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方言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黎族方言范文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及其应对

鲍佳 向飞燕

(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

海南

海口

57020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对黎族体育文化传承现状就行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冲突理论从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入探析黎族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的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黎族

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危机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search, observational method and field survey, the thesis does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 nationality’s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The thesis deeply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Li nationality’s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crisis from three cultural aspects, that is, material aspect, act regulation, and spirit aspect. Furthermore, the thesis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to those causes.

Key Words: the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crisis.

前言

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曾提到:“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都是这座殿堂的瑰宝。”黎族传统体育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也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抢救性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现状

1.1 黎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传承现状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黎族地区的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失传,有些项目正在走向濒危。在我们所调查的47个黎族体育项目中,黎族群众(18岁以上和以下两个组共计237人次)能够熟悉10个或以上的人仅为4.7%;熟悉5-9个的人只占9.5%;而熟悉5-1个的人则为28.3%;一个也不熟悉的占1.02%。

而我们调查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械和场地等设施时,在黎族同胞居住的地区几乎很难找到那些传统的器械了。大部分的器械我们只能从一些文献中去查看图片了。当然,有些项目虽然没有失传,但是器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荡秋千”中秋千绳由从前的老山藤变成了麻绳或钢绳。而有些项目的场地如何规划和设计这些问题除了极少数的黎族老人知道外,大部分人几乎都不知晓。当然,在黎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也有传承的比较完整的。比如,竹竿舞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

总之,从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黎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项目的场地规划和设计方面,可以说,绝大部分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

1.2 黎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传承现状

从黎族传统体育行为制度文化方面考察时,我们发现的情况更为糟糕。比如,上述访谈的两百多位黎族同胞中,当问及参与这47个体育项目的情况时,除了部分老人和一些中年人会偶尔在节庆日等大型活动时参与外,其他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次和频次极小。而当我们去了解黎族体育文化在行为制度上的传承情况,即各种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规则、制度上的传承以及各种项目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时,其结果也是一样,甚至更为严重。对于我们提及的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能够知晓的几乎都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群中。其他人群要么不清楚,要么只能说出一些模糊的规则。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而言,本质上都是一种游戏。而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其规则是它能够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制度文化核心,当这种制度层面的文化失传时,这种危机要远大于物质层面文化传承的危机。

1.3 黎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传承现状

通过调查和访谈不同年龄段的黎族群众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心理认知程度,心理依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去了解黎族地区群众对黎族体育文化的心理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年龄越大,认同感越高;反之则越低。心理依附这一维度的结果也是相同的,和年龄成高正相关。认为“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体现民族自豪感”的人群基本集中在了

五、六十岁以上的、甚至是

八、九十岁的老人之中。而这些上了年纪的垂垂老者,他们所体现的文化承传的精神和意志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仅仅是这些人群的传承使得黎族体育精神文化己经到了濒临绝迹的境地,如果不加以挖掘和抢救,并以物化的形式加以保留,这种珍贵的文化多样性将永远消失。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大不幸。

与上述情况相对的是黎族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极低的心理认同感。这种危机可以说更可怕。一旦我们对这种危机干预缺位或者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2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原因分析

2.1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黎族传统体育人多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并在民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的传播与发展(张新定等,2008)。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迅猛使得黎族地区的原始生活与这种发展水平格格不入,当地政府为了改善黎族同胞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现代化的生产工具,黎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刀耕火种、渔猎等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而这种变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的是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仅是黎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其他的一些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比如,黎族特色的船型屋正在走向濒危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从忽视到漠视,这也是很多黎族青少年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的漠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体育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

现代传媒逐渐覆盖大部分黎族地区,这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现代体育的认识度和认可度都有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现代体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强势体育文化,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黎族青少年来说,奥林匹克、NBA、欧洲五大联赛等这些讯息几乎成了他们对体育认识的代名词,黎族青少年几乎言必称这些项目。因此,当体育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脚步踏遍黎族地区的时候,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从忽视到漠视就成了必然。体育全球化让我们在谈论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时显得苍白无力。

