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

2024-05-01

徐州方言(精选四篇)

徐州方言 篇1

一、词缀的认识

关于汉语词缀的名称、性质、判定标准等问题, 诸多学者都曾进行过探讨, 但历来说法不一。本文先对词缀的名称、性质、分类、判定标准等的研究情况做简单介绍。

据潘文国等先生的研究可知, 最早注意到汉语词缀的语法著作是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注意到汉语中有一类词是通过“前加”和“后附”构成的;其后是1907年章士钊出版的《中等国文典》, 该著作首先提出了“缀字词”的概念;稍后1919年薛祥绥《中国言语文字说略》则是第一次提出了语根、语系之别, 已经能把词根与词缀区分开来了。但是百年过去了, 目前汉语语法著作对词缀的名称、定义、性质的判定不尽相同, 且都不甚明确。

“词缀”在不同的论著中有不同的名称:朱德熙认为“‘桌子’的‘子’、‘我们’的‘们’情形和‘着’相似, 这类语素叫词缀”;吕叔湘觉得词缀不能概括所有的用法, 建议用“语缀”这个名称;叶蜚声和徐通锵将词缀看作黏附在词根上的附加成分;赵元任将词缀看成是虚语素, 称词缀是复合词中结合面宽的语素。

无论哪种类型的语言, 词根总占多数且具有较强的能产性。而对于那些数量较少的词缀的性质, 学术界也还未达成共识, 更没有一个准确一致的定义。朱德熙认为:“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 并且是定位语素, 具有这样特征的语素称为词缀。”[1]刘叔新认为:“只体现概念意义的语素是词根, 既有改变概念意义作用, 又有语法作用的是词缀。”[2]张斌认为:“词当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3]以上说法虽都有道理, 但下定义应从功能、意义等多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下面这种说法更妥帖: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 具有依附性, 意义虚化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且位置固定的语素。

近十年来汉语词缀界定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对界定标准的重新认识上, 已得到公认的标准有如下几条:1.词义虚化、2.能产性、3.类推性、4.定位性、5.语音弱化。

二、词缀“不”的性质判定

徐州方言里许多词是运用词缀附加在词干上的方法构成的。我们所论及的词缀“不”便是其中最富特色的词缀之一。徐州方言中“不”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副词, 不用 (用于某些客套话) :不送、不谢、不客气。

(2) 语气词,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跟正反问句作用相等:咱就这样定下来了, 好不?

(3) 后加成分, (1) 用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或单音节动词后, 表示某种状态:干不、歪不; (2) 用在某些动作动词后, 略含随便、不精心地做某事的意味, 可以重叠使用:切不 (切不切不) 、捏不 (捏不捏不) 。

另外, 还有一种特殊用法, 即和“错”构成连词“错不”, 表示“除非, 错非”之意。其实, 词缀“不”的性质和用法远不止于此。我们利用词缀性质的判定标准来准确判定一下“不”的词缀性质。

1.词义虚化

当“不”作为副词时, 它有“否定”的意思;作为语气词时, 它表示疑问之义, 与“吗”相当。但是当“不”作为一个后饰成分出现于某个单音节词末尾时, 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例如“干不”, 是失去水分而干缩的意思, “不”在其中, 既不是否定也不是疑问, 只是一种词缀标志, 表示所呈现的状态。

2.能产性

词缀的作用是构词, 所以能产性也是检验词缀性质的标准之一。“子”附在名词性词根语素后面可构成一类名词, 而“不”附在某些形容词性的词根语素之后也可以构成一类形容词。

3.类推性

“不”不仅仅只适用于个别的词根语素中, 它还具有一定的类推性, 它可以放在状态形容词的两个语素中间, 例如, 胶不粘、焦不干、挺不湿、苦不辣等。

4.定位性

像“老、第、初”总是附在词根前面, “子、里、头”总是在词根后面一样, “不”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可以放在词根后面作后缀, 如“皱不、翘不、斜不”等, 也可以放在中间作中缀, 如“胶不粘、焦不干、挺不湿”等。

5.语音弱化

我们知道普通话中作为词缀, 语音都有弱化的趋势, 尤其是后缀, 一般都读为轻声, 方言也不例外。徐州方言词缀“不”, 不管是作为后缀, 还是前缀, 通通都读轻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不”作为词缀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这一点也得到诸多语言学者的认可。

