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

2024-05-14

“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共10篇)

篇1:“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

共享,是好是坏作文1000字

共享理念,在当今社会,已是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推出,让人不禁暗忖,共享,是好还是坏?

普通的周六,小麦急匆匆地揣着手机背上书包出了门,补习班八点半开课,现在已经八点十五了,只要能马上找到一部共享单车,骑快点一定能赶上。仿佛是老天爷听到了他的呼唤,瞧,楼下就停着一部!松了口气的小麦,打开app就要扫码,突然一声大吼从楼上传下来:“小伙子,那车我儿子一会要骑!你别骑!”心里咯噔愣了一下,随即油然而生的事愤怒,这是共享单车,怎么能独占?刚想与楼上的邻居王叔理论一番,手机上的八点十八分使他放下这一念头,叹口气,飞奔了出去。

幸而小区门外有好多单车,小麦扫了一部就赶紧骑了上去,一路飞速骑车,勉强在上课前一分钟到了。喘着气的同时,小麦想起了爸爸前些天还问自己要不要买一部单车,方便,当时自己果断拒绝,头头是道地和爸爸说,现在有共享单车,费得着自己买?可不,现在想想,若是自己有一部单车,那还用得着到处找车?

上完课后骑车回家,小麦把单车停在小区门外,悠闲地走回去,在家门口正好碰见王叔的儿子要骑车出门。王叔看见了小麦,似乎也觉得不好意思想要解释一番。“小伙子,你看,共享就是租嘛,反正我骑我付钱,我自己家用着也没少交一分钱,你以后自己把车骑到楼下不就行了嘛。单车多得是嘞。”这王叔,不解释就算了,越解释越让小麦恼火,心里暗暗喊着:我才不是不讲公德的人,就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人,让共享单车失去了意义!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小麦没说一句话,径直上楼了。

晚上吃晚饭听新闻,“共享单车”几个字传入耳中,小麦唰得从座位上站起来,激动地跑到电视机前。“近来共享单车损坏,私自占有的情况丝毫没有减少,反倒多了起来……”小麦听得直点头,可以说是感同身受,顺带着他把早上的事情告诉了父母。

爸爸立即表示支持小麦的做法,妈妈则认为,小麦以后还是听爸爸先前说的`,自己买一部单车,安全方便。小麦点点头,共享,绝对不是占有的理由!这时电视里又开始播报新推出的共享书店,共享运动器械,各类共享的东西。小麦听得眼睛都瞪圆了。不是吧?按这个走向,岂不是以后连衣服都能共享?这……太糟糕了!太难以想象了!共享是一件好事,在当今社会,资源不够用的时代,共享是一种节约资源的作法,值得推广,就像一开始推出共享单车时,小麦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这下上学不用走路,可以骑车了!又方便又省时!可是如今,愈来愈多的共享资源的推出,再也没有带给小麦过多的惊喜,只是觉得愈来愈不妥。共享书店,不就是图书馆么?

有些东西,不一定需要共享,不如书啊篮球啊,小麦一直喜欢自己买书看,因为借来的书总会邹巴巴,被人破坏过,而且总有归还的一天,万一以后想看了呢?对于小麦而言,翻开一本属于自己的新书,就是一种享受。而像篮球,在“全民健身”的时代,一定是十分抢手的,共享共享,人多了,总会共享完的,倒不如自己买一个,什么时候都能用。若是一切都共享,也不一定好。

而像王叔这样的人,就是在浪费共享资源,若是人人拿一部车停在自己家门口,说是自己“租”的,那还不如给每人免费发一部呢。

小麦对着电视机发起了呆。被共享理念充斥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他只想明白一点,共享,是好也是坏,现在体现出来的是好,以后会怎么样,难说。反正他一点也不希望以后每天拿着手机出去扫衣服的二维码。

共享共享,享受多了,也要适可为止。树立正确的共享理念,分享是给大家而不是私吞。未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现在大概只有这样,我们的共享时代才会真正的好起来。

篇2:“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

街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显然,共享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共享资源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方便,大家一起使用,就要更多的爱惜,让它能长久地循环利用。然而,就在共享单车上市不久后,就险些发生伤害事故。一辆共享单车上被人为地放上了一颗不小的钉子,幸亏有人及时发现,不然将会酿成大祸。这显然是上一位车主所放置的,作出这样行为的人,是人性的扭曲,心里变态,还是想要报复社会!我们无从得知,但由此可见,共享,不一定真的全是益处。共享资源发展的初衷,是便利,但是一旦有险恶的人心,它的.好处便会变成坏处。共享,考验的是人性。

近两个月,城市里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共享产品—共享雨伞,它们被放置在地铁站的各个角落,倘若哪天没带伞,只要往二维码上轻轻一刷,这把雨伞你便可以使用了。它的上市引起了许多的反响,有人说它便利,也有人说万一借了不还,那公司不是赔了吗?不久后,生产商便回应,若是不还,原本伞的价钱会从租借者手机里自动扣款。看似,共享雨伞不会像共享单车那般发生事故,但,这只是表象。上个星期,我在地铁站里借了一把共享雨伞,刚要把它撑起,却发祥伞柄处已经破败不堪,根本无法撑起。所以,生产商认为完美无缺的共享雨伞也未逃噩运,被恶意使坏的人破坏。共享资源,无论是单车,汽车,还是雨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恶意“侵蚀”。共享带来便利,也使更多社会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在这个共享的社会,共享资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若社会上少一些不良分子,那共享,将会彻底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

篇3:菜汤拌饭,是好是坏

一方面,菜汤中的确含有不少营养素,因为炒菜的过程使得菜肴中的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溶解到了汤中,例如炒绿叶菜时,维生素C、维生素B会部分溶出,而且菜汤里的油脂还会促进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K等的溶出。从这个角度讲,这菜汤的确不该浪费。

