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2022-12-25

第一篇: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必须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综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河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二篇: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部经济是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内各中心城市竞相招商引资、拓展高端服务业,聚焦总部经济。

一、总部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大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热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杭州等许多中心城市,都把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并取得积极的成效。总部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由于企业总部具有占地小、产出大的特点,被誉为“无烟经济”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聚集区内企业密度一般都比较大,CBD、金融街每平方公里的企业个数达到600—800个,聚集区内单位面积产生的GDP和税收大大高于其他地区,总部经济一栋写字楼流出的税收和财富相当于普通数平方公里的产出。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在总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朝阳区、海淀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其税收收入比重达到北京市(共18个区)总税收收入的60%以上。上海作为全国总部经济发展的一线城市,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徐家汇——虹桥,这条总部经济的 “黄金走廊”积聚了全市70%的总部经济能量,产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至少占全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造的GDP已占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3。

二、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经验

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1

聚集,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研发等高端资源,最大限度释放创新资源效能,产生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并通过创新溢出、辐射带动效应,完善城市及区域创新体系。以发展高端服务业总部为抓手增强区域总部功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总部经济,关键是积极推进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坚持以集聚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为目标,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专业服务、媒体及网络服务等新兴业态,配套发展面向高端服务业和国际化人群的商业服务业,增强区域总部服务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区域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总部经济还为制造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城市的制造业向高端环节拓展升级。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总部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城市的核心力和竞争力,推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选择,也是在更高层次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如广州市把中心城区优化为全市总部经济功能核心区,外围城区培育形成多个专业性总部经济发展极。同时,拓展总部经济的承载空间与产业腹地,加快广佛都市圈融合,推进泛珠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动与港深分工协作,实施功能错位发展,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港深穗”国际总部经济带。明确现代产业发展定位,确立总部经济的龙头地位。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引擎,既可以辐射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高端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高端服务业控制着产业链的上游,包括资本、品牌、设计、研发、物流、营销等,其附加值远超过制造环节。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重点发展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文化产业

为支柱的“1+3”现代产业体系。去年,福田区纳入统计监测的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区GDP比重达38.9%。“腾笼换鸟”为总部经济发展扩展更大空间。首钢搬到了河北曹妃甸后,给北京释放了压力,带来8平方公里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在北京市提出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提出将永定河进行治理以后,将建立一个新首钢创意商务区,发展包括总部创意商务在内的各种服务业,这样既保证了首都的品牌资源,拓展首钢几十年的消费渠道,也为北京提升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各地发展总部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中心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中,注重坚持产业高端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总部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确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加大。资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剧,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升,扩大外需面临挑战,内需潜力有待挖掘。二是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中心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水、土地等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征地难,无地可供的问题十分突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三是资源配置矛盾非常明显。国内中心城市在发展中,由于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使得城市过度膨胀而超过合理规模,造成资源配置的恶化,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经常面临的城市病。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总部经济便成为解决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四是软环境资源仍需要挖掘。在发展总部经

济的过程中,如何着重解决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偏低、国内资源配置不够优化、高端产业发展缓慢、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强、文化软实力培育不足等短板,进而提升中心城市政府的服务水平,促进人文、制度、政策、创新、服务、政府效率等软环境建设,仍是当前促进总部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对我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明确总部经济的科学定位。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证明,总部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企业价值链与不同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步伐,为我市发展总部经济带来有利的机遇。我市作为环渤海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我们应抓住当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

二是要加强总部经济的定向招商。大力引进与重点培育相结合,利用产业优势吸引知名总部企业入驻。发挥市直部门的招商引导作用,加强对外联络和城市推介;发挥各区市的招商主体作用,组织落实总部项目的引进和入驻条件;发挥唐山整体招商平台作用,促进以总部企业为主导和影响的定向招商。积极引进龙头产业总部企业,加快企业和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着力服务好现有总部企业,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成为优势产业总部企业,增强唐山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三是要全力打造总部经济聚集效应。力推总部经济发展全面升级,重点培育和发展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企业总部,发挥我市主导产业对产业链总部企业的带动和汇集作用。优化市区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结构,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经济效应。促进总部产业链相关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凤凰新城建设步伐,提升区域对总部的吸引力。

四是要加快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强总部经济的空间规划和载体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升级和形象更新。对现有楼宇资源加以提升,鼓励置换出的厂房、场地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城市郊区主要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吸引生产型、研发型等知名总部企业前来筑巢,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总部经济功能园区。加快形成以主城区综合性总部集聚区为主导、以郊区功能性总部集聚区为支撑,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基础的总体发展格局,增强唐山总部经济的产业集群能力。

五是要着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培育本土综合优势,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服务措施,鼓励大、中和成长型总部企业发展并重。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增强总部企业的根植性和归属感。优化商务环境,营造优美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完善专业化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提升总部企业及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增强我市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吸引力,全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品牌。