三、词缀“不”的构词方式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 其中有一种便是附加式构词, 即利用词缀构词, 这种方式也是十分能产的。徐州方言词缀“不”, 不仅可以单独置于词根语素之后或中间, 还可以和其他词缀连用、隔用, 然后再附着在词根语素上构成合成词。其主要构词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 单用

1.构成双音节形容词

翻不 干不 撅不 喇不 练不 咧不 赖不 翘不

2.构成三音节形容词

胶不粘 焦不干 双不黄 挺不湿 苦不辣 挣不紧

煞不白 清不冷 冰不凉 滚不热 通不红 腌不脏

3.构成四音节形容词

死不残生 蔫不打鼓 软不拉塌 木不赖呆 憨不愣登

瞎不日眼 破不将烂 火不留辣 憨不拉式 水不赖歪

(二) 连用

1.组成双音前缀

虚不—:虚不绿 虚不蓝 虚不紫 虚不尖

稀不—:稀不困 稀不热 稀不脏 稀不辣

宁不—:宁不点 宁不细 宁不窄 宁不瘦

血不—:血不苦 血不酸 血不涩 血不渗

瞎不—:瞎不脏 瞎不腥 瞎不稀 瞎不怪

2.不+啦唧

(1) 白不啦唧 红不啦唧 黄不啦唧 紫不啦唧 灰不啦唧 绿不啦唧

(2) 甜不啦唧 苦不啦唧 酸不啦唧 咸不啦唧 臭不啦唧 香不啦唧

(3) 热不啦唧 潮不啦唧 干不啦唧 湿不啦唧 软不啦唧 硬不啦唧

(4) 傻不啦唧 憨不啦唧 楞不啦唧 木不啦唧 呆不啦唧

3.不+唧的

构词方式同“不+啦唧”

4.不+乎 (儿) 的

(1) 能不乎儿的 憨不乎儿的 盛不乎儿的 怪不乎儿的 傻不乎儿的 楞不乎儿的 蠢不乎儿的 大不乎儿的

(2) 热不乎儿的 冷不乎儿的 香不乎儿的 臭不乎儿的 胖不乎儿的 瘦不乎儿的 高不乎儿的 矮不乎儿的

(三) 隔用

1.不+…的

木不怠的 老不查的 凉不查的 甜不索的 笑不查的

油不连的 粘不抓的 潮不啦的 臭不哄的 苦不歪的

硬不撅的

四、词缀“不”的三个平面分析

词缀“不”可以构成如此之多的合成词, 下面我们将重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形容词词缀“不”构成的合成词进行讨论, 研究“不”词缀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定语、谓语以及补语。带词缀“不”的形容词, 一般情况下, 主要作谓语, 少数可以作补语。且这类形容词均是状态形容词, 不能再受“很”、“极”等程度副词的修饰。语义上指向词根语素, 语用上有强调的作用。以下具体讨论之。

1.单用

(1) 双音节形容词

此类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是, 词缀“不”附在单音节形容词之后, 表示某种状态, 可解释为“……的样子”, 如“翘不”, 翘起、竖起的样子。这些都是状态形容词, 且能够重叠, 重叠的方式为AABB, 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也有一部分不能重叠的, 如:翻不、喇不、翘不、咧不。此类词多作谓语, 也可作定语, 如“斜不眼”、“歪不桌子”, 少数也可以作补语, 例如“这衣服洗皱不了。”语义指向词根语素, 如等。语义特征上, 比不带词缀的形容词更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状态。语用上也更生动形象。

(2) 三音节形容词

此类合成词是在两个词根语素中间插入词缀“不”, 表示程度深, 含有嫌弃、厌恶之义, 如“苦不辣”就是很辣, 非常辣的意思。去掉词缀“不”, 词义不变, 且仍是一个完整的合成词, 如“胶不粘”=“胶粘”, 主要作谓语。语义指向中心语素, 如等。徐州方言中的偏正式状态形容词多可以带中缀“不”。

(3) 四音节形容词

此类合成词较为特殊, 词缀“不”附在词根语素上, 后面再加上一些并无实指的语素, 表示一种状态或性质, 如“蔫不打鼓”, 指一个人没有精神的状态, “憨不拉式”是指人很傻, 词中的“不”是不能去掉的, 去掉后不成词。这类形容词, 词缀前后的语素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 词缀前面的语素是语义中心, 词缀后面的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状态, 作用在于增强语势和增添贬义色彩, 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前面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主要作谓语。

