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2024-04-25

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11篇)

篇1: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平时读科幻比较少,但科幻对我的吸引力一直都在。这本特德姜的短篇集,没有卷帙浩繁,却也相当精彩别致。已经读完十来天了,忍不住补几句认知感受。

特德无疑是一位感触敏锐,想象丰富的作家;虽说这些特点是科幻作家必备的创作条件,但特德在以小见大之中把它们展现的更加尽致。想必大家在小学学习乘除运算的时候,都知道零不能做分母的规则,我敢保证有很多人只是记住了这一条运算规则,却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就算很多人理解了,最后,我们也是搁浅了。以《除以零》为题写一篇关于质疑数学体系一致性的小说,不能不佩服其以小见大的认知敏锐力。

书中最吸引我的有两处,一是关于语言力量,一是关于超级智力。

在为首的一篇《你一生的故事》之中,主人公露易丝作为一名语言学家,因受军方的邀请,接触到了地外生命的语言体系,在破译之中,参悟了其中的内在逻辑,于是认知思维也发生了改变;以至于最后,她获得了感触未来的能力,未来和过去都变成了她的记忆,像一幅完整的画面,并行展现在她的眼前。第二篇的《巴比伦塔》虽说写的是造物者的智慧,但它本身的题目就已经暗示了语言的力量。在《七十二个字母》里,作者更是赋予了语言的奇妙力量,通过语言字母的排列驱使无生命的运动;其中也大量映射了现实中的基因工程、编程技术和人工智能。

关于终超级智力,作者在第三篇《领悟》之中做了深刻的讨论。故事中的主角是两个被一种激素治愈,脱离死亡的人,甲和乙。因重创和激素,获得了超级的智力,过目不忘对他们来说只是容易的不能再容易,他们脱离了一般的学习认知能力,在智力的高空随意翱翔。透过纷繁,他们彼此遇见,高手之间的交流学习总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但无奈二者秉性不同;于是,展开了一场不动声色的终极对决。最后,乙以领悟一词为暗器,摧毁了作为叙述者的甲。

文中对于甲获得超级智力的过程状态有大量的描写,比结果的描写要大为引人入胜。虽然我很喜欢这篇,但我也有自己的思考,就是超级智力会不会引导我们走向终极智慧?文中的`主人公们因超级智力获得了非凡的认知能力,比历史上最聪明的人都要高出N多倍,似乎已经知晓了万物,超越了各种局限,达到了开悟的境界。如果果真如此,他们似乎也应该超越了自己本身的性格局限,有一个一致,或极为相似的世界观,他们还会落入一山不容二虎的世俗之争吗?

除此之外,书中也有短篇写了现实中的信仰和审美问题,感触不如以上之深,不再评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超级智力和终极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可能都过于遥远。但是语言的力量,却是每个人都可以碰触到的现实。即便它不能带给我们认知未来的能力,但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你掌握了琐碎的语言,就掌握了琐碎的思维。你不掌握语言,你就不掌握思想。

篇2: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其中有一篇讲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与外星人七肢桶接触,学习他们的语言的故事,特别吸引我;在这过程中,路易斯逐渐知道了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结构与地球人类的语言是完全不相同,不论是表音或表意的文字,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是以一个字符表达一个句子。人类的文字只是线性的有时间性的,每个字之间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当我们写下第一个字时,后面需要用的字是可以做选择的,还能对那些不满意或不喜欢的部分进行修改。而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语言则与我们不同,他们每个句子都是同时出现的,他们的句子在书写前就已确定是不能修改的。他们的语言是同时表现因和果,同时看见过去与未来。对于这种预见未来的悖论,作者用了一个岁月之书的寓言来说明。

对于人们来说如果一个人翻阅了岁月之书,知晓了自己的未来,那生活会变得缺乏趣味性。然而对于外星人来说,知道未来变成一种责任,他们必须去完成这个预见到的未来。在他们的认识中,世界是由因果组成,有因必有果。

除了与外星人学习语言的故事比较吸引我,还有一个是除以零的故事,如果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理由是除法被定义为乘法的逆转:如果你先除以零,然后再乘以零,就会重新得到开始那个数字。在我看完这段话时,我感到这是一种奇特的想法,因为在现实中,任何数字除以零得到结果都是零,所以我会感觉作者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就是那种不可意思会使人产生一种动力去探索。

