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产业化工作规划

2024-04-15

乡产业化工作规划(共8篇)

篇1:乡产业化工作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立足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我乡工农业总产值达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其中:农牧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7%;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18万元,比上年[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

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12元,比上年的2772元,净增450元,增长率为%。乡级财政完成收入43万元,较上年增长%,超额完成了县委九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三增”目标,初步形成了以育肥、板兰根、土种鸡、苗圃四大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的工作中我们将仍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的第一要点,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任务,以农牧民增收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立足五大优势,构建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地缘优势。乡距县城仅30公里,是两矿必经之路,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二

是水土优势。全乡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万余亩,板兰根试种的成功,使近两万亩弃耕旱地得以再开发;三是矿产优势。乡内有铁、石英石、珍珠岩、膨润土云母、石榴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珍珠岩、石英石的储藏量相当丰富;四是旅游优势。我乡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很强,草原石人、古墓群、苏普特沟岩画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风景所包涵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极具开发价值。五是体制优势。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深化,我乡的畜牧业服务体制已不断完善,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根据乡实际,我们确定了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学优化农牧业结构为基础,以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强化第一产业,推进和拉动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的经济增长为我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

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95万元,工业产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0万元,增长%;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00元,达到37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促形成八大产业链 育肥产业。畜牧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抓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一是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规模化饲养,以新旺股份制养殖企业和喀拉吉拉养殖小区为典型,通过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民搞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扩大农区养殖比例,发展至少50个新的种养殖大户和育肥企业,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来促进和加快育

肥基地建设,将沿山的苏普图、喀拉巴盖、达勒吾孜、村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基地。

二是构筑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强喀拉吉拉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牧户在资金和销售环节予以大力的扶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从游牧、庭院养殖、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中退出来,进入小区,形成基地,进入小区的农牧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由联资,形成初步规模后,协调农牧户组建喀拉吉拉联合股份养殖公司,由乡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建立农牧户与基地、企业之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一体化格局,为广大农牧民早日步入科学化饲养、模式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搭建一座平台。

三是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继续深化牧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品改业,发挥其高效益、高产出的优势,引进小畜冻精和优质种

羊,继续巩固扩大小尾寒羊纯繁和杂交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冷配和购进增加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牛的养殖数量,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四是以设施立业促进育肥业发展,通过青黄贮窖、暖棚的建设,把农区育肥业和青贮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牧民定居,转变落后的牧业生产方式。五是提高出栏效益,改变以前的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打市场价格差,实现种养与市场的衔接,切实提高育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们30人的经纪人队伍作用,使养殖散户能够“养起来,卖出去”,与市场连接,形成规模,继续挖掘养殖小区和股份制企业潜力,使其成为全乡一个养殖龙头基地。

饲草料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的格局,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主要在种植饲草料上做文章,将饲草饲料业做大

做强,使种植业为育肥业提供所必需的饲草饲料,同时通过育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饲草饲料业的运转。将全乡1/3的耕地建成高效饲草料基地,进一步压缩苜蓿种植面积,将喀拉吉拉开发地建成整装优质苜蓿基地,将萨尔哈木斯1000亩苜蓿地改为玉米种植地,将全乡10000亩人工草场进行改良。我乡的玉米种植在将突破5000亩,青贮种植面积为1280亩,在将达到2500亩。同时计划将至少3000亩的老苜蓿地进行倒茬改种,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以改良草料地的土壤质量。

板兰根种植产业。利用板兰根试种取得成功,并进一步与药材市场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结合荒山造林项目,多层面经营,大力推广板兰根种植,计划在旱地种植5000亩,彻底改变以往旱地普遍弃耕的现象,实现占全乡耕地面积近1/2的旱地再开发再利用,将板兰根种植业建设成为全乡的一项大产业。苗圃产业。结合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

