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阅读和写作

2024-04-26

童话的阅读和写作(通用8篇)

篇1:童话的阅读和写作

拟人化,有童趣

——童话的阅读和写作

一.读懂童话的故事情节:六要素

构思生动曲折的情节,以喜闻乐见的题材进行创编。

二.体会童话的现实意义:人物、情节虽然虚构,但是以社会现实为依据。我们叙述故事,是源于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某种看法、观念或情趣的需要。

陶冶人、感染人、教育人,真正让人读后有所启示。

三.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拟人化、夸张

大胆想象,但要符合自然和科学的规律,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段。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惟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倒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粉身碎骨:

秘诀:

2、文中画“——”线部分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3、分别用一句话来形容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①留在杯子里的蚂蚁:

②爬出杯子的蚂蚁:

4、用“

书本里的蚂蚁

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儿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是谁?书本也会说话?”黑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象蚂蚁。”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原本看厌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的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小姑娘再也没有买过故事书。

1、下面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

(1)“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

(2)“是谁?书本也会说话?”

(3)啊!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

2、这个童话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仿写画线的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4、你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先做完以下练习再思考。

①我国汉语言文字极有特色,组词造句十分灵活。有的字词顺序调换,前后意思基本不变,如“演讲”与“讲演”,“开展”与“展开”;有的顺序调换后,前后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小树”和“树小”,“饭菜”和“菜饭”,“上海”和“海上”。更为有趣的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有时语序调换一下,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一辆旅游车上,前排坐着一位老伯,一位姑娘与他同坐,而姑娘的男友坐在后一排。那位老伯风趣幽默,一路上与姑娘谈笑风生。姑娘的男朋友见状,在姑娘的耳边小声说:“小心点,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姑娘安慰他说:“放心好了,我是醉酒之意不在翁。”谁知,他俩的话被老伯听见,老伯自我解嘲道:“我是醉酒之翁不在意啊!”

一句古语,并未增减字词,只是调换语序,三个人的不同感受,就表现得趣味盎然,情理相融。

②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答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粉身碎骨:身体、骨头粉碎了。指丧命。

秘诀:指办事提高效率的办法、要诀、捷径。

2、文中画“--”线部分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指列举的省略】【说话断断续续】

3、分别用一句话来形容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①留在杯子里的蚂蚁:胆小怕事,自卑可笑。

②爬出杯子的蚂蚁:勇敢自信,顽强乐观,勇于拼搏,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8、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9、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自述类:

小河的自述

我是一条活泼可爱,顽皮好动的小河,我整天穿着一件蔚蓝蔚蓝的衣服,显得十分漂亮。人类都很关心我,爱护我。

我有许多好朋友:像森林里活蹦乱跳的小动物,天上飞的可爱的小鸟。他们每天都要来我家做客。因为我家旁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他每天都要跟我玩儿,陪我聊天,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每天在风姐姐的指挥下翩翩起舞。两旁绿树成阴,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不久前,在我的上游建起了一座座化工厂,工厂把生产出来的垃圾和难闻刺鼻的废水,统统放入我的体内。渐渐地,两旁的小草变黄,然后枯萎了,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往日的朋友离我远远的,就连可爱的小鸟也飞的无影无踪了„„他们都在也不想见到我了,我很孤独,四周死气沉沉的。人类都离不开水,有些人因在沙漠里没水喝,还渴死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水资源。

人类啊!请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让我们恢复原来的摸样吧!你们在不珍惜我们,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你们的眼泪,到时候你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续写类:

续写《龟兔赛跑》

在数千年前的昨天,笨重的乌龟在跑步上赛过了灵活的兔子,这是一个奇迹。数百年后的今天,乌龟和兔子同时到了终点,这是不可思议。

这天,兔子偶然在小路上见了乌龟,就开玩笑似的说:“如果再来一次比赛,你敢不敢呀?”小乌龟当了真,抬起头鼓足勇气说:“我敢!”兔子乐了:“那次是我睡着了,可靠你的实力„„哈哈!”乌龟坚定地说:“我不怕!你不要门缝里看人!”兔子笑笑:“那么,这周六,比比?”乌龟坚定地点点头,“好„„好吧!”