篇3: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艾萨克·阿西莫夫认为: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加拿大学者苏文 (Darko Suvin) 将科幻小说定义为“描写可认知的疏离的文学”。他指出科幻小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可认知性, 二是疏离性。正是这两点将科幻小说和现实主义文学、奇幻文学和其他文学类型分开来。 (Darko Suvin, 1979:8) 科幻小说尽管同时具有文学和科学两大属性, 但其首先是文学, 其翻译必须遵循文学翻译的所有标准;科幻小说又属于通俗小说的范畴, 与一般严肃文学的翻译标准也有所区别。读者阅读通俗小说的目的是娱乐和消遣, 所以他们不希望做出太多的阅读努力。这就要求译文首先要通俗易懂。 (郭建中2004:129) 同时, 科学技术描写是科幻小说的重要部分, 这些科学的表述也必须在译文中得到准确的反应。 (郭建中2004:149)

二、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

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翻译策略, 由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提出。归化策略主张译文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异化则是另一种相对的翻译策略, 译者翻译时应该刻意打破目标语言的规范, 保留源语的一些陌生特征。方梦之在《译学词典》 (2004) 中, 对意译和直译做如下定义:一般认为, 译文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谓之直译。译文内容一致而形式不同谓之意译。 (方梦之2004) 郭建中认为, 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焦点在于形式和内容, 而内容不可避免地包括文化, 这一组概念和归化和异化没有实质的区别,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实际上是直译和意译争论的继续和延伸;这两组概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异化和归化带上了比较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而直译和意译仅仅涉及方法论的问题。在郭看来, 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最大的缺陷在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实际翻译中, 文化和语言、形式和内容往往被看作一体, 这样的“捆绑”是不符合翻译实践的, 优秀的译文在流畅优美的同时, 完全可以生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文化观念、表现外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将语言和文化、形式和内容分开处理, 将翻译的方式分为四种:

1.直译+异化:译文保留源语的表达形式, 也保留源语的文化内容。

2.直译+归化:译文保留源语的表达形式, 但是用目的语的比喻或者文化观念替代源语中的比喻或者文化观念。

3.意译+归化:译文脱离原文的表达形式, 并以目的语的比喻或文化观念代替源语中的比喻或者文化观念。

4.意译+异化:译文脱离原文的表达形式, 但还是保持源语中的文化观念、比喻或意像。 (郭建中2004:212-213)

三、生造词和语言学词汇翻译策略分析

《你一生的故事》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Ted Chiang (姜峰楠) 的中篇作品, 本文所分析的译本选自2004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科幻佳作集》。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人类语言学家与外星生物交流的故事。由于文中存在对外星生物和科技的描写, 作者为此生造了一些词语, 为原文带来了陌生感;为了使中文读者也能体会到这种陌生感,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细细斟酌。由于是生造词, 所以不能从现有的中文词汇中选取对应, 而要运用想象力也生造词汇, 以实现陌生化能够成功传达给中国读者。

1.生造词翻译heptapod (七肢桶) :这是出现在地球的外星物种的名称, 译为“七肢桶”, 译者采用了意译+归化的翻译策略。这个词由hepta和pod两部分组成, hepta-是“七”的意思, 而-pod是脚的意思。由于文中提到这七条肢体都可以兼做手脚, 所以光说脚不足以达意。译者用“肢”代替“脚”, 再加了“桶”字来表明外星生物的外形特征, 使得译名比较符合汉语的称谓习惯。

2.语言学词汇翻译。文中在描写与外星人沟通过程中, 涉及到大量的语言学词汇, 下文将举例通过上下文说明译者对其中一些词汇的翻译策略。

例 (1)

It appeared that a sem agram corresponded roughly to a written word in human languages:it was meaningful on its ow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sem agrams could form endless statements.We couldn’t define it precisely, but then no one had ever satisfactorily defined“word”for human languages either.

看来七文与人类文字还是有些相通之处:七文的每一个字都各有其意义, 和其他字词结合起来以后可以传达的意义近乎无穷无尽。我们无法对七文做出精确定义, 不过话说回来, 谁又能对人类语言中的“词”这个概念做出精确定义呢?

分析:作者采用了意译+归化的翻译策略。semagram这个词和语言学中的determinative同义, 直译的话是“义符” (戴炜华2007:241) , 指的是没有对应口语的一种表意符号, 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于缺乏语言学知识的读者来讲, 光看“义符”两个字很难明白原意, 所以译者直接放弃了严格的对应词, 也没有进行解释式的翻译, 而是直接生造了“七文”这个词来代表外星人的书面语。笔者认为, 译者采用的这种意译+归化的方法是值得采用的。但是笔者认为, 原文采用语言学的专业术语是为了契合语言学家的身份和情节的要求, 那么译文也应当准确地代之以专业术语, 并加上注释, 向读者解释语符的含义, 力求原意的准确传达;但是这样会使得读者的阅读负担加大, 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与通俗小说的翻译原则有所违背。总的说来译者的处理方式是平衡了两者。

例 (2)

“Linguists describe writing like this—”I indicated the printed words“—as‘glottographic, ’because it represents speech.Every human written language is in this category.However, this symbol—”I indicated the circle and diagonal line“—is‘sem asiographic’writing, because it conveys mean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speech.”

