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健康知识

2024-04-14

食品药品健康知识(通用6篇)

篇1:食品药品健康知识

**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 活动(2011~2015)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局、州局关于在2011~2015年期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在2011~2015年期间,全市共举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20场,每年举办4场。努力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建设成为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有效的品牌和载体。

二、活动范围

根据全市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到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补充编印教材。原则上要采用国家局统一编写的讲座教材进行讲座,同时也结合具体实际,对统一教材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编写出实用性更强、更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讲座教材,增强讲座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2011年,我局编印科普资料1本、5000册。以后每年编印的科普资料数量将比照2011年进行安排。

(二)建立讲座师资队伍。讲座师资队伍应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及专家队伍共同组成。市局负责组建本地的科普专家师资队伍,并负责培训与管理。

(三)举办科普讲座活动。2011~2015年期间,每年全市要举办食品药品科普知识讲座4场。在每年9月的“全国安全用药月”期间,集中组织开展科普讲座活动。要充分借助工会、妇联等具有资源优势的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力量,有效开展科普讲座活动。1

四、工作计划

(一)在2011年10月末前完成市级科普专家库的建立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统一教材的补充编写工作,并及时在局网站发布。

2012~2015年期间,每年将在4月底前完成专家库的调整及讲座教材的补充和更新,并在局网站发布。

(二)在2011年9月12日前制定并上报**市2011~2015年“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实施方案。

(三)2011年9月~2015年12月,根据本局的实施方案,及时完成补充教材的编印、专家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讲座活动,并达到任务指标要求。

五、组织管理

在市局科普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大讲堂活动的全程管理。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篇2:食品药品健康知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好方法:1.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2.不吃变质剩饭菜。

3.少吃、不吃冷饮。4.少吃、不吃零食。

5.不长期吃辛辣食品。6.剧烈运动后不急于吃食品或喝水。7.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8.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9.不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10.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二、判别伪劣食品有妙招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防范“七字法”,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 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若食用过多可能产生影响。

五防“小”。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此出现。

六防“低”。明显低于一般价格食品,价格太低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三、识别食品标签的关键在哪?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四、食品添加剂为何物?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五、15种食品最易“掺”毒 教你辨别

1.干辣椒(警惕:硫磺熏过,颜色不能太亮丽)

识别方法:硫磺熏过的干辣椒亮丽好看,没有斑点,正常的干辣椒颜色是有点暗的。用手摸,手如果变黄或者细闻有硫磺气味,是硫磺加工过的。

2.海带(警惕:化学品加工,特别绿的不能买)

识别方法:海带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学品加工过的。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

3.蘑菇(警惕:漂白粉泡过,雪白透亮中看不中吃)

识别方法:有的蘑菇雪白透亮,粒土未沾,价格还便宜,很可能用漂白粉泡过,中看不中吃。好的蘑菇生长在草灰里的,难免会沾上草灰。而且正常蘑菇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漂白过的蘑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会有腻腻的手感。

4.水发食品(警惕:甲醛泡发,一握就碎)

识别方法: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之徒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5.虾米(警惕:用氨处理,要选干爽不粘手的)

识别方法:有商家在虾米发潮后,用氨加以处理,使其表面与一般虾米无异。故挑选虾米一定要选干爽、不粘手、味道清香,细闻有没有刺鼻气味的。

6.西瓜(警惕:激素催熟,子是白的。)

识别方法:用了激素的西瓜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无甜味。此类瓜易出现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现象,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7.枸杞(警惕:硫磺熏制,有酸苦味要警惕)

识别方法:颜色特别鲜红的,光光亮亮可能是“毒枸杞”,颜色略带土色的是天然枸杞;“毒枸杞”摸上去有粘黏感,天然枸杞则相对干燥;另外,天然枸杞酸中带甜,而“毒枸杞”则有很重的酸苦味。

8.豆芽(警惕:化肥浸泡,不能选太粗壮的)

识别方法: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芽根不软,有光泽且白嫩,稍细,无烂根、烂尖等现象;用化肥浸泡的豆芽色泽灰白,芽杆粗壮,根短、无根或少根,豆粒发蓝,如将豆芽折断,则断面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的气味。

9.大米(警惕:白蜡油和矿物油抛光,鲜亮无比可能有毒)

识别方法:购买的大米鲜亮无比时,很可能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另外仔细看,因上油抛光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

10.银耳(警惕:硫磺熏制,并非颜色越白就越好)

识别方法:银耳的色泽并非越洁白品质越好。银耳经硫磺熏制可去掉黄色,外观饱满充实、色泽特别洁白,但存放时间稍长,约10~20天又会因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还原为原来的黄色进而发红。选购银耳时可取少许试尝,如舌头感到刺激或有辣味,可能是用硫磺熏制的。

11.黑木耳(警惕:明矾、碱水泡,有怪味可能掺假)

识别方法:真木耳略嚼后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假木耳通常都有掺假物的味道,如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

12.毛肚(警惕:双氧水、甲醛泡制,又白又大千万别吃)

识别方法:特别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变成白色的。购买时如果毛肚非常白,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用甲醛泡发的毛肚,用手一捏很容易碎,加热后迅速萎缩,应避免食用。

13.茶叶(警惕:铅铬绿染色,提防颜色太鲜艳)

