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2024-05-05

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共9篇)

篇1: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是()

A.胸鳍的作用

B.背鳍的作用

C.尾鳍的作用

D.尾部的摆动和尾鳍共同的作用 2.鱼离开水便会死亡,其实质是()

A.缺氧,鱼不能呼吸 A.不能游动

C.缺食

D.陆地环境太热 3.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发现鲫鱼身体的腹面呈白色,这有利于躲避()A.空中的敌害

B.水上面的敌害 C.水侧面的敌害

D.水下面的敌害

4.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5.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A.陆地和水中

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

D.都生活于水中

6.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体壁肌肉发达

B.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

D.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7.能牵动家鸽两翼飞行的肌肉是()

A.前肢肌

B.两翼肌

C.躯干肌

D.胸肌

8.节肢动物就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哪组是节肢动物?()

A.蝗虫、蚂蝗

B.蜈蚣、蜘蛛蟹

C.杨子鳄、壁虎

D.蝙蝠、海蜇 9.有关蝗虫体表外骨骼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保护内部器官

B.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C.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D.使身体维持固定的形状 10.蝗虫的呼吸是由什么结构完成?()

A.由口呼吸

B.由尾部呼吸

C.由身体内的气管呼吸

D.由内鳃协助呼吸 1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由关节组成 B.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C.由全身骨骼组成D.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12关于关节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家兔全身骨骼都是由不同的关节组成 B.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C.牵引关节运动的骨骼肌都是附着在关节的两边

D.骨骼肌一定要受到外界或内部神经的刺激,才有可能产生收缩 13.蚯蚓的体壁上的粘液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的()

A.运动

B.呼吸作用

C.吸收营养

D.排泄

14.网箱养鱼,经过训练,投饵时伴之以敲击网箱杠架上浮杆的竹筒,则鱼群迅速集聚抢食饵料。下列关于这一事实不正确的说法是:()A.鱼的侧线能感受到水波振动的刺激

B.鱼的视觉器官很发达,看到了饵料。C.这是鱼的后天学习行为

D.鱼的上浮、下沉要靠鱼鳔,鱼的身体平衡要靠各种鱼鳍的配合

15.当鹿发现有敌情时,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开来,肛门后面白色部分显露出来,告知同伴,这种行为是()

A.防御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6.有些鸟类有迁徒行为,这是鸟类的本能,这种本能是()A.鸟类的自卫

B.鸟类寻找食物的需要

C.鸟类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D.有利于鸟类生殖 17.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 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

C.初生的兔子碰到母兔,就有寻找乳头和吸吮的动作 D.公鸡清晨在一定时间鸣叫

18.利用农田蜘蛛可防治农田中的害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消灭所有害虫

B.减少施用农药

C.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减少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9.关于“动物与仿生”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器官与功能,人类远远赶不上 B.“基因转移”也是动物仿生的一方面

C.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先进功能,也是长期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电子传感器、电子蛙眼、飞机、坦克等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仿生研制出来的 20.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21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A.门

B.纲

C.科

D.种 22.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A.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

B.叶子的形状

二.判断题

23.直接观察鱼鳍的各种动作,能准确判断鳍的作用。()

24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

25.所有鸟类都善于飞行,所有陆地上生存的动物都善于奔跑。()

26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共同配合完成的。()27.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28.动物能提供人类丰富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原材料,但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9.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芽孢、鞭毛及荚膜,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0.林奈所采用的自然系统分类法,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帮助。()

3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2.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是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______和______,形成______而______的联系,同时又都受______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______。

33.兔有发达的______及遍布全身的______,而且有发达的______,因此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______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______。

3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______和______,在接种前必须______。

3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36.有“植物世界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的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空2分,共10分)

37.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 也是直接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在其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一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身体由头、______、腹三部分构成。(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______属于恒温动物。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答:______。

(4)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重要作用。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女士发表了一份震惊全美国的报告,并写了一本名为《____________》的书,她向美国总统及国民提出警告:DDT等化学药品的滥用已经引发了生态和健康的灾难,连雀鸟也被毒害,鸟的歌声也听不到,春天变得寂静。

