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才是生产力

2024-04-15

嘴巴才是生产力(精选10篇)

篇1:嘴巴才是生产力

嘴巴才是生产力

做销售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语言的力量,说“嘴巴就是生产力”,一点也不夸张。同样的一个客户,有的人三番五次地跑、谈,就是久攻不下,而换了个业务人员,好象三下五除二就大功告成;有些产品基本上处于很难推的状态,但也有人能把它卖得火爆起来;有些市场是公认的“烂摊子”,客户刁,信誉差,品牌乱,价格低,而经过几个业务骨干的调教、管理,也可以变得井然有序、货如轮转;还有很多成功的销售员,不仅通过自己的销售工作得到了超值回报,并建立了广泛的人脉,为人生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无论从业时间长短,都有很多销售人员为自己的口才而烦恼,甚至为此而不自信,最后导致其离开销售工作岗位。“能言善道”成为销售人员职业生涯中追求成功的第一道门槛。

基于此,笔者根据实战经验粗浅总结了一些销售话语术,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what,即“说什么”?

任何天才演讲家,如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则味同嚼蜡,他再会煽情也不能长久吸引听者的兴趣。所以,业务人员首先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销售无小事,无论沟通还是谈判,成功开口之前,需要做足五个方面的“功课”,准备充当五个不同的角色:

1、当产品专家

销售人员要对自己所销售的产品做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达到专业的程度。要知道,客户是长期销售此类产品的,他对这个产品应该有基本的认识,千万别低估客户的智力、知识和经验,那样很容易自讨不趣。但是俗话说:“买家哪有卖家精”,这就对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你的产品知识与客户相近,那么,你很难帮助和提升该客户。如果你的产品知识甚至还不如他,那你最好趁早走人,没有一个客户会尊重一个不专业的业务员。

除了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产品的性能、结构、特点、优势之外,最好还能从细节上多了解一些该产品易发生的问题点,以及各种可能或实用的解决办法。这样,你就能从细微处比客户略胜一筹,客户自然对你心服口服。

2、当企业权威代表

营销员必须对自己企业的销售政策有系统了解。现在流行团队作战,但是每个业务人员都应该彻底掌握公司的各项相关政策,以免各说各话,话不对板。“先说断,后不乱”,如果前面含糊其辞,后面必然剪不断、理还乱。一个越是熟练的老业务,越是清晰了解这些项目和流程,跟客户谈起来自然有理有据,游刃有余。

3、当行业新闻发言人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及竞争动态也要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厂家业务员比经销商具有先天的收集和传递行业信息的优势,比如原材料价格动态、成品的价格调整趋势,公司的人事和政策调整情况,同行业品牌的广告和促销动态,某些行业笑话和丑闻,本企业其他区域的发展形势,某些样板客户的经营与管理之道等等,你可以经常地、选择性地对客户宣讲,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和引导客户,增加客户对你的信息依赖度。

4、当经营管理顾问

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实战知识。企业营销人员,与各地总代理、区域经销商、分销商、终端零售商及其下属们,干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销售。由于企业选人、用人的范围更广,标准和尺度更严,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更多,因此客户一般对厂家人员是比较敬重的,他们希望从厂家人员身上学到东西,得到指导和帮助。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市场销售理论知识,并能为我所用,对客户的产品结构调整、终端形象展示、广告与促销、公关,以及经营和管理中存在漏洞与问题、发展战略与操作战术组合等,能够及时、有效地提出针对性的批评与建议,你才能真正对客户产生影响力。

5、当客场娱乐嘉宾

一个开口闭口只会谈业务、谈工作、谈产品、谈市场的销售员,自己想一想其实也挺无情趣的吧?客户可能尊重你,却不喜欢你,对你敬而远之。所以,销售人员还必须多看书看报,准备一些时政要闻、娱乐新闻、花边新闻、幽默笑话、小道消息等,有时可以和客户插科打诨,调节一下气氛,对于成功开展业务也不无帮助。尤其是与客户的关系越近越需要以此来联络感情,而对陌生客户的拜访则不妨来做开场白或结束语,增加你的亲和力。

二、Hwo,即“怎么说”?

这类技巧非常丰富:如正说、反说、顺说、扭说、笑说、戏说等,全在于现场发挥,有些可意会难言传,总的要求是:形象端庄,七情上脸,准确表述,肢体配合。在业务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点:

1、克服害羞和恐惧心理,看着客户的眼睛说话。

人其实都是害羞的,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都有怯场心理,问题是一些新入行的业务人员,这些心理障碍相对突出。解决之道是勇敢直视谈话对手的眼睛。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他的眼睛里可以探究许多信息,如接受度、热情度、诚意度等,同时,也把你的诚恳、勇气和热情传递给了他(她)。

眼神游移不定给人十分卑微和猥琐的感觉,眼神太过生猛会使人感到威胁和不安,因此商务礼仪中要求主要凝视对方的鼻梁,有时必须进行正面的眼神交流。(对着说)

2、根据内容,掌握音调、音量、语速和节奏,说清楚。

社交中最忌讳的,你明明在说话,却把声音压缩在喉咙管里,声音太低,让人听着费力,这也是一种极不自信的表现,客户一听就没有信心了。再就是声音太高,象在吵架,让人听起来也不舒服。有的说话太快,根本听不清、辩不明,要听者反复询问,说了也等于