2.连用

(1) 虚不—、稀不—、宁不—、血不—、瞎不—

这些连用的词缀后面所跟的都是一些表示颜色、性质、感觉的语素, 构成合成词后表示程度深且含厌恶之意。其中词缀“不”可以去掉, 词义上无多大差别, 如“虚不绿”=“虚绿”, 但是语义上稍有不同, 不带“不”表示程度深, 是一种客观陈述, 并无贬义, 加上“不”之后, 略带厌恶之意且程度更深一些。多作谓语, 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语义指向词根语素。另外, “宁不”后面的词根可以重叠, 重叠方式为:ABCC, 如“宁不点点”, 其他合成词均不可重叠。

(2) +不啦唧

附在颜色、感觉、性质的单音节形容词之后, 表示某种程度, 但程度偏深, 且含有较强的贬义, 例如“这屋子潮不啦唧。”词缀均不可省去。语义指向词根语素, 即第一个语素, 多作谓语。

(3) +不唧的

这一后缀表示“有点儿……”的意思, 其用法和“不啦唧”相似, 只是程度偏低, 略含贬义。例如:

(1) 这汤甜不啦唧。

(2) 这汤甜不唧的。

例 (1) 表示汤很甜, 且有厌恶之意, 例 (2) 则只表示有点甜, 略微有点不喜欢, 如果说话人语气不重的话, 则并无不喜欢之意。

(3) +不乎 (儿) 的

这一后缀和上一类差不多, 区别在于它往往只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况, 而不含有贬义。例如:

A:这菜辣不辣?

B:辣不乎儿的。

回答仅仅在于客观反映情况, 而不包含个人的好恶。即使把它用在表示否定评价的形容词之后, 也不一定含有贬义, 如“俺家丫头傻不乎儿的。”这往往并不是真的嫌她憨傻, 而是有点高兴她的不刁滑或对她不懂得用心计作出的客观评价。但如果说“这丫头傻不啦唧的。”则有明显的嫌弃之意。

这一后缀相当能产, 可以附加在所有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上, 带此后缀的形容词多是作谓语, 也可作定语, 如“黄不乎的颜色”。去掉“不”词缀之后, 也可以成词, 但意义和用法会有所区别。

3.隔用

这些词的共同点是中心词的第一个语素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 除了词根、词缀语素外, 其他成分无实际意义, 如“凉不查的”, 语义指向中心语素“凉”, “查”没有意义, 组合后使语言更形象, 有亲身体验之感。多作谓语, 少数可以作定语, 如“笑不查的脸”, 不能作补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词缀“不”在构词中的重要性。首先, 词缀“不”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词缀联合依附于词根之后, 构成含有特定意义的合成词。例如, 所有表示颜色的词后都可以加上“不啦唧”构成状态形容词。其次, 词缀“不”在语义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表示程度加深, 如“通不红”, 也可以表示程度偏低, “甜不唧的”, 可以表示贬义, “憨不啦唧”, 也可以表示客观陈述, “辣不乎儿的”。再者, 带“不”词缀的形容词比不带“不”的形容词, 在语用表达上更有效果, 具有加强语势, 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的作用。

五、结语

当然, 对于词缀“不”尚待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例如词缀“不”语法化的演变、“不”有没有前缀的性质等等。我们所做的有关形容词词缀“不”的三个平面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由于学识有限, 仓促成篇, 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71.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165.

徐州方言 篇2

析徐州方言入声字的文白异读格局-以曾摄开一、梗摄开二入声字为例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讨了移民因素对徐州方言文白异读格局形成的`影响.

作 者:王仁法 WANG Ren-fa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632(6)分类号:H172.1关键词:徐州方言 入声字 文白异读 曾摄 梗摄

徐州方言 篇3

关键词:徐州方言 入声调 归派规律

一、引言

《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一书成书于1935年,是最早研究现代徐州方言的专著,作者王守之先生也是研究现代徐州方言的第一人。当年书稿曾得到赵元任、黎锦熙两位先生的亲自审阅及指正,黎先生还为此书题写了封面。徐海即今江苏徐州,当时徐州沿用徐海道的旧称。王守之(1904—1968),徐州市人,曾任教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该书内容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列表比较了中古入声字变读为舒声字后,入声调在国语音和徐州话里归派的异同,共收入比较了入声字1084个;附录部分则是比较国语与徐州话字同音异(或声母或韵母)的字,这部分字不只是入声字,也包含舒声字。