2.3学校体育教育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而传承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对于黎族传统体育而言也是如此,它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海南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领导保护与普及黎族传统体育的意识不够,目前,海南各学校除了将跳竹竿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开展外,儿乎没有学校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黎族传统体育项日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这不但使年轻一代失去了学习黎族传统体育技能的良好机会,而且直接影响了黎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发展。

2.4 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海南黎族地区由原来的封闭型逐渐走向开放型,黎族民众的生活空间在不断的扩展,与外界其他民族的交往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一种形式的黎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的发生融合。因此,一此不能被人多数民族所接受的黎族传统体育项日就逐渐出现凋零,甚至被人遗忘,而那此能够被多个民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日则得到了保留,甚至发扬光人。

2.5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为改善黎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确实做出了不少工作,也凸显出一定的效果。然而,面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冲突”,地方政府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很多方面的政策制定时,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问题几乎都被搁置。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旦领导不重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来说,地方政府和一些领导的漠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 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危机应对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处理发展和保护

我们认为,黎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护和发展的辩证意识。发展是不可逆的,对于黎族体育文化而言,保护是生存的前提,但是创新是它得以发展重要保证。这是我们最终提出每一条对策的基本思路。如何同海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和我国甚至全球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才可能保证最终研究对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正如《华尔街日报》报道的香港的摄影记者黄效文在对黎族文化保护的问题时提出的 观点,“村民们在急切希望过上现代生活的同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那些老房子所真正蕴含的价值。保护这些房子不仅能给村民带来收入,同时还能为后人留下他们的文化。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年轻一代黎族人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日益增大的自豪感。对待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除了简单地拆散,将其融入主流社会,应该还有其他方式。这是多元化的一个范例”。对于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是一样的。

3.2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特色,走创新发展道路

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黎族体育文化的"变"是大趋势,"变"是必然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使黎族体育文化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对黎族体育文化的保护,静止地保护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必要。关键是要选择适应海南地区社会发展特点的文化发展模式,促成黎族体育文化现代转型(比如,如何把黎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黎族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

学者江冰(2006)指出,黎族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特征明显,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文化支援”动力强劲。我们相信,而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火击,它将从容应对,创新发展,开创民族文化的全新时代。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时机下,结合体育旅游的发展,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3 多方面提升危机应对意思,群策群力地应对危机

首先,科研部门也要重视对黎族体育文化保护的问题,在科研立项上有所倾斜,加大科研资助的力度。坚持以理论为先导的策略,加大对黎族体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加大田野调查的力度,从实际出发,摸索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任何一项决策、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衡量得失,决不可轻率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舍弃民族传统文化,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去换取经济效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理性的。

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重视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挖掘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经济价值,真正实现保护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既发展了当地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保护了黎族传统体育文化。

结束语

黎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非常严重,不少体育项目正在或者已经灭绝。黎族青少年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熟悉度已经降低到令人扼腕的程度。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危机的漠然。这种漠然将给整个海南省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各方都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对黎族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如何保护和发展,尤其是如何保护和发展黎族体育文化不仅是海南省新农村体育建设的需要。也是海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韦晓康,张延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0. [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3]张新定,黄光志等 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第16卷第12期:3-5 [4]张新定 苏春宇.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特点探析《新西部:.下半月》2008(6):237-239. [5]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6] 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民族研究文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7] 杨占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计划[J].甘肃高师学报。2000(5):79-81 [8] 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7 [9]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10] 金福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11]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 [12]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

鲍佳:男;专业:体育教育;讲师;工作单位: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发表论文数 4 e-mail:839015920@qq.com;手机:15248937476

向飞燕:女;专业:运动训练;讲师;工作单位:海口经济学院体育部:发表论文数 4 e-mail:56856890@qq.com;手机:13518076482

第二篇:黎族文化发展之我见

作者:*** 指导教师:*** (****大学****学院,海口,571158)

摘 要:海南黎族凭借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犹如中华民族的一支奇葩,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海南黎族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也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展望明天的同时,茁长成长。

关键词:海南黎族 文化 传承 发展 心得体会

黎族,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只是小小的一支,但是黎族人民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他们的足迹,体味不一样的人文风情。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也具有民族性。对于黎族文化发展我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提出我的见解。

