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载着快乐前行作文

2024-04-18

让成长载着快乐前行作文(精选6篇)

篇1:让成长载着快乐前行作文

载着绿色的梦想前行作文

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通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汽车出行,它们排放的尾气让人们呼吸的空气变差,因此,政府提倡大家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多骑自行车。这也是我的梦想之一。

有一天,我和妈妈讨论自行车话题的时候,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妈妈小的时候,要是哪一家有一辆自行车就算很有钱了。当时外公正好从一户人家那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每天都骑着那辆自行车。外公还在车前面做了一个小座位,可以让妈妈坐在上面,妈妈感觉可幸福了!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几乎每家都有一辆甚至多辆自行车,人们排着宏大的自行车队伍,井然有序地行驶在大街上。而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自行车被代替了,满大街都是汽车,还经常发生追尾事故,非常容易伤害到人。

曾经有一点让我迷惑不解,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以前穷的时候,非常多的人在骑自行车,而其它富有的国家现在都提倡骑自行车呢?比如,荷兰既是牧场之国,更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政府还建了一幢立体停车库,专门用来停自行车。还有的国家专门修建了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长达200多公里呢!原来,自行车除了用于交通出行,还有健身的好处。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骑自行车时,由于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现在,我们中国也越来越多地组织了一些关于自行车环保的活动,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通过组织自行车环保行公益活动,向人们传递绿色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以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为改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还有一些地方修建了自行车绿道,比如千岛湖环湖绿道有150多公里,许多市民和游客都在绿道上骑行健身。

没错,我的梦想就是让每个人骑上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的数量,让大家呼吸到的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一齐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携起来共同保护地球村吧!

篇2:让成长载着快乐前行作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犯罪的趋势逐渐未成年化,很多未成年踏上犯罪的道路荒废了自己的一生,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在问这是为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他们大多都是由于学习不好离开学校。其实这也是现在德育弊端酿造的悲剧。所以,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德育工作,无论我是否是班主任,我都会给学生讲一个个感恩的话题,一幕幕感人的成功,一段段励志的故事,因为我始终相信: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学生成功人生的灵魂,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德育是学生迈向成功的捷径。德育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所谓“不成材要成仁”。

我也始终相信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中小学生有着一颗纯真的心灵,他们的内心是真善美,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他们,也就会变成假丑恶,而这正是学校德育所要完成的使命。

我始终记得2012年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学生内心的那份真诚,在离开的那天,我给了他们一个深深的拥抱,每一个拥抱,他们都深深的叫了我一声老师,每一次的拥抱他们都是泪流满面,除了不舍的离开,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那份真情,而这也是世界最宝贵的东西,而这也流漏出那份感恩的心。其实这都是我对他们德育的成功结果,德育就是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坚强,德育就是让他们做到真善美,做一个真人。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培养情操,提升内涵的地方,而这些也正是德育的目的,正是由于他们忽略了这些,所以他们才感觉学习没有用。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学习到底是学什么的。然而,学生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校不知道,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学生厌恶学习?为什么学校会出现混日子的现象?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这么低?为什么班级的学习风气这么差?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没有在意,开始的时候没有改正,就是因为现在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德育的存在!

我们怎样才能发挥德育的精神力量,用这份力量驱除学校的不正风气?首先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德育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小学生作业多、考试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因此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多样性发展的可能。另外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的问题。当前,学生最需要加强教育的方面:一是吃苦耐劳,二是诚实守信,三是学习能力,四是意志薄弱、不文明不礼貌,五是缺乏团结友爱和互助精神,甚至是非观不明。

其次是学校方面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只重知识而淡化德育。即使各校领导都明白德育为首,都知道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德育教育不系统、不具体、德育方式单一,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说教的多,教育引导的少。我们的德育管制、压制的多,空洞乏味的说教多,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循循善诱却少。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现实,形式主义盛行,操作性不强。

接着是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一是人们开始重视物质利益,功利主义的倾向明显,许多家长只顾自己,而忽视孩子,重视孩子的物质供应,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二是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品德修养,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放宽。

最后是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危害大。一是不良社会现象影响;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三是适合青少年活动的阵地相对缺乏;四是由于失业、离婚率上升等,导致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增多。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和认识来谈一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德育工作。