“语言学家把这个——”我指着那四个字, “称为‘舌文’, ‘言语文字’, 因为它代表的是我们说出的话, 是语音的重现。人类的所有文字都属于这个范畴。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符号——”我指着中间画着斜杠的圆圈, “这是会意象形语标文字, 传达出意思, 但与口头语言并没有直接关联, 不是语音的重现。”

分析:作者采取了意译+归化的翻译策略。英国语言学家桑普森 (Geoffrey Sampson) 将文字分为两类:词符文字 (glottographic) 和音符文字 (semasiographic) 译者将本段第一句译为“语言学家把这个“称为‘舌文’, ‘言语文字’, 因为它代表的是我们说出的话, 是语音的重现。”除了用两个词“舌文”和“言语文字”来指代glottographic之外, 还在第一句的译文中加了一句解释“是语音的重现”。对于专业术语, 译者没有直译, 而是译成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两个词, 从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加上解释, 减少了读者的阅读困难程度。

笔者认为另一种翻译策略也是可行的, 那就是保留语言学词汇, 译成汉语中对应的语言学词汇, 同时在译文正文中加以解释或者以注释来解释, 毕竟使用大量语言学词汇也是原文的特点之一, 能够体现语言学家的严谨工作、分析过程和研究手段。

四、结论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 科幻小说的翻译需要在保持陌生化元素和照顾读者阅读感受之间做取舍, 并没有特定的翻译方法可循。译者只有充分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据此选择灵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目的, 为读者带来流畅、准确、优美的译文。

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 争论的是内容与形式如何处理的问题。科幻小说是文学和科学的统一体, 翻译应该符合通俗文学的所有翻译标准, 同时也要准确传达其中关于科学元素的描写。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峰楠 (Ted Chiang) 的中篇名作《你一生的故事》译文中生造词和语言学词汇的翻译, 指出科幻文学翻译应该灵活采取翻译策略, 在处理科幻元素时还要保留陌生化特征。

关键词: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科幻文学翻译,《你一生的故事》

参考文献

[1]Chiang, Ted. (2002)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Tor Books.

[2]Sampson, G. (1985) .Writing systems,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Suvin, D. (1979) .Metamorphoses of Science Fic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4]吴岩.科幻小说教学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1991.

[5]戴炜华.外教社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6]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7]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原片名:《Hachiko》

类型:剧情,家庭

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主演:理查·基尔,琼·艾伦,萨拉·罗默尔

制片地区:美国

首映日期:2009年8月8日

剧情简介

教授帕克在小镇的火车站捡到一只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最终,帕克对小狗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极力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地趴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对它更加疼爱。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会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骤然去世。帕克的妻子、女儿安迪及女婿迈克尔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可是不明就里的八公却依然每天傍晚5点准时守候在车站的门前,等待着主人归来……

影评人语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让很多人都潸然泪下的电影。影片改编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的秋田犬用一生的守候向人们诠释了伟大的忠诚与友谊,久久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既没有矫揉造作的情节,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有的只是撩人心弦、深深触及人们灵魂的那一份温馨与质朴。

情节简单但细腻温馨

影片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平淡的方式来叙述,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温情片段。影片开始描述的是八公在车站孤苦无依正哀伤之际,一双脚停在了它的面前,一双温暖的大手把它举了起来:“嘿,小家伙,你迷路了吗?”这是极平常的本该是人类之间的对话,从那一刻起,八公的眼里就只有帕克!这一生八公就认定了帕克!影片后半段不惜大量篇幅反复展现“守候—守候—再守候”的过程,淡淡情节中的深刻,宛宛悲情中的真切,貌似简单实如波涛拍岸震撼人心。

主题简洁但寓意深刻

要怎样的坚强才能面对每天守候不到的失望!人类很难做到,但八公却做到了。八公用它一生的守候诠释了不同生命间的至情至爱,这种玄妙的生命间的情感,仿佛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入内心,直刺灵魂,叫人无限感伤。

拍摄简约但唯美动人

整部影片对八公眼神的塑造是非常到位的。八公在车站迷失时,影片刻画的是它眼神的可怜与无奈;八公被帕克抱回家时,影片刻画的是它眼神的迷茫;帕克及家人与八公在庭院玩球嬉戏时,影片给了它一个眼神特写,在八公的视野里,虽然世界只有黑白两色,但它得到的快乐却像他们玩耍的庭院一样是色彩缤纷的。还有八公每天迎接帕克下班时期盼与欢快的眼神,后来在不断等待中的无限失落和不甘的眼神,以及八公因思念帕克也因为伤病终于倒在了雪地里时先是哀伤尔后又欣慰的眼神,那一刻,它似乎看见了主人在一个花园里,敞开双臂呼唤着它,八公永远不会再和主人分离了……每一次镜头聚焦八公的眼神,都在传递着某种强烈的情感,每一次镜头切换到八公的身影,都在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经典台词

