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2024-05-14

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常规(精选10篇)

篇1: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体育教学要打破常规与时俱进

体育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打破教学的常规。从学习体育的兴趣、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体育游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兴趣体育训练体育游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方面的锻炼已经逐步重视。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育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们没有了健康,根本谈不到优秀的成绩,“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越来越深入人心。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教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学生们身体健康,更热情地专注于学习,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教师也有自豪感。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加强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没有兴趣就没有持久力,就容易生出厌烦,兴趣有强大的督促能力,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兴趣盎然,那么即便是一些很苦的体育项目训练,大家也会感觉到其乐无穷,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训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好多学生喜欢偷懒,缺乏锻炼的兴趣。学习的本质,教师的责任,其实都是在引导学生提起兴趣这方面。教给学生知识,人人能够做到,激发起大家的兴趣,挖掘学生内部的潜力,鼓舞他们的斗志,需要高明的艺术。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就有无穷的动力,教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学生上课也会倍感轻松,教与学相得益彰。

1.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关注,他反过来会关注学习的内容,教学切莫以教师为中心,大家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可以说是照本宣科,学生感觉到十分乏味。教学要为学生考虑,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赖。让学生喜欢老师后,他们也会喜欢体育,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一切为了学生着想,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即使这个学生成不了出色的体育健儿,他也会深深地喜欢上学习,也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培养出终身体育意识。学生们喜欢参与,有些男同学更喜欢争强好胜,要和同学们一争高低,看谁的力气更大,看谁的动作更潇洒利落,看谁跑得更远,跳得更高,等等,利用好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因材施教,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人人学得好,学得满足,学有收获。学习体育,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满足“心理需求”,就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减少一上体育课学生们就哈气哈欠连天的现象。把学习变成了游戏,会收到令人满意的奇效。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到了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我们不知不觉地也变得更加文明起来,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产生快乐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和学习当中。我们一个教排球移动的例子,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移动教学,我估计学习的认真劲就会差得很多,我让学生们进行游戏,把球绑在绳子上,让大家相互投掷,一个投一个躲,大家兴致勃勃,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自然而然地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交给他们学习移动步伐,自然就水到渠成,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3.对学生要多给予赞美,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学习能不能有收获,要看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大小,在于有没有学好的信心。只要有信心存在,学生就会矢志不渝地进行刻苦锻炼,这个过程当中特别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哪怕过头一点点,一定要示之以诚,让他感觉到教师发自肺腑的赞美。学习不会一帆风顺的,教师的赞美一定要伴随在学生的左右。有时候,学生做的动作不到位,要给予理解,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不要恶语相向,让学生失去自信心而自暴自弃。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水平极差,他们就产生了消极情绪,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不想再练了,有的学生比较懊恼,甚至怨天尤人,我就开导他们说:遇到困难要分析原因,我们要挖掘自己的长处,以你们几个的条件看,这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问题,你们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多多地进行练习,不要产生畏难情绪。《礼记?中庸》提到,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关键是我们锻炼得少,不能够做到熟能生巧,大家一起来,我们再练习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鼓励下,很多学生一次次地重新拾起的信心,满怀希望地投入锻炼,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写过一本书《意志论》,意识是说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如果意志薄弱,就没有大的成功;意志坚强,能够排山倒海,人定胜天。一个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行动,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意识形态。体育课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识,对体育的重视越高,越容易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种意识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重视体育学习,还要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学习体育,你追我赶,群情踊跃,会有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让大家主动地参与,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基础。

三、重视体育游戏

毫无疑问,大家都喜欢游戏。其实,体育何尝又不是游戏?体育学习游戏化,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手段。犹如桴鼓相应,大家其乐融融欢天喜地,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体育知识的精髓。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让大家在快乐当中共同参与,消除掉学习文化知识的疲劳,增强自己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游戏和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游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活动,而体育锻炼是一种在总结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创造性,而且还具备主动性和意识性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有严格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从而培养了同学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一般来说,普及性、大众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这些特性都能够让所有的人喜欢体育游戏,从而能够参与进来,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游戏当中,大家由于更加地投入,所以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注意学生的安全,大量运动之后要注意休息,活动结束之后要进行简单地总结,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较大运动量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让它们相辅相成,要让游戏不成为学生的沉重负荷。从而能够更好地喜欢体育,教师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带领着同学们勇于创新,锐意突破,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要讲究艺术,要让学生们感觉到不枯燥,将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让人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开展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

