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确保措施的实施,特强调了融资体系的建立及政府服务作用的加强。[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风险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困难,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营经济发展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篇1:

基于广西区情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我国各地在重視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文章在民营经济典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对广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营经济;模式;广西

一、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研究综述

(一)典型模式类型及其基本内涵

我国各地在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近几年,国内一些学者对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有的学者将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归纳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的三种主要类型。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除具有上述三种模式以外,还存在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也有少数学者将晋江模式列入典型模式之中。胡大立、谌飞龙学者在《重庆模式与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一文中对在西部开发中正在形成的重庆模式也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基本内涵,陈明淑、王元京等学者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进行阐述。他们认为温州模式是浙江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特点;苏南模式是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珠江模式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发展起来的一种外向型乡镇模式;中关村模式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京中关村以电子一条街出现为特征;三城模式是山东诸城模式、辽宁的海城模式和兴城模式的总称,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改制的典型模式。

(二)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民营经济典型模式中,它们表现出不同的形成特点,尤其是在企业制度特征、政府作用方面,引起人们的关注。

1、企业制度特征。(1)苏南模式的所有制的基本属性是以农村社区政府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其大部分乡镇企业的创业资本源自农村社区范围内的集体投入。苏南很多镇村两级党政组织及其代理人,既是乡镇企业的行政领导,又是集体资产的代表,结果往往导致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等一系列问题。(2)温州民营企业是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私人独资企业是主要的制度形式,很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实质上也是私人或家庭独资的,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为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其民营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企业是通过对外开放而获得迅速发展的,它们在引进外部资本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乡镇企业的外向度比较高。(4)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以挂靠在科研院校以及科技园区的民营IT企业为主,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制度。(5)三城模式是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的典型模式,因而所形成的民营企业具有鲜明的改制企业的特征,即企业制度仍然带有原有的企业制度的烙印。(6)青浦模式在开发区内以本地及外地的民间投资举办的私营企业为主,产权明晰,有政府引导。(7)晋江模式在于充分发挥其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从而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

2、关于地方政府作用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出现的多种模式从它们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都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关系。从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密切程度来看,温州模式是最弱的,政府在早期是“无为而治”,中后期则是积极引导;苏南模式发展初期的大部分乡镇企业是由乡镇政府,或者利用原有的集体积累,或者利用政府的动员力量,或者由政府出面向银行贷款兴办的。“强势政府”在这一模式下得到了良好体现,因此,经济学家把苏南模式看成是“政府推动”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又导致政企不分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隐患,最终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和买方市场的出现等变化而使得苏南经济滑坡。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从一开始是由乡镇政府参与或支持创办的,但它尽量弱化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直接干预,将主要的财力用于发展交通、能源、通信、教育等基础产业上,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从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来看,珠江模式则介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之间。中关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则是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园区的管理,但对单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则较少干涉。三城模式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到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和个人业主制的民营企业制度形式的转变,没有政府的强制型推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企业改制以后,原来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产生干预和影响。至于青浦模式,地方政府一般不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外部环境改造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来为民营企业服务。而在三城模式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是几种模式中最为突出的。

(三)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演变问题

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学者认为,我国出现民营经济的多种模式由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地理区域产生和发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以及自身的缺陷。因而这些模式不会一成不变。如苏南模式正在进行二次改制、温州模式在企业经营模式上也在逐渐摆脱传统的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小商品发展模式上,正朝品牌化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综合性发展,从而呈现“新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面对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崛起经济日益受到挑战,于是在模式内部开始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不同路径的探索;而中关村模式也因存在产权等诸多问题在寻求变革;三城模式也在困惑中探索,由此产生理论界称之为的“三城模式转磨之谜”。

二、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启示及对广西民营经济模式的探讨

(一)几点启示

1、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形成的典型模式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模式的产生和演变历程进一步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民营经济模式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区域背景。受区域文化、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环境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就赋予了不同的特点。

2、透视民营经济模式的演变,从中还清楚看到任何一种民营经济模式都呈现动态变化,它会伴随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民营经济模式若要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相适应。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的演变就足以说明这一道理。

3、从这几种典型模式的初始条件看,温州模式对探讨广西民营经济的模式发展更具借鉴意义(由于重庆模式尚未成熟,本文暂不谈及),但广西民营经济发展不能照搬温州模式,广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依赖于广西在自身经济空间中

