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2024-04-07

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精选14篇)

篇1: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1.您的性别是_____

2.请问您的年龄是______

3.您的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时候拥有的______________(没有手机不填)

4.您手机的月消费多少?(没有手机不填)

A.50以下B.50-100C.100-200D.200以上

5.到目前为止,您已使用过几部手机?

A.没有B.一部C.两部D.三部或以上

6.您的手机一般在什么价位?(没有手机不填)

A.1000元以下B.2000-3000元C.3000-4000元D.4000元以上

7.您购买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手机不填)

A.日常联系B.娱乐C.大家都有D.其他______

8.您认为手机对青少年而言主要功能有哪些?

A.日常联系B.上网C.玩游戏D.看小说E.其他______

9.您身边是否用手机做过弊?

A.非常多B.只有一些C.很少,只是偶尔

D.从未听说过E.不清楚

10.您认为青少年比较适合的手机月消费是多少?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

11.您的手机消费主要用于以下哪些方面?

A.日常联系B.上网C.游戏D.其他______

12.您认为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认为如何解决上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您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应当如何利用手机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一般什么时间使用手机?

A.课间B.上课时C.睡觉前D.其他______

16.您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量占总数的多少?

A.25%以下B.20%-50%C.50%-75%D。75%以上

17.您认为将来手机能否取代电脑?

A.能B.不能C.不好说

18.您认为手机对健康有影响么?

A.影响很大B.影响一般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19.您一般每天有多少时间使用手机?

A.1小时以下B.1小时-3小时C.3小时-6小时D.6小时以上

20.您一般多久会更换手机?

A.半年左右B.一年左右C.两年左右D.三年以上

21.您是否使用手机或手机上的工具软件认识了新的朋友?

A.是B否

22.您认为手机的使用是否限制了现实中与朋友交流的时间?

A.有很大限制B.有小部分影响C.没什么影响

D.长时间才有影响,短时间无影响E.不清楚

23.请问您的家长是否翻看过您的手机(没有手机不填)

A.从来没有B.偶尔有过C.经常D.不清楚

篇2: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1、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27岁□28—37岁□36—47岁□48岁以上□

2、您的性别?

男□女□

3、您的职业?

学生□上班族□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其他□

4、您使用的手机的价格?

1000以下□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5、您更换手机的频率?

1年内□1—3年□3年以上□用坏才换□有更新就换□

6、您每月手机的话费?

30元以下□30—60元□60—100元□100元以上□

7、您认为手机在您生活中的重要性?

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

8、您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

1小时以下□1—2小时□2—4小时□4小时以上□

9、您对手机的最低要求?

□接打电话,发短信

□有QQ、人人等即时通信软件

□娱乐(音乐、视频、游戏等)

□拍照、录音、拍视频

□有GPS、查询地图等功能

□上网、浏览网页10、11、在以下的联系方式,您更喜欢哪种? 您认为在生活中手机对您的益处? 通话□发短信□聊Q、飞信、人人等□直接见面□

□使交流更快捷方便

□丰富了日常生活

□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通过通讯公司的资讯更便捷地了解时事

□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2、您认为在生活中手机对您的敝处?

□手机辐射

□过多的话费增加了家庭负担

□使交流更加私密,有损彼此信任

篇3: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2016年1月22日,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 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报告同时表明, 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 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 有90.1% 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 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而在网民的年龄构成中, 1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比达51.3%, 是网民的绝对主力。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 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群体, 占比25.2%。

与此同时, 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发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的青少年“低头族”, 以及这些“低头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 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 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手机媒体对我国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 信息获取实现随时随地, 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阅历

如今, 智能手机发展迅猛, 手机除却通讯功能, 媒体属性非常突出, 基本上成为人们的掌上电脑。各种APP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既便利又丰富多彩, 因此, 手机成为人们如影随形的私密伴侣。手机的随身携带性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如果以前的网络时代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那么今天, 我们只需要带上手机, 在哪儿都知天下事。

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广大青少年“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枯燥学习状态。手机为青少年带来了大量的新的资讯, 成为他们学校学习的良好补充。

(二) 促进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广泛性, 使沟通更加无障碍

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 青少年处于成长期, 人际交往圈子不断发生变化。他们更愿意结交不同的群体, 手机的社交软件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给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而且, 手机媒体的社交软件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范围, 拓展了他们的生活圈子, 使他们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通过手机媒体的社交软件, 他们可以谈天说地, 分享感悟, 还可以进行各种思想上的交流, 这扫除了青少年交往中的诸多障碍。

(三) 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并且传播速度快, 更新周期短, 开放程度高。同时, 手机媒体时时刻刻都在传播着各种新鲜的知识和见闻, 青少年可以参与其中, 进行讨论, 分享观点。这些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手机媒体对我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一) 手机媒体的独特传播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当下是新媒介时代, 手机如影随形, 而手机的碎片化、浅层次传播也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认识、思考问题的方式。手机上的内容多半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餐文化, 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 很多内容流于表面。而不求甚解也一时间成了青少年的思维习惯。很多青少年对问题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而且不愿意作深层次的思考, 甚至觉得深层探讨没必要, 深层探讨很可笑。在手机媒体中长大的青少年养成了懒于思考、认识问题表面化的思维特点, 这对其的危害将是终身的。

同时, 手机的上网功能与私人性使色情、暴力、虚假诈骗、迷信伪科学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有了可能。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危害, 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 青少年“过度依赖”手机媒体, 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新媒体时代, 手机媒体发展日新月异, 很多青少年成了“手机人”。有调查显示, 一些青少年5分钟摸不到手机就会产生心理恐慌和焦虑, 更有甚者患上了“手机依存症”。很多青少年满足于虚拟世界的交流, 回避现实社会的一切活动, 不愿直面交流, 现实交往能力急剧下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在看手机”成为司空见惯的现实。很多人能通过手机交流, 绝不面对面交流。有些青少年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现实中的交往障碍,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常常流于表面, 不做深层次交往。大家都把自己装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容器内, 和别人的交流仅仅是容器壁的碰撞, 而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法则。

同时, 由于长时间通过手机交流, 当今的青少年缺乏现实社会中面对面交流、接触的情感体验, 他们片面地认为手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在冷冰冰的手机屏幕前, 他们也逐渐变得冷漠孤独。屏幕是没有感情的, 情感的表达通过屏幕也显得生硬。手机上人们的交往缺乏特定的语境, 更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造成很多新的人际交往障碍。

(三) 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复杂性极易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紊乱

