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析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方言研析范文

市场研析

一、调控政策及市场影响分析

1、所在城市相应"新国八条"采取的限购措施及其他调控措施;镇江本地人无限购政策,外地人必须要有至少一年社保才能购房。

2、镇江市 2011 年保障房供应计划;

镇江市2011年保障房具体目标为:全市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000套(间),新增廉租住房50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000套,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40万平方米,建设限价商品房3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75户。

3、所在城市银行信贷政策变化情况(分别说明针对企业和ّ个人贷款款业务);

本地人首套房政策:30%首付,基准利率

本地人二套房政策:60%首付,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调1.1倍 本地人三套房或三套以上:限贷

外地人贷款政策:提供一年以上社保和纳税证明,按照本地人政策执行

企业开发贷款方面,基本已经停止房款。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国家当前新一轮金融调控政策,二是由此政策导致的贷款额度紧张,银行选择项目贷款门槛较之前明显提高,据从行业内人士了解,目前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发贷款只少量针对上市地产公司提供贷款。

二、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1、所在城市2-3 月份房地产销售情况);

据统计,2011年3月份镇江市区住宅商品房项目共成交953套,环比上涨113.68%;成交均价5786.91元/平方,环比下跌4.64%。3月份镇江市区住宅商品房量升价跌。其中普通住宅(144平方米以下)成交769套,同比去年同期962套下跌20.06%,环比今年2月份339套上涨126.84%;普通住宅3月份成交均价5561.57元/平方米,同比去年4781.65元/平方米上涨16.31%。与今年2月5714.95元/平方米相比环比下跌2.68%。非普通住宅成交90套,同比去年同期173套下跌47.98%,环比今年2月63套上涨42.86%;非普通住宅3月份成交均价8850.93元/平方米,同比去年6840.08/平方米上涨29.40%,环比今年2月8509.84元/平方米上涨4.01%。3月份住宅成交量有所上升,不过由于谏壁、大港等地成交量有所上升,部分中高端楼盘无销售,导致成交均价有所浮动,但是其各片区成交均价依然保持稳定。

3、所在城市 1-3 月份土地竞价与成交情况

2011年目前为止,商住性质用地成交的只有两块土地

第二篇: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

您正在浏览的数学论文是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

摘要: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所以,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数学语言的研究必将对数学本身及数学教育的发展,乃至对人类文明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符号 数学语言 科学 简洁 相通

前言

我们天天接触数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数学语言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譬如数学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有哪些不同,具有哪些特殊性;数学语言在促进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学好数学语言等等。从而使数学语言象汉语语言学那样成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数学语言学。本文只研究数学语言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更多地是与一般语言(汉语语言)进行比较而言的。下面只从数学符号的科学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语言的相通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学符号的科学性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经济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 与 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 是开方运算符号,sin, cos, 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 是微积分运算符号。 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 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 , 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 的微分用 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 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

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 b]仅由a、b、[ ]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 使得对任何n,m>N,有 ,则数列 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 ,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理学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

数学式F=0 (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 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 ,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 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英语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

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科学、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 您正在浏览的数学论文是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

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

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书目:

1.张楚廷 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王庆人.数学家谈数学本质[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4.欧阳维诚.文学中的数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第三篇: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与归纳调研所得,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讨论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走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关 键 词:素质能力提高 就业导向 语文类课程 改革创新

绪言

十几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迅速与人文素质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思考。必须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较为全面的人。高职教育要有远见,要对高职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之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使高职学生真正受益,进而提高其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在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素质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自信、自立。对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技能学习的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美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小和山校区、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的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对已回收的由师、生分别填写的6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课题组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现状,探求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杭州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各校轻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类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而且一旦涉及具体安排,有的高职院校往往舍不得把必要的学时、学分拿出一些给语文类课程。在课题组进行调研的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三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作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院的公选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的开设率为零。由此可见,目前在杭州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常常处于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因没有语文教学任务,只好转行教“两课”或做其他工作。在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同时还了解到:在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有70%左右的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有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上来”。由此可见,目前杭州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勿庸讳言,现状是令人忧虑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形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调研中,对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一题,有25%的教师和28%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因素”,38%的教师和1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因素”,16%的教师和2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因素”,25%的教师和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重视度”,50%的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教法)”。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佳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只设“思政教研室”,不设“文科(语文)教研室”,甚至认为高职院校里有了“两课”,就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课题组认为这属于办学理念上的失误。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方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在杭州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处于十分“边缘化”的位置。

