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2024-05-18

美术课堂的趣味性(精选8篇)

篇1: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施策略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有趣味性,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围绕内容寻趣

现行的美术教材都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如《有趣的半圆形》《蔬果变变》《闪光的名字》《千变万化的帽子》《巧巧手》《变幻无穷的形象》《花花衣》《双胞胎》等,这些课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注重启发引导,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能上出趣味来。而有些课,特别是那些知识技能性较强的课,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寻找教材内容中的趣味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如《纸片插接》一课,在学习了解插接的方法时学生感觉不是很有趣,但是笔者在作业时采取了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插接的纸片最多,插接出的形象最高大。比赛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组内合作,场面热烈,作品精彩,营造出了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二、精心设计导入,根据学情激趣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讲故事、猜谜语、看表演、做游戏、创设情境等都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导入形式,能够很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漂亮的花边》一课,笔者就根据花边重复延伸的特点,采用了变魔术的形式导入,先把几只相同蝴蝶连成的花边折叠在一起,放在手心,学生从正面看就只能看到一只蝴蝶,然后我双手合拢作掩护,接着迅速拉开,一眨眼功夫,学生就看到老师变出了由几只相同的蝴蝶组成的漂亮花边,魔术表演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又如笔者指导本组张老师执教的市级优质课《会动的小纸人》,导入环节就采用了纸偶剧的形式,事先设计了孙悟空、猪八戒两个小纸人形象,创编了一段他们之间有趣的对话(教师给予配音),并用他们和学生进行互动。滑稽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学生逗乐了,使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小纸人制作的奥秘,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开展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生趣

新课改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生发出趣味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线条的动与静》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曲直不同的线条给人动静不同的感觉,笔者根据自己善跳霹雳舞的特点,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用线条表现。当笔者用手、用身体展示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各种富有变化的线条时,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直线的静与曲线的动,同时他们还被教师精彩有趣的动作所吸引,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学了起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感觉很有趣。再如《指偶剧院》一课,在分组合作时,笔者把自己也当成学生,对他们说:“老师也想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哪个小组愿意邀请我?”听到老师也想加入,学生觉得很有趣,纷纷邀请,正当笔者不知如何是好时,听到下面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小组缺一个同学,就来我们组吧!”笔者加入进去后,在小组汇报时,组内同学也推选笔者代表小组发言,也许受教师带动的影响,后面各小组的汇报展示都很精彩。教学中,教师转换角色,开展师生互动,确实能给教学增加不少乐趣。

四、运用多样展评,享受成功乐趣

美术课一般都有一个作业展评的环节,除了常见的教师把完成后的学生作业张贴在黑板上或放到展台上进行展示外,教师还可以创新作业展评形式,使展评能面向更多的学生,使展评环节更有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作业展评就可以成为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如《得奖了》一课,当学生设计制作完成了奖杯或奖牌的作业后,笔者就一改以往的展示形式,把课堂设计成颁奖晚会的情境,教师以颁奖的形式一一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的展示使他们感觉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又如《梦幻中的城堡》一课,展示作品时笔者更是把“教室”变成“展室”,“课桌”变成“展台”,展示时先要学生把桌子稍微清理一下后,再要他们把作品放在桌子上,然后离开自己座位自由参观“展室”,这样他们就在互相欣赏谈论作品中完成了作业的展评,这样的作业展评使每件作品都得到了展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评价,既有趣,课堂气氛又好,而且学生参与积极。

总之,我们美术教师上课时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实施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使学生感觉到课堂的趣味性,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篇2: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濮阳县农三中 杨 振 玲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以下有几种激励法,也许对我们美术教学中引导激励有所启示。

1.放大优点

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优点,那怕非常微小,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挖掘,放大其优点,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其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指点方向

老师是要扮演灯塔、路、标这样的指导角色。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教师应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启迪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发掘美、创造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3.激发动力

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努力学习到将来学有所成,既有利于自身的前途、发展,也有利与社会国家的进步,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方法,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面部表情与内在气质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的形象反映,好的教态, 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知情结合, 情意交替,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运用电化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四)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挥语言艺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动听、幽默和激昂的语言, 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同样学习兴趣也会提高。还可以适当地把英语短语运用在教学中, 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重视辅导环节, 为学生作画创造氛围。