篇2: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虾 B、蟹 C、蜈蚣 D、蚯蚓

2、炎热的夏天,非凡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水中缺二氧化碳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 D、亲代练习

4、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A、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有鱼鳍的协调作用

5、地球上动物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A、40多万 B、100多万 C、150多万 D、200多万

6、下列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A、鱼B、蛇C、猪D、蜜蜂

7、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海狮B、海葵C、海马D、海豹

8、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A、鳃B、肺C、体表D、环节

9、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这是鱼的()

A、运动器官B、排泄器官C、感觉器官D、消化器官

10、鱼类养殖,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闻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11、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B、攻击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13、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A.气管B.气囊C.气门D.肺

14、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A.一块骨上B.两块骨上C.三块骨上D.不确定

15、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6、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

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

17、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自养生物

1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眼镜蛇和狮子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壁虎和猩猩

19、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下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B、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C、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D、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这关节运动

20、下列那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A、小鸟喂鱼B、大山雀喝牛奶C、小孩吮奶D、母袋鼠与幼袋鼠

21、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担负这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

A、工蚁B、兵蚁C、雌蚁D、雄蚁

22、当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运动()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2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24、在观察蚯蚓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是()

A.经常饲喂B.体壁C.刚毛D.常用浸水的纱布擦蚯蚓体表

25、兔子牙齿的特点是()

A.门齿发达、犬齿发达B.犬齿发达、门齿不发达

C.臼齿发达、门齿退化D.门齿发达、犬齿退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在“”内填序号,在“______”上填文字。)

26、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鲫鱼属于上述的动物,蚯蚓属于动物。

27、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入空格中。

A、鱼类B、单细胞动物C、昆虫类D、鸟类E、哺乳动物

⑴上述动物中最低等的是;最高等的是;

⑵体温恒定的是和;⑶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是;

⑷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用气管呼吸的是。

28、下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骨骼肌是由和组成。

(2)图中a表示,b表示。(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

(3)当手臂处于甲状态时,a处于状态,b处于状态。

(4)当骨骼肌受到了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转动。

(5)根据自身体验,仔细观察上图,分析在屈肘和伸肘动作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相对位置,想一想,运动系统由和组成。运动中骨起作用,骨骼肌细胞通

过作用为运动提供能量,整个运动过程需要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29、右图是关节剖面模式图: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

(2)图中②内有,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

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关节的结构特点增强了

关节的性和性。

(3)你能说出身体上熟悉的关节名称吗?如:关节、关节等。

30、根据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生物类群的对应关系填空: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软体动物E哺乳动物

娃娃鱼鲨鱼鲸鱼章鱼鳄鱼

31、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只用纱布和竹片固定乙的尾鳍;丙不作处理。请问:

(1)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2)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和。

(3)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32、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维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鸟群A的鸣声而更接近于鸟群B;但如果把白冠雀鸟群幼雏b移到黄赌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l)a的鸣声基调与鸟群A的相同,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填“先天性或学习”)

(2)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着黄莺鸣声的_______________。

篇3: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说课稿,课堂交流,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现以冀教版八年级生物学 (上册)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接受知识的途径看, 初中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但单纯通过探究学生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对教材内容理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仍需教师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 本课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可信的实验现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实现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的第二节, 阐明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符合课程标准的第四个主题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属于理解层次。“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本章第一节、第三节的内容联系紧密,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后续学习理解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及高中阶段学习水分代谢与渗透作用的基础。

2.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在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

3.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的认知规律, 使本节课结构更加紧凑, 重点更加突出。

4.对实验的改动:由单一实验变为课前探究实验, 增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扩大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实验用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吸水的部位。

2.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说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3.了解烧苗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情感性目标:

1.形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3.培养节水意识。

重点与难点:

只有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才能解释根吸水的道理和过程。因此重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 以及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是抽象的生理过程, 而且它需要“溶液”、“浓度”等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 还需要思维推理、分析、判断等支持。所以,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直观的展现,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吸水的动态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形象的展示。

五、学法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 (二) 、 (三) 、 (四) 是知识主线。

六、教学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 始于问题, 提出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因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 创设情境:

(一)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上课便采用魔术的方式故作神秘地在萝卜片上撒上一些粉末, 演示萝卜失水现象, 使本来很普通的实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 又为后面分析细胞失水、吸水巧妙地做了铺垫。

(二) 引导学生完成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课的状态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可不能像它!”展示一棵发蔫的幼苗, 并提问“怎么让它也振作起来呢?”学生应该会做出“洒水”、“喷水”、“让它吸水”这样的答案。就势引出探究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

结合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改进和完善, 掌握设计实验的三原则。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小组共同探究, 掌握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三)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我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失水是源自于液泡的细胞液, 并且要理解“溶液”、“浓度”等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在此时揭晓魔术现象:萝卜上面出现好多水!“水是从哪变出来的?”通过视频观看显微镜下细胞失水、吸水的现象, 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下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和现象, 尤其要观察到液泡大小、颜色的变化。最后概括出:水来自液泡;吸水时液泡大, 颜色浅, 浓度小;失水时液泡小, 颜色深, 浓度大。

然后, 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做定性分析。

新课标提出,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调整:除教材上的实验外, 每组同学都要“寻找生活中植物吸水、失水的现象, 想办法带到课堂上来!”要求学生展示并清晰的描述, 增进交流, 共享成果。这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活动空间, 也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最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植物吸水、失水的规律:周围溶液浓度小, 植物吸水;周围溶液浓度大, 植物失水。此时反馈小魔术, 并让学生揭示魔术的本质。

整个过程要充分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 最终得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四) 引导学生归纳根吸水的原理

理解了细胞吸水原理, 根吸水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能轻松的解决本环节的三个知识点。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植物的幼根

针对第一个问题, 采用回顾第一条知识主线得出的结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呢?带领学生去思考。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借助三个问题:1成熟区形成根毛有什么作用?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导管的作用?学生自学, 最后总结出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让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之所以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使本节课结构比较紧凑, 重点比较突出。

2.引导学生归纳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条件。

3.引导学生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基础上, 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和根吸水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 我采用学生自己归纳和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 并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 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掌握基础知识后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同时了解什么是烧苗和合理灌溉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节水意识。

最后借助板书让学生谈收获: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清水吸水

浓盐水失水

二、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在教学中, 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

交流像一条根, 汲取生活的营养,

交流像一段茎, 连接师生的合作,

交流像一朵花, 绽放课堂的魅力,

篇4:八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A.1 B.2 C.3 D.6

图1 图2

2.如图2,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 )米.

A.6 B.■ C.15 D.■

3.如图3,在△ABC中,∠A=50°,AD为∠A的平分线,DE⊥AB,DF⊥AC,则∠DEF=( ).

A.15° B.25° C.35° D.20°

图3 图4

4.已知a+■=3,则代数式a2+■的值 为( ).

A.6 B.7 C.8 D.9

5.如图4,在△ABC 中,AD=DE,AB=BE,∠A=110°,则∠DEC= .

6.如图5,已知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x-y+b=0kx-y=0的解是 .

图5

7.在△ABC中,AB=15,BC=10,CA=20,点O是△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ABO,△BCO,△CAO的面积比是 .

8.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1与■<5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 .

9.完成下列运算

(1)先化简: ■÷(a+■),当b= -1时,请你为a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3.

10.如图6,在△ABC中,AB=AC,∠A= 3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1)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

(2)△BCD的周长是a,BC=b,求△ACD的周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图6

11.小鹏的家距离学校1600米,一天小鹏从家去上学,出发10分钟后,爸爸发现他的数学课本忘了拿,立即带上课本去追他,在学校门口追上了他,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鹏速度的2倍,求小鹏的速度. (答案见本期)

篇5: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题带答案

答案 C C B C B B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D A A A B A

21、(1)气管 (2)鳍 (3)A D E 爬行动物

(4)流线 肺 (5 )呼吸 (6)门齿 臼齿 成活率

22、(1)肌腱,肌腹 (2)屈肘 (3)收缩

(4)支点 (5)3 (6)循环

篇6: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A.蜜蜂采蜜B.公鸡报晓C.母鸡孵卵D.小狗作算术题

