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2024-04-12

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精选8篇)

篇1: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来料加工项下进口下列料件、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

⑴.外商提供的料件用于加工返销的;

⑵.进口属于来料加工装配项目所直接必须的机器、品质检验仪、安全和防治污染设备,以及厂内使用的装卸设备;

⑶.外商提供的生产管理设备;

⑷.进口合理数量的用于安装、加固设备的材料;

⑸.进口直接用于企业加工生产出口成品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燃料油。编辑整理

篇2: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2016-06-03 王术芳

进出口财税通 外贸企业的委托加工,有两种业务模式:保税进口料件委托加工、应税料件委托加工

保税进口料价委托加工,指从境外采购材料,用进料或来料手册保税通关,然后委托给工厂为其加工成品,向工厂支付加工费。

应税料件委托加工,指从境内采购应税材料,或从境外进口材料但通关时按一般贸易缴纳进口税,然后委托给工厂为其加工成品,向工厂支付加工费

操作模式:

保税进口料件委托加工:原来该模式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委托给工厂加工并支付加工费,工厂开具加工费发票;二是把原材料作价销售给工厂,工厂开具成品发票。自2012年退税改革后,财税2012 39号取消了作价加工模式,即购入的保税材料需要采用委托方式,工厂只收取加工费。对于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由于外贸企业需要退税,因此工厂开具加工费发票时需要注意,品名要开具成品名称,备注栏写加工费,有一些地区也允许可以直接开"XXX加工费”,这需要视各地税局的要求(国说公告2013 12号规定出口货物报关单显示的品名必须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的品名一致才可以退税)

应税料件委托加工:在2012年退税改革前,外贸企业自购原材料并委托工厂加工后出口的,在退税时用购货的专用发票和工厂开具的加工费发票申请退税,即两票制。但退税改革后,财税2012 39号规定“外贸企业应将加工修理修配使用的原材料(进料加工海关保税进口料件除外)作价销售给受托加工修理修配的生产企业,受托加工修理修配的生产企业应将原材料成本并入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开具发票”,同时国税公告2013 12号要求出口货物报关单显示的品名必须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的品名一致才可以退税。所以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该委托模式为适用退税发生了变化。操作模式分如下两种:

1、外贸企业购入原材料后,讲原材料作价销售给工厂并给工厂开具专票,工厂加工完成后,把加工费和原材料的合计金额一并开具成品发票给外贸企业

2、外贸企业联系好原材料供应商后,以工厂名义采购,供应商开票给工厂。工厂生产完成后后,把加工费和原材料的合计金额一并开具成品发票给外贸企业。

另外还要提醒一下,有一些外贸企业自己采购零部件,自己进行很简单的组装,然后按成品出口,这类业务也不允许退税,因为:

1、外贸企业没有加工能力,不符合业务实质;

2、取得的发票跟出口报关单品名不符。对于此类业务也需要改变下操作模式才能符合退税要求

篇3: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一、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的演变

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后, 国税发【1994】239号文的规定:让另一承接进料加工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 再加工、装配出口的, 这样的可免征生产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第二阶段:出口退税统一按“先征后退”或“免抵退”税办法, 深加工结转业务应视同内销征税。

二、深加工结转业务税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现阶段, 由于我国的贸易管理以及税收管理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和建立一个完整的而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矛盾, 这就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将出口税率降低后, 这一矛盾更加突出。现在社会中, 由于上游企业没有进项税额抵扣, 而且上游企业给下游企业开具外销发票, 致使执行难度大大的提高。

2.

我国现行的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制度存在内在缺陷。例如, 现在, 通过上游的产品传递给下游产品, 必须要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 出口退税是要到最后一个环节才能执行。但是这种行为一旦被海关查出, 发现结转业务使用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要通过补缴关税和进口增值税来填补这种违法内销。海关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实施单项统计。结转企业以外汇结算的, 海关按照有关规定签发报关单外汇核销证明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意见的通知》的规定, 转厂深加工上、下游企业之间比照进出口贸易以外汇结算, 而且还要按相关规定办理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核销手续。

3.

税赋过重。对于深加工以及出口贸易业务来说, 退税的环节是发生在产品最后出境到时候, 而在深加工结转出口的货物中间每道环节均实行征税, 这样势必造成对深加工链条长、配套要求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 经常迫使企业只是一次性的。单一加工组装直接出口, 中断处理链, 会直接致使企业的产业萎缩情况发生, 对于加工贸易的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在, 上游和下游企业通过申请加工贸易结转的方式来将税收造成的成本降到最低。但这不仅造成了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 而且还对我国经济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实行征税或免税的利弊分析

1. 实行征税政策的利弊端

(1) 会严重占压企业资金, 削弱企业竞争能力, 并且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2) 这会对出口退税造成更大的压力和影响。如果对深加工结转出口的货物征税, 这将会形成国家政策的互相矛盾和混乱, 会是我国长期的整体加工贸易政策一贯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它会致使退税工作量加大, 影响外贸出口, 从而我国贸易出口企业将产生更大的压力。

(3) 会增加沿海港口的压力。如果实行征税政策, 会使我国沿海港口货物进出口的压力急剧增大, 而且也会导致产品运输成本的剧增, 使资源经济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4) 会导致双重赋税的产生。在进行加工贸易转厂过程当中, 企业需通过交纳与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值的保证金。在下一道转厂过程中如果再实行征税这必将使企业缴纳双重税赋的问题, 致使加工企业的负担加重。

2. 免税政策的利弊端分析

(1) 难以促进一般贸易出口。加入实行了免税政策, 会导致一般贸易出口国内材料以及零部件的使用是一种有利的政策。因为输入增值税是计入原材料成本当中的, 没有实行退税政策, 通过使用免税进口的原材料, 这样的产品在未来的过年免税处理当中是以进口保税材料的形式存在, 造成了许多的加工产品会出现在我国境内, 而且所有的加工产品都没有增值税的负担问题, 但是, 在我国使用原材料来进行加工出口产品的环节当中, 必须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来进行生产加工, 来鼓励出口进口材料。