在手机上,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很多事情。这造成了虚拟和现实的分离, 也造成了他们价值取向上的紊乱, 使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手机上纷繁芜杂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 使他们原本清晰的价值体系变得模糊起来, 开始对很多原有的观念思想产生怀疑, 昔日支撑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开始动摇。青少年对很多事情的判断标准深受手机媒体的影响, 甚至, 有些青少年一切都要从手机媒体信息中寻找参照和标准, 这导致社会道德生活中多元价值观的出现, 进而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评价失范等社会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道德选择的迷惘。

四、手机媒体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 加大媒介素养教育力度, 提高青少年的信息分辨能力

当今社会, 青少年的成长被各种各样的新媒介包裹, 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对事物的看法都深受这些新媒介的影响。因此, 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传媒教育,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内容, 开设一些指导青少年正确运用新媒体的课程, 有针对性地防止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培养他们准确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 教授他们应对这些不良信息的方法。

广大教育者应该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手机媒体进行多样化的学习, 把媒体教育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各种信息的分辨能力。

更重要的是, 要使青少年既能通过手机媒体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了解社会发展动态, 又能在思想深处拉起“防线”, 防止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侵扰, 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鼓励青少年关注和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会活动、媒体活动, 进一步了解媒介和社会,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二) 提高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增强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手机媒体的产品, 从研发设计、策划到具体操作, 直至最后成形, 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只有不断提高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使其不断创作出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容, 手机媒体才会充满正能量, 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意义。

手机媒体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发展, 努力追求高品质、高格调、高品位的内容, 切实履行“把关人”职责, 避免低级、庸俗、虚假等不良信息, 而要让那些高品质的信息内容占据手机媒体的主要阵地, 避免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三)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手机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手机媒体对社会教育、文化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其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均已开始手机媒体的立法工作, 并加强了对手机媒体不法行为和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有关手机媒体运营的法律尚不够健全, 有些规定过于简单, 针对性不强, 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些政策落实得不到位。因此, 必须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 制定更加详尽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政策。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手机媒体的制度和内在运行机制, 针对手机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督查考评, 通过对手机媒体运营各方面情况的考核, 切实保证手机媒体内容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经济网, 2016-1-22.

[2]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J].新闻记者, 2004 (05) :27-30.

[3]匡文波, 王权.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J].传媒, 2010 (05) :59-60.

[4]彭兰.有关手机媒体发展的深度剖析[J].中国记者, 2009 (4) :81-83.

篇4: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3G时代,得益于技术进步的福音,手机媒体一步步普及,同时作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流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3G为支持手机的无线上网、视频电话、手机报以及手机电视、手机广告等多种信息服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手机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样式,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移动网络化与网络移动化。从这些优势看,手机媒体是天然的商业化媒体。而且,尽管手机媒体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在某些时候,其人际传播的效果也极为显著。由此种种,手机作为媒体越来越受到各级运营商以及用户的青睐。一句话,中国新媒体无论是从内容、技术还是盈利模式上看,手机媒体的创新主旋律一直时刻鸣响。

在我们欢呼3G时代,手机媒体“羽化成蝶”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手机本身的一些特性在其传播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弊端,再加上一些技术和政策以及现实的环境问题,手机媒体运用当中有些问题也无法避免。其中一些伦理方面的失衡也令我们产生很多的担忧,在这些问题当中,最令笔者关注是手机媒体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手机媒体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手机在如今青少年(包括初高中生)中早已普及,尤其在3G时代,手机作为第五大媒体,其多媒体化,高速率,个性化,便携性等优势更是使其成为受青少年喜爱的大众传播产品。然而,手机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其本身大众传播产品商业化、平民化的特点以及其独有的个性化的特点在引领青少年交流沟通、学习、消费等方面的同时,却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1.大众传播产品的商业化特点,决定了传播内容在商业化,平民化的同时,也失去了深刻性、思考性。

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媒介的社会。报纸、电视、网络、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有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的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因为传播媒介以其资讯的丰富性,内容的娱乐化,交流的互动性,以及音乐和游戏等功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手机媒体因为其便携性,私密性以及多媒体化更是得到青少年的垂青。在3G时代,手机媒体的影响势必更加突出。但其商业化的特性,却助长了那些文化上平庸,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文化快餐”的盛行。比如手机短信就以其通俗易懂,大众化,无厘头在人际交流甚至大众传播中大行其道。而文化本身的深刻性以及智力性却逐渐缺失。对于正在长知识的青少年来说,这很容易限制他们智力的锻炼,导致他们不愿意做深层次的思考,造成青少年一代知识结构的扁平。青少年一代,在文化的获得上“饭来张口”的现象日益普遍。懒于思考,懒于行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思想上的“钝化”。

2.商业化的媒体操作,造成了传播重心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疏离。

在媒体产业化,商业化的前提下,追逐利润成为其主要目的。媒体为了赢取利润,一方面会最大限度的规避“政治风险”。因此,他们远离社会发展的“敏感”话题,逃离社会矛盾的冲突地带;另一方面,总是对一些鸡零狗碎的话题进行热抄,转移了大家对社会主流问题的讨论。如今的“90后”,“00后”就是典型的受媒介影响的一代。今天,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手机在中小学生中已经开始普及。3G时代,随着手机样式的更加美观,功能的日益丰富,必定会更会成为孩子们的贴身伴侣。手机作为天然的商业性大众传播产品,其商业化的操作,更会令青少年陷于无聊的琐事当中,沉迷于手机游戏等虚幻的世界当中,失去对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关注,导致一部分人胸无大志,缺乏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3.手机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带来的弊端。

3G时代的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的体现。这种个性化体验的媒体消费模式,使得青少年思维的个性化特点得到提升。在他们的这一代,人们感觉到的是个人、个性的存在,而社会的感觉则相对弱化了。青少年更多的强调个性和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手机媒体商业化,平民化带来的弊端还远不能概括其传播当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一些负面影响。

(二)手机传播当中的伦理与法制问题

3G时代,手机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问题依然存在。与前一种负面的影响相比较,这个问题不但更加严重,而且亟待解决。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过手机短信甚至手机偷拍的干扰。当然,除非你从不使用手机。手机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隐藏着一股暗流。如手机短信,手机偷拍,手机媒体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问题,手机传播与国家信息安全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这些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更是产生很大的隐患。

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利用手机短信与多种手段结合实施欺诈。

犯罪人以发送短信息的形式或者拨打电话,向手机用户传递具有欺骗性的言语,设置利诱陷阱,骗取用户的财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信很多人也或多或少听到过,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更容易上当受骗,对他们的经济乃至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更有甚者,有的犯罪分子利用青少年单纯的心理,教唆其实施犯罪,走上歧路,毁灭前途。给家人和自己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2.传播淫秽、色情内容。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尴尬,手机强大的通信以及多媒体功能的背后,一些非法的色情内容也开始侵入手机。手机色情内容的主要形式是色情短信、色情图片和色情游戏。这些色情内容,即使是成年人也会觉得尴尬,而对于缺少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危害之大不言而喻了,这个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孩子们的童真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过早的丢失了。是可叹,还是可悲!