但另一方面,许多菜肴的汤汁中都含有不少油脂和食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们每天摄入食用油25~30克,而实际上很多城市居民的摄入量都超标。而油脂摄入过多,是造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如果再把飘着一层油的菜汤拌饭或喝掉,那油脂摄入量会超标更多。除此之外,有些蔬菜的菜汤中还会溶解部分亚硝酸盐、草酸和农药。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这菜汤最好不要喝。

总的说来,菜汤能不能拌饭吃,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炸、煎、烧的加工方法烹调出的菜肴,汤汁中脂肪含量高,菜汤不宜拌饭。

麻辣口味的菜肴,以及烧茄子、虎皮尖椒、地三鲜、宫保鸡丁等菜肴,菜汤里不仅油大,盐也多,这样的菜汤最好丢弃。

蒸菜、炖菜的菜汤,往往脂肪含量低,如果口味比较清淡,拌饭也无妨。

对于凉拌蔬菜,例如糖醋萝卜,菜汤中油脂含量低,盐用的也少,而且菜汤中溶解了许多天然色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的菜汤,营养丰富,低盐低脂,可以拌饭食用。

篇4:我的出生是好是坏优秀作文

在妇产科嚎啕大哭的婴儿是谁呢?这间妇产科有无数个生命,其中的一个小生命,也就是现在人见人爱的开心果。

十二年前一个寒冷的早晨,正在与医院的仪器搏斗着的人是谁呢?她,就是我的令堂,也是伟大的母亲;她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所以我打从心底的感谢他把我生下来,但是,我的哥哥和姐姐却 十分的`讨厌我,虽然贤慧的妈妈已经跟他们沟通了无数次,但他们屡劝不听,还是一样排斥我,但,过了几年之后,他们居然不会讨厌我了?什么?我没搞错吧?他对我的态度、行为还有言语,全部都改变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妈妈警告他们,所以我就急急忙忙的找妈妈问个清楚。妈妈笑着笑着的对我说:“呵呵,并不是我警告他们,或许是在你身旁的小天使对他们施展了一些魔法,才让她们不讨厌你,我相信你以后一定是个会被大家袒护的开心果,不要自卑。”

篇5:山寨文化是好是坏(反方)

第一,从符号学角度讲,山寨文化处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用以柔化规则,消解传统社会中的固有元素,形成某种表面上的裂变,企图弱化国家法律对原创文化的保护。

第二,从法律上讲,山寨文化是一种侵权行为。有人标榜“山寨”为草根创新,强调群众智慧。这里面有自娱自乐,模仿搞笑的成分,但根本上是剽窃、侵权。这种行为受益者是侵权者,而对于原创者,对于创新体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讲,只有创新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史。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而不是搞山寨。

第四,从我国政府的实际态度看,官方不支持山寨文化。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坚决抵制恶搞型山寨文化,曲解他人作品的山寨作品是一种侵权、盗版行为,是不允许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不应提倡山寨文化。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山寨文化似乎越来越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相背离,甚至呈泛滥之势。因此,我们不乏看到一些庸俗、低俗的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在为其匪夷所思的创意而拍掌叫好,甚至目瞪口呆时,也不得不令人为其命运、前景而担忧。

而一旦山寨文化为一些热衷名利、急功近利的人所利用、炒作,山寨文化的前景也就堪忧。尤其是在这个娱乐至死、山寨风行的年代,山寨文化本身恐怕也难以自拔。看看曾经红得不能再红的选秀节目,如今在荧屏上还有多少舞台?而其热心、狂欢、兴奋的观众,如今又有多少人去买它们的帐?在人们不尽的视觉、听觉、审美疲劳后,在不尽的乏味、枯燥、平庸,甚至是无聊、反感、厌倦后,山寨文化是否也会重蹈覆辙、步人后尘、打回原形,成为下一个牺牲品吗?我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如果眼下山寨文化只是依赖人们的眼球、猎奇、盲目跟风等心态而博取其美名,而自身不去突破法律法规、创新、恶搞、低俗等方面的局限,其纯粹也只是一些人的自娱自乐、小打小闹。甚不客气地说,是一种扯淡。山寨文化也就是昙花一现!

“山寨厂”指的是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这些厂商大多没有正规品牌。2008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无所不及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股来势汹汹风光无限的民间势力曾经有过卑微低下甚至不值一提的惨淡出身。

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这时的山寨文化还扎根于生产出这些奇怪品牌手机,遍布沿海的众多小型电子加工厂(或者说是小作坊)里面,没有人认为这些东西能成气候,更不会有人认为这些东西的背后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将来会影响中国的IT行业。这一点和中国的武侠文化倒是 惊人的一致:成大器者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其实,跟山寨手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山寨MP3,在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

当然,山寨MP3最终还是没有如同手机这样成大气候。原因是多方面的,MP3本身的发展前景 不够明朗,很快就被音乐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所取代;山寨MP3的发展过于无序,这种无序反过来对MP3市场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山寨文化初期 发展的盲目性和非正统性;MP3市场容量不足以容纳如此多的品牌,最终陷入瘫痪——这一点跟手机市场正好相反。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这是学比赶超的来福枪,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山寨文化的弊端

起源:山寨一词原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它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从IT仿制品到“另类翻版”文化时下被网友们热议的最“雷”话题之一无疑是“山寨”。

