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2024-05-09

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通用14篇)

篇1: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的构成 质子(+)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点) 核外电子(—)

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与中子共同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2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3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划分标准: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

第一层至第七层符号为: K 、L、M、N、O、P、Q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2 排步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最低原理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注意:

①原子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1一般不写出)。

电子的质量很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可以近似用原子核的质量表示的子的质量,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铁。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 或 核内质子数

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结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涵义:

(1)表示这种物质

(2)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3)表示组成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简单物质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金属:例如铁、镁

②非金属:例如硫、氧气

③稀有气体:例如氦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物质的式量

物质的式量:是一种物质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一般即等于分子量,单位是1

2. 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性质叫做元素的化合价。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1.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为正价,得为负价。

2.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物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和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元素为正价,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元素为负价。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化合价用+1、+2、+3…-1、-2、0表示。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H为+1,O为-2

②+1价金属K、Na、Ag③+2价金属Mg Ca Ba和Zn④+3价金属Al

⑤变价元素:Cu为+1、+2,Fe为+2、+3,低价叫“亚铜”、“亚铁”

篇2: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5、沉淀:①盐:白色↓:CaCO3、BaCO3、AgCl、BaSO4;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

7、有毒的,气体:CO,液体:CH3OH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篇3: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等。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镁条前,让学生看清镁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概括,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升为理论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先提出问题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质量方面存在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钉跟Cu 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初步得出:质量相等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会发现“质量减少”此时学生心里产生困惑:顺势提出问题2:质量是否相等?带着困惑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减少、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H2O和CO2,Mg燃烧产生MgO一部分逸散到空气中去,并没有进行称量,所以质量减少了,学生此时自然会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教师顺势又提出3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通过问题的分析,不难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至此,课堂难点得到突破。

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的探究式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讨论与交流。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活动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可以让学生探究铁的生锈过程,首先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1铁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2如何保护铁制品?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实验,每人在实验前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装满水(表面封上植物油),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下各放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老师给予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铁钉在潮湿中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要保护好铁制品,就是切断铁生锈的两个条件:水和空气,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桥梁和中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从而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能动的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探究实验制取CO2的原料时,当时很多学生说没有碳酸钙和稀盐酸无法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却没有尝试其它制取方法,我从药品中选出碳酸氢氨,在加热后制得了CO2。学生在观察思考后也拿来出了他们的方案,有的学生说用锻烧石灰石制得了CO2,有的同学用家用纯碱与食醋制得了CO2,有的学生甚至考虑到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份是CO2,又如:学生在学习CO还原CuO时,课本上是在导管口放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为此,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处理尾气,学生设计方案如下:⑴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装一气球,目的是把有毒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⑵把尾气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再通过干燥剂除去水分重新导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中加以利用,这个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又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因素,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走向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独立工作者,改造社会的生力军。

篇4: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这一实践活动来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习学生能力是最佳选择。

一、 让初中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唱主角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的错误做法;在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寻找操作错误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结论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手段更重要;通过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分析现象的能力,让学生透过简单现象发现内在的本质;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协作的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最新要求;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能提高环保意识,节能降耗的意识,例如在实验结束时,对实验废弃物(包括用剩的药品,取药品用的纸槽等)的处理,以及实验室制氧气后对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能让学生懂得环保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节约是有理论依据的,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科学习惯。利用好化学实验这一资源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要使之落在实处还需要。

二、 让初中化学实验贴近现实生活

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典型性,实验现象也很吸引人,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本中所列实验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没法在生活得以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往往把教师的演示实验看成一次精彩的“魔术”表演。学生只不过是一名观众,而不是表演者。为了避免化学实验脱离实际,使学生不仅喜欢看演示实验,更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品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做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验贴近生活。例如在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的食醋、食盐、酱油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者的区别后,再归纳物理性质包括的范围;利用两张废纸,一张撕成碎片,另一张点燃,来推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通过细挂面、粉丝、白糖、植物油、布料的可燃性,推知许多有机物的可燃性;利用废电池的金属外壳,水垢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考察化学变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到大自然中采集矿石、土壤样品;利用植物来制取酸碱指示剂;通过调节水样的酸碱度现象观察牵牛花颜色的变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灭火比赛,教师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灾,让学生自己寻找灭火的材料,设计灭火的方案,通过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灭火的原理,同时也增强消防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自制一些溶液互换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推出溶液的名称。指导学生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科技小发明,利用镁带燃烧时发现耀眼白光的特性,让学生设计一个照像用的闪光灯;利用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研制水位监测系统;利用木炭的吸附制作净水装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得到乐趣。

