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

2024-04-25

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共6篇)

篇1: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

【发布单位】825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11-02 【生效日期】1997-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安市基层法律服务所条例

(1996年8月30日西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996年11月2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作用,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指设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为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

本条例所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指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区、县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管理和监督本辖区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 第五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是:

(一)接受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依法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当事人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四)接受当事人申请,主持调解纠纷;

(五)接受当事人委托,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

(六)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和其他法律事务文件;

(七)接受公证机关委托,协助办理有关公证事项;

(八)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

第六条 第六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受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派,担任法律顾问的职责是协助聘请方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

第七条 第七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受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派,担任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的,应当支持委托人提出的合理要求,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第八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受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派,主持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应当有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接受一方当事人申请后并征得另一方当事人同意。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纠纷,人民法院和其他部门、组织已经受理和纠纷,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受理调解。

第九条 第九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业务,应当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合同,按规定标准收取费用。

第十条 第十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严格依法执业,不得超越业务范围开展业务;不得将业务委托给本所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外的人员承办。

第三章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三名以上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

(三)有三万元以上的资产;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名称,由所在区、县和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地名及法律服务所字样组成。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经拟设立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审批。区、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批准设立,发给执业证书,并报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设在乡、镇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在本乡、镇区域内建立分所:

(一)成立满两年,资产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有五名以上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至少有二名常年派驻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分所,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报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上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热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二)具有法学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政法工作、法学教学研究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三)品行良好;

(四)身体健康。

在市属县偏运地区的乡、镇具有法律中专或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半年以上法律专业培训的人员,经市司法行政部门统一考试合格,同时符合前款

(一)、(二)、(四)项条件的,可以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或者被撤销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职责时,应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证,由基层法律服务所同意,经区、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报市司法行政部门统一核发。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承办各项法律服务业务,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承办各项的需要,持基层法律服务所专用证明、委托协议和本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可以依法查阅、摘录、复制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卷宗和材料,经有关组织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取证。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当事人坚持无理要求、隐瞒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委托事项违法的,有权建议基层法律服务所拒绝接受或者解除委托、应聘关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各项法律服务业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私自接受委托和聘请,不得私自收取报酬、费用和财物,不利用服务之便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

(二)不得同时在其他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不得在同一诉讼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三)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四)不得违反法庭、仲裁庭的规则和调解活动秩序,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对有关人员施加影响;

(五)不得超越职现权限。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以律师及其他名义履行职责。

曾任法官、检察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从原机关离任两年内,不得代理当事人参加原机关的诉讼活动。

第五章 年检、注册与停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每年规定时限内,向原批准部门送交工作报告,申请检验。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通过检验的,应当申请市司法行政部门对其执业人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进行注册,未经注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停业,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报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一)未通过检验的;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少于三人的;

(三)连续六个月不开展业务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停业后,应当清结业务,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向区、县司法行政部门移交档案等资料。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检验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注册情况,统一由市司法行政部门公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或者未领取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而开业的,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一个月以上三个以下。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业,吊销执业证书,没收非法所得,可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区、县或者市司法行政部门分别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执业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以责令停业、吊销执业证书或罚款金额在八百元以上的,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因违法执业或者工作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妨碍、阻挠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职务的,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执行本条例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基层法律服务业务收费,基层法律服务所检验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注册费,按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西安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汇报材料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69.8万,其中原农业人口10.1万人,主要集中在金泉(原金牛乡)、沙河源(原洞子口乡)、天回(原天回乡)三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全区流动人口60余万人。1998年,金牛区在成都市率先荣获由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区”光荣称号;金牛区洞子口乡于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九里堤街道(原涉农街道)于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以上成绩的取得,源于金牛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是全区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金牛区文化馆作为群文战线的排头兵和主力军,1992年,区文化馆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予“四川省一级文化馆”荣誉称号;2004年,率先在四川省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不辱使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来均荣获成都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及“模范班组”等称号。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躬身实践“三贴近”的要求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成立于1955年,半个世纪以来,区文化馆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7号)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的工作理念,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立足于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把农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农民群众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扎实推动我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三贴近”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由于区委、区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使我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名列各区县前列。1998年5月,区政府投资1100多万元,对文化馆进行了扩建,2000年4月,新的文化馆大楼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使文化馆的馆舍面积从最初的800多平方米,增加到了5700平方米。区文化馆现拥有办公区、培训区、室内外活动区及剧场四部分,其中剧场采用现代装饰及声学设计,共438个座位,设施设备在省内区县中堪称一流。馆设备总值200万元(含舞台音响、灯光器材;钢琴等各类乐器;电视、电脑、电子阅览室、录音棚、观光电梯等 1