没说。有的声音过于程式化,照本宣科,似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让人味同嚼蜡,难以打动人。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谈话环境的空间大小、参与谈话的人数多寡、谈话对象的身份及谈话内容性质,来决定用多长时间和多大的音量。对于宣传品牌、企业、荣誉、市场规模等内容,声音要不怕大,能调动全场(而不是仅仅谈话对象)最好。而对价格、返利、促销等牵涉商业机密的内容,则声音宜小,小到只有你的对手能听清楚即可。(大胆说)

3、我们的本色是商务人员,请学会一本正经地说话。

公司给业务人员发着工资,拿着差旅费补助,本意决不仅仅是让你去和客户聊天,而且我们也应该清楚此行拜访客户的目的。因此,对于那些满脸堆笑、从头笑到尾,谈正事也象是讲笑话的行为,必须制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学会控制笑容。有些内容,如牵涉费用分摊、催款、退货、补货等,是非常严肃的事,你一笑,就减轻了这件事在客户心目中的分量。在新客户开发阶段,谈品牌、谈区域规划和保护、谈相关政策,也应该收敛起笑容,客户才信得过你。当然,业务人员应该具有亲和力,但这和郑重其事并不矛盾。(板着脸说)

4、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去拜访客户,我们是有备而来,而对方是仓促上马,因此按理谈话的主动权比较好掌握在我方手中。现实中,很多人谈话是缺乏逻辑性的,想到哪说到哪,这样半天下来,发现话说了不少,但自己准备的内容没有谈到,或被一带而过。你还想谈下去,客户却有事要走,或者到了吃饭时间了,结果草草结束,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无论如何应牢牢把握谈话的主动权,抓紧时间先谈正事,主持、牵引对方顺着自己的逻辑思路谈;他绕得再远,还得一句话又把他扯回来。总之,最好开宗明义告诉他此行是为了解决哪几件事,末了还得有个简单的提示性结语,该留下书面性的东西也不能漏过,这样才是完整的谈话程序。(抢着说)

5、要照顾客户的情绪,更应该照顾自己的情绪。

也许是“客户是上帝”、“客户是总裁”这类教育受的多了,很多业务人员在内心是惧怕客户的,他们主要是怕得罪了客户,不进货了,不回款了,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分情况,谁也不会莫名其妙地去得罪客户。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的关头,千万不要怕得罪客户。这个主要是指牵涉质量投诉和无理索赔、不合理退货和无理拖延货款等方面。很多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的质量投诉,客户不作深入了解就大光其火,进而无理索赔,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胡乱进货导致的滞销,或仓储保管不当而引起的产品过期,却强行退货,难道也应该无条件爽快答应?有些区域拖款成风,有的地区赖帐上瘾,你不骂、不威胁、不耍点小花招,货款就不能安全回笼。

以我的经验,很多客户是吵过了,骂过了,合作反而顺利了,因为客户是“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他从此知道你不好欺负,变老实了许多。(吵着说)

6,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音。

不少做业务的人,都以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天南海北地神侃为荣,以能把稻草讲成金条、巧舌如簧为乐。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一个真正善于言谈的人,固然

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俗,但并没有必要炫耀口才,他反而将更多的时间让给对方,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从对方的言谈中去捕捉机会,该附和的就附和,该赞赏的就赞赏,该纠正的就纠正,该补充的就补充,这样才是互动的、愉快的交谈。只顾自己说,不在乎对方的感受和反应,只会是没有实际效果的宣讲而已。如果客户认为此君能言善辩,却达不成实质性的共识,那么能言善辩又有什么意义?假如客户因此而对你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那才真叫得不偿失。

篇2:嘴巴才是生产力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分析】

这个故事非常令人深思,我认为很妙,妙就妙在它能让人从两面受益。牧师讲了很多,主题自然是募捐,但作为动员会是否需要讲那么多话吗?牧师可能认为大家知识水平有限,还是多讲些吧,但层次高一些的听众就会不高兴,如马克。吐温就是其中一个,再一个是大家都知道募捐的重要性,因此,在此话题演讲时,应言简意赅,不宜长篇大论。正如今年我国爆发的“汶川大地震”一样,不需要领导坐在台上讲话,大家会去主动捐的,只要有“行动”和“点到为止”的语言即可。不是吗?我们至今未见到哪一个中央高层口若悬河,仅是画龙点睛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更是如此,若你一直口中不停地告诉孩子在校一定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孩子当着你的面是记下来了,点头答应了,但几周过去了,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了关于孩子的信息,反映你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你可能怒火冲起,要去找孩子问个究竟,为什么我同你讲的话你不听呢?其实这里就是一个“听但没听见“的问题,孩子的“杯子”已盛满了水,再装不进了多余的水,若你不将他的这个杯子“倾空,”是没可能将你的水―“话”倒进去的,因此,不是他没听,是没听见;你不是没讲,而是太多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杯子,当杯子不满时,他可能会乐于听你的“谆谆教诲。”这就是为什么对方对你讲的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原因,反之就是如马克。吐温一样拒绝捐款不说,还要从盘中拿走两元钱,

