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2024-04-08

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精选17篇)

篇1: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绝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甲帐春。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篇2: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词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体裁:七绝 青雀西飞竟未回,

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

篇3: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一、《汉宫秋月》谱本创作考

1. 曲谱创作者。

根据《真传正宗琴谱》的记载, 《汉宫秋月》的创作者是曹大家。在此之后的诸多琴谱比如《五知斋琴谱》、《颖阳琴谱》、《希韶阁琴谱》中, 创作者署名均为曹大家。但是在以《汉宫秋》命名的谱本中则认为创作者是班婕妤, 比如在《玉梧琴谱》、《藏春坞牙谱》等琴谱中便有如此记载。《真传正宗琴谱》中记载有此曲的主要表现内容, 说这首曲子的写宫廷之中的女子在深秋夜晚倍觉伤感抑郁, 一时间难以抑制, 境况甚为凄恻伤感。这首曲子音韵优美凄切, 像是宫女在悲悲切切地倾诉忧伤之情, 但伤感之中又有节制, 心中幽怨但不至于愤怒, 悲切的伤情与幽深的情怀在曲子之中展现出来。由此可知, 这首曲子以宫怨为主要表现内容, 整个曲调的主调悲哀, 如泣如诉, 表达了对宫女寂寞凄凉生活的深切同情。有些古代的琴家把曹大家与班婕妤联系在一起, 而有的琴谱错把班婕妤看做是班固之女。《玉梧琴谱》中记录道, 班固的女儿承蒙皇帝的宠幸被赐封了婕妤的称号。班婕妤为人端庄娴雅, 又善于写文章, 因此有人嫉妒她, 后来被人进谗言而遭离间, 便住进长信宫, 因怀念过往年华与往昔皇帝恩情做了这首曲子抒发情怀, 并编入琴调而命名为汉宫秋。《藏春坞琴谱》记录与这个记录基本上相同, 同样认为班婕妤是《汉宫秋月》的创作者。事实上, 这个说法存在很多谬误之处, 其余不说, 单就班婕妤与班固之间的关系就不属实。据学者丁纪园考证, 班婕妤生于西汉时期, 班固生于光武时期, 这两个时期经历多次王位的更替, 中间有60多年的间隔。班婕妤比班固的时代早了六十多年, 可见班婕妤为班固之女的说法明显存在谬误。实际上, 班婕妤是班固的长辈, 是班固与曹大家兄妹的姑祖母。在《汉书·班彪列传》中也有记载说, 班彪的祖父叫做况, 在成帝时期做官, 官职是越骑校尉。而况生有三个儿子与一个女儿, 女儿便是班婕妤, 因此可见班婕妤是班固的姑祖母。这一论断恰好在其他文献中得到了证实:《乐府诗集》第四十三卷记录道, 婕妤是彪的姑姑、况的女儿。另外, 《汉书》是班家父子几代历经三十多年完成, 其中关于班婕妤的记载表明, 孝成时期的班婕妤在皇帝刚即位没多久就被选中入宫, 一开始做少使, 不久之后因受皇帝宠幸封为婕妤, 后因遭人嫉妒被谗言所害而失宠, 冷清地住在东宫之中, 经常作诗来排解郁郁情怀, 但是《汉书》并未提起班婕妤拥有弹琴作曲的才艺, 而对同一时代的宫中嫔妃比如赵飞燕等歌舞琴曲的才艺都有相关记载, 可见班婕妤很可能并不具有这方面的才艺。从上述论证可以得出结论, 《汉宫秋月》创作者为班婕妤之说实为谬误。

2. 创作年代探究。

汉代与唐代的古琴文献都没有关于这首曲子的记载。汉代的文献记载中一般不会使用汉宫这样的说法, 而会直接用各种宫殿的名字。所以说, 这首曲子并非汉代人所创作的, 反而唐代人或唐代以后的人托汉宫之名来借古喻今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曲的小标题多数来自于唐诗中的宫怨诗。清乾隆四年, 王善所编《治心斋琴学练要》很多标题便是如此。比如:“寒鸦口影”便是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长信怨》中的诗句“王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卧听长漏”出自王昌龄《长信怨》中的诗句“金炉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多个版本中所记载的《汉宫秋月》谱本歌词, 充满了优美而浓厚的文学色彩与唐诗般的盈盈诗意。《真传正宗琴谱》版本所载曲词, 第一段唱词中就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诗句, 第二段唱词中的“广寒府, 万籁无声”出自唐明皇和申天师“广寒清虚之府”的故事, 第七段唱词还沿用了唐代传奇中甚为流传的故事。丁纪园总结《汉宫秋月》的曲调特点为韵律丰富而声音单纯不杂乱, 整体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曲调细腻而传神, 与唐代曲谱的表现风格不同, 再加上唐代及宋代的古琴文献中都没有关于这首曲子的记录, 由此而推断出此曲最早只能产生于宋代。

