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

2024-04-16

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精选4篇)

篇1: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

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1)班分组名单

第一组:组长 吴童

副组长

高彤

成员

付棠、王欣、李思、许奕豪

第二组:组长 樊琳

副组长

王鹏彬

成员

明嫣然、杨宏宇、王宁、石元捷

第三组:组长 赵丹

副组长

赵紫莹

成员

杨可、杨兵、王宇欣、程锦

第四组:组长

朱子贤

副组长

张雨

成员

任彬、毕淑婷、付庆伟、鲁佩瑶

第五组:组长 楼阁

副组长

汪安

成员

田淼、杨朝霖、吴晶晶、蔡子舰

第六组:组长 胡奥婕

副组长

王少杰

成员

晏雨、吴航、丁一博、闵婕

第七组:组长 路文静

副组长

杨楚

成员

彭影、晏进、陈鑫、周文峰

第八组:组长 程文霞

副组长

方明宇

成员

邵洁、王佳言、胡熙航、李志勇

第九组:组长 黄玲

副组长

倪心蕊

成员

胥纪欣、刘易海、胡曼、明发健

第十组:组长 赖志伟

副组长

王群

成员 汪雨瑶、晏鑫、华周平

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2)班分组名单

第一组:组长 刘雨晴

副组长 兰博涵

成员

吴洁、鲁季盛、陈文杰、汪卓

第二组:组长 赵欣汝

副组长

梅庭杰

成员

吕楠楠、张颖、王郑庆、盛健

第三组:组长 付彤欣

副组长 何佳鸿

成员 周璐阳、周宇、冯程、毕建鹏

第四组:组长

马莹

副组长

毛雨婷

成员

张远星、韩紫怡、陈俊杰

第五组:组长 周慧桢

副组长

李卓

成员 傅佳乐、朱亚雷、袁园、陈澄

第六组:组长 胡睿涛

副组长

李昕

成员

陈静、祝天、李寻欢、李阳

第七组:组长 胡子怡

副组长

徐一凡

成员

李丹、张玉婕、赵志炜、胡陈阳

第八组:组长 操升怡

副组长

李晓

成员

刘昕凯、陈炜杰、蔡睿、程宇

第九组:组长

李颖

副组长

陈燕姿

成员

刘霞、徐星、王若阳、王以超

第十组:组长

彭佳林

副组长

厉涵

成员 彭振宇、陈琳、汪子杰

篇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以学生为主体, 强化学法指导。传统的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 弱化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窒息了他们的思想, 导致他们独立性的缺乏, 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最终目标。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主动求索”的情境, 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 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如人教版高一教材, Unit 4 Earthquake, 课前我先给学生一道题: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earthquake”的资料、常识等。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然后出示唐山和旧金山两幅图片, 提出“It’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 让学生思考, “Is it always true?”实际上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 观察社会现象, 总是能了解出平静中的不平静。然后向学生提出What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让学生在Reading中找出答案, 学生兴趣盎然地很快找出了答案,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 又增长了有关地震的常识。又如在讲授“定语从句”时, 我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定语从句, 然后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主寻找定语从句的知识规律:先行词+关系词+定语从句, 关系词的确定应把先行词放回定语从句中, 根据它在定语从句中的功能来确定选用: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导师”作用, 要留意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质疑、交流, 生为主帅, 师为参谋, 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2.以教师为主导, 深化教法改革。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 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 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确立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实施之法, 贵在启导”。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教师的“导”, 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 “教”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过渡到素质教育。

1.善于“诱导”, 变“厌学”为“乐学”。首先, 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概念, 形成德、智、情的内动力意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厌学”为“乐学”。例如“Travel is a way to travel responsibly, it is a way to find out 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随着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Don't drive too fast. Don't litter .No smoking.”诸如此类的话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社会公德, 日常行为准则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有了“我要学”的积极态度。