识别方法: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具有毒性,正常“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铅铬绿的“碧螺春”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用开水冲泡后,正常“碧螺春”看上去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着色茶叶的绒毛则是绿色。

14.腐竹(警惕:加入“吊白块”)

识别方法:“吊白块”是一种工业用增白剂。不法分子为了让腐竹变白、光洁度提高、韧性增强,违规掺入有毒物质“吊白块”。“吊白块”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但加热后会分解出剧毒的致癌物质。合格的腐竹为淡黄色,蛋白质呈纤维状,迎着光线能看到一丝一丝的纤维组织;捏一捏,易碎的腐竹质量比较好;取几块腐竹在温水中浸泡,变软且泡出的水是淡黄色、不浑浊的,即为质优腐竹。

15.黄花菜(警惕:硫磺熏制,色泽迷人不正常)

识别方法:为延长存放时间,不法商贩用硫磺熏“陈货”,变鲜变干。二氧化硫超标的干黄花菜多呈浅黄、白色,因黄花菜经过鲜菜到干菜这一制作过程,其色泽应该越来越深,“色泽迷人”的干黄花菜多数为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其外表浅黄、浅白均属不正常,且有刺鼻酸味。食用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浸泡30 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

六、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允许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

七、亚硝酸盐、二氧化硫及硫磺等的介绍

1.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让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另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外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少量二氧化硫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解毒途经解毒后最终由尿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太大影响。但超量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氧化硫(7446-09-5)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二氧化硫(7446-09-5)慢性中毒,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肺通气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者引起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

3.中药材经硫黄熏蒸后的残留物是什么?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答:一般来说,经硫黄熏蒸后的药材会残留少量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物质。中药材及饮片不同于食品,其摄入量相对较少,且经硫黄熏蒸后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残留的挥发性二氧化硫,经过药材储存等环节,残留量会进一步降低。由于少量残留的二氧化硫进入体内后会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解毒后最终由尿液排出体外,再加上机体自身存在有内源性的亚硫酸盐,能耐受一定水平的亚硫酸盐。因此,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机体不致造成伤害。

八、肉制品消费指南 1.消费者选购食品尽量到大型商场或超市购买,并选择知名、有信誉的生产厂家的品牌。看标签,选择标识规范、齐全的产品,查看标签时应特别注意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清单、“QS”标识等信息,同时索取并保存好购物凭证。

2.肉制品选择颜色纯正的产品,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肉制品,此类产品可能添加过量色素。

3.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合适的、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知名企业的产品。

九、糖果消费指南

1.选购糖果尽量到大型商场或超市购买,并选择知名、有信誉的生产厂家的品牌。购买时看清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QS等信息,并索取并保存好购物凭证,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在选购糖果时注意“一看二闻三尝”。一看:糖果包装应完整无损,色泽正常,不要购买色泽过于鲜艳的糖果。二闻:质量好的糖果应无异味,无霉味;三尝:质量好的糖果口感符合相应类型糖果的口感,如硬质糖果口感应硬而脆,砂糖型应微酥而脆,凝胶糖果有咀嚼性和弹性,酥性糖果口感应酥脆等。

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须知

为加强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以下称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辖区内举办、承办农村自办宴席活动,以及从事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所称农村自办宴席,指农村家庭、其他组织或团体自办的、非营利性的各种群体性聚餐活动。农村自办宴席分为举办者自己加工制作食品、应举办者要求由专业加工服务者上门加工制作食品等形式。

所称专业加工服务者,指应举办者要求上门提供宴席加工服务活动队伍或个人,如“坝坝宴一条龙”、“家宴服务队”、乡村厨师等。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完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乡镇政府负责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农村自办宴席信息收集、报告、备案工作机制;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自办宴席现场食品安全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村自办宴席专业加工服务者进行备案,登记造册;及时报告和协助处置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培训指导。负责专业加工服务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农村自办宴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

举办者、承办者(专业加工服务者)是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其举办或者承办的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各自承担农村自办宴席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事件的相关法律责任。举办者、承办者(专业加工服务者)应当自觉履行农村自办宴席报告备案义务,主动接受和采纳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

保健食品的安全选购与食用

1.认清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和标识。国家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都要有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和“卫食健进字”(2003年前),或“国食健字G”和“国食健字J”(2003年后),分别对应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同时,所有批准的保健食品都有“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

2.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分辨,一般来说,产品功能是要在包装上予以体现的,同时,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也是经过评审部门审批的,企业不得随意修改。特别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所有进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也应该是中文,如果只有外文说明,又没有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识,就可以立即断定此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或非法走私的水货。

3.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起预防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更注重安全性;而药品以治疗为目的。真正患病时,还是需要药物来进行治疗。购买保健食品时不盲目听信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以免延误治疗。

4.应根据保健功能选择适宜自身食用的保健食品。任何保健食品都需要标明主要原料和功效成分。认识了保健食品产品的原料和功效成分,可明确该产品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并非人人适用,目前保健食品的功能很多,适宜人群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选购保健食品的时候,重要的是看产品的说明书,了解产品原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不适宜人群等,能满足您的需要。