3. 历代谱本流传。

关于现存最早的《汉宫秋月》谱本, 上文中已有交代, 即是明万历年间杨抡的《真传正宗琴谱》中所记载的版本。这个谱本记载是正调羽音十段谱, 每一段都加一个与各自内容风格相一致的小标题, 并配有优美生动而又富有文学色彩的唱词。在《真传正宗琴谱》之后, 对于此曲的记载出现在罗岐山《伯牙心法》琴谱中。这个版本的琴谱是在以前十段谱的基础上增加了六小段, 但是把最早谱本中的各段小标题与唱词删除了。张进朝编著《玉梧琴谱》, 其中收录《汉宫秋》属于羽音九段谱, 虽名字不同, 但实际上属于同一首曲子。据推断, 此三字名大概是四字名的简称。当时的琴谱记录者以及琴师们习惯于对四字的琴曲名字只用前面两个字来简称, 比如他们会将《平沙落雁》简称为《平沙》。这里之所以在曲子题目中的四个字取三个字做简称, 是因为当时民间还存在另一支曲子, 曲名是《汉宫春怨》, 这里如果取前两字则容易造成混淆, 因此取三个字以示区分。此琴谱流传至清康熙六十一年, 出现在徐琪编著的《五知斋琴谱》中, 继而是乾隆三十一年崔应阶《研露楼琴谱》。嘉庆七年, 吴灯《自远堂琴谱》中亦收录有此曲谱。以上几个谱本均十二段谱, 是继承了罗岐山版本演变而成的谱子。清乾隆九年, 苏璨编著《春草堂琴谱》收录了此琴谱, 谱名记录为三字的汉宫秋。至嘉庆二十五年, 周显祖《琴谱谐声》中亦有同名琴谱记载。两个版本中, 编者都有注明说这是原曲谱的删本。经考证发现, 这两个版本并非其删本, 而是由最初没有经过罗岐山增补过的原谱本流传而来的。

二、《汉宫秋月》艺术特色赏析

1. 哀婉缠绵的乐风。

琴曲《汉宫秋月》主要表现宫女的寂寞生活与抑郁幽怨之情。它在本质上跟古代宫怨诗很相近, 运用了借古喻今的艺术手法表达对宫女寂寞悲惨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深宫内院的宫女们一旦入宫便一生不得摆脱这幽禁的生活, 背井离乡, 骨肉分离, 既不能享受亲情的滋润, 从此与家人断绝联系, 同时又饱受着后宫人情炎凉, 在无边的寂寞寥落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与此表现内容相对应, 此琴曲的乐风以悲伤哀婉为主调, 郁郁寡欢, 缠绵悲切, 如泣如诉, 充满了幽怨意蕴的情绪色彩, 以伤感悲切又感人肺腑的音乐语言诉说着深宫之中女子的寂寞情愁与苦闷心声, 同时也是对将她们禁锢其中的制度枷锁所进行的控诉之声。《汉宫秋月》具有较为鲜明的音乐主题, 而旋律优美动听,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深宫女子的清愁与哀思, 但见如洗的明月当空而挂, 照耀着深夜冷清的宫苑, 乐风凄婉动人, 道不尽深宫寂寞。琴曲所表现的内容决定了整个曲子的乐风是哀怨缠绵、凄婉悲切、动人心弦。

2. 古朴雅正的音韵。

《汉宫秋月》表现古代宫女一朝入宫一生寂寞的命运。有多少清纯美丽稚气未脱的少女在还未识得人生愁滋味的年纪便入选宫女进入宫廷, 从此一生的命运改变, 多数人只能落得一生凄凉与满腔愁怨, 重复着一代又一代宫女的悲惨命运, 内心充满了对命运不公及黑暗宫廷的怨愤与控诉。此曲的曲调特点在于韵律丰富饱满而声音单纯不杂乱, 整体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曲调表现出细腻而凄凉的色彩, 韵味幽怨深远而悠长缠绵, 以婉转的、顿挫的、流转不止的音乐技法表现宫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情真意切, 意境优美, 表现在音韵方面则既古朴动人, 具有典雅古丽的特点, 又灵动自如, 情思流转, 具有优美流畅的特色。此曲具有鲜明的音乐主题与优美动人的旋律, 历代谱本虽有繁有简, 但曲调整体风格一致, 展现出琴曲音韵的典雅与古朴, 在音韵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获得人们广泛的喜爱与流传。

3. 凄美深远的意境。

从艺术性讲, 《汉宫秋月》以精妙传神的神韵与深远幽寂的意境取胜。曲子入手处即向人们呈现出一轮明月在空中悬挂的深宫女子月下哀怨叹息的艺术画面。据相关琴谱中关于此曲的眉批记载, 第一段的弹奏要注意如何营造汉宫中那种深深的寂静, 突出寂寞凄清、月白凉如水的意境。第四段弹奏时指尖下落要注意柔软而细腻, 达到落花无声而淡雅似菊的美妙之感;之后便要奏出夜深寂寥的无奈与空旷之感, 最后便是最深沉的夜色中凄凉冷寂而又深远的意境。这段文字表明了古人对琴曲音乐意境的体会与品位, 并说明了如何通过弹奏来表现这种丰富而深远的意境。音乐的意境通过乐器的演奏呈现出既细腻精微又微妙幽深的美感。音乐作品具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一个是乐曲所呈现的形式即声音, 一个是在声音中所寄予的情感艺术表达。一个是属于音乐形体的东西, 一个则是属于音乐神态的东西, 如果两者能够做到神形兼备, 情感到位, 便会将音乐的灵魂呈现出独一无二而丰富深远的意境。