在书前《例言》里,作者针对舒声字,总结徐州话与国语声调的差别,归纳出了一条“三一律读法”,但古入声字却不符合这一规律。该书序言中说:“为贯彻推广国语的素愿,和解除徐海同胞读音困难起见,特编着《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一书,以供查考;如有疑难,一检便得,为徐海研究国语的人,增加便利不少。”由此可知,作者著此书的目的,是便于徐州人掌握古入声字的国语音读法,以推广国语。

《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一书,证明现代徐州方言的研究至少可以上推至20世纪30年代前期,这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而这本书也是很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某一地点方言的著作。

本文利用这本书所收徐海(即徐州)方言入声字的材料,来探求研究70年前徐州方言入声调的归派规律,并与当今徐州方言入声调的归派作比较。

二、《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中徐海方言古入声字的归派规律

该书所收的入声字,除个别字因疏漏未标声调外,还有少数字经笔者查找未能确定其是否为入声字,剔除这两类字,共有入声字1047个,其中清声母575个,次浊声母226个,全浊声母246个。

(一)徐海方言575个清声母入声字的归派

变读为阴平的474字:汁质只掷织职执骘炙吃尺赤敕失湿式拭轼室释适奭饰螫虱一壹揖益乙邑悒挹抑屋彧郁恶垩厄押鸭压揠噎谒靥咽挖握幄渥龌沃斡约逼笔劈霹匹僻泌秘滴嫡镝的剔踢惕倜激迹蹟积绩勣级汲亟殛吉急击即唧脊楫戢棘戟鲫七柒漆戚慼乞迄讫泣缉葺吸悉蟋窸析晳晰淅蜥膝昔惜息媳熄锡翕歙郄绤卌卜不扑擈仆僕福幅蝠辐腹複蝮覆笃督秃鵚凸骨滑鹘谷毂鹄谷汩梏牯窟哭酷喾忽惚笏竹竺烛筑筑嘱瞩祝粥出畜搐触怵黜矗俶亍叔菽淑倏束足猝促蹴簇蹙肃骕速觫簌宿缩蓿夙粟谡窣菊掬鞠鞫橘曲蛐屈麯阒戌恤卹畜蓄勖顼旭八捌法發髪答搭褡耷塌塔踏榻蹋獭扎札紮箚眨插察詧锸杀铩箑煞帀咂唼紮擦靸飒卅趿钵拨剥柏伯百佰博搏驳擘北膊泼粕拍酦得德搁割鸽格各阁骼蛤革鬲隔嗝膈葛轕合盖瞌磕刻壳渴克剋客恪嗑溘赫吓郝黑喝螫折摺慑嗫哲蜇谪摘浙彻撤掣坼设慑摄歙则仄昃侧侧测恻厕策册瑟塞啬穑涩色夹袷铗荚蛱颊戛甲岬胛掐瞎鳖憋瘪彆撇瞥帖贴铁餮揭结接洁拮桔诘劼劫讦孑节栉疖切怯歇蝎绁泄燮亵屑刮括聒鸹刷托讬橐脱拓柝箨魄郭蝈嘓国掴帼虢馘椁阔括廓扩霍藿砉豁壑桌捉酌倬卓焯拙茁戳绰啜辍惙龊说妁朔搠槊数作撮索缩谑决抉诀玦鴂角厥蕨鳜谲珏孓脚觉爵攫缺阙却确搉榷悫阕鹊雀薛血削雪

变读为阳平的51字:桎恶扼遏阏毕跸荜逖趯肸阋蹼弗佛髴拂黻绂囫卒镞鞑妲靼怛挞闼忒忑磔辄别羯婕胁掇裰敠咄涿琢啄诼斵斫烁铄蹶矍瘚

变读为上声的16字:癖樸朴濮霎撒萨迫魄朴拆责啧箦窄恰

变读为去声的34字:窒陟斥饬叱亿忆臆欝尉蔚轧辟璧壁碧襞给稷刹歃珀怯契挈惬箧慊朅窃楔蠖率蟀

(二)徐海方言226个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归派

变读为阴平的170字:日弋亦弈易绎溢屹射掖腋液兀勿物域棫蜮浴欲慾峪狱额萼愕鄂鳄谔噩叶页业邺晔馌袜月刖悦阅钺越樾乐药钥粤岳嶽曰宓密蜜谧觅幂汨力立粒笠栗栗岌木沐目苜睦穆缪鹿簏麓辘绿禄碌录逯箓騄戮蓼甪醁辱溽褥入肉律率垒绿捋纳呐讷衲捺辣剌蜡腊扎摸抹末沫秣袜莫默墨麦貉脉讷勒肋仂泐乐捋埒热则灭蔑篾衊捏苶陧聂蹑臬涅孽啮列冽烈裂猎躐鬣捩劣搦洛雒络落酪烙骆珞咯荦泺若箬弱爇虐疟略

