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举证责任分配

2024-05-12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通用6篇)

篇1:民事举证责任分配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现代阐释论文

[内容提要]

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依据罗森贝格的法律要件说而确立的。然而罗森贝格的理论是建立在近代民法典的法律形式主义基础上的,而现代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保护弱者、追求实质正义,因而,在法律对举证责任分配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当其分配规范违反了现代民法的价值取向时,法官有权在个案中依自由裁量权对实体法分配了的举证责任规定进行修正。

按照我国著名民法学专家梁慧星先生的观点,作为近代定型化欧洲民法典范的19实施的《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基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平等性 和互换性 两个基本判断而得出民事主体之间的交换是公平和正义的。基于这种公平正义的理念所制定的法律则出于法的安定性价值取向的考虑,要求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同样,法官裁判合同案件也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必须严格依据合同条款裁判,至于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订立合同时一方是否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或对方的急需或缺乏经验等,均不予考虑。例如,当企业发生事故,工人遭受损害时必须证明企业具有过错,才能获得赔偿。如果不能证明企业有过错,便不能赔偿。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企业事故,其结果显然是不公正的。过错责任体现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平正义理念。而基于这种理念,立法者在制订法律的价值取向上,追求的是法的安定性,即要求法官在裁判时“对于同一法律事实类型适用同一法律规则,得出同样的判决结果。换言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法院裁判同一类型的案件,应当适用同一法律规范,得出同样的判决结果” 。为此,当年的立法者不信任法院,基于“无法预料法官行使‘创制法’这一权力的后果,也无法预知德国法官是否会像在大量的法国判例中所表现的那样没有节制” 的信仰,没有给“法官创制法律”之权力留下任何余地:法官的权力尽可能地受到限制。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取决于实体法律的直接规定(其中,主要是由实体法规定的,少数情况下程序法上也有一些规定),它不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畴。罗森贝格举证责任上的法律要件分类说正是建立在近代民法形式公平正义的理念和法的安定性的价值取向上的,是一种“充满法律形式主义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法的关系正像马克思所讲的“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近代民法的物质基础是19世纪的社会经济生活,现代民法的物质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到了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大公司、大企业的侵入,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企业主与劳动者的对立,加上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生产产品的高度复杂化,最终使得劳动者和消费者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弱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已经不再是平等的关系,也不再互换位置。而作为民法基石的平等性和互换性已经丧失,这样就使得学者、立法者、法官正视当事人之间经济地位不平等的现实,在价值取向上由注重“对于同一法律事实类型适用同一法律规则,得出同样的判决结果”的社会安定性而转向寻求个案的妥当性,也就是说“用同一法律规则去裁判同一类型案件,所得出的结果不可能都合情合理” ,而抛弃形式公平正义的理念转而追求实现实质公平正义。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按照日本学者菅野耕毅的观点概括为四项:其一,法具体化的功能;其二,正义衡平的功能;其三,法修正的功能;其四,法创造的功能 。从后三项的功能看明显在于实现实质公平正义。该原则作为民法上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上已经被规定,合同法上也作了更为充分的规定。但能否发挥后三项能功,特别是法的修正和创造功能,在《(合同法)建议草案》第6条第2款中曾提出建议:“法院于裁判案件时,如对于该待决案件法律未有规定,或者虽有规定而适用该规定所得结果显然违反社会正义时,可以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为了防止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设计了《建议草案》第6条第3款:“法院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裁判案件,必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由于人们担心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损害法律的安定性,最终被删除

[1][2][3][4][5]

