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2024-04-12

稳增求进加快发展(精选6篇)

篇1: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德阳地税事业新局面

陈彬(德阳)

(2012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刚才,罗宏同志传达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勇挑重担,扎实工作,2011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1年,在中央实施重大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我市灾后重建一次性税源萎缩、政策性减收因素多、房地产市场疲软、收入基数高等诸多困难,全市地税系统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

现了预期目标,为“十二五”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一)坚持科学发展,税收规模实现新跨越

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目标,确立了“抢抓机遇、勇挑重担、服务大局、再创佳绩”的工作思路,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科学分析税源,切实掌握税源状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的管理,做好税收动态分析预测,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和税收增长趋势,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8.47亿元,同比增长41.39%。其中,税收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40.49%;基金附加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50.99%。总收入、税收收入连续两年实现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量分别为20.04亿元和17.93亿元,收入总量和增量再创历史新高。税收收入规模和增幅在全省均排名第五。地税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达61.22%,为德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分地区看,什邡、广汉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绵竹、一分局超过9亿元,旌阳区、三分局超过7亿元。什邡、绵竹、中江、二分局增幅都超过50%。一分局、三分局、罗江和旌阳区克服税源紧张,企业效益下滑等实际困难,付出超常努力,圆满完成了收入任务。5个扩权县均实现了规模排位提升。

(二)坚持“三项并举”,业务工作取得新实效

1.深入推进依法治税。

一是以创建法制政府示范部门为契机,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开展行政权力清理,规范税务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开展税收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去年我局成功举办了“市政府法制工作双示范单位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二是规范税收秩序。发挥稽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专案检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完善部门联席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市两级稽查局共检查企业142户,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0.36亿元。组织企业自查296户,查补收入1.49亿元。稽查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净化了税收环境。

2.征管质效全面提升。

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税库银联网工作今年成功上线,目前运行平稳。全市共1万余户纳税人与银行签订《授权划缴税款协议书》,扣缴税款8.64亿元,减少了20万套税票的开票量。推进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价格评估软件等单项业务系统的应用,完善发票查询系统,信息管税初见成效。

二是完善征管基础工作。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制定《征管资料一户式储存管理办法》,规范征管基础资料。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税源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综合协税护税网络。强化对中介机构代理涉税业务的审查监控。推进发票改革,顺利完成了发票换版工作。

三是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主体税种管理。认真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严格优惠政策的审批和备案管理,积极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推进纳税评估工作。2011年对3181户企业进行了汇算清缴,对491户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共入库企业所得税10.1亿元,同比增长110%。狠抓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认真落实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扎实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重点抓好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做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的开具工作。开展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比对工作。2011年全市共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3633人,开具完税证明17万余份,比对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804户。共入库个人所得税5.67亿元,在政策调整减收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31.37%的增长。加强营业税的征管。去年,在灾后重建一次性税源进一步萎缩,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现实困难面前,我们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入库营业税23.16亿元,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22.72%的增长。此外,我们还加强对耕占税的征管和欠税清缴力度,抓好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项目清算,抓好资源税改革后的征收管理,在小税种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基金附加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1%,助推了社会公益事业和谐发展。

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落实税收优惠。不折不扣地将西部大开发、促进就业、民政福利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切实服务民生。全市共减免地方各税9.87亿元,惠及2.4万余户(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彰显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效应。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坚持纳税服务核心地位,把纳税服务融入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平台。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完善网站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功能,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促进税法遵从度。

三是深入开展税收宣传。在税收宣传月期间,组织开展了纳税评优、开办报刊宣传专版、开辟网络宣传专栏、拍摄税收宣传专题片、组织街头宣传等活动。开展了多期税收知识培训,广泛征集纳税人意见,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我们与新闻媒体合作,建立税收宣传的长效机制。去年通过德阳党政网、省局网站和市局网站发布信息1千余条,在《中国税务报》、《四川经济日报》、《天府地税》、《德阳日报》发表稿件70余篇,及时反映了地税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时宣传了税收政策,普及了税收知识,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提升了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四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涉税矛盾。去年,我局共办理回复“市长信箱”24件,承办来信来访、部门转办信访件7件,办理网上投诉举报17件、咨询68件。办结人大提案和政协议案3份,办理市级部门征求意见函15件。对上级交办、部门转办的涉税事项以及广大纳税人的合理诉求,我们都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妥善化解了涉税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三)坚持人才强税战略,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提高各级班子的领导能力。二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和“两推一述”选拔任用干