篇2: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切实体现实验初中“健康教育”特色,加强体育教学管理,规范体育教学,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安吉县实验初中学生体育课教学常规细则》,请全体学生遵照执行。

1、学生在上课前在各自的教学楼下排好队,上课预备铃后由体育委员带队慢跑到运动区,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勤人数,并在原地等待体育教师来上课(此过程学生不能动用运动区的任何运动器材)。

2、上课期间学生不得到小店里买东西吃,也不能在小店里逗留。

3、每次上课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方可列入队中,迟到或早退五分钟以早退论处。

4、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学生(有医院证明或校医务室的证明)。在整队后必须在运动场原地休息,不得返回教学区域,否则视为旷课。

5、学生必须穿轻便服装、球鞋上课(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拖鞋、不准载围巾、手套等),不准携带尖利物品,否则作违纪论处。

6、学生必须按照体育教师的安排在运动场内进行活动,擅自离开运动场的学生,一律视为旷课。

7、不经教师同意,学生不得随意进出体育器材室。

8、心脏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学生应将自己的病情主动告诉体育教师),不得进行体育锻炼。其它疾病例如感冒、扭伤等此类学生只能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9、学生上体育课时必须完成必要的准备活动后才能参加体育活动。

安吉县实验初中

篇3:体育教学常规错误例析

一、“前后距离一臂, 左右间隔一拳”

在队列条例中要求学生前后距离75厘米, 而我们很多同行在课堂常规练习和队列练习中习惯要求学生“前后距离一臂”, 即把所有学生的手臂长度都默认为“75厘米”, 因而前后距离一臂也就成为自然。此时我们就犯了一个实质性的错误, 学生的身高与手臂的长度是基本成比例的, 学生手臂的长度不可能全是75厘米。在进行这些练习时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 在这种潜规则的要求下的队形是个梯形, 四列横队看齐时, 高排头的纵深与矮排头的纵深差距很大,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差距也会越来越明显。显然采用“前后距离一臂”规范学生的看齐动作, 是不合理的。练习时学生的动作越标准、身高差距越大, 队伍成梯形就越明显.

建议:在进行课堂常规练习和队列练习时, 应该将“前后距离一臂”规范为前后距离75厘米, 让学生在练习时学会目测, 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运用能力, 而且规范了我们的课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高差距相对较小, 在练习队列时可以尝试,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也应逐步规范。

“左右间隔一拳或10厘米”指的是学生间的左右间隔, 这是我们组织学生时的习惯性要求。如果队列条例的要求是规范的, 那么在原地队列横、纵队转换时, 学生的左右间隔和前后距离应该保持10厘米和75厘米不变。但实际练习中就出现了矛盾。我们不妨先实验一下:学生成四列横队看齐, 这时学生的左右间隔是一拳或10厘米, 如果转成四路纵队, 学生间的前后距离不足一臂了, 这就说明我们的队列的要求是不规范的。如果将左右间隔调整为20厘米, 在队列转换时, 学生左右间隔和前后距离就会比较规范。

建议:整齐队伍行进时, 学生左右的间隔应为20厘米, 前后距离为75厘米, 这样在队列转换时, 学生的前后距离和左右间隔将基本保持20厘米和75厘米不变。

二、齐步行进与立定、跑步行进立定

在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时, 为了让学生规范地掌握跑步行进与立定、齐步行进与立定的方法, 我们经常采用分层教学, 让学生在练习立定时根据立定的步数喊相应的数字, 如跑步行进立定时喊“1、2、3、4”, 齐步行进立定时喊“1、2”。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学生动作要领和方法的掌握, 但也因此让学生有了错误的动作概念, 甚至有一些教师也陷于其中, 问及跑步走→立定向前跑几步时, 答案是4步, 齐步行进立定跑的步数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两步。

建议:针对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 采用分层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特别在低年级教学中就更加实用。但就规范为:跑步行进中听到立定口令后, 继续向前跑三步, 然后迅速靠右脚。所喊的口令也就变为“1、2、3、定”, 齐步行进立定也相应改为“1、定”。

三、篮球的边线与端线属于界外吗?

