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试题

2022-08-06

第一篇:初中生物八年级试题

初中八年级生物总结

初中生物总结

1、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都有凋落,只有(子房)最终发育为果实。

3、吃玉米是常有缺粒的现象,这是由于(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传粉不足)。

4、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5、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

6、(有性生殖)是一种高级的生殖方式。

7、营养繁殖是指依靠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繁殖的现象。

8、用茎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放在特制的培养基中,培育出完整的植物体的方法。

10、家蚕,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此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1、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2、人工合成的激素杀虫剂主要目的是诱杀(雄性)昆虫,破坏雌雄的正常交尾,从而防治害虫。

13、梨、桃、苹果等果树通常采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新品种。

14、青蛙的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体外)受精。

15、鸡卵中的卵细胞结构组成有(胚盘)(卵黄)(卵黄膜)。

16、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它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17、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是(280)天。

18、人体完成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19、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和(卵巢),并且此器官能分泌性激素。

20、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卵细胞的卵黄)。

21、受精卵着床的部位是(子宫)。

2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23、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环节。

24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25、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生物的(性状)。

26、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27、DNA的中文名是(脱氧核糖核酸),其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28、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要测定人类(24)条即22+X+Y染色体的全部基因。

29、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基因可能是(Aa)(AA)(aa)。

30、一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句话说明自然界存在着(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明自然界存在着(遗传)。

31、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又可以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

3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血缘关系越近,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越大,患遗传病的机会越大)。

33、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小分子物质形成于(原始地球),原始生命形成于(原始海洋)。

34、有关生命的起源问题,赞同较多的是(化学进化说)(米勒)的试验支持了该学说,并在试验中合成了(氨基酸)。

35、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有水生到陆生。)

36、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古代两栖类)最早登陆的植物是(苔藓)和(蕨类)。

38、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产生了有利变异)。

39、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0、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自然选择外,还存在(人工选择)。

4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42、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智人)。

43、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基因突变)

44、性染色体X和Y同时存在于(精子)中。

45、(胎盘)是母体和胎儿的主要联系物,(胎盘)通过(脐带)和胎儿相连。

46、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47、生物圈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中的所有生物)。

48、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控制氟利昂气体的排放)

49、防治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0、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阳光、空气、湿度、和土壤。)

5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指(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53、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做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54、生物防治包括: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和棉铃虫)。

55、(拟态)和(保护色)都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56、每年植树节是3月12日。

57、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

5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超过了这个调节能力,就会发生生态不平衡。

59、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60、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

61(赤潮)和(有毒物质富集)都是水污染的结果。(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结果。 62海水富营养化使海洋出现(赤潮)。

6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4、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65、建立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66、生态农业的模式有(桑基鱼塘式)和(以虫治虫)。

67、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酒精的过程)。

68、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四个环节。

69、能产生沼气的主要微生物是(甲烷细菌。)食品腐烂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70、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有(加热杀菌)(冷藏)(冷冻)(干燥)(真空包装)

71、采收后的果蔬可以通过(降低储存温度或湿度)(降低氧气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途径来延长果蔬的储藏期。

72、克隆指(无性繁殖)。克隆动物一般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方法。克隆技术不仅证明了(高度分化了的细胞仍具有指导发育过程的“全能性”,还对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有重大意义)。

73、克隆的好处:(保存物种)(挽救珍稀濒危动物)(器官移植)(繁殖优良品种)。

74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75生物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以(医药生物技术为)龙头,以(环境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为两翼,以(轻工食品等其他生物技术)为后续。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目录八年级上

初中生物实验目录

八年级上

演示实验

1、发酵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1、饲养和观察蚯蚓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探究实验

1、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3、蚂蚁的通讯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制作

1、制作孢子印

2、制作米酒

第三篇:关于八年级生物测试题

1.(改编自海淀区生物练习册)下列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海龟、青蛙、鳄鱼B.大鲵、海龟、青蛙

C.蟾蜍、大鲵、蝾螈D.蟾蜍、海龟、大鲵

【考察目的】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选项中的蟾蜍、大鲵、蝾螈、青蛙都符合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海龟、鳄鱼虽然也能像青蛙一样在水中游泳,在陆地生活,但其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具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属于爬行动物。

2.(引自海淀区生物练习册)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考察目的】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D