在职埸上,不管你作为上司还是下属角色,你一定遇到过马克。吐温所遇到的情景,可能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善于总结了,才会吸取教训。否则,人云亦云,人家讲的对的,是一定要听的,对你有益的,是一定要记下的,不要因为听而失去了众多发展机会。我曾参加过一次这样的会议:大家在开会前得到通知,会议时间为1小时,因而与会者做好了准备,随着会议的进行,会议主持人本来要讨论七个问题,但1小时过去了,第一个问题讨论还未结束,主持人的话题越扯越远,会议的参与者晕头转向,好像坐在云端,4个小时过去了,还未完。参会者埋怨纷起,主持人委屈。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但因为这4小时,影响了多少的心理不说,会议成本也太大了吧。与会者都有如此的想法。因此,任何事情在开始酝酿阶段,那很重要,“计划”还是“计划”,控制计划的进度更重要。

在以上例子中,会议主持人与牧师一样犯了没“计划”没控制好的错误,当然,你要弄明白你讲话的对象是谁?层次如何?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能用一句话讲完的话,绝不多一个字,这种功夫是需要锻炼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有心,我相信牧师的第二次演讲一定会有进步,会议主持人也会控制好会议进度的。

下属报告工作时也是如此,上司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与高手谈事时,一定要事先准备充分,试讲一下,在五分钟讲完你需要上司知道的事,超过五分钟人的耐心就会被破坏;上司分配工作任务时,也不要重复来重复去, 讲了两个小时的话,下属在前30分钟就听明白了,这说明什么问题?你讲的效率跟不上听的人的效率!

篇3:酒品牌之争:文化才是生产力

市场经济初期的社会巨变成就了海尔、联想、娃哈哈、华为等商业巨头;IT、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唤醒了新浪、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中国首富级企业;中国的房地产热潮使万科、万达、SOHO等一夜之间成长为巨无霸;人们消费意识和购买能力的不断提升又促成了伊利、蒙牛、国美、苏宁的迅速崛起。

时值今日,中国仍在继续进行着一场千年难遇的巨大变革。全球一体化加速前行,融入大国俱乐部、获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更大的话语权、奠定中国预定的国际地位等大国计划,逼着整个国家卯足了劲,满负荷运转。一次次大战略的提出,一次次刺激着中国经济向前狂奔。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汽车、地产业的放量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的日益规范……这些都使得全世界投资商虎视眈眈、瞄准中国,中国企业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中国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浓缩的世界市场。

而在这场千年不遇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前,酒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五粮液的扩产计划吸引了全国的眼球;“让世界了解茅台,让中国老百姓喝得起茅台”成了季克良的一个梦;汾酒不甘示弱,提出了百亿目标;郎酒要与茅台分割酱香市场、鲁酒欲以芝麻香型作为振兴的利器;洋河蓝色经典和红花郎则已经被炒的红红火火;华泽集团也开始了资本圈地运动;水井坊和国窖1573基本确立了高端的品牌定位。

在西凤酒打出“中国红红西凤”,意图向高端延伸;“成大事者,必有缘”,这是国缘酒的“缘”文化;当年名震天下的孔府家酒搞了个“府藏酒”,说“天下一家”是家文化的深化和延伸;

泰山生力源推出了“五岳独尊”,打的是泰山文化……一时间白酒市场百花齐放,空前热闹。照此下专,来五到十年,中国白酒市场将确立其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品牌集中度变得非常高,五至十个左右的品牌瓜分大部分的市场,二级梯队只能以游击形态成为市场补充,三四级梯队等着被兼并。

听来残酷,其实酒企们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行了:竞争及品牌成长所需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企业参与竞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像人体生命运动需要热量一样,没有心脏这个发动机,没有食物空气和水,人的生命运动就会受到威胁。如果说人是企业发展的空气,资金是水和食物的话,那么企业发展的心脏是什么?对于白酒企业来讲,这个心脏就应该是酒文化了。

文化就是白酒的灵魂,是心脏,是发动机,不能构建起专属性的品牌文化,白酒企业发展起来就困难,就不能像海尔那样超越对手。正因为对酒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精熟,才导致中国白酒的无序恶性竞争,空耗了大家许多资源,最后谁也没甩开谁。

那么,企业到底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酒文化呢?

首先是对文化的认定。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由于地域宽广,历史深远,文化体系非常庞杂。随便单独拿出一个文化分支来,都是深厚而优秀的。但只有少部分文化具有普适性、穿透性和可塑性(统称文化三性)。企业必须具有深厚的洞察力,才能于千万种文化中辨别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文化体系来。

前面提到的“缘文化”、“家文化”、“红文化”、“泰山文化”都是优秀的较为庞大的文化分支,但是却又有着不同的竞争潜能。“家文化”依然是最具竞争力的亚文化体系之一,是可以成为主流的文化。相比之下,另外三种文化显然逊色太多。“家文化”之所以能够触动中国人的心灵最深处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家本位的国家,家与国并重。浅显来说,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最强的,这个和高低贵贱无关。而社会的变动,人口的大迁移,世界的融合恰恰强化了“家”的重要性,家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之一,其厚度和广度都是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也就是说,家文化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穿透性。再看其可塑性。中国人把“国”称为“国家”、有“天下一家”之说、称很多人为“大家”,所以中国是家国同构的社会。那么,这个“家”既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家庭单位,也可以理解为几个人或一群人;可以理解为国家,也可以上升到天下,其弹性和可塑性极强。所以“家文化”是很适合白酒企业认定的一种文化。相比家文化,“缘文化”、“红文化”、“泰山文化”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接触点就少很多,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所以,建立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的白酒基本上不可能做得很大。