2.用性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迁徙行为D.昆虫之间的通讯

3.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行为 B.动物吼叫属于动物行为

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 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行为

4.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5.脊椎动物身上,尤其在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肌肉B.骨骼C.关节D.皮肤

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

6.下列哪项是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A.声音B.气味C.动作D.印迹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环境

8.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A.海狮表演顶球B.小猪吃奶

篇7:八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各位热爱知识的同学们,今天初中频道给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同学们认真浏览,详细笔记。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2.(2014临沂)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种类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014昆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引进更多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4.(2014苏州)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历史上苏州市曾出台过一些政策措施,但其中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利的是( )

A.颁布了《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B.成立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5.(2014株洲)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赶尽杀绝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大力保护D.控制数量,减少危害

6.(2014娄底)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将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D.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7.(2014成都)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法制教育D.克隆动物

8.(2014聊城)近年来,我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本地生物优胜劣汰;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

9.(2014益阳)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

A.森林覆盖率少B.外来物种引入

C.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土地沙漠化

10.(2014东营)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员会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关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葫芦原产南美,引入到我国江南种植后,出现疯长,改变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麋鹿原产我国,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江苏大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入侵

C.小龙虾原产美洲,经日本引入我国后迅速扩散,对农田造成了危害,说明小龙虾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11.(2014成都)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是( )

A.扬子鳄B.黑猩猩C.中华鲟D.大熊猫

12.(2014齐齐哈尔)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

13.(2014郴州)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又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是( )

A.樟树B.珙桐C.马尾松D.侧柏

14.(2014长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现状不容乐观.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 )

A.金丝猴B.朱鹮C.大鲵D.比目鱼

15.(2014绥化)在西藏建立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动物是( )

A.金丝猴B.大熊猫C.藏羚羊D.丹顶鹤

16.(2014江西模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环境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就是种内基因组成多样

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2014新会区模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①保护生物的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建立自然保护区④保护濒危物种.

A.③B.④C.①②D.①③

18.(2014红塔区二模)某地当一水库建成后,人们将库区内的许多物种迁出,这是为保护( )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19.(2014大庆)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上百个物种消失.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应该( )

A.少用含磷洗衣粉B.多植树造林

C.向河流排放污水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

20.(2014泉州模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B.退耕还林C.倒卖野生动物D.排放工业废气

21.(2014泰安模拟)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④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2014深圳模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二.填空题

23.(2014玉林)目前,濒危物种的大量出现,主要是人为因素破坏物种的栖息环境造成的.

(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_________ .

(2)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水面,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这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原因属于 _________ .

篇8:八年级上册情景交际再现

【课本链接】

1.—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我能用一下你的电脑吗?

—Sorry. I’m going to work on it now. 对不起,现在我准备工作呢。

2.—Peter, 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 彼得,请你把垃圾带出去好吗?

—Sure, Mom. 当然可以,妈妈。

【点拨】Could you / I do…? 常用来提出请求,是一句非正式表达,多用于口语中。Could一词也可用can代替,但用could显得比can更客气、更委婉。

Could you do… , please? 表示说话人的请求 ;Could I do… , please? 用来询问对方是否允许自己做某事。这类问句的否定答语不可说成Sorry, I couldn’t. 而要说Sorry, I can’t.

May I… (please)? 是请求许可的正式又礼貌的表达,语气很委婉。

身体健康

【课本链接】

1.— What’s the matter?

— I’m not feeling well.

2. She has a toothache. She should see a dentist.

【点拨】(1)医生询问病人病情时常用口语 :What’s the trouble? / What’s wrong with you? / Aren’t you feeling well? / You don’t look well. (2)病人向医 生反映自 己的病情 时常用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 I’ve got a headache and a cough. (3)医生看病给病人的医嘱 :Drink much more water and have a good rest. / Be sure to keep warm and rest. / Do some running in the morning.

交通方式

【课本链接】

1.—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I ride my bike.

2.—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 It’s three miles.

【点拨】(1)询问用哪一种交通方式用How…?

