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2024-04-19

《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共16篇)

篇1:《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我的想法:

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作为活动器材,进行简单的、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是我本次活动设计的最初出发点。考虑到椅子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物件,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带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游戏,如从椅子上跳下来、跨椅子,把椅子当马骑等,这些都利于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跳跃能力、协调能力等。但平时由于考虑到活动室空间有限以及爱护公物的想法,开展此类活动不妥,一般不允许幼儿开展此类活动。我想将活动搬到户外,孩子们的兴趣能得到充分满足,故设计此活动《椅子上的运动》。

我的反思:

这一活动所用的器械是人人具备的小椅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创编了“椅子操”,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跨、跳、平衡等技能,重点培养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素质。孩子们的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整个教学过程在孩子们浓烈的兴趣中开展。

其次,我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幼儿自由探索活动。给每位幼儿一张椅子,以减少等待和不必要的整队,从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幼儿在与小椅子进行跨、跳、平衡练习时,教师能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重视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但是,在整个活动设计的框架中,预设的痕迹还是过多了。例如,椅子操的编排纯粹是教师一人的智慧结晶,可以更多的融入孩子们的畅想和动作。其次,在椅子组合运动的四项探索活动中,也可事先由孩子讨论,将孩子们的想法适量的加入其中。让探索活动更多体现孩子的智慧和想法。

一堂既抓住幼儿兴趣,又体现幼儿主体,更彰显教育价值的教学活动需要经过一次次的历练和揣摩。相信它经得起风浪。

篇2:《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各种椅子上的游戏,增强平衡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在反复练习和大胆尝试的过程中提高平衡能力。

2.能勇敢地尝试各种平衡训练,体验挑战的成功感。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小椅子、长凳、轮胎、长梯若干。

2.平衡练习图纸四张、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踏步进场--跑步走--踏步走--切断分队走--向前看齐--向前看

2.椅子热身操----今天,我们要和椅子一起来做运动,请听着音乐跟我一起动起来吧!

二、基本部分。

(一)单把椅子的平衡运动1.探索单把椅子的多种“平衡运动”。

--刚才我们已经和椅子做了许多运动,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自己去跟椅子玩一玩。老师的要求是:小脚离开地面,站在椅子的任何位置,不让自己从椅子上掉下来。请注意安全!

2.探索结果分享。

--双脚(单脚)站在椅面上,非常平稳。

--椅子侧躺,双脚(前后)站在椅子脚上。

--椅子趴下,双脚站在高(低)面上。

--这个运动很有意思,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谁平衡得时间更久!

(二)多把椅子的平衡运动1.椅子组合的平衡练习--刚才我们已经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用其中一种方法,把许多小椅子连接起来,又能做什么运动呢?

2.出示图纸介绍玩法,幼儿练习1-2次(图一:椅背朝下排成小路)--你能看懂这张图吗?

--请1、2两列为一组,3、4两列为一组,将椅子排成图中的小路,去试一试。

(请个别幼儿示范在高的横杠上平衡练习)--这样子,你会吗?请你再去试一试。

3.分小组自由练习--想尝试更多不同难度的吗?

--我在四周分别放了四张图片,请你选择一组按照图片提示铺好小路去试一试。有不懂的可以请求我的帮助。

4.幼儿分组练习1-2次,教师轮回指导(椅背侧躺、叠高、随机组合)5.幼儿轮流练习--你刚才玩了哪一组,觉得哪里有难度?谁有好办法?

--现在请小朋友去其他小组也玩一玩,每一组都要玩到哦。

(三)多元组合运动--每一种椅子上的运动都挑战成功了吗?现在我们要去平衡大冒险啦!你们看,我们的四周现在多出了小长凳、梅花桩、轮胎、长梯,我们从这儿(图一)出发,依次经过每个地方,记住要保持身体平衡,不能从上面掉下来哦!