这个周六,终于来临了。随着猴子裁判的一声枪响,兔子像一阵风遥遥领先,乌龟却半天挪了一步。下面的观众急了,恨不得自己去替乌龟比赛。“乌龟加油啊!加油!”

兔子正跑着,可跑道上的一块西瓜皮一下子把他绊倒了,鲜血直流„„不用说,一定是懒猪丢的!可兔子的腿咋办呢,他还要比赛啊!兔子坐在跑道上嘤嘤哭着:“比赛„„哎呦!好痛!疼死我了„„”

这时候,乌龟跟了上来。乌龟略懂医术,便凑上来看。一看大惊失色,说:“伤口感染了!得去医院看看啊!再不然就„„”兔子急了,乌龟也急了!他们束手无策,都在这一刻,呆住了。片刻,乌龟把头埋低低的,说:“我背你去医院吧!”兔子使劲摇头,他把比赛看得很重:“不不„„不不!我要比赛!这次不赢我真的没脸面对大家了!”乌龟沉思了一下,“那么我们手拉手去吧!你快倒下时我扶你!”兔子只好说:“好吧!”

于是,观众们本以为是惊心动魄的比赛,却变成了一场友情电影。

“乌龟赢!他把友情看得重!”猴子裁判说,“乌龟才是冠军啊!”

正准备颁奖时,乌龟却不见了影。原来,他去扶着兔子一步一步去医务室了。大家的眼睛,顿时湿润了。

友情,其实很简单!

冒险类:

一角钱历险记

hi!大家好!我是一角钱硬币。前些天,主人在菜市场里拿钱买菜时,我在主人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不幸从他的钱包里掉了下来,落在了地上。我抬头看了看天,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

正当我陶醉在其中时,突然,我感觉天空迅速变黑,我一看,哎呀,我的妈呀!一只肥大的脚从我身上踩过,我躲闪不及,被这只脚的主人“光荣”地踩了一脚。这一踩,可不是一般的重,我被踩得鼻青脸肿,本来崭新的小脸蛋上印着一个大脚丫,我被那个人“整容”了!

我毫不在乎,心想:亲爱的主人一定会来救我,把我带回家的。可是,等了半天,都没等到,倒是等到了一个个肥大的脚印。菜市场的每个人看到我都置之不理,都毫不犹豫的朝我踩去。有一些淘气的小孩子甚至把我踢来踢去,我被踢到了一个环境陌生的地方。

可是,我的厄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是,一只胖胖的流浪狗衔住了我,带着我不知道要去哪儿。我只知道左转,右站,前进。我被弄得昏头昏脑,身上全是口水,湿漉漉的,十分不舒服。终于,这只母狗停下来了,把我放在地上,我以为自己可以解放了。但是,我又被另一只狗衔住了。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我被母狗当成了玩具,它要把我给小狗当玩具。过了一会儿,小狗大概玩腻了吧,放开了我,拉着母狗一走了之,我又被扔在了地上。我独自一人趴在地上,想起了原来我们一角钱家族很风光的日子,可是,现在却!

我,一角钱,从心里发出呻吟:人类,一角钱也是钱,不要疏忽我们一角钱的存在!

童话的写法还有很多,你可以参考以下类型,如“的故事”,或“历险记”,也可以续写任意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如《海的女儿》等等。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写一篇45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篇2:童话的阅读和写作

寓言和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学习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寓言?

寓言,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篇幅虽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把握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3、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二、学习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所以我们在阅读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网址:

2、给多音字组词。

bēi()shān()背 { 扇{ bèi()shàn()3、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友谊――()

4、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1)、毛驴说的。()(2)、牛大哥说的。()(3)老山羊说的。()

5、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1)毛驴和老山羊()(2)老山羊和牛大哥()(3)毛驴和牛大哥()

6、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7、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8、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三)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在写法上,本文通篇都采用的是_________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2.蚊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蚊子“强”在什么地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蚊子有“喇叭”,能用它扰乱狮子的听觉和视觉,失去正确的判断力,无法准确攻击。B.蚊子有必胜的信念,使它产生强大的力量,战胜狮子。

C.蚊子能动脑子,想出办法激怒狮子,使它失去理智,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网址: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不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事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个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能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兄弟俩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童话的阅读和写作