2.着力于引导, 变“死学”为“活学”。这种教学模式即将教师传授阅读、写作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 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 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体现民主性, 尊重差异性, 增强激励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学法指导, 变“学会”为“会学”。这种教学模式即渗透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发展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为认识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正确检查学习结果, 总结学习活动的规律,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知识”为“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例如, 在First Aid单元教学结束时, 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尝试的情景环节, 激起学生体验文章中的表述, 从而产生成功的喜悦, 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带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 产生正面的学习迁移。再如, Life in the future中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世界和生活。在A Garden of poems中也来感受英文诗歌的美妙意境等等。经过上述分阶段的实施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学习的过程, 总结规律, 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内容, 使学生更能感受到英语语言所带来的学习愉悦, 使教学学习有真正意义上的升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我们高中英语教育在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要求的优秀学生,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也不得不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中学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参考文献

[1]王来喜.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鲁子问.英语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施丽华.中学外语教学创新[M].科学出版社.2002.

篇3: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

关键词:现状;生本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分析课文或者作文,学生记笔记,老师还会让学生背诵课文或者古诗词下节课提问,这些教学方法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早已根深蒂固,没办法轻易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一)不能高效率运用课堂时间

相信身经百战的初中生对“同学们注意听,我给你们念这道题的答案你们记一下,然后写到作业本上”这句话并不陌生,老师在讲课后题或者考试题的时候简单说两句就会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下面记然后再抄一遍,我觉得这并没有多大的用处,这不能让学生学到任何知识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课堂完成不了还要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而且老师一字一句地读答案让学生记下来会浪费大量时间,一节课一共45分钟,老师根本讲不了多少道题目,并且这种方法与其說是讲倒不如说是读,把现成的答案读给学生听,一节课下来不止学生听进去的东西少之又少,老师也累的口干舌燥,根本没有效率。

(二)课堂的主体和中心是老师

第一点已经说到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一直念,很少有与同学交流和互动的时间,因为老师觉得本来一节课时间就短,如果与学生进行沟通就会浪费自己讲课的时间,得不偿失,所以把自己当做了课堂的中心,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在讲,学生被动听讲,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上课模式,习惯把老师当做课堂的主体和中心,思想和目光都围着老师转,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三)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发言的机会

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一般是老师读一次题然后读答案,从来不会说“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道题的答案”然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理解这个题目,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不会问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就会让学生养成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折射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导致学生不思进取,上课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发言,甚至根本不听讲。我国一直倡导学生为本,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是学校和课堂的中心,所以我国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一)改变教师单方面授课,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生本教育理念下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老师如果一直单方面灌输知识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违背了这个理念,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教了十几年书,都是这样交的,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而且学生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确实,要让教师一下改掉自己多年来上课的习惯不太可能,可是教师起码要有这种意识,上课时有意地不要说太多,尽量多跟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更希望人的关注。

(二)上课以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和焦点,学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习惯性地跟着老师引导的思路和读的答案,除了学生不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中心之外,老师也不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衍生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喜欢上语文课仅仅是因为不用动脑筋可以休息等等,达不到老师预想的提高学生成绩的目地,生本教育理念下老师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中心,讲课的进度、语言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点强调的次数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中和之后再做决定,不能像以前一样不管什么都按老师一个人的意愿来决定。

(三)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言的时间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然后自己继续讲,不管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学生思考之后得不到注意和重视就会放弃对问题的思考,坐享其成,他们觉得反正老师不会管他们是如何看这些问题的,干脆就跟着老师给的答案说,所以老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给出修改建议或者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不至于在考试时自己面对问题没有思路和想法,也不至于患上所谓的“考试恐惧症”。

(四)分组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换意见取长补短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或者文章中比较长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带着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换想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小组的学生的智慧也可能比一个老师的想法更多更有新意,老师考虑不到的地方学生可以考虑到,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可能一模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小组讨论发现不同的想法,吸收别的组员好的想法,取长补短。

(五)学会观察学生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老师在上课的进度和语言表达的难易程度方面都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因为受生本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也要在授课的同时学会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自己所确定的进度和对学生的了解是否正确,如果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脚步他们也不会给老师提出建议,一方面是由于和老师平时的接触不太多,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比较奇怪,不想让班里其他同学认为自己爱多管闲事,而且一个学生的意见也不能代表所有同学的想法,所以还得靠老师自己观察,老师要在观察之后适当调整,让学生能理解老师所讲的每一节课,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总结:生本教育理念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除了以上讲的要进行的改革之外,学校也要有相关的规定来支持配合这个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元芳.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中学时代:理论版, 2012(12):76-76.