第三篇: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4月12日来源: 河南

日报

卢展工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转变”和“加快”这两个关键词。关于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卢展工指出,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在立场上到位、观念上到位、方法上到位。二是切实转变发展途径。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入手,着力解决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着力创造机制、创造氛围、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四是切实转变发展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始终把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来体现对人民负责。关于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卢展工强调,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八个加快”的任务和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大力”的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信心问题。一方面,要多做理性思考。坚持多学习一些知识、多研究一些问题、多思考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信心。

信心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既要从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势头中增强信心,更要从看到困难、问题、不足、差距中寻找信心,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改进不足、缩小差距中坚定信心。二是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核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要着眼于我省的基本省情,着眼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

三是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一方面,要持续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好成效,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累的好经验好举措,持续这些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好成绩;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要把握优势,认真研究、充分发挥河南在区位、文化、人口、粮食等方面的优势;要准确定位,明确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影响、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弄清概念,科学界定中原、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的内涵,引导各级各地在中原崛起中找准位置、作出贡献;要持续思路,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重大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

四是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创新。要靠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总开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盘皆活、全盘皆通。要

把解放思想的意识和观念体现到领导实践和一切工作中去,通过解放思想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充分激发出来。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更多地从自身工作、从体制机制方面找原因、寻对策,努力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要靠科技创新。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原始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要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领导干部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肩负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责任。

五是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广泛的共识,才能凝聚起方方面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智慧和力量。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切实把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保障和评价发展成果的标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统筹“三化”进程。认真研究如何统筹协调“三化”进程,使之更符合河南实际,把农业农村、工业产业与城镇建设更好衔接起来。要统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引领、集聚功能和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空间。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作为

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要途径,更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六是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学,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学习各方面知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立足于实,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要立足于做,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切实抓好基层、打牢基础,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形成合力。要立足于效,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能等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第四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5-26 8:11:00陕西日报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全球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挑战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可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后金融危机时期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攻坚战和硬任务。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层面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视角要够宽够高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国内外市场一体化需要较大的调整;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国内,还有全球的角度、自贸区的形式、共同体的形式等,把角度放宽,打破疆界,主动融合。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之一,是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着眼点转到依靠扩大国内消费上来,这是方略性的转变,必然引起国内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内涵的巨变。要高度注意对数量扩张极为重视,对服务效果和质量效益强调不够;在组织技术方面着力较大,但制度供给严重不足;部门的独立意识和功利意识增强了,但服务意识淡化;对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配置重视,商业诚信意识淡薄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正确的工作定位,即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适应转变且要促进这个转变。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找准切入点

在西部大开发走过10年历程、陕西在其中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以国家正式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重大战略目标,以西安、咸阳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充分发挥核心板块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经济区域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陕甘两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努力走出一条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第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

1、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衔接内外需结构,而且有利于改善投资与消费、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结构。内需包括国内投资和消费两方面,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消费对投资的导向作用,更加重视市场对生产的评判作用,应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消费对优化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实现增投资、促发展与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扩大

内需、启动消费,应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镇化提高居民消费率和加快发展服务业,都同推进人口城镇化有密切关系。城镇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文明的载体,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都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而且是农村人口市民化、增加居民消费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高效益行业转移的过程,而且是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的过程。尤其是现阶段,积极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重要结合点,对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应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开拓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新空间。

3、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竞争和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面对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应推动制造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移动,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现有的各类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能源化工、果业、畜牧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关注电子商务平台;要加大知识投入,重视技术创新。

第四,强化经济手段调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善对社会紧缺资源(如土地)的宏观调控,着眼长远、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多元交易方式,提高资源供应的可选择性和针对性,对不同用途、种类或类型、规模、性质的资源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供应方式和弹性时期的出让方式,实施以价格为核心、差别化的资源调控政策。健全完善重要资源配置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配套办法,加强资源使用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配套协调,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和强大的政策合力。结合陕西省情,要加快企业兼并和重组步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使优质资源向主业集中,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第五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中共广东省委作出了在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决策。广东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目的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要求,不断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带领全省人民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当前特别要加强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着力点在于找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提高干部招人引技和招商引资的本领、科学把握当代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先后10次对做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指示、提要求。省委组织部组织编写《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这套教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就是其中第一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部署和要求;第二部分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第四部分是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框架。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

先进制造业是对主导工业制造业发展方向、掌握先进技术的产业群的概括与总称。广东根据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合特色优势以及现有工业基础,将装备、汽车、石化、钢铁和船舶五大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定位为本省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本课程分为六篇,首篇介绍了先进制造业的基本思想和内涵,分析了广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概要介绍广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和方向。后五篇对应于广东省确定的五大产业,分别学习。每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该产业的基本常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广东省在该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和相关技术。

