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郑成功 教学设计

2024-04-12

2郑成功 教学设计(共8篇)

篇1:2郑成功 教学设计

《郑成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研究、模式开发日指导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凸现出来。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设计就是以小学语文第九册26课《郑成功》为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郑成功》这一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郑成功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6课教时: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以及他建设台湾的功绩。B、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网上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能力。B、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以及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B、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胜利收复台湾的经过,突出了战斗的激烈及官兵的英勇顽强。二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开办学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但课文涉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学生仅仅依据课文中描述很难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困难,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超媒体组织教学内容,把课文涉及到的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其中,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主地开展学习,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从而克服本课教学的最大障碍。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他是怎么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从而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土的传统,郑成功是一个杰出代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课学习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而且他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又相差甚远,课前老师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缺少建构的旧知,也就很难仅仅从文章本身的叙述中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联系到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易被具体生动的内容所吸引;爱发表见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已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针对以上特点我认为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网络媒体设计:

考虑到学生缺乏对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让他们仅仅凭借课文的叙述很难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因此我课前利用Dreamweaver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郑成功》,在网站中我整合了与课文有关的台湾历史、台湾概貌、郑成功生平等知识,其中包括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等多种信息。共分以下几个栏目:

“英雄故事”主要介绍郑成功的生平故事,使学生对郑成功有全面的了解。“话说台湾”介绍了台湾的相关信息。

“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课文中描述场景的视频信息,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读议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舞台,为协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我还在网站中设计制作了三套检测题:a课前自测;b课堂测试;c课后延伸。其中a和b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习自查和课堂学习效果自测之用。c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后收集资料,完成介绍名人的电子小报作品,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这样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置,拓展了学生眼界,为学生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五、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主线,辅以讨论、协作和个别辅导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体验获得成功后的欢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2:2郑成功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成功(季羡林)教材分析:

《成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的读书方法是:学学牛吃草。因此学习本文时,引导学生对于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含英咀华,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作为著名学者,作者对成功的理解其实很平常,这中间有很多体会是不用细说的。本文以作者个人经历说道理,在充分的比较之下,突出了问题的关键,指出无论治学还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论述时用的是谈话的方式,却并不随便,举重若轻,从容不迫,分寸感强。设计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具体方法有:①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②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③对话教学: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④赏识成功教育。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内涵。

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理解重点语句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治学观点,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学习重点: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2、积累文中的成语及关于成功的名言在摘抄本上。

3、教师制作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情述说,导入新课

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残奥会已经相继闭幕,运动健儿们用汗水与心血为我们 换来了枚枚金牌,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者。那如何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又“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一课。

板书课题:成功

二、走近作者:

(因为初二学过季羡林的一篇《幽经悲剧》,对于作者并不陌生,所以指名学生口头简介作者,应有所知。)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1917年6岁时赴济南求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1946年从德国学成回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创办了东语系。作为世界上极少数精通梵巴语、吐火罗语的学者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虽然他大半生都生活在外面的世界,但在内心深处对家乡永远保留着一份挥之不去的依恋。

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给他的颁奖 2 词是这样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此段用投影仪出示)

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已近90高龄,本文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比他年轻的人看的,他不傲慢,不屑卖弄吹嘘,不肯说假话,只是语重心长地把自己的心得告诉读者,因而显得亲切自然。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到台前板书字词注音

言简意赅()晷()蓦然()...

憔悴()

嬉戏()阑珊()...

共同评议,并齐读。

2、同桌互相读读自己喜欢的文中的语句,试着把它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四、初次走进文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本文中的论点是什么。

指名回答,点评。

板书: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如何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为大家所接受的呢?)