[2]李晓菊. 浅议生本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z1).

篇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笔者认为, 要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就必须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顺应素质教育的浪潮, 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那么, 如何改变语文课堂的传统现状呢?

首先, 要切实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有这样一篇文章, 题目是《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 开头一段这样写到:这是一堂新西兰中学的生物观摩课。课题是《植物的根》, 教材是两节课, 教师只讲了一句话“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学生兴趣盎然, 讨论的非常热烈, 孩子们从校园、植物室找到了材料, 用一节课的时间把问题弄明白了, 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命在于根。

这位老师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以启发为目的, 以课堂教学的少而活为手段, 用巧妙的方式调动了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 课上的轻松自如,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相比之下, 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不能上得如此轻松自如呢?为什么不能用巧妙的方式, 少而活的手段, 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这些问题的实质, 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的问题, 观念新则方法巧, 观念新则手段活, 观念新则素质教育就能全面实施。因此, 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不断积累、总结, 不断发展、完善, 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的要求。

有一次, 我在教授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时, 没有按传统的方法, 给学生正音释词、默读分段、讲析结构特色, 而是在预习的基础上, 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阅读对我们有什么益处?有哪些益处?学生认真默读, 积极讨论, 仔细捕捉相关的信息点, 圈点勾画, 不多一会儿, 学生纷纷举手, 关于文中阅读的益处, 学生找到了五六处, 而且还特别提到了阅读对写作的益处。我有点意外, 学生找得很细致、很全面, 我对学生的答案一一予以肯定。然后, 我又提问:同学们都阅读了哪些书籍?你们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益?尽管这一问题学生回答的不尽人意, 毕竟农村学生的阅读面太过狭窄, 阅读量也太少, 但经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的讨论, 最后大家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开卷有益, 阅读确实对我们的学习、写作有益处, 我们应加强课外阅读。

第三, 立足课本、旁征博引, 善于建立大语文课堂, 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从课本中拓展开去, 建立大语文课堂, 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社会、生活。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 让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 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 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 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授我国传统经典名篇节选的时候, 笔者一般很注意对作者背景、作品出处的介绍。我想, 编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学习《杨修之死》来了解《三国演义》,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来了解《红楼梦》, 通过《智取生辰纲》来了解《水浒传》, 通过《陈涉世家》来了解《史记》等。教师的责任就在于, 以点代面, 通过对节选名篇的学习, 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进而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有个了解, 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传统经典名篇的魅力所在, 让阅读逐步成为学生的习惯。

第四,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语文教学。

电教手段的运用, 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神奇,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破教学的难点都有很高的价值。

以李白的《望天门山》为例,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得再精彩, 再生动形象, 总感到学生对李白诗中描绘的意境, 诗中所抒发出来的感情, 理解的都很不到位, 很不深刻, 更没有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所感染、所打动。鉴于这种情况, 这节课, 我先让学生听录音, 再朗读、默读, 认真寻找, 推敲诗中精当、优美的句子, 然后我提问:1.《望天门山》中诗人望到了那些景物?2.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有什么特点, 是什么颜色?通过前面的阅读, 学生对这些问题一般都能做出很好的回答。接下来, 我让学生拿出画笔, 画出各人想象中的天门山的景象。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 学生大部分都能将诗中的景象及其特点描画出来。但说句老实话, 我们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还是很差的。这时, 我打开幻灯机, 让学生一览幻灯片上的天门山, 学生齐声惊叹, 赞叹不绝。学生兴奋不已, 教学达到了高潮。下课之前, 我又布置了一道作业, 让学生用彩笔继续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天门山, 看谁画得最美、最壮观。

上一篇:养殖创业计划书-山羊养殖创业计划下一篇:市风景园林局2010年法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