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黎族织锦在黎族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黎族织锦经历了无纺阶段和有纺阶段。无纺阶段时期的黎族先民大多用楮树树皮经过采集、拍打、洗涤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手工制成树皮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纺阶段时期出现了木质纤维和棉质纤维,制成的衣物更加合体舒适。再到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织锦。黎族织锦的纹样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黎族织锦纹样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纹样。黎族分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由于各方言区由于生活习惯、文化经济、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织锦图案也有所差异,这使得黎族织锦五彩缤纷,丰富多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黎族织锦已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黎族的织锦技艺作为黎族女子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为黎族女子所传习。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交通便捷,互联网贯通,民风质朴的黎族人民也不仅仅满足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社会生活,青年男女们都渴望着外面纷繁的世界,纷纷走出了那远离尘嚣的椰林去体验新的人生。从而,古老悠久的黎族织锦技艺的传承性遭到了破坏。

众所周知,所谓的织锦技艺不仅仅只有“织”这一门技艺,而是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的高超技艺。 黎锦技艺为什么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于其技艺的完整性与不可代替性。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黎族山区除极少数年轻人懂一些织锦工艺及剌绣外,而纺、染技艺几乎没有年轻人承习了。

如今在海南省出现了很多黎锦加工、制造的工业作坊和公司,它们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把黎锦作为海南省的名片推向世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工业机器大生产、化学工业染料,成本低、效率高、利润高,使得传统的黎锦制造工艺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逐渐淘汰。可我想说的是,黎族的织锦之所以让世界惊叹,我想,那是机器生产所不能够比拟的。它之所以美,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就是因为它的自然、淳朴,让我们触摸着它,可以感受到黎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然而,近几十年来,掌握织、绣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灭绝,我们不希望它成为历史,我们更需要的是传承与保护。

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黎族文身这一传统的民族传统习俗可供我们去探寻那神秘古老的黎族文化。文身,对于黎族人民来说是一种纯洁美好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人体标识和装饰形式。不同支系的黎族文身,所纹的图案,纹在身体的部位都有所不同。文身也有择日、择时之说,一般在午间由年长的黎族妇女来完成整个文身的过程。这些用锐石、骨片、鱼刺等锋利的工具刻在血肉之躯上的图案,饱含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盼、对人生一帆风顺的祈祷。

文身技艺为有着淳朴信仰的黎族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安慰。但是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文身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年青的少女几乎不再去纹身,文身技艺已尽失传。经史料记载,文身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通常要耗时几年来完成,以此来减少痛苦。后来的许多黎族人民在去世后,其后人在其脸上用碳绘上属于自己支系的图案,然后入殓安葬。也许是有了这种可以代替的方法,黎族文身也只能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回味了。

其实就我的观点来看,在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和地区都会有纹身这一习俗,但这种习俗总是以摧残人的身体为前提的,也许她们会认为这是信仰,这是美,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文身,无疑束缚了人类的发展,让他们永远的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无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文身是一种人生的烙印,是一种时间也无法磨灭的痕迹。但从文化的独特性角度来说,我们似乎应该去保护、传承这一传统技艺。总的来说,值得我们去继承的,那就是好的,但在去继承的同时,不要忘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以上是我对黎族文化的浅谈。希望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发展能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黎族文化的发展能够把我们美丽的海南岛推出中国,面向世界。

第三篇: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局

关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承包椰林镇

坡留村委会土地建立南繁基地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县规模较大,科技力量较雄厚的南繁育种单位,为我县及我省的南繁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现为适应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南繁作物育种需要,需在我县建立的老基地基础上增加部分面积。该院已选址椰林镇坡留村委会,规模为34.89亩的荒坡地改良为良田作为南繁育种基地,经椰林镇和国土局实地勘测,该地属荒坡地,符合土地的发包条件,同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椰林镇人民政府和坡留村委会第

一、第二经济社全体农户协商,已达成一致意见,经我局调查情况属实,现恳请县人民政府批准该院在椰林镇坡留村委会承包荒坡地建立南繁育种基地,并要求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陵水县农业局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第四篇: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初级中学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陵水黎族自治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陵委【2014】26号)的精神,特制定我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重点,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和兴办实事为突破口,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和水平,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提供坚强保证。