1、利用父母情感动学生,唤醒学生内心的潜力。

现在很多孩子根本不与自己的父母沟通,甚至与父母有很多矛盾,所以学生很少了解父母,而且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学生更是不会主动体谅父母,更严重的是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一年也只能见一两面,父母的疼爱,父母的辛苦他们怎么会懂?不懂得父母的孩子怎么会健康成长?因此,课下我们可以主动去接近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父母照相,拍视频,将他们想要给孩子表达的语言,通过视频,照片在班会上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父母爱的伟大,父母的含辛茹苦,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学会长大,学会责任。我们也可以让父母到学校开班会,但是并不是现在这种形式的班会,而是在班会上做一个桥梁,让学生,父母相互感受,借助多媒体,利用视频,音乐再加上班主任的语言魅力,营造一份感动温馨的气氛,真正利用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去唤醒学生内心的尊严,利用这份真情去鼓励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向上的成长。

2、利用感人的视频电影震撼学生的内心。

老师经常讲我们要爱国,要团结等等,这种教育其实现在已经没有意义,利用电影、视频更容易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只有用心体会的东西才能更有意义,语音是最肤浅的方式,所以,借助更多优秀感人的电影素材,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去思考,才能提升学生内心潜质,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团结,利用电影去震撼学生的内心。

3、利用励志的名人演讲激励学生内心的力量。

每次听到成功人士的演讲,都会给自己自信的力量。他们自信的语言,感动的经历,丰富的经验深深吸引的我。因此名人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成为学生的偶像,让学生去感受名人的经历,去学习那种坚韧不拔的魄力,去效仿他们追求梦想的坚强。

4、利用有意义的趣味活动提升学生内心的情感。

让学生亲身体会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游戏,通过游戏区体会团结的力量,去感受集体的温暖,去维护班级的荣誉,通过设计的活动,去体验什么叫真诚?去体验什么叫关心?一次亲身体会胜过千言万语,其实德育更多的就是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比方,两人绑在一起赛跑,拔河比赛,篮球比赛,通过演小品去评价社会存在问题,让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到评论当中。

5、利用教室的独特布置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态度决定一切,环境铸造人才,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独特地班级设计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以“班级是温馨的家”为主题,在班级后面办一个家庭的黑板报,并贴上班级的合影,再加上醒目的标题:相亲相爱家人。写出每一个同学的誓言,营造一份家庭温馨的气氛,让每一个同学用心去维护班级的荣辱,让同学学会关心彼此承担责任。还可以营造一份“成功励志”为主题,可以用每个同学的照片,下面写上该同学的目标或座右铭,在班级里悬挂名人励志名言、成功自信的图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乐观成长。如此的德育才是长期的影响。

6、利用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首先要做一个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者,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其次要做一个真诚的朋友,让学生信任你、敬佩你,学生才会喜欢你;最后要做一个慈爱、关心的父母,一个崇高受学生尊敬的榜样。在课下融入到学生集体之中,去用心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去解决学生内心的问题,与学生结为伙伴,经常与学生聊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学生才会用心接受。“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德育是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一个空壳,这样的教育对社会是没有用的,那些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的学生,那些所谓的“书呆子”不能适应社会的学生,都是缺少良好德育的恶果;德育是精神的教育,良好的德育才能让学生拥有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让学生拥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德育是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德育才能让学生维护自己的尊严,才能让学生拥有尊重他人尊严高贵品质;德育是自信的教育,良好的德育才能让学生拥有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自信;德育是学生人生的翅膀,让学生载着梦想飞翔。

篇3:打造快乐课堂 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用心创造的学习环境中, 兴致勃勃地走进语文世界, 在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比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哲理性很浓的课文, 相对来讲学生要理解比较困难, 因此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应该大胆创设情境, 用出示实物树叶的方法, 把学生带入一个由绿叶创造的诗情画意中, 用抒情的语言介绍绿叶的平凡而壮丽的一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 都能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 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 如果学生目光熠熠, 小手林立, 充分由兴趣而生学习的热情,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文本, 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中介,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 要重视教师的指导, 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多样地、充分地参与, 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让学生主动去讨论, 让学生主动去研究, 让学生主动去了解, 让学生主动去获得。以《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为例, 在学习原野热闹这一特点时, 老师就可以组织孩子们小组学习的方式,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来交流课前所收集的北大荒的资料, 让孩子们在图片、文字中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体会北大荒人的喜悦心情。也可以小组内分别扮演北大荒不同的植物, 用表演的形式来赞美北大荒的勃勃生机。形式多样, 但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 进行自主学习。事实证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 如鱼得水, 这样获得的学习结果比教师填鸭式给的要深刻得多。