工作,大力创造条件,朝着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大芸、黑加仑等特种林业经济发展,把发展林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也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退耕还林,将建成的退耕还林基地兼种苗圃,使其同时成为苗圃基地,在明年春季开发350亩,以此增加退耕还林的效益,供应全乡乃至全县退耕还林树苗。阿魏菇产业。经过我们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认为在我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的阿蘶菇较之以前的大棚阿蘶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乡丰富的阿蘶资源,为阿蘶菇野生栽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10月初我们已通过签订购单、干部示范、合作种植等多种方式在我乡已完成人工种植阿蘶10亩,试种如成功,我们将以降低成本的形式,从外地低价购进大批菌包,争取大量的定单,扩大销售量,在我乡乌河、额河及沿山推广,同时还可进一步进行干包装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蔬菜产业。在我们决定积极发展农产品

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此我乡牢牢把握临近蒙库、富桂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和县城的优势,利用乌河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前景和萨尔巴斯村的地理优势,协调组织私营业主和村民主要种植秋季大白菜等季节性蔬菜,建成良种队和萨尔巴斯两个蔬菜基地,以优化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家禽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订单家禽养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培养更多的散户、大户,可突破10万只的养殖规模,争取创出绿色食品品牌。渔业。我乡拥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鱼业,我乡达勒吾孜水库和西伯岭水库在这几年养鱼已有一定的基础,将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资金、销售等环节予以一定的帮

扶,促使其成规模、上档次,为县城供应新鲜的特色鱼。同时在良种队建鱼塘,以此带动乡乌河片区的副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鱼塘基本建设已完成,首批鱼苗开春即投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项开发精品

发展是硬道理,在我们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全乡干部群众共同为经济发展引资、引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挖掘招商引资的内在潜力。

一是矿业精品。在苏普特开发石英石矿,在塔本齐开发铁矿,同时进一步规范珍珠岩矿、膨润土矿,再开发塔本齐云母尾矿、石榴石矿。二是旅游精品。一是城郊旅游区。在秋季我们已对达勒吾孜水库进行环境美化、绿化,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县城假日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沿山旅游区。利用县城至两矿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加大对苏普特沟、西北令水库、红叶沟及库

卫等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打造沿山旅游经济品牌;三是民俗风情旅游区。充分利用乡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特点,大力开发民俗风情游等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商贸流通业及饮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是服务加工业精品。一是大力开发达勒吾孜沙石料基地,向县城提供沙石料,组建我们的农牧民运输服务车队,争取占有县城的沙石料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在引进大青叶初加工和板兰根初加工技术和设施,计划引进板兰根切片机5台、板兰根粉面机5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狠抓干部管理,成立两个服务中心 干部是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我们将以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锻造一支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1 2 下一页

篇2:乡产业化工作规划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立足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2006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2006年我乡工农业总产值达72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2万元,增长率为16.8%,其中: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724.3万元,比上年增长559.6万元,增长率为17%;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499.6万元,增长率为1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18万元,比上年增长499.6万元,增长率为13%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12元,比上年的2772元,净增450元,增长率为15.2%。乡级财政完成收入43万元,较上年增长65.3%,超额完成了县委九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三增”目标,初步形成了以育肥、板兰根、土种鸡、苗圃四大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2007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仍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的第一要点,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任务,以农牧民增收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立足五大优势,构建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地缘优势。***乡距县城仅30公里,是两矿必经之路,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二是水土优势。全乡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5万余亩,板兰根试种的成功,使近两万亩弃耕旱地得以再开发;三是矿产优势。乡内有铁、石英石、珍珠岩、膨润土云母、石榴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珍珠岩、石英石的储藏量相当丰富;四是旅游优势。我乡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很强,草原石人、古墓群、苏普特沟岩画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风景所包涵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极具开发价值。五是体制优势。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深化,我乡的畜牧业服务体制已不断完善,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根据***乡实际,我们确定了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学优化农牧业结构为基础,以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强化第一产业,推进和拉动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006年的经济增长为我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2007年我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106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95万元,工业产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0万元,增长39.51%;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00元,达到37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促形成八大产业链

育肥产业。畜牧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抓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

一是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规模化饲养,以新旺股份制养殖企业和喀拉吉拉养殖小区为典型,通过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民搞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扩大农区养殖比例,发展至少50个新的种养殖大户和育肥企业,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来促进和加快育肥基地建设,将沿山的苏普图、喀拉巴盖、达勒吾孜、***村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基地。