设备)。区文化馆在抓好自身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制定了《金牛区文化活动室设臵标准》、《金牛区文化活动室内外设臵要求》等指导意见,并着力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指导,现金泉、沙河源、天回三个涉农街道分别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艺术培训室,其中金泉街道还拥有建筑面积达3000㎡以上的文化广场。

三、坚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让文化工作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区文化馆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涉及舞蹈、声乐、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器乐等专业,人均每年下基层均在60天以上。坚持常年开展 “送演出”、“送春联”、“送科普书籍”、“送电影”、举办讲座以及为农民群众免费摄影等文化下乡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文化馆培训部是全区文化艺术培训的重要基地,每年开设有各类(舞蹈、美术、书法、器乐、英语等)培训班300余个,培训人数7000余人,200000余人次。

金牛区文化馆着力于为涉农街道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具体做法如下: 针对洞子口乡(现沙河源街道)农民群众摄影爱好者较为集中的特点,我馆于2001年在洞子口乡策划组织了“先进文化之光——中国西部乡村摄影邀请展”,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幅作品参展,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配合成都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宣传,我馆在洞子口乡举办了大型摄影巡回展“沙河追梦”的开幕式。此外还组织了该乡农民群众开展了多次摄影采风活动以及“凉山风情”摄影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我馆的指导下,洞子口乡的农民摄影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队伍日益壮大,2003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将洞子口乡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摄影类)”。

区文化馆还会同洞子口乡古柏村,联合组建起西南地区首家村一级的农民艺术团——洞子口乡古柏乡村艺术团。其间我馆不仅担当了重要的指导工作,还在乐器、服装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该艺术团目前已成为当地群众有口皆碑的文化轻骑兵。中央电视台曾于2004年春节群众联欢文艺专题中播出了该艺术团的演出。沙河源街道今天艺术团成立于2003年,经过文化馆业务干部的辅导培训,该团的表演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2007年,该团在全市众多文艺团队中脱颖而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在成都的演出活动,她们的精彩演出展现了我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综合素质。

多年来,区文化馆特别注重农民作者的培养。在文化馆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区文化馆下设的群文团会(文学创作中心、金牛区美术书法协会、金牛区摄影协会)为平台,通过开展文学讲座、交流、采风、展评等项活动,使一批农民作者成为了省、市,乃至全国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分别在全国、省、市的各项赛事中获得大奖。如文学作者刘盛陶的作品《兰草王后》在国家

文化部故事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同时还组织我区农民作者杨学用(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获得者)等一批省、市作协会员创作、出版《苦旅文丛》(24部)、《金牛文丛》(20部),这些作品得到了省、市文联、作协的高度评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还培养出了中国美协、四川省美协会员余志新、赵雨树、刘公华、吴子明、苟衍熙等一批农民画家、美术教育家;农民摄影艺术家曾子强的作品《装卸工》获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向心杰的作品《孟屯河风情》获国家计生委、文化部等八部委人口文化奖铜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为省、市、区争得了荣誉。

四、坚持改革创新,巩固和发展“国家一级馆”成果

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怎样改革创新,怎样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与追求的工作目标。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区文化馆走出了一条精心策划、广泛组织、常年开展的大型文化活动之路。

(一)“城乡文化大交流”