3.传播虚假恐怖谣言,封建迷信,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等违法行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手机所做的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更是容易令青少年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毒瘤,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对祖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因素。

这些都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注意,对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的造成不小的隐患。

结语

其实,手机媒体传播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与弊端不止这些,比如说,手机的辐射问题,废手机引发的环境问题等等。在我们欢呼3G来临,手机羽化成蝶的时代,作为异军突起第五媒体,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它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好处以外,还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祖国未来的栋梁,青少年的成长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由于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通信运营商和手机内容服务提供商等要加强责任意识,慎重处理手机内容,避免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

2.国家也要加强立法工作的完善,各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手机内容的审查。慎重解决手机实名制的问题。

3.学校和家长更要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青少年进行有利的引导,避免其受到不良信息的危害。

1.靖鸣 ,刘锐:《手机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篇5:〝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问卷

⑴你的性别﹝

Α男

Β女

⑵你现在是﹝

Α初中生

Β大学生

С高中生

d其他

⑶你曾经或是现在正在追星吗﹝

Α是

Β不是

⑷你关注最多的是哪类明星﹝

Α歌星

Β影视星

С体育星

d其他

⑸你认为追星对我们有影响吗﹝

Α有

Β没有

⑹你曾为追星和父母吵架吗﹝

Α经常

Β 偶尔

С从不

7.您曾参加过关于您的偶像的哪一种活动?()

A演唱会 B见面签售 C歌迷后援团 D其他

8.您了解您的偶像吗?()

A十分了解 B了解 C一点 D不了解

9.您一般会花时间在偶像身上吗?()

A会 B不会

10.您的家人支持追星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11.你认为追星是利大还是弊大?()

A利大 B弊大

12.你怎样看待追星?

—————————————————————————————————————————

篇6: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首先诚挚感谢你对我们此次问卷调查的谅解、支持与合作!网游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或多或少是存在的,针对于此,我们特作此次调查,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请放心真实填写,再次深表谢意!

1.你的性别()

A 男B女

2.你现在正在读()

A大一B大二C大三D其他

3.你是否玩网络游戏?()

A是B否

4.你认为网络游戏对你有好处吗?()

A很大好处B有好处C有坏处D很大坏处

5.你觉得网络游戏会成瘾吗?()

A会B不会C很难讲

6.如果自己的好朋友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而且时间很长、投入很大,你认为?(A后果很严重B人家的爱好,不用干涉C要劝诫D没什么问题

7.你觉得网络游戏影响你的学习吗?()

A是B不是C无

8.你会上网成瘾吗?()

A会B不会C我只是空闲时才玩

9.你觉得网络游戏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利大还是弊大?()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不知道

10.你觉得网络游戏是一个不现实的世界吗?()

A是的B不是C不清楚

11.你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纯粹娱乐B结交朋友 C成为高手,受到他人的崇拜 D在虚拟世界中得到自由

12.你认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更有理由玩网络游戏呢?()

A小学生B中学生C高中生D大学生E工作中的大人

13.总体来说,你认为网络游戏好不好?()

A很好B好C坏D很坏

篇7: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您好!我们是聿怀中学的学生。近几年相亲节目层出不穷,为了调查研究相亲节目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我们开展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恳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A.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 如果站在台上的人是您,您最注重男嘉宾的什么方面?

A.健康状况 B.经济状况 C.家庭情况 D.情感经历 E.学历 F.为人处世 G.其他  您觉得这种相亲节目可靠吗

A.不可靠“ 一见钟情”不能长久 但不合适可以分手 而且有些人只是为了炒作

B.可靠 都是成年人应对感情负责

C.不好说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 对于台上发生动人的爱情故事,您觉得会他们长久吗?

A.会,相信缘分和一见钟情的存在B.不会,两人对互相的了解只有一点,日后一定会有很多矛盾

 对于节目中一些女嘉宾的拜金主义,您有什么看法?

A.太物质了,只一味追求物质而轻视爱情是不会幸福的B.支持,只有有物质保障的婚姻才会牢固

C.没有什么必要,物质生活可以靠婚后两个人一起努力

 您认为婚姻与恋爱的关系是什么?

A.婚姻是恋爱的坟墓

B.婚姻可以没有恋爱

C.婚姻是恋爱的必然结果

D.恋爱不一定需要婚姻

 如果您以后结婚了,是否和公公婆婆一起住?

A.不会,和老人一起生活不方便

B.看情况,如果和老人合得来,不会产生矛盾

篇8: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学生利用手机网络主要进行游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进行社交活动。撇开游戏而言,最吸引学生使用的当属“微信”这样的即时聊天社交软件,它不仅具备即时聊天功能,还免去了打字的烦恼,其中还包括“朋友圈”、“微信游戏”等各种让人着迷的功能。而稍微早期的“微博”和“QQ”也是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主体构成。所以不难看出“微时代”以其“快、简、灵、巧、便”的特点取代了过去的“博客、聊天室、论坛”的社交时代。但是对于“微时代”,它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又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微时代”来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帮助与教育?

一、“微时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微时代”“快、简、灵、巧、便”的特点,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更好的生活体验。对于青少年而言,“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更是伴随他们成长的忠实伙伴,它们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1.实时获得个性心理资讯与知识

“微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微社交软件中,青少年可以及时浏览到各种各样的资讯与知识。当我们不认识路时,马上有人指点;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马上通过搜索得到答案;当我们想知道身边的朋友在做什么时,马上就能看到他们……这些实时的资讯和知识能让青少年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与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而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可以通过微社交软件得到一些家长、教师不愿意直接提及或者不常提及的心理知识。通过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心理知识,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2.排解心理压力的重要工具

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学习压力尤为沉重,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来自各方的压力让青少年不能喘息,通过微社交软件进行简单而便捷的人际交往以及情感宣泄是当代青少年排解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微信和朋友进行倾诉,通过朋友圈宣泄自己内心的压力,“微时代”让沟通更加便利、更加迅速、更加随意。让青少年及时获得情感的互动,快速地从亲友的回应中得到积极的鼓励与支持,从而达到缓解压力、排解压力的效果。