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三是加强对各县(市、区)局领导班子的监督管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市局去年共组织出省培训3期,省内培训1期,各县(市、区)局也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二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三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改进作风 争创一流”活动,提高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的意识。四是认真开展“挂、包、帮”活动,积极开展助困、帮扶工作,把惠民活动落到实处。

3.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工作。一是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税收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总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建立起“领导、部门、岗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二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及其实施细则。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合监督资源,注重源头防范,确保“两权”规范运行。深化内部审计监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入开展“一案双查”,认真实施“下查两级”,确保了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四是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四)加强政务管理,服务中心工作

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加强运转保障。做好办文办会、综治维稳、节能减排、后勤保障等工作,落实厉行节约的规定,三项经费均未超标。二是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公务用车清理工作。三是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去年3月,全系统19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我们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廉洁重建、高效重建、科学重建,顺利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同志们,2011年,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以大局为先,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充分证明了地税队伍的勇于担当和能征善战。沉甸甸的数字,铸就了德阳地税发展历程上重要的里程碑,更为实现“十二五”地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之不易的业绩,饱含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市地税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地税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纳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税收执法的规范性有待加强;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有待提高;培养年轻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力度有待加大;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等。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坚决贯彻执行稳增求进的目标

今年是我市深入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做好地税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履行好职能,推动德阳经济加快发展。

(一)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今年,地税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低迷,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在累积。我市经济发展同样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足,与全省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德阳经济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在全省的比重有所下降,领先优势在逐

步缩小。二是投资规模偏小,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撑。三是“两化”互动发展的机制还不完善,我市工业化率达52.6%,城镇化率只有42%,城镇化还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实施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和提高营业税起征点,以及中央即将推进的营业税改革,都将影响税收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困难现实存在,但我们拥有的积极因素和向上动能更为巨大。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从经济形势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是开展项目攻坚、产业提升、开放突破和作风转变,促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委确定今年GDP预期奋斗目标为13%,力争达到15%,我市经济仍将在高位上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从政策因素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推动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走出困境,进一步夯实税源基础。资源税、房产税等税制改革也都蕴含着发展机遇,将带来税收增长。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征管模式,推进信息管税,加上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共同构成了推动地税工作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省局下达的税收收入必保任务为74.96亿元,增长20%;奋斗任务为77.15亿元,增长25%。任务虽然艰巨,但是符合当前形势,充分体现了“稳定增势”的要求,是必然能够而且必须实现的。各地对此务必统一认识,要坚定信心,增强预见性,发挥主动性,推动地税工作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二)贯彻落实省局的决策部署

按照省局的要求,今年地税工作要着重把握依法治税、优化服务、信息管税和税源管理等四个方面。深化依法治税,夯实地税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法治税是依法行政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处在利益交汇点,容易成为矛盾聚集点。只有坚持依法治税,在征管过程中有效预防和化解涉税矛盾,才能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营造和谐征纳关系,为税收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实践证明,抓住依法治税,就抓住了依法行政这一税收工作的生命线,就抓牢了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地税事业发展的环境。实现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税收环境;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离不开纳税服务的良好基础。作为行政部门,我们的服务条件是有限的,但实现优质服务蕴含的内容是无穷的,服务质量提升的空间更是无止境的。在这个问题上,永远都有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新目标、新高度。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政府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是我们服务人民群众的现实途径。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越是在任务复杂艰巨的时候,我们越要优化纳税服务,最大程度地为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为加快发展增添和谐因素。推进信息管税,拓展地税事业发展的平台。随着纳税人数量日益增多,经营方式日趋复杂,税源流动性显著增强,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已成为税收征管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税部门要用足、用好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为创新征管改革积蓄强劲动能。科学管理税源,增强地税事业发展的潜能。近年来,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和压力,省局提出了“向六个方面要收入”的组织收入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科学的,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在面临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增长的潜能所在;在面临政策减收的同时,更要看到促进增长的方向所在。要加强征管工作、税源管理和政策效应研究,在“两化”互动、投资拉动中培养后续税源,开辟新兴税源,把稳定增势的立足点放在税源建设基础上,推动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省局强调,以上四个方面是地税事业发展原则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抓好、抓落实。