【解析】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因此不需皮肤辅助呼吸。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以适于陆地生活环境。

3.(引自海淀区生物练习册)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

C.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它们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考察目的】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考查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第四篇: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教学设计

揭秘微观世界,体验探究乐趣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细菌》是人教版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菌是一类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微小生物,本章的第一节对细菌的菌落进行了大致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细菌分布广泛这一特点。这节课以细菌的主要特征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营养、生殖以及细菌的发现史,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进一步揭开细菌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同时,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目标定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细菌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即生活中食物腐败等现象处处可见,细菌引起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又从未看到过细菌的真面目,对细菌怀有一种神秘感。因此,根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方法阐释

细菌的知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准备大量图片、资料和生动的视频,并创设问题情境,以一系列活动“健康洗手一起做”、“快乐动动手”、“技能训练”、“话说细菌”等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细胞模型制作相关材料。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吗,在刚刚过去的10月15日是一个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图片展示世界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筑健康)。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平时是怎么洗手的?(生:两手随便搓搓。其他生笑)有科学数据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能去除手上99%的细菌,那么,怎样的洗手方式才是正确的呢?(播放视频:健康洗手一起做。师生齐做)

师: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能够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掉更多细菌,为自己构建一道健康防线。那么,细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通过“世界洗手日”、学生不正确洗手方法的展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伴着欢快的节奏进入小活动“健康洗手一起做”,既宣扬了一种健康的卫生习惯,又启发学生思考:细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可谓一举两得。 环节二

步步深入

探索新知

(一)细菌的大小

师:(出示一枚钉子,走近一学生)你看到这枚钉子上有什么东西吗? 生:挺亮的,什么也没有。

师:可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播放不同放大倍数显微镜下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由33倍、100倍、200倍、500倍、1000倍、15000倍、30000倍直至扩大到70000倍,起初“干净”的钉子也随之“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师:什么感受?

生:(啧啧惊讶,瞪大双眼)哇塞,一枚钉子上有这么多细菌呀,太脏了„„

师:是呀,一枚钉子上原来有这么多细菌,可是为设么我们却看不见呢?

生:它们太小了。

师:(出示菌落)那么,细菌到底有多小呢?这是一个培养皿,培养基上面的五个白块是一位同学的五个手指摸过培养基后长出来的菌落。那么每个菌落到底有多少细菌呢?生:猜测。

师:据科学计算,2000——4000个细菌并排能通过绣花针上的小孔,

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生:点头示意。感受细菌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肉眼下“干净”钉子与电镜下“肮脏“钉子的视觉反差,让学生在惊诧中走近细菌;通过观察真实菌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细菌的大小。由此,不仅完成了细菌的大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还创设了一种“神秘”的课堂气氛,为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细菌的形态

师:(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这就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菌,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

生:走上讲台,指图作答——球状、杆状、螺旋状。

师生:共看结果,并认识几种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肺炎杆菌、霍乱弧菌等。

师:细菌的形态大致可分为3种,那么它们在组成结构上又会如何呢?

【设计意图】此处用意有三: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通过电镜下细菌图片的展示传递一种科学态度;三是为下面的学习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细菌的结构

师: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你认为细菌结构差别大还是不大? 生:猜测,回答。

师:尽管细菌很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电镜下我们

已经看到了细菌的庐山真面目,而且观察发现尽管细菌的大小、形态有所差别,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第一步:自主学习,探索交流

师:(课件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对照课本60页的“细菌结构示意图”,认识细菌的结构。 生:观察、讨论、交流。 师:巡视。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跟大家进行交流。

生: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说出各部分名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荚膜、鞭毛等。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步感知细菌结构。 第二步: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师:(课件展示:快乐动动手)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请同学们尝试利用手中的材料(饮料瓶、彩纸、毛线、棉花、双面胶、透明胶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细菌结构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生:制作、展示、评价。

师:演示自制的细菌结构模型(增加了球菌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粘贴。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制作活动,使得细菌结构在学生的手中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既巧妙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又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步:对比分析,剖析结构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细菌和植物细胞还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三类细胞的对比学习从而对细菌结构进行了条分缕析地思维上的“解剖”和“组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细菌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四)细菌的营养方式

师:大多数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设计意图】因为上一环节中已涉及到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解答,故教师在这里用一句话对前面相关的思考与回答进行一个“点题”似的总结即可完成细菌营养方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五)细菌的生殖