篇3: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一、 认真钻研教材, 围绕 内容寻趣

现行的美术教材都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如《有趣的半圆形》《蔬果变变》《闪光的名字》《千变 万化的帽子》《巧巧手》《变幻无穷的形象》《花花衣》《双胞胎》等,这些课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注重启发引导,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能上出趣味来。而有些课,特别是那些知识技能性较强的课,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寻找教材内容中的趣味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感觉有趣。如《纸片插接》一课,在学习了解插接的方法时学生感觉不是很有趣,但是笔者在作业时采取了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插接的纸片最多,插接出的形象最高大。比赛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组内合作,场面热烈,作品精彩,营造出了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二、 精心设计导入, 根据 学情激趣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讲故事、猜谜语、看表演、做游戏、创设情境等都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导入形式,能够很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漂亮的花边》一课, 笔者就根据花边重复延伸的特点, 采用了变魔术的形式导入,先把几只相同蝴蝶连成的花边折叠在一起,放在手心, 学生从正面看就只能看到一只蝴蝶,然后我双手合拢作掩护,接着迅速拉开,一眨眼功夫,学生就看到老师变出了由几只相同的蝴蝶组成的漂亮花边,魔术表演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又如笔者指导本组张老师执教的市级优质课《会动的小纸人》,导入环节就采用了纸偶剧的形式, 事先设计了孙悟空、猪八戒两个小纸人形象,创编了一段他们之间有趣的对话(教师给予配音),并用他们和学生进行互动。滑稽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学生逗乐了,使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小纸人制作的奥秘,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 开展师生互动, 共同 参与生趣

新课改提倡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而且还可以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生发出趣味来,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线条的动与静》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曲直不同的线条给人动静不同的感觉,笔者根据自己善跳霹雳舞的特点, 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用线条表现。当笔者用手、用身体展示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各种富有变化的线条时,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直线的静与曲线的动,同时他们还被教师精彩有趣的动作所吸引, 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学了起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感觉很有趣。再如《指偶剧院》一课,在分组合作时, 笔者把自己也当成学生, 对他们说:“老师也想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哪个小组愿意邀请我? ”听到老师也想加入,学生觉得很有趣,纷纷邀请,正当笔者不知如何是好时,听到下面有个学生说:“老师, 我们小组缺一个同学, 就来我们组吧! ”笔者加入进去后,在小组汇报时,组内同学也推选笔者代表小组发言,也许受教师带动的影响,后面各小组的汇报展示都很精彩。教学中, 教师转换角色,开展师生互动,确实能给教学增加不少乐趣。

四、 运用多样展评, 享受 成功乐趣

美术课一般都有一个作业展评的环节,除了常见的教师把完成后的学生作业张贴在黑板上或放到展台上进行展示外, 教师还可以创新作业展评形式,使展评能面向更多的学生,使展评环节更有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作业展评就可以成为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如《得奖了》一课,当学生设计制作完成了奖杯或奖牌的作业后,笔者就一改以往的展示形式,把课堂设计成颁奖晚会的情境,教师以颁奖的形式一一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的展示使他们感觉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又如《梦幻中的城堡》一课,展示作品时笔者更是把“教室”变成“展室”,“课桌”变成“展台”,展示时先要学生把桌子稍微清理一下后, 再要他们把作品放在桌子上,然后离开自己座位自由参观“展室”,这样他们就在互相欣赏谈论作品中完成了作业的展评,这样的作业展评使每件作品都得到了展示, 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评价,既有趣,课堂气氛又好,而且学生参与积极。