三、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推动地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德阳实际,今年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各级地税机关务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确定的工作目标,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保持收入增长的良好势头。抓好收入计划的落实。要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既注重计划部署的全局性,又考虑收入进度的均衡性,科学合理地分配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开门红”。收入形势较好的地方,要勇挑重担、发挥优势,以更高目标激发更大动力,为德阳在全省赢得更大优势作出贡献。强化分析预测。继续开展对地税收入的逐项、逐月预测,加大考核力度,提高预判水平。密切关注、全面掌握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充分发挥税源监控数据的作用,做好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和应对。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税源状况,把握好重点税源与一般税源、现存税源与潜在税源、原有税源与后续税源之间的动态联系,加强税源建设,大力挖掘增收潜力。提高收入质效。要充分借势“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两化”互动等部署,密切关注产业集群、重大建设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生的新税源,切实抓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做大收入规模,优化收入结构。

(二)以规范执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要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税法权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不断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推进税收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组织好第2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优化税收法制环境,提升税法遵从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抓好税收专项检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环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确保西部大开发、高新企业、小微企业、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找准“两化”互动和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税收政策切入点,力争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三)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积极创新税收征管措施

推进信息管税。完善中软系统各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真正实现信息管税奠定基础。积极作好网络发票开具的准备工作。继续推进“税库银”联网工作,力争2012年实现联网缴税30亿元的目标。

完善征管方式。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以风险管控为导向,明确工作流程,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监控,全面清理税务登记,规范“一户式”征管资料及档案。加强欠税管理,落实清欠责任。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

强化税费管理。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个人转让住房税收政策,确保7月起对存量房交易全面实行纳税评估。稳步推进《车船税法》实施。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检查。进一步贯彻资源税新条例及实施细则。提升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大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做好个税完税凭证开具工作。加强信息比对和部门协调,抓好基金征收。

(四)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大力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深化服务理念。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执法公平公正、需求及时响应的服务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把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每个环节,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征纳和谐,大力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全面提供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服务等六个方面的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援助,探索个性化纳税服务。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办税公开,推行纳税风险提示,充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开展税收法律援助,妥善解决税收争议。改进服务手段。要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三化联动”,全力打造服务平台。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梳理征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网上办税,提高效率。加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平等、互信、和谐的征纳环境,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

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升整体合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努力造就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做好机构改革工作。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六)坚持惩防并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各级地税机关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惩防体系体系建设,为税收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继续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及实施细则,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运用“两权”运行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监督方式的变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强化对“两权”运行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为税收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保驾护航。认真抓好内部审计工作,为加强干部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和规范税收执法发挥保障、服务和促进作用。

今年工作任务艰巨,各地要坚持“两个确保”原则,抓好税收中心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做好涉税舆情引导、信访和应急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做好今年地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为德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代表市局党组,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篇2: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在我省胜利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科学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审时度势提出了“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对于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再鼓干劲、爬坡实干,继续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分析和把握宏观大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从世界范围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复杂,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较于国内外更加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经济发展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却正在发生着质的明显变化。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在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情势下,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两个加快”的基本任务,化危为机、崛起危难,毫不松懈地推进经济发展,全省经济在困境中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这条“坚强曲线”是我省迎难而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所在。谋划明年经济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我省经济发展的阶段走势,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切实增强宏观决策的预见性,发挥化危为机的主动性,努力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努力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信心和决心,来自于对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新的态势和趋势的科学判断。自2008年以来,我们虽然遭受了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夹击,但由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我省发展速度并没有慢下来,反而实现了规模和速度的双双攀升高位,经济增速由长期徘徊在全国中游水平跃升至全国前列,经济总量4年翻了一番。分析我省经济发展走势,不但有“量”的扩张,而且更有“质”的提升,出现了一些带有转折性、跃升性的可喜变化:这种发展,建立在规模扩大后仍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是一种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总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奠基四川未来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蓄势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富民与强省同步的和谐发展。良好的发展态势,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信心,努力保持和延续得来不易的良好势头。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今年全省经济增速总体上处于高位运行的区间,体现了加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困难挑战不少,有利条件也很多。分析明年我省经济工作基调,稳定增势,就是要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势头,继续在高位的平台上有更大的发展;高位求进,是目前我省经济运行本身所处的状态,体现了“跳起摸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反映了我省作为西部省份需要坚持的发展取向。确定这样的工作基调,既是我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现实需要,也是作为西部大省对全国经济“稳中求进”作出贡献的客观需要。全省干部群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工作基调,击鼓奋进,加力加劲,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机遇,使我省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突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过去两年,我省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都是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事实证明,通过抓这两个着力重点,对于我省经济迅速走出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奠基我省长远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已成为我省发展的主要动能。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除了继续抓好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外,还必须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一项谋划长远的战略任务,尤其是要把“两化”互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有力部署,努力把产业做强、城市做大,不断开辟我省发展新的空间。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扩大内需,努力保持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要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力争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上赢得更大优势;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总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突出这些着力重点,强化发展举措,竭力为我省经济增长构建更为强劲、更为持久的支撑力量。