3.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情况

“微时代”强调信息的分享。青少年热衷在微社交软件中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与情感,从而从外界获得肯定、安慰和一定的存在感。利用“微时代”的分享特点,我们可以更加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有利于家长、教师成为孩子的聆听者与好朋友,最大可能地阻止由消极心理引发的悲剧发生。

二、“微时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

“微时代”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同时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会使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扭曲,甚至慢慢崩溃。

1.过着被“绑架”的生活

何谓“绑架”?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而自己却毫无还击之力。“微时代”给青少年带来了各种生活体验与享受,但是不知不觉间,青少年却成为“微时代”的宠物,被这个时代所控制而不能自拔。怎样“绑架”?三更半夜惊醒忍不住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刷新着各种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信息;手机没电时,寂寞难忍,好像缺少了手机不懂得生活;上课时偷偷地拿出手机,不断刷新看别人对自己的评论……“微时代”不仅绑架了青少年的生活,也绑架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长期沉迷微社交软件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现实生活的动力,使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越来越依赖微社交软件。一旦失去,心理状态无法及时与现实接轨,从而让人意志力越来越薄弱、性格越来越孤僻、脾气越来越暴躁。过着如此的“绑架”生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确实难以维系。

2.现实人际交往的缺失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微信,我就在坐你对面。”一个网络段子道出了“微时代”现实人际交往缺失的严重程度。走进大大小小的餐厅,你不难找到许许多多坐在一起却低头看着各自手机的人群。“微时代”丰富了人际交往的途径,让人类实现了无时无刻、无所限制的自由交往,但与此同时,它就像毒品一般侵害着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怀抱,忽视了真实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青少年身心正处于发展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在情感上形成对信息网络的眷恋情结。而青少年正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阶段,需要有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与场所。[2]“微时代”给予青少年这样的机会与场所,却让青少年对手机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慢慢地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刻意地对现实社会进行逃避,不再关心现实生活。当他们被迫回到现实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与网络社交完全相反的一面,产生不自觉的孤独感,现实的情感态度也趋于冷漠,更甚者则是木讷无情。

3.信息泛滥对道德观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人,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仍处于不稳定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3]“微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海量而快捷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夹杂着虚虚实实、良莠不齐的信息,互联网中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刺激着青少年敏感的神经。那些“考得好不如嫁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女的要找高富帅,男的要找白富美”等消极观念极易让意志不坚定、思想未成熟的青少年对未来失去希望,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消极对待生活与学业,最终误入歧途,荒废人生。

三、“微时代”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微时代”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合理利用其积极影响,来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同时,我们更要尽可能减少其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

1.利用“微时代”开展短小精巧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

既然“微时代”占据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它“快、简、灵、巧、便”的特点,在各大微社交软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课程”。“微课程”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针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频演示。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让青少年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个性化地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达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现时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心理健康“微课程”在网络上得以推广,其中《一分钟性教育》就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幽默的脚本,边说边画的形式,简单易懂地向青少年讲述了必要的性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方法,这样的心理健康“微课程”受到广大未成年人、青少年以及教师、家长的一致喜爱和认同。

2.利用“微时代”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平台

青少年属于半成熟的个体,对自己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许多青少年能发现自己有心理上的疑惑,更可喜的是大多数的青少年能想到利用心理咨询帮助自身解决疑惑。但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心理咨询机构,更不愿意面对面进行心理咨询,因为这样让他们觉得很丢人、很尴尬。所以,利用“微时代”的微社交软件建立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平台尤为必要。这样,青少年不仅随时可以找到及时的心理帮助,更无需碍于面子,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3.利用“微时代”促进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内心交流

篇9: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关键词: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影响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手机移动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机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多,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新闻传播已进入手机移动媒体传播时代。同时,由于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和易操作性,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标准越来越低,新闻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变成了新闻的传播者。手机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研究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手机移动媒体的了解,而且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手机移动媒体的新闻传播特征

1.1用户数量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手机4G网络已普遍运用。手机网络为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手机移动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看新闻,查天气预报,刷微博,与朋友交流等。随着手机使用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信息和新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通过手机移动媒体来获取新闻具有随意性和便利性的特点,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1.2信息推送的高效性

首先,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时效性较强。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并且人们的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信息流动的速度更高。由于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人们缺乏集中的时间去关注社会新闻,只能在上班坐地铁等闲暇时间通过手机去了解社会新闻,以达到打发时间,满足娱乐需求的目的;其次,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很多手机新闻网站都会将新闻分为娱乐、体育、经济、政治等各个板块。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筛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

手机移动媒体的重要优势是双向交流、及时反馈。手机新闻媒体具有互动性传播的特点,很多手机新闻网站的编辑能够与新闻受众进行沟通,实现快速、广泛的互动。同时,手机新闻受众也可以扮演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当发现爆炸性新闻时,人们往往会通过手机互联网将手机信息传播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并对新闻加以讨论。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2.手机移动媒体的优势

2.1效率高

目前,我国手机移动媒体的使用率较高,而且使用范围特别广。据调查,我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手机当,涵盖了不同职业、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的人。由此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率比较高,这也就以为这手机新闻有着广阔的受众范围。通过手机移动媒体来进行信息传播能够充分利用广阔的受众人群,并采取针对性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2.2功能全

功能齐全是手机的重要特征,也是 手机受到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强大的手机功能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节省人们的时间,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很多人通过手机来购物、拍照、查阅资料、观看新闻等,手机的这些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同时,手机上的摄像、录音等功能还可以成为获取新闻资料的手段,为新闻传播提供重要的材料,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2.3网络化

网络化是现代手机移动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手机移动媒体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手机联网能够实现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提高传播速度,扩大信息的受众范围,进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同时,手机联网能够实现手机网络交流、手机网络信息查询、手机购物等,并且,在手机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手机具有便携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来观看新闻,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手机移动媒体网络化打破了穿帮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提高的新闻传播的效率。

2.4便利性

便利性指手机移动媒体的小巧、便捷及地费用等特点。在当今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很多人离开手机会觉得生活缺少了什么。由此可见,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手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手机拥有一条龙的支付宝服务,能够极大地节省人们的购物时间。同时,人们出门在外带上手机可以查地图、查公交、查路线等,手机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另外,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只需要耗费流量,在无线覆盖地区,手机新闻浏览几乎不需要费用。因此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费用小的特点。手机移动媒体的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3.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3.1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个性化、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但是,手机移动媒体新闻发展的关键在于新闻的内容和新闻的质量。新闻内容是新闻传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新闻传播下的报纸、电视媒体还是当今新兴媒体下下的手机和互联网新闻传播都取决于新闻的内容。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内容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4G网络视频内容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4G网络逐渐兴起,网络中不再存在带宽限制,视频成为网络中的主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视频新闻成为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其次,新闻内容简短易懂。由于手机移动媒体具有小巧便携等特点,人们在浏览新闻时所用是时间较短,因此,手机移动媒体新闻大多简短易懂,既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又不耽误人们的时间。