三、 让初中化学实验成为探究性课题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是关键,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所定实验用品从生活中能找到、实验操作简易无危险、实验目标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实验内容融合相关学科,例如可以设置如下实验项目:

(1) 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2) 验证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气样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制得的氧气

(5) 测定苹果、桔子的酸碱度

(6) 自制木炭

(7) 在家中如何鉴别厨房常用的纯碱和食盐

(8) 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

(9) 利用实验区分盐水、糖水、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

(10)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

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例如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学生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原理的认识,以及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和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对比很容易发现人教版初中化学(三年制)第84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导气管上应加橡胶管并配上止水夹,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也有效地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类似地可以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也进行改进(加胶管配止水夹)。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一套检验酸、碱、盐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让学生利用实验中破损仪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药瓶、输液管、废笔杆等制作简单的仪器。例如可制作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洗气瓶,冲洗瓶,集气瓶等仪器。

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实验,尤其是能使初中知识得以延伸的实验,例如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懂得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需根据火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这样的实验还有钠在水中剧烈反应,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本实验既能反映钠的金属活动性十分强,又能提醒学生任何规律都有局限性,不能死搬教条,注意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通过(1)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2)碳酸钙粉末(大理石粉或贝壳粉)和稀硫酸反应(3)大理石块(或贝壳)和稀硫酸反应,这三个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总结实验室制以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根源(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事后可将(3)中贝壳取出后用小刀刮净表皮,再放回原处,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利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得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让学生分析总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通过浓硫酸与锌粒反应现象与再加水稀释后产生的现象对比,得知实验室制氢气不宜用浓硫酸的道理。

篇5: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 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 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 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 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 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 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篇6:初三化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如何用实验确定?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篇7:高二化学重要知识点笔记

如:乙醇的结构式为:

(虚线a、b、c、d代表易断裂的键)

它的性质与相应易断裂的键的关系为:

(1)跟活泼金属,跟羧酸酯化断裂a处的键。

(2)跟氢酸(HX)反应,断裂b处的键。

(3)氧化为醛,断裂a、c处的键。

(4)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断裂b、d处的键。

(5)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醚,一分子断裂a处的键。另一分子断裂b处的键。

2、对比种类,记准性质

如: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及羟基相应性质如下:

(1)醇(如CH3CH2OH):能跟Na等活泼金属反应,不能跟NaOH、NaHCO3反应。

(2)酚(如):能跟Na、NaOH、Na2CO3等反应,不能跟NaHCO3等反应。

(3)羧酸(如CH3COOH):能跟Na、NaOH、Na2CO3、NaHCO3等反应。

篇8: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做实验, 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适当利用身边的物质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使他们掌握起知识来更加容易。如在讲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 课本上利用胆矾的研碎来说明物理变化, 可是块状的胆矾是蓝色的, 研碎的胆矾就有点变浅了, 还有点发白, 很容易使同学们认为是颜色发生了变化。所以, 我改用了正在使用的粉笔做了这个实验, 改用了粉笔的研碎, 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为此变化是物理变化。在燃烧条件的探究演示实验中, 课本上利用了红磷和白磷的燃烧测定燃烧的条件, 我改用了三个红色的生日蜡烛, 当我把三个生日的小蜡烛摆上讲桌的时候, 同学们眼睛都亮了, 以为谁过生日呢。我告诉大家现在我要搞破坏了, 让他们都熄灭。于是我用一个大的烧杯扣灭了一个, 用水壶喷灭了一个, 第三个我让它自然熄灭。接着我问大家他们都是因为什么熄灭的, 大家很快就总结出来原因。于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

二、精心组织好“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 而后巩固验证, 加深和扩展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设计时,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 然后说明实验原理,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制取氧气时根据什么来选择实验器材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学生很快讨论出来实验器材, 接着再回忆氧气制取时的实验步骤, 进而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这样, 就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的动手实验是中心环节, 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各个组选出能正确安装并安全操作的学生, 其他的学生在旁边观察他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并加以记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化学教材明显增加了实验的份额。这其中, 探究性实验的地位更是得到空前的提高, 处理好这些实验, 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水平。

三认真引导好“家庭小实验”

课堂上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得到充分展示, 可以利用“家庭小实验”巩固某些教学内容。可是如何搞好这一课外活动呢?例如, 在讲到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测试一下身边的三种物质的酸碱度。在讲到过滤时我要求每个学生用一个矿泉水瓶做一个简易过滤装置, 比赛看谁的装置过滤的水纯净。