的相对地位和历史条件。因此,廣西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独特的发展思路。

(二)对广西民营经济模式发展探讨

近些年,广西民营经济有较大发展,但与民营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促使广西民营企业快速而健康成长,须借鉴已有模式的经验,并紧紧结合广西自身的特点,从而去寻求适合广西区情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少数民族聚集区、中越边境地区、沿海地区、沿江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布局。它们各具特异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从资源情况看,广西动植物品种多样,可用于加工的资源较为丰富,而水能资源和矿藏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尤其是一些有色金属蕴藏量很大,但一些关键性资源较为缺乏(如煤等)。社会文化条件具有多元性,部分地区的商业意识相对浓厚(如玉林市一带区域),而交通不便偏僻边远的部分山区商业意识较为淡薄,市场理念缺乏,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就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在GDP指标、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尽管温州发展的初始条件与广西具有相似之处,但当初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方式及路径由于市场环境等情况的变化,现已不能复制他们的做法。思考广西民营经济的发展的出路,一是注意后发优势,二是要有特色。广西民营经济模式核心内容应注重从地方政府、企业、市场三方面的行为主体考虑构建。

1、从政府的层面看,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当今绝大部分地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单纯依靠诱致性制度变迁拉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已难以奏效。这就需要借助强制性制度实现变迁。当然政府的推动作用并不是采用激进模式对民营企业拔苗助长或者包办许多不应由政府去做的事情,而主要是采取渐进性推动模式。这就需要:第一,政府官员和政府决策者在对待政府的职能上必须实现认识和观念上的转变。只有政府官员和政府决策者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了,才能影响并引致市场参与者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的转化,从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二,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外部环境的改造提供推力和拉力。第三,政府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服务上来,遵循创业规律,营造创业气氛,按照农民创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多方措施支持农民开店办厂做老板,这样才能引致和激发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的崛起及发展。第四,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政府要充分运用民族自治权,突破政策瓶颈。对中央制定的发展非公有制政策,自治区政府要在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自治权许可的范围内认真探索出一整套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与此同时,注意细化和采取配套政策,让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2、从民营企业层面看,有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这里主要从企业的发展模式探讨。鉴于广西是具有沿边、沿海、沿江不同地域的布局,市情、县情、乡情、村情各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的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在准确的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选择好企业发展的模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民营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品牌,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同时具有相对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应利用广西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关注和融入东盟地区的发展,抓住国际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入国际高科技产业分工的链条,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在量和质上实现新的飞跃;民营企业增量资金,应结合广西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选择企业产品经营的切入点,实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竞争力获取持续发展的机会;处于初期发展的企业,一方面可以考虑采取依托某大型企业为其生产提供配套产品而使自己获得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在市场中寻求“补缺基点”,从而使自己获得发展。

3、从中观层面看,需要充分发挥民间商会的中间作用。民营企业作为一种民办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对内需要协调,对外需要交涉,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建立行业管理组织、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民间商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第三方,其中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作用、仲裁作用和引导作用等方面。根据广西民间组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广西共有社团组织4881个,而直接冠以“商会”名称的社团只有33个。近几年,广西民间组织迅速发展,无论在组织结构的活动层面,还是在为企业服务层面上,商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广西市场中间组织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总体数量偏少、商会的组织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双重挂靠等问题。因此,广西民间商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外部环境的优化,以期真正能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蒋 艳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篇2: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确保措施的实施,特强调了融资体系的建立及政府服务作用的加强。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担保 财政风险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困难,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根据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现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有3000多万家,2006年的年产值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0万家,各项经济指标的年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

(1)规模小、资金短缺、内源融资难度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渠道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是白手起家,规模小,自身资本积累率低,资本增长缓慢,自我积累能力差,民营企业又很难利用自有资金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向亲朋好友筹措。调查显示,在停产的民营企业中,近半数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

(2)资信度相对较差,抵押担保困难,外源融资份额少。在内源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外源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融资及期盼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份额很少,间接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其原因如下:主要是因为银行实行的都是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一般需要抵押价值高于贷款总额或者由有实力且被银行认可的企业来提供贷款担保。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金,也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提供担保。

(3)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内部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家长制作风严重,企业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