3.2对新闻传播方及受众方的影响

首先,手机移动媒体为新闻的传播者提供了便利条件,补充了新闻来源。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下,新闻的传播者具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由着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他们在新闻传播中积极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精神导向”作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但是,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很多新闻的传播者都是新闻的发现者或者是新闻的目击者,他们通过自身经历向人们传播新闻,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新闻质量有待提升;其次,新闻受众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不仅积极了解社会新闻,而且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在手机网络上对手机新闻进行讨论,参与到手机新闻传播之中。

3.3对新闻传播渠道的影响

首先,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受到了巨大冲击,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有待着整合。在手机移动媒体北京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市场主体地位受到了影响,并且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及新闻传播的格局受到了较大影响;其次,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相嫁接,两者互相补充,促进了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网络媒体嫁接手机媒体充分体现了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增加了新闻传播的受众数量,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3.4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的特点,人们能够使用手机及时了解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媒体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手机移动媒体为人们的舆论提供了条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话语权,激发和人们参加新闻讨论的积极性。但是,手机移动媒体也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虚假留言的滋生、信息引导难度加大、新闻内容失真等现象。

3.5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对新闻传播的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议程设置理论中,受众个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受众个人极大提高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其次,受众的新闻使用动机更加复杂。在手机移动媒体北京下,新闻受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新闻受众使用动机复杂多样。

4.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策略

4.1避免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断完善。由最初的通话工具转变为信息终端,实现了人与媒介的连接。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读书看报、浏览新闻、联络朋友等。但是,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过度依赖的现象。为避免人们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我们应正确使用手机移动媒体,避免沉迷与手机移动媒体而无法自拔的现象,正确运用手机浏览新闻。

4.2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随着手机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民间舆论逐渐发展并兴盛起来,网络媒体和手机移动媒体为民间舆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新闻留言、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对新闻加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积极引导民众的新闻舆论,提高民众的新闻判断能力。另外,在民间舆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新闻传播需要主流舆论来对民间舆论进行引导,实现民间舆论和主流舆论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4.3整合新闻资源,细分新闻受众

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下,要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并对新闻媒体进行细分。为此,新闻传播应针对受众的年龄、性别、个性及受教育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将新闻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高新闻的针对性。同时,在细分新闻受众的同时,应加强了解新闻受众的兴趣爱好和新闻需求,细化新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4.4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

在网络媒介和手机移动媒介新闻传播的背景下,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新闻受众也扮演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因此,手机移动媒介新闻传播应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使新闻受众能够做到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刻意制造虚假新闻,不发表反动言论,正确传播新闻,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新闻受众媒介素养的宣传积极利用学校教育的作用和新闻传播的作用,不断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

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巨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新闻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用户数量多、信息推送高效、信息传播途径较多、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等特点,并且,手机移动媒体具有效率高、功能全、网络化、便利性等特点。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方800及受众方、传播渠道、传播理论及社会舆论都有着重大影响。为充分发挥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促近新闻传播的发展,我们应避免新闻媒体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整合新闻资源,细分新闻受众、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研究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加强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应用,而且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凯,刘德寰. 移动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体选择——基于电视与手机媒体的对比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6(03

[2]霍炎. 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发展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

[3]罗翔宇. 美国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文学视角研究之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篇10: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关于手机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生活中少不了学习,学习少不了手机,你是把手机当成玩具呢,还是把手机当成工具利用。为此,我们对本校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展开了调查。

1、你有手机吗?()

A、有B、没有

2、你有几部手机?()

A、一部B、两部C、两部以上

3、你父母支持你玩手机吗?()

A、支持B、反对C、不支持也不反对

4、你用手机做什么?()

A、社交B、学习C、娱乐D、其他

5、你会依赖手机吗?()

A、不会B、会C不太依赖

6、你一个月花费多少钱在手机上?()

A、0 —30元B30 — 50元C、50 — 100元D、100元以上

7、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多少?()

A、0 —1小时B、1 — 3小时C、3 — 5小时

8、你觉得手机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C、影响不大

9、你认为手机方便实用吗?()

A、是B、否C不知道

10、你个人觉得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吗?()

A、会B、不会C暂时没感觉

11、你觉得玩手机会疏远和亲人的距离吗?()

A、会B不会

12、你吃饭的时候玩手机吗?()

A玩B、不玩

13、你起床后和睡觉前都会玩手机吗?()

A、会B不会

14、你上课玩手机吗?()

A、玩B、不玩

15、你觉得没了手机你还能生存下去吗?()

A、能B不能C不一定

16、你的手机主要是玩游戏还是打电话呢?()

A、玩游戏B、打电话C其他

17、你用什么牌子的手机?()

A、iphoneB、三星C小米D、魅族G、其他

18、如果你出门忘记带手机你会像丢了魂一样没有心情游玩吗?()

A、会B不会

19、手机和钥匙掉进海里你会先救哪一个?为什么呢?

篇11: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问卷

题目: 手机对大学生上课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以XX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姓名:XXX学号:联系方式:

手机对大学生上课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以XX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随着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网络的迅猛发展,日益壮大,手机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作为科技的追随者,手机早已成为标准配置。然而,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发现同学玩手机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弄清楚手机对大学生上课究竟有何影响,并根据此为老师提供一定的建议,做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机电学院全体同学

三、调查项目(大纲)

1、在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动机

2、在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对学业的影响

(调查问卷附后)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1:1: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具体抽样情况见下表:

性别 大一 大二 大三

男303030

女303030

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成员分工:

一共有六名成员。前期搜集资料,针对调查内容提出即将调查的问题。

两个人为一组分别在预定的地点针对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调查。每个小组将结果汇总,写出小组讨论结果。然后小组汇合将讨论结果汇总,写出调查报告和意见。

2.调查的经费预算

(1)调查问卷180份,一份0.2元,共计36元。

(2)黑色签字笔30只,一只1元,共计30元。

(3)费用总计:66元

3.调查时间

周一到周三中午11:30~12:30 下午16:30~17:30

周五之前完成小组讨论并汇总

4.调查地点一、二食堂门口、第一、第二教学楼

附:

手机对大学生上课影响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为无记名调查,旨为调查手机对大学生上课的影响,并以此为根据向老师提供一定的建议,希望您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在括号里打钩或选ABC),在此我们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被访问者的信息:性别男(): 女()

1.你的手机是()

A.智能手机B.功能机

2.你在上课玩手机吗()