一、开篇方式:引起好奇, 步步导入

《华威先生》一开头没多久, 便出现了华威先生的口头禅:“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可总是没有时间……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1]华威先生的“忙碌”置于文章开头, 让读者自然地产生好奇之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如此之忙碌?又在忙些什么?就是这样一种在文章开头把作文主人公的一个片段抛出的手法, 将读者一步步引入作者已设的环境。这样的开头, 在张天翼后来的童话《罗文应的故事》中也使用到了:

“六年级的同学们和几位解放军叔叔交朋友, 常常通信。第二小队队员们有一次写去一封信, 信上讲到了罗文应的事情, 是这样写的:

叔叔们:

收到你们的信, 我们高兴极了。

你们说:‘罗文应进步了, 入队了, 真是一个喜讯。这是你们给我们的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读到这里, 欢喜得把罗文应抬了起来。罗文应又是笑, 又是眼泪直冒。”[2]

罗文应是何许人?为何他加入少先队成了给解放军叔叔最好的礼物了?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们也会继续往下阅读, 一探究竟。

再如《不动脑筋的故事》的开篇:

“有一天开故事晚会, 赵家林讲了一个怪没意思的故事, 是这样开头的:‘有那么一个人, 上课不用心听讲。做起功课来, 自己懒得动脑筋, 净想依赖别人……’”[3]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动脑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种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 在童话中是极为必要的。对于一个儿童读者, 任何作品的写作目标都只能在成功吸引儿童阅读注意力的情况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故事发展:片段构成, 循环反复

再看《华威先生》接下来的部分, 依旧是由一个个零碎片段组成, 但很明显的是都在围绕人物与开篇出现时的形象而展开的片段。华威先生怎么忙呢:“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我提议!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的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好了, 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 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 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好了, 抱歉得很, 我要先走一步。”[4]非常零碎、细琐的片段, 表面上似乎忽略故事情节完整性, 实则通过这些使人物形象完整化、立体化。而且, 接下来的故事大部分是循着前面的情节反复。这样的小说故事没有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 但却在反复中达到效果的高潮———极具讽刺意味, 让人渐渐悟出了其中的反讽味道, 最终达到教育警醒读者的目的。

《不动脑筋的故事》中的赵大化又是怎样的循环故事呢?“赵大化老是怪别人对他帮助不够。他说要帮助, 就是什么事都得替他想好, 做好。他自己可从来不动脑筋。”“赵大化记不得自己的年龄。妈妈说是跟他说过, 说他到了9月1号就满十四岁, ———可是这太复杂了, 他不能伤这个脑筋。他叫妹妹:‘妹妹, 你是个好孩子, 你给我记住吧。’”“……我才不伤这个脑筋呢。”[5]一件件事情体现了赵大化是如何不爱动脑筋的。

《罗文应的故事》中, 罗文应“可是今天———今天已经星期六了。刚要用功, 又马上会遇到假日。不如从下星期一起吧”。[6]罗文应就在一次次的缺少时间观念中看着时光流走而自己却什么都没做, 一次次地下定决心, 一次次地失败收场, 总是禁不起外在的诱惑, 回家路上逛着市场就忘了准时回家做作业, 路边看到打克郎球也看得忘了回家。

当然, 由于小说和童话的读者群不同, 在小说《华威先生》中的情节往复次数较少, 反复部分讲述也较简略, 而在后来的童话作品《罗文应的故事》和《不动脑筋的故事》中, 张天翼的反复情节就写得比较详细, 这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不论情节往复次数的多与少, 都是要达到作者的目的———通过讽刺、否定故事中的人物来警醒、教育读者。

三、故事结局:没有结局, 文学教化

《华威先生》的结尾:华威先生因妇女节组织的一个战时保婴会没找他而愤怒, 他设法把战时保婴会的一个负责人找来:“……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 那你就要负责。”“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 那不是成了非法团体了么?”[7]终究, 华威先生达到了目的———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 在委员开会的时候匆匆发表一两点意见然后离开。因为日本问题座谈会没有邀请自己而愤慨不已。“……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 怎么不告诉我?”“好啊!你们秘密行动……”[8]这一次对方也动火了, 华威先生的参会目的并没有实现。小说最后, “‘唉, 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 现在的青年!’……”华威先生的希望落空, 小说却没有写出鲜明的结局。这样的结尾, 实际上不仅是在讽刺华威先生的官僚, 而且是在教育读者, 不应该像华威先生那样, 追求形式、表面工作、不解决实质问题、官僚。

《不动脑筋的故事》的结尾:

“‘妹妹快开门, 快!妹妹!’