1.我曾说过,躯体与灵魂交融,难以分出孰轻孰重。世上任何事物,即使是上帝,也当众生平等。

2.忠诚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应该忘记爱过的每一个人。

3.生与死的距离,对于一条狗来说,它无法参透,它只相信,它的主人会回来。它的生命如一注流水,一点一点在车站的青石台上年复一年地流逝。作为一只狗,它有它的原则,不离不弃,不论生老病死。它卧在那里,10年,透彻成一种风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篇5:你一生的故事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的第一节里,作者第一句就提到了30岁前太“闲”,30岁后太“嫌”。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样的,对于作者所提出的的富人不太多,其实我并非那么的赞同,富人多是多,但是穷人只不过更多,而对于真正有机会“毕业”的人来说,几乎所有的富二代都已经包括在内了,他们无不出国无不拿完毕业证就跟随父业。而剩下的也就只剩下我们这些侥幸没有被拥挤下来的“毕业”的人。

书中说的没错,因为我们没有富有的父亲或者母亲,所以我们只好自己打拼。这样看起来,除了30年以后的生命我们需要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并且也正是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念,但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生活的压力与负担,也许把这些说成负担并不妥当,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的不是吗?所以也就只有30岁前的几年,就是毕业后5年这段时间是我们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选择权与发言权,因此,毕业5年确实像作者所说的,它决定你的一生,确实是有科学依据。

也就这毕业后的五年,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后变成什么样子,只有靠我们自己了。对于现在并未毕业的我们,总是空空的抱有梦想,不过也有从现在就开始实践的,但那也算是为数比较少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不同的章节里,用同样文字的方式告诫我们,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即将面对的那五年。

本不想将这片感,写得像是通常的读后感那样官方而又相像。但也不得不说,这本书简单的从作者的小例子中,告诉我们了,未来的五年,我们要怎样面对。如果说看完这本书就明白了一切,那肯定是吹嘘的话。不过至少它提醒我们了,我们是普通人,我们需要努力,而未来就在前方,不会远,也不会近,就从现在开始,一分一秒的,伴着指针,继续行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觉悟了,年轻人。

就像是大家所说的,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而我们,就像是新生的牛犊一样,我们还不曾知晓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大一上学期去兼职,是一个私企,只要去那里帮忙扫描报纸上的新闻然后通过ps修改调色就好,那天她整整做了一下午,做的时候好好的,但没想到打印出来是灰暗的,而她用的电脑正好是从人家公司其他职员那里借的,最后由于灰暗的成品,她又只好在那里坐了将近两个小时,有一个职员说让她重做,可是她确实是按规定的,那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了,最后有个经理过来后才发现是那个打印机没有墨还是电脑调色的设置不同,最后还是给她钱走了,但是她一点都不开心,那天还下着雨。回来后她和我说,其实她觉得这才是真实社会的冰山一角,无论如何,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宽恕你,只有实力才能说话,而那天人家让她走了,她觉得这都是侥幸的。没错,就像她说的,这其实才是社会的冰山一角。

篇6:《一生》的读书笔记

川尻松子,一个一直活在别人看法中的女人。后来终于想通了,想要为自己活一次时,却遭遇身亡。命运多么戏弄人呀!

她渴望爱,渴望到感知不到被爱的点点滴滴,渴望到排斥“被爱中”的好友,渴望到只要有人稍微对她好一点便奋不顾身,失去自我。她和好友提起自己的愿望:和喜欢的人生个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她想要的也仅是一份用心的爱。多简单的愿望呀,可是却总是不能如愿。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总在心里鄙弃松子,觉得她的遭遇是她自己活该。每次分叉路口做选择时,她总能自己将路堵死。后来看完她的一生后,突然有点能理解她了,她其实很执着,一直为自己的追求而生活;她很勇敢,即使一次次被伤害后,依然拥有爱人的能力。不过她的做法过于偏激了,我不喜欢,我也不鼓励这种做法,但她的心态是我所敬佩的,就像一个小太阳,身边阴暗的人都被她温暖着。