二是构筑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强喀拉吉拉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牧户在资金和销售环节予以大力的扶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从游牧、庭院养殖、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中退出来,进入小区,形成基地,进入小区的农牧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由联资,形成初步规模后,协调农牧户组建喀拉吉拉联合股份养殖公司,由乡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建立农牧户与基地、企业之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一体化格局,为广大农牧民早日步入科学化饲养、模式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搭建一座平台。

三是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继续深化牧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品改业,发挥其高效益、高产出的优势,引进小畜冻精和优质种羊,继续巩固扩大小尾寒羊纯繁和杂交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冷配和购进增加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牛的养殖数量,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四是以设施立业促进育肥业发展,通过青黄贮窖、暖棚的建设,把农区育肥业和青贮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牧民定居,转变落后的牧业生产方式。

五是提高出栏效益,改变以前的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打市场价格差,实现种养与市场的衔接,切实提高育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们30人的经纪人队伍作用,使养殖散户能够“养起来,卖出去”,与市场连接,形成规模,继续挖掘养殖小区和股份制企业潜力,使其成为全乡一个养殖龙头基地。

饲草料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的格局,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主要在种植饲草料上做文章,将饲草饲料业做大做强,使种植业为育肥业提供所必需的饲草饲料,同时通过育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饲草饲料业的运转。将全乡1/3的耕地建成高效饲草料基地,进一步压缩苜蓿种植面积,将喀拉吉拉开发地建成整装优质苜蓿基地,将萨尔哈木斯1000亩苜蓿地改为玉米种植地,将全乡10000亩人工草场进行改良。我乡的玉米种植在2004年将突破5000亩,青贮种植面积2006年为1280亩,在2004年将达到2500亩。同时计划将至少3000亩的老苜蓿地进行倒茬改种,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以改良草料地的土壤质量。

板兰根种植产业。利用2006年板兰根试种取得成功,并进一步与药材市场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结合荒山造林项目,多层面经营,大力推广板兰根种植,计划2007年在旱地种植5000亩,彻底改变以往旱地普遍弃耕的现象,实现占全乡耕地面积近1/2的旱地再开发再利用,将板兰根种植业建设成为全乡的一项大产业。

苗圃产业。结合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大力创造条件,朝着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大芸、黑加仑等特种林业经济发展,把发展林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也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退耕还林,将建成的退耕还林基地兼种苗圃,使其同时成为苗圃基地,在明年春季开发350亩,以此增加退耕还林的效益,供应全乡乃至全县退耕还林树苗。

阿魏菇产业。经过我们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认为在我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的阿蘶菇较之以前的大棚阿蘶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乡丰富的阿蘶资源,为阿蘶菇野生栽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2006年10月初我们已通过签订购单、干部示范、合作种植等多种方式在我乡已完成人工种植阿蘶10亩,试种如成功,我们将以降低成本的形式,从外地低价购进大批菌包,争取大量的定单,扩大销售量,在我乡乌河、额河及沿山推广,同时还可进一步进行干包装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蔬菜产业。在2007年我们决定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此我乡牢牢把握临近蒙库、富桂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和县城的优势,利用乌河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前景和萨尔巴斯村的地理优势,协调组织私营业主和村民主要种植秋季大白菜等季节性蔬菜,建成良种队和萨尔巴斯两个蔬菜基地,以优化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

家禽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订单家禽(以土种鸡为主)养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培养更多的散户、大户,2007年可突破10万只的养殖规模,争取创出绿色食品品牌。

渔业。我乡拥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鱼业,我乡达勒吾孜水库和西伯岭水库在这几年养鱼已有一定的基础,2007年将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资金、销售等环节予以一定的帮扶,促使其成规模、上档次,为县城供应新鲜的特色鱼。同时在良种队建鱼塘,以此带动***乡乌河片区的副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鱼塘基本建设已完成,首批鱼苗开春即投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项开发精品

发展是硬道理,在2007年我们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全乡干部群众共同为经济发展引资、引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挖掘招商引资的内在潜力。

一是矿业精品。在苏普特开发石英石矿,在塔本齐开发铁矿(目前此两项已与投资商多次洽谈,并达成初步意向),同时进一步规范珍珠岩矿、膨润土矿,再开发塔本齐云母尾矿、石榴石矿。