篇3: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改革永无止境, 发展任重道远。走过2013“困难的一年”, 我们进入2014“复杂的一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 我们将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 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同心共创历史的伟业, 必须继续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团结一心。

只有迎难而上, 才能保证稳中求进。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迎难而上”是战胜困难、打好基础的前提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 只有迎难而上, 鼓起排除万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斗志、昂扬奋发的干劲, 才能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 矢志不渝推进改革开放和振兴事业。

只有开拓进取, 才能保证又好又快。“2014年, 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开拓进取, 继续解放思想, 大力培育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改革创新勇气,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

只有团结一心, 才能保证坚定有力。辽宁这些年的积累、这些年的投入、这些年的付出, 必将迸发出巨大能量;我们一系列清晰的思路、有效的举措、超前的谋划, 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行动。我们相信汗水不会白流,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篇4: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李登菊说,2011年,四川省科协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推动了科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普工作方面,省科协持续举办“天府科普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展科普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科普六进”活动,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6年的1.0%提高到2010年的2.8%;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方面,四川省去年争取到中国科协、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科普带头人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方面,四川科技馆二期工程建设纳入了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四川科技馆去年参观人次达到120多万,连续几年实现了观众上百万人次的目标,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加强学术交流方面,全省科协系统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开展,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与创新发挥了作用;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科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创新,表彰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力度不断加大,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彰显。李登菊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四川省科协2011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李登菊要求,四川省科协工作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和全省工作基调与总体目标,找准定位、抓住重点,高位求进、加快发展,进一步推动科协工作跃上新台阶。

李登菊强调,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及科技工作者要着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要着力“两化互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着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要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四川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要着力优化工作方式,进一步推动科协工作项目化。她表示,省委、省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科协工作,帮助解决科协的困难,为科协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徐勇 编辑:方格)

(四川省科协)

篇5:稳增求进加快发展

“稳中求进”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是纵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走向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 做好全年的工作, 必须正确认识, 全面把握这个总基调, 在理解上不能有误, 在工作上不能跑偏。

第一, “稳中求进”的“稳”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选择。从国际经济形势上看, 2007年下半年美国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走出困境, 2011年又爆发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正在发酵加深, 令人担心的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世界金融危机还难以确定, 整个世界都处在严重的不安和动荡之中, 特别是由于欧洲经济增长严重下降, 需求紧缩, 失业率高, 不仅困扰欧元区国家, 对其他国家都产生极大影响。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动荡不安, 形势非常紧张, 战火一触即发, 引发国际石油价格急速上涨。美联储将要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增发货币, 势必引起新兴经济体和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从国内经济形势上看, 由于受欧债危机的冲击, 我们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外向型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出口受阻, 订单锐减, 面临关停状态;对一些国有大企业影响也相当大, 有的大企业给国外生产的机械设备出口订单停摆, 即使有的企业交了订金也不购买了。由于企业开工不足, 生产经营和效益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我们也存在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失衡, 质量不优、效益不高、房价过高、就业困难、通货膨胀、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稳中求进”的“稳”, 就是要在发展中认真对待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出现大的波动和下滑。要“稳”住政策、“稳”住调控手段、“稳”住增长、“稳”住物价、“稳”住就业、“稳”住社会, “稳”住人心, 这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绝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 “稳中求进”的“进”, 就是要在发展中有一种不畏困难, 勇于开拓, 奋发进取的精神, 在交织复杂的矛盾中化解矛盾, 在严峻多变的环境下化解风险, 在艰难曲折中接受考验。“进”, 就是要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就黑龙江省而言, 就是要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 加快构建以“十大产业”为主题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 力求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上有新突破, 力求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举措, 力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作为, 力求在备足后劲、打牢基础上有新进展, 力求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有新成效的五新目标。在“进”中要着力提高“五个比重”:一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是衡量整体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二是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这是衡量产业发展对财政贡献水平的重要标志。三是提高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这是衡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标志。四是提高非公有经济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的比重。这是衡量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五是提高民生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这是衡量共享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五个比重和重要标志抓住了转方式, 调结构的关键、核心、根本三大问题, 切中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要害。