本课程注意结合广东发展实际,注重基本常识和国情、省情的介绍,力求用较少的篇幅为学习者提供比较完整、实用的信息。

先进制造业理念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创新的精神,先进制造业内涵丰富,多学科交融,本课程内容就涉及了五大专业。虽然篇幅和学时有限,加之讲授者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很难完整反映先进制造业的全部精髓。但作者相信,通过学习,我们依然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一定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和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价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本课程将分别讲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旅游服务业的基础知识、行业发展趋势,对广东在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政策支持等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从宏观的产业体系角度科学地定义现代农业,围绕现代农业四大构成要素——机械化、电气化、产业化、商品化,,提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集约化、标准化、集群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全书将现代农业分为优质粮食业、特色园艺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六大产业,概括了各产业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趋势、深度剖析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领域,并重点介绍了广东发展六大产业的措施。

优势传统产业基础知识

优势传统产业是指相对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而言的一种产业总称,具有“传统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传统性”体现在发展时间较长、技术稳定、具有资源依赖性或劳动密集型、供需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成长趋缓等;“相对性”则表现在与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而言,技术要落后、附加值要低,地域性较明显。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可以成为优势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拥有较高地位,其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家电、纺织、食品、建材、造纸、有色工业等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的有关知识,包括国内外发展趋势,广东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思路与对策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核电技术、风电技术、通用飞机技术、海洋技术等,从各产业的相关概念、原理、发展趋势及对广东的启示几个方面,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个要览式、全景式的了解,对于加速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

化州市投资服务中心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中共广东省委、省委组织部先后下发了《关于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考核工作的通知》,市委组织部也就开展干部培训考核工作做了明确部署,我中心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中心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下面就中心2010年学习情况总结如下:一一一

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明确明确明确明确 市投资服务中心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省委关于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部署要求,以立足岗位、全员参训、提升能力、服务大局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的,努力锻造一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保障。二二二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确立确立确立确立 市投资服务中心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以学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重点是: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汪洋、黄华华等省领导在全省厅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国内外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省市重点产业的选择和布局,现代科技和技术创新等;我省重点发展产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装备、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等)、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外包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生物制药等)基础知识,以及优势传统产业(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等)和现代农业(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业、渔业、林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不搞“一刀切”,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培训,重点解决行政审批工作如何服务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现实性问题。 三三三

三、、、、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到位到位到位到位 我中心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知识培训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按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类分层分级组织实施。一是广泛发动,统一思想。各股室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以及汪洋同志在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将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关于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按照分类分层分级的原则抓好现代产业知识培训任务落实。结合市委党校的安排,认真组织抓好本单位干部的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知识培训。三是大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由单位统一购买和发放省统一编印的《现代产业体系知识问答》系列丛书,组织本单位干部每年至少集中读书5天,将读书与学习现代产业知识结合起来,采取读书论坛等多种方式交流学习心得体会。通过深入学习,全面掌握现代产业知识,不断夯实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基础。 四四四

四、、、、2011年学习计划年学习计划年学习计划年学习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股室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推动工作落实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配套措施,提供有力保障。各股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的要求,鼓励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继续加强管理,严格考核。2011年我中心将采取自考、测评、抽考等形式检查学习培训效果,切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落实。开发网上学习题库和考试系统,鼓励广大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主上网学习和参加考试,使广大干部掌握重点产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主要发展方向等基础知识。中心每年进行一次抽考,在全体干部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干部参加现代产业基础知识考试,抽考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把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使考核指标对干部形成“倒逼”。建立述学制度,让广大干部在年度述职述廉时汇报学习培训情况。探索实行培训积分制度,规定组织调训、自主选择、网络学习的学时学分标准。建立干部培训信息档案制度,及时登记干部参加培训的主要情况,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干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三)积极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各股室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策划,制定方案,分阶段,有重点,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积极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全省各部门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情况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努力营造适应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良好氛围。

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配套措施,提供有力保障。各股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的要求,鼓励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二)继续加强管理,严格考核。2011年我中心将采取自考、测评、抽考等形式检查学习培训效果,切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落实。开发网上学习题库和考试系统,鼓励广大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主上网学习和参加考试,使广大干部掌握重点产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主要发展方向等基础知识。中心每年进行一次抽考,在全体干部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干部参加现代产业基础知识考试,抽考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把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使考核指标对干部形成“倒逼”。建立述学制度,让广大干部在年度述职述廉时汇报学习培训情况。探索实行培训积分制度,规定组织调训、自主选择、网络学习的学时学分标准。建立干部培训信息档案制度,及时登记干部参加培训的主要情况,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干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三)积极开展宣传,营造氛围。各股室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策划,制定方案,分阶段,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积极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全省各部门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情况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努力营造适应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良好氛围。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元素比较显著,主要指第

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构成,有别于传统产业体系。它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其次有利于增强广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国

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广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广东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进程,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政治版图。如果我们不加紧学习,就可能沦为这场变革的落伍者,甚至被淘汰。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广东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也是最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搞好干部队伍的学习。汪洋同志强调,加强学习,当前要把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作为重点。通过学习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找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通过学习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提高干部招人引技和招商引资的本领;通过学习新技术新产业基础知识,科学把握当代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

上一篇:健康教育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