随着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西方的语言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使许多学生把学好英语作为第一要务,对汉语的学习反而抱无所谓甚至不屑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起就形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势。例如问卷中“是否会认真学习《大学语文》等课程”一题,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8%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0%);在“除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你会去学其他语文类课程吗?”一题中,有23%的学生表示“不会”,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3%的学生表示“会”。还有21%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再不重视,恐怕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此语决非危言耸听。

三、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到底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在调研中,来自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最近几年,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呼声也很高。去年,《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所以,此问题已有了答案。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须”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课题组认为: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或考查课)出现。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反之,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在文科类或经管类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应该是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一点人文知识,懂一些语文常识,受一阵民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点滴入心,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材,必定也会大有裨益。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应该给语文类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要防止那种“只懂技能而没有文化”的培养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泛滥。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他可以解决牛奶与面包的问题(即饭碗问题),但不可能有更大发展;只有那些既掌握了一定技能又接受过语文类知识(人文知识)熏陶的高职毕业生,才可能在成材之路上走得更远。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各种素养(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某一专门职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情况等非专业方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高职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由此形成的能力(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将来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条件。有一定人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发掘出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真谛,会自觉将工作与人生的重大意义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职业活动中取得突破、做出成绩。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应该彻底改变某些高职院校“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担负的历史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操作?在对师生们的调研中,有13%的教师和15%的学生选择了“教材改革”,38%的教师和22%的学生选择了“教法改革”,50%的教师和42%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结合专业”,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适应现实需求”,在学生们提出的语文教学建议中,有65%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实用性,例如有选择地学一些常用文种,扩大知识面,以更适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课题组在认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汇总调研所得,广纳意见和建议,提出如下应对措施,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1、 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

类课程,还应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调研中有24%的学生提出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的建议。例如借用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形式,突出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使高职学生们和专业系部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

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特点,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 在调研中,超过95%的教师和48%的学生明确表示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在教学内容方面,有88%的教师和44%的学生提出应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内

容,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课题组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5、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6、 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

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如讲授经济类应用文的教师应熟悉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和相关经济制度),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更多话语权。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改革创新,理应引起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语文(母语)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能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而停顿。高职语文教学应着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①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04,5,30

②田志凌.母语保卫战: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N].南方都市报,2004,11,16

③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

21④蒋锦旗、华泽秋.关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 ,4

⑤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5,8

⑥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

⑦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大出版社.2000,4

⑧芦京昌.高职语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5,23

第四篇: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年变迁,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而南京方言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京方言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南京话在魏晋时期以及魏晋以前都是隶属于吴方言的。本文从南京方言的起源开始,通过史料记载的纵向对比和其语言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对比,在几个重点历史时期找出南京方言的历史变迁,论证南京方言是由吴方言向北方方言转化的。并探求出影响南京方言转变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现状,寻求保护南京方言的方法。

关键字 吴方言;江淮方言;历史变迁;语言融合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断,南京话最早是属于吴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话被划分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还原历史面貌探求个中缘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证据。而追溯南京方言的变迁和发展也对现代南京话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 南京方言的历史演变

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吴国,以今天苏州为都城,逐渐发展壮大,领长江下游两岸地区。春秋时期吴国强大,向北扩张,最早的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据《建康实录》里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淮水指秦淮河,废越城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右侧,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随着城市的建立,人口的聚拢,南京本土语言在此繁衍发展起来。三国时,吴称建业,西晋灭吴后改称建邺,又因避讳司马邺讳,改称建康。隋唐以后有蒋州、江宁、上元、白下、升州等名称。明代始称南京,历史上通称金陵。和南京的称谓一样,南京话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

(一) 六朝前期南京话属吴方言,同时存在一种外来方言

据有关史料记载,六朝前期的南京方言属吴语系统。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类题为“吴声歌曲”的民歌,这类民歌,多流行于长江下游一带,是用吴方言传唱的歌曲,温柔敦厚、婉转缠绵,歌词中有相当部分保留有一个典型的吴语词汇