所说关键问题, 是因为财政收入水平和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黑龙江省财政收入近两年大幅度增长, 特别是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20.3亿元, 增长32.5%, 增速高于年度目标17.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 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这两组数字说明, 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 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发展方式, 就是要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着力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这也是增加税收的源泉。

所说核心问题, 是因为现代科技革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在调整经济结构中, 产业结构调整对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引领作用。所以,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核心, 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主攻方向。黑龙江省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中, 紧紧抓住十大产业发展这个核心, 经济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全省推进的十大产业项目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达53.3%。六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26.1亿元, 比上年增长17.2%,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9%, 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这是来之不易的。新时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是抢占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也是今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 谁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谁就会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操控权。2011年各地上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现了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只要我们紧紧咬住不放, 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 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黑龙江就会登上新型工业化的大舞台。

所说根本问题, 是因为体现了关注民生、关爱民生正确的民生观和发展理念, 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目的。王宪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好。中央要求“稳中求进”的“进”是发展之“进”, 也是民生之“进”。政府应该在感情上真投入, 在财力上真投入, 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 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2011年, 黑龙江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我们加大民生投入, 向人民群众承诺的4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2012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只有增加不能减少, 力争比上年增长20%以上, 重点办好30件民生实事, 这些都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 “稳中求进”的“求”, 就是要认真研究形势发展和动态, 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 及时调整好工作布局, 寻找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切合点。比如, 中央刚刚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中央财政拿出150亿元作为发展基金扶持小微企业, 政府采购安排一定比例面向小微企业, 三年内免征部分税收等;中央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等, 都需要认真研究, 及时对接, 把握时机。作为地方领导者, 不谋全局者而做不成大事, 不识局部者而做不成实事。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全局, 从微观上抓好具体, 才能把工作抓实落靠。“求”, 就是要改革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出来, 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给改革创新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目前,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改革创新去解决。在改革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创新, 把改革、发展、创新结合起来, 经济社会才会有旺盛的发展力。所以“求”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篇6:稳中求进 加快调整

积极与稳健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际上这是我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之所以四年不变,与这几年类似的经济形势有关。

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要充分考虑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努力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贾康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且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实行一松一紧的调控政策,既有利于防范前几年积累的流动性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能更好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会议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对纺织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占世界纤维的消耗量的一半,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1000万吨左右的增长。而从中国当前纺织产业的产能看,已经在现有产能之内,说明今后的发展主要靠改造提升,而不是靠规模,而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产业用纺织品的占比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纺织业水平。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占比已经达到50%左右。高勇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占比今年有望达到25%,但是产业用纺织品还没有成为支配整个纺织工业的重要力量。预计到2020年左右,产业用纺织品会成为超过服装、家用纺织品领域的主导力量。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会议强调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整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累计出口23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超过全国外贸增长总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877.6亿美元,增长约11%;服装出口1458亿美元,增长约12%。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3000亿美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纺织业是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还有待突破。多年来,纺织业走国际化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金融危机的发酵作用,纺织工业对外开放要在提高水平上下工夫,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一方面要增加附加值高的品牌类产品出口,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让资本走出去,让渠道和品牌能够到国际市场上进行相关资源的融合,提高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对符合自身的产业升级,对行业薄弱的技术、装备、工艺,以及人力资源扩大引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释放有效需求

会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释放有效需求主要体现在市场方面,国外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而为出口带来新契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城镇化带来国内市场需求的释放。

当前我国衣着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只有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农村转移人口将达到1亿人,城镇化进程加快将扩大高品质产品需求。

今年以来,纱、布、化纤产量增速都在下降,服装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出口仍旧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服装的负增长说明问题出在内需上。孙瑞哲分析说,中央有关城镇化政策的加速推进,网上购物的迅猛增长,以及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都给纺织业发展带来利好。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将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有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又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

破坏生态环境受重罚

会议还特别强调,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此次会议中“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重罚”意味着政府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措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 行业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环保这一关一定要过。行业要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任何企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全行业上下要进一步把握好节能减排形势,要加大成熟环保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广节能减排的成熟经验,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秋游四年级作文550字下一篇:赴河北衡水中学考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