再如金六福的“福文化”。福文化是中国九大核心文化之一。中国白酒最早出现于祭祀活动中,而祭祀是为了祈福。中国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对天的依赖是很强的,所以远古至今,中国上到皇家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要举行祭祀祈福活动,祈求上天赐福,于是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天坛、地坛等各种遗产。过年过节、亲友相聚都要喝酒,是在祝福。“福”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而酒首先是精神的,其次才是物质的。在中国人眼里,酒与福这两种精神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也就是说,白酒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福文化相伴相随,福文化早已深深融入白酒之中。这就是金六福为什么能后来居上,迅速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为什么金六福成功了,而孔府家没有成功呢?

这就谈到了构建酒文化的第二个问题了:就是对所认定的酒文化的商业化改造,即深化和神化。

文化本身是虚无的东西,也不是为某个酒企量身定做的,所以,要想让文化转化为现实的销售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首先是完善酒文化的价值体系。一个是要让文化有现实的价值支撑,由虚转实;一个是要让文化与企业的营销体系融合在一起,包括技术研发和生产。让整个大营销体系成为酒文化的价值支撑体,这样就形成了相互价值支撑,相互融合的态势,最终由文化将营销体系整合在一起,形成指向一致的强大竞争力。

其次,要把文化放在营销体系的核心位置,然后对整个营销体系重新组合排列,让各个营销部件的占位更加清晰有序。然后重构营销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彻底将文化由虚无转化为发动机,从而为营销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能量。

上述两个步骤就是对文化深化和神化的过程。孔府家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仅仅是起了一个跟家有关的品牌名字,喊出了一个与家有关的广告语,其它都没做,也就是并没有对家文化进行商业化改造,而是直接拿来用了,家文化的竞争潜能没有挖掘出来。

其实金六福在这方便面做的也不到位,致使金六福始终在中低端徘徊,市场认同了其品牌文化,但对其产品品质却不敢恭维,所以,金六福把本应属于中高端的品牌文化做成了中低端。

而金六福真正比孔府家做的好则是酒文化构建的第三个问题:对酒文化进行落地演绎。

中国地广人多,地域差别和人群差别很大,又躬逢盛世,各种变化因素极多。但总有一些事件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如金六福每逢国家大事都要大做“福”文章,每个具体区域有什么事情时,它也会不失时机的把福文化植入进去。当它完成了中国大小喜事的福文化植入后,也实现了与消费者多渠道多触点的沟通,其品牌文化已经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生活之中。做到这一步,金六福的市场就很稳固了。如果日后能进一步强化产品品质,更加敏感的洞察大小热点事件,更加深刻的体验消费者的生活细节,“福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会在金六福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篇4:刚需才是生产力

噱头代替不了产品力,再大的健身场地、再齐全的器械设备、再丰富的课程设置,看起来话题满满,实际效果却不温不火,无法形成持续的生产力。

以前,人们喜欢化简为繁。例如,理发店里的头皮理疗师、按摩师等,其实大部分顾客进店,只想单纯地理发而已。也正是基于此,现在开始流行一种“10分钟的理发店”,店内不提供除理发以外的任何服务,从进店到出门,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Curves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处,健身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运动效果。如果健身房不以此为基础,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Curves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自有器材,消费者只要付出既定的价格,在既定的时间内就有可能实现目标。场地再大,总有一天可能被人超越;再高级的教练,也会有随时被挖掉的风险,但自有器材和服务,别人带不走,也模仿不了,因此,同行只能眼睁睁看着Curves,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又一杯羹。

篇5:安全生产才是煤矿最大效益

“一人平安、全家幸福”、“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多少年来我们都在为这个美好的愿望孜孜不倦地追求、努力。“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这些安全生产理念多少年来我们也都是在不懈地要求、倡导。面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那触目惊心的惨状、刻骨铭心的伤痛,岂能不叫人揪心。所以,在企业中尤其是在矿山,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关注安全,煤矿安全生产才是最大效益。