“侬”。据统计,吴歌《华山畿》二十五首之中,用“侬”的有五首,占五分之一,《读曲歌》八十九首之中,用侬的有二十二首,几乎达到四分之一[1]110。孙吴西晋之时建业城绝少有外来居民,人口变动极不明显,无论普通百姓还是统治者及官兵都是当地土著,据《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既出,人问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奇,唯闻作吴语耳。”王丞相指王导,东晋初年大臣。刘孝标注云:“吴人以冷为渹。”这件事发生在建康,王导王丞相会见刘真长,刘真长名惔,字真长,沛国相人。刘是北方人,王导和他谈话仍用吴语,可见当时的建康话也是属于吴语区的。袁家骅先生也在其著作中写道六朝时期“金陵方言似属吴语范围” [2]232。

但是,自四世纪初晋安永嘉之乱以来,怀帝愍帝相继被俘,北方人民遭到巨大灾难,争相南逃避乱。到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北方的世家大族更是大举南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谢两家,居住在今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内。建康是京城,是南渡客户最集中的地方,随着大量北方人的涌入,北方官话开始在建康流行,特别是从旧都洛阳南来的人带来了洛阳话,结束了有史以来吴方言垄断江南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方言被彻底取代,南京方言在此就彻底向北方方言转变。事实上东晋时期,吴方言仍在南京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其中称“今江东人呼某为某”、“今江东呼某”、“今江东音某”等,共一百七十余条。但是建康是江东首府,地位十分重要,郭璞在区分方言时并没把这一地区另外处理,可见当时的建康话在吴语范围中[3]38。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南方土著居民中的士族阶层颇为时兴说北方话,吴方言与北方方言在建康并存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描述当时建康方言状况时说:“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皆操吴语,所以‘数言可辨’;北方士庶皆操北方话,所以‘终日难分’”。语言成为区分南北士庶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时期的南京城内存在着两种方言并存的现象,一个是以洛阳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另一个是南京土语为代表的吴方言。

(二)隋唐、宋、金、元时期南京方言进一步向北方方言靠拢

南京在六朝三百年间,经过历代的建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很发达,到梁武帝时期,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城市。但是经过侯景之乱,建康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建康一百多万居民大量减少。隋兵灭陈后,隋文帝又下令“建康城邑,平

荡耕坑”把南朝偏安的基业彻底根除[4]123。建康经历这两次大破坏,人口变动很大。隋唐两代对金陵都采取抑制政策,但是由于金陵的重要地位,还是逐步恢复,南唐建都南京,经济文化相当繁荣,其中当地居民中不少是来自北方。南唐后期,宋兵南下,金陵人又经历了一次大聚散。北方人参与其间,推动金陵话继续向北方话转变。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方人民又大量南来,早期多集中于建康,随后金兵破江宁,次年抢掠烧杀而去,建康遭毁灭性破坏,遗留下的居民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次浩劫后,大批北方人逃来,而且多为汴洛人,后来建康又逐步繁荣起来,在这一人口聚散过程中,南京话自然又向北方话进一步转变。元初金陵人口只有九万五千人,比南宋《景定建康志》所记载四十三万人大为减少,由此可见其中人口变动之大。

(三)明清时期南京方言结构有所变动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据史书记载,明初南京人口变动很大,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三云:“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虑反侧,尽迁其民于云南,而徙南直隶浙江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命户部籍天下富民万四千三百余户,徙其家实京师,曰富户。”时至今日,昆明、西宁等地有许多人都说她们的祖辈是明初从南京迁来,昆明方言到现在还和南京方言有某些共同点,在风俗习惯上也很相似[5]43。而迁来的富民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他们的语言极其复杂,由于吴语区的语言较多,可以推测,当时的南京话中的吴语成分有所增加。由于南京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南京话也被作为官话广为传播。明初官修的《洪武正韵》就是以当时的南京话为主体,“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基础上编订的。由于南京话在前面历朝的演化中已经趋近于北方方言,而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因此为了更好地行使官话的职责,南京话被官方修订为更接近中原汉语。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就是学习了以南京话为主体的明朝官话。他们回国后著作的《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了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的南京话的。直至清代,南京话的官话地位才被北京话取代。清代直到民国期间,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经历了几次战争涂炭,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日军大屠杀,都给南京本地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填充来的人口大多来自江淮方言区的苏北一带的人

民,南京方言的北方话成分又大大增加,对向北方话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这样漫长得历史变迁,南京方言已然逐渐的脱离了吴方言向北方方言靠拢。