摘要:本文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简述《汉宫秋月》曲谱创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历代谱本流传情况。继而进行琴曲的赏析, 并试图归纳出此曲的艺术特色, 可简单概括为:哀婉缠绵的乐风、古朴雅正的音韵与凄美深远的意境等。

关键词:《汉宫秋月》谱本创作,谱本流传,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丁纪园.琴曲《汉宫秋月》的渊源与音乐[J].黄钟, 1987 (4) .

[2]蒋青.《汉宫秋月》及演奏艺术[J].乐器, 2003 (6) .

篇4:《汉宫秋》(第三折)

[番使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取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甫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象。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唱]

【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离,怎承望!

[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唱]

【驻马听】宰相每商量,大国使还朝多赐赏。早是俺夫妻悒悒,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着,我与明妃饯一杯酒。[唱]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下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驾唱]

【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

【殿前欢】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时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泪,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番使云]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驾云]罢罢罢!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做别科,驾云]我那里是大汉皇帝![唱]

【雁儿落】我做了别虞姬霸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

[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陛下,咱回朝去罢。[驾唱]

【川拨棹】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你管燮理阴阳,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甚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尚书云]陛下,回銮罢,娘娘去远了也。[驾唱]

【鸳鸯煞】我索大臣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伙编修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下]

[番王引部落拥昭君上,云]今日汉朝不弃旧盟,将王昭君与俺番家和亲。我将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坐我正宫。两国息兵,多少是好。众将士,传下号令,大众起行,望北而去。[做行科][旦问云]这里甚地面了?[番使云]这是黑江,番汉交界去处。南边属汉家,北边属我番国。[旦云]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辞了汉字,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跳江科][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嗨!可惜,可惜!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罢罢罢!就葬在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我想来,人也死了,枉与汉朝结下这般仇隙,都是毛延寿那厮搬弄出来的。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朝处治,我依旧与汉朝结和,永为甥舅,却不是好?[诗云]则为他丹青画误了昭君,背汉主暗地私奔;将美人图又来哄我,要索取出塞和亲。岂知道投江而死,空落的一见销魂。似这等奸邪逆贼,留着他终是祸根;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嘈喇,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下]

篇5: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新宠

作者:徐夤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位在嫔妃最上头,笑他长信女悲秋。

日中月满可能久,花落色衰殊未忧。

公主镜中争翠羽,君王袖底夺金钩。

篇6: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汉宫春王之道,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春

作者:王之道  朝代:宋  体裁:词   欢动江城,快风声震地,云势颓山。半年不雨,玉来溉冬乾。飘飘弱絮,杂檐花、飞上宾筵。疏林表,数行征雁,翱翔欲下清湾。何处梅梢点白,弄横斜疏影,竹外溪边。天寒日暮,含香脉脉无言。朱唇玉颊,映碧梧、峙鹄停鸾。最好是,携壶挈},相期同醉霜天。

篇7: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汉宫春陈亮,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春

作者:陈亮朝代:宋体裁:词 雪满江头,怪一枝不耐,还漏微阳。诗人越样眼浅,早自成章。群葩如绣,到那时、争爱春长。须知道,未通春信,是谁饱试风霜。堪笑红炉画阁,问从来寒气,损甚容光。枝头有花恁好,映带新妆。寒窗愁绝,嗅清芬、不料饥肠。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

篇8:金都汉宫

金都汉宫一线临江,面临武昌江滩公园,由东南亚豪宅之父陈青松先生担纲设计,规划特色是“最大化的利用江景”,90%的户数拥有一线江景, 每个房间都能看江的户数比例接近90%。金都汉宫由武汉市浙金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占地面积12.6万m2,总建筑面积28.9万m2,节能示范面积19.2万m2。

金都汉宫应用的科技节能技术共有四十多项,比较突出的有:屋顶绿化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生化垃圾处理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德国STO外墙外保温系统、户式新风系统、户式纯净水系统、LOW-E中空玻璃断桥彩铝窗等等,整体建筑可以实现65%的节能标准。金都汉宫外墙选用50~80mm厚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平均传热系数K=0.64W/ (m2·K) ;屋面选用50mm厚挤塑聚苯板60mm水泥膨胀珍珠岩120mm钢筋混凝土,传热系数K=0.44W/ (m2·K) ;地面选用30mm厚XPS板,楼板传热系数K=0.76W/ (m2·K) ;用道地面传热系数0.3W/m2·K,非用道地面传热系数0.52W/m2;外窗及阳台门采用断桥中空LOW-E玻璃彩铝窗,传热系数k<2.46w/ (m2·k) ;供热采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冷)源设计效率η=90%;采暖和制冷选用燃气壁挂炉、散热器,不同房间自动控制采暖室温。管网设计效率η>92%;采用光伏电池或太阳能电池,设计转换效率η=12~28;照明使用节能灯具,住宅楼梯间的公共照明使用声控开关或延时开关。