企业在经营效益中,安全生产是惠及企业和个人的大好事,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做好这项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不但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也是一件事关企业和个人效益的大事。以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安全与生产效益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因为倘若忽视了安全生产,导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其事故的善后处理也会使企业损失暂时的效益。有人说安全是一笔财富。可以请大家算一笔帐,实际上,这笔帐已被算过多少次,如果安全投入多了,生命财产损失少了,最终劳动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企业虽一时得利,但终究要亏本。我们讲安全,就是要提高人的生存价值,就是在积累财富。联系到我们矿山---道理是一样的,事故减少了,成本降低了,安全稳定了,荣誉就多了,各种奖励也就使得我们的收入越来越丰厚、小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了。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确实是惠及我们煤矿和个人的大好事,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治理工作,从思想上彻底摒弃那些错误观念,确保各项安全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干部不违章指挥,职工不违章作业”、“上标准岗、干规范活”,“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安全生产,重在落实”,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加显出实效。只有这样,我们脸上的笑容才会永远灿烂,幸福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矿山的经营发展中,安全生产固然是一项利益的大事,但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职工自己。个别职工在现场不戴好安全帽,不按规章制度作业,你要责问他为什么不重视生产安全,他心里多半想的是,第一,违章一次不会碰巧那么倒霉。第二,我的生产岗位与酿成事故很遥远。第三,违章违纪的人了多为啥总跟我过不去。安全究竟为了谁?这是一个说了很多年,却很容易被人遗忘的老话题。我们的一些职工在谈到安全时往往很认真,很激动,讲的头头是道,水平很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违章违纪,我行我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害性,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和思考。为了预防事故,我们矿从职工的教育、设施的投入,环境的改善到管理的不断加强等等抓起,工作数不胜数。但是矿上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抓安全仅仅是为了自己吗?一起工亡事故带来的影响可能只是一个生命的失去,对于企业来讲造成不好的影响仅仅是暂时的,失去岗位的人,也可以立刻找来一个人代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发生事故的个体和家庭来讲,一次事故就是百分百的不幸和损失。每一起事故都会产生一个或几个不幸的家庭,你的任何损失都会影响到父母、妻子(丈夫)、儿女的幸福,如此看来,谁还会说安全工作只是为企业而做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加大反违章、反违纪整治力度,杜绝行为性、管理性违章违纪的发生。管理不到位、有缺陷不都是因少数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麻木不仁,个别职工心存侥幸心理而放之任之,然而,就是因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不彻底,违章违纪这个“毒瘤”得不到根治,使得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个鲜活的生命长眠于九泉之下,多少个亲人整日以泪洗面,多少个亲爱工友的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职工用伤亡和血的代价一次又一次地警示我们,“三违”不除,我们个人的幸福和矿山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矿山的安全生产就得不到根本保证。有职工说:违章违纪处罚太重了,太没有人情味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错误观点,使得我们的“三违”治理工作难度加大。可是细想一下,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如果真是因为我们的一次“三违”而痛失亲人、工友,你能觉得它过吗?你能对得起疼你、爱你给予你无限厚望的家人吗?你个人的生存还能有保障吗?诚然,安全生产是有阵痛的,可是我们的企业和个人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不要怕、也不能怕这种“脱胎换骨”之痛,它正犹如新生命的诞生一样,“切肤之痛”之后就是一个新的希望。

篇6:为交易而生产才是市场经济

不是为交易而进行的生产, 分工和专业化不可能大范围发生。这样的经济不仅生产率低下, 而且因为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 一般来说你挣的多, 我便挣的少, 容易产生仇富心理。

为交易而生产, 分工和专业化便大范围发生, 生产率于是大幅提高。

公元元年, 世界人口2亿, 人均寿命25岁;到公元1800年, 人口10亿, 人均寿命27岁;今天人口70亿, 人均寿命70岁。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两千年来没有大变化, 而在近两百年巨幅增长, 这正是生产率在公元1800年前没有大变化, 而在之后大幅提高的外在表现。

生产率提高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为什么工业革命导致生产率提高呢?大家公认是因为分工和专业化的缘故。可是大家忽略了, 分工和专业化与为交易而生产是一个铜钱的两面:分工和专业化意味着一定是为交易而生产;反过来, 为交易而生产, 不分工和专业化都困难。

为交易而生产, 经济就从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变成规模报酬递增。又由于交易是基于双方自愿, 交易的结果一定是双方都受益。因此, 在这样的社会中, 你挣的越多, 我挣的也会越多, 你越富有, 越是有利于他人致富, 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社会因此不会再有仇富的心理。这正是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富豪们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

为交易而生产, 相比斗争, 合作的重要性更加重要起来。交易关系中的双方, 不是没有矛盾, 但因为彼此依赖, 互相需要, 解决矛盾的办法不再是战争、抢夺, 而是谈判, 相互妥协。这正是英国光荣革命产生了宪政和共和, 而法国大革命却以流血杀头而告终的根本原因, 因为前者是为交易而生产的工商经济, 后者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也是当今世界战争的发生频率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可以这样说, 有效阻止战争的力量不是原子弹, 不是强大的国防, 而是贸易。

生产可以创造价值, 但是生产也可能不创造价值, 甚至消灭价值。比如生产了社会不需要的产品, 那么这样的生产就消灭了价值。但是交易一定创造价值, 有任何一方受损, 交易都不会发生。上帝目光所及, 一切皆可交易。一切交易都是不应该被人为限制的。

交易的前提是权利有清晰的界定。本质上, 交易的不是物品和劳务本身, 而是包含在物品和劳务之中的权利。于是权利的界定和保护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交易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因此, 契约精神、法治又成为市场经济的根本保障。有人说, 世界上有好的市场经济, 也有坏的市场经济, 好的市场经济都是法治有保障。

篇7:考试才是第一生产力

你想想,一个人从五六岁开始,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考试、托福雅思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普法考试,还有什么资格证、上岗证、驾驶证、争做文明市民、五好五要达标,等等等等,没有一样可以逃过考试的命运,甚至连领个生育证还得先参加优生优育的培训考试,真正是活到老考到老啊。