二、目标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领导班子和全校党员中开展。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是增强为民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牢固树立务实作风。坚持做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了解群众对教育关注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上;坚持工作中务实高效,努力把学校各项工作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三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党组织服务体系、服务功能、骨干队伍、制度规范、激励保障和责任机制“六个优化”为目标,夯实学校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自觉遵守党章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纪律约束和监督,带头廉洁从教。始终把务实清廉作为核心价值观追求,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教育行风建设水平,营造清正、清廉、清明的良好风尚。

五是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能力。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

1决策、民主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组织发展和服务师生的能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努力为学校科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进步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基本原则

一是正面教育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

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以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改正

缺点,动真碰硬,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真正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

三是讲求实效原则。以开门搞活动的形式,请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让师生评判,受师

生监督,坚决防止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议,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切实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领导带头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交心谈心、带

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作出表率。

四、着力破解突出问题

校领导班子:重点解决有的责任心、进取心不强,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只求过得

去,不求过得硬,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有的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矛盾绕道走,关键问题不表态;有的不敢担当,怕难事、怕出事、怕担责;有的乐于当老好人,对不正之风和违规违纪不敢抓不敢管,怕得罪人;有的不注意学习,不善于总结,对所分管工作方法不多,无创新;有的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拖沓,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有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能力差,服务不主动;有的工作沉不下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夹,习惯于宏观指导,大而化之,抓而不细,落实不力;有的打牌带彩等。

党员:着力解决有的党员意识不强,精神空虚,信仰缺失,表率示范作用不够;有的敬

业奉献精神缺乏,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常有抱怨之言;有的满足于工作现状,进取心不强,畏难情绪重,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信谣传谣;有的工作标准不高,自身要求不严,慵懒现象严重;有的工作畏难情绪严重,解决问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热衷于吃吃喝喝,甚至打牌带彩等问题。

教职员工:重点解决有的精神不振,职业倦怠,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工

不出力;有的工作纪律松懈,贪图安逸,上班时间脱岗串门,干私事,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有的工作拈轻怕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生活比待遇、工作怕付出;有的工作搞上

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益就执行,没利益就不执行或打折扣;有的纪律观念淡薄,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信谣传谣;有的缺少爱心、耐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关爱学生不够,歧视差生,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有偿推介教辅资料和家长请吃;打牌带彩等。

五、方法步骤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4年2月启动,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着力抓好学习

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点环节。

(一)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2月下旬—4月上旬)

重点抓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广泛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听取师生群众意见,为对照检

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1、动员布署。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活动专班,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相关准备工作,结合学校实际,

认真制定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按期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全面部署全校教育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抓学习教育。

认真制定学习计划,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专人引领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等方式 ,组

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学习、研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专题读本,学习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章党史、党纪法规、道德品行、职业道德规范、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围绕作风建设、教育教学、学校发展等主题,谈工作感悟,谈读书心得,谈创新思路。开展“假如我是学生家长”大讨论和“民生体验日”活动。扎实开展党员春训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锤炼,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党纪观念。

3、直接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

继续开展“访万家”活动和“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五访三问”

活动。通过走访、座谈、测评、问卷等方式,全方位、多层面、广覆盖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群众对学校工作、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虚心征求意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特殊学生家庭,开展结对关爱帮扶活动。

4、照“镜子”边学边改。继续依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回头看”、群众意见整改和师德

教育月活动,认真清查群众反映突出的学生负担过重、乱收费、有偿推介教辅资料、有偿家教、歧视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确定整改重点。深化效能考核,加大治慵问责工作力度,积极打造“群众满意学校”。积极争创“先进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做

奉献,服务发展做表率。开展好“联帮带”活动,即学校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名青年老师,帮其发展,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党员教师联系一名留守学生、贫困生或特殊学生,帮其成长,带动社会关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二)第二环节:查摆问题、开展批评(4月中旬—5月中旬)

重点查找剖析“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深刻全面查找问题。对照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先进典型、群众期盼,通

