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

2024-04-30

《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共4篇)

篇1:《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

三种语言格林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三种语言

从前,有位住在瑞士的老伯爵只有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傻傻的,什么也学不会。

父亲于是对儿子说:“听着,儿子。我已经尽一切努力教你,可你什么都没学会。我替你找了个有 名的导师,你上他那儿去,看他能不能教你点什么。”

就这样,年轻人被送到另外一座城市,在那里学了一年。

年底他回到家,父亲问他:“儿子,你这一年学了点什么?”

“父亲,我学会了狗语。”

“主啊,可怜可怜我们吧!”父亲叫起来,“这就是你所学的?我要把你送到另一个城市去,另找一位导师。”

于是,年轻人又被送去和另一位导师学了一年。

回来时父亲问:“我的孩子,今年你学了点什么?”

他回答说:“父亲,我能听懂鸟语了。”

父亲大发雷霆:“你这蠢货,竟然一无所获地度过宝贵的时光!你回来就不感到难为情吗?我再为你找个导师,如果你这次还是什么都学不会,我就再没你这儿子了!”

年轻人跟着第三位导师又学了一年。

等回到家,父亲问他:“你学会了什么,儿子?”

他回答:“亲爱的父亲,今年我能听懂蛙鸣的含义了。”

父亲气得火冒三丈地跳起来对仆人说:“这家伙不再是我儿子,我已经把他赶出去了。我命令你们把他带到森林里去杀了。”

仆人把青年带到森林里,但是不忍心杀他,他把他放了,然后杀了一头鹿,取了眼睛和舌头拿回去禀报伯爵。

青年漫无目的地朝前走,走了很久,终于来到一座城堡。他请求那里的人让他歇一夜。

“可以,”城堡的主人说,“只要你愿意,就去塔楼里住一夜吧。不过我要警告你:那里很危险,有很多野狗在不停地乱吠乱叫,到某个时辰还得给它们一个人吃,倾刻就会把人吃光。”

原来当时整个地区都被这群野狗闹得不得安宁,可又没有办法。年轻人一点也不害怕地说:“就让我去吧,不会有事的。给点吃的`让我去喂它们。”

既然他自己要去,人们便给了他一些喂狗的东西让他去了。年轻人走进塔楼,那些狗不叫也不闹,友好地摇着尾巴围着他转,吃着他摆在它们跟前的食物,丝毫没有伤害他。

第二天,他毛发无损地平安走出塔楼来对主人说:“那些狗用它们的话告诉我为什么它们会住到这儿来,为什么会为害一方的。它们中了魔法,被迫到这儿来守护塔 楼底下的一笔财宝,只有等人们取走财宝时它们才能得到安宁。我还从它们的谈话中了解到怎样才能取出这些财宝。”

听到的人无不欣喜万分,主人说只要年轻人做好这件事就认他作儿子。于是年轻人又来到塔楼,胸有成竹地取出一个装满了金子的箱子。从此,人们再没听到野狗的嚎叫,也再没见到那些野狗了,这个地方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想去罗马。他路过一片沼泽地,听到许多青蛙在“呱呱”地说话。他听后沉思起来,感到有些悲伤。

后来他终于到了罗马,原来教皇刚刚去世了,红衣主教们正在为由谁继任教皇发愁。他们最后决定选一个有神力、能创造奇迹的人继任。

年轻的伯爵这时恰好走进教堂,两只白鸽飞到他肩头就不走了。教士们认为那是主的意志,当时就问他是否愿意当教皇。年轻人犹豫着,不知道自己是否配做教皇。鸽子建议他答应下来,于是他同意了。

接着就是涂油、献祭等一系列宗教仪式。他在来罗马的路上就听到青蛙们说自己会当上神圣的教皇,他当时大为震惊,这时正好验证了。轮到他主持做弥撒的时候,他连一个字也不会讲。两只鸽子就一直坐在他肩头,一句句教给他。