有高人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从1977年后才得以迅速增长?大伙答:因为改革开放呗,地球人都知道。高人断然评判日:错!乃是因为有了考试!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考试作为检验知识、水平、能力的惟一标准,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有人估算,人的一生中因为考试而创造的GDP位居首位,遥遥领先于购房、医疗等。你想想,一个人从五六岁开始,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考试、托福雅思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普法考试,还有什么资格证、上岗证、驾驶证、争做文明市民、五好五要达标,等等等等,没有一样可以逃过考试的命运,甚至连领个生育证还得先参加优生优育的培训考试,真正是活到老考到老啊。每项考试不仅要交价格不菲的考务费、制卷费、报名费,还要交培训费、教材费、用具费,加上在报名、培训、应考过程中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因此而损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折算下来,岂非人生第一开支!

现在有说美女是第一生产力的,有说脸皮是第一生产力的,还有说黑心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但只要他们从每个学校的收费窗口经过一次,保准立马就要承认考试才真正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因为考试在刺激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才衍生出一大批依靠考试吃香喝辣的人员。考试产业才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考试经济”才成为最为强劲的经济势力。如果“中国考试”进入股市的话,保证比牛魔王还要牛气逼人!

“考试才是生产力”还包含更深一层的意义:考得好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你看历年来的所谓“高考状元”哪个不备受关注!这个厂家奖励了,那个公司助学了,就连云南那个包机送贫困生上学的企业人家送的还是北大清华的考试高手,考三类学校的学生哪里会获得这样的经济效益?前些年反对应试教育的声音很强大,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因为道理很简单:咱中国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不管白猫黑猫,会考试的才是好猫。要是不会考试,你“再好的戏都出不来”。前些年中国科学院搞了一个什么“爱因斯坦计划”,好像人家爱因斯坦是“计划”出来的。结果进入那个计划的都是考试精英。人们忘了,爱因斯坦本人却是一个极不善于考试的人,如果他老人家来到中国,几场考试下来保准他就有了想死的念头。

曾经有人调查,说诺贝尔奖得主中没有一个考试得第一的,得倒数第一的倒有好几个。这个调查结果一度被我等业已“烤焦”的人们列入“优胜记略”之中。奈何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早已经对诺贝尔老头鄙视不已:没得奖怎么了?就算咱们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照样不影响我们宣称是“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每年招收的文理科状元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准备给状元们刻碑立传呢!

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学习只是手段,考试才是目的。“考得好才是真的好”。明白了这个道理,哪怕上课比念经还要乏味的老师,只要宣布“以下是考试要点”,下面立马寂静一片刚才还昏昏欲睡的学生眼里顿时闪着熠熠的光辉。所以说,考试是最好的兴奋剂,不隔三差五给学生服用一点,再高明的老师都玩不下去。

老魏读大学那会儿,学生的分数由老师说了算,所以通过率越高的课程其老师越受欢迎,其中历年来没让任何学生补考的一位老师以最无争议的优势当选“人气王”。可惜大学没有“海选”的说法,否则他老人家肯定要连选连任校长职务。顺便说一下,他老人家的课上得那真叫一个郁闷,比看婆婆妈妈的韩剧更需要忍耐性。

待到老魏做大学教师,考试制度已经开始规范起来,学生考多少分得要有据可查,所以老魏对那位老师“虽向往之”,但却“心不能至”。因此尽管老魏经常昧着良心给分,但还是有大爷级的人物硬是想方设法不让你给他及格,也因此老魏的教书生涯始终不能功德圆满。

迂腐的老魏对什么自考成教“三沟通”的学生也一视同仁,结果自然是人神共愤。终于有一天成教办钱主任忍无可忍了,跑过来对老魏说:“哥们,你这是断我们的财路啊!”

老魏大惑不解:此话从何谈起?

钱主任解释道:你出的试题太难,学生通过率低,谁还来读咱们的自考成教“三沟通”?没有这些批发学历的办班,咱们的奖金福利从何而来?

先前老魏只知道考试太容易,学生一次性通过了学校无法收取补考费,现在才更进一步明白了考试的难易还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看来考试这一生产力包含的学问还真不少。

下次考试,老魏将试卷送去给钱主任审查。钱主任指着一道题目直摇头:“太难了太难了!有的学生肯定答不出啊!”

我湊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填空题:鲁迅原名( )。

我不禁笑出声来:“哥们,这可是中文系自考本科啊!”

“我知道。”钱一边给我找样卷一边说,“本科怎么了,我们文学博士班的同学还有没读过《红楼梦》的呢!人家都是在单位上混的,花钱弄个文凭罢了,哪有闲心真来对付考试啊!”

我接过某权威教授出的一份样卷,但见第一个判断题就是:新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我哑然失笑,他妈的,哪门课不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啊?

大彻大悟的老魏回去后立马将试卷做了修改。其中鲁迅原名什么的填空题改为选择题,提供了四个答案:A.周树人;B.黄世仁;C.周星驰;D.白求恩。

钱主任说:“能不能将备选答案改为三个啊?学校刚刚出台规定:考试通过率高另有奖金的,呵呵!”