A.不玩B.玩

3.在一天中,你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频率是()

A.每节课都玩B.两节课玩一次C.基本不玩

4.你每次玩手机的时间大约()

A.5min以内B.5-10minC.10-15minD.15min以上

5.你玩手机的原因()

A.没什么原因,就是想玩B.老师讲课太无聊

C.看别人玩,就玩了D.其他_______

6.你在课堂上玩手机,一般都()

A.上网,浏览新闻B.上qq、人人、微信、新浪等社交网站

C.浏览课堂上相关不懂的问题D.其他______

7.你的学习成绩在专业排名()

A.10%之内B.10%—30%C.30%—50%D.50%-70% E.70%以下

8.你挂过科的数目()

A.没有B.1门C.2-4门D.5门及其以上

9.你认为上课玩手机应该吗()

A.不应该B.无所谓C.可以玩一玩

10.你认为上课玩手机,老师的感受是()

A.不高兴B.没想过C.老师应该无所谓

1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

篇12: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当下手机更新换代很快,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手机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大学生作为时代最有希望的后浪,他们的意向与想法是市场不可忽略的战略决策依据。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麻烦您在百忙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购买手机时您最关注手机的哪几个方面(最多选3项)

A.品牌(若选A则答第3题,否则不答)B.价格C.宣传D.参数E.周围人的口碑F.售后服务与支持G.外观

3.您关注品牌的原因是(多选)

A.大品牌质量好B.大品牌外观好C.大品牌售后好D.大品牌性能高

4.您手机的价格区间是

A.1000以下B.1001—2000C.2001—3000D.3001—4500E.4500以上

5.手机的广告宣传对您购买手机的影响大吗

A.很小B.比较小C.比较大D.很大

6.您了解目前使用的手机的渠道主要是

A.手机宣传广告B.周围的人

C.网络信息D.店员推销

7.您事先是否自行了解过要购买的手机

A.是B.否

8.您在购买手机之前对手机参数有多了解

A.基本不了解(转第10题)B.稍有了解(转9题)

C.基本了解(转9题)D.很了解(转9题)

9.您认为市场上RAM为1G及以上的手机,CPU核心数对手机流畅度的影响有多大

A.100%的重要性B.80%左右的重要性

C.60%左右的重要性D.40%左右的重要性E.更低

10.购买现用的手机时您有考虑到手机的售后服务与支持吗

A.基本没有B.有一点C.有D.觉得它很重要

11.您对目前所购买的这款手机满意吗

篇13:摔跤运动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摔跤运动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世界上东西方都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摔跤运动。而青少年做为祖国的未来,有效的在青少年中推广摔跤运动对各族摔跤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析摔跤运动对青少年影响。

2、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生理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项生理机能呈波浪式地增长,并表现出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均衡性。而作为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体育项目一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生理机能的影响是显著的。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消化系统的影响,对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青少年骨肌系统的影响。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表现为,长期坚持进行科学地摔跤训练可加快体内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胃肠蠕动进而很好的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通过大运动量的负荷,使人进行深长的呼吸促使胸腔隔膜和腹肌活动明显加大,这些直接对胃肠产生摩擦进而增强肠胃的吸收效果。通过摔跤运动的锻炼,青少年的胃肠能得到有益的刺激,促进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而青少年又是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刻,机体的生长发育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便是营养素的摄入和吸收。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对青少年消化吸收系统的促进有为青少年其它机体功能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对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可以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情绪从而有效提高少年儿童协调、灵敏能力,完善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等方面。由于摔跤运动的特殊性,其在运动是要求在与对方接触中,根据对手细小的变化来调节自己身体各部和肌肉的变化,这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及敏感性等。对青少年骨肌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增强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增强骨骼的硬度和韧性等。摔跤运动在徒手两间的相互扭摔的过程,在相互的扭摔过程中必然会对骨骼肌进行良好的锻炼,从而促进其发展。同样在这过程中也对骨骼不断的刺激从而增强骨密度也发展了韧性。

3、摔跤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研究

摔跤要求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动作要象打闪纫针动作突然,使对方猝不胜防等。它既是一个竞技运动项目,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并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有着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运动知觉和运动感觉、注意力、时空知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忆力等等方面的影响。在运动知觉方面,摔跤是技能主导型同场格斗类项目,其要求双方在扭打的过程中根据对手劲力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发力,整体过程很大程度上都是领先运动知觉完成的,故能很好的促进运动知觉和运动感觉的发展。同时摔跤运动本身是一个极为激烈的过程,这要求参加者必须高度的注意于整个运动过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锻炼注意力。在时空知觉方面,首先摔跤运动是个立方体的格斗运动,他要求参与者必须从空间立方体的角度来进行有效进攻和防守,同时参与的双方也是运动和个体,这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树立时间概念有进攻和防守都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忆力等方面影响表现为,摔跤运动是一个以肢体为媒介,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斗智斗勇的项目,在对峙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战胜对手,这就需要运动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出其不意的创造出新进攻战术给对手以有力打击,同时,为了有效的破解对方的攻击的反制对手,又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以“储存”对手的进攻动作,以便在对手下次使用同样进攻动作时进行有效的破解。

4、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社会影响的研究

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强青少年的竞争意识,磨砺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处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之下,而当今社会又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摔跤运动中激烈的竞争对抗性恰好促进了青少年竞争意识的培训。同时摔跤运动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摔跤运动的认识可以使青少年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训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摔跤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严酷的体育项目,运动员必须忍受运动带来的伤痛,从而可以很好的磨砺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

5、小结

总之,作为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的摔跤运动既是一种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在青少年中开展摔跤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以及骨肌系统的良好发育。并对青少年运动知觉和运动感觉,注意力,时空知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忆力等等方面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增强青少年的竞争意识,磨砺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的生理、心里及社会影响。旨在为摔跤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提供理论借鉴,进而促进摔跤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关键词:摔跤,青少年,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志峰.摔跤运动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篇14: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问卷

【关键词】手机问题 调查分析 建议

随着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和无度滥用手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普遍难题。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学生在体验手机便利的同时又不让其成为其玩物丧志的工具,这是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设计并开展了《手机对中职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10个专业,两个年级46个班级,发出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2.8%,因此问卷调查是有效的。问卷内容由学生本人完成,结果较为真实可信。统计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准确翔实。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学生个人手机拥有情况

学生个人拥有手机率较高,在拥有手机的学生当中更换手机的频率也相当高。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中,93.1%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拥有1部手机的占30.6%,拥有过2部手机的学生占31%,拥有过3部手机的占18%。