走出保健食品的消费误区

误区之一:保健品等同于保健食品 社会上通行的保健品一词,概念笼统,规范的提法应是保健食品和药品。保健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与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具有本质的区别。保健药品则有主治功能。保健食品和药品在批准文号、外包装及产品说明书上均可以分辨出来。保健食品的批号为食健字,而药品的批号为药准字。误区之二:保健食品能治病

目前一些保健食品故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有治疗作用,其实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没有治疗作用,食品不能治病。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请消费者看清批准文号:如果出现食品的食字,而相应广告和产品说明书上又有治疗的疗效,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三点:消费者购买的是保健食品,这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有虚假成份,广告宣传的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因为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没有治疗作用,食品不能治病。

误区之三: 保健食品与药同用

许多患者在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的同时,还服用营养保健品,以期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这就产生了它们之间能否同用的问题。营养保健品常由滋补食品和补益中药组成,一般与中、西药物之间并无特殊配伍禁忌,可以同用。但少数补益中药与某些中、西药物之间确有配伍禁忌,若同用,一方面不利于营养保健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反应。同时应避免同服。

例如,含人参的营养保健品不得与萝卜子、五灵脂、藜芦同用,服用人参时也不宜食用萝卜和不宜喝茶。含甘草、鹿茸的营养保健品不宜长期与水杨酸类、甲磺丁脲等合用。因甘草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有肾上腺激素样作用;鹿茸也有糖皮质激素成分,与水杨酸衍生物合用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甘草、鹿茸与甲磺丁脲合用可减低后者的降血糖作用。保健食品常由多种物质组成,实际成分一般难以了解。为避免发生配伍禁忌,应将服用保健食品和服用其它中、西药物的时间错开1-2小时为宜。如有疑虑还可请医生作指导。误区之四:盲目相信产品的广告宣传。

凡是声称自己的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或治疗效果,都是不真实的,也是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对发现上述情况的,欢迎消费者向当地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误区之五:吃保健品可以代替忌口

糖尿病患者吃过某种保健品后就能吃香蕉、蛋糕等含糖分很高的食品,并且血糖不会上升,这是不可能的。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让糖尿病患者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血糖不升高,更何况是食品。如果糖尿病患者对任何食品都不忌口,最后很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代谢紊乱,引发心、脑、肾等多种急、慢性病。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给糖尿病患者服用任何降糖药物的前提就是病人要控制饮食,糖分较高的食品不要吃,否则服药也无法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某些保健食品称其含有的膳食纤维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蠕动,减缓身体对糖分的吸收,但这种减缓毕竟是有限的,病人如果在平时多吃些蔬菜、粗粮,同样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药品安全知识

1.什么是抗菌药?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抗菌药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滥用抗菌药对群体、对社会而言,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如当前耐多种药的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2.使用抗菌素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认为抗菌素是退烧药而随意使用。

误区二: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菌素疗效越好。

误区三:不少人为保险起见,随意应用抗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误区四:有细菌感染,不分清原因,立即使用抗菌素。

3.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能治病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反应,常常把这类有害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4.为何服药时一般不能饮酒?

这是酒中含有乙醇的原因。乙醇除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还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服药时饮酒,使消化道扩张,加速药物吸收,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5.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般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药品、含药保健品,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6.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故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7.孕妇用药要注意什么?

孕妇用药,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如病情确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

8.什么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医师或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或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自行到药店购药应该注意什么?

1、到合法的药店买药。合法的药店是经过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堂内都悬挂着《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和《营业执照》。一般合法药店中配有执业药师或者其他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2、若知道买哪种药,可直接说出药品名称;若不知道应该买哪种药,可向药店内的药师说明自己买药的目的,用药者的情况(是自己用,还是给孩子或老人买药),以及治疗什么病。应避免与不具备药学知识的促销人员过多接触。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没有医生处方,药店为了您的用药安全不会随意卖给您处方药。

4、在决定购买某种药品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看是否对症。如果对说明书内容不明白,可向药店内的药师咨询,以免买错药、用错药。

5、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不要买过期的药品。

6、保管好购药凭证,万一药品质量有问题,购药凭证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可与当地药品监管部门联系。

医疗器械科普小知识

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的?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逢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保健器材”都属于医疗器械吗?

很多人习惯于把健身俱乐部里的健身器材、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体育用品商店里的各种运动器械、各种按摩器具、康复及治疗仪器等统统都称为“保健器材”,这是一种俗称。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没有保健器材定义,符合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定义的产品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如何区分药品与含药物成份的医疗器械?

(1)对于产品中由药品起主要作用、医疗器械起辅助药品作用的(如预装了药品的注射器等),按药品管理。

(2)对于产品中由医疗器械起主要作用、药品起辅助作用的(如含药支架、带抗菌涂层的导管、含药避孕套、含药节育环等),按医疗器械管理。(3)含抗菌、消炎药品的创口贴按药品管理。

(4)中药外用贴敷类产品作为传统的中药外用贴敷剂,按药品管理。

对医疗器械的常见认识误区有哪些?

