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

2024-05-06

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精选6篇)

篇1: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

落花,落花李商隐,落花的意思,落花赏析 -诗词大全

落花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参差:高低不齐。

②斜晖:夕阳的光辉。

③归:春光过尽。

④春尽:春晚。【译文】高楼上客人竞相离去,小园里的.落花随风乱飞。参差不齐连着曲折的小路,落花飘得很远送走了落日余辉。心肠已断不忍心打扫,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又要回去。芳心随着春天散尽,所得到的只是落泪沾湿衣裳。【赏析】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八四六年)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已构怨于牛党的令狐,境况很不如意。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诗人眼望落花,想着自已的身世。抒发了自已受挫伤怀的心情。为落花悲伤,也是为自已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悲伤。全诗写景咏物,自然凄惋,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篇2: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

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痴心在左,无情在右。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美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这飘零、沾衣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际遇。

此刻,竟有了一丝心疼,花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然而,耳畔却残忍的传来了你落地的声音,像抽丝一般绞痛,像山崩一样巨响。我想到了祭奠,洁白的纸花,洁白的衣纱,洁白的面容,洁白的悲伤。

花落处,小径独自幽香,有人说,这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这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在一季的绚烂后,却风尘天涯。抬头望,何处是归家?那一朵育下了匈奴的文姬花,尚且在历史的书页里夹杂了一片芳华;那一只月夜魂过沙漠的昭君花,是否还能启开家乡门前的破旧篱笆?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留的千古一声遗憾:红颜,多薄命!日悬山巅,命薄如花,昔日秦淮河上还弹奏着声声琵琶,今日却不闻扬子畔掩抑鼓瑟。既然生于红尘,亦当归于红尘,或许,多年以后,红尘外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她当初沉鱼落雁的红颜!

篇3: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

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意义、风格以及读者反映, 其中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 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 而是在意义, 风格和形式上达到与原文最大的效果, 这样就达到了功能对等的效果。

在诗歌的翻译中, 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意美, 形美和音美, 如何把其意美, 也就是意境美感, 形美, 即诗歌特有的形式和音美, 音韵的美感, 传达到译入语中。功能对等理论恰巧可以在这三方面满足诗歌翻译的要求, 符合诗歌的翻译原则, 功能对等理论首先强调的是“意”, 也就是说在意义的层面上, 要最大的等效, 其次再考虑风格和形式。在诗歌的翻译中首先要求就是“意境“的传达, 其次再考虑“音美”和“形美”。这与功能对等理论完全一致。翻译诗歌时就可以利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实践完成翻译。

二、诗歌翻译的对比赏析

A titleless poem (卓振英译)

It’s hard for us to meet, but separation’s harder still.when breezes languish, fall and wither all flowers will。The silkworm ceases not to spin her thread before she is dead.Unless burnt to ashes endless tears a candle’ll shed

At dawn the mirror may betray your dread of aging hair.Reciting poems at night I feel the moon’s chill in the air

As mount Peng lai is not very a long distance way.The black bird may be kind enough to your frequent I pray.

To unnamed one (许渊冲译)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And candles but when burnt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 mirrored hair turns grey.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To 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 it is not a long way.would the blue bird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1.“意”的对等

(1) 开头两句, 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 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 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 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 第一个指相会困难, 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两个真心相爱之人, 由于世俗偏见不能在一起, 所以离别时, 更是相见无期, 所以离别更加难, 在翻译之中, 卓振英先生, 用了hard和harder来解释两个“难”字的区别, 更有比较在其中。而许渊冲先生却没有比较之意。Harder也可以体现出痛苦之情。

其次,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 第二个“难”字的出现, 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 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 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hard与harder也是重复使用, 不仅意义上对等, 形式风格也相同。

(2) “东风无力百花残”, 此句的“东风”应该为温暖的春风, 不能唤醒凋谢的花朵, 而在英国被视为凛冽的寒风。这里面如直译东风“east wind”, “意”就不对等, 应对文化上的差异, 应采取归化的方法, 才能让读者产生相同的反映。“breezes”指的是微风, 却和原诗中的春天里温暖东风不对等, 东风无力不能唤醒凋谢的花, 许用了一个revive体现唤醒之意更加得当, 而在卓译中, 为了押韵, 把fall and wither放在句首, 却没有唤醒之意, 而是风弱, 花凋谢, 不符合诗中的意境。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句的“丝”谐音“思”, 表明相思无尽, 至死方休。卓用直意的方法, 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原诗作的意境, 许的译法用了一个“lovesick heart”把诗中的相思之情译了出来, 而且silk和lovesick又是谐音, 但lovesick一出, 其相思之意完全跃然纸上, 这样一来缺乏了原诗的朦胧美。