三、结束部分。

(一)局部放松运动--走了这么多“路”,我们也该休息休息了。(晃晃头、耸耸肩、扭扭腰、踢踢腿、踮踮脚)

(二)游戏“大棒槌”游戏规则:大棒槌敲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全体幼儿的此部位进行抖动放松。

重点指向腿部的放松。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3:“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 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 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 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的课程理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 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 学生有感性认识, 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 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 表面化的, 缺乏理性认识, 因此,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 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分析物理现象,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依据, 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引导, 讨论, 合作研究等方式,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故事:很久以前,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座在庙前的台阶上, 望着“春风拂柳”,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您说, 风吹树动, 是风动呢, 还是树动?”老和尚闭目答道:“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树动, 而是你的心在动。”学生听了这个故事, 立刻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在学生既好奇又迷惑之际, 教师解释:老和尚的说法自有他的道理, 他是从哲学角度理解的, 而从物理学的角度怎样科学和理的解释这一现象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的描述。

(设计说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展示, 使课堂呈现出自然、和谐、欢快的气氛。)

二、新授知识

让学生举例什么是运动 (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海洋中航行的轮船, 地面上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都在运动) , 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并作思考。

师: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 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有动就有静。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的, 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 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恒星在运动, 宇宙在运动, 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 运动是普遍的。

(通过讲解, 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绝对性。)

创设练习巩固新知:

下列物体那些在做机械运动?

雪花飞舞苹果腐烂麦浪滚滚铁生锈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 互动交流, 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概念, 从而切入本节课的重点。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三、激情延伸

展示课件: (世界杯比赛)

学生看后分组讨论: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领学生去发现、归纳、总结运动物体的特点, 静止物体的特点。得出结论:其实, 我们在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 已经按习惯将自身或常见的物体作为标准, 并认为标准是不动的。如果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的位置变了,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标准是运动的, 如果位置没变,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标准是静止的, 物理学中把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应用与拓展:

课堂小组活动 (二人同向, 同速齐步走;二人同向变速齐步走) 。

学生讨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指出所选的参照物。师生共同分析上述问题得出结论:研究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结论也不一样,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设计说明:由大屏幕展示到小组探究, 实现了问题由难到易, 由抽象到直观的过程, 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在学习方式上由小组交流到小组探究合作, 既增强了课题的实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练习, 理论应用:

课本上放一把尺子, 在桌面上推动。1.选桌面作参照物, 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选课本作参照物, 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桌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尺子作参照物, 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师生共同总结:1.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是任意的。2.参照物不选研究对象本身。3.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 就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楼房、树、山岭等) 为参照物。

教师讲解:在运行的火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常以车厢为参照物。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 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这就是所说的“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运动、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在运动、行走的人在动、流的水在动;而楼房、树木、山岭是静止的”。

四、运动与静止的判定练习

(练习要有递进,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

学法指导:通过练习, 要把握判定的原则。不妨选定参照物后, 你站在参照物的上面去观察你所研究的物体, 相对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 相对位置没变就是静止。

1. 飞行员抓子弹。

学生答题后可以得出:同向同速运动的物体间相对静止。

2.“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江中游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岸走又是什么为参照物。

(得出结论;互为参照物的运动物体, 运动方向相反。)

3.“东方红, 太阳升”中的太阳升以什么为参照物?

由此可以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的。

4. 解释小和尚提出的问题。

(可以选择树上的某一点作为参照物。)

5. 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是如何拍出的。

(观众把流动的背景作为参照物, 就感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6. 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

甲中飞行员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中飞行员看到甲向下动, 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 甲直升机向______运动, 乙直升机向______运动。______运动得快?

五、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并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遨游自然科学的广阔天空。

六、作业

学生收集体现相对运动知识的歌词, 诗句。

反思:

篇4:大班抢椅子教学反思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有一个比较全盘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交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篇5:造型别致的椅子教学反思

《造型别致的椅子》这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本节课,我主要以椅子功能、造型、材质为入手点,进行课程设计。因为对于设计课程,很多小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水平比较低,思维比较狭隘,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注重学生眼界的扩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让他们了解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任何设计脱离了人的需求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的。

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本课结合生活,首先让学生吐槽椅子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明确自己对椅子的需求。之后再让他们畅想如果对椅子进行改造,最想要什么功能的椅子,解决什么问题。此时,课堂上已经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思路也慢慢开阔起来。