(1)误区一:医疗器械都是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只有医院才能有,需要医务人员才能使用。依据风险程度,国家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比较低,公众通过一定学习和查阅说明书就可以保障使用的基本安全,很多产品可以家用。第二类医疗器械中有一部分产品可以家用。第三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高,少部分可家用,应严格按照产品注册证书适用范围和说明书要求使用。

(2)误区二:非医疗器械当成医疗器械,如一些健身、“瘦身”、“增高”及保健类产品,被当作医疗器械。非医疗器械,都没有医疗器械注册文号。从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区别开来。

(3)误区三:只要是医疗器械,都比非医疗器械更有利于健康。两者不具可比性。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其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具有其一定的使用功能和适应人群;适范围外的,不宜用该医疗器械。非医疗器械的适应范围更为广泛,主要功能不是医疗目的,而是产品各自的功效。

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指什么?

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一般是在临床试验基础上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其科学性和法定性。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必须与该产品在其《制造认可表》或《产品注册登记表》中的相应内容相一致,不得随意夸大或变更。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查看产品的适用范围、禁忌证、注意事项等内容,搞清楚该产品是否适用。

网上销售医疗器械产品要遵守哪些法律规定?

网上销售医疗器械,应遵守《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消费者网上购买医疗器械时,要查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在网站首页查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

发现医疗器械造假等行为后,如何举报投诉?

消费者如果发现医疗器械造假,经营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超过有效期使用 “医疗器械”等行为,可以向县级及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如何看懂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

广告中必须标明批准的医疗器械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广告批准文号。

医疗器械产品的广告批准文号形式有以下三种:

(1)“X医械广审(视)第0000000000号”;

(2)“X医械广审(声)第0000000000号”;

(3)“X医械广审(文)第0000000000号”。

其中,“X”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0”由10位数组成,前6位代表审查的年月,后4位代表广告批准的序号;“视”“声”“文”代表用于广告媒介形式的分类号。如湘医械广审(文)第2012070023号,表示是湖南省2012年7月通过审查的,是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审查通过的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序列的23号,是文字性的广告内容。

医疗器械广告中不得出现哪些不适当宣传?

医疗器械广告中有关适用范围和功效等内容的宣传应当科学准确,不得出现:含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说明有效率和治愈率的;与其他医疗器械产品、药品或其他治疗方法的功效和安全性对比;在向个人推荐使用的医疗器械广告中,利用消费者缺乏医疗器械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弱点,使用超出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以外的专业化术语或不科学的用语描述该产品的特征或作用机理;含有无法证实其科学性的所谓“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的内容;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的;含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效退款”、“无依赖”、“保险公司承保”等承诺性用语,含有“唯一”、“精确”、“最新技术”、“最先进科学”、“国家级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等绝对化或排他性的用语;声称或暗示该医疗器械为正常生活或治疗病症所必须等内容的;含有明示或暗示该医疗器械能应付现代紧张生活或升学、考试的需要,能帮助改善或提高成绩,能使精力旺盛、增强竞争力、能增高、能益智等内容。

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医疗器械广告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此类虚假医疗器械广告主要是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或篡改审批内容,擅自发布的违法广告;还有一类是非医疗器械产品冒充医疗器械发布的非法广告。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任意扩大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范围;

二是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

三是会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专家、医生、患者、消费者等形象为产品功率作证明;

四是含有治愈、有效率等内容。

家用医疗器械主要有哪些?都能自行购买使用吗?

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械也都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主要有:

(1)家用治疗仪器:远红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

(2)家用检测器械:血压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电子体温表、听诊器等。

(3)家用医疗康复器具:家用制氧机、颈椎腰椎牵引器、防褥疮床垫、矫形器等。

目前,不少医疗器械产品都在向着“家用”的方向推销,也有越来越多人认可其“家用”的方便性。但实际上,一些使用条件比较严格的医疗器械还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不能贪图方便。

如使用血糖仪测血糖就需要扎破手指取血液测试,同时对血糖检测器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购买和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还有一些医疗器械是一部分植入体内,一部分在体外使用,如一些人工耳蜗、某些助听器、人工喉及直接接触角膜的隐形眼镜等,这些器械都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培训下使用,切勿自行配置使用。

如何选购家用医疗器械? 从退热贴、体温计、血糖仪、医用棉签、创可贴,到老年人使用的轮椅都属于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械,购买时要从产品分类、证照等多个方面入手。

(1)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用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弄清产品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结合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产品。

(2)要学会查看产品证照。所有的医疗器械,包括进口医疗器械在内,都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上市销售,包装、说明书上必须印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没有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注册证号的,要么是假冒产品,或不属于医疗器械产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证号的真伪。

(3)要学会查看产品分类。我国实行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类。看产品注册文号中“第”字后的第一位数字,是1就为第一类,是3就是第三类,医疗器械只有三个类别,类别越高风险程度越高。如医用棉签,XXX(省、市)药监械(准)字2013第1XXXXX号,为一类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XXXXXX号,为三类医疗器械。第三类医疗器械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因为这类医疗器械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使用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应该向商家咨询清楚产品类别及其安全隐患,从而选购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4)要看经营者有没有资质。为了确保购买的产品合法有效,消费者要到正规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在购买时要查看商家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对流动销售、临时设摊销售的产品要慎重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5)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医疗器械在注册审批时,其适用范围是要经过监管部门严格认证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查看正式的产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在推销产品时不按照批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宣传,甚至任意夸大产品疗效,宣传“疗效神奇”、“包医百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就要特别留神了。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都不属于医疗器械,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且未经过任何的临床验证,消费者若购买这些商品来治疗疾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贻误病情救治。

(6)缴费后别忘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因为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消费者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票据的产品,否则,难以维权。

购买了不合格医疗器械,怎么办?

