用细棍往出挑

各老—————角落

各影—————恶心

各审—————也是恶心,用于看到老鼠癞蛤蟆臭虫时说

各梁—————梁,八各梁指抬杠

各洞—————洞或指低洼的地方

篇2:方言翻译

这儿,兀儿 这儿,那儿

阿 答应的声音

罢了 对话中表示对人和事物的满意程度,与差不多,还可以的意思接近。

摆搭,摆摆搭搭 漫不经心的样子。

半调子,半杆子 不通事理,说话没分寸的人,举止不沉着的`人。

白毕了 付出代价而无结果

背锅子 驼背的人

毕蹬了 完蛋了

边边 边缘,旁边

冰哇哇 冰冷

草驴 母驴

抄治 糟蹋

长拉拉 形容漫长,难以等待

扯模 聊天

吃敬 被看得起

抽脱了 逃脱了,跑脱了

串串不兮 参差不齐的一串

锤头 拳头

呲眼窝 看人目不转睛或呆板

揍(cou) 向上抬一下

全欢 齐全,家庭圆满

大(da) 叔父或伯父。父亲(庆阳,宁县,正宁)

大大(dada) 伯父或叔父

大茬 大部分

挡瓜 干扰,碍事

刁二匠 搞抢劫的人

盯识 留心所关心的事物

二百五,二杆子,二球 讥称有些傻气,说话做事莽撞的人

发瓜 发牢骚

方方 方块,方行

搞道 央求,劝慰,想办法

告油 往齿轮等地方抹油

跟集 赶集

供帮 供孩子上学

瓜子 傻瓜

瓜搭 勾搭

逛脱了 耽搁了

瓜嘻嘻 傻乎乎

夹不住话 不能保守秘密

接承 答应

结活 指结实程度大小重量等超过一般

焦火 指办事抓得紧

精gou子 光屁股

亏他先人里 骂人作了坏事羞辱了先人

壳(kuo)子硬 强硬,遇事不退让

浪三 游手好闲的人

冷SONG 骂愚蠢无能的人

撂过 停止

列挂 摆样子,做作

淋子雨 连阴大雨

骂讲 骂骂咧咧

铆硬了 过分了

帽盖 头发

没良法 没办法

没麻打 没问题

没眉眼 不顾脸面

篇3:方言翻译

杂合 (hybrid) 被当前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学者们广泛应用, 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国内外的代表人物有霍米.巴巴、巴赫金、博埃默、韩子满等等, 综合各位学者在各个学科发表的论述, 杂合其实是指多个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事物, 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同时还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关于杂合的理论涉及到杂合的语言文化和翻译、翻译活动本身与杂合的关系、杂合文本的问题, 但和《红楼梦》文学方言翻译相关得很多是杂合的语言文化和翻译问题, 即译文杂合的问题。译文杂合指的是译文不可避免地会包含有一些来自原文的语言、文化、或文学的成分, 而这些成分都是译入语文化中所没有的。有些学者认为, 自17世纪以来, 归化译法一直在英语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即便如此《红楼梦》的译文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异质的成分, 因为许多精通多种语言的作家都认为译文应当适当保留一些原文的语言文化成分, 对于读者来说,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保留原著的文化要素也是一种新奇的异域文化体验。尤其是对于翻译文学方言来说, 如果完全剥离其中的异质文化特色, 将会使原著的文学色彩有所损伤。

二、从杂合理论看《红楼梦》的方言翻译

众所周知, 此鸿篇巨著语言趣味盎然, 独具匠心, 既有瑰丽华美的诗词曲赋, 也有充满生活趣味的场景描述, 更有极具个性的语言对话, 其中方言在刻画人物、抒发情感、揭示文化方面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得力工具, 也给本书增色不少。在翻译时, 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却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想要真实准确的表达原作的文学色彩实属不易。文学翻译中, 文学方言和口头方言略有不同, 基本上分为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个人方言三种。下面本文从三方面探讨杂合理论在这三种方言翻译中的应用。

1. 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与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 受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影响。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 风格迥异, 语言更是个有千秋。黄新渠的翻译中的大多采用的异化的译法, 更加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著的人物特点和性格特征。刘姥姥在第六回中, 原文如下:因此刘姥姥看不过, 便劝道:“姑爷, 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 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 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You mustn’t mind me putting in, son-in-law, we villagers are simple honest folk who must make ends meet.”刘姥姥的语言把她的乡土气息和算计心理表达得一览无余, 黄新渠的翻译可谓是准确传神, 虽然译文里有明显的异化特色的英文, 非但不影响读者的理解, 反而如此特色的翻译让读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更为准确。第二十八回“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Men laugh at my folly in buring fallen flowers, but who will come to bury me when dead I lie?”。这是黛玉在葬花词里的语句, 带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惆怅和伤感。黛玉的语言和她的出身以及修养是分不开的, 如此带有意境的翻译虽然和雪莱的西风颂大有不同, 但读者如此异质的文化色彩也会有一定的感染力。

2. 地域方言

红楼梦里涉及的方言有河北、北京、南京很多种, 对于地域方言, 翻译特殊称谓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特征, 如在第三回中, 原文如下: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 南京所谓‘辣子’, 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She is the terror of this house.In the south, they’d call her Hot Pepper!Well, just call her fiery Phoenix!”然而在翻译儿化音等方言时,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 只能弱化方言的发音特征, 强化方言所要表达的含义。