三 南京方言中的吴语痕迹

虽然目前南京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已经与吴方言相去甚远,特别在语音上,已经很难寻找到吴方言的痕迹了,但是通过研究词汇,我们还是能发现不少南京话与吴方言相通的地方。【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6]8,有方言一篇,所举皆明代中叶流行南京之常用语。“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長曰‘苗條’,美曰‘標誌’,蠲曰‘乾淨’,不蠲曰‘齷齪’、曰‘邋遢’„„;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其中所列的词语如“龌龊”“鹘突”是吴方言也在使用的词汇。

《江苏省志 方言志》第五章[7]43常用词对照表中江苏各地的方言词汇都有列举,其中一些词汇,南京方言和吴方言区的苏州方言有着相通之处。如“正宗、地道”苏州话会说“道地”,而南京话即说“地道”也说“道地”。形容不错,苏州话说“蛮好”,或者“勿错”,而南京话也习惯用“蛮好”,等等。

不难看出,南京方言中还和吴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吴方言相对稳定和保守,而南京方言经过几次动荡变迁,相对易变和开放,和吴方言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远了。

四 探究南京方言演变因素

(一) 空间因素

又可称作地域因素,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靠近东南沿海地区,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且地势开阔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人口流动量大,相对开放和包融的地域。因此在南京这里,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新事物新思想的复杂文化,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也带动了语言的开放和包容性。我们知道南方方言,如吴方言、闽方言等等许多词汇到现在都沿用自古语,保留的相当完整。而南京话中词语的更迭十分频繁,从古流传下的词汇几乎没有了。易中天在其著作《大话方言》中解释道:南方坑坑洼洼,重重叠叠,云遮雾障。南方更向往“鸡犬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生活[8]24,而南京通便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也使得其很难保持吴方言的语言特点。

(二) 人的因素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能轻易的发现,南京不仅仅在空间上人口往来频繁,在历史的时间层面也经历了多次人口聚散。人口的巨大变动带来的是对南京原有文化和语言的冲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9]177。因此虽然南京话早在六朝末期就已经存在两种语言并存的现象,但是真正的完全脱离吴方言转而投向江淮方言也经过了极其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点: 1 人口迁徙导致外来方言在同化本地语言的同时留下了原住民语言的底层

根据史料记载和语料资源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六朝时期南京方言是属于吴方言区的,随着永嘉之乱北方人口大举南迁,带来了包括洛阳方言在内的北方方言。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内,随着一次次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北方方言,南京方言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经属于了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虽然南京方言已经由当地的吴方言转化为了江淮方言,但是在今天我们仍能在今天的南京方言中发现吴方言的痕迹。可以说,形成现在的南京方言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迁徙,同时也离不开在人口迁徙前的原住人口的语言作为现在南京方言的基础。 2 多层次、多来源的移民层层叠加,形成了层叠型的方言结构

南京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人口聚散,补充到南京人口既有北方方言区的人口,亦有来自南方吴方言、赣方言等方言区的人口,同时人口迁移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多种方言与南京原住民方言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方言层叠的现象,构成了现在南京方言的形式。

3 人为的设立通语促进了南京话的转变和传播发展

南京在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是多个王朝的都城。作为政治中心其语言必定会作为官方语言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明代,南京话作为全国通语的基础为全国通用甚至流传海外。但纵观历史,中国帝都多建在北方,除南京外通行的通语也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因此南京方言要成为全国通语其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语法上都要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被人为的加以规范和整理并大面积推广使用,使

得南京方言不仅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发生转变也在成为通语的过程中受到规范和转变。

目前的南京话,虽然已经不再是全国通语,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南京方言也受到极大地影响,已经逐步在向普通话靠拢。

南京方言的现状

在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被称为“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 。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不断变迁的话音则没有意义。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往往被称为“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如西南地区屯堡“京族”的屯堡话,和老南京话有接近的地方。老南京话和新派的南京话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派的南京话有尖团之分,而今天60岁以下的南京人已经不能够区分。如,老派南京话中,“江”和“浆”,“千”和“牵”都是不同音的,而现在它们都同音。

2.老派的儿化音很丰富,新派的儿化音在消失之中,这可能是受附近扬州、镇江、芜湖以及南京郊区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响(这些方言都无儿化)。