二是旅游精品。一是城郊旅游区。在2006年秋季我们已对达勒吾孜水库进行环境美化、绿化,2007年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县城假日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沿山旅游区。利用县城至两矿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加大对苏普特沟、西北令水库、红叶沟及库卫等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打造沿山旅游经济品牌;三是民俗风情旅游区。充分利用***乡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特点,大力开发民俗风情游等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商贸流通业及饮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是服务加工业精品。一是大力开发达勒吾孜沙石料基地,向**县城提供沙石料,组建我们的农牧民运输服务车队,争取占有**县城的沙石料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在2007年引进大青叶初加工和板兰根初加工技术和设施,计划引进板兰根切片机5台、板兰根粉面机5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狠抓干部管理,成立两个服务中心

干部是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2007年我们将以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锻造一支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二是加大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按照管少、管精、管好、管活的原则,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畅通机制;三是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深化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的成就,对农机站、农技站也进行体制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破涉农技术人员技术不高、服务不强的僵局;四是严格按纪检监察规范要求干部,对违规的干部严厉处罚,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以此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推动党员干部向服务指导型转轨。

“两个服务中心”即:牧业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在原有兽医站、农机站和农技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成立“两个服务中心”,在管理、监督等职能上与三站相分离,工作人员由乡干部兼任,对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环节中做好引导服务、信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销售流通服务和资金服务,同时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在2006年成立国土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对全乡的有形资源如:土地、草场、矿业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的机制,做到合理全面利用,促进全乡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二是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改造草场,更新苜蓿地,充分挖潜,使草场、苜蓿地和水浇地能够跟上畜牧业发展,为农区养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三是培育市场要素,加快市场化进程,使人、财、物得到有效的组合,在乡政府所在地新建农牧产品集贸市场,活跃我乡沿山农牧民的商贸活动,催化经济增长,丰富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多途径、全方位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扩大财政来源;五是教育农牧民转变观念,采取经济、政策等综合措施大力引导,鼓励农牧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从事养殖业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六是加大对教育、计生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推进全乡各项事业同步前进。在2007年我们将争取项目,自筹资金10万,新建1500平方的乡中学教学楼,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巩固两基成果。

总之,我们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坚决克服工作中畏难情绪,大干快上,以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使***乡由牧业大乡迈向经济强乡。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篇3:探析木戛乡林业产业规划

1 木戛乡基本情况

木戛乡位于澜沧县县城西北部, 距县城97km, 与富邦乡、上允镇、竹塘乡、雪林乡, 安康乡接壤, 面积278km2。境内多山, 地形除乡政府驻地较为低洼平整外, 四面都较高, 最高海拔是西北部的处马西科 (2324m) , 最低海拔1246m, 5~10月为雨季, 年平均降雨量1284mm, 平均气温17.6℃, 属高海拔冷凉山区。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 39个自然寨, 95个村民小组, 4634户, 16230人, 其中农业4442户, 15867人, 居住着拉祜族、汉族、彝族、哈尼族、佤族、傣族、布朗族、苗族8个民族, 主体民族拉祜族15815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97.4%。耕地面积3121.73hm2, 其中水田1094.87hm2, 旱地2027.8hm2, 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茶叶、甘蔗、林果等作物。2012年末, 农村经济总收入494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223元;粮食总产量765.52万kg, 人均占有口粮409kg。2013年上半年, 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00万元, 同比增加352万元, 增长12.8%;完成粮豆播种面积3259.67hm2;完成杂交水稻520hm2, 同比增加35.2hm2, 增长7.3%;完成杂交玉米626.67hm2, 同比增加197.47hm2, 增长46%。经济发展总体稳中向好。

2 林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2.1 指导思想

把木戛乡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 以发展林产业为主线,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 深化改革分类经营、分区实施, 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 推进林业科学发展, 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把木戛乡建成山、林、人一体的生态宜人美丽乡村, 构建“秀美木戛、活力木戛、绿色木戛”做出更大贡献。

2.2 发展思路

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首要目标,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 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 依靠林业产业及相关政策扶持, 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积极性, 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新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行政领导和林业技术指导, 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积极争取上级和各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加快林产业的建设发展。

