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23-05-22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02年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办实体 强协会 建基地 求创新

全面推进**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2002年**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二OO二年,**镇以“政事公开、职能到位、面向三农、优化服务”为指导思想,借县镇乡机构改革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通过创办农业服务实体,扶强农业专业协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强购销大户(5)户,创新农技服务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药材(3890亩)、食用菌(1012万袋)、蚕桑(3337.3张)、商品蔬菜(937亩)、养殖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上下联动,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

创办服务实体 转变政府职能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镇审时度势把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镇政府专门抽调3名镇干部(其中2名农技干部)组建农业服务实体,指导农业产业化工作。

三名镇干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通过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1)提供和推广良种。服务实体在县农局的帮助下,向农民供应了

- 1应对了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协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1)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协会,使协会与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联,互为驱动;(2)协会形式多样,有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也有以农技部门、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为核心;(3)协会以利益为中心,通过服务农民,建立基地,从中得利,不断状大;(4)协会协助政府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实践证明**的四家协会在促进产业规模升级、产品质量升级、科技传播、信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协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由2001年的3325亩增至3890亩,增幅达565亩;内部药材品种结构调至也相当激烈,浙贝、天麻规模上升,元参、白术面积下降;食用菌总量稳定在1012万袋,加快了新品种引种速度,杏鲍菇由去年的38万袋增加到134万袋;桑园面积增加了705亩;商品蔬菜中甜玉米面积大增,由去年的300亩增到460亩。

组建生产基地 推广生态技术

今年,**镇通过服务实体和四家协会,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资源优势,以生产绿色农产品为目标。根据优化区域布局的原则,形成“效益农业中心区”、“生态养殖中心区”、“绿色农产品中心区”等三个中心示范区。配套建成黄连畈“浙贝-超级稻”示范方50亩,隔山畈“元胡/甜玉米-晚稻”

- 3牧草“墨西哥玉米” 、“苏丹草” ,畜牧“灰鹅” 。(2)无公害病虫防治类。园区内专门建成“无公害新农药推广”示范畈30亩,推广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方中,引进“振幅式杀电灯” 。(3)废物利用技术类。推广废菌棒无害化处理返还农田技术,提高土壤肥沃,改善团粒结构;推广甜玉米收获后的桔杆青贮技术,用于发展畜牧业;推广沼气技术,化解养殖污染。(4)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类。园区内分别实施无公害渐贝,无公害甜玉米、无公害蚕桑、生态养殖、有机茶、绿色食用菌等绿色农产生产技术,推广黑骨碳、“国升”牌有机专用肥等有机肥料,降低化肥污染。

附:

1、《**镇农业技术培训清册》

2、《**镇综合服务站营业执照》复印件

3、《**镇蔬菜专业协会章程》及批复文件

4、《**镇食用菌技术协会章程》及批复文件

5、小章村蚕桑专业协会批复文件

二OO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5 -

第二篇:XX镇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农业生产力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80年代中期后开始出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雏形的经营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经营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并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产业化有一个大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重要论断,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具体部署。

从实践发展来看,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推进农业产业化,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二、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4年8月底,全镇呈现出种植名、优、特、新水果规模近千亩的曾茂秀女士创建的茂铭果业基地,侯林、宋开泽年规模养兔各 3万只以上的养兔场,欧阳籍、欧阳笃等七户圈养鸡户平规模达千只以上,治河、新安、石柱成片种植商品蔬菜规模各在100 产亩以上,陈谦路、李俊水产养殖规模各在100 亩以上等产业大户。其中,曾茂秀的茂铭果业在市、县已享有盛誉,曾茂秀并获得国家级表彰的“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和获得绵阳市第四届劳动模范的殊荣。一个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群已初步形成。随着这些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农户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改造“企业加农户”的传统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兴办饲养小区,集中饲养、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初步形成了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新模式。通过支持引导茂铭果业和农民成立行业协会,发挥了其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节、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的作用,保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三是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办事处、村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镇域经济、村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一批白鹅、水禽养殖的大户不断产生,牧草养殖水稻抛秧育苗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不断得到加强,一些专业大户开始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农产品区域转移也已起步。