三、搭建平台, 扩大生活范围

合作交往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孩子们在合作交往中享受到了快乐, 同时又创造出了快乐。孩子生活在社会中, 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就要具备最基本的交往能力, 学会和他人共同生存, 合作完成工作, 并且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快乐,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 恰恰缺失这一点,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提供开展各种孩子们之间合作交往的机会。比如, 同桌间共同完成对课文的朗诵;在一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感受互相关爱, 使他们懂得欣赏别人和被人欣赏都是值得快乐开心的……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 让孩子在各种交往中获得这样的经验:献出的是爱心、善心, 得到的是快乐。

四、拓展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

今天的社会, 是信息化的社会,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 使我们的眼睛感到无所适从, 这对我们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面对难以计数而又日新月异的“书”,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要学会学习, 学会收集、处理、运用、传播信息, 要学会快速、高效地阅读和表达, 而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语文世界, 要打通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应该为学生在课内外所学的内容搭建一个交流、讨论、质疑的平台。比如学习完《雾凇》一篇课文后,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把在课堂上的所得转化成一份导游稿。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孩子们, 吉林市自1991年起, 每年举办一次“雾凇冰雪节”, 吸引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 因为游客太多了, 所以专业的导游都忙不过来了, 主办单位想到我们中间来选一些小朋友当志愿者, 去给游客当讲解员, 大家想不想参加?大家先准备一下, 想想: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这美丽动人的雾凇呢?课堂最后还可以布置孩子们去收集全国各地的“奇观美景”, 组织开一次“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我想, 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幕后导演, 应该随时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 突出孩子们的所学, 巩固孩子们的所学, 创新孩子们的所学。只有这样, 孩子们才能慢慢具有创造能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篇4: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快乐之源——成长需要快乐

成长是从稚嫩走向成熟, 成长之路只有伴随快乐, 才能多姿多彩, 令人难忘。快乐可以使成长更加充实, 更加健康,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孩子都需要这份珍贵的“快乐”。

我们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倡导“为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而教育”, 将“快乐成长”的教育定位:“快乐——热情开朗、积极自信;成长——健康向上、乐学聪慧”。其中包括了三层教育含义: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培养孩子独特的气质;尊重孩子快乐的需求, 创设孩子成长的空间;给予孩子快乐的教育, 放飞孩子成功的梦想。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茁壮成长的坚实基础, 因此大关苑实验幼儿园一直坚定地在“有效家园合作教育”中探索研究, 在探寻的过程中, 2003年我们提出了“多元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 创建了属于孩子、家长、老师共同的园本节日——“快乐成长节”。2005年在“依托教育内涵发展,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背景下, 我们继承并认真梳理了幼儿园的“节日教育”和“家园共育”的特色, 制定了“快乐成长”教育发展的远景规划, 携手让孩子“快乐成长”。

二、成长之路——快乐伴随成长

我们结合“为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而教育”这一发展理念, 设计了“快乐成长”发展规划, 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快乐成长制度》, 将“五精”式的管理即——“精心打造品牌、精细服务质量、精致管理人文、精彩特色教学、精英队伍壮大”渗入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从孩子、家长和教师三个维度让快乐伴随着每一步成长。

1.给孩子快乐的空间

环境造就人, 快乐的空间培养快乐的孩子。我们从“三个一点点”的细微处, 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

(1) 快乐多一点

让成长的快乐随处可见, 使幼儿在宽松、愉悦、热情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得到最佳发展, 这是我们最初的设想。因此, 我们将幼儿园的吉祥物“小芽宝宝”充实在每一个空间, 并从环境入手在细节落实。