由区文化馆全程策划并参与组织的“城乡文化大交流”活动,是我区变单向的文化下乡为双向的城乡文化交流的成功实践。其组织形式是:“部门牵头、城乡结对,互促共建”,并以文化交流为载体,促进城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共同进步。该活动自1998年推出时便纳入了区级机关各部门助村帮社和街、乡工作的目标管理。几年来全区在各村共举行群众文艺联欢会110余场,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区级部门和各街道分别向各村赠送图书达8万余册,赠送彩电、音响、电脑等设备价值数十万余元,捐赠扶贫、修路、修桥等资金数十万余元。做到了全面覆盖基层,群众广泛参与,主要表现为:沟通了城乡交流渠道,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夯实了文化工作基础,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为精神文明建设植根于基层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成制度的目标,该活动荣获1998年成都市“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奖。

(二)“世纪金牛——高雅艺术进社区系列活动”

“世纪金牛——高雅艺术进社区系列活动”从2003年开始举办,是金牛区的品牌文化活动,共举办高雅艺术进社区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4场,吸引了十万基层群众观看。在这些大型文化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表演和参与的机会,如在2005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式上,区文化馆在全区50多支业余腰鼓队中,特意选择并推荐了我区洞子口乡120人的腰鼓队参加了开幕仪式上的唯一一个腰鼓表演。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又如在2005年3月,针对我区农民工较多的特点,区文化馆积极争取到“共建美好家园”——成都市情暖民工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区举办,活动现场我馆还特邀请了区有关职能部门为外来农民工提供了医疗卫生、就业服务、子女读书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近4000农民群众观看了文艺表演。再如在2005年国庆期间,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丰富处于转型期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区文化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策划举办了“两河城市森林开园”系列文化活动,以及次年举办的“天回银杏园开园”系列文化活动为当地农民群众带去了文艺表演、川剧京剧清唱、现场书画、秧歌腰鼓踢踏舞邀请赛、“七夕” 民俗知识展览、多姿多彩的婚庆仪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金牛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交响金牛”广场音乐会、“文化金牛大擂台”选拔赛

继“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之后,区文化馆于2007年策划举办了“交响金牛”——“文化惠民”工程广场音乐会、“文化金牛大擂台”——金牛区“十佳业余文艺团队”、“十佳群文演艺之星”选拔赛活动,基层群众不仅享受到了高雅的文化艺术,更是有幸登上舞台同台竞技一展风采,受益群众五万余人次。

五、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区文化馆常年坚持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了一批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舞蹈《欢乐的老姆苏》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实现了四川省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为成都市和四川省赢得了荣誉。舞蹈《老姐妹》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群星奖”银奖,能够在同一届大赛中摘金夺银实属罕见,这充分显示了我区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方面强大的实力,也因此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赞许和好评,为金牛区文化馆率先在全省荣获“国家一级文化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在第四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由区文化馆老年艺术团表演的舞蹈《云朵上的阿都》再次一举荣获四川省唯一一个金奖,为省、市、区争得了殊荣。此外歌曲《妈妈的日记》获第九届全国群星奖银奖;论文《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强化政府行为》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银奖;小品《妈妈》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铜奖;舞蹈《彝鼓声声》获四川省第十四届“群星奖”一等奖等奖项。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也是一项光荣的职责。我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此项工作,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篇3:省联社领导走基层访农户服务企业

雪域高原信合情

省联社党委书记蒋兆岗来到海拔3200米的香格里拉县联社小中甸信用社走访调研。在这个仅有4名党员的信用社召开了一场座谈会。蒋书记指出, 省联社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放在深入基层营业网点、走访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上, 把学习教育活动与“转作风、解难题”有机结合, 在网点建设“补课年”活动中, 着力建设配套设施完备、功能设计完整的乡镇营业网点, 进一步提高基层职工的生活质量, 真正让基层党员群众受益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想更好地为“三农”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必须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聆听客户的声音

省联社理事长万仁礼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红沙坡农户符德光家中, 了解城郊农户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逐年减少后的生产经营情况、创业发展计划和对农信社工作的建议;深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昆明华曦牧业公司的生产车间, 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经营规模、未来规划及与农信社的金融合作情况。万理事长要求农信社坚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 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 让农户和企业成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受益者。