3. 个人方言

这里单独提出个人方言的分类, 取决于原著作者在自身独特的文化修养下想要通过文字传达的信息, 因此个人方言因人而异, 需要译者通过字里行间去把握和揣摩。在此, 特举名字的翻译为例:《红楼梦》中名字的翻译, 无非是音译和意译两种, 黄译本中虽然丧失了原本的发音特征, 但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个人表达方式和风格。平儿, Patience, 忍耐, 这个译名可称画龙点睛之笔。平儿本是孤儿, 身为奴隶, 男主人淫乐无度, 不知怜香惜玉, 女主人蛇蝎心肠, 淫威无度, 所以, 平儿是“薄命”, 而她却能“周全妥帖”,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忍”, 忍耐是平儿最根本的性格本质, 翻译家翻译成Patience, 真是读懂红楼, 读透红楼了啊!

综上所述, 我们与其探讨文学方言的可译或是不可译性, 不如先认可文学方言翻译的异质性, 在翻译中, 对于有特殊含义的方言采取杂合的翻译手法, 对于某些如读音方面的信息有所丧失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需要尽量保留其异质因素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韩子满.文学翻译与杂合, 中国翻译, 2002年第三期.

[2]张帆.从目的论探讨文学方言的翻译方法,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胡燕娜.杂合翻译思想研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龚漪璞.从两译本看红楼梦中方言的翻译对比, 青春岁月, 2012年12月.

篇4:方言翻译

【关键词】《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方言翻译 语际连贯

一、引言

山西本土作家曹乃谦中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赢得了汪曾祺、陈忠实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一致肯定。美国杰出汉学家及前美国文学翻译者协会主席陶忘机将其翻译成英文,并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表。此英译本获得了马悦然及葛浩文的高度评价。曹乃谦对家乡自然不造作的方言俗语具有娴熟的运用能力和敏锐的感受能力。这些方言土语的运用在表现当地风俗习惯,追溯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深化小说主题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这些对小说起着关键作用的方言却给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探讨译者对方言的翻译处理,以期更好地再现原文方言的文化底蕴,同时增强其可读性与可接受性。

二、《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方言翻译分析

通过自然独特的地道应县方言的熟练运用,作者生动描绘了雁北乡村生活,真实反映了贫穷落后的状态,确保了与人物身份、认知和语言的一致性,减短了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只有通过这种特殊的口语形式,遥远地区的真实生活状态才能被折射出来。这种准确表达作者真实情感的有效方法为小说增添了迷人的艺术魅力。尽管这些本土方言俗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的阅读进程,但通过循序渐进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读者可以明白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及外延并最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方言虽然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种系统,但由于汉语是表意型的语言,其变体并不表现在语音及语法层面上,而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因此,本文将着力探析那些地道的文学方言词汇。

(一)表示行为动作

例1:原文:“管它。这样挺好的。不是?”她圪缩在他怀里说。(《莜麦秸窝里》)

翻译:“Never mind. This is pretty nice, isnt it?” she said, snuggling againsthim.

应县方言“圪缩”与标准汉语词汇“蜷缩”意义相似。根据上下文的语言框架可以建立这样的认知场景:“晚上,丑哥和奴妹妹选择在他们自己搭起来的莜麦秸秆窝里约会。当他们一起往里面钻时,窝散架了并塌落下来将他们埋住了。丑哥伸开健壮的手臂想要将那些散落的秸秆撑起来,然而,奴妹妹却丝毫没有被这样的情境影响了她与丑哥的约会心情。她认为根本没有关系并且告诉丑哥无须理会。她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认为只要和丑哥在一起,其他的都可以不去考虑,都是无所谓的。在这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她所做的只是甜蜜地、紧紧地蜷缩在丑哥的怀里寻求温暖与舒适。”丑哥和奴妹妹是一对典型的由“贫困”这根大棒拆散的苦命鸳鸯。他们之间简单而又甜蜜的爱情让人既感动又心酸。应县方言“圪缩”比标准汉语词“蜷缩”更加容易反映出奴妹妹对丑哥深厚的感情依附。译者陶忘机将“圪缩”译为“snuggle”。“snuggle”作为一种感情标志,意指“为了温暖和舒适,紧紧地靠近某人”。“snuggle against”不仅准确传达出了“圪缩”的内涵,而且也将其所包含的外延体现了出来,如丑哥和奴妹妹之间的满满的爱。因此,“snuggle against”达到了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

例2:原文:谁也没牢防住他说了这么句话。(《锅扣大爷》)

翻译:All the villagers were caught off guardby his words.