金都汉宫是建设部的节能示范小区,也是全国首批通过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

篇9: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汉宫春赵汝,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春

作者:赵汝  朝代:宋  体裁:词   著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篇10: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词

作者:左偃朝代:唐体裁:乐府 寒烛照清夜,笙歌隔藓墙。

篇11: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汉宫春汪莘,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春

作者:汪莘朝代:宋体裁:词 春色平分,甚偏他杨柳,分外风流。夭桃自适其适,一笑还休。可怜仙李,对东风、却少温柔。争奈得、海棠妆点,向人浑不知羞。谁觉韶华如梦,到酴开後,莺语供愁。天教姚黄晚出,贵与王侔。花中隐者,有春兰、秋菊俱优。须是到、溪山清冻,江梅香喷枝头。

篇12:《汉宫秋》昭君形象之我见

关键词:汉宫秋,昭君形象,马致远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该剧写汉元帝听从中大夫毛延寿的建议, 广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中选者各画像一幅, 以供按图临幸。王昭君容貌绝丽, 因拒绝向毛延寿行贿, 被点破画像, 打入冷宫。一晚, 昭君在宫中弹琵琶消遣愁怀, 被汉元帝发现后赐为明妃。事情败露后, 毛延寿携昭君图像逃往匈奴, 唆使匈奴王索取昭君, 不允则发兵南侵。昭君虽不舍元帝, 为国家大计自愿出塞和番。元帝饯别昭君, 昭君行至番汉交界处投江自尽。匈奴王将毛延寿送归汉朝处置, 仍与汉室和好。

历史上的昭君和番, 是汉室盛而匈奴弱, 马致远在金元之际, 选择昭君和番的历史题材, 并将其基本社会背景加以改变, 一反史实成为匈奴强而汉弱, 明显寄寓着作者对元代蒙古族统治中国压迫汉人之现实生活的感受。剧作通过戏剧冲突, 围绕汉元帝和王昭君的形象塑造, 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体悟, 表达出对时代的体验和认知。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旨之外, 《汉宫秋》 词曲隽永秀丽, 清新雅致, 一向为人称道。

《汉宫秋》[1]是由正末主唱的末本戏。一号角色是汉元帝, 所有唱腔都为他设计, 因此在这部杂剧中, 汉元帝才是剧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 昭君的形象并不丰满。 《汉宫秋》是现今所存昭君戏的开端, 由于元杂剧的体制和这部戏为末本戏的缘故, 使得该杂剧的昭君成为配角。她没有唱腔, 身段据科介提示来看也很少, 在整部戏中的戏份有限, 因此昭君的内心活动难以充分展开。 唯有道白这种语言形式是昭君可以利用的, 也是其唯一正面塑造手段。因此在这部戏的分析中笔者会十分重视为数不多的道白。此外, 在昭君形象塑造过程中占有极大分量的就是侧面描写和互动表现, 以他人之口眼、他人之行动来体现昭君的外表与内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即昭君和汉元帝的对应行动。不言而喻, 就方法而言, 该剧在昭君的形象塑造上以衬托和侧面表现为主。

开场的楔子, 冲末扮番王, 净扮毛延寿先后登场, 交待自己的身份。此后正末扮汉元帝上场, 毛延寿教唆汉元帝广选美女以充后宫, 汉元帝以为有理, 采纳, 任毛延寿为选择使, 将选中者各图形一轴供其按图临幸。 一番对白将故事起因交待清楚。通览该剧不难发现, 所有叙事推进和情节发展都利用极其简便的戏剧方法进行处理, 通过人物上场的定场诗或者道白交代, 简短方便, 留下大量的戏剧空间和时间给人物抒发情感。戏曲的长于抒情有很好的体现。

一、容貌绝丽、正直不阿的农家女

第一折初始, 毛延寿上场道白交待, 昭君虽未出场, 身份已然揭晓:“……成都秭归县, 选得一人, 乃是王长者之女, 名唤王嫱, 字昭君, 生得光彩射人, 十分艳丽, 真乃天下绝色。争奈他本是庄农人家, 无大钱财。我问他要百两黄金, 选为第一。他一则说家道贫穷, 二则倚着他容貌出众, 全然不肯。”剧中对昭君的出场只有一句科介提示“[ 正旦扮王嫱引二宫女上诗云 ]”, 可知昭君由正旦扮演, 念定场诗登场, 出场时有二人相伴。虽然没有提到人物的服饰和造型, 也没有更多的科介, 但从前面的交代不难想象, 昭君出场时的妆容和服饰定然光鲜亮丽, 才符合人物的特征。对于昭君的美貌, 汉元帝初见昭君时所唱的曲子中有更为细腻的描绘, 借助这种侧面的描写, 越发显得昭君动人。汉元帝吩咐小黄门挑灯细看, 第一支曲自然写到距离稍远时的身形轮廓:“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接着一支【醉中天】将近看时的妆扮呈现眼前:“将两叶赛宫样眉儿画, 把一个宜梳裹脸儿搽, 额角香钿贴翠花, 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 那西施半筹也不纳, 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金盏儿】:“我看你眉扫黛, 鬓堆鸦, 腰弄柳, 脸舒霞, 那昭阳到处难安插。”进一步写昭君绝色。 从人物关系看, 这里是借汉元帝之口眼以展现昭君之美; 从曲词结构上看, 是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 以西施之美不敌昭君来凸显昭君之美。此后汉元帝口中更有许多词汇来描绘昭君之美。