变读为阳平的7字:佚轶佾逸瘼没殁

变读为上声的4字:忸恧诺掠

变读为去声的45字:役疫睪怿斁峄译驿圛翼翌翊玉毓育堉昱煜匿昵溺逆薿溧历历沥疬呖雳枥砾郦轹鬲幕牧鹜陆六寞漠膜蓦陌

(三)徐海方言246個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归派

变读为阴平的38字:愎辟辟甓擗屐瘠寂觋夕汐穸瀑曝复復馥躅术逐沓泊箔合颏澈辙涉鲗蹩跌获镬噘撅倔掘崛

变读为阳平的191字:直值侄姪殖蚀十什石拾食实硕寔弼迪狄荻敌觌涤翟籴及疾嫉蒺集籍辑习席蓆隰仆伏茯匐独读犊牍讟渎椟毒纛黩渎斛觳鹘鹄搰柚轴舳妯孰熟塾秫赎蜀属述术沭捽族俗局侷拔跋钹魃伐乏筏阀罚达炸铡闸杂砸白帛鹁勃渤薄礴雹蔔钹踣亳饽特合盒合曷褐鞨蝎盍阖劾核阂纥涸翮鹤辙蛰翟宅舌折拾择泽贼洽侠狭挟硖峡匣狎辖黠洽祫碟蝶喋堞牒谍迭耋褶叠桀傑杰碣竭偈捷睫截协恊勰叶挟絜滑猾夺铎度踱活着浊镯濯擢勺芍硕捽怍凿昨柞橛噱嚼绝穴学

变读为上声的8字:极褶袭或惑获嚄获

变读为去声的9字:秩檄缚剧续炸舶划酢

(四)《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中徐海方言入声字归派比例特点

由以上罗列的《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中徐海方言入声字的变读材料,可以统计出徐海方言古入声字依清浊和四声归派的比例。

三、七十年前徐海(徐州)方言和当今徐州方言入声字归派比较

下面把《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表中简称《变读比较》)中所收徐海方言入声字和当今徐州方言入声字归派情况作一比较。需说明的是,当今徐州方言统计的古入声字的材料来源有两个:一是《徐州方言志》,统计入声字633个;一是《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表中简称《徐州方言考察》)一文,统计入声字574个,其中清入336字,次浊入116字,全浊入122字。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国语入声字与徐海入声字变读比较》中徐海方言和当今徐州方言入声调归派的规律是一致的:清入和次浊入主要归入阴平,全浊入主要归入阳平,比例几乎都占到80%以上。若不论清浊,只从四声来看,则古入声字在徐州方言中变读为阴平的最多,约占65%;其次是变读为阳平,占到20%以上;再次是变读为去声,占10%左右;而变读为上声的极少,不到3%。

因此,可以说,现代徐州方言中入声字的读音70多年以来是稳定不变的。

本文写作承蒙业师刘淑学教授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贺巍.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成因[J].中国语文,1995,(3).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4]李申.徐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5]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6]苏晓青,刘磊.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7]张喆生.徐州方言调查[J].徐州史志(试刊),1986.

徐州方言 篇4

一、徐州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本部分列举了徐州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 如挺、稀、血、虚等。它们大都是普通话中没有的程度副词, 即便有, 在徐州方言中也有独特的用法。

(一) 挺

普通话中“挺”作为程度副词常用于口语, 程度跟“很”相似。“挺”还带有亲切、爱抚的意味。“挺”在修饰一些含有贬义的词语的时候, 表现的程度非常轻, 常常含有委婉的语气。在徐州方言里, “挺”的这种用法一般不用“挺”, 而是用“怪”、“才”等程度副词代替, 如, “挺酸”一般用“才酸”“怪酸”代替。

“挺”在徐州方言中有独特用法。

如: (1) 你身上怎么挺湿?