篮球规则规定篮球的边线与端线是界外,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如在比赛中运动中运动员只要一踩到边线或端线, 就会被判为出界, 这时的边线与端线是界外。在发球时, 如果运动员踩到了边线或端线, 就会被判踩线违例, 这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篮球球场的边线与端线又成了界内。同样是踩线, 这两者的差距却如此之大, 请问此时篮球的边线与端线是界外吗?

篇4: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课堂教学常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43-01

新课改的实施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在巨大的改革洪流中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新旧课程教学需要一个交替的过程,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违反实际情况,过分夸大创新教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1 新课改下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探索

1.1 把课堂教学常规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积极有效地落实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建立和健全课堂常规。虽然体育课的特征说明它没有一项既定的课堂常规,但老师作为体育课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认真履行课堂常规行为,因为这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新课改理念的出现让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一些老师在倡导民主、开放的同时,过分强调课堂的自由性,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生随意玩乐,这样一放到底,或者只放不收,就会造成课堂组织失控,打乱教学秩序,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为此,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学生的主动性应得到体现,但这种放松必须是合理的。课堂常规的出现与制定,并不是为了约束学生,限制学生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以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1.2 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任何课程教学的开展都要先制定计划,设计好教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和教学规律,并根据课堂常规提出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老师在课堂上要面临几十个学生,要把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到几十个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中,让他们有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和管理。只有落实了课堂常规,才能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方案,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关键途径,如果没有课堂常规,各行其是、嬉戏打闹、任意妄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失去控制,教学质量也不会提高。学生学习时,要按照老师的引导,有规律地进行,这就需要体育老师重视课堂组织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积极建立教学常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1.3 应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新课改背景下一项重要的任务,全新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在尊重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历经多年验证和磨炼,自然有其可取之处,如讲解法、示范法、比赛法等,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我们体育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手段。而创新教学只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老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体质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体质及运动能力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改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新课改要求师生加强沟通,而老师也只有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地位的统一性、平等性,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会感觉到快乐、轻松。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还在于老师。老师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学生,教导学生,要用富有启发、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指导、鼓励学生,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是促成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前提。老师要感化学生,关心学生,因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老师要从组织者转变为参与者,以前我们常说老师要关心学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只有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老师只有卸下心理包袱,打消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接近,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通过我们体育教师特有的高尚情操、健美的体魄和优美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做到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这才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3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这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在社会中生产、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体育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观察能力,而初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动力,只有善于观察,学生才能发现新事物;只有具备发现的能力,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创新思维能力上面有所促进与提高。学生所有一切的进步,都是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展开的。

体育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认识更多的事物,凝聚团结能力,并形成个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比较、思考,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沿地上画的直线跑”教学中,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将直线比作轨道,而自己则是快速前进的车轮;有的将直线比作河流,自己是河中欢快奔腾的水珠。所有学生的想象力都让人兴奋,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需要的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堂上要加强体育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模式,而加强求异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去创新、发现新的事物,总结新的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

4 结语

总之,现代体育教学要求我们改变观念,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我们的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只要不断坚持,我相信,未来的体育教育事业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于晓东.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王亚琼.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初中生体育课堂常规有哪些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备好周前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

篇6:体育教学常规

基 本 要 求

抓好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保障体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抓好体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拟定了《体育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秩序效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教学工作科学化。

一、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备课)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集合地点对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上课)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

(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6)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8)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9)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0)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1)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下课)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4、听课

(1)、体育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4节。同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6次,备课组长并填好有关记录表。

(2)、提倡不打招呼随堂听课。

(3)、领导随堂听课,课后对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向学生作问卷调查。

(4)、听课本每学期末交组长检查、统计,之后再由校长室、教导处作检查。

二、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

(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早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

(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把课上好,上课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

篇7: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一年级的一节模仿课,课前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

《玩中乐,乐中学》教学案例反思

【案例】: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

教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动物?”

学生:“小狗、小猫、公鸡、羊、牛、大象、猴子……”

教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谁能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的叫声?”