2. 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来源及目的

调查数据显示,50.3%的学生手机是父母购买的;23%学生的手机是自己打工攒钱购买的,6.8%的学生手机是亲友馈赠的,19.9%的学生手机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长给学生购买手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与家人联系,此外,学生使用手机中娱乐功能占相当一部分。

3. 学生生活费、话费消费及影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费在500元/月的学生占56%,500-800元/月生活费占31.5%,800元/月以上占12.5%;在手机月消费数额这栏,有59%的学生能把手机的月消费控制在50元以下;32.2%的学生选择了50-100元;有8%的学生月消费在100元以上。话费对学生生活费的影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占了48.5%。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过多,容易造成攀比现象,家庭是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负担了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同时也要承担学生的话费,这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4. 学生在午休、晚休及上课时间使用手机情况

数据表明,在学生午休、晚休时间及上课时间有80%以上的学生会开机。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在午休、晚休时也影响到了他人的正常休息,在课堂教学方面更为凸显,由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随身带进课堂的手机,能关机的只有14.7%,开机的学生占到85.3%,在开机的学生里面有90.1%的学生会调到振动,9.9%的学生响铃。而上课时间只有2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61%,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15.3%。说明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自控力差,禁不住手机的诱惑,在课堂上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玩游戏等情形时有发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干扰,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

6. 手机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调查数据发现,46.1%的学生对过度使用手机还是会出现耳鸣、头晕、失眠等一些有害身体健康的现象,说明许多学生其实还是知道过度使用手机出现的不良身体反应。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碍、神经衰弱,引起耳鸣、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另外,长时间发短信、玩游戏、上网等会出现拇指肌腱劳损。手关节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而且手机屏幕较小,会造成视力下降、引发青光眼等眼疾。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7.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调查数据显示,能大体把握上网时间的学生只占51.4%,而相当一部分约44%的学生一用手机上网就没有时间观念、会上瘾、控制不住自己。对手机有一定依赖的学生占39.6%,而不能没有手机的学生占14.9%,手机在44.6%的学生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说明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依赖感,沉溺于手机会让个性内向的同学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一旦某天失去手机就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8. 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及对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34.5%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好处多,23.2%的学生认为弊端多,而有42.3%的学生无法判断。支持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学生有20.8%,无意见的31.7%,反对的占43.5%。

9. 性别因素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学校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应是一样的,他们会趋众去支持,或者趋众去反对这个制度。因此,校方在出台制度之前,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保障手机制度出台之后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执行。

10. 年龄因素对于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11级学生和12级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差异,也即校方出台相关手机制度之后,依据数据分析的预测,两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响是一致的,不会出现11级学生特别支持手机制度,或者12级学生特别反对手机制度的情况。因此,校方的宣传和执行方面,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经历,保障两个年级都能对手机制度不存在抵触心理。

11. 学生使用手机时间的控制能力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出台手机管理制度与时间控制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77(p<0.05)。通俗来讲,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于手机使用时间控制得较好的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就会更容易接纳,不容易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校方在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执行的时候,要注重运用这类学生的榜样力量,逐步地推广保障手机管理制度的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

12. 何种因素影响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调查中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在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表(表1)中可以发现:只有四个变量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是有预测作用的,依序为“手机依赖程度”“使用手机态度”“手机影响健康程度”“手机生活地位”。 四个预测变量与“出台手机制度”依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091、决定系数(R2)为0.095,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2.692(P=0.000<0.05),因而四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出台手机管理制度”9.1%的变异量。其他维度对出台手机制度的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校方要想手机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出台并有效实施,需要控制这四个方面的要素:(1)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2)通过相关教育座谈,端正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正确态度,让手机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工具;(3)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使用手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等方式,降低手机占学生生活地位的比重。

三、建议

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带来的新问题,中职生使用手机问题必须要引起有关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建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文件,限制学生带手机上课等,让学校管理学生手机有据可依;建议中职学校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手机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因势利导合理使用手机,通过加强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新型教育平台等主动占领新时期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阵地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endprint

【摘 要】中职学生滥用手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难题。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通过自编问卷的方式对中职学生手机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中职学生使用手机对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给有关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手机问题 调查分析 建议

随着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和无度滥用手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普遍难题。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学生在体验手机便利的同时又不让其成为其玩物丧志的工具,这是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设计并开展了《手机对中职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10个专业,两个年级46个班级,发出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2.8%,因此问卷调查是有效的。问卷内容由学生本人完成,结果较为真实可信。统计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准确翔实。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学生个人手机拥有情况

学生个人拥有手机率较高,在拥有手机的学生当中更换手机的频率也相当高。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中,93.1%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拥有1部手机的占30.6%,拥有过2部手机的学生占31%,拥有过3部手机的占18%。

2. 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来源及目的

调查数据显示,50.3%的学生手机是父母购买的;23%学生的手机是自己打工攒钱购买的,6.8%的学生手机是亲友馈赠的,19.9%的学生手机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长给学生购买手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与家人联系,此外,学生使用手机中娱乐功能占相当一部分。

3. 学生生活费、话费消费及影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费在500元/月的学生占56%,500-800元/月生活费占31.5%,800元/月以上占12.5%;在手机月消费数额这栏,有59%的学生能把手机的月消费控制在50元以下;32.2%的学生选择了50-100元;有8%的学生月消费在100元以上。话费对学生生活费的影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占了48.5%。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过多,容易造成攀比现象,家庭是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负担了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同时也要承担学生的话费,这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4. 学生在午休、晚休及上课时间使用手机情况

数据表明,在学生午休、晚休时间及上课时间有80%以上的学生会开机。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在午休、晚休时也影响到了他人的正常休息,在课堂教学方面更为凸显,由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随身带进课堂的手机,能关机的只有14.7%,开机的学生占到85.3%,在开机的学生里面有90.1%的学生会调到振动,9.9%的学生响铃。而上课时间只有2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61%,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15.3%。说明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自控力差,禁不住手机的诱惑,在课堂上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玩游戏等情形时有发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干扰,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

6. 手机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调查数据发现,46.1%的学生对过度使用手机还是会出现耳鸣、头晕、失眠等一些有害身体健康的现象,说明许多学生其实还是知道过度使用手机出现的不良身体反应。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碍、神经衰弱,引起耳鸣、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另外,长时间发短信、玩游戏、上网等会出现拇指肌腱劳损。手关节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而且手机屏幕较小,会造成视力下降、引发青光眼等眼疾。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7.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调查数据显示,能大体把握上网时间的学生只占51.4%,而相当一部分约44%的学生一用手机上网就没有时间观念、会上瘾、控制不住自己。对手机有一定依赖的学生占39.6%,而不能没有手机的学生占14.9%,手机在44.6%的学生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说明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依赖感,沉溺于手机会让个性内向的同学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一旦某天失去手机就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8. 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及对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34.5%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好处多,23.2%的学生认为弊端多,而有42.3%的学生无法判断。支持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学生有20.8%,无意见的31.7%,反对的占43.5%。