四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近年来,党委政府除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外,还不断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及时的政策、科技、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化组织竞争力弱。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明显落后。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镇农户总数的 1 %,而且已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现有的专业技术协会还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设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在2004年下半年我们将茂铭果业专业技术协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引导协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引导协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引导、扶持和支持,尽快形成一我镇水果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创出一大批产品名牌,使其在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加以推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2004年下半年我们将积极支持和鼓励侯林、宋开泽等养兔专业大户筹建兔业养殖协会,积极支持和鼓励欧阳籍、欧阳 笃等养鸡大户组建养鸡专业技术协会,引导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三是完善政策,加强指导,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落实好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税务部门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优先兑现出口退税等,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XXX镇农业产业规划

我镇农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步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园区,确保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健的发展势头,努力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5年农业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划如下:

1、XX村:

2、

3、

4、

5、

6、

7、11社主导产业为枇杷,

3、

4、

5、6社积极发展稻鳅和商品鱼养殖。

2、XX村:10—22社主导产业为冬菜,

2、

3、

4、

5、6以手工石雕产业为主。

3、XX村:全村主导产业为枇杷,

3、

4、

6、8社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主。

4、XX村:

3、

4、

5、

6、社主导产业为无公害蔬菜,7—16社以巨桉产业为主。

5、XX村:

12、

14、

15、

16、17社主导产业为笋竹,

3、

4、

5、

7、9社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主。

6、XX村:1—

3、7—

9、10—14社主导产业为巨桉,

3、10社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为主。

产业规划实施建成后,具有辐射带动功能强,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篇:镇农业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xx镇共有18个行政村,231个村民小组,9348户,农业人口36503人,二轮延包面积5421亩,农村劳动力18214个。今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就我镇今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全面进步

今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实施扶贫综合开发,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认真调整产业结构,继续突出粮食生产,落实水稻复种面积75000亩,同比增加1200亩,棉花面积7000亩,同比增加300亩,油菜面积31800亩,同比增加5800亩。由于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加之国际市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因此,我镇今年早稻喜获丰收,实现了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价格涨可喜局面,仅早稻一项亩平增加产值240元,人平可增190元;油菜大幅度增产,亩平增值200元,人平增

收200元;棉花目前形势喜人,丰收在望;晚稻达到全部品种杂交优质化,特别是12000亩优质板块中九优288种植要求及操作规模全部按无公害水稻标准落实,无病无虫,长势优好,仅此一项,亩平可增值200元。各类瓜果菜种植面积1.5万亩,同比增加1000亩,产品质量、单产、价格、总产均比上年增幅20%。二是突破性地发展各类养殖业。在国家惠农项目的支持下,我镇畜禽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据统计,牲猪存栏2.6万头,能繁母猪1300头,循环养猪6.9万头,三鸟存笼80万只,出笼20万只。养殖总量和规模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人平可增收150元。三是各类专业大户和科技大户,新创业主应运而生。据摸底,我镇现有养猪大户94户,三鸟养殖大户80户 ,科技示范户300户,各类加工业主95户。我镇现有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入股成员60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通过各类专业大户的带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使我镇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进步和提升,从发展的势头看,我镇2008年农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60元,增长百分之十五这一发展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二、立足本镇优势,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及板块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我镇以优质水稻、畜禽、果菜、水产等四大产业为支柱,围绕四大产业建板块,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全面2