篇4: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一、注重兴趣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注重兴趣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的年龄,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通过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动机。”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认识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中更需要以兴趣作为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力、感知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者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老师有一张非常珍贵的京剧戏票,请学生们一起穿越到过去,走进百年戏楼,去听一场京剧”的情境,培养和调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依次感知戏楼建筑美,京剧脸谱美、服装美,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坚持問题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在课堂的情境教学中,根据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经过协作和交流,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当学生处于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时,即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的点拨、引导定能引起学生精神的高度专注和思维的高度活跃,使教学活动高潮迭起,火花四溅,因势利导进入作业阶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教师应巧妙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起来,通过在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并进行总结评价。这样才能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古代人们的有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呢?”的设问导入新课。然后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观察京剧演员后台的脸谱化妆和展示京剧脸谱实物,引导学生根据脸谱的构造猜测京剧《铡美案》的主角,然后教师在脸谱实物上演示包公脸谱化妆的过程,依次在脸谱实物上加入代表不同含义的黑色油彩、白色眉毛、正红色脸颊以及月亮的标志,最后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包公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京剧角色的脸谱美,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惩恶扬善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三、利用趣味性的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思维也会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初中生大都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所以,教师可以引入适当的趣味性游戏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顺利。例如,在教学“物象的多视角表达”这一部分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设置一个竞赛小游戏: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Q的图案,然后让学生分组回答:通过这一图案,你可以想到怎样的形象?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多,哪个小组就是优胜者。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手回答:“企鹅”“苹果”“西瓜”“绑辫子的小女孩”等等,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千奇百怪,充分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接着,教师及时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案引申出这么多不同的结果?”由此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观察问题,提高学生多视角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打造趣味美术课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美术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美术图片和作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愉悦性。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鉴赏法国画家塞尚的《苹果与橙子》时,传统教学只能通过单一的课本图片进行鉴赏,这样的鉴赏方式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直观掌握、深刻体会,更不利于学生对作品中光线的揣摩和把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画面中光线的照射方向直观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印象派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篇5:趣味美术课堂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期待感,不仅增加课间的轻松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在上《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我在导入时先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想象。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我接着提问:“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间相互交流、观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趣味性教学的重要前提。要创设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首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内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置的作业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激情的。在美术课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即让学生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强调“从做中学”,美术教学中,课本仅是参考,它不应该成为一个标准,束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初中生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教师的任务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自由在美术世界里汲取养分,开发其最大潜能。如《收集与交流——设计标志》一课,其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设计标志,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根据这一目的,我结合欣赏各种标志,讲解标志的特点或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如造型特点,色彩特点等,并结合自身环境,让学生围绕这个环境为我们学校设计校徽,引导学生回忆身边常遇到的一些标志,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手法修改自已的标志并定稿。总之,在美术学习中,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分鼓励,多一些表扬,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我们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美术的感染力,让他们自由参与进来,自由表达思想,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们要包容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表达方式,让他们在美术的海洋里表达自己,释放自己。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美术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在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新颖的东西最能激起他们的这种状态,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美术课的趣味性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直观教学,趣味呈现

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充分利用展示挂图、照片、美术作品技法示范及放幻灯片、影片,录相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一课时,我在向学生讲解用水彩画的绘画形式来描绘春天,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画作品《暴风雨》让学生对水彩画有个直观的认识,那酣畅淋漓的水彩效果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当学生有个初步认识后再示范一幅水彩画,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相关技法,并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做练习。通过范画、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方法、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穿插进行动手性强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穿插进行一些手工制作课,手工制作能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甚至是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作品,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如折纸,蛋壳粘贴画,布贴画等等,这些手工制作富有生活实用性。在尝试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造型,色彩等主要表现手法。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图(1)图(2)

图(3)

图(1)是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进行创作实践,然后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技术上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图(2)是该学生完成的作品,很具有装饰性,富有美感。图(3)是学生间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折纸作品,通过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开展绘画比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一些绘画比赛,师生共同参与,目的在于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比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黑板上来进行比赛,完成之后同组的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小结,选出获胜方。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视角表现出的场景是一种绘画上的交流,亦是师生之间进行广泛信息交流 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场小型的绘画比赛既能让学生用画笔自由表达对美的事物的看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拓展趣味性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美术教材较之别的学科教材来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但是教师若不能很好把握教材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如七年级美术《校园伙伴》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人物速写就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对象的形体比例动态,要求绘画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若单纯的介绍速写的基本画法,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挖掘,拓展出一些新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口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漫画式人物的内容,从我们身边的伙伴入手,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夸张放大,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就会非常有意思,趣味性很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必然会提高。

图(4)

图(4)是我以一个学生为模特,画的一幅漫画式头像。人物形象夸张可爱,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在做示范的时候向学生讲解漫画式人物的一些知识,如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无限的夸张放大,不要拘泥于形体比例,这样画出的人物就会生动可爱。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而要让这种交往变得充满趣味性,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平淡说教的语言,转而运用一些规范带有幽默性的,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准确凝练的美术用语,抑扬顿挫的磁性声调会将学生带入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气氛中轻松展示自我。

篇6: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作者:赵洪志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严重缺失的具体体现

自从99年国家开始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中小学都开始实行“减负”政策,并且学校对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音、体、美”等课程的不重视。他们认为学好语、数、外等考试需要用到的课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甚至认为开设“音体美”课程其实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素质教育实质上有名无实。