(2) 由于我国的转厂深加工的管理手续较多, 这就导致了税收管理难度的加剧, 而且还会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 不能够通过实物实地来进行管理。并且, 转厂情况以及管理方式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活动, 必定会产生较多的漏洞。但是通过实施征税, 将会使操作更加简单规范, 而且也会减少漏洞存在, 对于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起到积极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必须要实行进口和国内生产均保税的政策。

(3) 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不符。首先不符合“国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材料政策”。因为进料加工贸易和加工费用豁免, 在国内的材料增值税是包含在加工成本当中的, 并且不会施行退税, 这是不利于加工贸易简单的企业对我国的原材料的使用。而且, 对于加工贸易管理方向的确定也是相当不利的。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管理的水平, 为了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行业集中的出口贸易企业和加工区, 国家批准了设立出口加工区。

四、结论

对我国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实行免税或者是征税政策都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税收政策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而且它还还参与到外贸、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协调、统一和协调的问题, 因此, 无论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是免税还是征税都各有利弊。当前,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 对国内结转环节实行一段时期的免税政策, 并且不出口退税。第二, 对我国的国外贸易、海关以及外汇相关政策的调整和税收管理进行有效地监控, 保证出口退税资金能够及时且足额到账, 使深加工和转让货物的税收政策在适当的时间能够调整出口加工区免税。这不仅可以促进出口加工区的发展, 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管理, 同时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材料, 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推广, 大量的国际领先企业在我国兴起, 和许多相关企业的支持, 从而致使“结转链”的形成, 产生了许多企业将原材料生产成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出口转移现象。从目前的政策的实施看来, 海关、税务部门对加工贸易结转的理解有所不同。由于出口企业不知道现在的形势, 所以严重影响深加工业务进一步的转移。

关键词:深加工贸易,征税政策,免税政策

参考文献

[1]周朝勇.按简易征税办法出口货物的筹划案例[J].注册税务师, 2013, (4) :38-40.

篇4:浅谈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生产计划

一、前言

保税货物同普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程序具有显著差别,通常在产品进入国境且在海关监督下无需缴纳进口税额,但进口后需要经过存储加工再对外出口。由于保税货物的通关流程较为复杂,故而对其通关全称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全面掌握保税货物通关基本程序的前提下,提高其管理效率已成为加工贸易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保税货物的概念与特征

保税货物是指在经过海关监督和批准后尚未办理纳税手续便得以进口,而后在进口国境内进行存储以及加工和装配后再出口出境的货物。根据我国《海关法》,保税货物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特定目的,《海关法》将保税货物规定为具有两种特定目的的进口货物,分别为以货物存储为主的贸易活动和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加工制造活动;(2)暂免纳税,保税货物的暂免纳税这一特性也是由《海关法》所决定的,《海关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经由海关批准的待进口的保税货物,当收发货人员向海关缴纳相应保证金后,可暂时免去保税货物的关税;(3)复运出境,复运出境既是保税货物的另一关键特征,由于保税货物并未以普通的货物办理进口纳税手续,故而,其需要在存储、加工之后再复运出境,使经营者较好地履行了其保税货物进出口过程中的法律义务。

三、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如下:(1)合同登记与备案。保税货物的经营单位应持对外签约合同和本单位相关部门批件,就合同的登记与备案向海关部门进行申请办理,待海关对相关文件核准无误后,签发登记手册,并将文件备案;(2)进口货物。企业需要持有海关针对该保税货物所签发的《登记手册》与其他相关凭证进行申报,从而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3)存储与加工复运出口。货物进入地区后,应存储在海关制定的区域,同时,由其指定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制造和加工,加工工作结束后,企业应持《登记手册》向出境地海关申办保税货物的出口手续;(4)货物出口后,经营单位仍需持《登记手册》和相关资料同合同备案海关办理核销手续,从而确保进出口保税货物的顺利通关。

四、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有效方法

1.销售管理

在交易方式和销售计划管理方面,企业销售部门应以交易方式为依据对销售订单(计划)做出分类管理,同时,将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相关货物订单纳入到保水加工贸易的货物管理中来,通过在订单与销售计划中同时标明“保税(加工)货物”,并在不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加工货物的订单或计划中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从而使企业的加工、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所需加工和管理监督的保税货物。在客户管理方面,加工贸易需要尽可能建立起详细的客户资料管理档案,通过采集和整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并将相关客户信息以交易方式为依据进行归类,提高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效率。

2.生产计划管理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而言,其需要根据企业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产品销售计划或所接收的保税货物加工订单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对于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的订单,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还需在生产计划上也进行如此标注,同时,将其纳入到非保税加工货物的管理计划当中;而对于标注“保税货物”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时仍需在计划单处标注“保税货物”的标记,同时将其纳入到保税加工的货物生产计划当中。

3.物流账目管理

根据我国《海关法》规定,凡事在海关注册的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具备进出存账、实际消耗原材料的账册、订单、生产令等凭证所反映的业务活动时,需以海关稽查条例和相关会计法规为依据建立保税货物账册和报表。具体账目管理方法如下:(1)加工贸易企业需要针对原材料和成品分别设立账目,主要原材料与成品应该单设科目,委托和受托加工后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也需单独设立科目予以登记。(2)企业生产部门需要将订单号填写到领料单处,对所收入的需加工货物,还需记录其仓单编号与来源和货物的性质等,从而确保所生产加工出的成品能够与发出订单的企业相互对应;(3)在确保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的记录与核算是分开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小计或年度合计的方式向相关会计科目记录到本账中,而本年合计则以本年月度小计的合计为最终计算结果,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账目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

本文以保税货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其通关流程,从销售、生产计划与物流账目等方面对企业保税货物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全面探究。可见,未来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对于以良好的货物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洪星,李电生.保税货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1,01(12):39-41.