篇2:《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

三种话

在瑞士的一座城里,住着一个老伯爵,他有一个独生儿子,非常笨,什么也学不会。老伯爵把他送到另外一座城里,让他在一个师傅那儿学了整整一年。他回来时父亲问他:“我的儿子,你学会了什么呀?”他说:“爸爸!我学会了说狗话。”父亲又把他送到另外一座城里,让另外一位师傅教他一年。他回来时,父亲问他:“我的儿子,这次你学会了什么呢?”他说:“爸爸,这学会了小鸟儿说的话。”父亲生气地说:“你这个不中用的人,花了这么多宝贵时间,什么也没学到,难道你不觉得害羞吗?好,我第三次送你去学习,如果还学不到东西,我就不要你这个儿子了!”他又在第三位师傅那里学了一年,回来时父亲问他:“这次你学会了什么呢?”他说:“我亲爱的爸爸,这次我学会了青蛙说的话,”父亲听了生气得跳起来,把佣人喊来吩咐说:“他不是我的儿子,我命令你们把他赶走,把他带到森林里杀死。”佣人们把他带到了森林里,不忍心杀他,就把他放了,他们挖了一只小鹿的眼睛和一个舌头,带回来做证据。

后来,他从森林里逃出来到了一个城堡跟前,请求在这儿过夜。城堡主人说:“你可以在城堡下面那座古塔里过夜,不过那里有不少野狗,总在狂叫,让人不得安宁,这些野狗还会把你吃掉的。”他说:“我不怕,只要给我一点食物,我是不会被野狗吃掉的。”城堡主人答应了他的要求。当他走进古塔时,野狗们不叫了,还摇着尾巴围着他,他投食物给野狗吃,和野狗相处得很好。第二天早晨,他安全地走出塔来,人们都惊讶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这些野狗和我说,它们所以狂叫,是因为古塔下面有大量的财宝,它们是告诉人们,应该去取这些财宝。”城堡主人听了非常高兴,就让他去把财宝取出来。他按照野狗说的地方取出了一只装满金子的宝箱,城堡主人把他认做了自己的儿子,从此那些狂叫的野狗就不见了踪影。

过了一些时候,他到罗马去,路上经过一片沼泽地,里面的.青蛙向他叫,他仔细一听,说是他应当做罗马教皇,他听了很不安。当他来到罗马时,恰好教皇死了。红衣主教们决定,谁身上有奇异的现象,就选他继任教皇。他走进教堂里的时候,忽然有两只小白鸽飞来落在他的肩上,红衣主教们看见了,就一致推选他当教皇。开始他有些犹豫,怕不会做,小白鸽告诉他不要怕,不会的事由它们教他,他就答应了,受到大众的祝贺。

在做礼拜唱歌时,他什么也不会,小白鸽蹲在他肩上,在耳边教给他怎么做,他学着做了,从此他就当上了罗马教皇。

边读边想:

篇3:《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

一、给白菜

在故事中, 老山羊以年迈之躯种了不少白菜, 小兔们只是帮收。

其实,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常常在扮演老山羊的角色, 在窄窄的书地里, 勤耕不辍, 笔里春秋, 纸里苦泪。为了备好一堂课, 读原文, 翻教参, 点鼠标, 抄答案, 袭教案, 然后确定这堂课要讲授的知识、重难点等, 最后恭请学生在课堂中一同收获这所谓的劳动成果。对于试卷或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课外美文的阅读, 为了赶进度, 经常只是讲题目, 给答案, 讲答题的技巧, 连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原文的环节也省去。

对于这一阅读教学模式, 一言以蔽之, 就是“给”的教育, 像老山羊“给”白菜, 大公无私地一车一车地“给”———“给”阅读, “给”问题, “给”答案, 最终以“给”分数终结。这里, 分数成了阅读教学的终结者, 基本上终结了对老师、学生阅读行为的评价。

这种只注重“给”、唯分数是瞻的教育, 利少弊多, 单从“快乐教学”这一角度说, 不论于师于生, 都苦多乐少。一是因为老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大多以参照抄袭为主 (却美其名曰“资源共享”) , 难以体验到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二是学生只一味地吸收, 缺少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的过程, 基本上是在“复制”别人的思想, 自然少有快乐可言。而小白兔, 在种菜的过程中体验到比获得丰收成果本身更大的乐趣。

二、种白菜

当可爱的小白兔拒绝老山羊给的白菜, 获得一包种子之后, 它便开始劳动, 从松土、播种到捉虫, 终于收获一棵棵硕大漂亮营养价值丰富的白菜, 成为自主劳动后快乐的收获者。小白兔用这些种子种成白菜的过程, 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教学应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 引导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种子。而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 只有让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知识, 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三、送白菜