篇2:民事举证责任分配

举证责任涵义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我国学者对举证责任的研究和司法实践。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12月6日通过的《规定》,是我国证据立法中第一部关于证据方面系统的规范解释,《规定》对于举证责任的内涵基本采用了上述第四种观点,即三层含义说,同时又规定了证据提出的时间效力。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内容来看,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应是指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或反驳对方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这一概念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中,即“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规定》第2条、33条、34条也对上述定义作了阐述。二、举证责任分配的内涵举证责任的内涵确定了,举证责任分配的内涵也就不难理解了。众所周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法院的职责,依照通常的规则,法院在裁判时,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是否真实存在,然后才能适用法律来判断其法律后果,并最后作出裁判。事实的认定是法院通过相关证据的判断来实现的。那么,这些认定事实所需的证据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提供并加以证明以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当事人主张存在的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应由哪一方承担不利的结果,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种确定哪一方承担举证责任的过程,就是举证责任的分配。据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可表述为: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不同法律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预先分配,使原告对其中一部分事实负证明责任,被告对另一部分事实负证明责任。民事诉讼之所以需要分配举证责任,其原因在于民事诉讼的复杂性,我们知道,民事诉讼不同于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证明活动是紧紧围绕所指控的被告犯罪事实,证明结果也是存与否,由于无罪推定原则的作用,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由控诉方承担,一般不存在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民事诉讼则不然,作为证明活动主要对象的法律要件事实复杂多样,包括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且在现代民事诉讼中,案件事实不是传统诉讼中的“非黑即白”的状态,而是呈现出非常繁杂、交错的状态,因此,诉讼中不仅要对各种法律关系的事实存在与否进行判断,更需要对存在的状态作出细致的证明。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理应首先承担证明责任,但如果将所有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都归于原告,也是不公平的,这将导致原、被告诉讼地位失衡。原告不仅要对所有要件事实的存在与否承担举证责任,且要独自承担全部败诉风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告只需否认原告主张的事实,换言之,被告只需提出反证,使事实再度陷入不明状态便可胜诉。这样被告就因要件事实真伪不明而获利,这显然有悖于“依法裁判”的原则,对原告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标准将举证责任预先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使得诉讼双方在诉讼地位上处于平等状态,这也是法院公正与效率原则真正体现的根本要求。三、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法系的学者历来有所争论,我国的证据立法,受大陆法的影响较大,民诉法第64条第一款的规定,应是我国法律对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根本体现,《规定》也是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对操作要求作一些具体的规定,由于成文法所固有的缺陷,《规定》第7条仍然要求法官在法无明文的情况下,自由裁量分配举证责任。那么法官如何裁量,依什么标准裁量,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实体利益,因此,必须严格依法进行,这里所说的“法”,应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司法解释。要做到依法分配,首先应做到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特别规定,没有特别规定的可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加以确定。从举证责任的内涵中不难看出,当事人在诉讼中,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其履行举证责任的义务也是有区别的。首先,提证责任:1、立案前的起诉受理阶段:原告起诉时就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基础事实提供证据;法律依据:民诉法第108条、110条、《规定》第1条;义务不履行的后果:在立案前不履行提证责任,案件可能因不符合民诉法第108条、110条的规定而不被立案受理。2、立案后到举证期限届满前阶段:立案后原、被告就其承担举证责任的事实负责提供证据;法律依据:民诉法第64条、《规定》第2条;义务不履行的后果:立案后就其负有举证责任的事实不能提供证据时,其主张的事实不能被认定,从而以该事实所支持的诉请就可能得不到支持。其次,说服责任:主要表现在法庭调查中的质证阶段及法庭辩论阶段:在该阶段,原、被告双方要对已方证据的来源等相关问题向法庭或对方加以解释说明并要回答对方的质疑,从而向法庭表明其所提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法律依据:民诉法第66条、《规定》第47条、48条、49条、50条;义务不履行的后果,主张的事实不被认定,从而导致诉讼请求不被支持的结果。第三,举证责任的免除。诉讼经济是除公正之外法院诉讼活动所追求的第二大价值目标,证明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应力求以最低的费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对一些不必证明的事实,即可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对于哪些事实可以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各国立法规定和理论观点也不尽相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未作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12月6日通过的《规定》第8条规定了当然免证事实,即对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第9条对无需举证的事实作了规定,即对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正文书所证明的事实。上述情形(除第2种外)除非对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当事人无须举证。该规定应是诚实信用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的充分体现。第四,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举证不能的救济和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的义务。民诉法第64条、《规定》第15条、第16条、第17条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或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作了界定,该规定是公平原则在证据立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从根本上保障了诉讼当事人实体权益不受侵犯。