[2]廖鑫凯.新型保税货物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01(06):118-120.

篇5: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处置宣传材料

保税货物监管的意见

一、概念界定.....................................................2

二、处置方式.....................................................3

(一)企业申请内销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3

(二)企业申请退运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4

(三)企业申请放弃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5

(四)其他处置情形............................................5

三、内控要求.....................................................7 附件1:《海关总署就保税料件处理等问题答问》.......................8 附件2:《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税业务办理须知》..................10 附件3:相关规章规定............................................12

为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海关加工贸易政策及监管事宜,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及申报行为,引导企业合理处置加工贸易项下边角料等保税货物,现将海关后续监管的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概念界定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加工单位成品所耗用的料件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边角料,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海关核定的单位耗料量内(以下简称单耗)、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用于加工该合同项下出口制成品的数量合理的废、碎料及下脚料。

剩余料件,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剩余的、可以继续用于加工制成品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

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包括完成品和未完成品)。

副产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加工生产出口合同规定的制成品(即主产品)过程中同时产生的,且出口合同未规定应当复出口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产品。

受灾保税货物,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出口业务中,因不可抗力原因或者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造成灭失、短少、损毁等导致无法复出口的保税进口料件和制品。

二、处置方式

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加工后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及受灾保税货物属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任何企业、单位、个人不得擅自销售或者移作他用。

企业可申请退运、内销保税料件及边角料,若因故无法退运或内销的,企业可申请放弃。

(一)企业申请内销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

1.申请内销边角料,外经贸部门免予审批,企业直接报加工贸易核销科核准并办理内销有关手续。

(1)按照边角料的报验状态归类后适用的税率和审定的边角料价格计征税款,免征缓税利息;

(2)按照边角料的报验状态归类后,属于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环保总局及其授权部门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免于提交许可证件。

2.申请内销剩余料件或者内销用剩余料件生产的制成品,按照下列情况办理:

(1)剩余料件金额占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3%以内(含3%)、且总值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外经贸部门免予审批,企业直接报加工贸易核销科核准,在对剩余料件按照规定计征税款和税款缓税利息后予以核销。剩余料件属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环保总局及其授权部门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免于提交许可证件。

(2)剩余料件金额占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3%以上或者总值在人民币1万元以上的,由外经贸部门按照有关内销审批规定审批,海关凭外经贸部门批件对合同内销的全部剩余料件按照规定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剩余料件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企业还须按照规定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

(3)使用剩余料件生产的制成品需内销的,海关根据其对应的进口料件价值,按照本条第(1)项或者第(2)项的规定办理。

3.加工贸易企业需内销的副产品,由外经贸部门按照副产品实物状态列明内销商品名称,并按加工贸易有关内销规定审批,海关凭外经贸部门批件办理内销有关手续。

(1)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经回收能够提取的副产品,未复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向海关备案或者核销时应当如实申报。

(2)内销副产品,按照副产品的报验状态归类后的适用税率和审定的价格,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

(3)按照副产品的报验状态归类后,如属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企业还须按照规定向海关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

4.加工贸易企业内销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如涉及关税配额管理、特别关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关税或者报复性关税)管理从其规定。

(二)企业申请退运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

加工贸易企业因故申请将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退运出境的,海关按照退运的有关规定办理,凭有关退运证明材料办理核销手续。

(三)企业申请放弃上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

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而申请放弃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的,凭企业放弃该批货物的申请和海关受理企业放弃货物的有关单证经海关核实无误后办理核销手续。放弃的货物按照下列情况办理:

1.经海关核定有使用价值的,由主管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变卖处理;

2.经主管海关核定无使用价值的,由企业自行处理; 3.对按照规定需进行销毁处理的,由企业负责销毁,海关凭有关销毁的证明材料办理核销手续。

(四)其他处置情形 1.剩余料件结转

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将剩余料件结转到另一个加工贸易合同使用,限同一经营单位、同一加工厂、同样进口料件和同一加工贸易方式。凡具备条件的,海关按规定核定单耗后,准予企业办理该合同核销及其剩余料件结转手续。剩余料件转入合同已经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原审批部门按变更方式办理相关手续,如剩余料件的转入量不增加已批合同的进口总量,则免于办理变更手续;转入合同为新建合同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按现行加工贸易审批管理规定办理。

同一经营单位申请将剩余料件结转到另一加工厂的,应当经主管海关同意并缴纳相当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风险担保金;对已实行台账实转的合同,台账实转金额不低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经主管海关同意,可以免予缴纳风险担保金。2.受灾保税货物的处置

加工贸易受灾保税货物(包括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在运输、仓储、加工期间发生灭失、短少、损毁等情事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及时向主管海关报告,海关可以视情派员核查取证。

1.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加工贸易受灾保税货物,经海关核实,对受灾保税货物灭失或者虽未灭失,但完全失去使用价值且无法再利用的,海关予以免税核销;对受灾保税货物虽失去原使用价值,但可以再利用的,海关按照审定的受灾保税货物价格、其对应进口料件适用的税率计征税款和税款缓税利息后核销。受灾保税货物对应的原进口料件,属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环保总局及其授权部门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免于提交许可证件。企业在规定的核销期内报请核销时,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1)商务主管部门的签注意见;

(2)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赔款通知书或者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有关检验检疫证明文件;

(3)海关认可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2.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加工贸易企业因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导致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在运输、仓储、加工期间发生灭失、短少、损毁等情事的,海关凭商务主管部门的签注意见、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和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赔款通知书或者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有关检验检疫证明文件,按照规定予以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后办理核销手续。本款所规定的受灾保税货物对应的原进口料件,如属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企业须按照规定向海关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本办法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件的除外。