在毛延寿的许诺中, 凭借昭君的美貌, 只要有机会接近汉元帝, 必然获得宠爱;一旦拥有帝王的宠幸溺爱, 区区黄金百两何足挂齿。昭君为农家女子, 家庭出身决定她没有财力满足毛延寿黄金百两的索求;即便有诱人的许诺, 昭君仍旧是全然不肯屈从于不义的索贿, 其性格必然是正直不阿的。正是这种性格导致她进宫便被打入冷宫, 不得面君。

二、富有才情、孤独苦闷的冷宫女

昭君上场后道白, 再次表明身份, 交待剧情的推进, 已经是身在永巷:“妾身在家颇通丝竹, 弹得几曲琵琶。 当此夜深孤闷之时, 我试理一曲消遣咱。”由此可知昭君虽是农家女子, 但不仅容貌美丽, 且有才艺。身在冷宫的昭君, 不曾得遇君王, 夜深人静之时, 内心的孤闷无人排解, 唯有弹琵琶以为消遣。

多情帝王对于后宫怨望的心情颇有体谅, 听到昭君的琵琶声后, 特地嘱咐小黄门:“你看是那一宫的宫女弹琵琶, 传旨去叫他来接驾, 不要惊唬着他。”昭君趋前接驾, 他心中自忖:“迎头儿称妾身, 满口儿呼陛下, 必不是寻常百姓家。”早知是宫中不得见驾的女子。又见她容貌体态出众, 自然询问不得近幸的原因。昭君请求元帝:“妾父母在成都, 见隶民籍, 望陛下恩典宽免, 量与些恩荣咱。”元帝回应道:“这个煞容易。”便拿自己跟昭君开起玩笑来:“【金盏儿】你便晨挑菜, 夜看瓜, 春种谷, 夏浇麻, 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你向正阳门改嫁的倒荣华。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 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谢天地可怜穷女婿, 再谁敢欺负俺丈人家!”天子如此自嘲之后兴致不减又调起情来:“[旦云] 陛下明朝早早驾临, 妾这里候驾。[ 驾唱 ] 到明朝多管是醉卧在昭阳御塌。[ 旦云 ] 妾身贱微, 虽蒙恩宠, 怎敢望与陛下同塌。[ 驾唱 ] 休烦恼吾当且是耍, 斗卿来便当真假, 恰才家辇路儿熟滑, 怎下的真个长门再不踏。明夜里西宫阁下, 你是必悄声儿接驾, 我则怕六宫人攀例拨琵琶。”元帝戏谑调笑皆在举手之间, 虽不免风流成性, 倒也显得温柔风趣。昭君的应对回答, 不出格、不错位, 皆在后宫妃嫔的礼数内, 只觉得温柔娇弱而谦卑。

三、娇美温柔、一心盼君的汉明妃

自从昭君永巷偶遇汉元帝获得宠幸封为明妃后, 彻底脱离了冷宫的孤闷:“[ 旦引宫女上云 ] 妾身王嫱, 自前日蒙恩临幸, 不觉又旬月。主上昵爱过甚。久不设朝。 闻的升殿去了, 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儿, 收拾齐整, 只怕驾来好伏侍。”接下来汉元帝上场, 几支词曲都只为表达他对昭君的痴迷:“【梁州第七】我虽是见宰相似文王施礼, 一头地离明妃早宋玉悲秋。怎禁他带天香着莫定龙衣袖。他诸余可爱, 所事儿相投, 消磨人幽闷, 陪伴我闲游。偏宜向梨花月底登楼, 芙蓉竹下藏阄。体态是二十提挑剔就的温柔, 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脸儿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寡人乞求, 他左右, 他比那落伽山观自在无杨柳。见一面得长寿, 情系人心早晚休, 则除是雨歇云收。”罢朝后又来至西宫偷看昭君上妆, 恋爱中的心情与平常人家的小儿女无异。此时的昭君每日里对菱花弄婵娟, 一心只在陪伴服侍汉元帝, 完全沉浸在闺闱情趣中。从汉元帝口中亦可知昭君是何等温柔可人、令人着迷。