在讨论的过程中,其实学生已经能够明确设计需求了。之后,我利用大量的优质的椅子图片,开阔学生眼界,让他们被深深的吸引。在图片欣赏过程中,主要从功能、造型、材质三个方面进行图片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讲解,同学们不仅开阔思路,而且设计的愿望也得到提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目标感,在讲解设计图的过程中,首先是出示了几张大学生的工业设计的设计草图,流畅的线条和各种立面的展现,让学生们对工业设计这个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很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的学生作业有一些基础好的同学慢慢的脱去了儿童画的风格,开始有设计草图的味道了。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篇6:抢椅子”游戏教学案例反思

上传: 李小蓉 更新时间:2012-5-24 21:05:48

今天我班的主题活动是“抢椅子”游戏。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涵涵小朋友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涵涵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浩浩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椅子跟小伙伴吵起来的鑫鑫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以前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篇7: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的反思

1 当今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学习兴趣能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体育运动生热衷于运动,学习兴趣缺失,没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发挥。在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信心,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学校提升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是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当前很多体育运动学校仍以教师为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氛围不浓厚,学生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习主导者与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教学需要尊重个体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环境中不断得到提升。如适当参加一些英语竞赛,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度。

(2)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师是引导者与传播者。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无法从心灵深处影响、感化学生,无法让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自由、民主且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高,但很多教师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和谐的关系,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要努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形成兴趣。

2 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有较大的提升。体育运动专业学生专注于体育运动,忽视文化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一些简单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制作一些图片,让学生产生一些直观上的认识。例如学习一些常见的水果单词时,教师就可事先准备一些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前提,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与看法给予较为积极性的评价,让学生具有学习热度,努力让学生信任自己、喜欢自己,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此外,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有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语言传达的亲切自然,营造良好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3)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办法必须要多样灵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性。教学方法的制定必须要灵活多样,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运动、娱乐中形成一种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创新应用中自觉得到提升。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也逐步应用现代化技术成果。教师运用电子设备,提升学生兴趣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播放英语电影、设计英语对话环境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多样化的教学办法,对于学生学习热情度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在体育运动学校,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的特点考虑,分析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体育运动与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涌.浅谈体校英语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

[2]张爱军.浅析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现代教育教研,2011(9).

篇8:《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1、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会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2、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自己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让幼儿每人站在一个凳子面前,围成一个大圆圈。(附:人数比凳子多两个)

二、基本环节

幼儿听老师讲述游戏规则,再进行游戏。步骤如下:

1、音乐响起后,小朋友们围绕边唱边跳,音乐一停,小朋友们马上去抢椅子,抢不到的小朋友就会被淘汰出局。

2、每轮出局两位小朋友之后,则凳子就会被再撤掉两把。游戏继续进行。

3、进行若干轮之后,被淘汰的小朋友肯定心情不好,玩的不开心,老师这时要照顾每个孩子的感受,要让每个孩子都能玩的开心,于是,就想一个办法,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这个游戏,在凳子不够的情况下还得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有地方做。

(附:不能做到地板上)后来在老师的激发下,没有抢到凳子的小朋友和已经抢到凳子的小朋友两个人结伴而坐,还有的小朋友坐在了其他小朋友的腿上。结果,所以小朋友都有地方坐了,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这时候老师的目的达到了。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述此次游戏的真正目的,让孩子明白通过这个游戏要让他们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变得那么自私自利。最后,再让幼儿说一说做此项游戏时的心情,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伴随音乐声游戏结束。

篇9:《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在椅子上的平衡能力。

2.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反应能力。

3.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把小椅子,地垫。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用身体的每个部位来画圈圈吧!