(2) 这雨下的, 外边儿到处挺潮。

(3) 这馍好长时间了, 挺硬, 咬都咬不动。

此用法在徐州方言中经常出现, “挺湿”“挺潮”“挺硬”中的“挺”具有“……透了”, 用周遍性表现程度强烈。“身上挺湿”的意思就是全身上下都湿透了。

另, 有“挺+不+形容词”的搭配, 意思与“挺+形容词”基本相同。如:

挺不湿=挺潮

挺不硬=挺硬

“挺”的搭配能力不强, 但使用范围广, 频率高。

(二) 稀

徐州方言中“稀”使用相当广泛, 褒贬词语都能修饰, 以贬义为主。

多数情况下用于与“烂、丑、累、远、重、困”等用于贬义的单音形容词, 即使与“甜”等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连用也大都表现了说话者的讨厌情绪。如:

(1) 这什么苹果, 稀酸。 (暗含味道不好的意味)

“稀+形容词”的模式有时候也可以用“稀+不+形容词”来表示, 这里, 不”不表示否定, 相反, 它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协调音节。使用时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 加入一个音节可以使感情表现地更彻底。

如, “稀脏”可说成“稀不脏”, 意思基本相同。如:

(2) a.你这小孩儿几天没洗澡了, 稀脏。

b.这小孩儿几天没洗澡了, 稀不脏。

二者都表达很脏的意思, 在实际的应用中, “稀+不+形容词”表现的感情色彩更浓厚, 有时还会在“稀不”与中心词之间加上“熊、烂”等形容词使情感更强烈。

“稀”单用只能修饰单音节词, “稀+不”可以修饰多音节词。如“稀不破烂”, 一般不说“稀破烂”;“稀不难看”也不说“稀难看”。

此外, 稀还可以与褒义形容词连用。如, “稀好”、“稀俊”“稀脆”但是, 现在这种用法不是很常见, 大多数情况下, 并不纯粹表示褒义, 仍含有贬义。

如: (3) ———你看我俊不俊?

———嗯, 稀俊稀俊!

这里的“稀俊稀俊”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表漂亮, 带有明显的附和色彩, 经常在亲人、好朋友及恋人之间使用。“稀”和它的中心词叠用表程度加强。

表褒义时, “稀+形容词”不能用“稀+不+形容词”来表示, 比如, “稀俊”, 不能说成“稀不俊”, 这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到底是“俊”还是“不俊”?

(三) 恁

与普通话中“那么”的意思相同, 是“那么”的合音, 属语流音变。“恁”侧重表主观程度高, 褒贬词语都可修饰。比“稀”的程度强, 有“特别”的意思。

如: (1) a.这苹果稀酸。 (苹果不一定很酸, 只是不好吃的借口。)

b.这苹果恁酸的。 (苹果真酸, 但并不是不好吃。)

“恁”通常与“的 (dei) ”连用。如:

(2) a你这小丫恁能的。 (含有敬佩之情)

b你这衣服恁漂亮的。 (有嫉妒意味)

c我咋恁烦你的。 (既可表不耐烦, 也可表喜爱之情。)

“恁”不能和“不”连用, 不能说“恁不酸”、“恁不烦人”。

(四) 血

在方言中极具特色, 说明程度达到极点, 属于过量级程度副词。

比如:血酸:非常酸相当酸, 是“怪酸”“才酸”“稀酸”不能比。

血苦:特别苦。苦的不能再苦了。

“血”在徐州方言中还可以嵌在词语当中。如“倒血霉”, “血”嵌在动词“倒霉”中间, 形容倒霉的程度, 意思是倒了八辈子霉, 倒霉至极。

“血”还可用在名词前面, 通常用于骂人。如“血龟孙”, 骂人骂到了极致, 相当于骂人断子绝孙。

(五) 透

“透”在普通话中一般做形容词, 如“透彻”、“透灵儿”等。在徐州方言中可作为程度副词。如:这间屋透亮。

“透”基本上只用于表积极意义的词, 表现了说话人的喜爱和肯定。

如:今儿个太阳透毒, 把被子拿出来晒晒。

这里的“透毒”表非常好。虽然用“毒”这个字眼, 但也表现了高兴的口气。表达说话者的喜爱。

(六) 甚

“甚”在徐州方言中一般表消极意义, 经常与否定副词“不”连用, 形成“不甚X”结构, 其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是特别X”。

如:———考试考得咋样?