故事《小白兔与小灰兔》中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应该是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因为小白兔除了学会种菜, 还懂得了感恩。这对阅读教学同样有重要的启示。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文本的“技艺”之外,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更重要的, 那就是它还承载着教化人的功能, 而这一功能往往是通过“阅读对话”体现的。

从“微观”的角度, 我“断章取义”, 随举两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例子:

(1) 他两手攀在上面 , 两脚再上缩 ,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流出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2) 中秋过后, 秋风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 我整天的靠着火, 也须穿上棉袄了。 (摘自鲁迅《孔乙己》)

从读文章的事中情、景中情等方面, 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生:第一段文字, 父亲已送儿子上了车, 又担心儿子路上渴着, 非得亲自买几个橘子才放心;况这一别, 不知何时才能与儿子相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 他心中也舍不得别离呀。

师:一个平凡不过的动作, 我们通过与作品中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对话, 读出主人公内心的深情。

生:第二段文字, 作者安排孔乙己在这么凄凉的环境下出场, 写景真切, 作者似乎对环境感同身受,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乙己的悲悯。

师: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 我们与作者对话, 读出作者内心作为正常之人最基本的情感———对弱者的同情心。

师:另外, 读这些作品, 还可以引发我们与自己对话。读着《背影》, 想着自己的父亲, 当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 , 父亲高兴之余, 却又为上学缺了一大笔钱而发愁, “天下父母同一心啊”。

读着《孔乙己》, 不由得我想起一位初中同学, 他成绩优异, 是当年保送一中的骄子;中专毕业后, 安排到供销社, 不久单位就倒闭了, 待业在家, 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 承受不了打击, 竟得了间歇性疯病。曾来学校找过我几次, 后来我不搭理, 见了就躲。现在想来, 良心上确有些过不去。这几年也不见, 不知怎样了……

事实上, 一个真正的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可以在关注、对话中实现: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关注他的思想情感与命运;与作者对话, 关注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或自然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自己对话, 观照、关注自己的内心, 正如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内自省也。”通过这些对话, 完成“利己”、“利他”的阅读任务, 达到“人文性”的阅读教学目的 (当然, 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应该尽量统一的。 ) 。

篇4:《格林童话》故事之《三种语言》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教师就要注重采用小学生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表达,享受表达的过程,最终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故事是天性,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的童话故事,这都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媒介,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

一、紧扣教材,精妙表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语言精妙,是训练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的媒介,而且教材是最好的典例。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中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其表达方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进行精妙的表达。而且,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如三年级上册中的《三袋麦子》,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童话故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感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文本内容,借助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形象的语言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如果土地爷爷也给你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办?你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哦。”这样的环节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跃跃欲试。有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了这样的展示:“土地爷爷,收到您送给我的礼物,我真的太高兴了,我相信这个礼物一定会带给我好运气,我会努力上学,考一个好成绩,把我的奖状作为礼物送给您。”

在这样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学生们的表达即便比较幼稚,但是能够看出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其中。这样学生学习文本中小动物的表达方式,衡量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说表达得比较准确,同时学生们得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想象激趣,准确表达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新鲜的想法,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准确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表达,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这篇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个性以及想象力,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要频繁地种各种各样的果树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因此得到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说:“小猴子频繁地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是因为它很勤劳。”他的发言立即遭到了同学们的反对:“小猴子不是勤劳,它频繁地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文章,是因为它没有耐心,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在这样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以及讨论的形式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对比咀嚼,生动表达

小学生对于文本理解的能力不强,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童话故事中语言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生动形象的表达,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呈现出来的语言美感。其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咀嚼,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在这篇童话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小鹰只好鼓起劲儿,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飞呀,飞呀”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到第二句的位置,变成“小鹰只好鼓起劲儿,飞呀,飞呀,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大树看不见了。”让学生进行比较。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大家意识到原文中的表达是三个“飞”字的连续使用,这样的句式特点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其中的紧张感,而且原文的表达更加连贯。因此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和生动。这样的认识让学生们体会到语言表达中句式排列的重要性,也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实现了生动形象的目标。

经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语句的排列顺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这样在以后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利用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的特性,依托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可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出彩表达。巧学童话故事,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0(2).

[2]夏媛媛.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3]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1).

上一篇:我想念你的多种方式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