(头、肩膀、手、腰、膝盖、脚等)

2、发展幼儿的平衡力。

游戏一:坐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们来练一下你们的反应能力,请举起你们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拍手、拍脚

游戏二:站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站在椅子上抬起你的左脚、抬起你的右脚、身体向下压

游戏三:躺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躺在椅子上用肚子贴在椅子上,打开你的手和脚,用两只手抓住你的脚踝

游戏四:站在椅子背后练平衡

师:小朋友站在椅子后用小腹倚在椅背上,用双手撑在椅子上抬起脚保持平衡

3、加大难度,让幼儿探索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两个人一个椅子怎样才能保持平衡,4、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

5、学习匍匐前进

师:小朋友看这样怎么过去呢?练习匍匐前进

6、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满足幼儿好玩的心理,让他们自由设计椅子玩法。通过椅子游戏,练习幼儿跨、跳、平衡的动作。在这个活动中既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篇10:《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游戏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信号开展抢椅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速度。

2、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游戏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若干把。

2、音乐播放器与音乐播放CD3、活动场地布置。

游戏过程

一、听信号做动作。

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围着椅子做相应的热身动作。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反应能力,请小朋友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快快走、慢慢走)小结:小朋友真棒,反应都很快。

二、利用多种感官分辨信号进行抢椅子的游戏。师:接下来的游戏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小耳朵最灵,速度最快。

(一)交代规则。幼儿面对椅子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小朋友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信号必须是“3”才能快速奔跑至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每一次游戏老师都会拿掉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被淘汰,到旁边休息。

(二)幼儿游戏。

1、用听觉来分辨信号。

2、用视觉来分辨信号。

3、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

老师根据当时幼儿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三、让幼儿想办法,探索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坐下。

(一)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师:现在我要拿掉两张椅子,这次抢椅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了,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幼儿尝试)师:原来大家可以挤挤坐。这个方法真好,下面我要继续拿掉椅子,一直到你们挤不下去为止。(教师继续减少椅子,直到孩子们并排靠拢无法坐下。)

(二)尝试几个幼儿坐一张椅子。师:现在椅子越来越少了,挤也挤不下了,但是还是必须要坐下来?怎么办呢?(提醒幼儿几个好朋友的屁股不一定都要碰到椅子,但必须是坐下来的,提示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四、庆祝胜利,放松身体结束活动。师:谢谢你们,能在椅子减少的条件下,互相帮助、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游戏反思

抢椅子游戏是我们传统民间游戏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游戏,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操作性强。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规则进行游戏的话幼儿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持久性。我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一种游戏演变出多种玩法,让抢椅子游戏的更丰富、更好玩、更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点。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幼儿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椅子游戏的快乐。

篇11:《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 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 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 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 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预习中的反思

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改进教法, 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 (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 ,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取其长处, 去其糟粕, 避免差错。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三、课后反思

教后知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篇12:《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传统游戏《抢椅子》是孩子们耳熟能详、非常喜欢的游戏,在发展幼儿动作灵敏性的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等。有一次在课间发现孩子们正在自发地玩此游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当优优被淘汰时,还懒着不肯出局,心情还有些沮丧。当时我就有个想法,能否改编游戏规则与策略,使每个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呢?因此对照《纲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根据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就将《抢椅子》这个老游戏设计了新玩法。既保留了“抢”这一竞争的形式,又避免了游戏者被“淘汰”的遗憾,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从而来发展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信号开展抢椅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速度。

2、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音乐、活动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听信号做动作。

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围着椅子做相应的热身动作。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反应能力,请小朋友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快快走、慢慢走)

小结:小朋友真棒,反应都很快。

二、利用多种感官分辨信号进行抢椅子的游戏。

师:接下来的游戏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小耳朵最灵,速度最快。

(一)交代规则。

幼儿面对椅子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小朋友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信号必须是“3”才能快速奔跑至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每一次游戏老师都会拿掉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被淘汰,到旁边休息。

(二)幼儿游戏。

1、用听觉来分辨信号。

2、用视觉来分辨信号。

3、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

老师根据当时幼儿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三、让幼儿想办法,探索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坐下。

(一)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

师:现在我要拿掉两张椅子,这次抢椅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了,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

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幼儿尝试)

师:原来大家可以挤挤坐。这个方法真好,下面我要继续拿掉椅子,一直到你们挤不下去为止。(教师继续减少椅子,直到孩子们并排靠拢无法坐下。)

(二)尝试几个幼儿坐一张椅子。

师:现在椅子越来越少了,挤也挤不下了,但是还是必须要坐下来?怎么办呢?(提醒幼儿几个好朋友的屁股不一定都要碰到椅子,但必须是坐下来的,提示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四、庆祝胜利,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能在椅子减少的条件下,互相帮助、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篇13:《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出自:快思老.师!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 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 X | X X 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篇14:《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大小高低不同的桌椅搭高跳,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准备:约80平米的橡胶地垫活动场地,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垫子若干、磁带。