几种山寨现象 1.山寨厂。“山寨厂”指的是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这些厂商大多没有正规品牌。2008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无所不及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股来势汹汹风光无限的民间势力曾经有过卑微低下甚至不值一提的惨淡出身。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2.山寨一条街。山寨一条街掀起受众的山寨关注热潮。有报道称,在南京文安街有这样一处鳞次栉比的山寨店群,乍一看外观以为是一群国内外知名店铺,仔细一瞧才发现,屈臣氏、星巴克、必胜客、李宁、哈根达斯等已被“山寨”为曲同氏、巴克星、必胜糊、李明、哈根波斯。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山寨机”,搜索到相关网页315万篇———排在首位的便是“山寨机网”,该网广告竟是“推介国产强机,交流山寨手机文化。”真是搞笑至极。3.山寨的野蛮生长从IT仿制品到“另类翻版”文化。近两年来,国人对美剧追看成风,其中较受欢迎的《丑女贝蒂》最终也被“山寨化”———湖南卫视自制的《丑女无敌》在收视率上一路狂飙。日前,湖南卫视总编室表示要将山寨剧进行到底,不仅要继续拍《丑女无敌》第二、三季,还要拍山寨版的《流星花园》。还有就是去年搞了台山寨春晚。4.山寨歌声。在KTV中自我陶醉一把 有一个教英语的节目到街头采访,问平时到哪里唱歌,问到的都是些时尚男女,无论学历高低、英语优劣,每个人都一定至少会说两个词“Holiday”和“PartyWorld”,无论他是否知其英文本意。演戏要训练,跳舞要练功,可唱歌谁还不会呀。就算把你唱到一地鸡皮疙瘩,耳朵上堵两斤棉花,至少让我在自己的“山寨歌声”中陶醉一把吧。

弊端以及评论:弊端:第一,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味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最终会变成奴仆,要不走向灭亡;第二,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担开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寨文化打击了创新。总的来说,山寨文化有侵权嫌疑,与法律打察边球。

为什么会产生山寨文化呢?主要原因有二:不经质量检测,质量无法保证,售后服务很差,而当“山寨产品”大量流入市场,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伤害,这是其一;其二,“山寨产品”生产经营毫无规章可循,政府亦难以有效管理,且是对“品牌文化”的一大打击。其实归根结底是法律的不健全,以及人们对法律意识的淡泊。

全国政协委员倪萍表示应立法封杀“山寨现象”,倪萍说,“山寨”这个风刮得太猖獗了,网上到处都是,遍地泛滥,尤其很多未成年人都能上网,他们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山寨文化”假的多、复制的多、盗版的多。最可怕的是所谓的“山寨”都打着民间文化与草根的旗号,但干的完全不是一样的事情,很多都是盗版、造假。她表示,要从法律上和行政上采取手段,立法制止,同时从舆论上给予制止。

一直以来,关于山寨现象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山寨经历了从最开始为人所诟病的“劣质”、“侵权”到现在所推崇所谓“趣味”、“创新”的华丽转身。山寨的无所不在成就了其无所不包的特性,仿制剽窃谓之山寨;恶搞娱乐谓之山寨;粗糙丑陋谓之山寨;锐意创新亦谓之山寨„„山寨俨然成为了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文化标榜。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各类标题也直想贴上“山寨“的标签引人注目。从“山寨产品”到“山寨文化”。“山寨”一旦贴上“文化”的标签,就似乎变得“亲切”、“可爱”起来。而在“文化”的外衣下,在我们为其匪夷所思的创意而拍掌叫好,甚至目瞪口呆时,也不能忽视到那些潜伏在人们猎奇与盲从心理下的庸俗与浅薄。在我们坐享山寨“盛宴”时,也不妨保持一份冷静与思考。

很多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那么请问何为真正的创新?创新是要加入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借用他人的,抄袭他人的,或是将他人的整合起来。外表创新而内部的技术根本无创新,实为技术的降级。韩国的车子90%是合资,但是最终外国技术只占20%,而不是像中国的山寨手机将他人的技术直接拿过来拼凑一下。有些人买一些所谓的高档手机(山寨机)也是为了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年了各个电视台搞个文艺节目是他们的自由,但何必要去模仿春晚呢?春晚是我们国家庆祝春节的一个特色,你去模仿一下不免让人笑话,感觉像是拿转头砸自己的脚趾头。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精英文化,中华民族的素质不只是这些草根文化,应该是一种提炼!

首先在此提出山寨文化的定义:山寨文化是依靠模仿,抄袭,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现得亚文化。其弊端远远大于利,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论述:

【1】山寨文化对文化本身的影响,山寨文化与其说是文化的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种僞创新。它是仿照造假的延续,是集体缺乏真正创造力而又不愿承认的托词。近年来中国国内出现大量山寨文化现象,从山寨手机,笔记本到山寨食品,药物再到山寨歌曲舞蹈层出不穷,像SQNY的手机,康帅福方便面,山寨春晚这样的仿冒品不仅讽刺了正版,有华众取宠之嫌,更侵害了正版的品牌文化。它仅仅只对品牌的外观进行克隆,其内容实质不做考究,差强人意了。其自身没有发展创新的同时让真正对问题探究和创新的人和企业失去信心,使文化不能良性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新停滞不前。

【2】山寨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危害。当山寨文化商品化滚滚而来时,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相继打破。首先其商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同类商品市场价,导致企业间大打价格战,出现更多商业贿赂,伪劣产品,商业垄断。不但出现市场自发性滞后性等弊端,也危害了广大购买者的经济利益。其次当山寨商品挤掉品牌商品的市场份额时,市场经济的出现山寨化,也就在经济危机尚未过去的现在影响场经济紧急的恢复和发展。

【3】山寨文化对社会精神的消极作用。政协委员倪萍在今年年初的政协开幕会会场外就一响亮的嗓门说道:“我坚决反对*山寨文化*。现在年轻一代被所谓的山寨文化影响的很厉害,认为这是草根文化的代表,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恶,我们应该给青年人更健康的教育。“

