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2024-04-29

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精选8篇)

篇1: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龙泉市医疗卫生行业及工作人员

行 为 规 范 准 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卫生行业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依法执业行为,强化医疗卫生责任意识,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自觉接受社会、群众、舆论的监督,促进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根据卫生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规范对象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坚持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执业。

第二章卫生行政部门行为规范

第四条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第五条坚持依法、公开、公正、效率、回避的原则。卫生管理与执法工作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教育和惩罚相结合。

第六条加强对卫生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第七条廉洁行政、秉公执法,不循私谋私,假公济私,严禁卫生执法单位以各种名义借用或占用被监督单位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住房、报销各种费用。

第八条严禁卫生执法单位以出书、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谋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第九条严禁借会议、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擅自组团出国出境、在国内旅游和在风景名胜区开会。

第十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收支两条线规定,严禁建立小金库。

第十一条严禁利用部门权力违反国家规定制定部门性规定、政策,谋取部门利益,加重企业负担。

第十二条严禁卫生执法单位利用权力与被监督单位进行利益交换,谋取部门不正当利益,损害国家利益。

第十三条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卫生执法形象,为保障全市人民的健康尽职尽责。

第十四条卫生执法单位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评议考核、损害赔偿等制度规范,自觉接受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程中的错误。

第十六条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下列方式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一)进行全面或专项执法检查;

(二)定期进行执法情况汇报总结;

(三)进行行政复议;

(四)根据有关组织、人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进行调查;

(五)发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执法行为有错误时,应责令改正或直接撤销。

第三章医疗机构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严禁医疗机构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擅自提高标准加价收费。

第十八条严禁医疗机构私设“小金库”,取消科室经济承包的收入分成办法,医疗机构内部一切财务收支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九条严禁医疗机构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与科室、个人收入挂钩。

第二十条严禁医疗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避集中招标或不按合同采购、使用招标药品。

第二十一条严禁医疗机构接受医疗设备、器械、药品、卫生耗材等生产、经销企业或代理商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当利益。

第二十二条严禁医疗机构使用假劣药品或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第二十三条严禁医疗机构出租、租赁科室,违规合作经营医疗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购买大型医疗设备。

第二十四条严禁医疗机构非法融资、拆借,或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委托转借款等。

第四章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做到: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履行领导职责,做到懂专业、会管理、办实事、求实效。

(二)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即: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

(四)严格执行“八项要求”即:(1)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2)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3)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4)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5)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6)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7)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8)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

第二十六条卫生执法人员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执法中应当做到:

(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实事求是;

(二)忠于职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风纪严谨,证件齐全,着装整齐,文明执法,恪守职业道德;

(四)遵守监督执法程序、标准、规范和制度;

(五)取证及时、完整,方法科学,手段合法;

(六)执法文书书写规范,手续完备;

(七)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义务;

(八)不与被监督者建立经济关系,不担任被监督者的顾问或在被监督单位兼职;

(九)遇有与被监督者有直接利害关系或其他有碍公正执法情况时,应当回避。

第二十七条卫生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准有以下行为:

(一)索取被监督单位的财物;

(二)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三)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四)失职渎职,包庇纵容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要做到:

(一)认真执行医师查房制度。严格执行首诊、首见、首问、首接负责制。

(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单病种额度控制和辅助检查规定。

(三)对待病人无论亲疏,一视同仁。避免发生因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周到、措施不及时、违反操作规程 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四)认真负责,精心诊治,严格执行医疗规程。

(五)实行保护性医疗,保守病人秘密,不准泄露病人隐私。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不准有以下行为: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索要、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宴请、物品和“红包”(现金、有价证券、信用卡、购物卡等)。

(二)医务人员故意刁难、推诿病人,滥开处方、滥开检查单。

(三)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器械、药品、卫生耗材等生产、经销企业或代理商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当利益。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有下列违法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除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外,还要根据情节给予离岗、下岗、解聘、停职、清理出执法队伍等处分:

(一)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对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损失,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玩忽职守,贻误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贪污、挪用、盗窃国家财产,行贿、受贿的;

(四)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财产影响恶劣的;

(五)违反民主集中制,不服从上级决议、命令,压制批评意见,打击报复的;