(2)“by + 交通工具名词”表示“乘 ;坐”;“by + 地理名词”表示“通过 ;由……途径”,此时表示旅行方式,而不涉及交通工具。

(3)“take + a / an + 交通工具名称”也表示“乘、坐”,但take是动词,作谓语。

(4)walk to…相当于go to…on foot,表示“步行去……”。

计划安排

【课本链接】

1.—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2.— When are they going?

— They are going next week.

【点拨】谈论近期的计划或安排等,常用“be + doing”结构,注意这里的do为瞬间动词,表明主语对某事已经做好安排或计划,且动作不久就会发生。对“多长时间(时间段)”进行提问常用how long,询问“什么时候”则多用when提问。

理想职业

【课本链接】

1.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点拨】要表达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用“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或“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打算或计划准备做某事 ;“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训练基地

Ⅰ . 从Ⅱ栏中选出与Ⅰ栏配对的句子

( )1. How often do you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 )2. I have a headache. What should I do?

( )3. What’s your uncle doing for vacation, Bill?

( )4.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

( )5. Can you come to our New Year’s party?

( )6. How much milk do you need?

( )7. How was your last trip to the beach?

( )8. How long did you surf the Internet?

( )9. What is your sister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 )10. What is the best place to have fun in town?

A. Only half an hour.

B. About ten minutes’ walk.

C. Two cups are enough.

D. Great. We had a great time.

E. The People’s Park.

F. He’s travelling to New York.

G. A singer, I think.

H. Sorry, I can’t.

I. Twice a year.

J. You’d better lie down and rest.

Ⅱ . 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选项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多余)

A: Are you free these days, Kitty?

B: (1)__________ What’s the matter?

A: Some friends and I are planning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B: That sounds great. (2)__________

A: About two days.

B: (3)__________

A: On the first day we are going hiking. The next day we are taking walks and going fishing.

B: I like fishing best. (4)__________

A: Sure, he is welcome. (5)__________

B: Thanks. I will.

A. Remember to bring some food.

B. Could I take my brother Jack there?

C. Yes, nothing much, Tony.

D. What are we doing there?

E. How are we getting there?

F. How long are we staying there?

G. When are we going there?

Ⅲ . 根据下面的对话情景,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对话内容完整

(Linda and Jack are talking about how stud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o to school.)

A: (1)_______________

B: I’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at about you, Linda?

A: I’m from Japan. By the way, how do students go to school in your country?

B: Most of us in our class take the school bus. (2) _______________

A: (3) _______________ We usually take trains to school. Only a few go on foot or by bike.

B: (4) _______________I hear most Chinese students ride bikes to school, don’t they?

A: (5) _______________ And some even take a boat to school in the places where there are rivers and lakes.

B: How great!I think it’s a lot more fun than taking a bus or taking a train.

Keys:

Ⅰ . 1-5 IJFBH 6-10 CDAGE

Ⅱ . 1-5 CFDBA

Ⅲ . 1. Where are you from, Jack?

2. And some walk or ride bikes to school.

3. We are different.

4.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students?

篇9:八年级数学(上册)思想聚焦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即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之重要.

在《整式的乘除》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与乘法公式的推导,都配有直观的图形来诠释说明,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例1图1所示是一口直径AB为4 m,深BC为2 m的圆柱形养蛙池,小青蛙经常坐在池底中心O观赏月亮,则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是多大?

分析: 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即是∠COD的大小,可根据条件先分别求出∠AOD、∠BOC的大小,再求∠COD的大小,也可直接求∠COD的大小.

解:在Rt△BOC中,OB=AB=×4=2,BC=2.

由勾股定理,得OC2=OB2+BC2=22+22=8.同理可求得OD2=8.

而在△OCD中,因为OC2+OD2=8+8=16,CD2=42=16,

所以OC2+OD2=CD2,所以∠COD=90°.

故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为90°.

评注:这里以形助数,数形结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使得答案一目了然.

二、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方程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方程思想并应用于解题当中十分重要.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二是列方程(组)解决代数问题或几何问题.

在《勾股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常常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求某一线段的长.

例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6,AD=8,将△ADC沿AC翻折到△AEC,AE与BC相交于点G,求GC的长.