当某一新事物被冠以文化一词之后,其身价像牛市一样立马翻几番。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人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天安门、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像金融危机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刮得人心不安。近日,王冉在博客《山寨文化泛滥是一件丢人的事》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裸露与讽刺。”但是马上就有“山寨帮”反对:“觉得王冉太过矫情,不知道到底要替谁说话。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山寨加上后缀文化之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颇有点像Q一样,“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吗”,一时间,理也直了气也壮了。只是我想问问,怎么不见“山寨帮”去追捧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呢?山寨药怎么不买呢?山寨鸡蛋怎么不吃呢?山寨针怎么不打呢?因为用了这些“新事物”之后,你不死也会得肾结石。但,穿山寨服装就不会死人了,价格还便宜,山寨手机也用不死人,而且比真的更花哨。“山寨帮”为何反对山寨官员呢?因为山寨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在国外游山玩水;“山寨帮”为何不买山寨汽车呢?因为拼装的汽车不安全;“山寨帮”为何不用山寨人民币呢?因为它难花出去。“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也就变得深奥高尚起来。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就是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蔫然正版模样充饰着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之风、侵权之风就更加堂而皇之了,就如同座山雕一跃坐进了紫金城,成为主流文化。山寨文化是劣币驱赶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被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

你到深圳电子市场看看,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它不要缴纳国家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产品改头换面地组装拼凑一番。山寨手机掀起强大市场冲击波,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出现亏损。据央视报道,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国产手机品牌给予致命一击。民族正规品牌产品在劫难逃。如今,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都出现亏损,其中波导亏损5亿多元,夏新更是亏损6亿多元,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山寨帮”搞的山寨纽约时报,其实是一疯狂的恶作剧,它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就如同烧美国国旗一样行使公民言论自由权,其讽刺幽默跃然纸上。但中国的山寨文化没有一点幽默讽刺,只有鸡鸣狗盗,只有唯利是图。

山寨文化的泛滥,使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再一次降低,在“山寨帮”集体狂欢之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与沦丧,是国家合法税收被商贩抢劫了。山寨一旦文化之后,自然混淆了国人的价值判断的目光,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了。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你的就是我的,行“拿来主义”。微软在全世界黑屏,但只有中国人反应最强烈。阴谋论,垄断暴利论,侵权论,无聊论,“有计划的网络犯罪”论,律师起诉论,林林总总,国人盗版了微软为何如此理直气壮呢?难道不是山寨文化、山寨心理在作鬼吗?微软黑屏在香港成不了新闻,这是因为,在香港,使用盗版软件的公司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山寨文化一旦成为时尚,被冠冕堂皇地成为国人效仿追逐的对象之后,助长的是国人的懒惰和无知,损害的将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中国至今为止为何没有出现一个软件业巨头?主要原因不是微软的垄断(微软垄断的只是Windows和Office两种产品而已),阻碍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恰恰是盗版。因为盗版,没人敢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篇6: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的日记

思量着:他们,都在为什么奔波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是否有跟我一样・只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漂泊着…

在他们的心里,都想着些什么…

篇7:“一剧两星”是好是坏?

@ 尹鸿(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政策。没想到这个靴子还是掉了下来。我觉得优胜劣汰是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最好的文化产品拥有大量的受众群,而劣质的产品被淘汰,这才是版权经济的核心特点和特征,而不是让不管好坏的产品都有播出机会。产业政策的调整应该是尽可能减少产品、提高优质产品的效益和市场的受众规模,使它得到更好的回报。但是现在这种政策实质上是减少了观众规模,尤其是电视台的观众规模,把第二市场留给了视频。电视的产业结构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所有的行政调控不得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了东边丢了西边。

@李星文(评论人)

我们期待的新政效应:1,大腕片酬下降,新星批量涌现;2,新剧出头,库存消化,投资电视剧的风险下降;3,行业回归理性,剧本为王,品质为先。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不管一项政策有怎样良好的初衷,保不齐就在执行中被调戏、被架空、被扭曲,反向效应不可不察。

1,高投入、高产出的大剧模式不可持续,已经制作完成的会在年内抓紧出货,赶不上末班车的将在销售和排播上遭遇极大困难。2,中、低成本制作的生长空间进一步放大,各电视台将更多地介入生产的上游链条,定制剧比例大幅提高。3,大剧之路走不通,小剧道路上千军万马。《士兵突击》那样的精品小剧再难出现,比谁更雷、更神、更超下限将是竞争的主调。4,大剧换个活法,4+X不行就2+X,两家最有实力的卫视,率领一群较有实力的地面频道,共同组盘承接庞然大物。但这将导致发行模式和档期协调更加复杂、困难。5,有着绝对号召力的巨腕的片酬不受影响,追逐政绩工程的地方政府、风浪越大胆越大的豪赌客和通过拍剧洗钱的投资人,不会在意明星片酬的仨瓜俩枣。只是,大腕们想又赚钱又拍好剧的愿望要落空了,能被成本限制住的恰恰是那些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品质剧投资者。6,趁着电视剧行业通货膨胀把价码叫上去的伪大腕,高片酬是保不住了,还是回去老老实实炼演技攒人品,真正把影响和实力搞上去了再说。7,从制作公司到電视台到编剧、导演、演员各工种,乱一阵子是必然的,每次大洗牌都会有少数聪明人从正道杀出来,但更多的是鸡鸣狗盗的伎俩腐蚀新政的正向作用。

@Vlinkage:

“一剧两星”政策的实施会有以下几点影响:1、上星剧目增多,短期内利好小影视公司,大公司不利;2、利好视频网站, 吸纳更多长尾观众;3、大制作受限,低成本保证质量又成问题;4、高片酬演员受限,更多演员有上星机会; 5、精细化制作更急迫,靠大咖托剧变困难;6、湖南、江苏偷着乐。

@武五陵 & 袖手2000:

无论对一线卫视还是二三线卫视来说,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造成的第一反应,都将是寻找质量降一级的产品。在趋利避害的前提下,资金不足的生活剧风险更高,制片方理所当然会更向低成本低风险的狗血剧靠拢,即便生活剧本身也会趋向强情节狗血化,以避免演员演技不足、驾驭不了状态戏的风险。眼前的例证是以自己造星和独播电视剧为目标经营多年的芒果台,造星方式是与娱乐节目互动,其结果是大量狗血剧(指豪门恩怨等不符合生活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盛行,远方的例证是台湾晚间八点档长达百集的狗血剧,拉丁美洲亦然。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很多个芒果台更雷更震撼,不过雷啊雷的观众可能也就习惯了。