(六)违反工作纪律,旷工,不服从分配,消极怠工,不完成工作的;

(七)滥用职权,向被监督单位索取财物、吃、拿、卡、要,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

(八)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嫖娼、吸毒、赌博、搞封建迷信、色情活动的;

(九)拨弄是非,造谣诬告,破坏团结,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的;

(十)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十一)泄露国家机密,违反工作纪律,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三十一条办理各种许可证、证明,符合条件,手续完备,证件齐全,故意刁难、不予受理或不予核准的,给予警告,并做书面检查;造成严重后果的,调离执法岗位。

第三十二条办理各种许可证、证明,超过法定期限不予答复或未办理完成的,给予警告,并赔礼道歉。

第三十三条不认真审核有关手续、证件或不履行法定程序而错发有关许可证、证明的,做出书面检查,并给予警告;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评为不合格公务员、调离执法岗位或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十四条违反有关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许可证、证明的,做出书面检查,并给予警告;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收受贿赂,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五条不及时受理群众举报,造成不良后果的,做公开检查,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评为不合格公务员。

第三十六条卫生执法人员作风蛮横,冷硬推拖,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或造成严重影响的,视不同情节给予书面检查、评为不合格公务员并调离卫生执法岗位的处分。

第三十七条卫生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的给予行政处分,调离执法岗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不执行有关收费标准,私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责令改正,退还多收费用,视不同情节给予责任人警告、评为不合格公务员、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十九条卫生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同时要对责任人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第四十条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自行收缴罚款、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收据或不出据收据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截留、私分或变相私分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为牟取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移交或以罚代刑,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卫生执法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根据不同情节和危害后果,分别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卫生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从重处分:

(一)共同违纪中负有主要责任的;

(二)同时犯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的;

(三)认错态度不好,订立攻守同盟,伪造、销毁、藏匿证据,拒不改正错误的;

(四)包庇同案人的;

(五)屡教不改,已因执法过错给予两次警告以上处分的。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违反本《准则》第三章和第四章二十九条规定的,做出下列处理:

(—)医务人员违反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晋升资格或缓聘、解职待聘、解聘、开除公职、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

(二)执业医师违反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或吊销其执业证书的处罚。

(三)对个人收受“红包”、回扣,金额不足100元的在本单位进行通报批评;100元以上不满300元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定职称资格;300元以上不满500元的给予停职、待聘、解聘;500元以上不满1000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1000元以上不满2000元的,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吊销其执业证书;2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撤职、党内撤职、留党察看处分,同时吊销其执业证书;5000元以上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以上处理附带退还钱财,并对主管人视情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

(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患者推销、代销卫生材料、器械、药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或要求患者到其指定药店购药,从中提取费用的,以收取“红包”、回扣论处。

(五)医疗机构或科室违反规定设立开单提成的,免除其主要负责人职务,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对严重违反规定,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第六章实施与监督

第四十六条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准则》的贯彻实施。全系统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本《准则》。

第四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是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做到统筹兼顾、齐抓共管,要置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社会团体、公民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准确、高效和行业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投诉和监督。

第四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召开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单位、行风监督员和群众代表对《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

第五十条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行风责任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及办事机构,形成党组(委)统一领导,成员分工负责,医政、监督、计财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纪检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定期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准则》认真实施。

篇2: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医 院(甲方): 科室责任人(乙方): 医 护 人员(丙方):

加强医疗服务中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规范约束医务工作者的活动行为,严格贯彻“九不准”规定落实路径,杜绝任何以医谋私的不法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经院务会研究,特签订此责任状。

第一条:全体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第二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以任何理由暗示、索要或接受病人及家属的红包、物品和“吃请”等。经查实一次扣当月绩效工资并处以1000元罚款。

第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有参与药品促销行为,严禁接受药品、医疗设备、器械、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经发现按照相关规定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四条: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发现开大方、乱开方等处以500元罚款。

第五条:严格执行医保有关医疗服务方面的政策、规定、用药目录和价格。不得推诿患者或介绍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及购药(除特殊病种),发现一次扣当月绩效工资并处以200元罚款,第二次扣除当年所有绩效工资。