锅扣是外省人,他在温家窑没有亲戚。他很喜欢喝酒。无论什么时候都喝得酩酊大醉,他总是踉跄地走向野坟地。但与三寡妇之间的感情却被他隐藏了一辈子。他直到临死前才吐出了“把我和三寡妇埋在一起”的真心话。应县方言“没牢防住”意指“没想到”。作者选择用“没牢防住”而不是“没想到”是因为乡村地区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是熟人社会。在这种熟人社会中,来自同一个乡村的人们都熟知彼此。每家每户彼此都很熟悉,以至于他们茶余饭后总是喜欢聚在一起聊闲话,拉家常。因此,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以至于当人们听到锅扣大爷说的话时,每个人都惊呆了。“没牢防住”更容易帮助读者建立起这样的认知场景:“他们认为锅扣大爷说的话太出人意料了。他们听到锅扣大爷的话后,只是大眼瞪小眼,说不出话来。”譯者将“没牢防住”译为英语文化中的习惯用语“catch sb off-guard”,意思是“事情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以至于使得大家都感到很惊讶”。因此,译文和原文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语际连贯。

(二)表示性质状态

例3:原文:我挨心的鼠鼠。(《温善家的》)

翻译:My poor Mouser.

应县方言“挨心的”意指“亲近的”。这些年,对于地主婆温善家的,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与关心比捉鬼还难。只有那只名叫鼠鼠的猫陪着她。由于生病,她已经在炕上躺了两天了,没有吃一粒米,没有喝一滴水,根本没有人管她。当她得知她所吃的三个粽子是她的鼠鼠给她带回来的,她才由衷地感叹道“我挨心的鼠鼠”。从温善家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因为鼠鼠给生病的她找食物而感动,充满了她对宠物猫鼠鼠的疼惜及亲近。译者将其译为“poor”。“poor”意指“可怜的,不幸的,令人同情的”。温善家说这话时并不知道鼠鼠因为给她偷粽子而被别人打伤,因此并没有表现出她对鼠鼠不幸遭遇的同情。因此,“poor”不能达到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

例4:原文:哎哟好拔。哎哟哟好拔。哎哟,哟。(《看田》)

翻译:Oh no, its so itchy, oh, oh, its so itchy.

五圪蛋被派往西坡去看守玉米地。他准备了许多掰好的现成的玉米等着他的小婶午夜来装。结果,由于小婶拿的口袋太小了,以至于五圪蛋提前为她掰好的玉米并不能全部被装上。因此,五圪蛋建议小婶将剩余的玉米别在她的腰围。当小婶将玉米竖着往腰里别时,她感到玉米接触到皮肤时很凉。应县方言“拔”的意思是“太凉”。译者将“拔”译为“itchy”。“itchy”在英语文化中的意思是“痒”。如果一个人身体某部位感到很痒时,他就会想要用指甲去挠。但在语境中,小婶并没有感到痒,而是感到玉米接触到皮肤时很凉。因此,“itchy”没有达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际连贯。

(三)表示名称属性

对于起着指代作用的名词,如白晌、擦黑、盖窝、冷蛋,只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查阅相关的词典,以确保语义准确即可。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汇时也都达到了源语文本和语际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

三、结论

通过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三个层面的方言翻译分析可知:译者不能为了一味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偏离基本的翻译原则,使得译文不忠实于原文;同时译者也不可纯粹为了忠实于原文而不考虑译者读者的接受性。总而言之,译者既要尽可能地忠于原文,充分传递原文的词汇及文化内涵,也要保證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最终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际连贯。

【参考文献】

[1]Balcom, John.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when I think of you late at night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2]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M].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3]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段文英.另一种农民的写真——读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6-39.

[5]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M].赵翠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牧歌.极度状况下的生命悲歌——读曹乃谦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有感[J].今日中国论坛,2007(09):122-123.

[7]宋俊宏.中国苦寒农村农民的一种生存写真——读曹乃谦的小说《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09):73-76.

[8]王彬彬.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和对于死的挣扎——论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J].小说评论,2011(06):20-30.

[9]吴丹.原生态叙事——以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3):75-78,86.

篇5:永定方言释义之方言词语例释

形容乱骂,什么不好听的词儿都用上了。

①生性肯吵嚷者的`瞎吵。

例:这老婆婆年轻时生活艰难,常为一点小事和她男人吵闹。每天晚上,只听到她在屋里背时砍脑壳地乱诀她男人。

②易生气易被激怒者的粗野叫骂。

例:你从她自留地里走过一路,只要拌断一根草,她都会背时砍脑壳地乱诀。

本章经(念bèn zhāng jīng)

理论、逻辑、文法。

例:他那个讲话没什么本章经的,没得什么听场。

鼻键儿(念bí jiàn er)

穿在牛的鼻孔之间的竹木栓,牵牛用的。

例:做事要掌握要领,牵牛要牵牛鼻键儿。

滗(念bǐ)

放过液体,滤过固体。

篇6:方言翻译

Everyone knows putonghua(Mandarin) is establish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China. Over 90% of Chinese people speak Mandarin, but they may very likely also speak another dialect. The local dialec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more intimate and is used among clo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and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 within the local area. Chinese speakers will frequently code switch between Putonghua (Mandarin) and local dialects. Parents generally speak to their children in dialect and Putonghua appears to be mostly stable. Most Chinese know that local dialects are of considerable social benefit; and when they permanently move to a new area, they will attempt to pick up the local dialect.Usually learning a new dialect is done informally through a process of immersion and recognizing sound shifts.

In many countries, a person using a southern dialect can understand a person with a northern dialect. However, two people who speak even within the same dialect group do not necessarily complete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perfectly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ocal dialect, but intelligibility decreases as the speakers come from more and more distant regions.