学生模仿。

教师:“你们看看,老师在模仿谁走路?”(模仿大象——鼻子长长,走路笨重。)

学生:“是大象。”

教师:“也请同学们来模仿模仿。”

学生练习,教师及时表扬。

教师:“谁还能模仿别的小动物走路?”

学生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小动物的特点,如:教师把两手举在头的两边,边念儿歌,边并脚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

教师:“现在动物园里开大会,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参加模仿比

赛,看看谁模仿的最像。”

学生开始从外圈跳到内圈,从内圈跳到外圈,以各种动物的跳法,反复跳

教师点评,学生再练。

【反思】:

本课游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兴趣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本节课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总目标。注重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自主化、生活化、终身化”的理念。本课教学始终贯彻轻松活泼的导入,在导入时采用宽松、和谐的形式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有趣、生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和锻炼。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把“玩中乐,乐中练”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特别提高,生理机能得到改善,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得到锻炼。例在本课跳圆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小白兔蹦跳,并一起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左一跳,右一跳,蹦蹦跳跳真可爱。”同时,边讲解边示范“小白兔跳”的技术,蹬地要用力,落地要轻巧,两腿屈膝下蹲保持身体平衡,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篇8:传统体育教学常规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传承与创新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开展伴随着“破旧立新”的过程, 于是在体育教学中, 许多教师积极行动起来, 改革创新, 大胆实践, 推动了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一味求“新”, 过分追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 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值得商榷。

一、课堂管理应该松点还是严点

案例1.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 一位教师借班上课, 学生们对新老师的表现, 显得异常兴奋和活跃, 课堂显得有点乱, 难以正常地开展教学。为了维持课堂秩序, 这位教师在一节课中总共吹了27次哨子, 以此来提醒、调控学生, 维持课堂纪律。在一节课中有这么多哨音, 值得深思。

思考:大家知道, 传统的体育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纪律严明、整齐划一, 但过分的强调秩序, 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单一僵化,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这一点。在新课改中, 有些教师就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认为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不需要了, 结果是导致场面看上去很热闹, 实际上课堂变得乱糟糟的, 教学效果很差。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既有不理想的一面 (过分强调秩序,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 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如能够保证教学的有序, 使课堂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

认识:体育课堂管理不仅不能否定, 而且还是必须的, 只有在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下, 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牺牲课堂纪律为代价的, 新课改追求的应是活而不乱、积极有效而非散漫随意。只有以课堂管理为前提, 我们组织教学才能正常开展, 学生才会有所得, 课堂的实际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教师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也应与时俱进, 应该在怎样培养和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怎样规范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加以探索。

二、运动负荷应该大点还是小点

案例2.本人在观摩不少公开课教学时, 发现有的教师为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兴趣, 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 煞费苦心, 准备了许多道具和器材, 学生拿着花花绿绿的道具或器材参与活动, 场面很热闹。上体育课像做游戏, 连“汗”也不用出。

思考:传统的体育课堂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负荷, 包括练习密度、脉搏曲线、平均心率等生理指标, 都是考虑的重点。有的教师就认为这些做法已经过时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 也为了迎合部分学生的需要, 使体育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游戏课, 形式是多样了, 手段也丰富了, 但实际的效果却大折扣了。

认识: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也是需要运动负荷的, 没有运动负荷, 哪来学生的健康?达到适量的运动负荷与新课改的三维体育观实际上是并不矛盾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注意运动负荷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我们的新课改所要研究和改进的是如何运用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来使学生积极乐意地进行体育练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三、运动技能的培养要还是不要

案例3.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是提高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式。但是在一些体育课堂中, 游戏成为了一个必备的表现手段, 无论什么教学内容、形式都要设置游戏环节。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只需来往穿梭, 观看学生做游戏, 兴趣所致, 就参与进去, 好不热闹。传统体育教学中原本很注重的技能教学难觅踪迹, 使我产生了疑惑, 难道说技能教学就真的不需要了吗?