第六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因医院设备、技术条件所限,需转诊,须由科主任或业务院长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转诊。医务人员未经医院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为其他医疗机构介绍患者经查实第一次扣除当月绩效工资,第二次解聘,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未经备案许可,经查实医务人员有院外行医,发现一次停发当月绩效工资,待岗半年,第二次给予解聘。

第八条:医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收取诊查费、挂号费、检查费者,经查实第一次给予警告及扣除当月绩效工资处分,第二次解除劳动关系。

甲方(代表人): 乙方(科室责任人): 丙方(医护人员):

篇3: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融资

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延续了2014年的热度, 融资额和融资项目数在201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经媒体披露, 2015年1月~7月, 在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地市场, 共有47个较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获得融资, 总金额近百亿人民币。此外, 相信尚有大量未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注:根据披露金额, 汇率按照美元:人民币=6.2:1换算。)

整体而言,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客户群主要有消费者、医疗机构、医生和药店等四个服务群体, 消费者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产品的主打人群, 在线医疗平台仍然是大赢家。在中国, 综合疾病和母婴领域仍然是融资热点, 其中快乐妈咪、天使医生、康大预诊、医信科技、贝联科技等五个项目都致力于母婴硬件或母婴垂直;另一个融资热点是医药保健品电商, 其中七乐康、药品终端网、呀!苹果、快方送药等四个项目都着力于此。而在美国, 与医保相关的项目备受青睐, 包括Collective Health、Oscar Health Insurance、Stride Health等三个项目。

美国Jawbone在本轮融资金额高达18.6亿人民币 (3亿美元) ,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 其产品是活动跟踪器 (智能手环) 和其他消费电子设备。Jawbone总计已经筹集到7亿美元。这笔融资使Jawbone市值达到约30亿美元。与此同时期, 中国融资额最高的项目是“呀!苹果”, 隶属北京呀苹果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保健品类垂直电商平台, 主营品为全球各地保健品;本轮融资为A轮, 高达3.1亿人民币 (5000万美元) 。融资最少的是中国医图, 目前处于天使轮, 是专业的医生图片社区;其产品在今年年初上线, 初期以医学专业学生居多, 最近则越来越多的主治医生。团队计划在年内完成A轮融资。

除了中国和美国, 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投向了人口大国印度。

按月统计国内外融资额情况, 融资额在5月达到峰值, 随后开始有所下降。

按月统计国内外融资项目数量, 总体而言海内外项目数也在5月达到峰值, 随后开始趋于平缓。

综合来看, 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在2015年1季度仍然保持了旺盛增长的势头, 但从2季度开始, 无论从融资额还是融资项目数来看, 增长都趋于平缓。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 资本寒冬随时可能不期而至, 靠融资“烧钱”或不可持续。对行业创业者来说, 要保持创业进取的热情, 同时尽早未雨绸缪, “高筑墙, 广积粮”。毕竟, 在寒冬中真正剩下来的赢者, 一定是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或产品的公司, 而不是仅仅“活着”。

参考文献

篇4: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广告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是随时能见,随处可见。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自制的宣传册、网络等,都时常有医疗广告的身影。可见,不管其影响和社会效果如何,医疗广告都已经在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中规范医疗广告最直接最具体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部门规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在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其立法依据是《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其所指的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广告法》中所指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1 深圳市医疗广告的现状

据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提供的《深圳市医疗广告监测报告》(2012年第4期)显示,2012年4月1日-4月30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通过“医疗广告自动监测系统”对32个电视频道、16个广播、5家平面媒体,共53家媒体开展医疗广告监测。共监测到25家医疗机构通过24家媒体发布医疗广告8152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310次,违法率28.34%,涉及16家医疗机构和19家媒体。其中从违法医疗广告载体分析来看,按发布次数统计,电视媒体发布医疗广告4955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05次,违法率为4.14%,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8.87%;广播媒体发布医疗广告3111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054次,违法率为66.02%,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88.92%;平面媒体(报纸)发布医疗广告86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51次,违法率为59.30%,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2.21%。

利用电视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6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37.5%;利用广播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3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18.75%;利用平面媒体(报纸)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14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87.5%。统计表明,平面媒体(报纸)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涉及的医疗机构数量最多,违法率低;电视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涉及的医疗机构数量次之,违法率最低;广播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涉及医疗机构数量最少,违法率最高。