进步。一是以品种统一,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落实以国庆、大至岗等5个村优质品种中九优288种植板块1.2万亩。二是突出抓好以养鸡、养猪为主的畜禽特色板块建设。以郝岗村蛋鸡养殖小区为重点共发展蛋鸡68万只,蛋鸡存笼同比增加32万只。以佘文初养猪厂为重点建成二元杂交良种种仔猪繁育基地,饲养“长白、大约”良种母猪300头,年产值达100万元。以金桥村为重点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猪,现已建成标准猪舍“150”模式4幢,可一次存栏600头,后期将再建4幢,目前,该村有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初步成为养猪专业村。以石牌为重点大力引进外商投资发展养猪生产,山西投资商孙金明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地100亩,建标准化猪舍14栋,饲养 万头牲猪。现已峻工5栋。三是以金岗、永新等两村为重点地大力发展果菜产业。金岗村红提子葡萄园种植面积97亩,种植农户18户,投入资金150万元,今年可达产值150万元。永新村今年发展种植“尖椒一号”,实行椒棉套种,面积400亩,亩平仅辣椒一项可增产值1500元。计划下半年发展塑料蔬菜大棚200个。四是以我镇三大水域为重点的发展壮大水产业。目前,已落实1000亩生态鱼鳖混养基地,3000亩小龙虾养殖,4000亩无公害高效青鱼专养,1000口网箱养鳝,去冬共开挖鱼池800亩,改造升级旧渔池1000亩。今年来,共争取金融扶持水产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贷款,力争把水产业建成富民强镇的主

导产业。

三、努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来,我镇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64万方,综合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黑章公路前期工程土方4万方,折合资金48万元,解决涵洞、生产、房屋拆迁、林木砍伐、临时占地等共投入资金130万元。2007年底至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3488人,涉及11个行政村,总投入940万元,此项工程预计年底峻工。完成堤防工程7100米,土方16万方,投入资金324万元。落实在建通村公路11公里,新发展农村数字电视500户,完成血防灭螺面积500亩,完成“一建三改”任务1000口,完成植树造林任务500亩。

四、努力搭建专业组织平台,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促进快速发展

加强行业内部合作和交流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镇委、镇政府组织畜牧、畜禽、水产、果蔬等部门吸纳养殖等方面的专业大户于2007年成立了四个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80余人,注册资金1000余万元,覆盖全镇18个村、三个渔场,推动了全镇的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各类专业户科技致富的目的,我们始终坚持把专业技术推广、交流和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力求活动组织有特色,群众参与有热情,今年来,我们从省、市、县及专业院所请来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4

畜牧、畜禽、水产、水果专题讲座15场次,举办会员户现场观摩交流10余次,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带动了全镇各类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目前,##镇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全镇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要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向知识和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效益、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转移,争取在短时期内使

比较效益较高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从各种不同因素看,##镇这次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今后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镇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一)、##镇自然状况##镇,距安宁37公里,镇辖面积205.18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2°17′~102°27′北纬24°35′~26°46′之间,##小河河谷盆地中部,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最长20公里,位于滇中高原中部,东、西分别与晋宁县、易门县接壤,南、北分别与本市一六街乡、鸣矣河乡毗邻,海拔高度1900米~2400米之间。全镇地势东西边缘高,向中部逐步倾斜,境内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晴干,属滇中地区中亚热带山原温凉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数可达2054小时。镇域内共有大小河流4条,年径流量每平方公里20万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约850毫米。全镇耕地面积27997亩,人均1.3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主产稻谷、蚕豆、小麦、玉米等,是安宁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产区。素有"南部食品柜"之称,是安宁市的“农业型大镇”。

(二)、社会经济状况##镇属农业型乡镇。##镇现有过境省道2条,镇域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及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耕地总面积1884.94公顷,其中水田1028.26公顷,旱地856.68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磷矿、硅矿等;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烤烟、浅水藕、茭瓜等。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30880人,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3987人,非农业人口6893人。财政收入1330万元,农业总产值1.89亿元,非农业总产值1.47亿元,人均纯收入2646元。2002年程控电话装机总数为1869门;手机拥有量1368部,占全镇总人口数的4.6,现已有11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达到电话普及村,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9.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8.9万元,电讯业务30.7万元。沼气、秸杆气化、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全镇60的村实现沼气化。2003年##镇农业从业人员为11922人,出售农产品总收入7769万元,人均6516.52元,扣除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实际人均来自农业纯收入为1500元左右。