(2) 视角低一点

蹲下来会发现孩子的童心世界更精彩, 因此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精心地设计着每一处细节, 让快乐能“触手可及”。“身高、体重测量仪”让孩子们可以自由、自主地动手进行测量, 每天的测量让他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微妙变化, 而随着身体成长的还有自信、想象和无处不在的快乐。

(3) 文化浓一点

如果说品牌凸显的是一种文化, 那么“快乐成长”凸显的就是孩子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处细节无不显现出了孩子的快乐。走进幼儿园就可以看到“快乐墙”, 墙上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容和他们成长的宣言一目了然。

2.做孩子快乐的老师

我们努力创建一支快乐的教师队伍, 让教师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种成就感, 使其感到“奋斗过程就是快乐的”。每个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与需要, 我们便为教师创造一个快乐的成长舞台, 以教师“鹰架成长工程”、“一教多研”、“节日特色教学”作为载体, 让教师在畅所欲言中享受彼此成长的快乐和经验, 在不断地展现中, 成为“五乐”教师, 即:做一个“乐思、乐教、乐学、乐研、乐行”的教师。

3.当孩子快乐的父母

快乐的父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因此我们为家长创设了快乐温馨的交流空间, “父亲沙龙”、“家长读书吧”、“教育AB剧”让家长快乐地参与、快乐地分享才能快乐地教育。

“嘉宾园长”则是大关苑实验幼儿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聘任不同领域的家长为嘉宾园长, 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建设等工作, 真正从家长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使家长感受一种参与的乐趣以及亲子互动的快乐, 同时使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成长之彩——节日促进成长

节日中的孩子是快乐的, 然而细观现代孩子的节日, 虽然琳琅满目, 却没有真正属于孩子的节日。针对“节日到, 真热闹;节日过, 丢一边”的现状, 我们从创造设计“园本节日”和进行“公共节日儿童化改造”两条路径来实现属于孩子自己的节日, 让孩子和节日一起快乐成长。

(一) 节日教育中的精彩纷呈

我们重新审视了众多的公共节日, 从孩子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优选改造, 使其成为儿童化的公共节日。同时, 还创建了独特的园本节日“快乐成长节”, 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呈现, 而且每一次都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活动。随着“快乐成长节”应运而生的还有根据年段需要创建的“年段节”和班级特色创建的“班节”, 比如:“童谣节”、“娃娃丰收节”、“朋友节”等。我们的节日教育活动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一致好评。

(二) 节日教育中的快乐滋味

节日教育活动, 让孩子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中初步了解有关节日的风土人情、陶冶互相关爱、热爱自然等良好的社会情感, 以节日教育促进孩子认知、情感、行为互为发展。节日教育所带来的惊喜, 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滋味, 节日蕴含的教育资源不断被发现挖掘, 孩子快乐情绪被激情点燃, 乐观、乐群、积极向上的家园教育环境, 让孩子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孕育。

四、快乐之景——快乐成为习惯

每个人不一定都能获成功, 但每个人都可以快乐, “快乐”永远没有终点, 在品牌建设的驿站中, 我们用每一分的教育关注细节, 用每一寸的教育激发想象, 用每一方的教育沉淀内涵, 不断开启孩子的快乐之门。我们更加渴望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始终伴随着孩子、家长和教师的成长。

篇5: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学习

快乐成长学习应该联系实际, 超越知识, 激发创新, 为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就目前大多数教育来说,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 因为升学是学生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问题是现在许多中小学的教育全都是为了应付那几天的考试, 提高“分数”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 这样的“分数”是有害的。教育应是灵魂的教育, 应让全面协调的发展,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情感, 坚韧的学习志趣, 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在教学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发扬民主, 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旧观念, 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并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快乐学习成长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享受学习的快乐。当前, 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学生中的少数, 因此, 教育要为大多数人着想, 使他们学有所用。