3.老派的卷舌音zh,ch,sh ,r有区分,如:“张”与“脏”,“竹”与“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卷舌音只出现在i和e前。如:“迟”和“词”能区分,而“张”和“脏”不区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区分,如“关=光”,而新派受普通话的影响,则能够区分。

5,.普通话中读e的非入声麻韵字今天的年轻人都读成如普通话的e,而老派则读[E]或[EI];普通话里读e的果摄字,老派都读[o],而新派[o]和[γ]任意

读[10]20。

以上是语音上的差别,新、老南京话在词汇上的差别也很大。对于许多老方言词,使用新南京话的年轻人都会感觉陌生,比如“手勒儿-手帕、捋绳儿-窗帘、孟浪-冒失”等等,同时老南京话中常用的儿化词和以“子”结尾的词,如“筷儿、小孩儿”等,如今在新南京话中也很少使用了[11]86。今天南京城区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说纯正的南京话了,这一点就连南京人自己也承认说的是“南普”。而江宁,江浦等地还保留着比较正宗的方音土语,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郊区人到了南京市区也会改说不纯正的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讲普通话。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多久,这种正宗的南京白话就再也听不到了。可见新老南京话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并且老南京话迅速衰退,新南京作为主要方言已经成为目前南京话发展的趋势。

通过史料的记载和后人的推断以及南京方言中残存的吴方言的痕迹,我们可以推断南京方言最开始是属于吴方言的,经过长达千年的历史演变,及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人口变迁,南京方言逐步向北方方言靠拢,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并有进一步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普通话的推广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普通话的推广,许多方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而逐步向普通话靠拢,这并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来看,在南京青少年中,老南京话已经很少人使用了,出于对本地方言的保护,建议在提倡普通话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南京方言的教育,加强他们对家乡语言的认同感,这将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保护,也是对南京古城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参 考 文 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袁家骅.汉语方言学概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蒋赞初.南京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顾起元.客座赘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7]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 地方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9]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刘丹青.《南京方言词典》引论[J].北京:《方言》期刊出版社,1994

第五篇:【闽南方言成语】闽南话、闽南语的方言与俗语

半生蜡熟——半生不熟 半死半活——半死不活 扒头控耳——挠头抓耳

报鸡城狗——照顾一人,引起众人追逐,喻指牵一发动全身 放刁吹鳖——威胁恐吓。同“放刁拳比”差不多 捧碗甩筷——甩碗扔筷子。 饱狗占屎——喻指贪得无厌

变面变孔——脸色说变就变。喻指喜怒无常 拼死拼活——拼老命做事 盘山过岭——翻山越岭

盘屎过瓮——把事情重新做一遍。形容越弄越糟糕,毫无意义的重复

笨脚笨手——形容手脚不灵活

傍神福绿——靠神获取福绿,指乘机沾点好处 傍官靠势——依仗官势。

搬嘴搬舌——四处传话,挑拨离间

搬嘴小姑——像小姑仔爱学舌,指爱搬弄是非 撇手掠脚——捋袖挥拳,摆出打架姿势 歹款歹制——性格暴躁,性格偏僻 歹心毒幸——心地阴险,手段残忍 歹声歹嗽——声音严肃,说话严厉带有责备之义 歹铜旧锡——破铜烂铁

歹囝浪荡——浪荡公子,行为不检 扶脚蒱手——扶手抬脚

骗请害饿——说要请客让人饿肚子空等 鼻流澜滴——鼻涕口水任随流淌。同“鼻流汁滴” 欲吃唔做——光吃不做 欲长倒短——同”想长倒短 欲死欲活——要死要活

无影无迹——同“无影无只”形容没有根据的事 无闲无工——没有闲工夫 无暝无日——没日没夜

无嘴无舌——不会讲话,形容不善交际 无即无或——没这没那

无眠损神——缺少睡眠有损精力 无闲切切——忙着做事 无头无面——面目不清 无鼻无目——事情未清楚 无大无细——不讲礼貌

无声无说——没人说话,没有声音。喻指音信全无 无性无块——没有性子,好脾气 无拍无算——毫无打算,缺乏计划 无天无地——无法无天 无相输赢——不相上下 无顾体面——不顾面子 无囝无儿——没儿子也没女儿 无空倘钻——无孔可钻,无懈可击 目白舌吐——目瞪口呆