(4) 五六句着手写意念活动, 对于翻译的诗歌而言, 也应侧重意念的活动。上句说自己, 次句念及对方。“云鬓改”, 是说自己受到痛苦折磨, 因而夜不能眠,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 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 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 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 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 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总之, 为爱情而憔悴, 而痛苦, 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 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卓振英先生译的是清晨坐在镜子前, 很担心头发变白。这样很难让人联系起是因为爱情不能实现的而悲痛, 给人一种单纯的因青春消逝不能挽留的愁苦, 在意境之上很难与原诗对等, 许渊冲先生用一个“grieve”极为传神, 把自己心中所担忧的愁与苦娓娓道来。“夜吟”句是推己及人, 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 常常吟诗遣怀, 但是愁怀深重, 无从排遣, 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月光寒冷, 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在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 “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 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 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此句卓所译的有些偏离原诗之意, 我在月光之下吟诗, 感觉到了月光的寒冷, 此句应该是推测对方应该感到寒冷, 而非自己感觉到寒冷, 所以许渊冲先生在意义上对等, 他用了一个would表示自己的推测。

(5)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面的“蓬山”和“青鸟”都出自文化典籍, 对于“蓬山”翻译来说卓振英先生采用了音译的方法, 这样的译法, 在“意境”上显然不能对等, 对于译入语国家的人们理解上造成误差。许渊冲译为西方文学中“three fairy moutains”这可以使读者更能理解, 但是就对等而言却少了原诗的风韵, 虽都是神话说的仙山, 但是就具体而言, 蓬莱的典故和西方仙山是不能对等的。“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翻译为“blue bird”在西方也是传说的一种鸟, “black bird”比较来说, 在其文化上没有对等, 意境方面比“blue bird”稍显逊色。

2.“音”的对等

中文诗歌是按字数来划分音节, 一字一音, 一个音也就是一言。我们可以把中文的诗歌的“言”和英文诗歌的“音节”对应起来, 把中国的诗歌中“顿”与英文诗歌的“音部”对应起来, 把“平仄”和“抑扬”对应起来, 进而把押韵方式对应起来。原诗的音韵我们可以看到, 二, 四, 六, 八句是押尾韵, 一二句也是押韵的。卓振英所翻译的采取了aabbccdd的押韵方式, 许渊冲采取的是ababcdcd的押韵方式, 译诗抑扬顿挫, 音律和谐, 注意到了英诗于音韵上的表现特征, 用英诗的音韵表现出了原诗的音韵美。

3.“形”的对等

诗歌是分行的艺术。形式是诗歌的一种美感, 因此翻译时也应注意形式的特点, 一般来说译入语的字数总是多于原诗的字数, 这样就给译者回旋的余地, 字数越少, 回旋的余地就小, 所以翻译过来的诗歌字数就会多一点, 原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翻译过来时, 两首译诗都注意到了, 分行的特点, 而非用散文的形式。但是就字数上讲, 没有原诗精炼, 每句七个字, 而两首诗每句字数都不相同。三四句和五六句为对偶句, 全诗每句字数相等, 平仄相调, 词性对等, 意义相关, 从两个译本来看, 单就三四和五六句这两个对偶来说, 都没有传达出唐“诗”形的特点, 唐诗的形美就大打折扣了。

三、结语

诗歌的翻译相对来说比较难的, 诗歌除了要再现原来著作语言意义之外, 还要传达出形式美和意境美以及原作的韵律美。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来赏析翻译诗歌, 译者应充分结合这三个方面对等, 妥善处理, 不能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 应化解三方面的矛盾, 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 才能让译诗与原著最大限度的对等。

摘要:功能对等理论包括意义、风格以及读者反映, 把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诗歌翻译中, 指导诗歌的翻译, 根据诗歌的特点, 意, 形, 音韵, 恰巧与功能对等理论中所提及的意义, 风格形式基本一致。所以用功能对等理论看翻译的标准, 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意境,音韵,形式

参考文献

[1]侯海荣.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对唐诗翻译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

[2]胡显耀, 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篇4:李商隐《锦瑟》赏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其诗的社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但我们可以说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北宋初年,以杨億、刘筠等人为首的一群诗人,掀起了一个学习李商隐诗的高潮。他们刊行了一部唱和诗集,名为《西昆酬唱集》,后世就把李商隐风格的诗称为“西昆体”。自从欧阳修、石介、梅尧臣等提倡魏、晋风格的古诗,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以后,西昆体就不时行了。但是,王安石还说: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隐入门。