金融服务接地气

篇4: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

一、批准单行条例不可等同于批准地方性法规

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第六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这些规定是重申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的原则不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原则;二是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原则。单行条例的制定也有两个原则,一是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原则;二是可以依法变通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原则。

制定单行条例是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权利;包含着地方性法规不具有的多方面的民族政策。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主要是为了保证地方更好地有效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事物,体现的是宪法“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单行条例的制定权,主要是为了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的是宪法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由于单行条例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民族性的,在审议时必须首先确认条例是否符合自治民族的特点,这是单行条例的重要的客观要件,当然也是批准单行条例的重要依据。由于单行条例可以对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变通,其变通的规定是否适当,也是单行条例客观要件之一。批准单行条例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为自治地方依法制定单行条例把好的最后一道审查关,也是验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能否依法履行这个权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批准单行条例时必须从制定单行条例的原则入手,把握住区分于批准地方性法规的根本不同,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绝不能简单地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

二、批准单行条例不可超出法律确定的范围

在全国人大七届至十一届二十五年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共批准的单行条例三百多部。可以说,凡是自治地方报请批准的单行条例,至今还无一不批准的例子。那么,用法律尺度衡量已批准的单行条例,可以准确地说,其中有些已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单行条例的范围。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其追根寻源,即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在认识和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也混同于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只注意到其内容与上位法是否相抵触,而忽略了批准单行条例与批准地方性法规的根本区别。

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立法法第六十六条都明确划定了制定单行条例范围,也就是说单行条例的内函是民族特点,其外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具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外延,不具备民族特点的内函,就不可称为单行条例,不是单行条例的条例(自治条例除外)又绝对不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单行条例是一种特殊的条例,内容与地方性法规不同,其形式上与地方性法规也大不相同。地方性法规的内容是广泛的,除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必须由国家制定法律的以外事项,地方性法规都可以制定;而单行条例的内容是有限的,相对来讲是单一的。地方性法规是经有立法权的人大常委会通过,单行条例必须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但事实上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条例不都是单行条例。法律只赋予了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批准其范围以外的条例是扩大了批准权,是与法律相悖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无可非议。另外,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意识扩大了批准权,在无形当中也是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客观上又导引了自治地方扩大了立法权限,如此循环发展,会使制定单行条例的工作逐渐偏离了法制轨道,这无益于法制建设,作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权力机关不应小视。

三、批准单行条例应当体现自治法精神

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是法定程序,同时也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用批准與不批准来衡量,而是在审议中如何掌握和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在单行条例中如何体现自治法的精神。

单行条例论其实质只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具有民族特点的;二是对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变通的。前者我国目前有几百部,而后者却是廖廖无几。有些具有自治民族特点的,而在单行条例中体现自治权的内容较少,至于变通的规定更是很难实现。按照立法程序,单行条例草案往往在报送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时,自治法一些有关对自治地方给予优惠和照顾的内容很难得到认可,对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变通的具体条款更是难以立足。还有些在自治地方报请批准的单行条例中是可以商议的条款,但只要是相关部门不同意,在审议中也是多数要求修改,甚至完全被删除。

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是尊重自治民族的政治,维护自治地方的利益,传承自治民族的文化,发展自治地方经济的一项重大的立法措施。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对自治地方依法制定单行条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是用政府规章、文件或是部门规定的“模具”来“盛装”单行条例的内容,有“棱角”的条款很难“入内”,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也往往忽略了单行条例的特殊性。笔者从多年民族立法体会中有一言之见:单行条例中凡是涉及自治民族特点的条款,只能帮助完善,绝对不可轻易删减;单行条例中凡是涉及上级相关部门权益的内容,只能帮助协调,不可轻易否认;单行条例中凡是涉及变通的问题,不可只注重相关部门的不同意见,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变通原则来衡量,只要是符合变通的范围,就要认真研究;只要变通的适当就要加以确认。