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深刻查找存在在自身身上的“四风”问题。学校校委会成员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党员、教师之间深入开展交心谈心,相互查找问题。对征求到的意见和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汇总形成情况报告。

2、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要根据征求和了解到的意见,对

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对照《党章》规定和相关标准,认真查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触及思想灵魂,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校委会领导审查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负责审查党员教师对照检查材料。民主生活会前一周,完成对照检查材料审查。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校主要领导

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既揭短亮丑,又实事求是,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认真开展校党组织生活会,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每名党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积极向上级报送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

(三)第三环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5月下旬—6月下旬)

将领导班子、党员教师个人整改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相结合,一项项整治,一个个攻坚。

1、开展好“回头看”。对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逐项进行

“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对“回头看”查摆出来的问题,纳入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2、制定整改方案。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以对照检查材料为依据,抓住重点问题,明确提出

解决对策,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并接受党组织的审阅。整改方案将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干部群众公示,接受评价和监督。

3、扎实开展专项整改。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贯彻落实意见以及《县教科局

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的五条规定》,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作风不正、不实和行为不廉等问题。围绕教科局2014年工作要点、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规

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4、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坚决查处发生在教职员工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发现有问题的,严肃批评教育,及时通报,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和纪律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教育管理中层干部,对慵懒散软、政令不通的领导班子坚决调整;对存在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干部,进行调整;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交有关方面严肃查处。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对长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负作用的党员进行严肃教育,对不合格的予以组织处理。

5、完善制度建设。针对党员干部作风、政风行风、师德建设、队伍建设、正风肃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并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依法依章依纪办事意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六、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冯伯兴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教育实践活动的全程工作。

2、扎实开展,强力推动。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和动员会议方案,扎实开展“五访三问”、“联帮带”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深入查摆分析突出问题,集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明晰的整改落实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务求活动取得实效。同时,按要求及时报送活动资料、信息和经验做法。

3、严格督查,确保质量。领导小组相关领导要认真审查党员干部教师的对照检查材料、整改落实方案等,全程指导参与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抓好每个环节各项工作落实。要沉下去面对面开展工作,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传导压力。确保活动质量,让严标准、严措施、严纪律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尤其是重点对象、重点要求、重点环节。

4、统筹安排,积极宣传。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与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相结合,做好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充分运用各教育网站、校园橱窗、黑板报、德育报等,广泛宣传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宣传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和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向上级组织报告活动开展情况。

七、三才初级中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冯伯兴

副组长:郑有壮黄 波

组员: 洪 华林尤开邓必佳王宜纲王传笔

胡硕艳杨 江陈岳尔林开东

2014-2-21

第五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征用土地一般程序

第三章 土地、青苗和附着物补偿

第四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五章 农业人口安置补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

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五年十一月三日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的管理,保障征用土地的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海南省林地管理条例》等规定,结

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用土地,系指为公共利益及实施规划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的

行为。

第三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需要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的,其补偿和安置、拆迁适用本办法。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征用土地的,除另有征用地补偿标准规定外,适用本办法。

国家和省确定的铁路、公路、机场、航道港口、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安置

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县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征用工作。县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被征用土地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建设需要,支持和配合征地工作,不得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借征用土地提出附加无理的补偿和要求。

第二章 征用土地一般程序

第六条 凡征用土地,须由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提出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按国

家、省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第七条 征用土地方案批准后,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街道、村实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15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他项权利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等有关材料到公告指定的部门或单位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安置登记的,其补偿以

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第八条 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对已批准征用土地方案的项目用地组织人力进行勘测,调查土地权属,清点青苗及土地上附着物,并根据批准的征地方案拟定征地补偿安置具体方案。

第九条 征用补偿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与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用土地补偿协议书》,并落实征地的有关事项。

第十条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县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必须服从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搬迁腾地,不得阻挠。

第十一条 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必须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

月内全额支付完毕。

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未足额补偿到位前,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领钱的除外);征地补偿安置补助费足额补偿到位后,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不得拖延交地。征用规划林地的按

征用林地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章 土地、青苗和附着物补偿

第十二条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上的附属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支付给所有人。