如果您发现所购的医疗器械产品是不合格产品,建议及时做两件事,维护自身权利: 第一,维权。您应当保存该医疗器械产品和购进发票,直到您的权利得到维护;如果您使用了该医疗器械并造成损害的事实及后果,还要保存相关的证据,如就医的病历、发票、伤残报告等,当然最好还有使用与造成损害的鉴定报告。维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另一个是从损害赔偿的角度。选择哪一种方法进行,就看是否有利于维权和是否便利进行选择。一般讲,如果购买了不合格医疗器械没有使用,或使用了没有造成危害,您可以直接找商家索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得到赔偿,在这过程中,您可以寻求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帮助,这种方法比较便利。如果您购买并使用该医疗器械,且造成了伤害,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不足以维护自身的权利,这时您应当选择诉讼途径,以损害赔偿来维权更有力度。

第二,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让职能部门调查处理,以维护医疗器械市场的秩序。

医疗器械适合“体验式销售”吗?

体验式销售是商品销售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想提供体验就可以体验的,比如汽车试驾,至少要求体验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

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有其适用范围、禁忌证、注意事项和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内容等,有的还有特殊的存储条件、方法,这些就需要产品提供者具备对提供体验医疗器械性能、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储存方法等的了解,同时还要能够对消费者(患者)健康状况作出确切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误导消费者(患者),并合理地使用医疗器械,为消费者(患者)解除病痛。

简单地允许生产、经营商通过体验来销售医疗器械,会存在很多风险。

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主要有哪些风险?

现在有些公司专门针对老人或其他特定人群在社区或其他场合组织医疗器械“体验”活动,提供一些“医疗器械”供老人免费或极低费用的使用,然后劝说老人花上千甚至上万元的钱购买这些产品,诸如某些按摩椅、磁疗仪等。这一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方式,具有一定的消费和健康风险。

第一,产品提供方没有对消费者(患者)健康状况正确鉴别的专业资质和能力,盲目提供医疗器械体验,一旦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也不能也无权作出专业判断,可能直接损害消费者(患者)的健康利益,轻则延误病情诊治,重则造成健康损害,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销售体验过程中无法提供消费者(患者)的健康相关专业的体验记录,一旦有纠纷发生,消费者(患者)维权困难。

第三,与诊治相关的活动,都应当事前严格审批,而医疗器械采用体验式销售,规避了这方面的法律管辖,给某些不法行为(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消费误导、假劣产品销售等)的存在提供了方便。

第四,已经发现一些“体验式销售”的经营资质、场所、产品等存在“偷梁换柱”现象,有些还具有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应如何规避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方式的风险?

从质量与安全角度,消费者在接触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时,要注意经营企业是否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所销售的产品是否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要查看产品说明书、标签、标识,要分析销售人员对产品的宣传是否超出了医疗器械许可证标示的适用范围。如果有夸大、虚假宣传现象,诱骗或误导消费的行为,不但不能购买,还应该及时向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相关部门将依法处理。比如,企业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而经营医疗器械,产品没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是使用假的注册证,都可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以寻求帮助。

使用电子血压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测量结果自我诊断及治疗有风险,应遵从医生指导。

在普通心律失常(比如说房早、室早及房颤等)的情况下测量会造成误差。请勿对袖带过度加压。会造成手臂瘀血或麻痹。

患有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疾病的患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测量时因手臂受到挤压,可能会导致急性内出血。

请勿在血压计附近使用移动电话或其它发射电磁场的装置。请勿对血压计的本体或袖带自行拆卸和改造。

测量时需保持正确测量姿势,并在温度适宜的房间内测量血压。测量前预先去洗手间。在进食、饮酒、抽烟、运动和淋浴后,至少等30 分钟才开始测量。测量前请至少休息15 分钟以上,连续测量时,请至少间隔2分钟以上。

目前应用较多的助听器有哪几种?

目前我国人群中应用较多的助听器有:盒式助听器、耳背型助听器、耳道型助听器、深耳道型助听器。如何正确选购玻璃体温计?

1.体温计玻璃管应透明光滑,不应有妨碍读数的气泡、刮花、斑点。2.体温计标度线应平直,并垂直于玻璃管的中心轴线。

3.体温计标度线、计量数字和标志颜色应牢固,不允许有脱色现象和影响读数的颜色污迹。4.感温液在体温计毛细孔内移动后,毛细孔壁上不允许有附着感温液的痕迹。

5.购买玻璃体温计时最好找正规药店或医疗器械商店,它们的进货渠道比较正规,更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电子体温计时要注意哪几点?

(1)检查电子体温计外观应无明显裂纹、毛刺、刮伤、脏污,零部件不可松动。(2)检查电子体温计提示音应清晰、响亮,显示屏显示数字应清晰、完整。(3)电子体温计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

(4)电子体温计均需在产品适当位置或随附文件上标注:产品名称及型号、生产厂家、产品注册号、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电源电压、出厂日期或批号、CMC计量许可证编号、CPA型式评价证书编号(仅红外线体温计适用)。

体温计测体温要掌握什么样的方法?