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础活动:尝试从椅子上往下跳

1、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跳的方法。

重点掌握跳的要领:两脚并拢,弯曲膝盖,脚尖轻轻着地。

2、鼓励幼儿搭高椅子跳。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保护,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练习。

三、结束活动

放松活动

1、挑战高度的感受。

2、谈谈保护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篇15:《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首先, 我们还得先从厘清问题入手。

一、来自学生“学会什么”的质疑

我们在中小学教会了什么?通过12年的体育课学生们又学会了什么?这是每个学生走出校门后都会回顾和审视的问题, 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和经常要自问的问题。但是当前, 有关这方面的审视和回答是让人失望的。一个针对北京市300名高中生的调查表明:很多学生爱玩,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因为他们觉得体育课没有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记不清在体育课上学过些什么, 更说不清学会了什么, 他们对体育的记忆使我们很吃惊, 他们对体育课的满腹牢骚和不满也让我们惭愧, 如果我们的体育课是这样一个效果, 如果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 而对于他们有用的相关学习记忆却都没有, 什么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 那么, 我们教了12年的学生又怎么可能喜欢体育呢?那么, 体育课的价值和作用又如何得以体现呢?

二、12年里有多少教体育的时间

12年的体育课没教会学生什么有用的运动技能已是不争的事实。12年什么都没教会的原因无非有三个:第一是教学时间太少;第二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太差;第三是体育课程的设计有问题。我们先来否定第一个原因。12个年级的各个年级大约有每周3~4学时的体育课, 时间不可谓少。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总时数仅少于语文、数学和外语, 是学科的第四位。我们可以算个账, 中小学到底有多少时间来上体育课, 表1是现行中小学的体育课时数。

可以看出, 我们有1260学时的体育教学时间, 相当于一个人 (每天8小时, 除去双休日) 有半年多, 什么都不干, 天天在学体育, 他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学会呢?其实, 体育学习的时间还不单单是体育课的时间, 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一直都有“课外体育活动 (简称课活) ”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可以、也应该进行体育学习或练习, 这个时间大约是每周2学时, 于是这就又增加了“准体育学习时间”864学时。还有课间操 (现在又变成了大课间) 的时间, 这个时间也是可以进行一部分体育学习, 至少是可以进行体育的复习和练习的时间, 如果按每天平均20分钟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远远超过了这个时间) , 如果按每年有200天上课间操的保守时间来计算, 这又是80左右的学时, 如此计算:很多的学生是具有2200学时来学习体育的。如果再加上部分学生的体育活动课、体育俱乐部、运动队训练, 时间就会更多。

因此, 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学生12年什么都没有学会的原因决不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好相当数量的运动技术。换句话说, 如果我们在这样的时间里不能教会学生运动技术, 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效益很差。

三、恶性循环的“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体育教师对于每个项目的教学时间很短, 有的甚至就是一堂课教一个内容, 而下一堂体育课就教另外的内容, 这种教学如同蜻蜓点水。笔者曾对北京市的十几名优秀教师的几年体育课教案进行过分析, 发现这些教师的教学单元所用时间平均为3~4学时。稍有体育学习经验的人就可以判断, 3~4学时这样短的时间是不可能学会什么有难度的技术的。如果把体育课上其他的教育时间、管理时间、准备活动时间等去掉的话, 如果考虑到全班有30~40名学生或甚至有更多的学生, 如果考虑到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还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的话, 如果再考虑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那么, 这么短的时间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研究表明:游泳大概要有10次大课 (20小时左右) 可以教会;独轮车有2周以上可以学会;器械体操新的单个动作也根据难度和学生的基础, 大约也要在5~10学时才可以学会, 就是篮球和排球要打好也要教上一段时间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 仅仅3~4学时的教学是不可能有什么教学效果的。