第十三条 经批准占用国有农场、林场、果牧场农用地,导致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应参照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标准,由建设单位支付土地、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农业人员安置补

助费。

第十四条 土地补偿标准(执行标准表附后):

(一)耕地(水田、旱地、荒地、园地)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8倍补偿;林地按该林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12倍补偿。

(二)征用荒地、宅基地等土地的补偿费,按旱田土地补偿标准的50%计算补偿。

(三)被征用地类平均年产值,综合县农业、林业、热作、统计、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意

见,根据我县各类农作物的实际产量计算。

第十五条 征用土地的青苗补偿费,属短期作物的,按一造作物的产值计算,属多年生作物的,根据其种类和生长期长短给予合理补偿。

第十六条 农田水利及机电设施、电力设施等附着物,能迁移的,付给迁移补偿费;不能迁移的,依据现价重置法结合成新率给予补偿。

第十七条 根据土地座落区位不同,征用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征用集体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中的补偿标准并根据《征用集体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区域区位修正系数表》中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后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其地上附着物及青苗不予以补偿。

(一)在征地方案公告发布后,被征用土地单位或个人自行砍伐的人工林。

(二)征地方案公告发布后,突击抢种、抢建的。

(三)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种植和建设的。

(四)承包集体土地已签订承包合同,但未经2/3村民同意,未报经有审批权一级机关批准

的。

第十九条 用地范围内涉及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杆线及地下电缆、管道迁移,由产权单位自行迁移。迁移费用标准,本办法有规定的,按规定标准支付,没有规定标准的酌情商定。

第二十条 取土场,按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取土单位对该土地上现有青苗、附着物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偿,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复垦不符合要求的,

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

第二十一条 施工临时用地,应对该土地上现有青苗、附着物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偿并按使用

时间支付租金。

第四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二十二条 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拆迁由县建设局指导实施。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布拆迁公告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订立拆迁补偿安置

协议。

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二十四条 征地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农民自拆自建,必须服从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由乡镇政府根据规划要求统一安排宅基地。不需要安排宅基地并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按原拆除居住房屋补偿金额增加30%支付。

货币补偿的金额,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或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五条 拆除违章建筑物、违法占地建筑物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物,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物,应予以适当补偿。

第二十六条 被拆迁房屋内的电话、空调、有线电视的拆移费和供电线路整改费按有关部门

现行规定标准予以补偿。

第二十七条 征地拆迁非居住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用地单位应当给予补偿,补偿标准以征地公告前一年的月平均营业额的8%计算,补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营业额以税务部门

核准的纳税申报为准。

第二十八条 征地被拆迁人每户搬迁费1000元。

第二十九条 按照《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如期搬迁完毕的,一次性安置费为每户2000元。不按协议如期搬迁完毕的,不予支付安置费。

第三十条 非居住房屋不实行产权调换,居住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应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实行多还少补。

第五章 农业人口安置补助

第三十一条 征用耕地的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根据该耕地被征用前被征用单位人均耕地面积确定,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林地)数量除以征用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

每人占有耕地(林地)的数量计算。

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耕地(水田、旱地、菜地)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4—6倍,具体取值的原则是平均耕地占有量越少,补助费倍数越高。

林地的安置补助费按被征用林地平均年产值的12倍计算支付。

在职领取工资,退休、退职回乡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不给予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二条 除了耕地、林地须支付安置补助费外,其余的地类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征用集体土地经依法批准并确定补偿安置方案后,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超过限定时间不搬迁腾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当事人逾期仍拒不执行的,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依据的年产值,由县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主管部门核定,其它各类补偿单价,国家没有规定的,按市场价格核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项、各类补偿具体标准,由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根据土地类别,经济总量和价格指数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公布。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黎族方言范文】相关文章:

黎族爱情故事范文05-29

黎族哈方言服饰范文06-13

黎族的导游词范文05-29

楚方言范文05-15

标准方言范文05-15

承德方言范文05-16

藁城方言范文05-16

长江方言范文05-16

方言趣谈范文05-16

方言教案范文05-16

上一篇:联营工程范文下一篇:旅游拓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