因为,当事人在诉讼中,其收集和调取证据的能力往往是处于相对劣势的,特别是针对行政权或他人权益时,这种劣势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借助人民法院依据职权给予其支持,以确保法院能客观地查明事实,可见,当诉讼当事人发现有符合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情形出现时,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具体的调查申请,应视为其已向法庭提供了证据,当然,申请调查的范围应有严格的限制,所调查的证据在质证中出现的结果也应由申请人承担,否则,法院又将回到包揽所有证据调查、收集及认证的老路上,也难免暗箱操作之嫌。第五,举证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所谓举证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应是指当待证事实真伪难辩时,法官依据一定的规则将举证义务一部或全部归于哪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判定。法官在行使裁量时,必须是该事实的举证责任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且是案件实体裁判必须查清的事实。多年来,由于我国证据立法原因,司法实践中对涉及举证责任载量问题上的理解千差万别,《规定》颁布施行以后,虽对举证责任的自由裁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各个法官对《规定》的理解上不同,导致在操作上存在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如何正确行使举证责任的自由裁量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从程序性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即是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能够引起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应包括:1、当事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本案合格原告的事实;2、被诉人侵害了原告的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民事权益争执,是本案合格被告的事实;3、由代理人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时,是法定代理人或被授予代理权的事实;4、案件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事实;5、申请回避所依据的事实;6、涉及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方面所依据的事实;7、申请延期举证或存在不可抗力事由及其他正当理由所依据的事实等。以上列举的程序性事实不一定完全,有的以为《规定》所明确,但当涉及上述情形的争执出现时,法官应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主张该项权利的当事人。因为,上述所列事实并不一定是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5、6、7三项则可能是原告方主张,也可能是被告方主张或抗辩。其次是实体性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即指当事人之间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据以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以及那些妨碍权利和义务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操作,笔者认为可从这几个方面来把握:1、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2、变更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3、消灭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4、阻碍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上述四点应是在民事诉讼中确立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如原告A向法院起诉,称“被告B借其钱未还,请求判令被告归还”;被告B答辩称“已归还”;双方当事人均无其他证据,围绕该案的举证责任分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A诉称B借钱未还,B答辩称已归还,说明B已自认借钱事实的存在,原告A已无须举证,现B主张已归还,应向法庭提交消灭权利义务关系的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B的答辩不构成自认,A应就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负举证责任。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原告A所主张的实质不是双方之间是否发生过借贷关系的事实,而是A对B享有债权的事实,法官要查清的是双方是否存在债权债务的事实,而不是双方是否发生过借贷关系的事实,被告B的答辩也只能确定原、被告之间曾发生过借贷关系,不能认为被告是对债权的自认。由此可见,消灭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举证,应是以对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权利义务关系存在时,所应承担的举证责任,上述案例中,原告A并无证据证明其对B亨有权利的事实存在,当然谈不上要求被告就其反驳的观点向法庭举证。第三是根据公平、正义的理念来行使举证责任的自由裁量权。由于成文法固有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对一切案件的举证责任都能作出公平的分配,因此,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及按照实体和程序上的相关规定也无法判定时,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从举证的难易程度、双方收集证据能力的强弱程度及从有助于公共利益方面来确定举证责任的分担,应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笔者曾看到这样的案例报道,原告A诉某超市对其非法搜身侵害名誉权案,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针对是否搜身的事实发生争执,根据一般的规定,原告应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但在本案中,原告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其相对于超市来讲应是一个弱者,在其被超市人员带到办公室中检查时,面对的都是被告的工作人员,原告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双方强弱之分是显而易见的,如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原告,肯定是不公平的,所以审理该案的法官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了被告,从而成功的审结了该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案举证责任的分配充分体现了上述公平、正义原则的分配理念。四、确立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意义综上所述,举证责任是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特别是民事纠纷案件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规定》实施以后,当事人的取证、举证意识的提高,对于法院优质高效的审理各类纠纷案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可分为如下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对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的意义。1、能够指导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注意保全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实体权益;2、在纠纷发生时,能够指导当事人对诉讼前景作出正确预测,从而对是否提起诉讼作出正确抉择;3、诉讼中,能够指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证据;4、有利于当事人正确对待贩诉的结果,减少缠诉和上诉现象。其次,对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的意义。1、有利于人民法院转换审判机制,提高办案效率,真正体现公正与效率的主题;2、为人民法院裁判事实真伪不明的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3、促进人民法院的公正审判。