(二)国内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时期,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教师及教育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一定的认识:对美术教育并非只是表面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一种认识,不仅是学校,包括家长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美术课不重要,只有考试能够考到的语数外等主科才是重要的,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学校以及家长等人的观念,让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国外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国外教育人士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崇尚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不一味的强调分数,所以他们的美术课堂上的教学趣味性很高。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符合青少年发展的要求,所以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趣味性下降的现象。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缺失并不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趣味性缺失了,学生课上的学习气氛就会下降;学生学习的气氛下降了,教师课上教学及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最终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提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解决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上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及解决对策通过研究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家庭方面的教育问题,应该在家庭里形成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一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物质、精神等的支持,让他们感觉到命运掌握自己的手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造成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原因之一的学校因素,应给予措施及时改变。国家应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并深入的做好每一个细节。学校应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而不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片面性人才。美术教育不仅单纯传授技能,还包括欣赏等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上应该增加教育设施及教师力量的投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施在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基础上达到更好传授美术技能和培养全方位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现在的美术教师上课大部分是绘画技能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把所要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做到准确无误,所涂画的颜色要完全符合描绘对象的本身色彩,不同画出与所描绘事物不一样的形象,这种课业形式往往忽视了教会学生怎样去正确观察对象的方法,最终导致了学生死板、单一的绘画方法,并且中断了学生应该“举一反三”的绘画创新思维。

1.不被重视

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是学校教师中人数较少的群体,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是被弱视的。由于应试教育传统教学对小学科的认识偏见,小学科教师的工作成绩没有被认真的关心以及进行评价,并且像美术这样的小学科一快到大型考试(其中、期末、升学等)就会很早的被考试科目所取代,不仅如此,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期间甚至会让美术能小学科的教师为主科教师批改作业,这样主科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课上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辅导,从而极大的减低了小学科教师对待课堂的积极性。

2.身体疲惫

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每周教学课节大约在18节,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有时还有课外辅导(学生绘画比赛、二课等)和学校的其他事务(美化教室、布置活动场地等),这样的种种现象都会造成教师身心疲惫,感觉自己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美术老师,甚至有时会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打杂的一样,什么都得干,这样最终会导致教师产生厌倦工作的不良情绪。

3.教育教研活动压力

以学习成绩为目的是现在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现实,而学校又迫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和活动,所以中小学不得不开设美术课这样的小科目。能够很容易的看出对于美术教学,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认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思维而是应该如何应对好上级的的各种美术教学检查和各种活动。这就造成了教师放松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工作,反而积极加强对上级教育教研活动的参与。导致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成绩的标准只有活动搞上去了。

4.课堂教学问题处理能力低

由于美术教师的课节数较多,所以美术教师下课后又要马上准备到另一个班去上课,所以美术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兼顾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最终会导致美术课效果的不完善。所有的班主任只会注重主科,只注重班级的升学率,所以学生经常会在美术等学科的课程上出现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等的现象。

5.教学模式一概而就

美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信息技术、音乐、游戏、人文情境等,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趣味性。美术教师可以从变纯技能型为审美型、变模仿为创造型、变刻板为趣味性、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作业评价由终结式变深化式等几个转变来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并为趣味性的提高做好铺垫。

(四)学生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

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是很广泛的,每一期都有新课程要求的四个领域的不同教学内容,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不一,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课程学生喜欢,有的课程则不喜欢。从而也导致了美术课堂纪律上总是有一些学生表现好有一些学生表现坏,使得教师不好维持。

2.学生的惰性原因

美术课与其他语、数等课程比,上课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繁而多。学生本来书包够大够沉,再加上这些物品,稍微有惰性或对这种课型没兴趣的学生就会不带学习工具和材料,使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经常相互借学习用品,造成相互说话,走动影响他人作业,有的是无所事事,教师难于管理,最终也导致课堂纪律差,学生趣味性降低。

3.学生的观念落后

社会、家庭和学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社会要文凭、家庭要排名、学校要升学率,都导致了学生认为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行了,其他不用考试的课程马马乎乎就行了。由于这种学习观念的一直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纪律好坏。由于观念问题,学生经常作业不做或不交,即便是做了也是马马乎乎应付了事,并且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也不集中。

4.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在观念上形成了语数外的主课观念,使得美术这样的副课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主课,经常会发现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作业的现象,或者是美术练习快速的应付完事,然后马上去做语数外这样的主课作业。时间久了,学生慢慢的都朝这个方向靠拢来了,单靠美术教师一人节节课的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就显得太苍白了。

(五)社会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教为学生提供课外的补习,不仅可以补充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成绩,孩可以在很多反面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多一项技能就会多一条出路,所以家教种类已经由简单的语数外发展到包括美术、音乐、跆拳道等门类众多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及其迅速!