快乐成长学习要求学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但学习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 求真信念塑造, 审美情感的熏陶, 坚强毅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训练, 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即使就传授知识而言, 也应该自然的伴随着能力的培养, 知识当然是能力的基础, 古往今来, 所有大科学家、大教育家、大学问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现在一些教师有一种误解, 认为能力属于知识的运用, 而对学生而言, 知识的运用是将来的事, 现在还是把知识基础打好。这种看法肯定是片面的。应该说, 中小学阶段既是孩子们奠定基础知识的阶段, 也是他们形成基本能力的阶段, 应着重于提高质疑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搜集整理和使用证据的能力、清晰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尚且对其教育中的能力培养有着如此的忧虑感, 中国的教育者更应该有一种危机感, 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了, 而应该是大力减负, 但减负决不是简单的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 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减少教育中的师生无效劳动, 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快乐成长学习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至今还有大量的教师认为教育就是抓学生考试分数, 而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非常错误的, 学习决不是分数, 而是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同适用于学习。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并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是片面的。唯“分数”论适应了考试要求, 缺少的恰是独立性、创新性的鼓励和培养, 因此, 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读书, 指导学生阅读, 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 最后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快乐成长与学习不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更不应是“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 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喜欢把孩子关在房间 (家中、学校) 里“专心致志”的攻读, 以为这样孩子便能成才。殊不知, 这种封闭式的“分数”只会扼杀孩子的智慧和才能。对此,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走出误区, 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他们能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把智能转化为修养, 信念、人格, 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

快乐成长学习要让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生活, 体验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激活学生的思维, 把握整体的世界, 注重生活的关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快乐成长学习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拓宽学习途径, 更新学习工具, 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教师应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同时又是“保护人”,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6:让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

一、大声朗读走进阅读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认为:“为孩子朗读是孩子小学毕业之前应该保持的一种习惯。”是的, 对于低年级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 教师的朗读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大声地朗读有趣、精彩的文本内容, 把自己的阅读热情、阅读理解和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孩子。当教师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中, 而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书中奇妙的世界, 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心情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教师站在讲台前, 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 时而启发提问, 孩子们或昂着头专注地倾听, 亮晶晶的眼睛闪烁着快乐与兴奋;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猜测着下面的情节;或手握彩笔涂画着心中的小猪、狐狸、小白兔……在这小小的课堂里, 老师带着激情和孩子们穿越了一本又一本好书, 一次又一次唤醒了那一颗颗稚嫩纯净的童心, 思维的火花一朵接着一朵绽放。

二、绘本阅读激发兴趣

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 将决定它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是通过图画来认识世界的。图画书以其优美的图画, 简短、浅近、精炼的语言, 给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儿童直观的体验, 把儿童带向广阔的世界, 给孩子以最初的审美教育。

例如, 老师在讲述《逃家小兔》时, 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那只调皮的小兔子, 老师就是深爱着他们的兔妈妈, 然后进行了一翻对话:

“小兔”说:“我要变成溪里的鳟鱼, 游得远远地。”

“妈妈”说:“那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小兔”又说:“那我就变成山里的石头。”

“兔妈妈”回答:“我就变成爬山的人去找你。”

……

就这样, 在你一句, 我一句的对话中, 孩子们感受着这看似平凡、幽默却是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 而接下来的想象对白更是水到渠成。在整个阅读中, 孩子们享受着图画与文字交织的精神盛宴, 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着快乐时光, 在阅读中放飞美好理想。

三、开展活动爱上阅读

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 如:表演、绘画、制作小报、讲故事等, 这样, 就能让孩子离不开阅读, 恋上阅读。就这样, 慢慢地, 慢慢地, 阅读就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例如, 在讲完《安徒生童话》一书后,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人人参与, 推举人担任丑小鸭、鸭妈妈、鬣狗等角色。然后, 让他们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 对作品进行了反复阅读, 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通过想象把几幅图连起来表演并加上自己的语言。在他们的表演中, 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投入。当演到丑小鸭因为丑陋, 被鸭妈妈赶出鸭家族时, 一群小观众竟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当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时, 所有的孩子一起欢呼、一起歌唱……孩子已完全投入文本, 与故事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在表演中, 孩子们的灵感也不时地冒出来, 他们精彩的表演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 他们对这种阅读方法兴趣盎然, 只要一有不会表演的地方, 就会主动阅读书本, 一有空闲, 哪怕是课间休息时间, 就一起表演。在阅读———表演——阅读———表演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 孩子的语言能力、肢体表现力得到发展, 记忆力不断提升, 想象的空间大大拓展, 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上一篇: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下一篇:大井小学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