篇3:浅析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

举证责任, 又称提供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承担、举证责任分担。现代法律理论中, 在英美法系中是指证明辩解的责任, 即反驳合理推断的责任, 例如对无罪假定的举证等;在大陆法系中是指法院在面对事实真相不明确的情况时, 根据特定的规则把举证责任在当事人间进行分配, 必然有一方当事人须因此承受事实认定上不利益之责任分配法则。研究举证责任的核心问题是对某一主张或事实的举证责任究竟如何分配, 这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以及最终的诉讼结果公正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法院要对某一案件做出裁决, 首先要确认相关事实真相, 以此为基础才能使用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判。法官既不能根据不清楚的事实做出裁判, 也不能因为真假不明的事实而拒绝判。这是由于对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纠纷解决决定了法院的职责权限。

关于举证责任有行为责任说、双重含义说、危险负担说等。行为责任说认为, 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中, 当事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实, 负有提供证据、证词、材料、影像、音频、证人等以证明其行为真实性的责任。这种说法盛行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刚颁布时,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已被抛弃。双重含义说认为, 证明责任包括两层含义, 即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是指对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 应当由谁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又称主观的证明责任或形式上的证明责任;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是指当待证事实是否存在无法确定时, 应当由谁承担因此而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的责任, 又称为客观的举证责任或实质上的举证责任。我国的证据规则法即采用此说的基本观点。危险负担说认为证明责任是指当待证事实是否存在无法确定时, 当事人一方所承担的败诉风险。危险负担说将证明责任与事实真伪不明的现象联系起来, 并将证明责任的性质明确为一种风险责任, 揭示了证明责任制度的实质与目的, 此说为理论界大多数人所主张。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 我国对举证责任分配的主要立法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 关于证明责任分配, 在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 (试行) 》中, 第五十六条就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确立了“谁主张, 谁举证”这一原则。在1991年颁布的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中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该条款完全承继了《试行法》中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在该条的第二款又规定了由法院取证的情形, 这一规定解决了当事人无法举证的情形。

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在2001年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下称《证据规定》) , 并于2002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证据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 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规定从立法的层面确定了举证责任的性质, 并明确规定了举证责任问题, 进一步维护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责任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 视为放弃举证权利。”这一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责任期限规定的不足, 规范了各级法院在审判中的做法。

(二) 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分析

《证据规定》的颁布, 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已经建立了证明分配原则, 初步建立了举证责任初次分配的法律规定体系。我国的举证责任相关理论来源于大陆法系, 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大陆法系的较大影响, 其中的一些规定甚至是直接借鉴自德国和日本, 但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 还存在着些许不足。

在我国的证据立法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这使得特定的当事人就某个争点或某个主张是否完成了举证责任成为了一种纯粹由法官自由心证的对象。虽然, 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体系里, 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应由该法官自由心证, 但对于举证责任方是否完成了举证责任, 法官负有释名义务, 而法律也应该规定一般的证明标准, 否则整个民事诉讼过程都会笼罩在不确定的环境中, 这不仅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也不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在对同一事实存在与否存在争议时, 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举证责任, 以证明其关于该事实存在之主张, 而对方当事人则应承担其关于该事实不存在之主张的证明责任。这导致了需要双方对同一事实, 分别承担证明责任, 以证明事实的存在与否的情形, 如果双方当事人均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让法官确定事实的存在, 依据举证责任原则, 双方当事人均遭受不利益, 所以这不能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这显然与证明责任做为判决依据的本质不符, 比如, 张三要求法院确认她和李四之间的销售合同的存在, 李四拒绝。依照“谁主张, 谁举证”原则, 张三应承担合同成立之事实的证明责任, 而李四则应承担合同不成立之事实的证明责任。而当合同是否成立真伪不明时, 基于合同成立事实真伪不明, 法院既可以做出对原告不利的事实认定, 也可以做出对被告不利的事实认定,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从根本上讲, “谁主张, 谁举证”原则并没有就实质性的规定关于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证明责任分配, 因为任何一种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都不能要求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承担证明责任。

对于举证责任的移转没有相应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 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 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 另一方当事人有异议并提出反驳证据, 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的, 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这是《证据规定》中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立法上, 举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对抗。我国法律未对证明标准以及举证责任移转条件详细规定, 这给双方当事人以及法官造成了一定困扰。[1]

三、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完善

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 在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 强调“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较机械地使用法律要件说分配举证责任, 虽然该说在理论界最具说服力, 具有领导性的地位, 但纯粹使用“谁主张, 谁举证”原则, 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实践中的相关情况, 这在实践当中已经被证明是缺少指导意义的。想改变这种情况, 尤其是大规模侵权等领域, 应将举证责任分配由单纯的基于分析实体法法条转化为以实体法法条为基础、以举证的实际可能为前提的综合机制。将实际可能与法律要求相结合, 以杜绝因此而导致的不公。