三、内控要求

企业应当对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统一记账、分别核算;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规范的财务账簿、报表,记录保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保税货物的进出口、存储、转移、销售、使用和损耗等情况,如实填写有关单证、账册,凭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和核算;应在保税货物海关监管期限以及其后3年内保存上述资料,以备海关核查。

(一)凡在海关备案或注册的来料加工厂有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的,必须按照海关稽查条例、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保管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

1.进出存账及相关凭证。包括原材料账、产成品账、边角废料账、生产设备账、委托加工和受托加工账,入仓单、送(出)货单、领料单、退货单、边角废料处置单,其他反映来料加工保税货物真实物流情况、来料加工不作价设备的使用和处置真实情况的账簿与单证。保存15年。

2.反映每批量完工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情况的账册或记录。保存15年。

3.银行存款账和现金日记账。保管25年。

4.与加工过程有关的资料,包括订单、生产令(制造令)等。保管15年。

5.反映资金往来等情况的其它有关账册。保管15年。

(二)凡在海关注册的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有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的,必须按照海关稽查条例、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保管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

1.进出存账及相关凭证。包括原材料账、产成品账、车间领用料件账、边角废料账、生产设备账、委托加工和受托加工账、收/送货与转厂对照账,入仓单、送(出)货单,领料单、退货单、边角废料处置单,其他反映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真实物流情况、减免税设备的使用和处置真实情况的账簿与单证。保存15年。

2.反映每批量完工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的账册或记录。保管15年。

3.与加工过程有关的资料,包括订单、生产令(制造令)等。保管15年。

4.我国会计法规规定设立和保管的其他会计账册,凭证、报表。

(三)凡在海关注册的从事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其他保税加工企业有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的,必须按照海关稽查条例、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保管下列账册、凭证和报表:

1.进出存账及相关凭证。包括商品进出账、生产设备账,入仓单、送(出)货单、退货单。保存15年。

2.银行存款账和现金日记账。保管25年。

3.反映与资金往来等情况的其他有关账册。保管15年。附件1:《海关总署就保税料件处理等问题答问》

进口保税料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边角废料产生,它们不但占用库房场地,有的甚至影响了厂区环境。

问:这些边角废料企业可以自行处理吗? 答:只要是进口保税料件,不管你是所有人还是实际使用人,除了加工成品复出口以外,以其他的任何方式进行任何处置都必须获得海关的批准同意。

问:哪些属于进口保税料件?

答:进口保税货物不但包括保税料件自身,还包括由此产生的所有衍生物,除了上述涉及到的边角废料外,还包括半成品、副产品、残次废品、边角余料、因灾受损货物等等。

问:保税料件的正当出路在哪里?

答:一是复出口。无论是成品还是其他各种形态的副产品,通过正常途径复出口,拉到境外随你怎么处理都是可以的。

二是补税内销。无论是料件本身,还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或者其他衍生物,如果要内销,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事先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经过海关审核并补征关税以后才可以进行。其中料件和成品内销,必须首先取得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属于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还必须先申领到相应的许可证后,再到海关办理补税内销。

三是内部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例如塑料制品的下脚料)。需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样的回收加工也应该事先报告海关,回收加工形成的成品必须全部进入保税料件账册。

四是放弃。根据企业提出的放弃申请,海关可以根据保税料件及其衍生物的实际情况要求企业将放弃货物运送至指定地点;属于需要销毁的,必须按海关要求进行销毁并将销毁过程作出记录,以备海关核查。

问:什么情况下,企业可处理保税料件? 答:就保税料件而言,向海关提出放弃申请后,海关认定无任何商业价值的部分。对于这部分料件,企业才可以处理。

附件2:《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税业务办理须知》

(一)作业流程

1.填写内销征税呈批表、企业内销征税申请、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征税预录入清单;

2.交纳50元预录入费;

3.内销征税联系单录入(每周二、四); 4.递交如下单证(1)料件内销:

A.内销征税呈批表 B.企业内销申请 C.内销批准证

D.内销商品相关许可证件及复印件 E.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征税预录入清单

F.预录入打印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税申报单 G.原进口合同、发票、进口报关单、手册复印件 H.《代理报关委托书及委托报关协议》 I.海关需要的其他单证。(2)边角料、副产品内销:

A.内销征税呈批表 B.企业内销申请

C.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征税预录入清单 D.预录入打印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税申报单 E.《代理报关委托书及委托报关协议》

F.企业废料收购合同、销售发票或收据及其他销售记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公章(若无,需提供情况说明)

G.海关需要的其他单证

5.海关审核内销征税联系单及随附单证,企业报关员在打印的联系单上签字确认;

6.办理通关手续,在报关单随附单证栏必须填写c(小写字母)开头的内销征税联系单编号;

7.报关单放行后将报关单及税单复印件10日内交核销科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以上流程适用于料件、边角料、副产品内销征税等贸易方式,适用于纸质手册、电子手册及电子账册。

(二)注意事项

1.电子账册企业办理边角料内销业务时,需在“内销征税预录入清单”备注栏、“内销征税呈批表”、“企业内销申请”中注明核销周期及相应日期。电子账册企业在每次核销周期结束后,要主动递交边角料补税申请,若未在下次核销之前递交申请,暂停电子账册执行。

2.剩余料件金额占实际进口料件总额3%以内(含3%)、且总值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免收内销批文及许可证件。

3.纸制手册与电子化手册办理内销征税业务时,需在手册进出平衡后,手册有效期前办理。各企业在递交补税申请前,应确认手册无未结关报关单。

4.同一企业若有多本手册申请合并补税时,需将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手册分开办理。合并补税的手册,可直接将补税报关单及税单附于手册中进行核销,无需再由内销岗位签批。

5.如实申报损耗率。例如有些料件在手册或账册中没有备出损耗率,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损耗,且产生的边角料有利用价值,企业除应及时变更手册或账册外,在内销补税申请向海关说明,并以实际损耗率来计算边角料,做到如实申报。