这几路南的人家住着一位老奶奶, 头发全白了。这时候她正跟她一个小孙女儿讲故事呢, 听见大门响, ‘谁呀?’就走去开了门。

赵大化抬头一看, 不觉倒退了一步。

‘哎呀妹妹!怎么……’他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出去了才多大一会儿呀, 你就长得这么老了?’

他的家正好在斜对面。他妹妹在院子里洗书包, 仿佛听到赵大化的嚷声, 她赶紧就跑出来, 看是怎么回事。她瞧见赵大化正指手画脚地跟那位老奶奶交涉, 他硬要进那家屋子里去换衣裳。

妹妹忍不住地嚷了起来:

‘瞧你这迷糊劲儿!连自己的家都认不得了!’

赵大化住了嘴, 转过脸来瞧瞧他妹妹, 搔了搔头皮:‘这是哪家的小姑娘?可真奇怪!我跟我妹妹说话, 干你什么事呀?你那么嚷!’”[9]

《不动脑筋的故事》和《华威先生》都是没有明确结局收场的, 使作品的讽刺和教育意义更鲜明。

《罗文应的故事》的结尾:

“‘我没有工夫, 现在不是玩的时候。’罗文应一面走一面打手势, ‘小朋友, 你也早点回家去吧。’”“现在呢, 罗文应已经养成新的好的习惯了。不是玩的时候你要引他玩, 他才不理这个碴呢。他按时学习、劳动、运动、休息, 不再浪费时间。在家里也有工夫帮助妈妈做事, 有工夫照顾妹妹了。”[10]

两则童话的结局也是对读者的教育, 《不动脑筋的故事》通过赵大化没有结局的结尾, 提醒读者小朋友要善于动脑筋思考, 《罗文应的故事》则是以罗文应改掉坏习惯为榜样, 告诉小读者不要浪费时间, 应该充分利用时间, 养成好习惯。

不论是小说还是童话, 三篇作品无不说明张天翼受到左翼作家联盟的影响, 倡导文学的教化作用。这也一直贯彻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中, 无怪乎有研究者觉得张天翼的童话是带着沉重的幻想翅膀———教化的目的。

摘要:作为左翼作家的张天翼, 以他的讽刺小说和童话故事让人们一直铭记他, 本文通过比较《华威先生》和童话故事《罗文应的故事》、《不动脑筋的故事》, 以开篇方式、故事发展、故事结局三方面总结张天翼在这两方面的写作联系。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小说,童话故事,写作联系

参考文献

[1]张福贵.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51.

[2][6][10]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N].人民文学, 1952, (2) .

[3][5][9]张天翼.不动脑筋的故事[N].中国少年报, 1953-11-23.

[4]张福贵.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52.

篇4: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关键词:写作阅读;课文讲读;模仿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84-01

语文教师在写作课中最常教学生的一句话是:文无定法,贵在创新。另古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在强调作文的章法与灵感,但这也并非是一味追求便可获得的。在这当中,模仿未被提倡,而“妙手偶得”已经蕴涵了创新的因素。根据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我感到:创新固然重要,但模仿更为必要。在这二者之中,模仿是创新的花苞,创新是模仿的果实。没有一定模仿性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创新性的质的飞跃。模仿正是实现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文讲读,你能把握住它的“度”吗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不论是内里还是外观都应配置一幅有助于塑造学生创造性的形象,这种形象首先反映于你的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对一篇议论文进行结构分析,往往习惯于一种设置问题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行分析,然后再让同学们分别发言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精讲多练,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于是谓之曰“教学改革”,并把以上做法提高到一种思想的高度,那就是: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诚然,如是做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变化,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辨证地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在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围绕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围绕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来进行的,学生几乎一切的思维活动都要本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来展开。这样一来,学生仍然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而并非主体。再者,学生们已经很习惯迷信自己老师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盏明灯,所以学生的置疑主动性不大。即使有一些学生爱课堂上提出一些不解的问题,也是出于表现自己或者其他一些带有表演成分的机械化回答,而并非出自自己的求知需要。这种迷信于权威性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往往已将我们置于死地却不动声色,在让我们感到身处温柔之乡的同时,却已将我们扼杀于沸沸扬扬的锅鼎之中。