五、季老看成功

1、速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

(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板书学生的答案。)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勤奋:非常重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 ——举例论证

(师总结:从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非常严密,是辨证客观的分析,没有随心所欲,没有自以为是,而是准确、3 科学地阐述了三个条件。)

2、对这三个条件,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哪个条件更重要,结合生活实际或举例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三个条件可以是天资很重要,比如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功就;可以是勤奋很重要,比如数学家陈景润的成绩;也可以认为机遇很重要,比如戏剧表演者卓别林 的成功。)

总结:三种说法都有道理,有的人靠天资聪明轻而易举就成功了,有的人就靠机遇时来运转,而有的人则主要靠自身的勤奋博取成功。

3、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

学生自渎描写三个境界的语句后,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感悟,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第一境界:高瞻远瞩

选定目标

(立志)

第二境界: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

(勤奋)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妙手偶得之

(成功)

六、各抒己见

1、对于成功所 持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成功的条件还有哪些?或你以为成功的公式还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学生可能说到的会有:勇气、毅力、决心、意志、正确的方法、多做少说等。

(总结:看来,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让我们向季老先生学习,勤出成绩,勤出进步!)

2、老师展示名人名言。

(师述:老师课前也收集不少名人关于成功的观点,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以下的名言用投影仪投出来)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爱默生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

W(成功)= 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七、我写成功。

提示:如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做饭,运动会得到第一,或没得第一但坚持到底,没坚持到底但勇敢得参与了,等等。

(教师可以写一段做抛砖引玉之用。在学生展示前读出来。)

那是在一节语文讲读课上,同学们昏昏欲睡,本应生龙活虎的课堂却怎么也活跃不起来,我想:如果这节课继续这样下去,效果肯定会非常不理想,何不改变一下。于是我拍拍手说:“同学们,我与大家一样,今天不想上语文课,那么现在我们唱首歌吧?”同学们一听来了兴趣,“一向只说不唱的语文老师还要来一段?”有同学喊道。于是我提议,我们共同合作“如果高兴你就拍拍手”,我唱,大家拍手、点头、跺脚,只花了几分钟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回到了课堂,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课是学生学的开心,我教的舒心。从此,我常在语文课上唱歌,讲幽默故事,语文课堂也就因此时时传出换了的笑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点小小的尝试,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我真的知道了“教无定法”。

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证明观点的论据在积累本上。

2、请你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3、你人生的目标(预期)是什么?并具体规划一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做?

课外推荐阅读 :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永远的悔》、《春满燕园》等作。

板书设计:

成功(季羡林)

成功 = 天资 + 勤奋 + 机遇

由天决定,自己决定 存在,有时影响

无能为力 狠下功夫 极大,但不期而来,无能为力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举自身经历事实论证)

结论: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逐一剖析、层层深入、旁征博引)教后反思:

本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论述成功之道的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成功来自勤奋的道理,对谈话式的论述方法也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取得成功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与拼搏的,很好的树立了自己的成功观。

教师再完美的预设也无法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的生成,教师应时刻根据变化了的课堂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内容。因此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

篇3:2郑成功 教学设计

东港学校于2009年11月开始启动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项目启动后, 我们在“成功之路, 脚下起步”的理念指引下,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积极探索推进“2+2”项目的途径和办法。在近一年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 笔者积淀了一些收获与感悟, 陈述如下, 以求抛砖引玉。

一、分析形势, 规划定位

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 每个学校都在做, 我们做什么?确定什么项目?这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 不能盲目效仿。所以我们审时度势, 从校内外教学资源出发, 分析我们的优势所在。回顾过去, 我们具有较强的历史优势, 广阳镇自古有篮球之乡的美誉, 我校曾多次获南岸区中学生“三人制”女篮一等奖, 有原重船学校的重庆市航模一等奖、全国环保科技先进学校的称号等;着眼当前, 我们现在也同样具有很多优势, 学校的百人腰鼓队是学校对内对外展示活动的一大亮点, 书法特色创建项目的实施, 学校完善的设施设备等, 这些都给我校实施“2+2”工程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决定以“原老重船的军工优势、东港船舶产业园、广阳坝体训中心”为依托, 积极整合优势资源, 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选定“篮球与跑步、摄影、腰鼓和书画, 航模、车模与环保科技”为我校“2+2”工程主项目。

二、行稳致远, 扎实推进

没有持之以恒的行动, 再好的创意和思路终将成为昙花一现。所以项目确定后, 我们就沉心静气,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做。

(一) 在项目的认识上, 要求解放思想, 认识到位。

实施“2+2”项目, 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的宗旨是“一个都不能少”。所以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职工全员、全程参与。