This situation also works for foreigners while they speak Chinese with local people, which can make a closer relation with Chinese people.

篇7:济南方言词法研究

济南方言词法研究

济南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也叫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区,在鲁西的.中部方言中有代表性,是山东快书和吕剧的艺术语言基础.本文在学习、参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济南的老住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整理,对济南方言的语音、语法,尤其在词汇、词法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求证、考察,并与普通话进行了比较、分析,使济南方言词法的研究更通俗化、生活化、口语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对济南方言感兴趣的朋友“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济南方言.

作 者:罗磊 作者单位: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2)分类号:H1关键词:济南方言 普通话 词缀 后缀 动词 形容词

篇8:方言翻译

1.1 方言的定义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只在某一个地区使用,词汇和语法与同种语言有轻微的差异。(2009:599)

1.2 方言的功能

方言不仅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它还是承载地域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反映当地的社会人情风貌。许多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使用了方言词汇,而铸就这些文学巨著的不只是作者高深的文学造诣以及新颖独特的写作手法,方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具体来说,方言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有效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共鸣。将方言词汇恰当地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有利于深动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1.3 研究意义

《红高粱》是莫言发表于1986年的长篇小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山东高密方言,使小说中的“爷爷”“奶奶”等众多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地域特色突出,这也使得莫言的小说被打上“寻根文学”的烙印。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外对于中国文学的渴求度也在增加,而翻译活动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然而,一些特有的文化现象,比如方言,由于文化差异,却难以翻译。笔者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方言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不拘泥于直译、意译,而是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比较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和艺术效果。对葛浩文方言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以后方言翻译,甚至是文学翻译提供有益借鉴,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有益启示。

2 葛浩文及其成就

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目前在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2012年,莫言凭借《红高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作为这部名作的翻译家,葛浩文对其得奖功不可没。以下简单列出葛浩文的主要翻译成就:

3《红高粱家族》方言英译方法

3.1 归化

归化是一种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即采用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法和习惯,减少读者的陌生感,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译文,进而加深对源语文化的认识。归化翻译对译者要求也比较高,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而且要精通本土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例1:路修到咱这地盘时哪……高粱齐腰深了……鬼子把能干活的人都赶去了……打毛子工,都偷懒磨滑……(莫言,2011:12)

译文:“When the highway was extended this far…sorghum only waist-high…Japs conscripted all able-bodied workers…Working for the Japs,slacked off,sabotage.”(葛浩文,2003:14)

“偷懒磨滑”在高密方言中意思为“偷懒,干什么都没精神气”;slack off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偷懒、懈怠”,是英语中的常用表达;“偷懒磨滑”出自一位92岁老太太断断续续的叙述,葛浩文在准确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slack off和sabtage(蓄意破坏、怠工)两个独立的单词,使译文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恰当准确地传递了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将老太太的形象特点传递给目标读者。

例2:“老刘,接上火,你什么都别管,可着劲儿给我吹喇叭……”(莫言,2011:25)

译文:“Old Liu,as soon as we openfire,sound your horn for all you’re worth…”

“可着劲儿”是“尽力地、拼命地”的意思,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for all one is worth。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葛浩文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地道,更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例3:“呵呀呀,你奶奶年轻时候花花事儿多着咧……”(莫言,2011:12)

译文:“Aiyaya,when your gradama was young she sowed plenty of wild oats…”(葛浩文,2003:14)

“花花事儿”也就是“风流事儿”,常被用来描述男女不正当关系,意指人私生活放荡。wild oats是一种野生植物,在英语中指某人在特定时期内做很刺激的事,性生活混乱。将“花花事儿”译为sow wild oats,葛浩文完美地将汉语的涵义表现出来。这种采用读者日常熟悉语言翻译的归化方法,使读者置身其中,获得感同身受的精神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中的人物形象。

3.2 自创英文词汇

例4:“哑巴是鱼司令的老朋友,一同在高粱地里吃过‘拤饼’的草莽英雄。”(莫言,2011:10)

译文:“Mute was one of Commander Yu’s old bandit friends,a greenwood hero had eaten fistcakes in the sorghumfields.”(葛浩文,2003:12)

高密方言“吃拤饼”,意思就是做土匪,他们经常拦路抢劫。莫言对拤饼的解释是:拤饼是一种卷着鸡蛋大葱一把粗细的两拃多长的大饼。因为吃大饼时要用双手拤住往嘴里塞,所以叫“拤饼”。精通中文的译者了解“拤”的偏旁“扌”与“拳头”密切联系,将“扌”译作fist,将fist与cake融合在一起,而通过后面出现的bandits以及greenwood hero文本语境,目标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仿佛让读者看到了这些“绿林好汉”用拳头威逼恐吓路人就范的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吃拤饼”的异域文化内涵。

3.3 直译

直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持原作的文化因素,从而使外国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元素,并逐步接受异域文化。笔者对葛浩文译本中部分方言词汇直译的实例做了如下列表:

3.4 异化

翻译中的异化,则是指译者采用相应于译出语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再现译出语的内容和异质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尽量传达原作异域文化特色;②尽量传达原作特有的语言形式;③尽量传达原作者特有的写作方法。(李建忠,2004:41)

例5:“别急,心急喝不得热粘粥。”(莫言,2011:6)