我们的教育的确倾向于传授知识,着眼于证实已有的东西。我们课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具有非常特色的绝类之作。我们的目标往往是只注重分析而不注重吸收。吸收就是要明其特点。特点者并非学生能轻易体会出来而得之于心的,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言辞达意地、切中要害地进行点拨。通过这不多也不少,不罗嗦也不过于简略的点拨,充分发挥教师这颗发光之星的作用,点燃学生心中那盏沥油之灯。

人类的认识空间在不断地拓展,间接获取知识日益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有人说,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但没有一定的“教”的基础,就不会有创新的基石。

二、模仿写作,在精读基础上的吸纳性自我展示

模仿是一种本能,而我们却过早地将中小学生写作课上的这点本能扼杀了,什么“抄袭、缺少新意”等谴责性评语不时跃然纸上。其实,模仿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写作过程中,模仿既可能带来清新的感悟,也可能拘泥于陈旧的模式,如果收获压倒了付出,我们的写作就是一种充满刺激和激情的活动。逃避模仿就是逃避创新,逃避创新就是逃避写作。模仿与创新,阅读和写作正是一个理性回归和思想升华的反复与提高过程。大多数人们不愿忍受找不着直截了当答案的焦虑,不愿忍受悬而未决的痛苦。学生的作文刚一展现于我们的面前,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结论:缺乏新意。原因就是我们对创新的要求历来就抱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意愿。

文章过分程式化已经袭击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技能,以至于许多学生不敢写出有鲜明观点和强烈爱憎的创新之作。我们的教育制度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来说,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也许是对的,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我们学会了寻找正确答案,却丧失了寻找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能力。要想创新就要不落俗套,关键是要拆除学生大脑中那种固有的樊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示仅仅是一个模仿的基点,有了这一基点,便有了触发灵感火花的可能。所以通过不断地写一些模仿之作,不但可以使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揣摩和品味原作的奥妙所在,而且可以于无意识中触发创新的灵感火花。

学生在作文中很可能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形,每当这种情况,我们最好是不要硬强迫他们去做他们暂时做不下去的事情。来上一节范文讲评课,让他们听一听别人在这方面的构思,以便打开他们堵塞了的思路,或许他们之后再写出的东西是前者谁也不能相比的。停止无效劳动,去玩,去睡觉,给大脑放放假,让心灵透透气,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留给梦解决,留给潜意识解决,这是一种能力形成过程。有效的作文讲评不仅能对本次作文的全部内涵有一个全新的感受,而且能够对同类的课文进行认识上的深化,而这种通过深化了的感受又能反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篇5: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由此可见,作文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中年级是小学写作文的初级阶段,引导学生读中学些,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抓住阅读的契机,教学生写作吧!也许你能教出几个作家呢!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篇6: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

一、以读促写

英语写作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产出性活动一直以来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题。以读促写法能有效地拓展词汇量,丰富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技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培养语感和篇章结构意识。

(一)精选阅读材料

在我们的英语课本中有许多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文章和语言表达地道、优美的句子。教师应充分提炼利用好这些文章和句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对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重组,结合相关的语境供学生阅读,更可在教学语篇时丰富一些幽默、趣味的材料。

(二)围绕课文,开辟以“读”引“写”的路径

换位性训练:我们阅读课文时,习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换位训练就是让学生转换一个角度、从自己的立场和经历来表现内容。如在教完阅读文章后,我便让学生进行换位练笔,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仿写。

(三)读后摘要——英语写作由简单起步

目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为了避免这种心理,教师的指导就得避免从语法角度着手,而应着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摘要写作可谓是一种既简单又有实效的方法,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四)读后仿写——写作须从模仿开始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词汇贫乏,语句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文章表达方法单一,词语搭配不当的现象普遍,语法错误较多。比方说,在使用动词表达“认为”这一概念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使用think这一词。 这样学生写的文章缺乏表达力,显得空洞、乏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话题相关的文章,让同学们对好词、好句,甚至内容进行模仿。