———不甚好。

这里的“不甚好”意为“不是特别好”, 除表程度外, 还表现了说话者的后悔、害羞等感情, 有时候也可表说话人的谦虚。

(七) 虚

“虚”在普通话中可作形容词, 不作副词。在徐州方言中可作为副词, 但情况很少。仅见于几例:

如:这河里的水虚青。

你的脸怎么虚紫啊?

此外, 还可用“虚+不+形容词”。如,

虚不紫=虚紫

另外, 此表达还可以表达成“虚不烂紫”, 用“不、烂”等消极意义的词表示程度加深。“虚不紫”比“虚紫”还紫。

(八) 直个

过量级程度副词, 常表达主观感受, 不用于客观方面。

如:终于考完试了, 心里直个恣 (zei舒服、惬意) 儿死了。

“直个+形容词+补语”表达的情感强烈。通常用于年轻人之间。

有时, “直个+的”可以作为一个省略句存在, 如:

———这个小丫长得太俊了。

———嗯嗯, 直个的。

言外之意是这个人的美貌不是“太”可以形容的, 表现了说话者对于描述对象由衷喜爱, 比前面“稀”中的“稀俊稀俊”的情感要强烈得多。

有如:这个人, 直个是人!

这句话在普通话中可说成“这个人实在不是人”。“直个”带有强烈的厌恶色彩, 一般表说话者对“这个人”恨到了极点。

二、徐州方言中特殊程度副词的特点

“普通话的副词都可以用于相对的几个方面 (如最大、最小、最坏、最好) , ……有的专门用于好的方面不用在坏的方面, 有的则只能用在坏的方面不能用在好的方面 (也有两面都能用的) , 与普通话不同。”[1]

通过以上八个例子可以窥见一二。

1.色彩:

词汇除了基本意义外, 还有附加色彩, 表示某种感情。普通话中很多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有附加色彩, 副词则少见。徐州方言中, 很多程度副词都有附加色彩, 不了解这些就不能理解言语的“言外之意”。在上述8个程度副词中:

a.表达褒义:透

b.表达贬义色彩:挺、稀不、血、甚

c.既可表褒义也可表贬义:稀、恁、虚、直个

其中, 在c类中, 褒贬都存在的情况下, 贬义色彩的表达占绝对优势。 (参见表一)

徐州方言里特有的程度副词大部分都表示贬义或消极色彩, 少有表现褒义或积极色彩的程度副词。外地人听徐州方言常常感到强烈的火药味。但方言区的人在使用一些很激烈的话语的时候并不觉得是二者关系有什么不好, 相反由于这样的使用增进双方的感情, “贬词褒用”的情况非常普遍。

2.词缀:

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很多程度副词可以跟“不”连用, 修饰中心词, 但是并不表示否定涵义, 而只是表示程度的加强或者缓和。其中, “挺、稀、虚、血”等放在“不”的前面, 构成“X不”的结构再形容中心词, 意思没有改变, 只是表达的程度增强了;“甚”与“不”一起用时, 先是“甚”与中心词连用, “不”修饰“甚X”, 表示程度的缓和, 在八个词语中, 只有“恁、透”不能和“不”搭配使用。

此外“恁”和“的”搭配, 表示程度上的变化。也有程度副词嵌在词语里面的现象, 如“倒血霉”。详见表二。

3.重叠现象:

普通话中, 副词的重叠分为两类, 一是基式是单音节副词, 重叠式是AA;二是基式是单音节形容词, 重叠式是AA (儿) 。[2]徐州方言中, 程度副词的重叠方式是一般是ABAB型, 即程度副词。

上述例子中很多程度副词可与中心词叠用, 像“挺潮挺潮”、“稀俊稀俊”等, 除了程度上的变化外, 还可以使对话的气氛发生变化, 如“透好透好”, 表示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赞美, 比“透好”更进一步, 而“挺潮挺潮”比“挺潮”更能表现说话者的不耐烦。 (参见表三) 。

三、余论

通过以上的例子及其分析, 我们能够看出徐州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徐州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多类似, 只有了解二者的区别, 才能说好普通话, 避免把方言词语带入普通话中, 摆脱“徐普”的尴尬。

摘要:程度副词是副词中比较活跃的一类, 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 针对徐州方言中特殊的程度副词及其用法进行分析, 先列举徐州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 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其在色彩、使用等方面的特点, 形成理论性的认识,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徐州方言。

关键词:徐州方言,程度副词,用法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申.徐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 1985:254.

上一篇:小分子兽药下一篇:Java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