篇7:《一生》的读书笔记

《人生》以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大生产的农村为背景,很具有历史价值。以高加林的爱情和事业为主线,描述了当时社会现实状况。通过对高加林、巧珍、黄亚萍,顺德老汉等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揭示了生命无常的悲凉道理。而且本书的坏境描写非常细腻、真实。最喜欢的就是《人生》叙事中,将每个人的想法都分别地用相应的篇幅深沉细腻地描述出来。这样使全文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也许,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尝试用此种方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是懂得珍惜也没有用了。因为已经失去了!高加林因为贪恋大城市的繁华与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抛弃爱他如命的巧珍。但是在县城被遣送回生产队时,才懂得巧珍的好。但为时已晚,巧珍却早已嫁作他妇,与他今生是彻底无缘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悲哀。高加林空怀一身才华却因没有考上大学而入民办小学教书,却因没有家庭背景而被迫下岗。最后,它回到自己的村,回到自己的生产队做农活。不久,他因叔父的调职,而被暗中调到县城当记者。人生状况,沉沉浮浮。加林只是因为没有实权,更因为社会的现实,而只能随波逐流,无法自己掌握人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若加林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么可能在县城大放异彩?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唯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办事能力,才有可能抓紧每个试图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机会。时代的悲哀更是个人的悲哀。而今,九零后的我们,更因九二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让如今社会金钱至上的理念浮出水面。对金钱、实权的追求,造成当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与个人人生的苍凉与无奈。

篇8:读书是一生的信仰

我出生在一座小城。我的外公是一名教师, 我的母亲也是教师。犹如冥冥之中注定一般, 我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小我的母亲告诉我, 你应该要博览群书。还未上一年级时, 我看的是连环画。母亲从没给我买过玩具, 但很舍得给我买书。上了小学后, 我的小书桌上的书越来越多了。有白话版的四大名著, 有《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马小跳系列》等。那时的我认识了那个变成泡沫的善良的人鱼公主;看着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战胜了恶毒的皇后;随着勇敢的爱丽丝去仙境探秘。后来我整理那些伴随我童年的书时, 居然装了满满一大箱子。我把他们珍藏起来, 放到书房的一角。

岁月就像神偷, 盗走了金色的童年。上了中学后, 繁重的功课下, 我很少去看课外书了。但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来当天的报纸看看身边的新闻。还记得当年《海南特区报》有一个版面选刊学生写作。我时刻关注这版内容。母亲鼓励我, 希望我也可以去尝试一下。我投了一篇平时写得不错的作文《美丽的错误》。在某个天气晴朗的早上, 我欣喜地发现我的作文刊登了。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中学的时光浸泡在报纸那清淡的墨香里。

后来, 我背着行囊告别家乡, 独自踏上了大学的旅程。在大学偌大的图书馆里, 置身在书里, 我犹如鱼儿回到了大海那般。我思考着:为何而读书?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阅读, 但是有不同的目的。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 譬如说你的专业、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 或者你读一些炒股的书、养生的书, 这样的读书人, 并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目的是消遣, 工作累了, 业余的时间翻翻报纸, 上上网, 看看八卦新闻, 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 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 这也不是我说的阅读。在我看来, 作为精神生活的读书, 通过阅读, 你能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 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丰富、充实。

我读杨绛, 读她的《我们仨》, 被其中浓浓的亲情、爱情所折服。笔锋机智幽默的杨绛在这篇散文中哀而不伤地追忆了她和先生钱钟书、爱女钱瑗的点滴生活, 谈的虽然都是些琐事, 但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读书, 无论是笔锋婉约或是平实, 我都会带着欣赏去看一本书, 去解读作者, 用心灵与他对话。我读莫言, 读他的《丰乳肥臀》、《十三步》、《酒国》。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他写人, 写土生土长、真真实实的人。带着同情与悲悯。

不同于莫言的现实主义, 张爱玲把她的浪漫、才情写进了她的文字。初读她的作品时, 我太过年幼, 那时只记住了她文字的华美, 比喻的贴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 上面爬满了虱子”, 多么贴切又绝望的比喻。我喜欢反复把书翻回来看, 后来再读她的作品, 读到的是人性可鄙。读《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倾城之恋》, 她的文字给我的感觉, 第一是细腻, 第二是沧桑。感知的细腻, 以及笔中带刺的伤痛感, 其实也是她一生经历的写照。但凡她的文章很少能抛开其身世。作品里的悲凉透露着人生的苦楚。在动荡的时代里颠沛流离, 即使在家庭里, 仍旧感受不到温暖。自己不能给予自己温暖, 她乞求别人给予的温暖。她说:“见了他, 她变得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先读张爱玲, 才知晓胡兰成。偶然读到他写的传记《今生今世》, 最初有惊艳之感。文笔细腻, 旧学功底极深。他似乎是用宋词在写散文。遣词用句十分雅致, 用平和的语调在写自己的经历。所有的经历, 好的、不好的都变得如此美好。但过于美的描写, 总有一种粉饰太平的意味。

