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事侵权责任疑难问题及与刑事责任界限

2022-09-11

随着《刑法》修正案 (八) 的出台和实施, 刑法机制也显得日渐完善, 相关学者也对各类刑事侵权责任有着极为深厚的研究,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限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大量新类型, 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难以从抽象的法务中直观找到答案。要做到准确理解与使用法律, 努力实现依法公正办案, 唯有不断总结, 不断研究鲜活案例中的新情况核心问题,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努力寻求真理与答案。下面就让我们结合《侵权责任法》与《刑法》, 一起走进对民事侵权责任相关疑难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界限的研究。

这个假期, 我针对侵权责任法的一些相关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了调查研究, 并浅析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相应界限。首先我针对医疗侵权责任展开了调查。医疗侵权责任, 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患者发生生命, 健康, 隐私等人身权损害而应由医疗机构或实施医疗行为的人承担侵权责任。医疗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 因此对于受害者而言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医疗侵权责任主要包括医疗事故侵权责任和非医疗事故侵权责任。医疗事故损害责任主要具备以下几点构成要件:1.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医疗行为2.发生一定的损害后果3.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医疗机构存在一定过错。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 医疗侵权责任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即以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存在一定过错为前提。根据这种调查意见, 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过错, 发生医疗事故, 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这种情况下使用公平责任补偿原则, 而这种原则的适用前提是侵权人与受害人对于造成的损害结果均没有过错———这种调查结论与我国现行医疗侵权责任所实施的过错责任是不相符合的, 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侵权责任法》第57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调查过程中, 关于“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怎么理解, 在实践中引起了不同的观点。引起不同观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当时的医疗水平”是否包括地区, 医疗机构资质, 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38%的人认为, 不应包括地区, 医疗机构资质, 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因为患者到不同地区, 不同资质的医院看病, 受到的待遇应当一样。因此, 法律法规对医生的诊疗义务或者说注意义务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应当得到统一。

我们又针对在患者生命垂危等紧急情况下, 患者自身无法表达意见, 患者近亲属不同意医疗机构采取手术等医疗措施, 医疗机构能否经负责人批准, 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展开调查, 70%的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 不能去的患者及其近亲属意见, 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但在实践中, 由于考虑到紧急措施的对患者风险性, 以及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缘度。在患者家属不同意采取紧急医疗措施的情况下, 相关医疗机构往往不对患者采取紧急医疗措施。这个时候如果对患者产生了不利的后果, 可以免除医疗机构的责任, 但医疗机构须提供患者家属不同意医疗的证据。监狱医疗事故引起的严重侵权行为, 我国现行刑法典第335条规定了医疗事故罪。所谓医疗事故罪, 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 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医务工作的管理秩序和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利。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里的严重不负责任, 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的各个环节违反医疗规章制度,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医疗护理等职责。违反医疗规章制度是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原因, 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在认定医疗事故罪时, 应注意区分本罪与医疗意外事故的界限。所为医疗意外事故, 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由于患者的病情或特殊体质而发生了医务人员难以抗拒和难以预料的现象, 使病员伤残, 死亡或出现功能障碍。医务人员客观上无违章行为, 主观上无过失, 就不构成犯罪。

接下来我又针对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问题展开了调查, 在谈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存在缺陷是否承担产品责任时, 40%的人认为即使符合国家的行业标准, 仍不应降低消费者基于这层责任而产生的注意和保证义务,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也应当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产品缺陷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从属性上讲, 产品缺陷是一种不合理的危险状态。不仅是对产品绝对安全性的侵犯, 同时也背离了产品相对安全性。从客体上讲, 产品缺陷侵犯的是人身以及他人的财产安全, 产品的性能, 以及用途可能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 当事人约定的情形, 也可能存在外在形状以及内在品质上的瑕疵, 其内在核心是由于产品缺陷的存在, 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侵犯, 产品却显示生产者, 销售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事实基础与现实前提。虽然各国对产品缺陷大都予以规定, 但内容上却存在些许差异。一般而言, 国家和行业标准更多地是为了有效组织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产品质量而制定的。这些标准不仅不可能完全覆盖产品的全部安全性能标准,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上述法定标准也往往因不能及时修订以适应形势需要,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不仅会给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重大损失, 还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我国《刑法》就规定了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刑法》第140条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 销售者在产品中参杂, 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 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刑法》第141条, 第142条又先后制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所谓劣药假药, 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和按劣药处理的药品。首先, 我们一定要严惩这类犯罪,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要控制因产品和商品缺陷所导致的一般侵权事件, 违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环境问题一直是影响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有了良好的环境, 人们的健康指数便会得到安全保障和极大提高, 反之人们的健康指数就会大幅度下降。我国现行刑法典第338条规定了环境污染罪,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 排放, 倾倒或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 含传染病病原的废物, 有毒物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严重影响环境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环境保护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 排放, 倾倒或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 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 有毒物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严重污染环境”, 既包括发生了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环境事故, 但长期违反国家规定, 超标准排放, 倾倒, 处置有害物质, 已使环境严重污染或者破坏的情形。如果造成的是轻度的环境污染, 则不构成犯罪。可见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

我们针对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 谈到环境污染竞合侵权责任应当如何承担时, 70%的被调查者认为, 针对环境污染共同侵权不区分侵权人是否有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 由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另有30%的人认为, 对环境污染共同侵权应当区分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共同故意, 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共同过失, 则侵权人根据致害因素承担按份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7条规定, 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 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 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对没有共同意思联络的环境共同侵权责任进行了完善。在没有共同意思联络的情况下, 各侵权行为人的责任分配, 可采取比例分配法, 即对行为人的污染行为从污染物的种类, 排放量等因素上, 分别加以考察。参与程度大的多分担赔偿责任, 参与程度小的少分担赔偿责任。

通过对以上几类侵权事件展开的调查研究, 我掌握了一些较为复杂的侵权事件的处理原则, 通过对刑法相关条文的解读掌握了其与刑法之间的一些界线, 即这类侵权事件在哪些情况下会构成刑事责任, 通过调查, 我又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以后我将更加努力不懈地投入法学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学习之中。

摘要:2009年12月26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终于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我国法律体系中又一部支架性质的法律诞生。《侵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充分保护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不可否认, 《侵权法》颁布以后引发了相关专家对《侵权法》有关问题的激烈讨论。这些研究和探讨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侵权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要真正深入了解司法实务的需要, 难免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检验和积累。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民事侵权责任,刑法,刑事责任,责任界限

参考文献

[1] 杨震.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案例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 高铭暄.刑法学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生物技术药物学课程项目教学法模拟项目的实践下一篇:绿地建设后期效果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