我琢磨着年底应该有笔不错的奖金了,妈的,这考试还真就是生产力呢!

篇8:大嘴巴漫谈数据挖掘

一般来说,学习数据挖掘要求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相关技能。本书从最基本的概率统计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总到分,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了解和掌握常规的数据挖掘理论和知识。对于不同人群,本书将有不同的启迪:

管理者:虽不用到一线从事具体的数据分析工作,但也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数据挖掘基础读物,通过学习能够对下属的工作方向给予指导。

客户经理:如何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避免客户流失,这都需要数据挖掘知识。

产品经理:如何促进产品的用户活跃和业务的有效使用,不仅要靠经验,数据才最有说服力。

工程师:一线的数据挖掘开发人员必然要掌握的相应的知识和工具。

分析师:撰写经营分析报告数据挖掘知识必不可少。

教师:数据挖掘的参考书。

学生:想从事数据分析和挖掘方面的工作,会对本书大有兴趣。

篇9:思考力,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快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通过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系统1”是快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

“系统1”的自主运作能够诱发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框架、设置路径、提出方案。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但正是它形成了人们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既是“系统2”清晰理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系统2”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决定人们思考基础的是“系统1”,决定人们思考质量或者水平的是“系统2”。由此也可以推论,那些在平时无所用心,对周边环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人,既无以积累更多印象和感觉,无以形成各种初步的理念,也无以形成深思熟虑的思考力和决策依据。

“系统1”与“系统2”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对环境熟悉的不同程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年少时“系统1”更多地主导,随着年龄的上升,“系统2”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旦随着见闻、经验、记忆的积累,“系统1”会再次顽固地发挥作用。刚进入新的环境,“系统1”更多地发挥作用,当对环境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2”的作用必然会上升。因此,自认为成熟的人或者在对环境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思考力会下降而不是上升。

下列现象会实质性地影响人的思考力。

首先,让脑力劳动沦落为体力劳动。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或者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思想,而是不断重复自己过往的经验、见识,那么你就是个体力劳动者。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其次,找不到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

思考如何完成工作目标,能够进步,但也就是“爬楼梯”——虽然步步高,但速度较慢;思考工作方法,比纯粹完成工作目标进了一步,算是“坐电梯”——速度快了许多;思考如何成功或者卓越,将工作方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一旦突破,个人进步就好比“坐飞机”了。

最后,思考本身太过功利。

功利性思考的特点是一旦目标达成,思考就会中断。而只有那些基于个人兴趣或者追求的思考,才能持续深入。

思考力包括知识力、信息力、分析力、概括力、结构力、创新力和呈现力。人在职业生涯的途中,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思考力。当个人的思考力高于自己职业需要时,对于工作就能游刃有余,否则,就自顾不暇。

相对于工作和发展需要,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思考力则是无限的——如果你愿意训练的话。

人们会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所谓的十年寒窗。殊不知思考是比学习更苦的差事。对于这个差事,如果不是基于兴趣,是无法坚持的。

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首先丧失的是什么?是思考力和对思考的兴趣。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思考是进步的引擎。如果拥有了思考力,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编辑: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

篇10:拳王阿里嘴巴与拳头同等重要

如果我和那些人一样,你绝对不会读到现在的这个故事。你肯定想知道我和那些拳手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你很少听说过他们的名字,而我的名字却经常被提及,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嘴上功夫不行。这是为什么我能和利斯顿一决高下,而他们却连利斯顿的边都沾不上的原因。

这场比赛结束后,无论输赢,我都会拿到100万美元,这是我用拳头和嘴巴一起赚来的!对于一个22岁没有任何特殊背景的年轻拳手来说,100万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我和周围的那些年轻人一样的话,也许现在我正在家乡路易斯维尔的街头游荡,或者在酒店里擦窗户,再或者在商场的电梯里跑来跑去。事实是我和他们不一样,现在的我可以说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也许马上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拳手。如今公众已经听我说得够多了,他们都怒斥我“快闭嘴,等着利斯顿收拾你吧!”而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此前对利斯顿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使得他分外恼火,然后我就得到了这个比赛机会,这也是我计划中的一部分,我这样做除了想得到比赛机会,还希望为比赛增加噱头,让大家都对比赛感兴趣然后掏钱购买门票。

事实上,我并不是真的想侮辱利斯顿,他是一个世界级的、不好对付的重炮手,并不是那种任何人都能耻笑的拳手,不是吗?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会一直坐在拳王宝座上的,我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打败他。

那次当我在房间里遇到利斯顿的时候,我看到他用那种鄙视的、憎恶的眼神瞪着我,我很想笑。但是转念一想,这并不好笑,可能他所做的也是“秀”给别人看的。后来利斯顿陷入了沉默,这种沉默反而让我心里发毛,我不确定他的头脑中此时在想什么。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他在拳台上对付可怜的帕特森的场景。

不过我并没有被利斯顿对帕特森所做的事情吓倒,反而坚定了信心。假使现在我和利斯顿就在拳台上,那么我会按照预定计划行事,就是在前面的回合中消耗他的体能,让他追赶我,我会不停地绕圈并用刺拳点他,还会出假动作,而且尽可能躲开他的拳头,这样他既不会伤害到我也不会打中我,直到他筋疲力尽时我再发力。