为了要运用绮丽的字面来结构对偶的律诗句法,有许多思想、情绪,甚至事实,不使用本色词语来表达,于是不得不借助于运用典故。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一般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诗意也就明白了。但是,李商隐在诗中运用典故,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南朝宫体诗,使用绮丽的辞藻,描写男女欢爱的宫廷生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不会越出文字意境之外。因此,宫体诗的创作方法,绝大多数都是“赋”。李商隐有许多诗,也是组织了许多绮丽的辞藻,但在文字表面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远的意义。这样,李商隐的艳体诗,或说情诗,仅是他的某一种严肃思想的喻体,我们说他是用“比兴”的创作手法来写这一类诗的。

《锦瑟》实际上是李义山一生遭遇踪迹的概括。宋刊义山诗集把它置于卷首决不是偶然的。首联以“锦瑟”兴起,是虚写。“思华年”三字统摄全篇,是本诗基本主题思想的概括,中四句是纯系自伤生平之辞。“庄生”句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实写,即追忆青年时代仙游生活。“庄生”是诗人自谓,“迷蝴蝶”喻入道仙游;另一方面又是虚写,是说自己青年时代有过许多绮丽美好的理想,后来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逐一幻灭,化为泡影,晚年回忆起来真是既辛酸,又甜蜜。“望帝”句谓我满腹忧愤,惟有假诗篇以曲传。“春心”寓迟暮之感。“沧海”句取沧海遗珠之意。意思是说:沧海的遗珠长对明月而垂泪。“蓝田”句意思与上句相近,是说蓝田的美玉,每临暖日而生烟。总的说来,这两句义山自慨不遇。珠、玉,诗人自喻美才;泪、烟,抒写沉沦不遇之痛。尾联运用递进句式,今昔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寂寞。诗用反问句式更有力地肯定正面意思:凡此种种遭际,何待今天回忆,就在当时也够令人惆怅伤感的啊!又诗题曰《锦瑟》,取首二字为题,犹《无题》也。

作者每讲一个词语,都引李商隐其他诗中同一个词语为证。例如庄周梦蝶的典故,李商隐用过好几次,作者都引用来作为旁证,以证明这是写“游仙生活”。看到句中有“沧海”和“珠”字,就说这是“沧海遗珠”之意。从来讲唐诗的,何止数百家,尽有讲得很深奥屈曲的,但没有见过如此穿凿附会的讲法。李商隐原诗虽然不能逐句实讲,但体会其涵义,悼亡之说还是近情。自伤生平的讲法,或者可以聊备一说,但如果用《评传》作者这样的曲解,恐怕无论如何也讲不清这是一首自伤生平的诗。

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尽管注明了诗中所用典故,还是不很容易了解其主题思想。冯浩在几十年的研究及笺注工作以后,写下了两段结论。其一云:“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鼓吹》合诸无题诗而计数编之,全失本来意味,可尤噱也。”

其二云:“说诗最忌穿凿。然独不曰‘以意逆志’乎?今以知人论世之法求之,言外隐衷,大堪领悟,似凿而非凿也。如《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令孤,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艳情以寄慨。盖义山初心,依恃惟在彭阳,其后郎君久持政柄,舍此旧好,更何求援?所谓‘何处哀筝求急管’者,已揭其专壹之苦衷矣。今一一注解,反浮于前人之所指,固非敢稍为附会也。若云遁体一无谬戾,则何敢自信。”

冯浩最初不赞成以前许多注释家的观点,他在初刻笺注本中,对前人以为有寄托的好些无题诗,一概批驳,断定它们都是描写爱情的艳诗。但后来对李商隐的生平遭遇,经过深入研究,发觉李商隐并不是一个风流浪子,他的那些艳诗,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能是有隐喻的。于是他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索这些无题诗的微意。结果是,在他的重定本《笺注》中,他认为是有寄托的无题诗,反而更多于前人研究的结果。

但是李商隐肯定也有一小部分无题诗,还是赋艳情之作。在这种夹杂不分的情况之下,冯浩认为必须有所区别,而《唐诗鼓吹》把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集中在一起,使读者不能区别鉴赏每一首诗的意味,这是他认为可笑的。

篇5:嫦娥李商隐诗歌赏析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李商隐《嫦娥》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

【注解】:

1、深:暗。

2、长河:银河。

篇6:嫦娥李商隐诗歌赏析

嫦娥

诗人:李商隐  朝代: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①深:暗。

②长河:银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赏析】

上一篇:银行合规财料下一篇:医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