四、结

总之,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不容易,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及发展,增强学生自身对美术的好感,激发他们的美术求知欲望,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里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这样美术教育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一.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对小学游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探索了很多趣味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激趣——授课——作画。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进行美术游戏,从启发教学入手,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就发挥出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激情,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作业,学生们就能把这种激情付诸于图画。

二、趣味美术游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要经常变换游戏方法,并且游戏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激活小学美术课堂。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家托尔勒强调未来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情况的变化,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调一致。”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

三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方法介绍

1、线的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游戏方法:教师画出一种类型的线,让学生回答出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实物.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等”.2 形的联想

游戏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学生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组合:

游戏目的: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变化、去创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新形象。

4、物的联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快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游戏方法:教师先说出一个物体,学生跟随说出另一个相关连的物体,最后,用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触觉想象:

游戏目的:学生运用触觉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东西通过想象画出来。

游戏方法:教师准备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篮、纸盒里,或用布包住,让学生去触摸、感觉、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东西画(说)出来。

6、画笔接力: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一组同学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衔接、如何继续,如何服从整体又能表现自己。

7、故事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讲述一个故事,通过改变一下故事情节或留下一个结尾不说,让学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见,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画出来。

8、角色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学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学习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方便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游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四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篇7: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研修的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篇8:让趣味走进中职美术欣赏课堂

目前, 高中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 逐渐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了很大兴趣, 这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 并不以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呈现上升趋势。因为在当代职校生身上还存在着许多对美术欣赏学习不利的因素。

长久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 美育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美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 给非美术专业的职校生造成了“美术不重要”的思想, 在此影响下, 学生又怎会对美术这一科目感兴趣呢?

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特点没有正确的认识, 以为美术课就是画画, 常以“没天赋”搪塞教师, 不能理解美术欣赏课的真谛。

大部分职校生的审美习惯和方法不能满足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需要。长久以来, 由于美育一直未被重视, 学生缺少对美术语言的感受训练, 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对艺术的形态、种类、风格缺少识别能力。某堂课上, 当我展示出毕加索的名作《梦》后, 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好丑啊!”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缺乏理解, 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欣赏眼光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仅停留在画得“像”与“不像”层面。

通过以上对现状的了解, 笔者认为, 职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把握学生现状, 切入实际地进行有效教学。在实践教学中, 笔者通过开设一些趣味美术的内容来代替传统说教式讲解, 采取以自主欣赏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形式, 深受学生喜爱。

一、注重欣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欣赏课上, 可适当结合一些趣味游戏和音乐等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构图、色彩分析、作者简介等表面层次上, 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与画作相关的文化情境、时代背景及生活等信息。在讲到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时, 考虑到此画在2004年以1.04亿美元的拍卖价创下了迄今为止全世界艺术作品中成交价格最贵的记录, 于是我先在班上举办了一场现场拍卖会, 把全班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成员由一名富豪及其竞拍团组成, 这些富豪分别是:比尔·盖茨、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韦恩、大金融家沙拉、雅诗兰黛继承人罗纳德·兰黛……让学生以当年在现场参加拍卖的超级富豪身份来竞拍此画, 出价最高的那个小组最后要派一个代表讲解购画原因。课堂上, 学生积极出价, 随着学生出示价格的节节攀升, 却迟迟不能成交时, 班上的气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最终当教师宣布此画的最终成交价时, 学生唏嘘不已, 纷纷表示不值得。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气呵成讲完该画的神秘买主, 以及他为何愿出如此高价来购买此画, 他与此画有着怎样的渊源, 此画背后又有怎样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凄美爱情故事, (有学生听到这个故事时, 还落泪了) , 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 接下来教师再着重讲述此画作者毕加索, 以及该画区别于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等。在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对于大多数职校生来说, 他们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无论是系统性还是宽广性, 都远不能满足欣赏的需要, 更无法把作品与其文化情境相联系,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例如, 在欣赏古希腊的美术作品时, 如不了解希腊神话就无法理解其内容表现;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 如果不了解在此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美术样式, 就无法体会到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只有深度挖掘与画作相关的文化情境、时代背景及生活等信息, 学生才会喜欢。