当我走出象牙塔, 走上工作岗位后, 对于身份的转变, 有时难以适从。在朋友的建议下, 我又陆陆续续看了《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著) 、《内在的内容》 (周国平著) 、《生命如一泓清水》 (俞敏洪著) 、《人性的弱点》 (卡内基著) 。每每遇到一些难题, 多看几遍这些书, 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心起来, 一切都释怀了, 一切都有了希望。作为一名新老师, 阅读专业书籍必不可少。王栋生的《致青年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当我读到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道:“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度过一生。”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做到尽职尽责, 而没有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很难, 但我希望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幸福”的种子。

读书更重要的是去思考, 思考作者的思路架构、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人时时刻刻在变化,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心境、在不同的时期阅读, 可能会引发新的思考。读书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有意义的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如今我是一名教师, 我要求自己读书, 更要求我的学生要读书。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叮嘱学生每日课前10分钟阅读。平时奖励给孩子们的奖品也是一些书籍。例如:《稻草人》、《小王子》、《宝葫芦的秘密》、《爱的教育》等。

篇9:策划你的一生

这招棋很绝妙,因为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贸易中,工业商品占据绝大多数,如果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很难保证贸易的收益。因此,具备一些工科的基本知识是经商的先决条件。况且,工科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它还能帮助你建立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训练你的推理分析能力,使你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些素质对经商帮助极大。比尔·拉福就这样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四年。他没有拘泥于本专业,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学习了许多化工、建筑、电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没有立即投入商海。按照原先的设计,他开始攻读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商业毕竟不是工业,这是一种经济活动,有其本身的规律与特征。现代商业不再像古代阿拉伯人做起来那么简单了,无论是程序上,还是规则、内容上都相当复杂,需要进行专门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通过商业活动来进行,不了解经济规律,不学习经济学的知识,很难在商业领域内立足。于是,比尔·拉福又考进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这期间,比尔·拉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了经济规律,懂得了商业活动的社会地位、作用,搞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他还特意认真学习了有关的经济法律。现代商业活动中法律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法律保障,现代商业将陷入一片混乱。他更注重学习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知识,而不把主要精力用来研究理论经济学,那是职业经济学家的工作,他志不在此。因此,比尔·拉福对会计、财务管理也较为精通。这样,几年下来,他在知识上完全具备了经商的素质。

比尔·拉福拿到硕士学位后仍然没有投身商海,而是考了公务员,去政府部门工作。原来,他的父亲,这位老谋深算的商业活动家深知,经商必须有很强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在商业活动中异常重要,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必须深知处世规则,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特征,善于与人交往,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使人信任你,愿意与你合作。比尔·拉福在政府部门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中,他从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老成持重、不动声色的公务员。他在后来的商业生涯中,从未上当受骗,这都归功于他在政府的五年锻炼。此外,他通过那五年的政府机关工作,结识了一大批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他非常善于利用这些网络,为他提供丰富的信息,提供许多便利条件。这对他后来的商业成功帮助极大。

五年的政府工作结束之后,比尔·拉福已完全具备了成功商人所需的各种条件,羽翼丰满了。于是,他辞职下海,去了父亲为他引荐的通用公司熟悉商务。又经过两年,他已熟练掌握了商情与商务技巧,业绩斐然。这时候,他不再耽搁时间,婉言谢绝了通用公司的高薪挽留,跳出来开办拉福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商人生涯,正式实施多年前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尔·拉福的准备工作太充分了,他几乎考虑到了每个细节,学会了商人应学的一切。因此,他的生意进展异常顺利,拉福公司的成长速度出奇的快。二十年之后,拉福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为2亿美元,而比尔·拉福本人也成为一个奇迹,到处受人尊敬。

篇10:读书笔记《一生的计划》

——读《一生的计划》

何烨工商管理2010103300

《一生的计划》是美国人格莱恩·布兰德所著。作为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他对如何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如何鼓励一个人改变自己走向成功拥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书中他用了12章细细等向我们阐述了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计划的重要性,内容,方法等,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给自己做一个人生计划,改变现在的自己,给自己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这本书在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信念,我可以过一种全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拥有目标和计划的人向别人发号施令,而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被别人发号施令。”这句话激发了我的“成功欲望”,一个全新的,充满意义和机会的世界向我敞开了。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在我小时候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但是到了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世界,于是我想改变我的国家。但是到了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想改变我的家庭。但是但我行将就木,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家庭。当我躺在床上,弥留之际我突然发现如果我最开始改变自己,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再下来谁知道呢,我有可能改变世界。”我们总是想要改变别人,想要世界变得适合自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地球离了谁也会照样转动。“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世界将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毕竟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要容易的多。