人体体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差距,人体体温在清晨比较低,近傍晚则会稍高。所以一天内体温测量结果有轻微差距,这是正常的。

(1)口温测量:将体温计感测头前端放在舌头下,稍用力压住,测量时要将口完全紧闭,期间不要说话,正常口温约36.0~37.5℃。

(2)腋温测量:将体温计感测头置于腋下最前端和身体平行的位置,手臂紧靠身体,确保体温计被皮肤完全覆盖且不受空气影响,正常腋温约35.0~37.0℃。

(3)肛温测量:在体温计前端涂上水溶性润滑剂,插入少于约1.5公分的体温计前端到肛门口,如遇任何阻力马上停止测量。正常肛温约36.2~37.9℃。

(4)耳温测量:测量前将耳道内耳垢或异物清理干凈,将耳朵轻轻向后拉以使耳道伸直,将侦测头放入耳道,按下测量键后即可读值。正常耳温约35.8℃~38℃。

(5)额温测量:测量前将额头附近汗水或化妆品清理干凈,用手将头发拔开,将感温头对准眉心约1~3公分的距离,按下测量键后即可读值。正常额温35.8℃~37.8℃。购买避孕套(安全套)应该注意哪些基本问题?

根据我国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以下称橡胶避孕套)产品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购买避孕套(安全套)时查看其外包装上应有以下标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在有效期内;产品包装无淫秽图片。另外,在付款后务必保留购买避孕套(安全套)的电脑小票及其他相关单据。使用避孕套可预防哪些疾病?

避孕套除了有很好的避孕作用外,还起到男女生殖器官的部分隔离作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微生物,预防多种疾病的传播。

预防子宫颈癌:避孕套可以阻止精液和包皮垢进入阴道,故对子宫颈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预防性传播疾病:一般乳胶避孕套能够部分隔离性传播疾病的一些病原体,如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巨细胞病毒、淋病球菌、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等。

预防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使用避孕套可以阻止男方生殖器上的病菌传染给女方,故有预防这些疾病的作用。反之,女方患有阴道炎时,避孕套也可阻止病菌传染给男方。

预防精液过敏症:使用避孕套,不让妻子接触丈夫的精液,这样就不会发生精液过敏反应。

辅助治疗某些免疫性不孕:有些不孕的妇女体内存在抗精子抗体。性交后精子进入宫颈粘液,其中的抗体可使精子凝集或制动,使之不能上行入子宫腔,从而导致不孕。若采用避孕套3~6个月,可暂时断绝与精液的接触,待妇女体内抗精子抗体的滴度下降后,停用避孕套后短期内可望受孕。

家用制氧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家用制氧机主要用于保健,不可用于急救或重症病人;或请遵循医生的嘱咐来使用机器;(2)请勿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制氧机;(3)吸烟时请勿使用制氧机;

(4)使用过程中,注意氧气连接管是否通畅,避免有折死的地方,以免出现故障;(5)切勿使用湿手插拔电源插头,以免触电危险。长时间不使用氧气机请将插头拔下;(6)制氧机使用时请水平摆放,不能将机器倾斜,倒置或将散热排气口堵住;(7)定期清洗更换过滤棉;(8)制氧机工作时应远离火源;(9)湿化瓶中应按要求添加水。

如何理性购买血糖仪?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及时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非常重要,监测、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务。糖尿病患者对控制血糖采取的任何措施,比如用药,控制饮食,使用胰岛素,对使用结果的了解,也必须通过检测血糖水平,才能心中有数。有些患者使用尿糖试纸,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尿糖试纸不能反映低血糖的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家配备一台血糖仪非常有必要。购买血糖仪,必须注意以下方面:选择一种售后服务好,试纸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不同品牌血糖仪的试纸不同,不能互相借用。试纸最好购买方便,易操作,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范,并确认你可单独操作。血糖仪的显示屏所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血糖仪最好有“记忆”功能,以便将你测定的血糖值储存。自测类血糖仪不能用于药物调整,也不能用于胰岛素调整。化妆品鉴别方法或检验方法:

1.做过是判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仔细观察其做工。看印刷。如果印刷的边缘不整齐,仿货的几率比较大。

2.闻味道。一般正品护肤品,味道很小,很自然,香味雅致,淡雅清新;仿货的香味比较浓,比较香,一种劣质香水的而味道。

3.条纹。膏状体化妆品一般的条纹是较比较均衡清晰的,而仿品则参差不齐。4.千万不要轻易的相信什么防伪码,防伪电话查询,手机查询。CIQ这些东西,全部是仿货厂商自己制作出来的。从味道和造工两方面判断较准。

选购方法及注意事项:

1.购买前检查包装盒上的标签是否齐全。

2.选购膏霜类化妆品和润肤乳液时,可根据个人对香气的嗜好选择不同香型的产品。甚至是无香的产品,香气应纯正、幽雅,无不良异味。

3.选购洗面奶时,可根据个人对香气的嗜好选择不同香型的产品,甚至是无香的产品,香气应纯正、幽雅,无不良异味或耗油味。

使用化妆品时消费者应注意:

1. 观察产品的颜色是否自然。一般化妆品颜色较淡,为白色、淡黄色;若发现颜色变深或者间隔有深色斑点,说明腐败或变质了。

2.闻气味。若原来的芳香有变,有异味则说明被污染。谨防化妆品引发皮肤过敏。使用化妆品前,先阅读包装上的使用说明,特别是使用新品牌产品时,先在手臂内侧或耳朵根部涂少量产品,过24小时后没有出现红肿、发痒等过敏现象,方可使用新品牌产品。