附件3:相关规章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16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55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50号)

5.《关于调整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收利息适用利息率有关问题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09年第13号)

篇6: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一)电子化手册管理简介

电子化手册管理是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另一个监管方式。

电子化手册管理仍然以企业的单个加工贸易合同为单元实施对保税加工货物的监管,但不再使用纸质手册。海关为联网企业建立电子底账。一个加工贸易合同建立一个电子化手册。

1.电子化手册管理特点

电子化手册管理有以下特点:

(1)以合同(订单)为单元进行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每份加工贸易合同(订单),海关根据合同(订单)建立电子底账,企业根据合同(订单)的数量建立多本电子化手册。

(2)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申请办理合同审批和合同备案、变更等手续。

(3)纳人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管理。

(4)纳入电子化手册的加工贸易货物进口时全额保税。

(5)无需调度手册,凭身份认证卡实现全国口岸的报关。

2.电子化手册的建立

电子化手册的建立同样要经过加工贸易经营企业的联网监管申请和审批、加工贸易业务的申请和审批、建立商品归并关系和电子化手册等3个步骤,基本程序同电子账册。

电子化手册商品归并关系的建立是针对联网企业的所有料号级保税加工货物的,是一项基础性预备工作。归并关系一经海关审核,即产生企业以后所有向海关申报的 HS编码级的基础数据,不需要每本电子化手册都进行申报审核。

电子化手册商品归并原则与“便捷通关电子账册”商品归并原则一致。海关审核通过企业提交的预归类、预归并关系后,企业将申报地海关、企业内部编号、经营单位、加工单位、主管海关、管理对象等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保

税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序号、货号、中文品名、计量单位、法定单位等企业料号级物料数据传送到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海关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向企业发送回执。

企业接收回执后,再将包括归并关系列表、归并后物料信息、归并前物料信息列表等数据在内的料件归并关系和成品归并关系发送至电子口岸,海关予以审核通过,建立电子底账。

(二)报关程序

1.备案

电子化手册的备案分为按合同常规备案和分段式备案两种。

(1)按合同常规备案

按合同常规备案除不申领纸质手册以外其他要求同纸质手册管理基本一样。详见纸质手册管理有关内容。

(2)分段式备案

分段式备案指将电子化手册的相关内容分为合同备案和通关备案两部分分别备案,通关备案的数据建立在合同备案数据的基础上。

合同备案环节的备案内容有3部分,即表头数据、料件表和成品表。

①表头数据

表头数据包括企业及企业合同的基本信息,如经营单位、加工单位、手册类型、主管海关、商务主管部门、贸易方式、征免性质、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编号、进口合同、备案进口总额、进口币制、备案出口总额、出口币制、加工种类、有效日期、管理对象等内容。

②料件表

料件表包括料件序号、商品编号、商品名称、申报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申报数量、申报单价、总价、币制等内容。

③、成品表

成品表包括成品序号、商品编号、商品名称、申报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申报数量、申报单价、总价、币值等内容。

电子化手册备案时,海关审核要求与对纸质手册的审核要求完全一致:审核企业的备案申请内容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是否相符,备案申请数量是否超出了商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加工生产能力,企业的相关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电子化手册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手册编号。

(3)备案变更

①合同备案变更

企业办理合同备案变更手续应当通过电子口岸向主管海关发送合同备案变更数据,并提供企业的变更申请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变更证明”,以及相关单证材料。

②通关备案变更

如果通关备案已通过,则合同备案变更通过后,系统将对通关备案的数据自动进行变更。

2.进出口报关

电子化手册方式下联网监管企业的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与纸质手册方式一样,适用进出口报关阶段程序的,也有进出境货物报关、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和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3种情形。

(1)进出境货物报关

①报关清单的生成企业在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境报关前,应从企业管理系统导出料号级数据生成归并

前的报关清单,或通过电子口岸电子化手册系统按规定格式录入当次进出境的料号级清单数据,并向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报送。

②报关单的生成数据中心按归并关系和其他合并条件,将企业申报的清单生成报关单。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模式联网监管系统的报关申报系统调出清单所生成的报关单信息后,将报关单上剩余各项填写完毕,即可生成完整的报关单,向海关进行申报。

如属异地报关的,本地企业将报关单补充完整后,将报关单上载,由异地报关企业下载报关单数据,进行修改、补充后向海关申报。

③报关单的修改、撤销

异地报关的报关单被退单,且涉及修改表体商品信息的,应由本地企业从清单开始修改,并重新上载报关单,异地下载后重新申报;如仅需修改表头数据的,则可在异地直接修改报关单表头信息后,直接向海关申报。

有关许可证件管理和税收征管的规定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保税加工货物进出境报关一样,参照纸质手册部分的有关内容。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

电子化手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一样,参照纸质手册部分的有关内容。

(3)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

电子化手册管理下的联网企业以内销、结转、退运、放弃、销毁等方式处理保税进口料件、成品、副产品、残次品、边角料和受灾货物的报关手续,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一样,参照纸质手册部分的有关内容。

后续缴纳税款时,同样要缴纳缓税利息(边角料除外)。缓税利息计息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者制成品所对应的加工贸易合同项下电子化手册记录的首批料件进口之日,截止日为海关签发税款缴款书之日。

3.报核和核销

海关对电子化手册核销的基本目的是掌握企业在某个电子化手册下所进口的各项加工贸易保税料件的使用、流转、损耗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以下的平衡关系:

进口保税料件(含深加工结转进口)=出口成品折料(含深加工结转出口)+内销料件+内销成品折料+剩余料件+损耗-退运成品折料

海关核销除了对书面数据进行必要的核算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盘库的方式进行核对。

电子化手册采用的是以企业合同(订单)为单元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可以有多本电子化手册,海关根据加工贸易合同的有效期限确定核销日期,对实行电子化手册管理的联网企业进行定期核销管理,即对电子化手册按照对应的合同(订单)项下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进行平衡核算。报核和核销的大体程序如下:

(1)报核

企业通过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向主管海关传送报核表头、报关单、进口料件、出口

成品、单损耗等五方面的报核数据。

(2)核销

海关对报核的电子化手册进行数据核算,核对企业报核的料件、成品进出口数据与海关底账数据是否相同,核实企业申报的成品单损耗与实际耗用量是否相符,企业内销征税情况与实际内销情况是否一致。

(3)结案

篇7: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发布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19号 【发布日期】2014-03-12 【生效日期】2014-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2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已于2014年2月13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2月26日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发布,并以海关总署令第168号、195号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署 长

2014年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手册设立、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承揽者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接受海关监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统称料件),经过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第四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

第五条 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的,加工成品出口后,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予以核销。

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料件按照规定在进口时先行征收税款的,加工成品出口后,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退还已征收的税款。

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产品属于应当征收出口关税的,海关按照有关规定征收出口关税。第六条 海关按照国家规定对加工贸易货物实行担保制度。未经海关批准,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

第七条 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第八条 海关可以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核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海关核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九条 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进出口报关、核销,应当采用纸质单证、电子数据的形式。第十条 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海关有关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以及其他有关单证,记录与 本企业加工贸易货物有关的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出口等情况,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且进行核算。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将加工贸易货物与非加工贸易货物分开管理。加工贸易货物应当存放在经海关备案的场所,实行专料专放。企业变更加工贸易货物存放场所的,应当经海关批准。第二章 加工贸易货物手册设立

第十一条 经营企业应当向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手续。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不在同一直属海关管辖的区域范围的,应当按照海关对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规定办理手册设立手续。

第十二条 除另有规定外,经营企业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贸易方式、单耗、进出口口岸,以及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规格型号、价格和原产地等情况,并且提交下列单证:

(一)主管部门签发的同意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有效批准文件;

(二)经营企业自身有加工能力的,应当提交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三)经营企业委托加工的,应当提交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企业《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四)经营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

(五)海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第十三条 经营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提交齐全、有效的单证材料,申报设立手册的,海关应当自接受企业手册设立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加工贸易手册设立手续。

需要办理担保手续的,经营企业按照规定提供担保后,海关办理手册设立手续。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在经营企业提供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后办理手册设立手续:

(一)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侦查,案件尚未审结的;

(二)由于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要求经营企业在办理手册设立手续时提供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

(一)租赁厂房或者设备的;

(二)首次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

(三)加工贸易手册延期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四)办理异地加工贸易手续的;

(五)涉嫌违规,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案件尚未审结的。

第十六条 加工贸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办理手册设立手续:

(一)进口料件或者出口成品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

(二)加工产品属于国家禁止在我国境内加工生产的;

(三)进口料件不宜实行保税监管的;

(四)经营企业或者加工企业属于国家规定不允许开展加工贸易的;

(五)经营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报核已到期的加工贸易手册,又重新申报设立手册的。第十七条 经营企业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申报内容、提交单证与事实不符的,海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货物尚未进口的,海关注销其手册;

(二)货物已进口的,责令企业将货物退运出境。

本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情形下,经营企业可以向海关申请提供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并且继续履行合同。

第十八条 已经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手续的经营企业可以向海关领取加工贸易手册分册、续册。

第十九条 加工贸易货物手册设立内容发生变更的,经营企业应当在加工贸易手册有效期内办理变更手续。

需要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的,还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章 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加工

第二十条 经营企业进口加工贸易货物,可以从境外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进口,也可以通过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入。

经营企业出口加工贸易货物,可以向境外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出口,也可以通过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出。

第二十一条 经营企业应当凭加工贸易手册、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专用报关单等有关单证办理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报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经营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列入海关统计。

第二十三条 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的,转入企业、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的主管海关申报,办理实际收发货以及报关手续。具体管理规定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并公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得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

(一)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被海关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二)有逾期未报核手册的;

(三)由于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

加工贸易企业未按照海关规定进行收发货的,不得再次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

第二十四条 经营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业务,应当按照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自外发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经营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业务,不得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者;承揽者不得将加工贸易货物再次外发。

经营企业将全部工序外发加工的,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的同时向海关提供相当于外发加工货物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

第二十五条 外发加工的成品、剩余料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货物,经营企业向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相关手续后,可以不运回本企业。第二十六条 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实施监管的,经营企业和承揽者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七条 加工贸易货物应当专料专用。

经海关核准,经营企业可以在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进行串换,但是被串换的料件应当属于同一企业,并且应当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第二十八条 由于加工工艺需要使用非保税料件的,经营企业应当事先向海关如实申报使用非保税料件的比例、品种、规格、型号、数量。

经营企业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向海关申报的,海关核销时应当在出口成品总耗用量中予以核扣。

第二十九条 经营企业进口料件由于质量存在瑕疵、规格型号与合同不符等原因,需要返还原供货商进行退换,以及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售后服务需要而出口未加工保税料件的,可以直接向口岸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已经加工的保税进口料件不得进行退换。第四章 加工贸易货物核销

第三十条 经营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并且自加工贸易手册项下最后一批成品出口或者加工贸易手册到期之日起30日内向海关报核。

经营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提前终止的,应当自合同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海关报核。

第三十一条 经营企业报核时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进口料件、出口成品、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以及单耗等情况,并且按照规定提交相关单证。

经营企业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向海关报核,单证齐全、有效的,海关应当受理报核。

第三十二条 海关核销可以采取纸质单证核销、电子数据核销的方式,必要时可以下厂核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应当自受理报核之日起30日内予以核销。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三十三条 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海关凭主管部门准予内销的有效批准文件,对保税进口料件依法征收税款并且加征缓税利息,另有规定的除外。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第三十四条 经营企业因故将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退运出境的,海关凭有关退运单证核销。第三十五条 经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按照海关对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规定办理,海关凭有关单证核销。