分析: 抓住折叠图形互相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以及全等图形的性质可知CE=CD=AB=6,AE=AD=8,∠E=∠D=90°.又由条件知CG=AG,若设CG=x,则EG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在Rt△CGE中,可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

解:由图形的翻折可知AE=AD=8,CE=CD=AB=6.

因为∠DAC=∠EAC=∠ACB,所以CG=AG.

设CG=AG=x,则EG=AE-AG=8-x.

在Rt△CGE中,CG2=CE2+GE2, 所以x2 =62+(8-x)2.

解得x=,即GC= .

评注:本题利用方程思想,将所求的量(线段CG的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x2=62+(8-x)2,通过解这个方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就意味着转化,即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悉”,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一般”转化为“特殊”,把“高次”转化为“低次”,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

转化思想的应用最典型莫过于“梯形的性质”一节,凡涉及梯形的有关问题,大多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予以解决的.

例3如图3,梯形ABCD中,AD∥BC,AD=10,BC=21,∠C=70°,∠B=55°,求CD的长.

分析:此题乍看无处着手,仔细观察已知条件与未知的关系知道上、下底之长以及同一底上两角的大小,而求的是一腰长,若过顶点D作DE∥AB,则易知EC、∠1与∠2的大小,进而可知△CDE是等腰三角形,于是,所求问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1=∠B=55°.

因为∠C=70°,所以∠2=180°-∠1-∠C=55°.

所以 CD=CE=BC-BE.

又AD∥BC,DE∥AB ,所以BE=AD=10.

因此CD=21-10=11.

评注:过梯形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是解决梯形问题中最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同学们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之为分类思想.要做到成功分类,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次分类要按同一标准进行,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长,且较大的边长未告知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在求第三边时,就需要用到分类思想求解.

例4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周长.

分析: 这里没有图形,也未告知△ABC的高AD是在△ABC内,还是在△ABC外,因此,应分两种情形解答.

解:(1)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4,

在Rt△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AB2-AD2=152-122=81,CD2=AC2-AD2=132-122=25.

所以,BD==9,CD==5.

所以,BC=BD+DC=9+5=14.

因此, △ABC的周长为AB+BC+AC=15+14+13=42.

(2)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5.

同前可求得BD=9,CD=5,而此时BC=BD-CD=9-5=4.

△ABC的周长为AB+BC+AC=15+4+13=32.

因此, △ABC的周长为42或32.

评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求第三边时,慎解无附图题.

五、整体思想

研究某些数学问题时,往往不是以问题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着眼点,而是有意识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要解决的问题看做一个整体,通过研究其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整体处理后,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整体思想.

例5已知a-b=1,a2+b2=25,求ab的值.

分析: 这是课本第45页B组第15题,这里有两个未知数(a、b),两个条件方程,若试想由条件先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中,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这又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起码得学习了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后才能求出a、b的值.但如果我们视所求的问题“ab”为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式,那么此问题就可以得到整体解答.

解: 因为a-b=1,所以(a-b)2=12,即a2-2ab+b2=1.

把a2+b2=25代入上式,得25-2ab=1.

所以2ab=25-1=24,所以ab=12.

评注:通过本例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标实验教材已密切注意到数学思想的适时渗透.

六、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也叫代数思想.在《整式的乘除》一章中,幂的四条运算法则的推导大多是从具体的数开始,然后用字母表示数,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6已知P=-,Q=-,R=

-,则P、Q、R的大小顺序是.

分析: 这是一道数学竞赛试题,现在同学们若利用计算器,也会很快计算出答案.但若要求你直接用笔算,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下面我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来解答,相信同学们定会眼前为之一亮.

解:设a=12 345,那么12 346=a+1,12 344=a-1,于是P=

-=-,Q=-=-,R=-=

-.

因为a=12 345,所以a2+a>a2-1>a2-a.

所以->->-, 即P>Q>R.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于解决大数字问题,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对称思想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思想,同学们可较简单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解决一些有关对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现象,大到宇宙空间的星体,小到微观世界的原子,精致的艺术珍宝,尖端科学中的基因工程,都可以找到图形对称的素材.

上一篇: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六大绝招下一篇:xxx燃气管道安全bqkk专项排查整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