篇9: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等。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镁条前,让学生看清镁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概括,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升为理论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先提出问题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质量方面存在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钉跟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初步得出:质量相等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会发现“质量减少”此时学生心里产生困惑:顺势提出问题②:质量是否相等?带着困惑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减少、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H2O和CO2,Mg燃烧产生MgO一部分逸散到空气中去,并没有进行称量,所以质量减少了,学生此时自然会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教师顺势又提出③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通过问题的分析,不难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至此,课堂难点得到突破。

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的探究式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讨论与交流。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活动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可以让学生探究铁的生 锈过程,首先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铁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②如何保护铁制品?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实验,每人在实验前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装满水(表面封上植物油),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下各放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老师给予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铁钉在潮湿中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要保护好铁制品,就是切断铁生锈的两个条件:水和空气,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桥梁和中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从而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能动的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探究实验制取CO2的原料时,当时很多学生说没有碳酸钙和稀盐酸无法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却没有尝试其它制取方法,我从药品中选出碳酸氢氨,在加热后制得了CO2。学生在观察思考后也拿来出了他们的方案,有的学生说用锻烧石灰石制得了CO2,有的同学用家用纯碱与食醋制得了CO2,有的学生甚至考虑到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份是CO2,又如:学生在学习CO还原CuO时,课本上是在导管口放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为此,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处理尾气,学生设计方案如下:⑴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装一气球,目的是把有毒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⑵把尾气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再通过干燥剂除去水分重新导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中加以利用,这个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又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因素,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走向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独立工作者,改造社会的生力军。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0:高二化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2.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3.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_:2,4-二硝基苯肼,产生_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_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_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_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_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__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_的碘仿沉淀。

4.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5._:区别伯、仲、叔_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_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_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_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_:伯_放出氮气,仲_生成_油状物,叔_不反应。

篇11: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篇12:高中化学必背重要知识

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7、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8、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篇13:谈体校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校,化学,违法,冠军,工作

时代在发展, 但仍有很多人认为, 搞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人们这样说, 实际上是在说体育人文化不高。其实, 当今社会, 从事体育工作的人, 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比如, 体育编辑、体育记者、体育主持、体育解说等, 说头脑简单主要是指从事体育比赛的那些运动员。我已在体校工作20年, 在学校教初中化学, 很有感触, 下面就体校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谈谈看法。

一、体校生生源情况

1.喜欢体育。这部分同学先天身体素质好, 从小就表现出体育天分, 再加上喜欢体育就来到了体校。

2.学习成绩较差, 来体校好考大学, 来这里找出路。

3.学习表现极差, 在其它学校上不下去来体校就学。

二、体校生学习普遍差的原因

部分同学是因为对学习极没兴趣, 这部分同学对任何一门课都不感兴趣, 自然对化学也厌烦。他们的具体表现是:看见书就头疼, 一说上课就发愁, 作业不愿意写。我现在带的班里, 有几个同学竟说出“要知道体校还得写作业就不来了”这样的话, 还有人说“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学习”, 可见对学习的厌恶程度。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体校每天下午要高强度地训练, 每天早晨5∶30还要出早操, 由于精力有限, 所以上午上课时没精神, 打瞌睡, 自然耽误了学习。训练成绩好的还有可能停课全天训练, 特别是比赛前强度更大, 每天练下来动都不想动了, 这样更谈不上学习。

三、为什么要学化学

初中化学属于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内容。初中教材中, 有许多和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内容。例如, 什么是煤气中毒?干冰是什么?铁为什么会生锈?铝制品为什么不能盛醋?为什么不能用工业酒精制假酒喝?吃饭为什么不能挑食?为什么要谨慎使用浓硫酸?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怎样灭火?为什么不能乱施化学肥料?为什么水洗不掉油漆?“鬼火”是怎么回事?等等。学了初中化学, 就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还会破除迷信思想, 甚至会保护自己将来走向社会不违法。例如, 煤气中毒讲的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 ,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 一定要装烟囱, 并且注意通风, 防止煤气中毒。“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利用它的升华现象可以做制冷剂, 形成人工降雨。还可以用它的升华现象做烟雾缭绕, 十分怡人的葡萄酒、鸡尾酒或各种饮料, 也可以用它增加舞台效果。铁在有水、有氧气的环境中会生成铁锈, 懂得了这个道理, 可以帮助我们用制造干燥环境、涂油、涂油漆等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铝制品的表面是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内部是铝, 而氧化铝和铝都能和酸发生反应, 生成的铝离子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 不能用铝制品盛醋。工业酒精中约含乙醇96%, 其中还常常含有少量能让人中毒的甲醇, 甲醇对人视觉神经有严重的伤害作用, 摄入一定量的甲醇可造成失明, 甚至死亡。杂醇油摄入后感到眩晕、头痛。有害的难醛类中甲醛是细胞原浆毒, 超过30mg/L的浓度即发生粘膜刺激症状出现烧灼感。我们应用的乙醇必须为食品级, 否则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引起死亡。水不能洗掉油漆是因为不符合相似相容原理。人们常说的“鬼火”实际上是磷火, 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人体的骨骼和磷脂里含有较多的磷。人死后, 躯体埋在地下腐烂, 发生着各种化学变化。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 燃点很低, 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 这就是磷火,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火”。这一现象常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自然界中有100多种元素, 而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约50多种。这些元素对我们人体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我们缺乏任何元素都会生病。例如, 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 发育不良, 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 造成迟钝。缺氟会产生龋齿等。因此, 我们不能挑食, 要广泛摄取食物。灭火要首先了解火灾原因, 因为不同的物质着火所采用的灭火方式应不同, 有的物质与水剧烈反应, 一旦着火还会产生易燃易爆气体, 绝不能用水灭, 如金属钠。图书馆着火、电器着火也不能用水灭, 最好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油着火也不能用水灭,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用水灭反而会扩大着火面积, 最好用二氧化碳或沙灭火……知识是无穷尽的, 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 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探索。由此可以看出,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全面的掌握知识, 科学而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 利用文化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并将之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运动生涯中, 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体校学生。