我国《证据规定》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该规定给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分配举证责任, 这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的腾飞, 针对社会制度转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给予的调整。但是该规定在实践中也存在制约着法官自由裁量举证责任分配的因素, 即法官的个人业务素质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举证能力。如果法官的个人业务素质较低, 则无法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如果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举证能力较低, 则即使法官合理分配了举证责任可能也无法保证当事人的利益。再者, 要合理规范法官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权, 只有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的情形下, 即法律具体规定、证据领域司法解释、其他司法解释及证明责任契约用尽, 法官才可以使用自由裁量权。法官在使用司法裁量权时, 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以及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例如, 法官可以根据公平责任、举证难易程度、情势变更等来确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分配举证责任时, 法官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藏匿证据、毁灭证据、不当举证、拖延诉讼、恶意诉讼、翻悔自认等不诚信行为;法官在评定当事人举证能力时应综合考虑当事人自身的客观状况、当事人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当事人的经济实力等。

还应完善以下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原则。其一是显著事实。在审判中, 法官对一般通俗知识上的问题和已在理性上达到无可争执的程度的特定事实应当予以认知, 显著的事实无需证明原为古老的法谚, 某一个事实如果为社会上一般人所知晓, 那么法院为一般人之部分, 亦必知悉之无疑。[2]显著的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和法院于职务上已知的事实。[3]对法院认定的显著事实的反正是指虽法院认定某一事实是显著事实, 但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 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供的证据。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将有利于防止法院滥用认定权, 确保事实认定的真实性。其二是自认事实。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行为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 从而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诉讼行为。[4]确立当事人自认制度、确认自认的效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其三是推定事实。推定是指借助于已存在的事实, 以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的假设。它可以把举证责任转移给对方当事人, 而法官能在已查明的事实的基础上直接做出认定。推定事实可能引起举证责任的免除, 但是因为推定是人们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而经验的作用并非绝对的, 所以经由推定得出的事实与客观的事实又存在一定的差距, 只能是“盖然性的结论”。要克服推定的局限性, 要在适用上严格把握, 还要给另一方当事人足够的抗辩权。

参考文献

[1]占善刚.民事证据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77-179.

[2]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M].商务印书馆, 1976:29.

[3]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M].商务印书馆, 1976:26.

篇4: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关键词: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分配原则;分析研究

0引言

就法律角度而言,举证责任一般包含三种意义,即行为责任说、结果责任说及双重含义说。而且举证责任的含义表达比较直接的就是双重含义说,即举证责任包含双重含义,分别为行为与结果含义的举证责任,首先是行为含义的举证责任,主要是指当事人对相关事实具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再者是结构责任,则是在事实真伪难辨时,支持事实的当事人具有承担不利诉讼结果的责任。而目前民事举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举证责任的分配,即通过合法分配,才能找出败诉风险的承担人,从而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对于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索。

1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普通原则

就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原则,需要优先考虑民事诉讼过程的公正性和高效性,所以需要首先安装普通原则进行责任分配,即如新的《民事诉讼法》在第六十四条的第一款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简单来说,就是主张者举证,也被普遍认为是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普通原则。但是仔细分析第六十四条规定,举证责任的认定需要将

当事人在诉讼中所提出的主张作为责任认定标准,而并非将其主张的事实特点以及类型作为分配举证责任的认定,而且会与“不容许当事人对同一事物从正反两个方面都承担举证责任”的主要原则相矛盾。而且第六十四条规定本身并没有明确具体人员担任合作责任,同时没有提出事实不清的举证责任分配方[1]。

而基于国内法律要件分类说,按照《规定》指标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普通原则,①所有具备主张权利以及具有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只会針对产生权力或法律关系的事实具有举证责任,而且对虚构以及阻止产生权力或法律关系的事实没有举证责任,而且虚构以及阻止产生权力或法律关系的事实的举证责任应当由对方当事人承担;②若主张权利以及具有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当事人需要对变化或者消失的权利以及法律关系具有举证责任,而且对虚构以及阻止权力或法律关系变化或消失的事实不需担负举证。总的来说,《规定》的第二、五、六条均为举证责任分配的普通规定,第二条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第五条则对合同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详细的划分;而第六条则提出“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有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另外,第二条也是基于新《民事诉讼法》的一种补充,而第五、六条则是对一些固定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确定,即如合同、劳动纠纷等等案例[2]。