(4)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据调查发现,有62%以上的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也极为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较浓厚的小农意识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外的人员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

(5)品牌意识不强,外向经营意识仍须提高。

2.从民营企业外部来看

(1)银行经营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协调。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就是民营企业贷款成本较高。

(2)政府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在民营企业因资金困难而经营维艰、发展受限时,没有落实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保护;二是缺乏对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三是缺乏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每年都吸纳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但政府缺乏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乱收费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强。

三、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确保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其关键是民营企业、政府、银行要共同努力。既要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现状,加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银企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5)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6)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等各种方式建立和提升自身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2.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服务

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3.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在担保业务全过程中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4.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

(4)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产品展览会,协助民营企业打造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5)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6)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及时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好,并没有什么“惊天秘籍”,就是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解决对民营经济管理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放心、放胆、放权、放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为民营企业方便融资和社会服务的配套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李曙光:《保护私产 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3]潘立志 刘超颖:《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及分析》、法制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

[4]张 杰:2000《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第4期

作者:朱英华

民营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篇3:

烟台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烟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烟台市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由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市民营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成为其继续良性发展的障碍。文章首先介绍了烟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烟台市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民营经济;烟台;发展问题;对策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Yantai

Zheng Xiuzhi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Yantai University, Yantan, Shandong 264005)

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Yantai;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30年来,烟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烟台市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由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为烟台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从烟台市情况来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烟台市民营经济累计实际上交税金405亿元,占全市境内税收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从2002年的6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20亿元,年均增长3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4%提高到2006年的79%。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2002年的14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99万人;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以上来自民营经济。可以说,民营经济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增加社会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 一方面,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单位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力需求,吸纳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绝大部分,明显改善了就业结构,缓解了就业压力。从烟台市情况看,目前,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24.88%,其中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全市6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创造。

(三)促进科技创新

烟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民营企业成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户,高级技术中心达到20户,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0%和71%;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近300户,占全市总数的2/3以上。

(四)加快对外开放

民营企业,是烟台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实际利用外商及港澳台商资金37.7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以前总和的3倍多,占全市总数的44.9%。

二、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政府扶持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与“多头管理”并存。目前,对民营经济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等20多个单位,但却缺乏一个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首先,主管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清,造成管理弱化、虚化现象,导致政出多门、管理混乱、无人负责的局面。这种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严重地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政府缺乏投资产业引导和信息服务。政府“重管理、轻服务”,没有民营经济发展没有把纳入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政策导向不清楚,具体措施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 有的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重监管、轻扶持,管死办法多、搞活办法少;审批图章多、扶持政策少;检查罚款多,服务手段少的“三多三少”现象。

政策歧视性问题突出。习惯上,政府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国有企业优待多,对民营经济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公平。如在行业准入政策上,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基本上没有限制,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前几年专为国有大企业出台的“债转股”、技改贴息等倾斜政策,为国有骨干大企业走出困境创造了条件,但加剧了民营经济与国有大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另外,私营企业存在双重纳税问题。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中,国有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而民营企业在破产、兼并中也不能核销银行呆账准备金,民营经济结构日益恶化。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一些部门执法不公和执法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致使民营经济经营困难重重。

(二)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1)前置审批环节多,造成民营经济投资项目进入“门槛”高。与国有大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政府有关部门对民营经济投资资格的认定,注册资本的方式、用地指标的落实、经营范围的划分、投资项目的许可、贸易渠道的开放、产权转移与企业兼并等诸多环节实行更多的“前置”审批,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的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使得民营经济在与外资企业、国有大企业展开市场竞争时,竞争资格、竞争条件与竞争机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扼杀了民间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2)税收不公,“三乱”现象十分严重,削弱了民营经济的投资收益。(3)现实中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社会问题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三)融资不畅

融资难,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民营经济普遍面临的问题,虽然有的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但没有能根本解决。据在烟台市民营企业中的抽样调查显示,民营经济的融资,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的占73.1%,依赖于正规的外源性融资渠道如银行和信用社贷款的仅占17.8%。烟台市77%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已经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融资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后续发展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昂的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盈利。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银行对民营经济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据统计,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仅为大企业的0.5%,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这样既使银行不愿意为民营经济提供贷款,也加大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盈利。