(三)、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建设全面小康,难点是农村的小康,建设农村的小康,重点是农民经济上的小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打牢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科技贡献率、经费投入的增大,以及农业各项政策的落实,##镇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在生产中投入更大的热情,粮食农副产品生产连年丰收,全镇农民解决了温饱,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农业效益低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困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一大难题。拿1999年来说虽然粮食总产达17000多吨,全镇粮经丰收,但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扣除乡镇企业产值后,不足1000元,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镇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的观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短缺一过剩一短缺的恶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尽管##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基层干部观念因循守旧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大多数农村基层村委会、村(社)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长期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产品品质意识、品牌意识、结构意识和开发市场的意识不强,往往应用“什么赚钱种什么”这种实际滞后的市场信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面积上的加加减减在数量增减上做文章,忽视了质和量的内在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品意识。一些基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怕担风险,不敢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规模。

(二)、农产品结构调整步子慢。一部分农民主动性差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一部分农民心里仍然存在“饿怕了”的心理,加之对不种粮食种什么心里没有底,认为种粮食一时卖不出去还可以保存起来,风险小,因而对农产品结构调整存有余虑,缩手缩脚放不开

步子,采取观望的态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相对缺乏,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民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进程上,最需要的是市场信息。但是,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体制建设滞后,农民在产业结构中往往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农产品的积压与卖难。另外,由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老化和机制不够灵活等原因,导致农技推广机构不能较好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服务不足。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虽然不少,但目前只有浅水藕初具规模。结构调整上规模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没有规模,再好的农产品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可能闯出市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销售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两者之间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尽管签订了购销合同,但约束力不强,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吃亏的仍然是农民。

(五)、结构调整的资金准备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财力有限,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要加快、加大##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而又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深刻内涵要充分认识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种条件下结构调整不是局限于面积的增减和规定比例内部的平面调整,而是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它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我们既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坚持市场导向,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又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和优势,树立起大农业、大市场的观点,强化市场意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一全局性问题以观念更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农村市场及质量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销售产品并感受市场信息的快捷渠道,目前##镇虽然建有一个农贸市场,但主要是以买卖日常所需蔬菜为主,今年镇政府将在交通要道,一八公路旁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畅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三是以销定价,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同时积极鼓励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进入流通领域,形成多形式流通。要反向思维,为了抓生产,先要抓市场抓流通,镇政府要组织专人跑市场,建立市场网络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安排生产和经营,使市场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四)、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在产业结构中,要改变单纯追求产量的传统做法,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一是在良种上要有新突破,以种子工程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二是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推动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三是各级组织在工作中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普及率,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下,农林牧副渔并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刺激了全镇农业从单纯的粮食作物生产向多元化的格局转化,从烤烟的发展,果园的更新改造到多种经济作物的发展至浅水藕、水生蔬菜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镇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提高规模化经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上级上档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1、巩固发展支柱产业烤烟生产,稳定万亩浅水藕基地规模及万亩优质梨基地,作好“烟、藕、梨”这三篇大文章在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总产的前提下,稳住粮经种植比例为3:7。其中:烤烟面积稳定在12000亩,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上等烟的比例,产值达1700万元;充分利用##镇水源林保护区的优势,争取水生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对已经完成高换的12000亩红梨基地加强管护,争取3年后投产,产值达2400万元。

2、坚持因地制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布局,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良种的改良选育,以及适用科技的推广运用,同时积极引进适合##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加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在2003年的基础上全镇生猪存栏达18000头,其中肥猪出栏达28000头,家禽出栏达8.2万只,肉牛出栏达1000条,肉类总产值达2400吨禽蛋产量60吨,在2003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总产值达1800万元。

充分利用##镇水资源保护区的水资源优势,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进渔业技术人才,把现有的水面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挖鱼塘,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之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论那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同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镇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公正地处理好双方的利益,使传统农业向“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转化,较快地适应市场经济机制。

4、加快集镇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小城镇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农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把引导私营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5、规范政府行为改变以往由政府承揽一切的现状,鼓励农户进入市场,由企业、公司、个体具体运作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增加农民收入,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积极支持、完善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版权所有

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旺,很难找到一个能够非常直接地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农业结构调整也不是立杆见影的灵丹妙药,如果不充分地认识这一点,而是急功近利地调来调去,只会“欲速则不达”。因此,##镇党委、政府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并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搞好宏观布局规划,促进科技研究与开发,完善市场体系强化服务引导功能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积极支持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其它农业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村

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专门水文地质复习资料下一篇:追女孩的话超感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