2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倒置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主要是来源于规定“当事人对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不承担举证责任,而有否认的一方当事人承担对相反事实的举证责任,如果否认的一方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要承担败诉后果。”而《规定》则再次发挥了补充作用,即如第四条,曾经对不同情况提出承担举证责任的方法:①发明专利的侵权诉讼,即如一些产品生产,生产相同产品的机构或者个体对自身生产的产品具有举证责任;②高危作业引发人身损伤,则需要责任机构或者责任人,就受害人故意引发损伤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③环境污染损害,要求加害者基于法规的免责以还有行为和损害情况不存在原因关系,即可承担举证责任;④建筑物或其上的放置物、吊挂物出现倒下、脱离、坠落引发人身损伤的侵权诉讼,则需要拥有者者及管理者对自身无过失履行举证责任;⑤家养动物引发人身损伤侵权诉讼,需要饲养员或管理者对就受害者或者第三方过失承担举证责任;⑥产品问题引发人身损伤的侵权诉讼,需要产品厂商根据法规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⑦共同危险行为引发人身损伤的侵权诉讼,需要危险行为人对其行为和损害结果的并不具有因果联系承担举证责任;⑧医疗问题导致侵权诉讼,则需要医疗部门对自身医疗行为与损伤结果不具有因果联系及不具有医疗过失承担举证责任。

3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特殊原则

对于举证责任分配,若法律有明确制定,则需要按照制定进行,但是法律并不能涵盖所有类型案例的举证责任,所以难免会出现遗漏的地方。而《规定》中的第七条就直接指出“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简而言之,第七条主要是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参考现有法律(如民法)以及司法诠释,给予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权利,而且具有适当的裁量权力[3]。

4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已经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按照一般情况、倒置情况以及特殊情况进行划分。但是法律还存在一些纰漏,所以需要完善,即如举证步骤省去,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取消举证步骤,提升民事诉讼的效率。即如某种事件若为广大社会公众所知,而法院也同时知晓,同时为固定存在的显著事实,则可以取消举证过程;再者,一些自认事实,即当事人对不利于自身的事实进行承认等等。

参考文献:

[1]肖钦鑫.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09(09):64-65.

[2]李一凡.浅析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10(10):33-35.

篇5: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问>>http://s.yingle.com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一、证明责任的负担原则

(一)证明责任负担的原则

证明责任,即举证责任的负担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并作为证明对象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二)证明责任负担原则的派生规则

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原则通常还可以派生出以下两个证明责任规则:

1.证明责任的免除。即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属于法定无须举证证明的对象时,则免除当事人就其主张事实的相应举证责任。

2.证明责任的转移。即在诉讼过程中,当诉讼主张在当事人之间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发生转移时,对该主张的证明责任也会随着诉讼主张在当事人之间的转移而随之转移。

★★★

二、证明责任负担的例外——举证责任的倒置

举证责任倒置是侵权纠纷案件中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规则。

(一)证明责任倒置情况下的举证

虽然证明责任倒置原则的确立有利于维护诉讼的公平原则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全部证明对象的证明责任均由对侵权行为持否定态度的被告承担,而是将侵权案件中较难以举证的证明对象的证明责任倒置于被告。

在侵权诉讼中,通常有三大事实需要证明:第一,受害人的损害事实;第二,侵权者的过错、违法行为;第三,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上述三大事实中,原告仅就自己所遭受的损失负证明责任,而其他两个对原告而言较难举证的事实则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

(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第4条的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证明责任: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6.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7.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8.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法院裁量证明责任的负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第7条的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四、其他案件中证明责任的负担

《证据规定》第5 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证据规定》第6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来源:(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http://s.yingle.com/ss/486832.html)诉讼知识.相关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上诉书范文都有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ss/662490.html  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662489.html  撞死人保释需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ss/662488.html  解除监视居住就是撤案了吗

http://s.yingle.com/ss/662487.html   二审不服还能上诉吗 http://s.yingle.com/ss/662486.html 审查起诉阶段程序 http://s.yingle.com/ss/66248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民法院怎样决定逮捕

http://s.yingle.com/ss/662484.html  刑事案件再审程序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483.html   职务侵占很难立案吗 http://s.yingle.com/ss/662482.html 哪些情况下被刑拘可以提出赔偿要求 http://s.yingle.com/ss/662481.html  2018年如何办理2018取保候审 http://s.yingle.com/ss/662480.html  公安局立案侦查的期限是多少天 http://s.yingle.com/ss/662479.html  公诉案件不起诉的种类

http://s.yingle.com/ss/662478.html 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ss/662477.html  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需要经过什么程序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ss/662476.html   坐牢花钱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475.html 案子到检察院能取保吗

http://s.yingle.com/ss/662474.html  什么是刑事上诉,刑事案件上诉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ss/66247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怎样见到被羁押在看守所的亲友 http://s.yingle.com/ss/662472.html  什么是辩护人的阅卷权

http://s.yingle.com/ss/662471.html  检察院批捕后能取保候审吗

http://s.yingle.com/ss/662470.html 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