四、命不由己、被迫牺牲的红颜女

只是好景不长。毛延寿携带昭君画像逃往匈奴, 角色道白中有这样的话:“将着这一轴美人图献与单于王, 着他按图索要, 不怕汉朝不与他。”其间明白地揭示了昭君的命运不由己而由人。毛延寿不仅可以唆使匈奴索取, 同时清楚汉朝必然允诺, 而这件事情中的受害者—— 昭君, 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丧失掌控, 一切皆由他人。 第二折元帝的唱腔曲词集中表现了他对于昭君的宠爱和迷恋, 一方面可以看出爱情中男女的缠绵悱恻,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元帝的荒淫无度。面对匈奴使者的索要, 汉元帝除了痛陈文武百官之无能和悲叹对昭君的不舍之外, 别无它计。

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固然富有人情味, 也值得几分同情, 但骨子里的孱懦依然叫人不齿。一个柔弱的美人, 除了对于君王的景仰和对于爱情的沉溺, 她并无其他愿望, 然而她以为能够荫庇保护她的君王, 在灾难真正降临时, 只能跟她诉说依恋、无奈以及哀伤。因此, 昭君的出塞便带有悲剧性, 她虽是主动请求和亲, 但完全是出于无奈:“[ 旦云 ] 妾既蒙陛下厚恩, 当效一死, 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 得息刀兵, 亦可留名青史。但妾与陛下的闱房之情, 怎生抛舍也![驾云]我可知舍不的卿哩!”昭君出塞和番的目的是明确的:从私人的角度考虑, 她为了报君王宠幸之恩分担元帝的愁苦, 也为了自己能够留名青史;从民众的角度考虑, 昭君是为了避免两国武力征伐, 拯救天下苍生性命。她目的明确也下了必死的决心。即便如此, 女儿情长, 难以割舍的还是与汉元帝的闺闱之情。相比之下, 汉元帝的回应“我也舍不得你啊”显得多么苍白和寡淡。因此昭君之后又说道: “妾身这一去虽为国家大计, 争奈舍不的陛下。”可怜! 昭君的出塞和番实属无奈被迫已然明显无疑。昭君对于自己的命运并非没有怨言, 但这种怨, 不是怨人而是怨己。 “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春风当自嗟。”昭君是马致远笔下典型的封建女性, 她的思想也不可能摆脱封建社会的礼教和束缚, 明明是命运由人弄, 到头来还要自叹自嗟, 自怨是红颜薄命, 完全是无可奈何。待到汉元帝到灞桥饯别昭君, 马致远为汉元帝所作的词曲, 不可谓不深情、不可谓不动人, 因此元帝的形象进一步向多情郎靠近。昭君自始至终对于汉元帝都是依恋不舍的。 倘若说临别饯行时的昭君尚存一丝幻想希望有日再见君王, 黑龙江投江前她的表现就是冷静坚决的:“[ 旦云 ] 大王, 借一杯酒望南浇奠, 辞了汉家, 长行去罢。[ 做奠酒科云 ] 汉朝皇帝, 妾身今生已矣, 尚待来生也。[ 做跳江科 ]”最后一折写元帝梦遇昭君, 梦醒之后越发感伤, 用意在表达元帝对昭君的思念和深情, 与昭君的形象塑造已经无关。

该剧中的昭君形象在她跳江的一瞬完成。她从一个美丽的农家女子走进皇宫后院, 又从一个孤闷的冷宫妃子成为深得皇帝宠幸的明妃, 终至出塞和亲, 以红颜性命了结政治纷争和自己的情爱依恋。她的经历悲剧且不幸, 她柔弱也坚强、无奈亦可悲。她的牺牲只能赢得无限怜惜和遗憾, 因为她至死之时依然挂念元帝, 希望来生再续前缘, 她的的确确避免了两国刀兵和生灵涂炭, 但她更主要的是完成了为个人爱情的殉死。这样的昭君身上深深地蕴藏着以马致远为代表的一批金末元初汉族文人的现实感触。他们深感自身命运沉浮无法掌控, 人生意义无从归属, 不过是政治纷争的牺牲。马致远在萧瑟秋天的大背景下, 塑造了这样的人物, 抒发了胸中的积郁, 他没能寻找到人生困境的出口, 导致了昭君形象的必然消极。

参考文献

篇13: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汉宫春周紫芝,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汉宫春

作者:周紫芝  朝代:宋  体裁:词   香满箱奁,看沈犀弄水,浓麝含薰。荀郎一时旧事,尽属王孙。残膏剩馥,须倾囊、乞与兰荪。金兽暖,云窗雾阁,为人洗尽馀醺。依稀雪梅风味,似孤山尽处,马上烟村。从来甲煎浅俗,那忍重闻。苏台燕寝,下重帏、深闭孤云。都占得,横斜乱影,伴他月下黄昏。

篇14: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词二首

作者:段成式朝代:唐体裁:七绝 歌舞初承恩宠时,六宫学妾画蛾眉。

君王厌世妾头白,闻唱歌声却泪垂。

二人能歌得进名,人言选入便光荣。

篇15: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汉宫春・梅

作者:李邴  朝代:宋  体裁:词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离?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雪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释】 ①东君:司春之神。