译文:“Take it easy!Greedy eaters never get the hot gruel.”(葛浩文,2003:8)

高密方言“心急喝不得热粘粥”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意思就是说,做事情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能着急,有计划,讲谋略,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葛浩文并没有采用归化策略将其翻译成Haste makes waste,而是采用异化翻译。虽然归化可以减少读者的陌生感,但却会丧失源语文化的风采,也剥夺了读者感受异域文化的机会。此处译者异化翻译体现了他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源语文化的尊重,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4 结语

以上提到的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只是葛浩文采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中的几种,还有许多其他的翻译方法,比如音译、直译加注、省译、增译等,在此,由于篇幅原因就不一一列举分析。

综合分析,笔者发现,葛浩文在翻译方言词汇时,不拘泥于直译意译,不局限于归化异化,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手段,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以服务于读者为导向,正如他在《写作生涯》中所说的那样:“我乐于把优秀、糟糕或者中等的中文作品翻译成可读的、让人接受的——哦——甚至是有销路的英文作品。”(葛浩文,2002)也就是说,在翻译时,无所谓哪种翻译方法最好,一切翻译方法只要能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都是可以采取的。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中国的译者可以借鉴葛浩文成功翻译的经验,挣脱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的传统争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翻译方法。一味坚持以原作为中心将使译文生硬晦涩,使外国读者失去兴趣。同样如果仅仅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改变原著的创作风格,那就起不到传播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作用。

摘要:《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第一部一经译介到国外就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商业渠道的著作。作为莫言小说的首席翻译者,葛浩文对于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高粱》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使人物性格更加生动具体,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这对于译者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本中对方言词汇翻译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葛浩文的处理方法及策略,以期为以后的方言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莫言,《红高粱》,方言,翻译方法,葛浩文

参考文献

[1]Goldblatt,Howard.The Writing Life[N].The Washington Post,2002.

[2]Goldblatt,H.Red Sorghum[M].London:Arrow Books,2003:5-50.

[3]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胡适.海上花列传·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李建忠.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41.

[6]莫言.红高粱[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12-60.

篇9:方言方言,绕不开的话题

镜头转到泉州的一所幼儿园,幼师告诉记者,幼儿园只教孩子普通话,不教闽南话。镜头前,一群孩子接受采访,有的表示能听懂闽南话,但不会说,有的则听也听不懂。

一位年轻的妈妈走进镜头,记者问,在家里教孩子闽南话吗?回答:不教,怕妨碍孩子学普通话。(此前曾听说,有的孩子嫌方言难听,不肯学)

记者问一个小男孩,想不想学闽南话呀?小男孩很乖,回答:想学。记者为之精神一振,问,为什么想学呀?答:为了跟奶奶交流。

这是今天节目的一个亮点!终于有一个孩子表示,为了能够与奶奶交流而愿意学闽南话了。孩子有这份孝心,可嘉可勉!

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奶奶为了孩子能够跟自己交谈,就去教孩子讲那“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方言,好像也太自私、太狠心了一点吧!如今的泉州,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外来人口众多,就连菜市场的卖菜老太太也改说普通话了,谁家的老奶奶还这么顽固呀?再说,为了跟老奶奶交流,就去学老奶奶的方言,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学会了,将来老奶奶死了,你还跟谁去交流呢?(这话有点刻薄,打住)

忧心之余,王教授又讲了一通关于保护方言、保护传统文化的大道理,强调学习方言与学习普通话,二者并不冲突。

我理解王教授作为闽南人挚爱闽南话的那份乡情,我钦佩其力主保护方言的苦心!我自己生在湖北,长在湖北,会说湖北的好几种方言,对湖北话却并不一往情深,甚至乐见其消亡,见湖北各地方言相互取笑,就有点幸灾乐祸。惭愧!我记得湖北话相互取笑的段子很多,例如,襄阳人笑邻县的宜城人:“把牛娃子翻到父娃子高头,给点匪它豁。”(把牛拴到树上,给点水它喝)黄陂人笑邻村的黄陂人赶集:“花点秦(钱),称点银(盐),轧点命(面),染点信(线)。”

对于保护方言,我一向不以为然。据我所知,方言与普通话的学习是很难不冲突的,一个孩子先学会了方言,再学普通话,是很难学得好的。我自己十八岁之前一直讲湖北话,这让我至今都分不清“n”与“l”两个声母,被人取笑得急了,就恨恨地报之以黄巢题菊:“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而闽南人以及所有福建人,很难不把“二”说成“恶”(那个该死的“二英”好像是专门刁难福建人的),很难不把“天安门”说成“天盎蒙”。福建各地方言差别极大,以致相互听不懂,但其发音的错误却是一样的。换成托尔斯泰的话,就该这么说了:福建方言的难听都是相似的,福建各地的方言各有各的难听。

反对保护方言,主张普通话一统华夏,我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在网上被转帖的也很多,只要上网搜索一下“毛翰、方言”就能找到。但在闽南,以及南方各方言区,说方言的坏话,是很不得体的,是找抽、找揍的,也是我早已领教了的。

小时候,听说南蛮之语为鸟语,以为只是北方人的方言歧视,没想到这“鸟语”之说,居然还有出典,居然还出自圣贤。《孟子·滕文公上》云:“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所谓“舌”,指的是一种名为伯劳的鸟儿的啼鸣。“非先王之道”,这帽子可扣得不小!