http://s.yingle.com/ss/662469.html   家事审判制度 http://s.yingle.com/ss/662468.html 刑事拘留后可以直接行政拘留吗 http://s.yingle.com/ss/662467.html  刑事案件受害人怎么撤诉

http://s.yingle.com/ss/662466.html  刑事上诉辩护词如何书写

http://s.yingle.com/ss/662465.html 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 http://s.yingle.com/ss/662464.html  无期徒刑保外就医的条件和程序 http://s.yingle.com/ss/662463.html  被盗多少钱可以立刑事案件

http://s.yingle.com/ss/6624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 http://s.yingle.com/ss/662461.html  打人不想拘留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ss/662460.html   刑事判决书生效日期 http://s.yingle.com/ss/662459.html 刑事案件二审审限如何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458.html  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57.html  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2018年)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456.html  民事判决书的执行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ss/662455.html  有法院判决书对方不执行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54.html  刑事辩护律师存在的意义

http://s.yingle.com/ss/662453.html  委托代理人能否申请回避

http://s.yingle.com/ss/662452.html   仲裁裁决书格式范本 http://s.yingle.com/ss/662451.html 离婚诉讼二审会判离婚吗

http://s.yingle.com/ss/66245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民间借贷纠纷二审答辩状范文 http://s.yingle.com/ss/662449.html   二审败诉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48.html 取保候审到期会判刑坐牢吗,到期后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47.html  被刑事拘留6个小时怎么保释 http://s.yingle.com/ss/662446.html  法院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区别 http://s.yingle.com/ss/662445.html  刑事犯罪判刑信用卡透支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44.html   拿上判决书怎么执行 http://s.yingle.com/ss/662443.html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ss/662442.html  派出所立案后有期限吗

http://s.yingle.com/ss/662441.html  驳回反诉裁定书的事由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662440.html  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ss/662439.html  监视居住是否折抵刑期

http://s.yingle.com/ss/66243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70岁老人可以刑事拘留吗

http://s.yingle.com/ss/662437.html  检察院不起诉的案件有哪些种类 http://s.yingle.com/ss/662436.html  刑事拘留对于年龄有关规定(2018)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ss/662435.html  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多少天 http://s.yingle.com/ss/662434.html  生效民事判决申请抗诉受理审查的期限 http://s.yingle.com/ss/662433.html  检察院批捕通知家属吗

http://s.yingle.com/ss/662432.html  刑事案件定罪条件证据

http://s.yingle.com/ss/662431.html  什么是单位证明,单位证明能否成为刑事诉讼证据 http://s.yingle.com/ss/662430.html  刑事案件处理程序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429.html   辩护权有哪些种类 http://s.yingle.com/ss/662428.html 哺乳期可以刑事拘留吗

http://s.yingle.com/ss/662427.html  烧山保释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ss/66242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特殊涉毒人员收治期间可折抵刑期有哪些情形 http://s.yingle.com/ss/662425.html   申诉向谁提出 http://s.yingle.com/ss/662424.html 侦查终结的条件有哪些,对案件的处理又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423.html 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后还会被拘留吗 http://s.yingle.com/ss/662422.html  怎样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http://s.yingle.com/ss/662421.html    什么是法 http://s.yingle.com/ss/662420.html 监外执行收监谁决定 http://s.yingle.com/ss/662419.html 监视居住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662418.html  未收到判决书就执行了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17.html  罪轻辩护和轻罪辩护哪个更好 http://s.yingle.com/ss/662416.html  哪些官员职务犯罪需要指定异地管辖 http://s.yingle.com/ss/662415.html 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区别和联系 http://s.yingle.com/ss/66241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取保候审了多久会到检察院

http://s.yingle.com/ss/662413.html  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ss/662412.html  附条件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关系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411.html  行政拘留7天可以请律师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410.html  刑事案件终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刑事案件如何申诉 http://s.yingle.com/ss/662409.html  刑事传唤是强制措施吗,刑事传唤不到会怎样 http://s.yingle.com/ss/662408.html  2018年交通事故判决书范本

http://s.yingle.com/ss/662407.html   临时羁押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662406.html 侦查阶段刑事律师如何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http://s.yingle.com/ss/662405.html  起诉时被告人死亡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404.html  取保候审到期后能自动解除吗 http://s.yingle.com/ss/66240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范文 http://s.yingle.com/ss/662402.html   什么是第二审程序 http://s.yingle.com/ss/662401.html 法律对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是如何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ss/662400.html  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399.html  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的可以实行监视居住的司法机关 http://s.yingle.com/ss/662398.html  向检察院申请抗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ss/662397.html    刑事上诉书如何写 http://s.yingle.com/ss/662396.html 被偷多少钱可以立案 http://s.yingle.com/ss/662395.html 刑事案件不起诉意见书

http://s.yingle.com/ss/662394.html 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保证金能退吗 http://s.yingle.com/ss/662393.html  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392.html  被告人意外死亡的,判决书如何执行 http://s.yingle.com/ss/662391.html