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立法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这两种有时间限定和无时间限定的区别,也充分说明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单行条例给予了更大的空间,对审议单行条例的具体条款更应持慎重的态度,对有些争议较大的事项以及涉及民族政策的条款不应急于下定论。既要充分听取自治地方的意见,又要注重相关部门的不同意见,一次会议难以决定的,也可以继续协调暂不批准,待下一次会议再确定。条例所涉及的相关部门,一是可以请到常委会上进行说明;二是也可以会后委托省人大专门委员会与其进行沟通协调;三是对达不成一致的重大问题,常委会应依照宪法、自治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因为批准单行条例审查其内容是法律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而并非简单的履行程序。也可以说,在批准后的单行条例中如果没有自治民族特点的内容,没有体现自治权的条款,没有自治法对自治地方的若干特殊照顾的规定,那么,虽然符合法律程序,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实施中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篇5:省贯彻巡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党内监督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省委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

省辖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党委实行巡察制度,建立专职巡察机构。巡察是巡视监督向市县的延伸。

巡视、巡察机构负责对同级党委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巡察监督,形成全省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上下一盘棋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

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

第三条

巡视、巡察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化政治巡视,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着力发现问题,发挥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纪挺法前;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机构设立

第五条

省委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省巡视工作。接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省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所辖区域的巡察工作。接受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六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省委巡视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七条

省委设立若干巡视组,承担巡视任务。巡视组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县党委设立若干巡察组,承担巡察任务。巡察组向同级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节

巡视、巡察机构职责

第八条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贯彻中央、省委和同级党委有关决议、决定;

(二)研究提出巡视、巡察工作规划、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

(三)听取巡视、巡察工作汇报,审定巡视、巡察反馈意见;

(四)研究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分类处置,提出问题整改及问题线索移交办理的意见和建议;

(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和“五人小组”报告巡视、巡察工作情况;

(六)对巡视组、巡察组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七)研究处理巡视、巡察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市县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加强综合统筹,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分类实施。

省辖市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党委巡察工作的领导。

第九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的职责是:

(一)向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传达贯彻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二)统筹、协调、指导同级党委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三)承担政策研究、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工作;

(四)对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以及巡视、巡察移交的事项进行督查、督办;

(五)配合有关部门对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和管理;

(六)负责巡视、巡察宣传和信息管理工作;

(七)办理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节

巡视、巡察机构工作人员

第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同级党委组织部和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视、巡察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第十一条

省委巡视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省委工作部门副职。

市县党委巡察办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正职,副主任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副职。

第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视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厅级领导干部担任。

市县党委巡察组设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由市县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巡察工作需要一次一授权。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与同级党委工作部门领导职级相同的领导干部担任。

第十三条

巡视组、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是落实巡视、巡察监督责任的第一人。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省委巡视机构设厅级、处级巡视专员和其他职位。巡视专员为领导职务。

市县党委巡察机构设置相应级别的巡察专员和其他职位。

第十五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四)熟悉党务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沟通协调、文字综合等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

选配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标准条件,对不适合从事巡视、巡察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第十七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需要,可以借调、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巡视、巡察工作。借调、抽调人员在巡视、巡察期间由同级党委巡视办、巡察办和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共同负责管理并对工作表现作出鉴定。

建立巡视、巡察人才库。根据工作需要,每轮巡视、巡察前从巡视、巡察人才库中抽选人员参加巡视、巡察工作。多渠道选配熟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检察、信访、财政监督、公安等业务的专业人员充实人才库。全省巡视、巡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第十八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由编制所在单位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第十九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建立党的组织。巡视办、巡察办负责同志兼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巡视、巡察期间,巡视组、巡察组成立党支部,巡视组、巡察组组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巡视、巡察机构应当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问题发现率、问题线索成案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提拔使用巡视、巡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干部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所在巡视组、巡察组实施问责。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机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作用。

第三章

巡视、巡察范围和内容 第一节

巡视、巡察对象和范围

第二十二条

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是:

(一)省辖市、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

(二)省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省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委要求巡视的其他单位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三条

省辖市党委巡察组的巡察对象和范围是:

(一)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巡察的县(市、区)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其他县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

(二)市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市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省辖市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对象范围主要是:

(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成员;

(二)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县(市、区)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派出机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县(市、区)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行政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五)县(市、区)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二十五条

省市县党委每届任期内,对规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巡察至少开展1次。

第二节

巡视、巡察内容

第二十六条

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对巡视、巡察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其他党内法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

(二)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

(三)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以及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

(四)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

(五)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党委巡察组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基层党的建设缺失、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突出问题;

(二)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问题;

(三)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

(四)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

(五)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等问题;

(六)侵占集体财务、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

(七)县(市、区)党委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巡察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巡察。

第四章

工作方式和权限 第一节

巡视、巡察工作方式

第二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一)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与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

(三)受理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四)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五)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六)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召开座谈会;

(八)列席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有关会议;

(九)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十)以适当方式到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下属地方、单位或者部门了解情况;

(十一)开展专项检查;

(十二)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十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

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上述第(四)、(五)、(十一)和

(十二)项方式开展监督,应提出书面申请,由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按规定报批后,提请有关部门按程序协助办理。

第二节

巡视、巡察工作权限

第三十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依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不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作个人表态。

第三十二条

巡视组、巡察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的下列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一)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同级党委管理的其他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

(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

(四)巡视、巡察工作人员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严重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等问题;

(五)巡视组、巡察组认为应当及时报告的其他事项。

特殊情况下,省委巡视组可以直接向省委书记报告;市县党委巡察组可以直接向本级党委书记报告,或向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十三条

巡视、巡察期间,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巡察组可以将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政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一节

巡视、巡察准备

第三十四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每年初提出巡视、巡察工作建议方案,确定巡视、巡察的对象、批次和时间安排,经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同级党委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开展巡视、巡察前,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了解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情况。

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及其他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十六条

巡视组、巡察组结合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历史文化特点、社会反映热点和行业廉政(廉洁)风险点,对收集和了解到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制订工作方案。

第三十七条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组务会制度,巡视、巡察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经组务会研究决定。

巡视组、巡察组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负责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协调相关事宜,配合组长、副组长做好日常工作。

第三十八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协助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沟通联络,筹备工作动员会,协调做好后勤保障等进驻准备工作。

第二节

开展巡视、巡察了解

第三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进驻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后,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通报巡视、巡察任务及明确有关规定要求。

第四十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要按规定以印发党内文件等形式通报巡视、巡察有关情况。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内部网络等渠道公布巡视组、巡察组进驻消息和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第四十一条

巡视组、巡察组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权限,开展巡视、巡察了解工作。

巡视组、巡察组对反映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线索,可以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节

报告巡视、巡察情况

第四十二条

巡视、巡察了解工作结束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形成巡视、巡察报告,如实报告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第四十三条

建立组办会商巡视、巡察报告机制。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及时与巡视组、巡察组对接,对巡视、巡察报告的政治定位、专项问题的精准度和深度、提出意见建议的可行性进行会商。

第四十四条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巡视、巡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派出巡视、巡察组的党组织决定。

第四十五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应当及时召开“五人小组”会议,听取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每轮巡视、巡察情况汇报,对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第四节

反馈巡视、巡察意见

第四十六条

经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同意后,巡视组、巡察组应当及时向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第四十七条

反馈相关巡视、巡察情况要分层次进行,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时,除涉及本人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原则上都要反馈,督促其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向领导班子反馈时,要对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提出明确要求。

第四十八条

根据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将巡视、巡察的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及其职能部门。

第五节

移交巡视、巡察问题和线索

第四十九条

巡视组、巡察组要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分类,做到对象准确、内容完整、材料完备、手续齐全。属于巡视、巡察范围受理内的问题,填写相关表格,建立台账,移交同级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不属于巡视、巡察职责范围内的信访等问题,在转有关部门处理时,逐件登记并履行签收手续,移交目录要留底备查。

第五十条

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作出分类处置的决定后,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移交:

(一)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

(二)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移交有关组织部门;