有些业内专家提出电视台与视频网站联合造剧的康庄大道,殊不知在不同部门的分管下,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本来就处于不公平竞争当中,《灵魂摆渡》、《探灵档案》等灵异恐怖题材的上线,标志着视频网站能以极低成本实现大流量,完全可以站在一边揣手看电视台的笑话。而电视台大剧的降质,可以让以灵异、恐怖、科幻题材打天下的网站自制剧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

@王冉(易凯资本创始人):

篇8:女人味对于办公室女性是好是坏

Female leaders have little issue defining the rules that lead to success in their various industries. But ask them about the rules dictating how professional women should present themselves to optimize their career goals and there’s a good chance your question will be met with hesitation.   不同行业的女性领袖通常能毫不费力地给出通往成功的秘诀。不过如果你问她们,职场女性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才更利于实现职业目标,她们很可能就不知从何答起了。   Why? For women in the workplace, the whole appearance topic is nothing short of a contradiction-riddled minefield.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职场女性而言,所有关于外表的话题都是矛盾重重的雷区。   They’ve been told attractive people are better off. Thanks to an innate human bias that’s become known as the “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 effect, beautiful employees are seen as more intelligent, more competent, more everything-that’s-good. Attractiveness has been found to lead to more job interviews, more job offers, higher income and greater overall success.   她们被告知,有魅力的人也会有更好的境遇。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人们认为漂亮的员工更聪明,能力更强,有着更好的一切。更富魅力的人能得到更多面试机会,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更高,就总体而言也更加成功。   But wait! That’s not the whole story.   且慢,情况并非都是这样。   There’s also something known as the “beauty is beastly effect.” Beauty, apparently, can actually work against you. In fact, it can bring you increased discrimination in hiring and on the job, as well as less trust and loyalty when you’re a leader.“Women are in an impossible catch-22 when it comes to advice on appearance,” says Selena Rezvani, author of Pushback and a speaker and consultant on women and leadership. “Most modern advice on appearance suggests you find a perfect balance between acknowledging your femininity but not overemphasizing it. This increasingly thin line is hard to locate for the average woman, let alone translate and personalize. The short message to women is: your femininity is an asset and liability.”   还有一种说法叫“红颜祸水”。显然,美貌也可能对你不利。实际上,在应聘和工作中,美貌可能让你遭受更多歧视,而在你担任领导职位时,它还可能降低下属对你的信赖感和忠诚度。《反推:聪明的女人如何要求并坚持她们想要的》(Pushback)一书的作者、演说家兼女性和领导力顾问赛琳娜雷兹瓦尼表示:“有关外表的建议往往让女性陷入一种悖论。当今的大多数建议都是女性要适当彰显女人味儿,但不要过分强调它。但是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这个分寸越来越难以把握,要活学活用到自己身上就更难了。简而言之,女人味既是女性的资本,又是一种负担。”   From makeup to hair color, metrics measuring attractiveness and success are all over the map. Studies in both the U.S. and the U.K. (both sponsored by cosmetics companies, it must be noted)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stuff can help you appear more competent on the job. But again, watch out! Wear too much ― or not in quite the right way ― or just generally look like you’ve spent a lot of time on your grooming, and you might find that you earn less or appear less trustworthy. Going gray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more of a challenge for women than for men (does it signify experience and wisdom, or just old age?), but even other colors have unspoken connotations. During tough economic times, blonde women have been reported to dye their hair darker so as to be taken more seriously.   从妆容到头发颜色,评判魅力和成功的标准各不相同。在英美两国进行的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必须说明,这些调查都是由化妆品公司赞助的):多穿点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显得更加能干。但是请注意!穿得太多――或者穿得不合适――或者你貌似花了很多时间来打扮自己,都可能使你的能力看上去大打折扣,或者显得不那么值得信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鬓角染霜对女性的挑战大于男性(它意味着经验丰富并且充满智慧,还是仅代表着衰老?),但人们对其它发色也有隐含的解读。据说在经济困难时期,为了获得更多重视,金发女郎会把自己的头发染成深色。   “Whether it’s about our appearance or whether or not to assert ourselves, we’re damned if we do and damned if we don’t,” says Bonnie Marcus, president and CEO of Women’s Success Coaching. “It’s a balancing act that ambitious women need to be aware of.”   女性职业咨询网站Women’s Success Coaching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邦妮马库斯表示:“无论我们的外表是否得体,无论我们是否坚持自我,我们怎么做都会遭到非难。有追求的女性需要了解这种平衡之道。”   There’s not an easy solution. “I believe the only general statement you can make about this is that women need to be savvy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ir organization,” Marcus says. As the old saying goes, “dress for the job you want,” she adds.   没有什么简单的解决办法。马库斯表示:“对此你唯一能说的就是:女性需要了解自己公司的文化。”就像一句老话说的那样,“穿上与工作相配的衣服。”她补充道。   Rezvani draws two guiding principles from the most successful women executives she’s worked with. First, “they ‘fit in with flair,’ meaning they generally conform to the look of their work culture or industry and―to a lesser extent―demonstrate their own personal style,” she explains. Second, “they round up, not down, in terms of formality, even as the American workplace gets increasingly casual.”   雷兹瓦尼从曾经和她共事过的最成功的女性高管身上,总结出了两条指导准则。首先,“她们‘能够将时尚融入环境’,这意味着她们通常会让自己的外表符合工作文化或行业形象――并稍微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她解释道。其次,“即便美国的职场着装越来越随意,她们也会在此基础上选择稍微更正式的装扮,而不是更休闲。”   Yahoo CEO Marissa Mayer is a good example, Rezvani says: “Mayer is known for her feminine, modern-chic suits and dresses, a look that telegraphs that she embraces her femininity and appreciates fashion. Yet her ‘flair’ is quiet enough that her clothes don’t detract from her verbal message. She also looks considerably more formal than most in the legendarily casual industry of IT.”   雅虎公司(Yahoo)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雷兹瓦尼说:“梅耶尔以时髦别致的正装和连衣裙著名,她的打扮彰显出她的女性特质和时尚品味。这种时髦但又足够低调的着装风格,不会转移人们对她言谈的关注。事实上,在IT这个以着装随意著称的行业中,她的打扮要比大部分人正式得多。”   Neena Newberry, president of Newberry Executive Solutions, says women should think about what they want to be known for. “If someone were to describe you, what are the top three things you’d want them to say?” she explains. “Regardless of the rules, figure out who you want to be and bring it to life in language and appearance.”   高管培训机构Newberry Executive Solutions的总裁妮娜纽贝里表示,女性需要想清楚,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哪些方面。她解释道:“如果有人要描述你,你最想要他们说出哪三个词?抛开束缚,想清楚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并在谈吐和外表上实现它。”   But ultimately, the most successful women don’t get too caught up in all the attractiveness hullabaloo. It is your inner qualities that set you apart, says Erica Ariel Fox, president of Mobius Executive Leadership and author of Winning from Within.   不过最终,那些最成功的女性不会在魅力问题上太受困扰。高管培训机构Mobius Executive Leadership的总裁、《赢在内心》(Winning from Within)的作者艾丽卡阿里尔福克斯表示,让你与众不同的是你的内在品质。   “We all know people who stand out because of a sparkle they bring into a room,” Fox says. “That’s what people remember―your spark.”   福克斯说:“我们都知道,人们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能在黑暗的房间中点亮火花。人们记住的,是你释放的火花。”