(五)化解写作中的难点

在语篇上,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过渡、转折手段将主题有机地连接起来,文章前后往往缺乏照应。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多阅读,通过学会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怎样恰当地运用连词,怎样正确地使用词组,怎样利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从而创造出连贯统一、符合逻辑的作文。

(六)鉴赏语句或篇章——在感悟中提升写作能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时,可以从精美的文章中获取好的词语、句型及表达法,把它们记下来,并加以分析鉴赏,熟读成诵,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以写促读

以“写”来促进阅读除了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和运用所学语言的准确性。只要应用得当,且引导学生积极配合,那么通过“写”来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可以实现并且高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以写促读”的训练。

(一)课文填空

课文填空是指在根据课文改编或缩编的短文中进行填空,要求学生在空格中填写恰当的词语—关键词、词语搭配等,以使短文结构完整,意思连贯,符合课文原意。这样的练习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先利用教学投影(PPT)呈现带空格的课文,进行集体填写或部分学生口头填写,然后进行全班笔头填写。这样可降低难度,帮助学困生完成填写任务。

(二)听写、默写

对于课文中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子或段落,及新句型和长难句,教师可以采用听写或默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再次或多次阅读。学生对新学词语、句型和难句理解到位了,那么对课文的理解也必然随之加深,“写”也就起到了促“读”的作用。

(三)精华摘抄

对于阅读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记录,这样做的益处是促使学生有目的地鉴赏、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关注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异同,欣赏英文独特的表达方式,体验英语语言的美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熏陶。

(四)课文缩写

课文缩写是原文的精华和梗概,这就要求学生要先通过多次阅读文本,透彻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线,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工和理解方式表达出。课文缩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阅读技能。

(五)课文仿写

课文仿写指的是模仿课文格式写类似文章。在仿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尽量模仿课文中所新学词语的正确用法,句型使用、段落、篇章的合理布局,以便更好地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六)写读后感

在学习过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讲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读后感的重点在“感”字上,那么“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结果。因此,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多次的阅读,才能准确地理解原作,把握要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

篇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字从陌生到熟悉,也会从好奇到无奇。这就需要我们在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上多下功夫,让我们的学生学好汉字,也能喜欢上汉字,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好了生字词,再进行阅读将是很轻松的事情。而我们的汉字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汉字都凝结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情。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这就需要先做好识字与写字的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入门的时候,我们要用多种手段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汉字的结构有“六书”之说,小学阶段学习的汉字中,最常见的就是“象形”、“形声”、“指事”和“会意”这四种类型。比如:学习“象形字”的时候,可以“画成其物”,帮助学生来认识和记忆汉字。如燕子的“燕”字笔画比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在课上,我让学生们跟我一起动手画一画“燕子”的简笔画。我们一边画一边记住各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识字过程就比较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然后我们再一边写字,一边说各个部件,这样“燕”这个字就深深地扎在了孩子的脑海中了。

篇8: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板块, 即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作为教材, 他们只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蓝本, 是学生获取体验和技能的载体。而阅读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必备者, 也是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据。

仔细分析当前语文高考试题你会发现:第二大题的说明文阅读 (9分) , 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 (9分) , 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 (22分) , 第七大题的作文 (60分) 共占150分的67%, 其中现代散文阅读和作文共占150分的54%。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制胜的法宝。下面, 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课本中, 有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我与地坛》, 写的是失去了双腿的青年作家感悟人生、感悟亲情的心理历程。

读完了地坛中的写景文字之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蚂蚁”、“瓢虫”、“蝉蜕”、“露水”是地坛当中的景物, 作者正是在生不如死的日子里审视它们, 因此才有蚂蚁“想透了什么”, 才有瓢虫“爬得不耐烦了”, 也才有蝉蜕的“寂寞得如同一间空屋”, 作者赋予这些小生物以自身的感情体验, 从中, 我们读透了作者受煎熬的心灵。学生通过体会、感悟, 总结出写作中驾驭语言的技巧:那就是“著万物于我之色彩”、“物我一体”。方可有情动人。