目淆无扣——不识时务,不知道危险 名声透屎——臭名远扬 卖龟买鳖——徒劳无益

掠龟走鳖——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面忧面Q——愁眉苦脸 袂晓抽退——不知闪退

大牛惜力——牛虽大但不肯使力 大脚大手——花钱大方,不懂得节俭

大箍作菜——虽然身材粗壮,实际是小菜一碟 当头对面——面对面的意思 直肠直肚——说话不会拐弯抹角 猪欠狗债——有前因必有后果 缠脚镇手——碍手碍脚 鼎里涂溜——瓮中之鳖

跺脚顿蹄——怒气冲天,乱蹬乱跳 雕花刻柳——精雕细刻 天落红雨——指事情不可能发生 头烧耳热——身体发热,体温升高 头晕目暗——头晕眼花

头毛试火——指执意蛮干,自取灭亡 头目精鸟——机灵透顶 吐气吹哼——唉声叹气

吐血吐沱——焦急烦恼,连血都吐出来 宰鸡教猴——杀鸡吓猴 贪长短到——同贪吃屎漏 添头贴尾——增添补足 添脚添手——画蛇添足 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人来客去——亲戚朋友往来 年冬月节——逢年过节

老马展鬃——年纪虽大,不服老 你甘我愿——彼此甘愿 软索牵猪——以柔克刚 软涂深掘——弱肉强食 离头什仙——头发散乱

犁头戴鼎——埋头苦干,毫无二话 鹿脚马枪——狐群狗党 路鳗狗鲨—— 一丘之貉 雷弹切掣——电闪雷鸣 路家散宅——家破人亡 十手五爪——七手八脚

上四袂摄——人到了四十就精力衰退 水流破布——做事拖拖拉拉,说话拉东扯西 汁流汁滴——形容做事拖泥带水,效果很差 尖脚幼手——手脚细嫩

咀死绝咒——发重誓以求让人相信 吃饱换饿——工作没有成效,白花力气

吃便领现——吃的领的都是现成的,指悠闲安乐 七横八直——形容乱七八糟

七创八创——随便做事,不按规矩来 吵家闹宅——吵得家庭不得安宁 伸脚出手——动手动脚

抢年抢节——年关节日抢购货物。借着年节趁机捞钱 青暝怨壁——寻找借口,掩饰过失 青暝穿针——瞎干一场

差牛缉马——以牛追马。形容方法不对,无济以事 臭头烂耳——毛病很多

臭脚撑底——骨子里如屁股一样臭,本质有毛病 粗嘴野斗——粗言野语 钝刀利手——刀钝方显快刀手 撞门弄户——撞击门户,形容气势汹汹 天乌地暗——天昏地暗

贪俗买贵——贪一多便宜结果买得更贵

劳气着力——费口舌要花力气。喻做事要看值不值得 钱咸淆粘——形容很小气

贼头贼面——从外到里都是贼样子 柴空米尽——形容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聘贼顾更——引狼入室 贼仔贼孙——鼠窃狗盗之辈 秤锤拖尾——形容人老珠黄

插嘴插舌——爱插话。指不懂得尊重人 嘴饱目饿——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嘴干喉刮——口干舌燥

嘴尖舌利——话语尖刻,贫嘴薄舌 嘴笑目笑——满脸笑容

三脚花跳——像动物一样跳跃。形容连蹦带跳 三尖六角——高低不平,凹凸不正 三请五催——反复多次催请

三人五目——形容多人过目,事实真切 三不五时——经常的意思

三更半暝——三更半夜。同“三更暝半” 心狂火着——热得心中起火,心急火燎 双头落力——两头使劲,双管齐下 生空生缝——专出坏点子

想空想缝——专想挖空子,挖空心思 生脚生手——添手添脚。喻指无中生有

生头发尾——浑身上下生疮发脓,喻指毛病很多 四九日乌——春日阴雨绵绵,喻指缺乏热情冷落冰霜 四脚拔直——手脚僵硬,形容人死的状态 四箍遴转——四面八方,四周围 四四角角——四四方方 死坐活吃——吃白饭不干活