篇9:“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

研究小组:蓝鱼

课题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手机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走在街上人手一手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手机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也造成不少麻烦。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使用手机对我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呢? 关键词:中学生 手机 学习生活 影响

一、研究背景

手机,充斥我们的生活。苹果、三星、诺基亚、HTC、黑莓、摩托罗拉、小米……到处都是手机的身影,不同品牌的logo在眼前晃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手机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公交车上还是车站里,无论是餐厅还是路上,可以说是哪有人哪就有手机。

手机必然也影响了中学生,我们时常在校园里看到手机的身影,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某上课玩手机吃处分了、某某某在寝室玩手机被抓了、某某某手机被偷了或是苹果出iphone5了、这个手机不好用我想换新手机了……

手机的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多,那么手机对我们中学生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呢?这些问题使本研究小组决定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

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通过10个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中学生对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影响所持的不同看法。被调查的同学们对我们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我们的调查得以成功。我们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其实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人手一手机的现象的一种反映,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与大人们离不开手机不同。(问卷见附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中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到中学门口发放问卷,最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法,向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询问;分析法,对调查结果所示的现象进行分析。

四、研究过程

此次课题研究我们分为以下几步骤:分析讨论,确立课题,网上查阅资料(摘录并写明出处),设计问卷,制作问卷(包括思考,收集,筛选,打印),问卷调查,制作采访提纲,进行采访,收集整理,得出数据,写个人心得,写论文报告。

我们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决定进行“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这个课题研究。接着我们用关键词在网站上搜索相关资料,并进行摘录,其中包括关键词,内容,被引用次数,作者,出版处,时间等内容。然后我们进入了问卷调查的阶段,要小组内每个组员都思考问题,记录并交予组长处,由组长筛选并制作完整问卷,将成品交予每个组员评定,一致通过后进行问卷打印,每个组员20份问卷,总计180份。有进行了几次小组性的问卷调查,也有个人性的问卷调查,地点有新华书店,中学门口等。问卷完成后我们进入了采访提纲的制作当中,与问卷的制作有些雷同,如上。制作完成后,由发言人进行采访并记录,回收数据。将问卷和采访提纲回收,小组以3人为单位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排除无用数据,交予组长,由组长进行最后的数据整理综合。小组内每人写150字的关于课题研究的心得,并做成电子稿形式最后统一交予组长。最后进入写论文阶段,确定了论文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论文内容分配,论文内容统一做成电子稿,交予组长,由组长进行最后的论文修改和衔接,确定完整的论文。

以上便是我们蓝鱼小组关于“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这个课题的过程。

五、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我们向中学生发放178份问卷,收回178份。废卷2张,剩余有用问卷176张。经常使用手机的同学有73名,占41%,偶尔使用手机的同学有57名,占32%,从不使用手机的有46名,占27%,调查表明使用手机的同学与不使用手机的同学比例约为3:1。34%的同学在使用手机方面选择联系家人和同学,11%的同学选择玩游戏,38%的同学选择聊天,剩余17%选择其他,有上网、看新闻等。21%的同学选择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手机,超过60%的同学选择在无聊的时候使用手机。愿意把手机带到学校的同学占39%,不愿意的占34%,看情况的占27%。会随身携带手机的同学占43%,会藏起来的同学占28%,看情况的同学占29%。在学校里会把手机关机的同学占45%,不会的同学占34%,看情况的同学占21%。有77%的同学赞同如果很多同学带手机到学校会在同学之间产生攀比心理,只有9%的同学认为不会,另外有14%的同学回答是不知道。使用手机的同学55%话费集中在50元以下,33%在50元到100元之间,还有12%的同学话费在100元以上。在使用手机的同学中,1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不错,68%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一般,还有18%的同学选的是还行。

(二)调查分析:使用手机的同学与不是用手机的同学呈3:1的比例,使用手机聊天的同学多余使用手机与家人同学联系的同学,一部分同学用手机浏览网页看新闻,还有小部分同学使用手机玩游戏。因为无聊而使用手机打发时间的同学占多数。如果将手机带入学校,明确会随身携带的同学多于藏起来的同学。会选择关机的同学比不会关机的多,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确定。大部分同学认为班里如果很多同学带手机会导致同学之间的攀比心里。在使用手机方面必定会产生话费,每月话费少于50元的同学占一半以上,一部分同学每月话费在50元到100元之间,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每月话费超过100元。大部分使用手机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情况一般,认为自己学习不错或者还行的同学占小部分。