化妆品储存或保养方法:

1.怕热:温度过高的地方不宜存放化妆品。2.怕晒:阳光或灯光直射处不宜存放化妆品。

3.怕冻:化妆品可放在冰箱的保鲜冷藏室保存,不能放在冷冻室保存。4.怕潮:有的化妆品受潮后易发生霉变。

篇3:保健食品非药品明白消费得健康

然而, 有些浑水摸鱼的商家其产品并不合格, 在宣传上也可谓不择手段。在网站上搜索“保健品”三个字, 大部分新闻标题都是“高价保健品夸大成分作用”、“保健品消费陷阱”、“揭秘保健品推销骗局”、“天价保健品靠广告忽悠”, 以及“如何防范保健品诈骗”、“如何选购保健品”、“保健品不抗癌, 专家提醒患者遵医嘱”等等。各大媒体曝光不断, 相关法规陆续出台, 违规商家却依然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 这与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知密切相关。在即将于5月24日开始实施的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明确定义:保健食品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指明了保健品是有特定功能的食品, 根本不具有治病的效果。尽管在业内这是基本常识, 很多普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却并不了解。再加上市面充斥着那些原料以次充好, 或原料与标识不符, 甚至使用违法添加物的违规保健品生产商, 这才会出现轻信商家虚假宣传, 拿保健品当作治疗重病的良药的受害者。

篇4:食品药品健康知识

1 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内涵

1.1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媒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媒体( 报刊、广播、电视)稳步推进,新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异军突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3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手机网民4.64亿( 占网民总数78.5% )。

1.2 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

舆情,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媒体和网民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围绕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所形成的公开或非公开的信念、态度、认知、意见和情绪等综合表现。

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是指有关部门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信息发布和互动,化解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所引发的矛盾和危机,消除不良影响,引导舆情向正面转变。

2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现状和特点

2.1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的现状

据统计,“食品药品安全”一词都在近五年网络排名的“十大热点关键词”, 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指出,我国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舆情事件数逐年增长,热度呈波动性上升。三年来,4月份发生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数量最多,共有35起[1]。温州都市报载,该市统计局对5300位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温州市居民2013年最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2]。

2.2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时效性更强。我国的网站数量有294万个。二是互动性、针对性、从众性强。网络时代形成了自由、互动、多渠道的信息格局,尤其是贴吧作为一种基于搜索引擎演化而来的网络社区,网民的接触率极高,某些“水军”利用广大网民的从众心理,煽动网民跟风,制造负面舆情。三真实性和可靠性不稳定。如红牛的“添加门”事件,最后调查结果表明:事件本身就是一个“乌龙”。 咖啡因、苯甲酸钠属于食品添加剂,不属于药品,在饮料中添加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是饮料行业的国际通行法,而且符合质量安全。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媒体的报道及转载引起了民众对饮用红牛的担心。四负面性强。新闻主要表现为对两种社会事件的关注, 即失序和秩序 。媒体往往对失序事件有更大的兴趣[3], 通过关注这类事件, 可以经对比获得安全感和对秩序的重新认识,尤其是与重大民生有关的饮食用药安全事件。

3 我国食品药品网络舆情的应对

3.1 我国食品药品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性

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有民生问题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涉及面最广、群众感受最直接、容忍度最低的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人人关心、燃点很低,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尤其在网络时代,食品药品安全的个别问题、局部问题,往往会被炒作放大,造成社会恐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3.2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的难点和重点

近年来网络谣言呈指数增长,既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突出的体现,同时又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矛盾。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散布谣言,很难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完全根治。如何及时有效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让谣言失去温床,是舆情引导成败的关键。

3.3 健康教育在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作用

奥尔波特提出关于谣言的公式: R = I × A[4]。其中,R 是Rumor 即“谣言”; I 是Importance 即“重要性”; A 是Ambiguous即“含糊性”。这一公式表明: 谣言的产生与谣言涉及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程度有关,换言之,事件越重要,信息越模糊,谣言滋生传播的空间就越大。总之,关系人们饮食用药的信息是重要的,含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科学性的信息,最容易引起谣言的滋生传播。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 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传递, 指导、帮助群众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从而提升人们的“智”。

3.3.1 面向主流媒體的健康教育。 在我国,官方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仍然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由于官媒缺乏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健康知识,因此需要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和官媒搞好协作,加强对媒体人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培训,共同做好食品药品安全政策解读和健康知识宣传,使广大网民能够及时、准确、便捷地获得可靠信息。