篇16:二十一世纪《汉宫秋》研究综述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汉宫秋》,综述

《汉宫秋》因其浓郁的悲剧氛围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一直以来广受大众的喜爱。21世纪以来, 学术界关于《汉宫秋》的研究文章大致有100多篇。综观这100多篇文章,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其主旨思想、人物形象命运、艺术特色及比较研究几个方面。

一.关于主旨思想的研究

关于《汉宫秋》的主题思想, 学者们历来评价不一, 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基本上认为《汉宫秋》的主旨是借历史悲剧写人生的迷惘、困境。如王璐、乔阳和张哲《关于<汉宫秋>主题的思考》 (《前沿》) 认为《汉宫秋》为借古讽今之作, 马致远《汉宫秋》是通过汉元帝让妻影射宋朝灭亡的原因。另有观点认为《汉宫秋》为多种主题相互融合, 董琦 《元杂剧<汉宫秋>主题新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从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个角度得出《汉宫秋》的四个主题:爱情悲剧;民族矛盾;怀才不遇;人生困境。聂心蓉《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于升华》 (《探索与争鸣》) 指出, 《汉宫秋》戏剧结构与以往的忠奸之争模式不同, 在此剧中, 忠奸矛盾与民族矛盾只是外部冲突, 戏剧真正表现的是汉元帝精神世界的内部冲突, 即汉元帝的性格和命运由自满自得到失意无奈突转的过程中, 汉元帝逐渐意识到个人命运被主宰, 人不能为所欲为, 爱其所爱的人生悲剧。胡小成《马致远<汉宫秋> 主题辨析》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通过联系马致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悲惨遭遇, 即元蒙时期残酷的民族压迫和知识分子歧视政策以及求取功名屡屡碰壁的境遇, 将王昭君外化为人间一切可拥有的美好, 得出结论, 《汉宫秋》的表面上是写汉元帝失去爱妃的迷惘、愤恨和痛苦, 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理想被粉碎、迷失了人生坐标后困惑与绝望的情绪。很明显, 胡小成的观点突出了戏剧中包含的时代背景及作者个人经历, 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任何作品都无法摆脱社会现实及作者人生经历对其的影响, 《汉宫秋》也深深打上了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的烙印。学术界对《汉宫秋》的主题的定位产生分歧, 除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 根本原因在于《汉宫秋》是马致远对昭君出塞故事的改编, 历史上昭君出塞便是为了调和矛盾, 而马致远的改编, 很容易便让读者将其主题思想定义为政治或爱情主题, 而忽略其人生层面上的思想价值。

二.关于人物形象及命运的研究

学界对《汉宫秋》中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元帝与王昭君身上。汉元帝被普遍认为是懦弱无能的皇帝, 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张丽波、高霞《汉元帝形象改造原因分析》 (《前沿》) 认为汉元帝是一个毫无君主威严, 面对民族压迫无能为力的弱者, 并分析了马致远之所以将汉元帝塑造成这样一个悲剧形象, 主要是借汉元帝之口表达自己对民族压迫、知识分子歧视政策的悲痛及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愤恨。李中合《简论<汉宫秋>的悲剧主人公及其意蕴》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指出《汉宫秋》借元帝和昭君的爱情悲剧, 旨在道破一代帝王的耻辱与悲哀、昏庸与无能, 批判其政治上的失败。这些观点基本上都符合汉元帝的形象。

王昭君的形象命运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大部分认为昭君是一个可被称赞的角色。关秀娇《对男权挤压的悲剧性超越———论<汉宫秋>昭君之死》 (《戏剧文学》) 通过描写昭君的女性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觉醒的过程, 从而得出昭君是一个敢于挑战男权的可敬女性。昭君从容奔赴黑江, 结束了男权对女色的争夺, 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丧失后的一种抗争, 是对男权世界的一种抗争与挑战, 虽然结局悲壮, 却是她的可敬之处。这种评价实际上拔高了王昭君的形象, 王昭君生活于元末, 此时正是儒学与程朱理学推行顺畅的时候, 思想界并未出现个性解放的思潮, 因此, 王昭君的赴死也许仅仅只是表示对汉元帝的从一而终或者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张洁 《无尽红尘烟尘里———浅析<汉宫秋>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意义》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和丁祥《<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则依据《汉宫秋》中汉弱胡强的时代背景, 将王昭君定义为舍生取义和具有民族气节的烈女, 此种见解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时代背景及王昭君个人的性格。

三.关于艺术特色的研究

《汉宫秋》的艺术特色主要集中于其戏剧结构、审美意境上。学界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这两个方面。

学界普遍认为《汉宫秋》的戏剧结构主要是采用抒情的笔调营造浓郁的悲情效果。虞江芙《从<汉宫秋>看元杂剧结构的音乐性特征》 (《探索与争鸣》) 指出《汉宫秋》并不重视叙事结构, 而主要采用的音乐手段表情达意, 它采用整整二分之一的抒情篇幅来描摹汉元帝的内心的悲痛, 而抒发汉元帝悲痛情感的则是戏剧中的几大唱词优美的套曲。贾学清《<汉宫秋>悲剧的舞台性品鉴》 (《戏剧文学》) 指出, 马致远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中刻画王昭君的悲剧形象, 并且交替使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强化悲剧氛围, 创造性地使用幻景、错觉、梦境以达到戏剧的悲剧效果。以上见解实则都认为《汉宫秋》并不仅仅是一则叙事戏剧, 更应是一则抒情戏剧, 这种见解是从文本的内容分布得出的结论, 比较符合实际。