师:(视展示频:细菌在营养丰富环境下的生活情况)来看这就是细菌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的场景,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细菌很快就铺满了画面,生长得太快了。 师:从中你能推测出细菌的生殖方式吗? 生:猜测。提到了分裂生殖。

师:(视频展示:细菌的分裂生殖)这就是细菌的分裂生殖示意图,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师:(再次播放视频)再次感受一下这种分裂方式的速度之快吧。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细菌繁殖速度如此惊人,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对细菌分裂生殖的感性认识,而且很好的完成了细菌分裂生殖的知识点教学。

(六)技能训练

师:(课件展示)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生:计算。(并随计算结果大为吃惊,25600个) 生:各抒己见,最终落实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具有巨大帮助,使之从课堂落实到日常生活成为必然。

(七)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课件展示:一个真实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

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师:那么细菌是如何度过如此恶劣的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呢? 生:变成芽孢,

师:那么你觉得芽孢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生:分析、回答。

师:(视频展示:芽孢的形成)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芽孢吧。

生:仔细观看。

师生:共同总结芽孢形成过程。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并不是生殖细胞,因为本身并没有个体数量的增加。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适时展示“一个真实的故事”,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是呀,细菌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呢?”从而再一次激活课堂,并有效地突破了芽孢并不是生殖细胞这一难点。

(八)问题引领,归纳总结

师:学到此处,大家来思考:细菌为什么无处不在?

生:思考、回答。因为它个体微小,易被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九)细菌的发现史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细菌如此微小,它到底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又是谁最先发现的呢?

生: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在一位

老人的牙垢中发现了细菌。

师:(课件展示:列文虎克)这就是当时列文虎克自制的那台显微镜,这些图片是他当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这写是他当时给英国皇家学会寄去的部分文稿。 生:观看、交流。

师:列文虎克的发现,使得生物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成员——细菌。但是。很快一个新的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人们,那就是,这些细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师:你们觉得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生:是由细菌产生的。

师:不过在150年前,这还是一个科学难题呢。一部分人认为细菌是由腐烂的东西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而另一部分人认为细菌是由细菌这种生物产生的。直到一位年轻人的出现才彻底结束了这场纷争,揭开了谜团。他就是—— 师生:巴斯德。

师:(课件展示:巴斯德)巴斯的是如何破解这样一难题,说服对手的呢? 生:猜测。

师:(视频展示:鹅颈瓶实验的动画)

生:观看、思考、交流、回答。重点分析实验变量。 师生得出结论:细菌是由细菌产生的。

师:(课件展示:巴斯德其他贡献)正是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领域的

伟大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师:通过细菌的发现史,你认为列文虎克和巴斯德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生:分析、回答。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处不断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并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环节三

总结升华

知识拓展

师:学习到这里,细菌的神秘面纱已被层层揭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细菌的主要特征?

师生: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裂生殖。 师:是的,细菌无处不在。也正因为这一点,细菌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学生发言,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细菌,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师:(课件展示:链接生活)哪个季节食物最容易腐败?为了防止食物腐败,你的家人是如何做的呢?接下来,你是否能回答这些问题呢?如①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带上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②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把口腔或鼻腔内的液滴喷出2米以外。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这会对他人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思考、回答。

师:此时,咱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打油诗,再次体会今天学到的一种新的生物——细菌。

细菌形态球杆螺,基本结构壁质膜; 个体微小单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 特殊结构要知道,鞭毛芽孢与荚膜; 生殖方式是分裂,营养方式异养多, 谈菌色变不应有,益多弊少莫记错。 师生:大声读诗。 课结束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链接生活,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辩证的思想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以数一首打油诗结束本课,给人带来一种精炼、深刻、“回味悠长”的耳目一新的时尚“元素”和新感觉。 教有所思

这是山东省初中生物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执教的一节课。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一、在知识上,注重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方法上,着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面向全

体学生,通过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并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

三、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同时,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学习,形成和谐、平等、民主以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

四、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经验,教学中如饮料瓶、棉花、彩纸、毛线等都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对上述资源的利用,有效地在学生的课本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觉生物学就在身边,不再遥远。

当然,在这次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如对各环节时间的安排上不尽合理,内容处理上还不够灵活,语言表述还不够简单明了,等等。今后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成效。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是(