第三十六条 经营企业遗失加工贸易手册的,应当及时向海关报告。海关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对遗失的加工贸易手册予以核销。

第三十七条 对经核销结案的加工贸易手册,海关向经营企业签发《核销结案通知书》。第三十八条 经营企业已经办理担保的,海关在核销结案后按照规定解除担保。

第三十九条 加工贸易货物的手册设立和核销单证自加工贸易手册核销结案之日起留存3年。第四十条 加工贸易企业出现分立、合并、破产、解散或者其他停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海关报告,并且办结海关手续。

加工贸易货物被人民法院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封存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当自加工贸易货物被封存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海关报告。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或者其他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货物,是指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加工成品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

加工贸易企业,包括经海关注册登记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

经营企业,是指负责对外签订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

加工企业,是指接受经营企业委托,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以及由经营企业设立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并已经办理工商营业证(执照)的工厂。

单位耗料量,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进口料件的数量,简称单耗。

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承揽者,是指与经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承接经营企业委托的外发加工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外发加工,是指经营企业委托承揽者对加工贸易货物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最终复出口的行为。

核销,是指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复出口或者办理内销等海关手续后,凭规定单证向海关报核,海关按照规定进行核查以后办理解除监管手续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保税工厂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按照海关对加工贸易保税工厂的管理规定办理。第四十四条 进料加工保税集团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按照海关对进料加工保税集团的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按照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的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十六条 加工贸易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按照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单耗的申报与核定,按照海关对加工贸易单耗的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 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进口时先征收税款出口后予以退税的管理规定另行制定。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2月26日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发布,并经海关总署令第168号、195号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篇8:来料加工货物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 海关在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方面不断创新, 一些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以及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为规范加工贸易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 国家明确了加工贸易业务准入条件, 设立了加工贸易企业和商品准入门槛, 即:D类企业和列入禁止类目录的商品不得从事加工贸易业务。2004年起, 为优化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禁止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以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 完善准入管理, 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环保总局等部委, 陆续出台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 从产业、企业、商品、区域等多维度设定了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在关于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方面, 近些年海关总署先后发布了多个条令, 2004年2月26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发布, 并于2004年4月1日起施行;2008年1月14日, 海关总署令第168号发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2010年11月1日, 海关总署发布了第195号令 (关于公布《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 (二) 》) , 并于2010年12月5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简称《办法》) 于2014年2月13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 并于2014年3月12日予以正式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此同时, 海关总署于今年3月25日发布了第21号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 对《办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此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幅度很大, 对包括皮革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天津海关加工贸易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新出台的《办法》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是在全面综合以往的各个相关法规基础上做的一次重大调整, 整体来看新的《办法》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企业在办理加工贸易相关手续时更加方便快捷。目前新的《办法》已经下发到各地方海关, 地方海关也开始按新《办法》中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加工贸易方面的手续。

新《办法》为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简政放权方便快捷

新《办法》开始实施后,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享受简政放权带来的便捷服务。手册设立不再是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加工贸易备案 (变更) 、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业务, 不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海关不再加盖行政许可印章, 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将更加自由和快捷。上述名称相应变更为加工贸易手册设立、外发加工备案、深加工结转申报、余料结转申报、核销申报, 同时取消放弃核准。

一增一减缓解资金压力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放宽了可以开设保函机构的范围, 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也可以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保函, 此前只有银行具有此资质。在放宽保函机构范围的同时, 还取消了外发加工业务中跨关区外发、不运回直接出口以及涉嫌走私违规未结案3种情形的担保。通过保函机构范围的增和需担保业务类型的减, 将有效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外发加工操作灵活

新《办法》实施后, 个人也能够享受政策调整的红利。按照老的加工贸易监管办法的规定, 承揽外发加工的企业须经海关注册登记, 且要求具有相应的加工生产能力, 而新的规定取消承揽者资质的限制, 将承揽外发加工业务由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企业拓展至个人。此外, 外发加工流程由事前申请调整为事后报备, 外发加工的情形也不局限于因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的因素。该项政策变动带来的政策红利极为明显, 一方面,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将简单的、非主要加工环节外发给周边的农户、作坊进行加工, 既减轻企业招工难的压力, 同时也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提高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朝着自动化、高科技、产品研发和销售等高端产业链方向发展, 以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他利好

新《办法》中明确提出, 经海关批准后加工贸易货物可以进行抵押。目前部分企业面临融资的困难, 新署令明确了企业申请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手续需提交的资料, 以及不允许办理抵押手续的情况, 这样可以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此外, 据天津海关加工贸易司李先生介绍, 2013年12月18日, 海关总署发布了第70号 (关于加工贸易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公告) , 明确提出对全国B类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全面推广实施内销集中办理纳税手续措施。在常规情况下, 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向主管海关申请, 并办结内销征税手续后才可以开展内销业务。但适用加工贸易货物内销“集中申报”模式的企业, 可在实际内销后, 在当月内凭汇总内销情况, 集中向主管海关办理内销申报征税手续, 最迟不得超过次月15日。这对企业来说, 节省了大量报关手续办理上的人力费用和时间。

新、旧《办法》还有哪些重要差别?