9. 性别因素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学校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应是一样的,他们会趋众去支持,或者趋众去反对这个制度。因此,校方在出台制度之前,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保障手机制度出台之后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执行。

10. 年龄因素对于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11级学生和12级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差异,也即校方出台相关手机制度之后,依据数据分析的预测,两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响是一致的,不会出现11级学生特别支持手机制度,或者12级学生特别反对手机制度的情况。因此,校方的宣传和执行方面,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经历,保障两个年级都能对手机制度不存在抵触心理。

11. 学生使用手机时间的控制能力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出台手机管理制度与时间控制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77(p<0.05)。通俗来讲,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于手机使用时间控制得较好的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就会更容易接纳,不容易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校方在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执行的时候,要注重运用这类学生的榜样力量,逐步地推广保障手机管理制度的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

12. 何种因素影响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调查中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在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表(表1)中可以发现:只有四个变量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是有预测作用的,依序为“手机依赖程度”“使用手机态度”“手机影响健康程度”“手机生活地位”。 四个预测变量与“出台手机制度”依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091、决定系数(R2)为0.095,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2.692(P=0.000<0.05),因而四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出台手机管理制度”9.1%的变异量。其他维度对出台手机制度的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校方要想手机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出台并有效实施,需要控制这四个方面的要素:(1)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2)通过相关教育座谈,端正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正确态度,让手机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工具;(3)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使用手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等方式,降低手机占学生生活地位的比重。

三、建议

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带来的新问题,中职生使用手机问题必须要引起有关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建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文件,限制学生带手机上课等,让学校管理学生手机有据可依;建议中职学校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手机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因势利导合理使用手机,通过加强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新型教育平台等主动占领新时期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阵地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endprint

【摘 要】中职学生滥用手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难题。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通过自编问卷的方式对中职学生手机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中职学生使用手机对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给有关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手机问题 调查分析 建议

随着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和无度滥用手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普遍难题。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学生在体验手机便利的同时又不让其成为其玩物丧志的工具,这是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设计并开展了《手机对中职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10个专业,两个年级46个班级,发出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2.8%,因此问卷调查是有效的。问卷内容由学生本人完成,结果较为真实可信。统计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准确翔实。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学生个人手机拥有情况

学生个人拥有手机率较高,在拥有手机的学生当中更换手机的频率也相当高。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中,93.1%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拥有1部手机的占30.6%,拥有过2部手机的学生占31%,拥有过3部手机的占18%。

2. 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来源及目的

调查数据显示,50.3%的学生手机是父母购买的;23%学生的手机是自己打工攒钱购买的,6.8%的学生手机是亲友馈赠的,19.9%的学生手机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家长给学生购买手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与家人联系,此外,学生使用手机中娱乐功能占相当一部分。

3. 学生生活费、话费消费及影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生活费在500元/月的学生占56%,500-800元/月生活费占31.5%,800元/月以上占12.5%;在手机月消费数额这栏,有59%的学生能把手机的月消费控制在50元以下;32.2%的学生选择了50-100元;有8%的学生月消费在100元以上。话费对学生生活费的影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占了48.5%。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过多,容易造成攀比现象,家庭是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负担了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同时也要承担学生的话费,这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4. 学生在午休、晚休及上课时间使用手机情况

数据表明,在学生午休、晚休时间及上课时间有80%以上的学生会开机。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在午休、晚休时也影响到了他人的正常休息,在课堂教学方面更为凸显,由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随身带进课堂的手机,能关机的只有14.7%,开机的学生占到85.3%,在开机的学生里面有90.1%的学生会调到振动,9.9%的学生响铃。而上课时间只有2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61%,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15.3%。说明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自控力差,禁不住手机的诱惑,在课堂上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玩游戏等情形时有发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干扰,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

6. 手机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调查数据发现,46.1%的学生对过度使用手机还是会出现耳鸣、头晕、失眠等一些有害身体健康的现象,说明许多学生其实还是知道过度使用手机出现的不良身体反应。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碍、神经衰弱,引起耳鸣、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另外,长时间发短信、玩游戏、上网等会出现拇指肌腱劳损。手关节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而且手机屏幕较小,会造成视力下降、引发青光眼等眼疾。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7.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调查数据显示,能大体把握上网时间的学生只占51.4%,而相当一部分约44%的学生一用手机上网就没有时间观念、会上瘾、控制不住自己。对手机有一定依赖的学生占39.6%,而不能没有手机的学生占14.9%,手机在44.6%的学生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说明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依赖感,沉溺于手机会让个性内向的同学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一旦某天失去手机就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8. 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及对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34.5%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好处多,23.2%的学生认为弊端多,而有42.3%的学生无法判断。支持学校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学生有20.8%,无意见的31.7%,反对的占43.5%。

9. 性别因素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学校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应是一样的,他们会趋众去支持,或者趋众去反对这个制度。因此,校方在出台制度之前,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保障手机制度出台之后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执行。

10. 年龄因素对于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11级学生和12级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制度不存在差异,也即校方出台相关手机制度之后,依据数据分析的预测,两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出台手机制度的反响是一致的,不会出现11级学生特别支持手机制度,或者12级学生特别反对手机制度的情况。因此,校方的宣传和执行方面,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经历,保障两个年级都能对手机制度不存在抵触心理。

11. 学生使用手机时间的控制能力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出台手机管理制度与时间控制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77(p<0.05)。通俗来讲,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于手机使用时间控制得较好的学生,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就会更容易接纳,不容易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校方在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执行的时候,要注重运用这类学生的榜样力量,逐步地推广保障手机管理制度的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

12. 何种因素影响出台手机管理制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调查中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在出台手机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表(表1)中可以发现:只有四个变量对于校方出台手机管理制度是有预测作用的,依序为“手机依赖程度”“使用手机态度”“手机影响健康程度”“手机生活地位”。 四个预测变量与“出台手机制度”依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091、决定系数(R2)为0.095,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2.692(P=0.000<0.05),因而四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出台手机管理制度”9.1%的变异量。其他维度对出台手机制度的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校方要想手机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出台并有效实施,需要控制这四个方面的要素:(1)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2)通过相关教育座谈,端正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正确态度,让手机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工具;(3)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使用手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等方式,降低手机占学生生活地位的比重。

三、建议

上一篇:市政协工作意见下一篇:地州巡展主题建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