《一生的计划》中,作者在第一章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首先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有可能。”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只要你坚信,都能够被你实现。当自信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拥有无比坚定的坚持,而一个人的信念是一个人走到最后的钥匙。生活中,旅途上有无数的困难,有众多的苦难,信念使我们坚持,让我们继续前行。信心是关键的东西,它是构成快乐并且成功的生活的基本要素。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布兰德给我们对成功提供了一个标准:“成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是一种境界--在这里,生活是平衡的。通过平衡的生活你将获得快乐和成功。”所谓平衡是指成功不仅仅是获得足够多的金钱,不是取得显耀的地位,不是获得多大的权力,而是获得这些的同时要收获快乐,收获爱,收获成就感。“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因平衡得以坚固,因信念而具有意义。”成功者应当有自己的信仰,有一个计划,有一种强烈的实现梦想的欲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永不放弃。这是支配着一个人成功的几个原则。

当布兰德完成对成功的定义,告诉我们信念对一个人成功所占的重要位置,他开始帮我们建立自己的成功体系。第一步:获取成功智慧。第二步:让自己以成功为方向。第三步:内心的快乐。第四步:轻松的心理态度。第五步:获得爱的能力。第六步:把握生活的细节。我们成为我们所设想的。当我们坚持自己所想的,成为我们所希望的。成功的智慧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向。当我们拥有方向就拥有了希望,这时的我们将是快乐的,将是轻松的,我们会爱我们周围的人,从而获得别人对我们的爱。细节决定成败,这是谁的话已经不可考了,但是真的是金玉良言,把握生活的细节,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当成功的体系建立,我们也就知道了成功的几个重要原则,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关于走向成功的步骤了。布兰德没有让我们失望,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他给我们介绍了想要成功的几个具体的步骤。

首先是要给自己“画一幅蓝图”。有明确目标和计划并且把它们写下来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完成的工作量是那些有目标和计划但留在日子里的人的50到100倍。因此,我们必须得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详尽的计划。我们要建立短期,长期和终身计划,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是必须的。当我们设置我们的计划的时候要敢于把目标设定的高一些。当然这个目标可能对我们来讲太难了,但是只要我们坚信并努力实现,我们即使无法完成,但是也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应该交一些有智慧的,对自己有巨大帮助的朋友,建立一个“成功理事会”,会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来帮助我们树立目标。

当目标和计划都做出来了,那么付诸行动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应该是抱有必胜的信心去实现目标和计划。对于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敢于克服,所谓福祸相依,困境中常常包含着机会。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对计划进行测试和调整。我们的计划应该是平衡的。在精神和理财上平衡,在教育和娱乐上平衡。

想要拥有巨额的财富并不是错的,相反拥有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你为世界创造的财富更多。但是很多人无法让金钱和精神的快乐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但是一个不快乐的富翁,他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他的事业是充满痛苦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讲,财富是他唯一拥有的,他的精神生活的匮乏会让他终日生活在孤寂之中一直到死。布兰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支付我们每月账单的顺序表:慈善组织——储蓄——保险——食物——住房——其他所有。如果一个人没有帮助别人,他是无法获得富足的。给与者获得更多的回报。掌握精神和理财上的平衡是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开始。

当精神和理财平衡以后,教育和娱乐平衡成为我们下一个要关注的重点。教育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加容易,娱乐则让我们减少生活的压力,更好地迎接挑战。就知识而言,有两个类型:一般的和专门化的知识。一般化的知识让我们全面的发展但是这些知识不一定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太多的帮助,而专门化的知识是我们工作中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的基础知识,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将教育作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保持自己的创造力,让我们有效率的工作。而娱乐则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过度的娱乐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但是完全没有娱乐则会让我们陷入工作和生活的眼里漩涡中无法自拔。有计划地娱乐将帮助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使我们的精神保鲜剂的重要部分。我们的计划一定要保证精神和理财的平衡,保持教育和娱乐的平衡,这样的成功才会是持久的有意义的成功。

布兰德在前面的几章中,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树立目标和建立计划的全部内容,接下来他给我们提到了另外几个走向成功的几个重要部分。

“黄金半小时”是作者提到的第一个部分。每天早上起长后,我们要认真的思考,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计划,思考我们的收获和失败。这是一天的准备,是让我们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信心,坚定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念。在这半个小时里,我们要看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动力,看我们的计划,这是我们和自己签订的契约,让自己的心至完全放松下来,自由自在的思考。做一个早起的人,和善的人,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潜意识的强大可以让每一个人变成超人。

“做一个人际关系的大师”人际关系大师是无价之宝,机会只会提供给能够

照亮别人心灵的人。“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布兰德教给我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黄金律令。当我们变成为他人考虑的人,你周围将会聚集很多的朋友。你将会把别人和自己一起带到顶峰。找出别人想要什么,帮助他们得到它,你就会变的成功。