二、注重学生欣赏作品的主体性

在美术欣赏中, 有的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 便一讲到底, 造成教师投入, 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 欣赏成了“讲赏”, 这只会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而已。我们知道, 学习活动不应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 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在讲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 幻灯片展示作品后, 我就让学生一边仔细地“读画”, 一边欣赏着曲调悲壮的音乐, 几分钟后, 再请学生自己说说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

生:乱!好像死了人!很凄凉!有人在哭!……

师:同学们的感觉都非常正确, 确实是这样!那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人们仓皇逃命?从该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跳楼了, 有人在哭, 还有人死了, 这幅画又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画作者又是谁?

留下悬念, 顺着这条思路往下走, 整个教学程序显得非常的流畅自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首先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情绪体验机会, 肯定比教师讲解感受更加强烈。除此之外, 还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引导。必要时, 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 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将小型辩论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众多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里, 它被公认为顶尖作品, 尤以其构思巧妙、布局完美、细密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被人称道。画家选择的故事情节是耶稣得到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后, 吩咐弟子彼得通知众门徒在逾越节的晚上聚餐, 目的意在当众揭露叛徒。所以, 当耶稣入座后, 他马上说:“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听到这话, 在座的弟子一阵骚动, 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有人向耶稣表示自己有多么忠诚, 有的人迷惑不解, 追问谁是叛徒, 有的人问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场面气氛顿时变得不安而喧哗。他们的手势、眼神和举止, 在画家笔下显得细致入微, 与神态相得益彰。

在欣赏此画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出画家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经过自己的讨论, 找出自认为是背叛者犹大的那个人。几分钟后:

师:同学们找到犹大了吗?

生 (第2组) :我们认为是耶稣左手边的第1个!

生 (第5组) :不对!是耶稣右手边的第4个!

生 (第8组) :是耶稣左手边第6个!

生 (第1组) :是耶稣右手边第2个!

生 (第3组) :是耶稣右手边第3个!

……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互相辩论一下你认为他是犹大的原因。

生 (第2组) :你看他一个人躲在后面, 一看就知道心虚!

生 (第5组) :不对!你看这个人, 他举着双手, 好像在说“不是我, 不是我”, 说明他很害怕!

生 (第8组) :这个人长得尖嘴猴腮的, 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

生 (第1组) :大家仔细看!这个人手里好像拿着一把刀!

生 (第3组) :不对!你看这个人, 他右手拽着一个类似钱包的东西, 身体向后倒, 好像要逃跑, 肯定是他!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辩论也十分精彩, 但是背叛者犹大只有一个, 到底是谁呢?

接下来教师指出背叛者犹大所处的位置, 结合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来阐述作者对人物微妙心理活动的成功把握以及该画的历史时代背景及作者达·芬奇等知识。在接下来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 这堂课成功了!

采用这种小型辩论的方式上课, 激起了全班学生的极大兴趣。首先, 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发言,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次, 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体验, 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可谓一举两得。

四、对争议作品进行合理的欣赏评价

对学生争议较大的作品, 要及时做出点评。某堂课上, 讲到毕加索的《梦》时, 很多学生表示此画很丑, 对于这一突发情况, 教师应冷静处理, 否则会令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个人认为:首先, 教师可搜集整理出学生对此画的看法, 班级讨论, 并找出其中最独特的见解, 加以表扬;其次, 引导学生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特点;其三, 指导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能仅停留在画得“像”与“不像”层面, 应深度发掘此画所体现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 他们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配合教师的教学。所以说, 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存在的争议, 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在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 “趣”字很关键, 只有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引人入胜, 学生才会有“兴”致去学, 才会积极思维, 从而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因此,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地改变欣赏课上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寻求课堂创新, 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 有事能做。

摘要:传统美术欣赏课多以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剖析美术作品、指导美术欣赏等形式开展, 由于受到场地和设备等的限制, 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单一, 内容单调,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 应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创新课堂, 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趣味,多视角,自主体验,辩论

参考文献

[1]易镜荣.美术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吕云龙.年轻人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关于乡音作文900字下一篇:感悟亿阳企业文化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