2.3 主要措施和产业规划

2.3.1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责任落实。

“十二五”期间, 全乡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活力木戛、秀美木戛、绿色木戛”目标, 在加强领导的同时, 完善林业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长量列入各村目标考核责任状, 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2.3.2 依托县林技推广中心技术优势, 确定技术指导组。

依托县林技推广中心技术优势, 确定技术指导专家;县、乡确定技术负责人;木戛乡成立以林业服务中心为主的技术指导小组, 负责项目组织实施。重点是负责高产创建示范点规划, 技术措施组装制定, 技术培训、指导, 落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及时上报项目开展情况。组建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 制定本地技术操作规范, 同时, 加强协作攻关, 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 实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林有技术标兵的高成活率创建要求。

3 各项林业产业开展情况

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各种造林项目, 认真组织、调动好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使群众能够有意识自发进行各种造林, 并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护林、爱林的意识。到2013年底, 己完成特色经济林核桃造林共计933.33hm2, 义务植树造林共600hm2, 森林抚育40hm2, 植被恢复造林共166.67hm2。计划从2014~2016年, 加大对核桃产业和林下产业的发展, 并对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村组有针对性地进行造林补贴项目的实施。比如, 在己经完成的勐糯村邦地组和南六村代夫组的植被恢复项目中, 当地群众己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 有的农户最高造林补助近5000元, 所以, 今后要继续争取植被恢复造林项目、退耕还林等大项目的实施。

4 结语

木戛乡的林业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只有紧紧依靠乡党委、政府和县林业局, 积极争取各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 围绕发展绿色产业这一中心点, 真正把木戛乡建成一个“活力木戛、秀美木戛、绿色木戛”。

摘要:林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在改善生态环境, 丰富林产品供给, 调整农村农业结构, 带动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建设, 指导木戛乡林业产业发展建设,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产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杨保庆, 张拉锁.山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J].林业经济, 1994 (6)

篇4:石鼓乡:两大产业支起川南休闲谷

近年来,以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流和重要发展方向。川南休闲谷项目,是南溪区推进产村相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川南休闲谷建设,对南溪实现三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建设‘五区一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地处南溪区的西侧,是宜宾市两区来往的必经之地,依山傍水,风景独好。2012年8月24日,南溪区召开了打造“川南休闲谷”总体规划评审会,评审了在石鼓乡发展“川南休闲谷”品牌的空间形态、布局理念、发展格局等内容,决定在其东南侧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按照“一江、一河、一山”的空间形态,围绕“一中心、两产业、三组团(川南现代农业多功能拓展体验中心,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循环农业组团、生态高效农业组团和花卉苗木组团)”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五年的建设期,将该地打造成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业为支撑,具备高端农产品加工、高品位休闲旅游、高品质花卉苗木生产、高水准拓展培训等功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花海田园营造观光胜地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14年9月20日,作为川南休闲谷的核心景区,金山福林四季花海已正式开园。项目一期占地2000亩,由“七山一湖”构成。据了解,“一湖”名为映月湖,是依山而建、占地约90亩的人工湖,供广大游客休闲、垂钓,夏日还可赏荷。“七山”是四季花海主展区,七座山上分别栽种了桂花、紫薇、茶花、菊花、红叶石兰、天竺桂、郁金香、月季、杜鹃等400多个品种的花木,花期更迭不息,一年四季都可赏花,已然成为宜宾市民近郊赏花的理想去处。

“除了观赏外,这些花卉还有别的去路。”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四季花海还会专门培育珍稀苗木进行出售,甚至批量出售观赏花卉,供给城市园艺和景观摆设。“海棠大道”的一侧有专门建设的温室大棚,石鼓乡人群村6组的张大姐正在劳作,她将花苗娴熟地种进花盆里,“一天下来也能挣几十元”。

此外,四季花海园区内的菜地和果园也是琳琅满目。按照规划,四季花海的二期工程在重点打造高品质农产品采摘园区。一位村民指着大片大片的菜地说:“我们按照平方数把菜地分开,租给城里人当小农场。平时我们帮他们打理,节假日他们就携家带口过来耍;乡里鼓励我们开农家乐,我们可以帮城里人做他们种的蔬菜,安逸得很。”