如果有人要问,利斯顿能进入你的圈套吗?我只想这样回答,你看过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吗?你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湖,你欣喜地跳进去,结果却发现根本没有湖,你吃到了一嘴沙子,下周在拳台上,对于利斯顿先生来说,我就是海市蜃楼。

我说会在第8回合赢得比赛,并不是凭空想象,因为我觉得到那时利斯顿会筋疲力尽,即便那时他还有点体力,我也会继续我的策略直到耗尽他的气力。我才22岁,而他已经34岁了,我相信他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退一步讲,如果我不能获胜,我也相信自己的表现会很让人满意,而且接下来我俩会来一场二番战,二番战非但不会让我苦恼,反而是我渴望的,因为那将是我另外一个大的发薪日。

能够引起别人的关注是我的一个强项,甚至在纽约的大街上我都有办法让大家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事实上,我并不怎么喜欢打拳,但我不得不坚持,都是看在钱的份上。自从12岁开始我就练拳,早都训练烦了,但是对钱我永远不会腻烦。做某件会给你带来声望和荣誉的事情的感觉不错,比如成为世界拳王,这样想来打拳还算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且还会给你带来滚滚财源,也许这些就是我坚持并继续下去的动力吧!

我还记得那一天,我在家乡路易斯维尔乘坐公交车时,在报纸上读到帕特森与约翰逊比赛的消息,那时我已经在罗马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已经正式成为职业拳手了,我自信如果有机会肯定能打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我很清楚我得不到这样的机会,因为那些人甚至还没有听说过我呢,于是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想办法得到这个拳王头衔。

如果我只是坐在这里想,那么永远不会得到它,一定要想办法吸引大家的关注,要张开嘴巴谈论这件事。接下来事情的进展就像我预想的那样,开始时进展缓慢因为我在摸索过程中,但是很快我就摸清了记者们希望听到的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那些点了。我就告诉大家我会在第6回合击倒某个对手,然后我真做到了,之后我就说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拳手,如果我自己不说,也没有人会替我说。

这样的大话招致了大家的普遍反感,他们开始说“听那个大嘴巴在说什么呢?”。虽然招致骂声一片,但是一段时间下来,竟然也有人认同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拳手了,我又说“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们吗”。我说得越多就越自信,甚至自信到现在想起来都难为情的地步了。

当然我也不是只有嘴上功夫,我一直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我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获胜。开始时我并没有打那些多有名气的拳手,只是拿一些二三流拳手开练,就像利斯顿和帕特森刚出道时所做的那样。不过,每次比赛获胜后,我都会想办法争取到一些新的对手。人们无法容忍的一件事情就是自我吹嘘,我越吹嘘,越有人希望看到我被修理的惨样,我说自己很优秀、速度很快、重拳很恐怖等等,那些人就指着我的鼻子喊“割下他的毒舌,让他的嘴彻底闭上”!我并不介意人们私下议论或者谩骂我,只要他们肯买票来看我的比赛就好。

去年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与道格·琼斯比赛时,当我获胜后琼斯那边助阵的几个拳手怒不可遏,冲着我大喊大叫,当我走下拳台时我怒斥他们。到达更衣室后我还在想,自己真是越来越厉害,如果每一场比赛都树立更多的对手,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回来找我打下一场,那钞票挡都挡不住。

当然,真正让我名声大震的是,我能准确预测击倒对手的回合,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第一次这样做的时间以及它奏效了多少次,但是我知道大多数时候我的预测都应验了。我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自身额外的努力或者其他人的帮忙,具体我就不细说了,有一次甚至有一个素不相识的记者告诉我“你会在第5回合拿下对手”。

还有一次,在英格兰对阵亨利·库柏,我事先说我会在第几回合获胜,当时在场的记者们眼睛都瞪大了,他们记下了我说的每一句话,那些英国人一定觉得我疯了。我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都认为我做不到,然而最后我做到了。

这次我说我会在第8回合拿下利斯顿,他们同样认为我做不到,也许我能,也许我不能。如果我真的做到了,将不会有太多人留意我之前所做的话,因为他们都站在利斯顿一边,和一个口无遮拦的毛孩子相比,他们更喜欢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年人。每个人都希望利斯顿能给我一个教训,但是只要我赢了,他们的口风也会转变,人们的嘴就是这样。

有人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赢了我会怎样,如果我输了又会怎样,这个问题目前我无法回答,也许我会去服兵役,也许我会修一个大宅子,娶妻生子安定下来,然后考虑如何发家致富。不过我不担心也不着急,我相信我所要的一切通过自己在拳击中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如果事情并不像我预想的那样,我就会选择等待。夏天就要来了,百花齐放,莺飞蝶舞,我应该出去到外面看看,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嘴巴才是生产力】相关文章:

嘴巴就是生产力04-21

折大嘴巴04-10

大嘴巴教学反思04-17

《大嘴巴精灵》教案05-02

描写嘴巴的语句05-06

让嘴巴改写命运作文04-08

乖巧的嘴巴教学方案04-15

画嘴巴400字作文04-19

画嘴巴200字作文04-21

画嘴巴作文500字04-23

上一篇:王猛执法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陪妈妈逛超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