作文必须要言之有物, 必须对凡俗的事物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习作才能脱颖而出。大凡学生们的作文中, 人文底蕴已消失了, 人的感情、地位也可怕地消失了。而《我与地坛》正是一篇有“自我”习作的典范。在教学中, 我们不光去了解史铁生, 品读他的美文,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写作的技巧。我们学习散文少不了阅读和品读, 而在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也正是“我以我手写我心”。

李乐薇的散文《空中楼阁》很美吧?作者把一个不起眼的“山间小屋”写得有情有色:“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棵树使小屋与人另一种印象, 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 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清新的文笔, 犹如冬月春风、六月清泉, 有谁不为之耳目一新。认真学习了《空中楼阁》后, 你会有这样的体会:山间的一缕春风, 水上的一轮明月, 路边的一朵小花‥‥‥,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把这“声”这“色”写出来, 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任何一篇文章的形成都是“感悟”的结果。

在学习这样的散文过程中, 有表情地美读一番, “情动于衷而思愈远”,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写作不正需要这样的灵气吗?以读促写, 正所谓“常读名家千百句, 始知文章非天成”。

上述足以向我们论证:从美文中完全可以开发人的写作潜能。

诚然, 课本中的文章是典范之作, 它对学生的写作有引领作用。除此之外, 我认为, 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来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李木生的《泰山赋》, 饱含深情地对泰山的文化及品质顶礼膜拜, 呐喊一声“黎明, 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 为宇宙司晨!”这一声振聋发聩, 惊醒了多少中国的梦中人。泱泱华夏的炎黄子孙, 只有挺直了腰板, 才能和巍巍泰山和谐相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让我们领略了夏夜荷塘美景。荷花自古高洁, 赏之脱俗;碧波幽幽, 缕缕荷香。让我们感到尘埃涤尽, 纤尘不染;一种静, 一种美, 会默默荡漾在心间。荷叶田田, 花儿袅娜, 月光静谧, 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多么和谐的意念阿!

特别是当我们和郁达夫先生一起回忆了故都的秋天之后, 我们也醉心于秋的清、静、悲凉, 同时, 我们也获得了心灵的沉寂和雕凿。

散文作品中, 往往伴随着作者心灵的搏动。这种跳跃能产生神奇的内化力量, 如同星火燎原般让众多的心灵相互激活, 相互欣赏, 相互提高。

沐浴散文作品的沁人心香, 苏轼的名字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心上。它的千古绝作《赤壁赋》让我们看到了英雄末路时的乐观与豪放:即使在偏远的黄州, 也有那清风、白露、明月的秋江美景。

从《赤壁赋》中, 我们读到了“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这字字句句, 如珠落玉盘, 成就了苏轼的永恒。是文学的力量扶着词人走出了精神的底谷。芸芸后来人, 正是在这精美的文学散文中得以精神的洗礼和重归。

对于高中学生, 大量的习题是做不完的, 如何变换方式让学生从习题中获得最大收获?对于这一点, 我有以下尝试:试题下发后, 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 学生往往是“望而却步”, 干脆告诉学生“文章的习题不一定非得做, 但我们要把文章读完, 因为这种美文值得去品味, 你就全当是从中给自己积累写作素材”。

印象比较深的是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本文围绕李清照而作, 写她的经历、遭遇、词赋、精神, 当你把这篇文章读完后, 即使没有做题的收获, 却也收获了丰厚的“李清照”题材, 并且接受了一次清新语言的洗礼, 真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现代散文教学中, 渗透写作指导, 实乃是同茎上“花开两朵”, 在美文中获取真情, 真情方可为文, 在作文的磨炼中, 不断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教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摘要:作文是复杂的心志活动, 一篇文章的诞生总是经历了客观内化和主观外化反复思考的过程, 教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本文中, 笔者谈了以下几个观点:1.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是我们学习语文制胜的法宝。2.写作中“著万物于我之色彩”、“物我一体”, 方可有情动人。3.在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也正是“我以我手写我心”。4.从美文中完全可以开发人的写作潜能。

上一篇:卫生院价格管理制度下一篇:《乡愁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