顾炎武《日知录》论及方音,道是:“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吧?把方言的弃与守,上纲上线成道德问题,顾炎武此论,其政治正确吗?

这问题有点大,我一时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等老奶奶们仙逝之后,那“南蛮舌”之音随之而去了,这折磨人的语言哲学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篇10:万州方言词语

含践(淘气)

刹郭(结束)

搞巢(捣乱)

客(音:kie,一声)饭(吃饭)

咩业(没得,没有)

把连(全部)

拽(zhuai,一声)个阔转(摔了一跤)

拢打(到了)

来打(来了)

气打(去了)

耷(da,一声)耷(爷爷)

小阔转(小家伙)

儿娃子(男孩子)

妹儿娃子(女孩)

老阳(老娘,老太婆)

敖西拉密(傲慢)

羊顶顶儿(蜻蜓)

叽拉子(知了,蝉)

爪(zhua)满儿(蚱蜢,蝗虫)

捻儿(您)

梭叶子(不正经的女人)

牤(mang,一声)子(傻子)

打董董儿(赤膊,光着上身)

打条条儿(裸体)

哭希来呆的(哭泣的)

翁被儿(小被子)

梭梭板(滑梯)

灶妈子(蟑螂)

千翻儿(调皮捣蛋)

癞客包(癞蛤蟆)

撒俩(lia,一声)(撒娇)

蔑到(以为)

疙尔包鼓(不平整)

革(gie)蚤(跳蚤)

冒皮皮(吹牛)

冲壳子(吹牛)

一哈哈儿(一会儿)

么子(什么,农村使用频率较高)

敲砂罐(枪毙)

以勒个砍脑壳的(你这个不争气、不听话的)

烧箕(竹编的.一种器物,比簸箕小)

撮箕(扫地装垃圾的东西)

找不倒(不知道)

三根桩(指火葬场。原万县殡仪馆位于万开路三公里处,故代指,此名在万州传播甚广)

腊为打哟(麻烦了,谢谢了)

摇裤儿(内裤)

篇11:骂女人的方言

这充分证明了,流行无病呻吟和有病呻吟的地方,就会有情色文化,必然是妓女繁荣之地。

后来我才从故纸堆里知道,原来男人泡妞能泡出文化味道——

1.【青楼女子】谁都不会有歧义,都知道是妓女。最早出现的应是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中所录萧梁时诗人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东陌头。”青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引用中极多,都是指妓女的。

2.【暗娼】这是当代出现的词汇,我们这里完全是借代,因为中国目前不存在合法的妓女,只有那些取得官方许可的国家和地区才会有暗娼,我们拿过来,本土化了,用暗娼指妓女,北京土话叫暗门子。

3.【卖淫女人】卖淫职业化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后期,春秋时齐国设“女间七百”,是最早的官办妓院。

4.【神女】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不是梦”,此“神女”即暗指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女神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描写的就是妓女生涯。

5.【北里女子】袁枚有句诗:北里空销旅客魂。很多人解释是,北方的天空,旅客黯然神伤。纯粹是驴唇不对马嘴。北里暗指妓院,该语起源于唐代,唐朝的“平康里”位于唐长安城丹凤街,为妓院汇聚之处,又称“平康坊”。因地近北门,故又称“北里”。6.【平康女子】同5。7.【女校书】唐代名妓薛涛懂诗文,多与当时文士交往。有人赠诗,诗中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的句子。后世因称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或“校书”。

8.【吃腿儿饭的】杭州土话,卖淫的女人。9.【摆地盘子】湖南土语。又指女流氓。10.【彩旗】河南土语,又指女流氓。

11.【娼马子】妓院中的妓女。解放前北方江湖话。

12.【章台人】战国时秦在今长安县故城建有“章台”,其下街名“章台街”。唐人孟启《本事诗》记,唐代诗人韩翃与妓女柳姬相稔。安禄山反叛,二人离散。别后,韩翃寄诗给柳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后即以“章台”为妓馆别名。

13.【勾栏美人】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幙重金勾栏”句,诗中所写的“倡家”,就是擅长歌舞的伎艺人。到了宋代,中国城市的戏曲剧场已基本形成,也称勾栏。明代以后,又把妓院称做勾栏。宋元则有“勾栏”之名,是城市中的游乐场所,能供戏剧演出。北宋、南宋两京,官妓散处于市,以招徕客人,勾栏时有妓女出入。南宋临安瓦舍有十七处,“取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其中多有妓女。

14.【旧院女子】“旧院”古时则为秦淮河上妓院集中之处。

15.【南院女】明初,南京妓院又有“南院”、“北院”、“旧院”之称。16.【北院女】同15。

17.【河房女】江南一带,特别是南京、苏州、杭州,及江北的扬州等地,因多河流,所以妓院多临河而筑,称“河房”。

18.【教坊女】唐代,有教坊之制,为教习歌舞之所,教坊内人数众多,其实即“宫妓”,为“官妓”之一种。

19.【河船女】苏浙杭一代江南有游船画舫载妓行于水上,称“河船”,实际上就是流动的妓馆。20.【灯船女】同19。

21.【烟花女子】元代李邦佑散曲《转调淘金令》有“花衢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楼榭馆,怪他去闲冶游”。后代又有“烟花柳巷”等俗称,烟花女子代指妓女。22.【风尘女子】在古代,风尘女子和游侠有点类似,在外漂泊,四海为家。这些女子和固定青楼卖笑的女人是不同的。“风尘”最初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后来,人们逐渐把风尘女暗指妓女。《聊斋志异·鸦头》:“妾委风尘,实非所愿。”