篇6:民事举证责任分配

原告:赵某,女,200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某县某镇某村1组。法定代理人:赵某某,男,XX岁,系原告之父。

被告:某县某镇某村村民委员会第一村民小组,住所地:某县某镇某村。代表人:许某,该组组长。

被告:某县某镇某村村民委员会,住所地:某县镇村。法定代表人:苏某,该村民委员会主任。诉讼请求:

1、两被告给原告支付土地征用补偿款、安置款共计10000元。;

2、诉讼费用由两被告承担。事实及理由:

原告生于200X年X月X日,父母均为某县某镇村村民委员会第一村民小组成员,有承包土地。200X年6-7月份镇政府动员征地,土地被收走后,镇政府将部分土地补偿款支付给两被告,至今没有支付完毕,两被告对村组成员的补偿款分配也是分批进行的,现在也没有进行完毕。村组对征地补偿款进行第一次分配是在200X年1月10日,对原告父母分配了补偿款,却不给原告分配补偿款。

法律规定: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土地征用补偿费归农民集体所有,而非农民个人所共有。所以,征用土地补偿费的获得时间与该款的分配时间有时空间隔,在分配前,该征地补偿费一直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只要在分配时间前取得成员资格的,就应当享受该费用分配权,换句话说,分配权的取得时间,应当是集体经济组织决定将该征地补偿费进行分配时。所以,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用获得补偿费后,决定分配前出生的新生儿,具有参加分配征地补偿费的成员资格,与其他成员平等地享有该分配权。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新生儿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权利。

此致 某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

200X年X月XX日

代理要点

对新生孩子的成员资格认定。其父母均具有该村集体经济成员资格或父母一方为该组织成员,户籍登记在该组织的,虽然因“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而没有取得承包土地经营权,但是,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是法定权利,不是约定权利,且是农民生存之基本权利,可以因出生这一事件而依法律规定自然取得征地补偿费分配权,且无论是计划内生育还是计划外生育,成员违反计划生育之婴儿,依法有生存权利,都应享有征地补偿费的分配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因此,我们认为,所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指户籍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或生活在该组织,而对该组织的土地享有权利,负有义务的人。根据这一定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具有很强的身份性质,它可以依法定事件(如出生)而取保,和依合法行为(如因婚姻迁入)而取得。因此,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即以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有户籍,生活在该组织为基本原则;以对该组织土地享有权利、负有义务为补充原则。具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在该集体经济有户籍登记。户籍是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档案文书记载,具有较强的法定性,是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2、生存、生活在该集体经济组织。这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一种民事权利能力,人要生存才享有和具备,人死立即消灭。“生活”在该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指出生在该组织,且为已具备该组织成员资格的人所生的孩子。

3、对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享有权利负有义务。这主要是指对该组织的土地拥有与其身份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

《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第十条 家庭承包经营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下列人员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出生,且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二)因合法的婚姻、收养关系,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三)根据国家移民政策,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四)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并实际居住,在原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无稳定非农职业,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人员;

(五)原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现役义务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士官以及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

(六)原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刑人员;

(七)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规定,有权承包土地的其他人员。

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统一组织承包结束后,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承包方家庭增加的人口,以及符合第(四)项规定情形的新增人口,有权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承包土地。承包合同期限为本轮土地承包剩余期限。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实践中,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无法及时调整其他土地给被征地农民,亦无法对需要安置的人员进行安置,通常将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揉在一块,在提留30%后将其余70%(各地略有差异)分配给村民。

法律已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所以有权参与分配的也只能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认定的依据一般应以户籍为原则,但户籍又不是惟一依据。确系本村新生人口,根据法律规定,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故不能以其户口手续未办好而拒绝发放,只要能够确认征地补偿费分配于其出生之后,就应当认定其分配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又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 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每亩1800元、1600元、1400元、1200元。

上一篇:试论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以《看海峡》栏目实践为例下一篇:中考名著阅读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