(二) 在项目的管理上, 实行“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

我们成立了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工程项目指导小组、工程项目考核认定小组进行统一管理, 具体工作分级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制定活动辅导计划, 编写教案, 实施活动辅导。

教导处负责将常规检查纳入学校教学常规考核体系之中, 并将各班“2+2”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

班主任负责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2+2”项目, 同时加强学生参训项目的档案资料管理, 为终端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 要支持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三) 在项目的选定上, 实行“突出主体, 自主选项”。

主项目的选定, 结合我校实际, 选定“篮球与耐力跑, 腰鼓和书画, 航模、车模与环保科技”为校级主项目;

自选项目的选定,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训练中以教师指导为辅, 学生自主活动为主, 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 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艺术特长、科技素养。

(四) 在项目的推进策略上, 实行“三三规划制”, 坚持“选定项目, 稳步推进, 持之以恒, 自显特色”的策略。

2009年11月—2012年8月是第一个三年规划周期, 我们预定的目标是“一年打基础, 两年显成效, 三年展成果”, 力争成为南岸区书画艺术特色学校, 南岸区中小学生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五) 在项目实施办法上, 实行“结合实际, 学科渗透”的原则。

在这个推进过程中,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 二是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 三是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四是与课程有机整合,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五是与“2+2”科研课题相结合。

下面着重阐述“与课程有机整合, 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这一做法。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2+2”工程项目与学科教学的关系。“2+2”项目以课程为依托, 是对《课程标准》的补充和拓展。学校按规定排足排齐课程, 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做好学科教学与“2+2”项目的有机结合。一方面, 在各年级开展“2+2”项目教学,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 每门学科根据“2+2项目”课程的内容, 结合学科自身特点, 将“2+2”项目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和“2+2”项目技能练习, 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 在项目的保障上, 我们坚持“保障到位、时空充裕”。

1、开足音体美科学课程, 教导处要加强督查, 防止挤占课的现象发生;

2、音体美科学学科课内要建立兴趣小组, 保证课堂活动不少于15分钟;

3、落实教育部规定,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4、半学期进行一次“2+2项目”技能分项测试、水平评定;

5、每月分年级举办一次小型体育赛事;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级运动会;每学期进行一次“2+2项目”技能分项测试、水平评定;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体育艺术科技节;每一个周期举办一次区级及以上的2+2展示活动。

6、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体育、艺术表演和科技竞赛活动。

(七) 在项目的评价上, 实行“分类指导, 分期达标;多元评价, 重在鼓励”的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 学校采取同质编组, 由任课教师分类进行指导, 每学期学校集中安排一次评定;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技能获得为主, 采用等级制, 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各单项评选出“十佳学生”, 学年末评选“2+2”项目全能明星, 并授予“2+2五星标志”。并积极探索多元的评价机制, 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 并终生受益。

三、内省反思, 表达愿景

篇4:2郑成功 教学设计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Christopher Lloyd: (as Dr. Emmett Brown) Marty, you’ve got to come back with me.

Michael J. Fox: (as Marty McFly) Where?

Lloyd: Back to the future.

Garcia-Navarro: “Back to the Future 2,” part of the ’80s 1)sci-fi 2)trilogy starring Michael J. Fox, finds the characters Doc and Marty McFly traveling in a flying car to the year 2015.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At 4:29 p.m. on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Fox: 2015? We were in the future.

Robert Siegel (Host): Well, that exact date is still in the future, but we thought it would be fun to take a look at how much the movie got right in its version of 2015.

Garcia-Navarro: And what was a little off. First, flying cars...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Where we’re going we don’t need roads. Garcia-Navarro: Not quite standard issue, as predicted, but the idea may not be so far off. A company called AeroMobile successfully tested a two-seater car-airplane 3)hybrid last year.

Siegel: And speaking of flying, yes, we do have 4)hoverboards. They cost $10,000, but the Hendo hoverboard company has created a working model that looks surprisingly similar to the one in the movie, minus the bright pink paint.

Garcia-Navarro: Speaking of, we can’t seem to escape the’80s neon fashion craze. Even that’s still around today. But this trend hasn’t caught on.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All kids in the future wear their pants inside-out.