“时不我待”布兰德这样告诉我们。当我们有梦想就要赶紧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出自己的计划,做一个自信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可靠的人。明智的使用自己的时间,让时间为我服务。做一个平衡的计划,将时间平衡的分配给精神,财富,教育和娱乐,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完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去。“学会驱策自己,直到工作变成一种比你想休息的欲望更强大的习惯。”让时间去证明我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去取得成功。

篇11:《一生的学习》读书笔记

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有一种价值观被颠覆的背叛,在我20多年不算长的人生中一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式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读完《一生的学习》,我体会到原来人生、教育、知识、老师甚至是自己的父母都可以用另一种表达来诠释,思想的颠覆让我找到了新的出口,现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付之于笔端。

一、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被誉为“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二、《一生的学习》概述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第二章 正确的教育,第三章 智力、权威与智慧,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机,第五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第六章 父母与教师,第七章 性与婚姻,第八章 艺术、美与创造。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信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知识,这是任何必懂得阅读的人都办得到的。这种教育提供了一条巧妙的逃避自我之途,如同其他所有的逃避方式一样,它无可避免地制造出有增无减的苦难。冲突和混乱,是由于我们和他人、事物、概念之间差错的关系而产生,除非我们了解此项关系而改变了它,否则,仅仅知识的学习和堆砌,各种技能的获取,都只会将我们导向更深的混乱和毁灭。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一些技能,借此在来日谋生。我们对孩子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专家,希望给予他一个安全的经济地位。然而,技术的训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吗?

虽然,显而易见的,懂得念书写字、学习土木工程或其他某种职业,是必需的,然而技术能给予我们了解生活的能力吗?技术,无疑地,是次要的;如果技术是我们惟一奋力以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摒弃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了。

生活,是痛苦,喜悦、美、丑、爱,一旦我们将它整体地加以了解,那么这项了解在各方面都会创出它应有的技术。不过,相反的说法就是不是真的了:技术永远无法产生创造性的了解。

今日的教育已全盘的失败,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技术。由于这种技术的过分强调,我们便毁灭了人。磨练技能和效率,然而对生活却不了解,对思想、欲望的行踪不能领悟,只会使我们变得日益残暴无情,以致于触发战争,危害了我们肉体上的安全。由于单单培养技术,已经制造出许多科学家、数学家、造桥工程师、征服太空的人,但这些人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吗?一个专家能把生活加以整体地体验吗?惟有当他不是专家时,这才有可能。

三、读后感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其他,而是在于自己,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真正认识自我。所以教育的真谛并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让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学习。曾看过一个小故事,人们问放牛娃放牛是为了什么,放牛娃说为了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娃,生了娃放羊,就陷入了“放羊—娶亲—生娃—放羊”的恶性循环。我们感慨放牛娃的鼠目寸光,殊不知我们也已经走入了“考大学—工作—结婚—生孩—考大学”的怪圈。这难道就是现代教育赐予我们的礼物?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灵魂。什么是教育的意义?教育应该让我们发现恒久不变的价值,使我们不至于只依附公式或重复口号;教育应该帮助我们拆除在国籍和社会上所竖立的栅栏。不幸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正促使我们变得卑屈,变得机械化,变得毫不思考,虽然教育唤醒我们的智力,然而,它使我们的内心残缺不全、矛盾、没有创造力。

正确的教育使我们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现在社会的发展突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但是要使一个人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爱”,通过爱的传递,帮助他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有了爱,才会和别人在同一层次、同一时间有即时的沟通。珍视现在,珍爱身边的人,学会理解和信任,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身上,尤其是父母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于自己的孩子,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他们的人生不是任何人能掌控的,家长应给以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教师已经把教育当做一个扩张自我、满足自我的方法,即使是一群小学生也会成为他私人野心的工具。教育一个孩子不

仅仅是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帮助他们了解何谓自由和完整,教导他们学会怜悯、同情、知足,寻求至高无上的真实。因为,惟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拯救。真正的教育,要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被评价为独立自主,我会觉得这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因为内心没有依赖,就没有束缚,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样的人善于剔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事物。这样的人生永远不会平庸,永远充满活力。

一生的学习,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了,远不如原来的英文名字-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来的贴切,教育和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众多的书籍里面显的太过普通,确实是,关于教育和生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它的书也是汗牛充栋,可是这个名字切切实实的告诉你这本书是讲的什么。生命的意义,这个才是一切的根本,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是从这里出发,不是为了生命的意义,势必为功利所引导,结果就是培养出一批批工蚁一般的工作机器。人,是有思想的,没有了思想的人,要么是麻木,要么是痛苦。

教育从心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智慧充满我们的心灵,这个才是教育的根本,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之后,生命才会充满宁静快乐,才有继续学习其他知识的能量。

上一篇:三年级主题班队会课下一篇: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与史中郎钦听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