(三)其他问题移交相关单位。

第五十一条

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收到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或者线索后,应当优先办理,及时研究提出谈话函询、初核、立案、暂存、了结或者组织处理等意见,并于3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反馈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

第五十二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应当把巡视、巡察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巡视、巡察期间,被巡视、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不作调整。特殊情况,应当听取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纪律审查或组织部门考核调整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使用时,若涉及到已巡视、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听取相关巡视组、巡察组的意见。

第六节

巡视、巡察整改和督查

第五十三条

被巡视、巡察单位党组织收到巡视组、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应当认真整改落实,并于2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报送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巡视组、巡察组负责审核整改报告和公开的整改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在收到1周内应明确提出。

第五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签字背书,对整改情况报告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五十五条

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应当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以下方式,了解和督促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并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一)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和巡视组、巡察组与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同步建立整改台账,定期对照检查,办结销账;

(二)省委巡视办、市县党委巡察办会同巡视组、巡察组采取适当方式对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工作不力、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地区(单位)以专项巡视的方式开展“回头看”,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直接听取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有关整改情况的汇报。建立巡察发现属上级管理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上报制度、巡察移交问题和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第五十六条

巡视、巡察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第五十七条

巡视、巡察工作资料应当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第六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五十八条

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和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切实加强对巡视、巡察工作的领导。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开展巡视、巡察监督工作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的;

(二)不重视巡视、巡察成果的运用,特别是对巡视、巡察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压案不查的;

(三)派出巡视组、巡察组的党组织届内无特殊原因未完成巡视、巡察全覆盖任务的;

(四)对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条

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信访等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如实向巡视组、巡察组介绍情况,瞒报真实情况、数据的,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数据,影响巡视、巡察工作正常开展的;

(二)对巡视组、巡察组提请予以协助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或者故意拖延,影响巡视组、巡察组对有关问题深入了解的;

(三)对巡视、巡察移交的问题和线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的,或者研究办理无故拖延的,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不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条

巡视、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的;

(二)不如实报告巡视、巡察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

(三)泄露、扩散巡视、巡察工作秘密的;

(四)工作中超越权限,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巡视、巡察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有违反巡视、巡察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巡察监督,积极配合巡视组、巡察组开展工作。

党员有义务向巡视组、巡察组如实反映情况。

第六十二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该地区(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拒绝或者不按照要求向巡视组、巡察组提供相关文件材料的;

(三)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人员干扰、阻挠巡视、巡察工作,或者诬告、陷害他人的;

(四)对巡视组、巡察组的反馈意见,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存在的问题,或者不按照要求整改的;

(五)提交的整改情况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情况报告内容不实,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拒绝对整改报告真实性签字背书进行承诺的;

(六)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打击、报复、陷害的;

(七)其他干扰巡视、巡察工作的情形。

第六十三条

巡视办、巡察办履行综合协调、沟通衔接、督促整改等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十四条

被巡视、巡察地区(单位)的干部群众发现巡视、巡察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六十条

所列行为的,可以向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巡视办、巡察办反映,也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直接向有关部门、组织反映。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委负责解释,具体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巡视办承担。

第六十六条

篇6:省基层法律服务条例

现根据《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迎检方案的要求,将我局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我局将普法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由副局长分管,由宣教科具体负责,做到普法工作有专门的领导抓,有专人具体负责,职责明确,保障有力。

(二)普法形式的创新方面:我局积极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12.4”法制宣传,同时,突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中心,开展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普法宣传活动。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橱窗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普法,通过现场咨询、专题文艺晚会、网上知识竞赛、电视台公益广告及图片展览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活动期间共张贴宣传标语45条,悬挂宣传画315套,举办专题文艺晚会9场,向辖区群众派发了法律法规汇编1500册及安全知识读本宣传资料近5450本。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我局组织本单位人员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同时,认真开展全区安全生产普法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局以来,我局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公务员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违法犯罪行为和重大的因违法决策造成的失误。辖区群众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崇尚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

上一篇:钱伟长经典名言下一篇:春季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