Siegel: No, the kids don’t wear their pants inside-out, at least not on purpose. But there was another thing Marty McFly put on in the movie that will apparently be a reality this year.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Power laces, all right.

Siegel: Power shoelaces—it’s not clear exactly when they’ll be ready, but Nike is working on the concept.

Garcia-Navarro: And while the film did forecast a 5)clunkier version of Google Glass, there are no smartphones to be seen. But the movie shows fax machines, which are still a thing—well, kind of.

Siegel: The McFly kitchen of the future features a food 6)rehydrator to instantly prepare a pizza.

nlc202309041249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Unidentified actress: (as food rehydrator) 7)Lithium mode on.

Siegel: But in the real 2015, there is 3D-printed pizza technology. This native New Yorker has yet to try it though.(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Great Scott!

Garcia-Navarro: And Robert, thankfully in the real 2015, we’re not on our 19th 8)sequel of the 9)hologram “Jaws.”But “Back to the Future 2” did do well with its prediction of 10)drones. They didn’t call them that in the movie, but in the film, a little flying robot walks a dog and also takes photos for “USA Today”.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Oh, this is heavy.

Siegel: Wait Lulu, there were still newspapers in that version of the future and gladly there still are. And one more thing, the real 2015 is only a couple of days old. And with Jon Lester recently traded to Chicago, what seemed like a low-blow gag in the movie...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Wait a minute—Cubs win World Series.

Siegel: Hey, it could happen.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Against Miami?

Garcia-Navarro: Who knows what the future holds?

(Soundbite of “Back to the Future” theme song.)

罗德丝·加西亚·纳瓦罗(主持人):我们到了。这就是未来——或者说是1989年想象的一个未来的版本。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饰演埃米特·布朗博士)马蒂,你必须跟我一起回去。

迈克尔·J.福克斯:(饰演马蒂·麦福来)去哪里?劳埃德:回到未来。

加西亚·纳瓦罗:上世纪80年代由迈克尔·J.福克斯主演的科幻电影三部曲之一——《回到未来2》,讲到片中角色博士和马蒂·麦福来乘坐一辆飞行汽车(穿越)到2015年。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现在是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下午4点29分。

福克斯:2015年?我们回到了未来。

罗伯特·希格尔(主持人):嗯,这个确切的日期还没有到来,但是我们觉得,看看影片中对于2015年的描述有多少是符合现实的,这会很有趣。

加西亚·纳瓦罗:还有多少是与现实不符的。首先,飞行汽车……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公路。

加西亚·纳瓦罗:不是很符合预言的情况,但是这个想法离现实不远了。去年,一家名为AeroMobile的公司成功测试了一部双人座飞行汽车结合体。

希格尔:说到飞行,是的,我们已经拥有了磁悬浮滑板。它们造价一万美元,但是Hendo磁悬浮滑板公司研发的工作模型与影片中的(飞行汽车)惊人地相似,除了亮粉色的外壳之外。

加西亚·纳瓦罗:提起这个,我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上世纪80年代的霓虹潮流热,甚至今天仍可以见到,但是这种流行趋势并没有延续。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未来的所有孩子们都将他们的内裤外穿。

希格尔:这个不对,孩子们并没有将他们的内裤外穿,至少不会故意这么穿。但是马蒂·麦福来在影片中所穿的另一样东西显然今年将会成为现实。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自动系带鞋,太棒了。

希格尔:自动系带鞋——还不能明确清楚什么时候会面世,但是耐克公司正在努力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

加西亚·纳瓦罗:尽管影片预言了谷歌智能眼镜的笨重版本,它却没有预言到智能手机的出现。但是影片里还有传真机,现在依然有——嗯,有点类似。

希格尔:(影片中)麦福来未来的厨房有一种食物水合器可以马上做好一个披萨。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不知名女演员:(饰演食物水合器)锂模式启动。

希格尔:但是现实中的2015年,有披萨的3D打印技术。而这个当地的纽约客仍在对披萨进行尝试中。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天啊!