不仅如此,花海的第三期工程还将重点打造特色养殖业,整个项目预计在2017年建设完成。

素拓中心展现另类休闲

另一方面,川南休闲谷所打造的素质拓展培训中心,是配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的重要项目,已在石鼓乡新兴村400余亩的流转土地上集中建设。

目前项目初步建成了攀岩滑索、真人CS射击、高空拓展等训练和游乐场地,已陆续接待了市内众多企业和单位的短期素质拓展训练。统计至2014年10月底,已累计接待1.5万人次。

“以前川南城市的单位或集体想搞素质拓展,基本都得去到几百公里外的成都等地,现在方便多了。”据了解,该项目引进的是全国知名的素质拓展公司——雷萨集团,从训练场地、辅助设施到教职员工都已完备。石鼓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黄介强介绍道:“这几年,素质拓展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所重视,成为开发人力资源潜能,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希望把这个项目建成川南第一的拓展中心。”

隔河而观,在建的一幢大楼是川南休闲谷的接待中心。该项目负责人认为:“旅游时间太短、留不住客人是川南休闲谷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接待中心,游客可以放心地安排更多时间在南溪区甚至宜宾全境游玩,赢得更多自主消费的空间和时间;接待中心完工后,参与川南休闲谷打造的各大集团还将展开全国范围内的营销活动。”

据了解,川南休闲谷在石鼓乡的建设,先后与丝丽雅锦绣园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雷萨(中国)控股集团、金山福林旅游开发公司、宜宾恒旭集团公司、瑾穗农业开发公司、宜南生态园公司、长寿果生态农庄开发公司及川南老年公寓开发管理公司等签订共同开发协议,投资约15亿元,除了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和素拓度假项目外,还将形成集环保生态、农业科技、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特色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川南休闲谷预计到2017年全部建成,将提供多达3500个就业岗位。如今,石鼓乡的农户在流转土地后,已陆续转变为产业工人,以另外一种身份参与休闲谷的建设。为此,参与建设的新兴村、大坪村等还自发组成了新兴联合党支部,临江的新农村聚居点也修建了起来,石鼓乡的生活越来越好。

篇5:乡产业化工作规划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禁牧为措施,种草为保障,养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封山禁牧等有力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扶持400户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羊1600只,投放种公羊47只,占任务的100%;新建棚圈400座,占任务的100%;建青贮窖121座,占任务的30%;建沼气池35座,占任务的175%;种草5370亩,占任务的134%;种植全膜玉米22810亩,占任务的570%。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560人次,使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呈快速发展势头。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为了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上成立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乡上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大力宣传,全面动员

为了能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乡上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农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全乡10多名乡、村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明确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工作上减少了阻力,增强了养殖户积极性。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狠抓硬件建设。我们采取“项目投、政府补、群众筹”的办法,按照“因陋就简”的原则,充分利用废弃庄园、窑洞等设施修建标准化羊舍400座、建青贮窖121座。同时,发放草籽3000斤,完成苜蓿种植1000亩。积极协调县农机局配套铡草机37台,已全部发放到养羊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工作制度。乡上指定专人负责选户、调羊、投羊等各个工作环节,此项工作,把扶贫项目真正落到贫困户

三是强化管理力度。要求各包村工作组跟踪管理,将档案管理、定期访视、疾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加大封山禁牧力度。为确保舍饲养殖工作顺利开展。我乡把封山禁牧工作纳入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包村组长为成员的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户养殖技术不高。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饲料养分配合比例,不能进行良种配种,大都不掌握快速育肥技术,有的甚至出山放牧。

篇6:南义乡2011年牛产业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乡把牛产业开发继续作为培植财源,增加农民收入的头号产业为抓,按照全县提出的“乡乡建牛市,村村建牛场,千家万户养牛,满山遍野种草,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增值”的整体思路,大抓科技培训,狠抓规模户发展和养牛量增加,不断改进良种,继续巩固扩大规模场建设,使全乡牛产业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推动了全乡经济发展,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研究,周密部署