3.3.2 面向民间媒体的健康教育。一是当地食品药品安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舆情监测和处置机构。设置专职舆情管理员、监测员,建立一个网站、开通一个政务微薄,建立一支由信息员、网评员、网监员构成的舆情队伍;二是办好食品药品监管网站和政务博客。利用网站、微博,发布惠民信息,定期发布有关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警示、检验检测信息、查处食品药品案件信息,建立网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让网友了解准确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并以主动亲民的态度和平等的身份和网民沟通、探讨,促使网站、微博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答疑解惑的桥梁,努力打造成网友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意见领袖。这有一个相关的健康教育案例:曾有题为“本人是江西省萍乡市性病艾滋病防疫站工作人员,有问题的进”的帖子,自发帖之日起5 日内,网民共提出52 个问题,回答96 次,阅读点击3. 1 万次[5],说明跟帖的网民比较认同由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人士所发布的信息,希望得到权威的、准确的答案;三是大力扶持网络科普组织 。在2011 年日本海啸引发的中国“盐荒”谣言过程中,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配合政府机构,对消解“碘盐防辐射”网络谣言引发的公共危机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6]。非政府科普组织具备的非营利性和自愿性特征,以及与公民社会的天然联系,可有效弥补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政府机构“政府失灵”和私人组织“市场失灵”的弊端,对于治理效率的提升和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2013舆情蓝皮书:我国10年来舆情事件数逐年增长[N]. 北京晨报, 2013-08-20.

[2] 社会经济热点哪个排第一 食品药品安全市民最关注[N]. 温州都市报, 2013-01-17.

[3] 陈卫星 .紧急时刻的信息传播[J].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16-20

[4][美]奥尔波特. 谣言心理学[M]. 刘水平等译,沈阳: 辽宁 教育出版社,2003: 17

[5] 白冠男1,钮文异2.某网站贴吧“艾滋病吧”一个月帖子的内容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28(8):649 -653

篇5:食品药品健康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近期,攸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文标准。培训对象为全县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机关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月10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教育局在县进修学校电教室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联合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培训。

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有242家,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304名。县食药监局在培训会上着重讲解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和处理、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仓库规范管理制度等食品安全知识。

3月13日和3月14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县食药监局五楼电教室和县党校会议堂,分别组织机关食堂和餐饮店店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培训。

培训过程中,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民生食品安全问题,县食药监局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餐饮服务操作规范;采购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索证索票,认真做好台账登记;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取得体检培训合格证上岗等餐饮服务基本操作规范。

全县城关地区共有机关单位食堂52家、餐饮店149家,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212名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县食品监局组织参训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测试。

篇6: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简报

简报一: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根据省市局关于“安全用药月”活动安排,近期,庐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庐江县创建文明县城活动为契机,拉开了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庐江站”的序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安全用药月”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动员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二是扎实开展活动。9月7日,该局组织执法人员及药学专业人员,在天成大药房门口设置了咨询宣传点,发放《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接受安全用药咨询、政策、法规咨询,并免费进行健康检查;9月19日,在该县鲍井社区举办“安全用药知识大讲堂”,分别从用药观念存在的误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如何正确看待输液等方面进行解析,引导群众正确、合理、安全用药。

三是创新形式求实效。期间,该局积极采用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不仅广泛发动当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其门店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安全用药科普宣传用语,并积极利用“51庐江网”等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

截至目前,该局共计发放宣传材料余册,接待各类咨询300余次,深入浅出的宣传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下一步,该局将利用广播电视等音像宣传工具,通过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宣传的影响力。

简报二:

9月14日下午,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联合省执业药师协会共同开展的,淮安市食品药品科普知识校园行暨执业药师“三走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活动启动仪式在淮阴中学新城校区内举行。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的方案和措施,积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普法教育,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治理,构建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少,形势依然严峻,迫切需要把食品药品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向学校、学生和家庭拓展、延伸,从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食品药品安全观念,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反过来促进家庭饮食用药生活行为模式的转变,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

省执业药师协会负责人表示,此次淮安作为全省执业药师安全合理用药服务周启动仪式的主会场,是落实执业药师协会宗旨,服务大众用药安全的重要体现。下一步还将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等系列宣传和咨询活动,通过持续的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意识。

市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引入社会共治理论,融入市场经济学原理,充分运用“食品安全+互联网”思维,把食品安全搬上互联网,搭建起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多方共治共赢平台,打造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行业特征、淮安特色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路径,成功入选“江苏基层改革探索100例”。“透明安全餐饮”荣获“中国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奖”。到今年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都将接入淮安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体系,家长朋友们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移动客户端,就可以查看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状况。

活动中,约30名执业药师代表作了现场宣誓,并由学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了倡议书。我市食药监管工作人员、执业药师及学生和家长、老师约1500人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现场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手册及相关宣传资料约2000余份。

本次食品药品科普知识校园行暨执业药师“三走进”活动,将通过开展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巡展、科普知识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该活动是我市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理、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提升食品药品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宣传普及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学生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家校食品药品消费环境具有积极而深远意义。

简报三:

为深入宣传新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县文件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于9月22日上午由镇食安办牵头组织镇科协、工商、农推、卫生、科技、团委、文化等部门参与,在集镇农贸市场举行宣传咨询活动,活动主要围绕“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制文化水平”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重点宣传法制与诚信,突出新的食品安全法宣传。

本次宣传主要是以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戗牌等形式,向广大群众、经营业主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引导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本次宣传共接待咨询人数100多人次,发放有关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安全、健康知识、科普知识、新农合等资料约2000多张,悬挂横幅8条,戗牌12块,短信200多条,且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到村、学校、农贸市场、超市等。通过宣传活动,一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增强了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食品安全的浓烈氛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简报

2.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简报

3.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简报

4.街道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简报

5.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简报

上一篇:去广西北海旅游特色特产下一篇:检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