六、结论与讨论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有好有坏的,但是利大于弊。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手机不再是用来打电话的。现在手机市场上智能手机占主导地位,智能手机的丰富功能使手机的用途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手机不只是手机,还能是游戏机、照相机、票夹等等,也因此导致多数使用手机的同学用手机玩游戏、聊天。

(二)无聊的时候用手机来打发时间。手机因为有了丰富的功能,也让同学有了更多乐趣,导致同学浪费时间在玩手机上。无聊的时候不一定只能靠手机来打发,看书一样也可以。

(三)话费一增再增!同学因为玩手机,煲电话粥发短信耗话费,上网耗流量,流量用话费买,等于还是话费,不断使用手机的同学是否发现零花钱有点少了,因为充话费了啊!

(四)因手机而产生的攀比心理。现今手机市场里手机牌子多种多样,品牌效应导致同学之间的攀比:“我妈给我买了iphone5!”“这有什么,我用三星盖世3我的屏幕比你大”“我用HTC oneX,配置堪称完美!”……

中学生使用手机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学习,开始分心,集中注意力在玩手机、打发时间、浪费钱和研究手机上。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才是重要的事,玩手机或是研究手机可以是一项业余爱好。所以经过讨论,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利大于弊。

七、参考文献

[1]百度 http://

八、后记 王霞璐 作为蓝鱼课题组的组长兼书记员,我表示鸭梨略大,不仅要记东西,还要分配组员工作与组员一起完成。其实这次课题研究还是挺有意义挺有趣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分析结果的时候,一大叠问卷填满了各种答案,大家三人一组开始统计并记录,最后再总和起来,大家一起研究。比较遗憾的是我虽然编了问卷也分析了问卷,却做过了中间发放问卷这一项,因为早上实在起不来啊~!

蔡启豪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很多的事只有亲自去做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意义。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学会了很多,尤其是访问时与人的沟通,经常会被别人拒绝,有时会很烦恼,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对手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经济突飞猛进的社会,手机是必要的产物,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也是很明显的,对中学生带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也是利弊兼并,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手机用学习有帮助的地方一定会提高学习。

汪璐晗 我个人认为手机利大于弊首先,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其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还有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安全,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那么弊的方面有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调查的两个班中,甲班成绩明显高于乙班,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龚巧丽 手机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从利的角度来看,手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手机联系家人、朋友、老师„„手机也可以用来查找学习资料,方便我们的学习。从弊的角度来看,手机有可能使我们沉迷而忘记学习。因为手机,我们可能会过度放松,整日整夜拿着手机,从而使健康、学习等方面受到影响。所以使用手机时要有一定的克制力,避免自己的沉迷。

李文渊 说到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那就要看学生们拿手机干什么,如果仅仅是通信那么对学习其实完全没有影戏而且更加方便。但是现在的智能手机里通话功能仅仅是一小部分,校方禁止学生带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手机的其他各种娱乐功能会影响学习。作为学生的我们自制能力毕竟有限,既然不能抵御手机中娱乐功能的诱惑,那还不如不带手机。不过校方也不要过分严厉对待手机问题,毕竟手机本身没有错。

郦晟 根据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手机对高中生的影响是好是坏根据我们发的问卷所收集的信息,大多数觉得手机对高中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大多数高中生用手机来上网,玩游戏,影响了学习,有的在熄灯后还在玩手机,影响了正常的睡眠时间,导致没有良好的休息,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所以我觉得高中生应该少用手机。

柳学超 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研究“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通过实践让我明白了,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有利也有弊。如果我们个人控制能力好的话,对于手机对于我们是有利的,我们能通过手机查到我们学习需要的东西,如果个人控制能力差,那么手机对于我们就没有好处,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往往是弊大于利,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

吴毅龙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是清楚认识了手机对我们中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使用手机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花钱,特别是会影响学习成绩。

九、附件

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来自慈湖中学高二

(四)班的蓝鱼课题研究小组,我们真以“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本次问卷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不必担心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感谢你对我们调查的配合,谢谢。

蓝鱼课题研究小组

2013.2.22 请阅读以下题目,并在你认为是的选项上打勾。如选其他,请填上具体内容。

1.你使用手机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你觉得手机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A.联系家人和同学

B.玩游戏

C.聊天

D.其他_________ 3.你通常在什么时候使用手机?

A.需要的时候

B.无聊的时候

C.其他________ 4.你愿意把手机带到学校来吗?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情况

5.如果你把手机带到学校里了,你会随身携带还是藏起来? A.随身携带

B.藏起来

C.看情况

6.如果你把手机带到学校里了,你会选择关机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7.你认为如果班里很多同学带手机会在同学之间产生攀比心理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8.你每个人手机话费通常在以下哪个区间内?(不使用手机的同学请跳到第10题)A.50以下

B.50-100

C.100以上 9.自我感觉成绩如何?