当然,上述数据只是表明深圳市2012年4月份的医疗广告的整体情况,由于医疗广告的发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会有所不同,所以,如要给深圳市医疗广告市场作个整体性总结性的评价,必须结合全年甚至近几年的数据方可进行。

2 违法医疗广告存在的原因简析

2.1 部分单位与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一些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见利忘法,特别是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非法医疗广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广告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私自更改或者授意广告经营者更改经过批准的广告样件;一些广告经营者向广告发布者随意提供未获得广告批准文书的广告样本、虽经批准但广告主私自更改的广告样本、或者根据广告主的授意或者默许更改的广告样本;不少广告发布者对广告主或者广告发布者提供的广告样本,未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或者未进行审查就予以发布,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2.2 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关于医疗广告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部门规章第一条中说明该规章的立法依据是《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对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行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种类,此规定由于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操作性不强,现实中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條的规定对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行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多。另外该部门规章虽然规定了工商行政机关可以对有关当事人处以罚款的职权,但没有明确规定卫生行政机关对医疗机构非法发布医疗广告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种类,不能不说是另一重大瑕疵。当然,监管部门可以依据《广告法》的规定(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等)对有关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深圳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近些年对有关当事人因为非法医疗广告处以罚款的案件鲜有报道。

另外,《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后,并未明确废止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条例》,而该条例又授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1988年、2004年先后根据此授权制定了《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4年制订的《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造成同一个行为多个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的现状,既不利于执法部门操作,也不利于行为规范通过法律来调整的统一性、有效性。

2.3 有关当事人的违法成本较低。现实生活中卫生行政机关对非法医疗广告的广告主处以罚款的案件不多,处以警告的最多,处以责令其停业、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很少。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更是微乎其微,媒体报道2006年11月2日,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广告案中的两名直接责任人杨国坤、杨文秀被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并正式执行逮捕,二人均涉嫌虚假广告罪。据了解,以此罪名批捕犯罪嫌疑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属首例。虚假广告罪形同虚设,不能有效震慑违法者。医疗机构利用非法医疗广告获得的利益通常远高于其违法成本,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医疗广告市场的“繁荣”。

2.4 审查监督体制不能适应当今医疗广告市场监管的需要。(1)存在监管权部门分割的局限。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照此规定,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管。这种多重监管、多头执法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监管职权的分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于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卫生行政部门相比稍显逊色,在日常监督中对医疗广告是否违法进行判断会遇到一些障碍,加上多部门协作执法的力度还不够,对非法医疗广告的打击和查处仍需要加强。(2)存在医疗广告审查和监管部门分开的局限。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医疗广告申请的受理与审查,但日常监管部门却是县级和地级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很少。此种设置不利于医疗广告和规范化管理。

3 加强和改进医疗广告监管的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分工。一是建议修订我国的《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法律的作用之一是规范社会管理的,当法律难以或者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时,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增设对医疗机构非法发布医疗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处以罚款的规定。二是建议对医疗广告的审查权设在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三是建议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和警告、罚款、停业的处罚集中在工商行政部门,能有效避免出现同一非法医疗广告案件的违法当事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只有部分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形。若医疗机构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情节严重需要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卫生行政部门再进行查处。

3.2 加大对非法医疗广告发布者、经营者和查处力度。目前,医疗机构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最多的仍是警告类处罚。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处罚医疗机构而不能处罚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加上缺乏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卫生部门处罚医疗机构后并没有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使得本应承担相应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常常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由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违法成本低甚至没有违法成本,势必导致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少有顾忌。要重点加强对非法医疗广告的发布者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处罚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8〕38号)文件的要求,对医疗机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受到两次以上警告处罚仍拒不改正的,或因违法发布医疗广告使患者受到人身伤害或遭受财产损失的,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公示力度,防止群众上当受骗。

3.3 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辨别能力。医疗服务事关广大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广告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受公立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医疗机构知名度认知度大小不同、医疗技术水平存在高低之分、医疗设备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等原因的影响,市民会因个人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求医问药,在就诊选择医疗机构时可能会受到医疗广告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医疗服务公益广告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自觉抵制和区分非法医疗广告的意识和能力,使其不被非法医疗广告宣称的服务所蒙骗。