23.【窑姐】“窑”是烧制砖瓦瓷器等的大容器,它留有很大的门供进出烧制品,进出方便。比喻女人的生殖器像窑洞那么大,进出随意。窑子指妓院是从北宋开始的,当时的色情场所最初的称呼是“瓦舍”或者“瓦子”,是古时消费层次比较低的色情场所,妓女和嫖客的档次都不太高。24.【操妹】四川骂女流氓的土话。

25.【垫工】四川、甘肃、山西骂女人的土话,又说“电工”。

26.【公共汽车】女流氓、野妓。比喻无论哪个男的来了都让上,发生两性关系,是北京的土话。

27.【野鸡】野鸡的鸡取自妓女的谐音。暗喻和良家妇女(家养)不同,是在外面和男人乱搞的野鸡。

28.【私窠子】区别与官办妓女,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又有不隶于官,家居而卖奸者,谓之土妓,俗谓之私窠子。”

29.【清吟小班】清吟小班和窑子不同,是旧时上等妓院的别称。《孽海花》第三五回:“至于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还没有南方书寓变相的清吟小班。”

30.【茶室女】有点档次的妓院,表示妓院内有茶水喝。

31.【内人】“内人”指教坊中能歌善舞的妓女,因为常在皇帝跟前服侍,所以也叫“前头人”。32.【前头人】同31。

33.【录事】指妓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曾记载过苏东坡的一段话:“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革也,相蓝之东有录事巷,传以为朱梁时名妓朱小红所居。”后用录事暗指妓女了。

34.【酒纠】由于饮酒时“酒纠”多由妓女担任,后遂称妓女为“酒纠”。掌管诸妓的头目称“都知”。

35.【破鞋】旧时形容女性阴道像靴子,因而称同嫖一个妓女的嫖客为靴兄靴弟。后转称作风不正派的女人为破鞋。“破鞋”一词据说来源于旧北京著名的八大胡同。那些没有字号的出卖肉体者,在住宅兼工作室的大门外,挑挂一只绣花鞋,作为幌子。日久天长,风吹日晒,那只绣花鞋就成了“破鞋”。

36.【角妓】宋代娼妓名目中,有所谓“角妓”。徐渭《西厢记眉批》说:“宋人谓风流蕴藉为‘角’,故有‘角妓’之名。”“角妓”,犹风流美貌,才艺出众的名妓。《大宋宣和遗事·享集》称名妓李师师说:“这个佳人,名冠天下,乃是东京角妓。”

37.【鸨儿】妓女古时又俗称“鸨儿”。鸨本为鸟名,喜欢交合,没有止境。明代朱权《丹丘先生曲论》记:“妓女之老者曰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纹。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后因称妓女为“鸨儿”,妓女养母名“鸨母”、“老鸨”。

38.【倚门卖笑人】妓女靠在门边,满脸笑意招揽生意。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39.【大喇】北京江湖话,是洋野妓的意思。40.【计件】广州暗娼的江湖话。

41.【尖子】天津、沈阳、黑龙江一带江湖黑话,是指卖淫的女流氓。42.【土炕老妈】档次比较低的妓女,土炕上接客,而且年纪较大。

43.【清倌人】清倌人即是只卖艺不卖身的娱乐场所女子。有知识,有技能,如吹拉弹唱,但她们不出卖肉体。身份依然是妓女。44.【小先生】同43。

45.【红倌人】红倌人即是卖艺又卖身的女子。46.【清水货】清水货是指没有性病的妓女。47.【浑水货】浑水货是指有性病的妓女。

48.【乐户】清初“官妓”沿明朝制度,亦称“乐户”。顺治、康熙时,两次裁减乐户,延续千余年的官妓制度基本被取消。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女,她们没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人娱乐。《魏书·刑罚志》:“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径载到武昌府,转卖与乐户王家。”

49.【宫妓】供皇帝及诸王享乐的“宫妓”,又称“御妓”、“宫娃”,主要从事歌舞娱乐,兼有提供性服务的义务。50.【三陪小姐】陪吃陪喝陪睡的女性。

51.【小姐】“小姐”最初是指宫女而言;南宋洪迈撰的《夷坚志》记载:“傅九者,好使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林小姐”是个艺人。苏武也有《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此诗是赠给妓女的。可见宋代妓女也称为“小姐”。宋、元时姬妾也常被称为“小姐”。今天,“小姐”在特定语境中被指称为操皮肉生意的女人。

52.【出台小姐】是改革开放后,南方娱乐场所出现的职业妓女,可以随嫖客外出。

53.【婊子】民间骂女人粗语,是指妓女的。目前没查出“婊子”一词文献出处。54.【串女】广西和江西等地江湖称呼,大致意思是四处流窜的妓女。55.【海马子】黑龙江一带对妓女的称呼。