思考:是部分教师理解产生了偏差, 他们片面认为, 新课标下体育技能教学可以忽略了, 导致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活动课”。事实上, 体育课上进行一些体育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但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 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如“跳跃”、“前滚翻”、“后滚翻”等, 它就有利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 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其意义是深远的。

认识:要摆正体育课堂教学中动作技能教学和游戏活动的位置, 游戏活动只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运动方法和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 可以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动作技能教学, 或者让游戏作为课堂中让学生放松调整的一个环节, 而不应成为整堂课的全部。

四、恢复放松环节是要还是不要

案例4.部分教师在课的尾声时, 将应该让学生恢复身心的时间用于“讨论与评价”, 而且评价的方式也是很有花样, 但忽视了放松这一环节。

思考:传统体育教学非常重视的放松与恢复这一环节, 新课标提出了“讨论与评价”的要求, 有些教师又产生认识偏差, 忽视了恢复放松这一环节, 甚至取消了学生的恢复放松。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放松恢复是体育教育中永远也不能忽略的一个环节, 众所周知, 如果光有身体练习, 没有放松恢复, 学生的身体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疲劳状态, 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久而久之,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之感。

认识:讨论与评价, 放松与恢复, 这两项体育教学中的环节, 应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如在强度比较高、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项目后, 必须先放松和恢复, 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也可将讨论与评价放在室内课上组织进行, 因情而宜, 合理安排, 务必以科学有效为目的。

实际上, 传统体育教学常规是每个时代的经验积累, 是经受了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时至今日, 其精华部分依旧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实践价值, 所以我们对传统教学常规不能一棍打死, 不能全盘否定, 应采用“扬弃”的态度, 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我们应该发扬, 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摈弃, 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只有这样, 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更为合理, 更为和谐, 才能走出一条辉煌的体育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篇9:谈初中低年级男生体育常规的落实

体育课堂常规,包括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是为了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严密细致的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安全高效,且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素养等作用明显。本文主要从学生层面出发,重点阐述了初中低年级男生体育常规的落实问题。

一、对初中低年级男生的总体学情描述

1.小学和初中教学形式的变化

小学和初中体育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差异,从课堂管理,教学目标手段等等,学生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这对教和学双方都是一个挑战。

2.初中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是在13-14岁,青春期的起始阶段,身心发育脱节,依赖与独立并存,易受外界干扰,心理起伏变化大,是比较难于管理的时期。

3.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外来务工子女的高比例,学生普遍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薄弱,加上逆反心理,从众心理,以及体育课的自身特点,为教学中的常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更是为此苦恼。希望文章的一些观点,能够给他们一些启发。

二、如何有效地在初中低年级男生中贯彻教学常规

在体育课堂上落实常规,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体育常规,作为体育老师既要严格落实又要巧妙引导。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具体谈以下几点:

1.逐条落实,稳步推进

体育教学常规很多,从服装、队列、各种练习要求等,如果一股脑的要求,学生根本记不住,还妄谈什么执行呢。我们老师也会感觉到抓了这项,另外的问题有出来了。有鉴于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改变思路,逐条落实,提出来了就要执行到底,否则干脆不要提及,。比如课前集队,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散漫,自以为是,这一项就需要反复练习,花一段时间专门强调这一点,只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很自觉地执行,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体育委员传达口令,学生就能够做到快静齐。我们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常规才叫真正地落实下去了。一项常规好了之后,再落实另外的,如此,不过半个学期,令行静止,整齐划一的体育课堂常规就会显现出来,有了这样的常规做保障,我们的体育才会在安全、高效的态势下进行,学生的体能、体育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2.科学分组,自我管理

没有小组学习,就没有体育教学。科学分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比如将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组6到7人,选择好正负组长,让组长代替老师进行管理,做好老师的左膀右臂,这样老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在管理上要体现几点:1)合理分组 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个性不同,性格各异,有的文静,有的好动,如何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是对老师的一个很大挑战。因此,在分组之前,要多看、多听、到深入学生中,并通过班主任以及其它老师等多种渠道,切实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力求分组合理,相得益彰,发挥出最大的效能。2)通盘考量 我们这里说的分组管理,也是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环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后续的学习,能与后续的学习很好的哦结合起来。3)选好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左膀右臂,一个组能否建设好,组长的作用巨大,选择好组长,那么我们的分组管理也就实现了一半,反之,则很难成功,选择组长一定要求人品正直,有一定威信,并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的同学来担任,并实行轮换制度,能者上,差者下。4)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有了好的模式,好的管理,那么就要在评价上得到体现,用评价促发展,使得这项制度能更加深入人心。