3.4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查处手段。医疗广告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似乎并不过分。這就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要不断创新的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查处此类违法行为的能力,加大查处的力度。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目前能够对32个电视频道、16个广播、5家平面媒体,共53家媒体开展医疗广告监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时社会的发展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适时扩大监测的宽度和广度,网络等新媒体、杂志、刊物等平面媒体也应纳入监测,监测的媒体数量适时增加,才能更有力地震慑医疗广告方面的违法行为。若有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其他违法行为的,还要请求工商行政部门对违法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要加大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加强信息互通和案件移送工作,把非法医疗广告的发生率降低最低,直到其无处遁形。

篇5: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并要求各制药企业必须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完成认证,达不到GMP要求的制药企业将“出局”。

2009年12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管理办法(试行)》,并确定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发布《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

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制定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在通知中也明确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生产企业申请植入性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时,应当按要求提交经检查合格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结果通知书》,其他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按现有规定进行。”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对医疗器械生产全过程控制,保障医疗器械安全

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和国际上评价医疗器械质量的基本内容。发达国家不仅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产品能否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对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已从产品上市前审查逐步向产品生产过程监管转移。美国1978年施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6年对质量管理体系单独立法,公布了《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QSR),并作为强制执行的要求。日本从1999年将医疗器械GMP确定为核发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欧盟也明确规定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并将其作为产品上市前控制的主要手段。

制定《规范》有三个依据,一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第十九

条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场地、环境、设备、检验机构做出了规定,《规范》则将《条例》第十九条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审查要求。二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了国家局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三是《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八条、第十三条规定申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应当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检查。YY/T0278-2003;ISO13485-2003作为制定《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基础性的指导文件。

《规范》GMP内容简介:

《规范》全文共十三章六十九条。分

别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资源管理;第四章文件和记录;第五章设计和开发;第六章采购;第七章生产管理;第八章监视和测量;第九章销售和服务;第十章不合格品控制;第十一章顾客投诉和不良事件监测;第十二章分析和改进;第十三章附则。从章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规范》强调的是对产品实现全过程风险管理。所以,在《规范》的总则里指出,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熟悉ISO13485的人更可以看出,《规范》在整体结构上与ISO13485相近,也包含了ISO13485的内容,但《规范》从硬件设施、管理、验证活动方面做了更具体的规定,更是融入了法规要求,如不良事件

监测等内容。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构成有八个重要要素,即7M1I:资金(money):企业的血液;市场(market):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manpower):企业的心脏;机器设备(machine):企业肌肉;材料(material):企业的食粮;管理(management):企业的血脉;技术(method):企业的大脑;信息(information):企业的神经。而《规范》正是从这八个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综观《规范》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文件记录及生产过程的控制。

一、从生产企业的管理职责到分析和改进,《规范》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

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第四条);

2、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的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第十条);

3、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第十五条);

4、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第二十五条);

5、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确定所需要的监视和测

量活动,配置相应的装置,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第四十一条);

5、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生产企业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第五十一、五十二条);

6、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的要求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程序并形成文件,明确不良事件管理人员职责,规定不良事件收集方法、报告原则、上报程序和时限(第五十七条);

7、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收集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包括

反馈、产品质量、市场信息及供方情况(第五十九条);等等。

二、尤其是最受企业关注的生产管理(第七章),《规范》的要求非常严格、细化:

1、生产企业应当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实施所有生产过程;

2、生产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并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3、生产企业应当使用适宜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监视和测量装置,并确保其得到控制;

4、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保持每批产品的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当满足医疗器械可追溯性要求,并标明生产数量和入库数

量;

基于以上,我们除认真研读《规范》文本之外,还应根据要求落实到生产管理上。

通过阅读和理解《规范》全文,基于咱们公司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1、人才储备乃当务之急 摘录:

第四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七条 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具有

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八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解读:

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行业,企业除了对产品研制、注册等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较为重视之外,很多企业的生产基本处于自主运作状态。翻阅《规范》就会发现,其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要求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标准,并对相关质量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因此,围绕保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这条主线,《规范》对质量的要求可谓是重