56.【马子】江湖黑话,以前指妓女,后用来指年轻女子。

57.【尖嘴子】天津、沈阳、黑龙江一带江湖黑话。“尖嘴子”原指小鸡,因“野妓”俗称“野鸡”,故这里借用。

58.【姐们儿】原来是北京一带妓院妓女之间相互称呼用语,后来姐们儿暗示妓女的色彩消失了。

59.【扛板凳的】老北京下等妓女,在犄角旮旯的板凳上卖淫。60.【苦窑】沈阳对妓女的江湖黑话。

61.【苦窑丽式】妓院的妓女。解放前北方江湖语。62.【拉彩】女流氓。上海语。63.【拉三】女流氓。上海语。64.【拉山】女流氓。上海语。65.【拉索】女流氓。东北地区语。66.【烂大姐】女流氓。重庆语。67.【烂番茄】青年女流氓。广州语。68.【烂事儿】女流氓。重庆语。69.【老阿姨】老女流氓。上海语。70.【流阿烙】女流氓。贵阳语。71.【搂子】女流氓。长沙语。72.【麻子】女流氓。广西语。73.【马达】女流氓。广州语。74.【马儿】女流氓。青岛语。75.【挑炉的】暗娼。沈阳语。76.【挑裸的】暗娼。黑龙江语。

77.【挑三招子的】以卖淫为生的女流氓。黑龙江语。78.【粉子】粉子是妓女的名称,《水浒传》中叫“粉头”。79.【跳台】暗娼。上海语。

80.【土车】充当女招待的野妓。福建莆田语。81.【生鸡肉】海南黑话,对卖淫为生妇女的代称。

82.【褥子】解放前对活动在宾馆、饭店里的女流氓、野妓的称呼。83.【骚圈子】女流氓。20世纪60年代北京语。84.【烂货】骂人的粗话,暗指对方是妓女。

85.【女猱】“女猱”又称“猱儿”。“猱”是一种动物,类似猿,这种动物喜欢吃老虎的肝脑,偏偏老虎又很喜爱猱,因为猱会捉虱子,老虎便让猱爬到它身上搔痒捉虱子,猱便趁机把尿撒到老虎头上,老虎便中毒而死,猱就吃掉了老虎的肝肠脑。古人以此来比喻嫖客和妓女,少年犹如老虎,妓女如猱,老虎贪猱之色,结果反被猱吃掉了。

86.【条子】“条子”是清代对妓女的别称,因为那时召唤妓女,先要写好条子,后便以“条子”借称妓女。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第24回写贾大少爷问黄胖姑道:“近来有什么好条子没有?”黄胖姑道:“有有有,明天我荐给你。” 87.【援交妹】以援助交际形式进行性交易的称为援交妹。

88.【站街女】台湾街上兜搭嫖客的妓女称为站壁,香港叫企街等。流行到大陆,这类沿街拉客的妓女被称之为站街女。

89.【舍果】江湖黑话。暗喻卖乳房之意。江湖人用舍果代指妓女。90.【雄西】江湖黑话。“西”代指女性生殖器。雄西指妓女。91.【莺花】妓女相对比较文雅的称呼。孔尚仁《桃花扇·访翠》一折有这样的句子:“闲陪簇簇莺花队,同望迢迢粉黛围。”故而妓院又称莺花市、莺花寨、莺花巷。

92.【个中人】苏东坡《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有这样的句子:“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个中人”便指妓女。93.【夜度娘】指娼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渠虽不贞,亦未便作夜度娘,成否固未必也。”

94.【下番】在酒楼中当值陪侍酒客的官妓。95.【行首】“行首”专指那些上等妓女。

96.【花娘】娼妓。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客大喜,擎觞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

97.【花魁】青楼女子每隔一段时期便会选出一个最出色的女子,来充当门面,被当选的女子即为花魁。

98.【挑山招】“卖屁股”的野妓。因“山招”在隐语中指屁股而言。解放前北方江湖语。

99.【私科子】在元朝,“私科子”就是没有在官府登记的妓女。

100.【开盘卖铺】我们现在所用的开盘,其实是对江湖地下隐语的挪用,在解放以前,开盘是对妓女行为的暗指,卖铺,就是那些下等妓女的吆喝。开盘卖铺可理解为下等妓女的招揽生意,一些跑江湖的经常光顾。101.【包婆】嫖客出差、旅游、休假期间被包租的妓女。102.【在家女】以自己的住所为营业场所的妓女。103.【住店小姐】自己在宾馆里租房,独立营业的妓女。104.【工棚女】在民工集中的地方营业,兼做其他活的妓女。

105.【鬼樊楼妇人】樊楼,宋时汴京里的妓院。由于五大名妓荟萃此楼,故而樊楼名冠京都。由于宋朝都城附近的沟渠很多,而且很深,所以江湖上的一些亡命之徒藏匿其间,自称为“无忧洞”,甚至把骗来的妇人藏在此处,自称为“鬼樊楼”,由于樊楼是东京有名的酒楼兼色情场所,“鬼樊楼”有山寨妓院之意。鬼樊楼妇人就在不见天地的暗处苟且偷生。

上一篇:公司采购周工作计划下一篇:痞子蔡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