为了把全乡的牛产业这一头号产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做成农民增收的大项目。我们高度重视,今年先后8次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9次召开全乡村组干部会,养牛户座谈会,经纪人行情反馈会等,对全乡今年牛产业发展进行谋划,确定了全乡今年牛产业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增养牛量为基础,以规模户发展 和龙头企业建办为突破口,年内以川口、寨子河、小台为主实现新增养牛350头,新发展规模户30户。按照年初确定的这一思路,我们制定下发了《xx乡牛产业开发实施意见》、《xx乡2010年肉牛改良通知》等。调整成立了《xx乡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xx乡动物防疫领导小组》等,在此基础上,分3次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议进行了安排。

二、强化宣传,靠实责任

今年我们从内牛改良,科学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入手,采取,召开会议,外出观摩学习,编印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了宣传,特别是在周边省市发生疫病后,我们更注意了《动物防疫法》的学习和《动物防疫预案》的学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们共编印学习资料1000余份,召开种类会议8场(次),外出参观学习4次,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为了把牛产业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和村上签订了《牛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分解了任务,逐层压实了担子,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我们把重点村建设、发展养牛户,新增养量,新发展规模户,新建暧棚牛舍和扩大规模场建设作为重点突出来抓。今年共投资64万元,巩固完善小台、寨子河、川口村养牛。全乡今年共新发展养牛22户,320头,累计全乡达到3522户,7620头,占总户数的89%。

四、加强检测,强化免疫

为了使全乡牛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不出现疫病发生,我们多方筹资,乡上拿出了5000元作为防疫经费,为每村临时雇用了1名防疫员,2名打针配合人员,并多次安排,多层落实责任,确保了防疫质量和牛产业安全。据统计今年我们共调各类疫苗8种6万多支,免疫动物6万多头(只),其中牛、猪、羊免疫率分别达到了100%、98.18%和99.65%。实现了全乡畜禽覆盖免疫。

总之,我乡在牛产业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县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加力度,再加管理,争取下年到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乡产业化工作规划

一、草原乡2010年农业产业发展回顾

2010年,我乡农业工作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建设主要有以下成绩:

(一)土地流转:已顺利完成土地流转11510亩。

(二)种植业:我乡2010年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亩,柠条种植面积亩,观光农业带建设亩。药材种植亩,千松坝造林亩,社会造林亩。

(三)养殖业:2010年养殖奶牛400头,年末存栏量头,新增奶牛小区处,计划新增肉牛头,新增肉牛养殖小区处,可繁殖母猪头,养羊规模小区处,年末存栏只;生猪饲养达到头,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处,新增鸡棚处,新增柴鸡只,年出栏达到只,二、2011年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为:

2011年,乡党委、政府的农业总体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乡、项目强乡、科教兴乡、招商富乡、集乡美乡、稳定和乡”六大战略,突

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使草原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种植业:

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改变以往单一种植小麦,莜麦的情况,大力推广种植胡麻,葵花的等经济作物;加大蔬菜基地建设种植力度,推广种植县政府重点扶持项目——欧洲菊苣;加大力度进行观光农业带建设;继续加大药草种植力度。

2011年,我乡计划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5000亩,柠条种植面积5000亩,观光农业带建设500亩。欧洲菊苣种植500亩,药材种植1100亩,千松坝造林3391亩,社会造林1200亩。

(二)养殖业。围绕“养殖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2011年计划新增奶牛400头,年末存栏量道道460头,新增奶牛小区一处,计划新增肉牛1600头,新增肉牛养殖小区4处,计划增加可繁殖母猪2020头,计划新增加养羊规模小区8处,争取年末

存栏6000只;生猪饲养达到18600头,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小区4处,计划新增鸡棚70处,新增柴鸡17000只,争取年出栏达到7000只。

(三)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调整,争取顺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四、保障完成目标的基本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乡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2010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狠抓农村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市、县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二是狠抓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围绕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培植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尽快构建龙头企业成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狠抓科技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和新型农民创业等各项培训,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政策咨询服务。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农业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四是狠抓服务型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

五是狠抓基地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农业基地建设经验,结合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确定示范区域,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使农业示范基地真正成为设施完备、配套齐全、品种优良、技术高新、管理科学、环境优美、效益显著的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基地,真正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六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篇8:浅谈五龙乡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意义,建议