3.优化教学,因势利导

很多学生的行为看上去不合常理,扰乱课堂,我们应该注意到,有的时候错不在学生,而恰恰是我们的老师,由于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或者教学内容、手段等诸多方面,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教材教教材,沒有很好的结合当前的教学、社会实际,引入新鲜的、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内容,整个教学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往往会通过这些看似不合理的举动进行无声的抗议。

我们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高中学生在这些方面就好很多,一个方面是由于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到了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了,有了自己的运动特长,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且高中的模块教学,也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因此,他们会在体育课堂上很好地和老师配合。

由此我们初中的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吸收新鲜的教学思想、新颖的运动项目,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举措,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课,所谓亲其师二信其道。

4.率先垂范,重点突破

篇10: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常规

备课

l、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的性质、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的水平层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考核教材的单元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场地器材、运动量、强度安排等。使用全区统一印制的体育与健康课备课本。

2、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要具体。实践课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终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要使身体锻炼和落实“五大领域目标”相结合。

3、安排好每节课的教材内容,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容量得当。注意增大练习密度,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课堂结构要力争紧凑、连贯、严密。分组练习要体现分层教学,交换练习要求组织合理。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安排要符合不同年龄段、水平层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条件的学校,男女学生应分别组织教学。

4、在个人深入备课的基础上,提倡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体育教师应重视雨天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设体育基础知识课。

上课

5、提前完成器械和场地的准备,上课铃响之前在集队地点等候学生。上课教师应穿整洁的运动服装,仪容端庄,举止文明、不佩戴首饰。应督促学生穿运动服装或轻便的衣服上体育课。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上课要有整队集合常规,要严格课堂组织纪律。小刀、钥匙,发夹之类不利教学安全的物件不得带入运动场地。

6、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讲解,指导要正确、清楚,新教材(动作)必须做示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信息反馈并及时调节合理把握运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认真锻炼、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引导

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娱乐,学会健身,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

7、体育课内教师的组织教学工作要贯穿始终,在四十五分钟内学生的活动都必须在教师主持和指导下开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分组练习要有科学合理安排和明确要求(如练习的场地,动作的规格和数量等),不得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由上“放羊式”的体育课。

8、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要做到严格要求与教育疏导相结合,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应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特长生要有明确适宜的安排,同时要加强对体质、体育技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辅导,严禁体罚和侮辱学生。

9、重视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体育课前必须检查器械,布置好教学场地设施。要正确传授动作技术,做好保护与帮助,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对于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要及时合理处置。

10、不拖堂或提早下课。实践课结束时要整队小结,及时回收体育器材。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对课的意见,对缺课学生要了解其缺课原因。要及时摘记教学效果和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

辅导和课外活动

11、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贯彻“承认差别,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辅导。每学期从开学后第二周起,各班应根据全校统一排定的体育活动安排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12、吸收有体育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帮助他们发挥兴趣特长,对体弱和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具体指导,使他们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承担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任务,训练要有计划,每周训练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学校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竞赛,对学校运动队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体育传统项目的长年训练。体育教师参加课外辅导和运动队训练学校应计算工作量。

13、学校必须每天组织全校学生早操、课间操。新生入校体育教师应负责做好广播操动作辅导。每学期应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年级、班级间小型体育竞赛,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学校每年必须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

14、各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于现有的体育器械、设施应有安全保障和维护保证。

15、按照学校统一计划组织好学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远足、野营和举办复(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及时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经得起各级验收,保证《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在学校顺利实施。

学业考核

16、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对体育基础知识和重点术科教材的考核要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井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使师生共同认清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

17、每学期应对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认真考核,综合评定成绩。考核和评分要坚持原则,做到科学、合理。要加强考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规则和规定,对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应在学年结束前给予—次补考(术科)不及格项目的机会。

18、应按学年规范填写每个学生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成绩,并正确评定学生的等第。

教研活动

19、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科学,探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经常分析教学状况,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专职体育教师每学年应至少撰写一篇学科教研专题论文或经验总结文章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和评比活动。教研组和教师应积极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上一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下一篇:物流工程专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