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是, 就是体育教学内容在12年的课程中总是在不断地低级重复, 如小学到高中短跑要教11年, 推铅球要教6年, 实心球要教9年, 800米要跑6年, 蹲踞式跳远要教8年, 400米要跑4年等等。这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另一个奇怪现象:低级重复, 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面对这样的现象是很不满意的。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批评:“中国的大学、中学和小学都在教蹲踞式起跑”, “中国的学生是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滚到底的”。

其实, “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因为体育教学在“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所以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因为学生什么都学不会, 所以就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教, “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成了恶性的循环。

四、“教多少”的困境:运动教材太多

事实上, 体育教学一直面临着“教多少”的理论难题, 第一个原因就是体育的内容太多了。体育运动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内容群体, 庞大和多样到任何一个体育专家都无法尽数。仅从下面几个方面的数字就可以了解到体育运动项目有多少, 可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素材有多少了。

1.奥运会现在有32大项, 但其中又包括几百个小项;

2.历史上曾经被奥运会列为过正式项目, 后又去掉的有十多项;

3.现在正在积极申请参加奥运会有10大项, 其中又包括众多小项;

4.世界上有几百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单项协会;

5.世界上有几十个项目的世界杯比赛;

6.世界上有几十个项目的世界杯锦标赛;

7.世界上有无数个区域性、传统性的运动会, 其中包含众多运动项目;

8.世界上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地变形和创新, 仅80年代以后, 在世界上出现正规的新体育运动项目就有170余项;

9.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许多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性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

10.中国有56个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许多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 中国的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有几十个正式项目;

11.人类文明的历史有7000多年, 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体育运动, 这些体育运动正在被全世界的体育学者不断研究和挖掘着;

12.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历史上更是曾出现过无数的体育运动, 这些体育运动也正在被中国体育学者和世界的学者不断研究和挖掘着, 在上世纪90年代, 国家体育总局就组织专家总结了几百项民间体育运动, 为全民健身的推广工作服务;

13.世界和中国都有着丰富的乡土体育文化, 例如中国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就有几十个正式项目;

14.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现在出版的各种体育游戏书籍100~200册之间, 其中包括的体育运动游戏应在万余项左右;

15.新近出现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有200余项;有专家认为已有500余项;

16.各种健身的练习项目繁花似锦,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有《身体练习400例》一书出版;

17.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数个主要的技术, 如足球就有八大技术, 主要技术中又有无数个小的技术, 无数个专项练习、专门性游戏;

18.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数个主要的战术, 围绕各个战术又有无数个战术练习、战术性游戏;

19.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许多比赛规则知识, 围绕规则又有无数个规则学习的练习;

20.伴随着运动项目, 有着众多的礼仪文明的知识点;

21.伴随着运动项目, 有着众多的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点;

22.伴随着运动项目, 有着众多的科学知识点, 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康复学、安全与救护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教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哲学等等;

……

如此庞大多样的体育教育素材和层出不穷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后备军, 足够体育课程研究者们编出数百个各有特色、各不相同的《体育教学大纲》或成千上万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五、一直缺失的讨论:我们能教多少, 该教多少

面临浩瀚如海的体育素材, 在1260学时里, 教师应该教多少呢?教哪些呢?似乎在1949年到2000年的中国体育课程建设史中, 很少有人正面地做过这样的讨论。因此, 在教多少的问题上, 一直是缺乏理论依据而单凭经验的判断和设计。虽然体育课程设计者们在不断地强调要“精中之精”“重中之重”, 学生面临着422项主要运动教材的学习, 还要外加76项游戏和177项身体素质练习的学习。于是, 一个学生在每年平均要学习49个的主教材, 还要学习28项游戏和身体素质练习, 加起来就是77项教学内容。而当时中小学大部分年级的体育教学时数为72学时, 除去理论课时间、风雨天、运动会, 还有军训、期末考试等占用时间, 能用在这77个教材的学时数满打满算也就是60个学时左右, 60个学时教77个教材, 相当于在一个学时教1.28个教材。如果一个教师认真地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来上课, 那么这个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 学生自然也什么都学不会。“蜻蜓点水”牺牲了学生学习技能的时间, 牺牲了必要的练习次数, 导致的是在每个年级都排同样多的内容, 形成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的课程死结。