)

A.胸鳍的作用

B.背鳍的作用

C.尾鳍的作用

D.尾部的摆动和尾鳍共同的作用 2.鱼离开水便会死亡,其实质是(

)

A.缺氧,鱼不能呼吸 A.不能游动

C.缺食

D.陆地环境太热 3.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发现鲫鱼身体的腹面呈白色,这有利于躲避(

) A.空中的敌害

B.水上面的敌害 C.水侧面的敌害

D.水下面的敌害

4.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5.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

A.陆地和水中

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

D.都生活于水中

6.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 A.体壁肌肉发达

B.纸面粗糙利于刚毛固定作用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

D.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7.能牵动家鸽两翼飞行的肌肉是(

)

A.前肢肌

B.两翼肌

C.躯干肌

D.胸肌

8.节肢动物就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哪组是节肢动物?(

)

A.蝗虫、蚂蝗

B.蜈蚣、蜘蛛蟹

C.杨子鳄、壁虎

D.蝙蝠、海蜇 9.有关蝗虫体表外骨骼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

A.保护内部器官

B.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C.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D.使身体维持固定的形状 10.蝗虫的呼吸是由什么结构完成?(

)

A.由口呼吸

B.由尾部呼吸

C.由身体内的气管呼吸

D.由内鳃协助呼吸 1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

A.由关节组成

B.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C.由全身骨骼组成

D.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12关于关节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家兔全身骨骼都是由不同的关节组成 B.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C.牵引关节运动的骨骼肌都是附着在关节的两边

D.骨骼肌一定要受到外界或内部神经的刺激,才有可能产生收缩 13.蚯蚓的体壁上的粘液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的(

)

A.运动

B.呼吸作用

C.吸收营养

D.排泄

14.网箱养鱼,经过训练,投饵时伴之以敲击网箱杠架上浮杆的竹筒,则鱼群迅速集聚抢食饵料。下列关于这一事实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鱼的侧线能感受到水波振动的刺激

B.鱼的视觉器官很发达,看到了饵料。 C.这是鱼的后天学习行为

D.鱼的上浮、下沉要靠鱼鳔,鱼的身体平衡要靠各种鱼鳍的配合

15.当鹿发现有敌情时,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开来,肛门后面白色部分显露出来,告知同伴,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6.有些鸟类有迁徒行为,这是鸟类的本能,这种本能是(

) A.鸟类的自卫

B.鸟类寻找食物的需要

C.鸟类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D.有利于鸟类生殖 17.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 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 B.狗见到主人就摇尾巴

C.初生的兔子碰到母兔,就有寻找乳头和吸吮的动作 D.公鸡清晨在一定时间鸣叫

18.利用农田蜘蛛可防治农田中的害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消灭所有害虫

B.减少施用农药

C.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减少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9.关于“动物与仿生”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器官与功能,人类远远赶不上 B.“基因转移”也是动物仿生的一方面

C.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先进功能,也是长期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电子传感器、电子蛙眼、飞机、坦克等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仿生研制出来的 20.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21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

A.门

B.纲

C.科

D.种 22.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A.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

B.叶子的形状

二.判断题

23.直接观察鱼鳍的各种动作,能准确判断鳍的作用。(

)

24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

)

25.所有鸟类都善于飞行,所有陆地上生存的动物都善于奔跑。(

)

26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共同配合完成的。(

) 27.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

28.动物能提供人类丰富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原材料,但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

29.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芽孢、鞭毛及荚膜,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30.林奈所采用的自然系统分类法,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帮助。(

)

3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2.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是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______和______,形成______而______的联系,同时又都受______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______。

33.兔有发达的______及遍布全身的______,而且有发达的______,因此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______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______。

3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______和______,在接种前必须______。

3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36.有“植物世界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的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空2分,共10分)

37.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 也是直接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在其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一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身体由头、______、腹三部分构成。 (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______属于恒温动物。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答:______。

(4)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重要作用。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女士发表了一份震惊全美国的报告,并写了一本名为《____________》的书,她向美国总统及国民提出警告:DDT等化学药品的滥用已经引发了生态和健康的灾难,连雀鸟也被毒害,鸟的歌声也听不到,春天变得寂静。

上一篇: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下一篇:初中现代文阅读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