新增分类监管的原则

署令219号第七条明确规定“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 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加工贸易的分类管理制度, 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关依据加工贸易管理政策, 按照商品和企业不同类别, 对加工贸易实行商品和企业分类管理的一项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分类管理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现行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更多地突出事前对风险防范, 而未考虑事中事后的分类监管措施问题, 亦未形成体系, 有其局限性。因此, 《办法》第七条明确了“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的原则, 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结合加工贸易监管实际, 在积极探索“普通监管模式”、“联网监管模式”、“特殊行业模式” (飞机、船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梯度转移模式” (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 、“全产业链模式” (集成电路行业等)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等模式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加工贸易立体式、多元化的差别化风险管理体系, 并据此研究制定加工贸易分类监管的具体管理办法, 不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征收保证金条件发生变化

《办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 即:在手册设立环节,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 规范了征收保证金的分类监管情形。对于风险较高的情形, 确定了“应当”征收的原则;对于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 规定了“可以”征收的原则。其中企业必须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为“涉嫌走私, 已经被海关立案侦查, 案件尚未审结的”和“由于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 在整改期内的”;可能因风险高而需缴纳保证金为“租赁厂房或设备、首次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加工贸易手册延期两次或以上、办理异地加工、涉嫌违规, 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案件尚未审结。”而“可以”征收保证金的, 主管海关可以结合管理资源、企业守法状况、案件办理进展等综合情况来确定如何征收保证金。这样的规定, 既体现了统一执法的要求, 又可实现分类指导, 避免一刀切、机械执法问题的出现。

调整了深加工结转规定

对应署令109号的废止, 署令219号明确深加工结转相关规定“转入企业、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的主管海关申报, 办理实际收发货以及报关手续。具体管理规定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公布”, 并规定了3种不得办理结转手续的情况, 即“在整改期的、有逾期未报核手册的, 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

海关总署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第109号令) , 同时, 将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在《办法》中予以明确, 在《办法》中重申了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分“三步走”:

一是转入企业、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的主管海关申报;

二是企业实际收发货并向海关申报收发货情况;

三是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转出地、转入地海关办理结转报关手续。

此外, 《办法》还明确了不得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的3种情形, 以及加工贸易企业未按照海关规定收发货的, 对于涉及违规的深加工结转业务暂停办理, 同时, 不得办理新的深加工结转业务。

自2013年全面推广应用深加工结转系统后, 全国海关统一依托信息化系统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进行管理, 因此, 企业已实现网上办理深加工结转业务, 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提示和要求。

调整了余料结转风险担保金的征免规定

署令218号新增了两种需要征收风险担保金的情况, 即“余料转出金额达到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50%及以上的”和“合同两次及以上延期的”, 明确由转入地海关收取风险担保金。此外, 除原规定中“已实行台帐实转的合同, 台账实转金额不低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外, 新增两种免于缴纳的情况, 即“A类企业”和“原企业发生搬迁、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股权变更等法律规定的惰形, 且现企业继承原企业主要权利义务或者债权债务关系的, 剩余料件结转不受同一经营企业、同一加工企业、同一贸易方式限制。”

新增“销毁处置”条款

新《办法》删除原有“放弃处置”规定, 新增“销毁处置”条款。署令218号删除了“放弃加工贸易货物”业务, 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 由加工贸易企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销毁处置, 海关凭相关单证、处置单位出具的接收单据和处置证明等资料办理核销手续。海关可以派员监督处置, 加工贸易企业以及有关处置单位应当给予配合。加工贸易企业因处置获得的收入, 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 海关比照边角料内销征税的管理规定办理征税手续。”

新《办法》给制革行业带来那些影响?

自2006年以来, 国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多次出台措施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先后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加强海关监管和打击走私、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和发布“双高” (高污染、高环境风险) 产品名录等。同时, 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等措施, 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生产和投资。而生皮加工贸易也一度被列入了“两高一资”的黑名单内, 多次限制、调整方向, 经过了过山车式的发展。直至2009年, 政府对生皮加工贸易稍作松绑, 但企业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

随着《中华人名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第219号令和2014年第21号《公告》的出台, 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又发生了一系列调整。那么此次政策的调整对制革行业内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为此, 记者采访了多家开展加工贸易的制革企业。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了解到, 对于此次出台的219号令和2014年第21号公告, 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新举措的实施, 取消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征收保证金, 可谓删繁就简,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加工贸易。另外, 记者调查发现, 新举措中, 最受企业追捧的是外发加工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山东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有限公司的张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新办法的实施, 对企业来说, 最大的实惠在于, 行政审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新《办法》实施前, 企业的行政审批需要去商务局进行事前审批, 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展业务, 手续繁杂, 耗时耗力。而改为事后备案以后, 省去一道手续, 减少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加快了办理进度。张经理提到, 新办法实施前, 事前审批大约需要5个工作日完成。而新举措可以先自主组织外发加工生产, 后向海关备案的模式, 人力、时间和成本大幅减少, 由此带来的企业效益提高、成本下降效果显著。

美迪洋皮革有限公司的孙经理也表示, 新办法出台后, 海关的监管相对放宽, 原来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随时发货, 整个流程更为顺畅, 节省了不少时间, 同时简化外发加工手续后, 也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他同时提到, 新办法中放宽了对承揽者的限制, 允许个人承揽相关加工业务。但此项举措对大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一般企业不会选择个人作为承揽者。

据了解, 新办法中, 加工贸易企业的外发加工业务不仅由以往的审批制转为备案制, 且全部实现网上电子数据申报, 企业无需再派员到海关办事大厅递交纸本单证。但在实际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 大部分的企业早就开始使用电子账册, 此项举措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四会莎菲皮革有限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还在采用手册进行加工贸易的企业, 殷经理接受采访时提到, 目前使用手册的制革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因为对于手册, 海关的监管一直很严厉, 时不时检查手册的备案、核销状态, 分红情况, 还会定期进行年审, 并且使用手册必须要聘请专业人员去办理海关手续, 手续相当繁杂。而电子手册的实施, 缩短了申报时间, 简化了手续, 减少了人工和成本, 对企业来说是一大好事。但同时他认为, 虽然流程简化, 但海关的监管力度相对从前会更加严厉。

记者随后还采访了卡森、泰庆、德元等开展加工贸易的制革企业。这些企业均表示, 由于此次加工贸易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简化办公流程。其中海关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 主要是取消了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文书, 对于企业自身开展加工贸易并无太大影响。

上一篇:《撇捺的教学》教案下一篇:1医学美容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