中之重。

因此,落实《规范》除需要技术指导人员之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研制到产品出厂的全程都需要设立特定的技术乃至尖端技术岗位。而从目前医疗器械专业技术人才市场来看,在短期内增设成倍的技术岗位,而一些特定岗位还需要在岗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所以人才短缺在一段时期内必然成为定局。在人才培养周期一定的情况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会很快演变为对人才的争夺,因此及早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工作是企业需要马上着手去做的事情。

可以肯定的说,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想要通过《规范》,并继续做大做强,过不了人才这一关,只有惨遭淘汰这一个

结局。

2、边整边改,尽快达标 摘录:

第十五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第二十五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采购产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时,采购产品的要求不得低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生产企业应当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实施所有生产过程。

解读:

从摘录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规范》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技术、生产、供销、服务等流程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旨在强化对流程的管理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企业正常有序运行。

《规范》对关系到产品质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责任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从研制生产到产品销售,《规范》都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文件资料,并做到相互印证,有据可查。因此,如何保证通过真实性、准确性、整体性的文件记录,达到企业通过《规范》并坚持按《规范》运作的目标,也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接下来必然面对的又一难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上述的技术、管理人才之外,企业相关人员还应尽快熟悉掌握《规范》规定 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并迅速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是企业规范运作的必由之路。而在时间紧、标准严、信息化程度高的情况下,规范运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公司必须尽最大努力缩短与《规范》的差距,通过一段时期内的边整边改,力争在《规范》正式施行前基本满足和适应《规范》的相关要求。

3、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 摘录:

第二十四条 生产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第五十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保持销售记录,根据销售记录应当能够追查到

每批产品的售出情况。

第五十三条 在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生产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解读:

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的严格控制和追溯,在《规范》的每一章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通过《规范》并按照《规范》运行的企业,任何时候都要对自身可能存在或业已产生的产品质量风险做到有据可查,并对此做出相应评估及承担应负的责任。即使风险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也会给企业造成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影响产品在风险消除后的市场销售,还会在一定范围内给企业信誉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造成的风险足以让企业

失去承受能力,企业不仅要受到相关法规的处罚,还将面对各方的索赔。此种后果难以想象,最严重的只剩下破产倒闭一条路。

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各类风险,增强企业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既是《规范》的原则要求,也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难关之一。

“惟有实行全程风险管理,才能确保产品安全。”

篇6: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树立医疗卫生行业新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责任追究制度

1、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口头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

2、在执行树立医疗卫生行业新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工作中,有对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而不组织检查考核,对各项目标和规章制度不督促落实的,或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不问不管等情形之一者,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或上报组织处理。

3、责令写出书面检查以上的处理情况的有关资料和手续装入该干部廉政档案。

4、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在进行考核和监督中,对认为有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责任制的干部职工,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

篇7: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在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方面,《规范条件》提出,钨矿山采选、冶炼、加工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开采钨矿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遵守矿产资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产资源规划及相关政策。采矿权人应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采矿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矿山建设和开发,严禁超总量控制指标开采、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露天开采矿山建设规模不得低于15万吨矿石/年,地下开采矿山建设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矿石/年,服务年限均应在以上。

在质量、工艺和装备方面,《规范条件》提出,钨矿山采选、冶炼、加工企业应建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新建、改造及现有钨矿山采选项目应采用适应开采规模和适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先进适用采矿方法,鼓励采用露天陡帮开采、井下全尾砂充填处理采空区采矿方法,应采用大型先进节能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淘汰落后的人工清渣出矿开采、手工分选工艺。根据矿石种类和成分,采用先进适用的选矿工艺,鼓励采用柱式浮选等先进工艺和装备,提高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在能耗方面,《规范条件》提出,钨矿露天采矿吨原矿综合能耗不高于1.2千克标准煤,坑采采矿吨原矿综合能耗不高于2.8千克标准煤,吨选矿处理综合能耗不高于1.7千克标准煤。

在环境保护方面,《规范条件》提出,钨矿山采选、冶炼及加工企业应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所有新建及改造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生产项目未经环境保护部门验收不得正式投产。钨矿山开发要注重土地和环境保护,根据“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障金制度,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该规范条件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

附:《规范》全文

篇8:医疗行业行为规范1

《规范》要求:(1) 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2) 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3) 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规范》对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 卫生和社会责任以及监督与管理进行了规定。

上一篇:我创新作文汇总下一篇:励志向上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