《汉宫秋》审美意境的营造, 学界普遍比较关注戏剧中的“孤雁”意象。彭红卫 《孤雁意象与<汉宫秋> 的审美情思》 (《探索与争鸣》) 指出孤雁是相对于群雁而言的, 它是卓尔不群的士人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的象征, 孤雁哀鸣是对回归群体的渴望, 是士人寻求社会接纳的象征, 戏剧依托孤雁意象, 主要指古代知识分子在进与退中无法驾驭自身命运的漂泊无依宿命。程平、许爱凤《<汉宫秋>中孤雁意象的悲剧意蕴》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的研究思路与彭红卫的基本一致。以上学者对孤雁的解读不仅依据了孤雁本身的审美内涵, 并且能够结合戏剧的主题思想, 分析细致、深刻。

四.比较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汉宫秋》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其与历代昭君故事、《梧桐雨》及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将《汉宫秋》与历代昭君故事对比, 我们都可看出《汉宫秋》是一部具有时代及现实意义的佳作。吕海清 《<汉宫秋>与历代昭君戏的比较》 (《青海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中将历代的昭君戏进行的概述, 如《乐府诗集》中的《昭君怨》、西晋石崇《王明君》、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的《王蔷》、郭沫若的《王昭君》、曹禺的《王昭君》及苗兆秀的《昭君行》, 进而指出马致远《汉宫秋》的独到之处, 即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改编, 表达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歌颂昭君的爱国之举。吕海清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及具体故事情节从而得出《汉宫秋》的独特主题, 这是分析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规律。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将 《汉宫秋》与同样描写皇帝与妃子爱情悲剧的《梧桐雨》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汉宫秋》的独特魅力。崔彩红《<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从描写向度与风格上对 《汉宫秋》和《梧桐雨》进行比较。在描写向度上, 《梧桐雨》写唐明皇的重情任性导致他和爱妃的悲剧及其国家的衰败, 侧重对个人欲望的反思, 而《汉宫秋》则是写弱国之君“不自由”, 侧重的是对整个社会人生的悲观主义倾向。在风格上, 相对于《梧桐雨》的失意伤感, 《汉宫秋》更多了一份愤恨和不平。因此, 崔彩红认为《汉宫秋》开哲理悲剧之先声。张惠民 《汉宫唐苑秋雨梧桐———也谈<梧桐雨>、<汉宫秋>》 (《文学评论》) 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产生于血泪交迸的时代, 表达作者以古写今的思想;借爱情悲剧写国家兴亡、胡汉矛盾、人生无奈;以叙事的框架写成的抒情长诗。无论是《汉宫秋》与《梧桐雨》做相似点的比较还是不同点的比较, 上述学者都能联系时代及具体故事情节, 做实事求是的分析。

将《汉宫秋》与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我们可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与外国文学所具有的审美倾向及其所反映的各自的文学观念、社会文化、政治观念等, 《汉宫秋》体现了中国浓厚的封建君权意识和群体意识对人物个性的抹杀。楚歌《对中法古典悲剧中人物个体意识的思考———以<勃里塔尼古斯>与<汉宫秋>中的君臣冲突为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将两部悲剧中的君臣矛盾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中国的《汉宫秋》中作品的整体性胜过个体的复杂性, 除主要人物, 其他人性格基本脸谱化, 而法国的《勃里塔尼斯》则突现出人性内部的挣扎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李新灿<君权·人权·女权———<伊利亚特>、<汉宫秋>别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汉宫秋》从君权、人权和女权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与《伊利亚特》中的阿伽门农相比, 《汉宫秋》中的汉元帝掌握着更加绝对的“君权”, 两个作品都存在着“女权”缺位的现象。以上学者的比较分析, 能够切入到中国与外国传统文化的差异, 是一个亮点, 值得借鉴。

以上展示的成果显示了近15年来学术界对《汉宫秋》的热切关注及取得的显著成果, 学者们对《汉宫秋》的研究涉及到作品的方方面面, 研究的思路、方法、侧重点也越来越多, 得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充分说明《汉宫秋》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作品, 也是一个可以出成果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中合.简论《汉宫秋》的悲剧主人公及其意蕴[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9)

[2]胡小成.马致远《汉宫秋》主题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3]彭红卫.孤雁意象:解读《汉宫秋》深层意蕴的符码[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 2003, (04)

[4]崔彩虹.《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篇17:汉宫,汉宫李商隐,汉宫的意思,汉宫赏析

咏史诗・汉宫

作者:胡曾朝代:唐体裁:七绝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上一篇:酬杜舍人,酬杜舍人薛涛,酬杜舍人的意思,酬杜舍人赏析下一篇:公司安全培训提问(已答)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