六、一直缺失的理论:如何排列体育课程和教材

由于体育学科的种种特性所致, 体育课程的教材排列面临着许多逻辑上的问题, 既不能像其他教材那样从易到难进行排列, 也很难找到各个教材 (主要是各个运动项目) 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 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内容、正在成为体育教学内容和可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东西非常庞杂, 精简很困难、排列就更困难。

在我国, 长期以来, 体育课程的教材排列理论一直都接近空白的状态, 排列的逻辑关系还没有找到, 但是在《学校体育学》中, 倒是有一个所谓“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以及“混合型排列”的, 不妨称为“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的说法。关于“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以及“混合型排列”的定义, 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是如下解说的:“直线式排列是某项教材教过之后, 基本上不再重复”;“螺旋式排列是教材在各年级反复出现, 但逐年提高要求的排列”。但是这是一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 因为在以下根本问题上, 这个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一直没有做出清晰的说明和解释:

1.教材的直线排列、螺旋排列的含义不明

直线是有长短区别的, 体育教材的直线排列的长短是多少学时, 是否都一致呢?螺旋是有回归的、有周期的, 体育教材螺旋排列的周期是多长, 又是多少学时呢?螺旋的周期是否都是一样的呢?比如一个学年中的“3课时螺旋式排列”和“30课时螺旋式排列”, 一次3课时“直线式排列”和一次30课时“直线式排列”, 它们之间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效果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 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所说的“螺旋式排列”和“直线式排列”到底是多少学时?如果说不可能有这样统一的规定, 那么, 什么教材适合3课时“螺旋式排列”?什么教材适合30课时“螺旋式排列”?什么教材适合3课时“直线式排列”?什么教材适合30课时“直线式排列”?如此等等, 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根本没有任何说明。

2.什么教材可用于直线排列, 什么教材可用于螺旋排列

关于“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所适应的教材性质, 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只是说到:那些“锻炼身体作用大的教材”适合于“螺旋式排列”, 并以“跑”的教材为例作为说明;但是关于什么体育教材适合于“直线式排列”, 该书没有言及, 只举例为知识教材。这种说明根本没有涉及到基本的原理, 也无法让人明白。以往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教材排列的说明也有意无意地绕过了这个问题, 没敢明确说明什么样的教材可以应用“直线式排列”, 最多就是举例说体育卫生知识是直线排列。回避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足, 不敢说“有的技术教材只教一次就行了”的话, 特别是用“螺旋式排列”对应“锻炼身体作用大的教材”的逻辑来推理就更麻烦, 因为如果那样, “直线式排列”对应的实践教材就成了“锻炼身体作用不大的教材”了, 因此, “什么样的运动实践教材应用直线式排列”便成为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的“盲点”。

3.为了什么目的运用“螺旋式排列”

传统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说到:适用“螺旋式排列”的教材是那些“锻炼身体作用大”的运动内容, 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 但是却不全面, 因为它只是用锻炼身体的作用一个单方面的视角来判断问题, 显然有些偏颇。第一它忽略了其他判断因素, 如一些锻炼身体效果未必那么好, 但娱乐性强, 学生愿意学, 社会上也流行的运动也可能是要深入学习和多次排入教学的;第二将锻炼的重复与教学的重复、娱乐的重复相混同;第三锻炼作用因人而异, 因项而异, 好坏也难以判断;第四, 锻炼作用大的内容很多不好筛选。只从“锻炼身体作用太小”来判断教材的分量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至今的教学思想和目标是围绕着“增强体质”而展开的。根据螺旋式教材排列方法的性质和功能, 它应该是适用于以下性质的教材:

(1) 比较复杂的, 又是需要深入学习和较好掌握的, 需要在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的运动教材。

(2) 娱乐性强, 需要反复体验乐趣运动教材, 如一些游戏教材。

(3) 健身作用好, 需要作为辅助性练习经常安排在教材中的练习内容。

(4) 同时具有 (2) 和 (3) 特点的教材。

要注意的是 (2) 、 (3) 、 (4) 均不是教学内容, 而是复习内容、练习内容, 虽然同是螺旋式排列, 但在排列方式、分量和教学安排上都与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一样, 应该予以明确地表明和提出相应的要求, 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区分教学内容、复习内容、练习内容、锻炼内容、娱乐内容方面意识不强, 致使重复的教材都是同一要求, 客观上加重了教材过于重复的印象。