现在, 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运动员文化方面了, 要求运动员比赛前要参加文化课考试, 考试达线才能参加比赛,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 希望赶快施行。这样势必让运动员开始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为将来退役后打下文化基础, 也不至于将来无路可走。

篇14:论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提问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37

问题是学习研究的源泉,从广泛的角度来说,人类对世界未知的探索就起始于对世界认知的各种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开始思考和实践探究,得出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各种理论认知。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意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

一、提问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我们把课堂划分为三个板块:教师、学生和教学衔接,课堂提问对三者教学、学习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对于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力,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相应的调整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说在大多数课堂学习过程中,阻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与学习内容的脱轨,以至于浪费课堂学习时间,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是学生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调节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提问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和过渡,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即使是语调的变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思维投入到学习问题的思考中,这样一节课插入几个问题就能巧妙地把学生和学习连接融合。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衡量,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我们不能积累到考试才来检测,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随时交流沟通,及时接受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困难所在或者对教师教学所不能适应的地方,并相应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调整教学方式。

(二)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主要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自主学习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是反馈学习信息。我们在推动教学改革时一直倡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不是被动地学习,那么学生该通过何种方式参与课堂呢?课堂提问就是一种重要方式,产生问题必然说明学生在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为了解决问题就必然会产生思考以及和教师、同学的交流,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构造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学生提出问题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把师生置于课堂的同等地位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因学习个体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学习问题,老师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去发现每位同学的问题,只能从普遍和大体问题入手,而同学们个别的问题只能自我发现,但是学习中发现了问题,不能全部自己解决,许多问题久而久之积累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要及时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助自己解决学习问题,并且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寻求方法解决,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堂提问对课堂衔接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重要的还有两者的衔接,前文我们谈到课堂提问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方面的促进作用,可以总结得出:课堂提问包括两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两者各自的教学进程很重要,同时两者的衔接也很重要。课堂提问可以比喻为纽带或者桥梁,把课堂的个体连接成整体,实现课堂信息的流动交互,在课堂问题的交流解决过程中,知识实现了有效的传递,师生的教学、学习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课堂提问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小学科学知识的浅显和生动不同,初中化学显著增强了学习的理论性和数理性,因此学习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探讨的过程中才能有效解決。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探究学习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记忆理论知识,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发现新现象、新知识,以此体现素质教学和实现学科的发展。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要求,书本上提出的检测问题是有限的,而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推进化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对化学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提问的积极效用建立在提问的有效性上,否则课堂提问会产生相反的效应,增加学生的负担。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提问的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针对学生学习理解时的重难点提出,即在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重难点知识是化学学习的核心、瓶颈所在,把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实现学习效率质的提升,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二)注重提问的趣味性

根据我与同学们的交流发现,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印象是无聊、生硬、感觉压力大,这反映出老师在提问时缺乏灵活性,缺乏趣味性。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提问不必局限于书本,太过学术规范化,提问重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是不能投入学习积极性的。例如老师提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学生往往会重复书本概念回答: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样就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变化问题,结合生活实践,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三)注重提问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让学生反感且缺乏有效性的另一原因在于问题难度不适当,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能力不能解决,所以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层次,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全面解决问题。在我们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夯实基础,并且增强学习自信,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流程是什么下一篇: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