1 五龙乡的概况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位于云南省师宗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4°10′~104°4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9km,地处滇东旅游热线中段,南昆铁路和324国道横通北部,以马省道纵穿其间,是通往滇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乡镇。全乡辖13个村委会129个村小组,面积476km2,人口34736人,其中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上部受地形影响,形成长梁状小谷相间的地形,中部属中低小起伏的丘陵地区,呈河谷槽区。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复杂气候类型,北部山区降雨量1200~1600mm,年平均气温15℃,最高32℃,最低-15℃,年活动积温4500~4700℃,无霜期271~274d。南部槽区气候温热,平均气温19℃左右,最高35℃,最低-2℃,年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329~343d。全乡年日照时数为1470~1650h。全乡有7个村委会属于亚热带低热河谷槽区,土地肥沃,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足,冬季降雨量相对较少,水利条件好是师宗县热区水果生产及适合冬早马铃薯推广种植的主产区之一,有利于冬早马铃薯的生产发展。

2 五龙乡优质稻产业发展的优势

a.气候优势五龙乡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乡内海拔差值大,气候温暖,水量充足,全年日照平均为1500h,辖区内形成了上凉、中温、下热的自然条件,立足资源优势,优质稻分布低热河谷槽区,由于气候炎热,每年在中秋节前优质米就可上市。

b.土地优势五龙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有水田373余hm2,目前已发展到53余hm2,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稻产业奠定了基础。

c.市场优势五龙乡优质稻市场行情较好,价格高于杂交稻的3倍左右,进行深加工和包装,销往省内各超市,已初步形成品牌。

3 五龙乡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a.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现有水利设施供水能力不足,抗旱能力低,缺水问题仍较突出。

b.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由于地形关系,大部分田块不整齐,田间工程田面高差大,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增加了耕作难度,也增加了农民耕作成本。近两年才有部分农户购买旋耕机,人力耕作现象还很普遍。

c.农业新技术推广缓慢。虽然近年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获得技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但是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留守农村搞优质稻生产的多是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偏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思想更新慢,接受农业新技术困难比较大,影响了高效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d.加工设备落后,不利于打造品牌。优质大米生产,不仅要生产环节上提供优质的粮源,而且还需相应的加工设备,但目前五龙乡还在沿用小机器脱壳,导致米粒不匀,影响米质,不利于打造品牌。

e.对优质稻产业投入不足。因财政困难,能用于发展优质稻产业的资金非常有限,受自然条件制约非常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进行优质稻生产的农民承担风险较大。

4 发展优质稻产业化的意义

a.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小而散,布局零乱,不能形成区域优势,只有相对集中地对优质稻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相对固定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并通过注重质量、讲求信誉,创特色品牌战略,显著提高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将区域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

b.增加优质米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进行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紧密地融洽在一起,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通过规模经营和深加工,加速科技推广,提高优质稻米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c.加速科技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施优质稻产业化工程建设,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为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客观需要,促使生产经营者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d.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实施优质稻产业化经营把农村经济和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从而能加速城乡经济融合,成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龙头企业的集中连片发展,必然带动交通、信息、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在农村形成新型小城镇,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5 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a.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粮能力。争取国家农业项目支持,实现从耕田、插秧、打药、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b.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和兴办一批能起龙头辐射作用的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实现产品的转化增值。

c.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以激励农户生产优质稻的积极性。

d.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牵头,组织建立生产基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促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e.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优质稻品种合理规划,集中成片种植,统一指导中耕管理,采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的措施,在防治病虫害中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用量。

f.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g.加强粮食市场的调查、分析,及时了解优质大米的市场信息,掌握销区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状况,以便指导农民发展优质稻生产。

参考文献

[1]秦新国.浅谈永州市优质稻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06,20(2):181-182.

[2]韦善富,罗群昌,宋智萍,等.浅谈广西优质稻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稻米,2007(6):73-76.

[3]张现伟,郑家奎,李经勇,等.优质稻的遗传育种与保优栽培[J].中国农学通报,2010(21):100-105.

[4]张晓梅.浅析德宏州优质稻的产业化发展[J].云南农业,2008(11):29-30.

[5]刘绍银,夏杏明.对推进武汉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25-1527.

上一篇:先教下一篇:物业下半年保安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