2.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利于企业稳步发展。许多有潜力、有市场的项目由于筹措不到必需的资金而被搁置;许多有前景、有盈利的企业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致使企业的生存受到了影响。有关调查显示,在停产的民营经济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

(四)发展战略不清晰、行业结构不合理

1.发展速度较快,企业战略目标不清晰,盲目多元化扩张。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市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1990年以来,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24.3%,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9.6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0.9%增加到2006年的79%。

2.高科技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阵地。在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之后,追求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素质,已成为烟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目前,全市科技型民营企业达到436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多个,涉及电子、信息、新技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如绿叶制药、荣昌生物制药、登海种业、佳隆电子等企业。从总体来看,烟台民营经济的主阵地还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

(五)民营经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1.个人决策。“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家长”个人说了算。个人决策最致命的缺陷是缺少制衡,听不进不同意见,这种个人独断专行的盲目做法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将企业送上绝路。

2.任人唯亲。家族企业要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安排职位的高低,在企业最重要岗位上的首先是配偶及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其次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这些特殊人物在关键岗位上,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妨碍其他优秀人才进入企业,现有的人才也会因为在企业里得不到信任而流失。

3.产权封闭。家族企业往往反对产权开放,因为它不愿拱手让出自己当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产权封闭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很难得到外界的扶持,其发展是有限的,只靠自身积累,做不大。

三、促进烟台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促进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

二是要坚持用新的眼光和科学的思维来看待和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树立民营经济与国有大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观念,不可厚此薄彼。

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使民营企业经营者在政策上放心、经济上顺心、发展上有信心;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者冲破“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等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作大贡献的胆识和气魄。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第一,优化政策环境。在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时,对民营经济首要的是给一个公正的政策定位,要体现一视同仁,不能人为地设置禁区、屏障。要贯彻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使民营经济在政策上真正得到“国民待遇”。

第二,优化法制环境。首先,要切实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城镇家庭财产平均每户约为22.8万元。私有财产中,不仅有个人收入、储蓄、房屋等生活资料,而且还有机械设备、厂房等生产资料,以及股票、债券等投资性资产;不仅包括有形财产,还包括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通过合法经营取得的财产。但是,至今尚有不少私人投资者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缺乏有效保障,因而不敢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有的甚至“见好就收”或将资产向国外转移。我国应当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包括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合法的私有财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心大胆地搞经营、谋发展。其次,为了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把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要严格按照“你发展、我保护,你违法、我查处”的原则,认真开展执法活动,打击违法经济行为,净化市场空间,规范市场秩序。行政执法部门要摆正“管理与引导、收费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坚决杜绝“三乱”行为。

第三,优化服务环境。优质高效服务,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向民营经济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各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

第四,建立关于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一些政府部门或责任人无故对企业“卡、拿、要、罚”,无故延缓项目审批时间,致使企业错过商机或损害企业利益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政府要对其实行严厉的行政、经济处罚措施,要依法行政,一视同仁,为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消除各种障碍,积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快建立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通行做法,是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还能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防止企业的违法经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信用。

2.促进金融机构的改革。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建立适合民营经济的信用评级办法,减少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依赖,重点考察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诚信度、风险保障能力、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实事求是地做出风险评估和信用等级评优;适当下放民营经济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放宽对基层银行的贷款限制,制定便捷高效的审批程序,组织建立专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信贷部,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融资环境。

(四)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民营企业方面来看,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解决人才问题。人才问题是困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保持这个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吸引优秀人才。二是要建立健全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任用、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愿意为企业服务。

2.解决融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融资,每个企业都应该将自身产值的百分之几作为研究开发费用,如果没有这笔钱的话,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周转。融资问题可以保证资本不断供给。

3.创造自主品牌。要创造品牌,增强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品牌的企业或者现有的品牌经营策略不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要从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产品特点出发,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自己的市场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打开营销渠道。如果没有营销渠道和网络,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问题,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开发营销渠道和网络。

[参考文献]

[1]单东.发挥民营经济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J].经贸实践,2005,(1):30-34.

[2]莫荣.发展小企业促进就业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34): 27-35.

[3]钟永生.握别过去 铸造未来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透视[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1): 10-14.

[4]钟永生.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春天[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2): 10-13.

[责任编辑:汤伟山]

作者:郑秀芝

上一篇:企业行政管理功能论文下一篇: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