4.多少教材可用于直线排列?多少教材可用于螺旋排列

关于这个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个理论也只是说到:“多数体育教材应采用直线或混合式排列, 少数体育教材为螺旋式排列”。这个说法实在是太过于笼统和含糊。

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材编排理论还很不完善, 只说明有“螺旋式排列”和“直线式排列”两种教材的排列方式也远远不能解决现实中的体育教材的排列问题, 必须有新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七、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 已经清楚地看出, 体育课中的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之所以不强是来源于如下的原因:

1.面对庞大的运动技术群体没有科学的教材选择理论去找出那些最该教的运动技术内容;

2.面对杂乱无序的运动技能群体, 没有科学的课程排列理论去将它们有机有序地排列起来;

3.由于没有科学的教材可选择, 只能根据“经验”和“惯例”罗列出一堆似乎该教的, 但实质上并不能说清楚“为什么教”的内容, 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多”和“杂”;

4.由于没有科学的课程排列依据, 只能本着“年龄特点”以及“兼顾”和“平均”的思绪把教材大致均匀地安排在各个年级里, 造成教学内容的“无序”状态;

5.由于上述的原因, 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在“庞杂”和“无序”的背景下, 出现严重的“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现象。

篇16:《椅子上的运动》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点数正确说出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在抢椅子游戏中,感知椅子数量的递增递减模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小凳子40张。

经验准备:幼儿会熟练的玩抢椅子游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排放椅子。

1、请幼儿来想办法把一旁的小凳子排成圆形。

师:今天我们来玩抢椅子游戏。中间有很多椅子,谁来数一数有多少椅子呢?怎么样才能数的清楚?我请一个小朋友再邀请几个好朋友来排椅子。

2、点数椅子数量,制定简单规则。

数一数我们排了多少把椅子呢?怎么才能数清楚?谁来数一数?

在抢椅子游戏中应该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

抢椅子的规则是什么?

二、进行游戏,体验递减:

1、老师幼儿一起玩游戏,体验凳子和人数的递增递减。

问题:

现在的椅子数量是多少?人数是多少?

这次如果再来一次,旁边应该有几张椅子?应该还剩下几张椅子?

这次如果再来一次,旁边有几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小结:也就是中间的人会越来越少,旁边的人会越来越多。中间的椅子会越来越少,旁边的椅子会越来越多。

三、一轮游戏后,就“淘汰”规则进行商讨和调整:

1、被淘汰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

2、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淘汰人,又能不打破“椅子的数量必须一点一点减少”的规则?

四、结束。

今天的抢椅子游戏就玩到这里,下次可以把游戏的规则放到你们自己的游戏中去,好不好?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点数正确数出20以内的数量,同时感知数量的递增递减模式。

在活动中,我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为什么一开始椅子数不清楚,因为太乱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要排列整齐了,才便于点数。在邀请幼儿排列椅子时也不经意的加入需要幼儿进行思考的环节“把你算在里面,一共5个人。”每一轮游戏之后我都及时进行提炼,进行点数。并且让幼儿一步步的感受旁边人数和椅子的递增,中间人数和椅子的递减。

不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有的问题提的该不够准确,比如问孩子们“抢椅子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孩子们都回答“不能抢,不能推别人”等,而没有讲到“要一个人坐一张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人淘汰。”如果这个问题换成“抢椅子游戏应该怎么玩?”也许幼儿的回答就会是玩法了。在活动中我的点数次数过多,并且都是一起点数,有点乱,也会引起孩子的躁动,可以适当减少点数的次数,只需让孩子感知到椅子和人数的递增递减即可,不需要每一次都数一遍了。在活动中虽然我意识到要让孩子多说,但是有的时候给孩子的机会还是不够多,自己说的比较多,并且没有让幼儿生生互动,在后面重新商量规则的环节,可以让幼儿进行生生互动,这样会更好的得出结论。

上一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