死猪镇坫——死猪占板位。占着茅坑不拉屎 辛苦病痛——拖磨过度得病 相教相学——互教互学

屎激开学——大便急了才要建厕所。喻指紧急的事情到眼前才匆忙处理(学:公厕) 瘦人厚膏——身材瘦体质强

数佛做粿——喻指办事有计划。也指做事不灵活 见拍见赢——百战百胜

近街避巷——近闹市又避居小巷 近庙欺神——在庙附近却瞧不起神。 鸡角身坯——像公鸡一样。指好斗成性 拣精拣肥——喻指过分挑剔 狗兄狗弟——难兄难弟 规头面汗——满头大汗 骨折肉裂——粉身碎骨

拳头坫坯——喜好斗殴打架,但拳术又不到家 紧脚捷手——手脚麻利

家私伙头——家具或专业用的工具 假肖六颠——装疯卖傻 纠肠纠肚——牵肠挂肚 割肠割肚——心如刀割 俭肠俭肚——省吃俭用

举箸遮鼻——喻指要知足,不要多占便宜

烧山炎日——阳光灼热似热火烧山。形容暑气逼人 估不而将——不得已而为之

乞吃假仙—— 喻指冒名顶替。鱼目混珠 可怜可代——十分可怜 轻声细说——形容态度和蔼 牵声拨调——故意拉长声调 起脚动手——动手动脚

起鼎动灶——烧锅做饭。喻指待人热情 起早摸暗——起早摸黑 哭爸哭母——叫苦连天

勘头勘面——头脑缺根弦,目无尊长乱发脾气 脚瘸手折——手足残废 脚浮手掣——手脚颤抖

瘸脚破相——脚瘸,脸上有毛病。喻指残废 五花十色——五颜六色火烧目眉——火烧眉毛 好脚好手——手脚都好使,喻指身体健康 好名好声——名声很好

好锣好鼓——锣鼓敲得动听。形容说话投缘 好来好去——双方感情很好。交往密切 好声好哨——喻指态度柔和

合字恶写——合字难写。喻指凡事合作不容易 欢头喜面—— 一脸的欢喜。形容春风满面 血流血滴——血淋淋,伤势惨重

雨淡水滴——下雨天到处湿漉漉。喻指行动不方便 鱼虾水卒——虾兵蟹将

胸肌瘦细——形容身材瘦小细弱 引鬼入宅——引狼入室

王哥柳哥——随意称兄道弟。喻指不务正业的人或三教九流之辈

乌篮血迹——摇篮之地。喻指故乡

乌青激血——皮肤青肿淤血。喻指伤势严重 乌噜白噜——胡说八道。同“七吐八吐” 乌天暗地——天昏地暗 无做无声——没有作声。喻指不露声色

唔知头天——不知头上天有多高。喻指不知内情乱说 唔知天地——不知天地在哪里。喻指晕头转向 唔知头尾——不知道来龙去脉

红面赤须——形容人满脸通红,也指脸色红润 红膏赤蟹——像煮熟的蟹膏一样红

有嘴无澜——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劝说良苦 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有空无笋——形容做事不周全,或不可思议 有七无八——形容乱七八糟

有耳无嘴——劝人只管听,不要乱插嘴。或指不要对外传话 有嘹有拍——符合旋律节拍。形容做事有板有眼 有空倘钻——有机可乘

会算袂除——只懂加不懂除。喻指只知利润不知成本 应嘴应舌——乱顶嘴,不懂礼貌

学嘴学舌——四处乱传话。喻指搬弄是非 弯街僻巷——喻指偏僻的角落

饿饥失顿——三餐吃不饱。形容经济困难 歪膏市斜——歪歪斜斜。也指行为不正 歪嘴斜目——眼斜嘴歪。喻指五官不正 冤家量债——冤家对头,争吵不休 鸭仔听雷——不知所云 鸭仔趁阵——盲目跟从。喻指随大流 恶人无胆——凶恶的人也最胆小 憨头愚面——傻头傻脑

憨人厚福——不精明的人更有福分 淹山淹海——大水淹没一切。

傍赏福绿——靠近别人吃香喝辣。喻指秃子跟着月亮走沾点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方言研析范文】相关文章:

楚方言范文05-15

标准方言范文05-15

承德方言范文05-16

藁城方言范文05-16

长江方言范文05-16

方言趣谈范文05-16

方言教案范文05-16

方言拾趣范文05-16

方言保护范文05-16

方言对照范文05-16

上一篇:歌曲曲目范文下一篇:干部状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