A.不错

B.一般

C.还行

10.你觉得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呢?请说明理由。

篇10:“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

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仅为67%———

俗话说,“郎怕入错行”,选专业如同入行,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在热门专业报考率逐年升温的大背景下,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却在不断下降。对此相关专家

表示,未来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仍将持续下降。那么造成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学非所用现象的原因究竟何在?面对四年用心苦读,到头来却与就业毫不相干,大学生们又将何去何从——

●新闻现象●

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现象逐年加剧

对于本科生来说,寒窗苦读四年,能够“学以致用”,甚至能够在本专业内“有所建树”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但近些年来,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求职之际却不得不选择“转行”,使自己又完全投身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王同学现如今在北京的一家时尚类公司做经理助理,现在的工作内容几乎用不到法语。王同学告诉笔者:“转专业主要是觉得法语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窄,在整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形势下,仅有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选择跨专业找工作,在职场中磨炼自己的技能。”同时他还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在未来能够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单单一个法语专业的优势肯定无法满足自己的理想追求,“我计划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去读MBA。”

小李是北京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生,目前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她说:“其实艺术设计也挺好找工作的,但大部分集中在私营小企业,各种社会保障不健全,工作时间超出身体承受范围,而且工资偏低。”不少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就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未来之路将不仅仅局限于本科专业,而想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则要从专业领域跳脱出来,分析自身,才能从全局重新定位。

据麦可思调查公司2010颁布的本科专业对口率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的比例为67%,较2008年下降了四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近三成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本科专业毫无关系。对口率最低的专业为哲学,仅为41%,而法律、教育学、农学专业对口率在2008年到2009年变化无几。据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预测,未来这种不对口率的现象总体上还将持续。[本文由114大学生网——大学生的百事通 收集整理]

●原因探究●

供求不对等、缺乏职业规划等成为“推手”

原因一:就业市场供求不对等

据了解,本科毕业生的“转行”之举,往往是由于该行业“供大于求”,即毕业生数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使得不少毕业生只能重新定位,“另寻出路”。对此,中华英才网职业专家指出,专业对口率与专业本身的性质,与该专业在社会中所对口行业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对于一些专业对口率不高的职业,如保险代理人、社会及社区服务经理、房地产销售经理等职位,职业性质决定了需要人才的素养:较好的管理能力、出众的表达能力等等,对于专业的要求反而不强。尽管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可以在短期内培训出来,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知识与实践积累。据中华英才网掌握的情况,有些专业人才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紧缺状态,例如同声传译、3G工程师、IT工程师、物流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医药销售等等,而这些职业对专业的要求就颇高。

原因二:所学专业与自身兴趣落差太大

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几所高校,一些学生坦言,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失误或者考虑欠周,导致自己入学后对所学知识丝毫没有兴趣,更不会选此方向作为今后的职业。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常海斌女士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从造成的。首先,填报前无专业人士指导,缺少职业规划教育环节,很多人存在从众心理,跟风填报。其次,对所学专业不了解,认识片面,预期与实际有偏差。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喜欢玩电脑就能学好计算机专业。三是大学所学专业是非志愿专业,即被调剂的专业,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也不愿从事本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则表示,除了填报志愿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的本科转学校与转专业非常困难,而多数人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还很难想清楚或者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以及相关的行业到底是怎么样的。上大学后又很难调整学校和专业,于是在毕业的时候就出现了大量转行的现象。

原因三: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小洋暑假期间在一家产权交易公司实习,本打算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口译的她,却“无心插柳”地留在了这家公司做文秘,放弃了原先的留学计划。“我做过办公室行政、业务助理、HR的绩效考评,还做过总经理助理。这些职位和专业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全新的领域,我觉得很新鲜,而且有种冒险的感觉。”然而,在经过一年间“辗转”于公司内部的多个职位、又跳槽了几个“东家”后,她又无奈地回到了她的老本行,选择了一家翻译公司。“其实当时放弃留学开始上班,并没有特别地考虑‘职业规划’,而是被眼前短期的利益迷惑了。在干过这么多职位后,我发现非相关专业的员工上升空间存在限制,所以我选择回归自己熟悉的专业。”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此指出,当一个人越了解某个行当,或者说把某个行当或者技能当成职业的时候,就越容易看到某个职业或者行当的不足,或者是“黑暗”的地方,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职业,往往看到的是风光的一面,反而更为喜欢。这种倾向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职业规划上的跟风现象,而不是基于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做一个更清醒的职业规划,从而以此选择自己所应该选择的职业或者岗位。

●专家看法●

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一些网友认为,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是对多年学习资源投入的浪费,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大学生“心甘情愿”地“转行”。大部分专家对此都认为,专业对口固然理想,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指出:“专业对口其实是个广义的词语,有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但不代表完全不相干。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迈出第一步很重要,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率。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一些特殊技能的工作需要专业对口外,其他工作并非必须对口,他们更看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文理兼收的工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与专业不相关,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值得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专业对口的是与非,要看学校的办学定位。如果是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主的高校,那么可以淡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的概念;如果是以就业、应用型教学为导向的高校,就要注意专业对口率的问题。学生的选择往往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如果专业设置充满内涵和特色,那么学生的兴趣也就容易建立,对专业的喜爱度和就业信任感也会提升。专业不是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我们不必有过多的忧虑,就如人的成长一样,错误总是要犯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犯错过程中不断成长,职业的选择也一样,当一个学生盲目地选择后,多数人会逐渐重新回归他所真正需要或者应该选择的职业。这一过程,对于多数人来说,无法直接跳过。因为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相信大家会自我调整的。”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建议●

高校应建立社会反馈机制,重视职业规划

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常海斌女士表示,及早进入社会有助于大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呵护有加,需要他们担当的事情较少,加之在应试教育下,他们整日埋头读书,很少关注社会,非常需要对社会知识的汲取。“我建议,大一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阶段,不要过多参加实习,应先摸清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和专业所面向的行业知识;大二时再开始各类实习,实习可以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参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较多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就业时备受用人单位欢迎,”常海斌女士说。

除了实习以外,职业生涯规划对择业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项传统工作,清华大学由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安排,各院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辅导讲座在不断展开。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都可以通过选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等来进行学习,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从学校角度看,学校要让自己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学手段应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相关文章:

共享,是好是坏作文1000字06-07

让共享单车共享作文800字04-26

当生活遇上共享资源作文04-24

共享温暖作文04-14

共享世界作文04-15

细言“共享”作文05-01

谈“共享”作文05-12

共享,生活作文05-30

所谓“共享”作文06-12

作文共享单车范文06-05

上一篇:医院年终工作总结大会闭幕词下一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