加西亚·纳瓦罗:还有罗伯特,谢天谢地,现实中的2015年,我们没有迎来全息立体的惊悚电影《大白鲨》的第19集。但是《回到未来2》预言了无人飞行器。它们在影片中并不是这个名字,但是影片里有一个会飞的机器人既能遛狗又能给《今日美国》拍照。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哦,这太重了。

希格尔:等等,露露(主持人罗德丝·加西亚·纳瓦罗的昵称),影片中的未来里仍然有报纸,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现在也有。还有一件事,现实中,2015年才过了没几天。乔恩·莱斯特最近加盟了芝加哥(小熊队),这和影片中一个胡诌的恶作剧情节有点相似……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等等——小熊队赢了棒球联盟世界大赛。

希格尔:嘿,这可能会发生的。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与迈阿密对战吗?

加西亚·纳瓦罗:谁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回到未来2》主题曲片段。)

篇5:2郑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定格。导入:同学们看到的画像是谁?能简单的评价一下吗?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到郑成功是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民族英雄。今天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2 学生提出问题。3 发新帖。

请大家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发到“自由论坛”里,供大家浏览。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就主要围绕这些问题来研究,请大家浏览网站上的内容,两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对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去研究一番,看哪些同学解决的问题多,学到的知识多。1 研究学习(1)查找

小组围绕主题,分工合作,自主学习。(2)上传

根据研究主题把小组研究的结果上传到“自由论坛”里。(3)教师巡视指导 2 反馈学习成果

(1)研究主题是什么?研究结果怎样?(2)关于这方面内容,有没有补充?

(3)你觉得郑成功具有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么做? 3 朗读课文

知道了这么多,我们来读读课文,再感受一下郑成功的丰功伟绩。(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三尝试练习学到这儿,我们对《郑成功》这篇课文了解得更深了。老师设计了一些作业,在“考考你”栏目里,请点击,看看自己会做哪些题。

学生点击任选题目,进行练习并递交。四拓展延伸

篇6:九年级语文教学成功案例2

学生姓名:陈凯

学校及年级:九年级二班

辅导科目:语文

辅导老师:刘建云

一、学生信息 :

陈凯是九年级二班的一名男生,该生最好考过班级前三名,英语、数学、其他学科都挺好的,只是语文拖后腿。平时学习挺认真,不张扬、很内秀的一个。

九年级是学习结束初中课程,参加中考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关键一年。这件事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要尽一切能力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各科分数,让差生能够迎头赶上,尽量避免因出现瘸腿学科而升不上学的现象。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辅导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96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阅读和写作)。

三、辅导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层次,同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的学习,我以为,是分为三层的:

第一层:基础知识,即字词音、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这一层不用多说了,就好像是建房子的砖瓦一样。

第二层: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就是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作者的感情。慢慢就能看出文章的好坏来。

第三层:运用能力。简单说就是写作文。用前面两层学到的,来写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生活。

四、辅导经过:

第一次辅导:拿来了最近考得一张试卷。120分的卷子考了80分,相对于他的层次,还真有点差。一边分析试卷,一边询问他。他自己认为,语文的薄弱之处在于作文和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语文差,都是作文和阅读理解。所以,还得进一步了解和分析,看看他的问题最终在哪里。随便抽了一篇学过的古文,让他逐字翻译,还挺不错的。再看试卷,扣分基本都在课外内容。而后,看作文,真的写得不好,象记流水账,而且还有不少错别字,和他前面显露出来的扎实的课内知识不相符。我判断,他的问题是不会运用那些课内的知识。所以,和他沟通,未来的课由三部分组成:一篇作文作为练笔,题目自选,字数不限;课文讲解分析,主要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发现他的课后习题一片空白,而且对于课文不能分析);相应的单元练习,以便巩固。

第二次辅导:开始不知道作文写什么,我说就写自己喜欢的吧,什么都行。然后一会儿就写完了。作文本的半面都不到,9行130多个字吧。足足看了三遍,搜肠刮肚,想能表扬他什么呢。第一次在我这儿写啊,绝对不能打击他信心的。本来他对写作文就没什么信心。一定要让他对慢慢写好作文有信心才行。最后,表扬他“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尤其结尾的感叹句用得好,做到了首尾呼应”。其实也就是说,他这文章有头有尾,语句通顺吧。接下来,讲课文,那一单元全是古文,讲解的时候,特意着重分析了这些课文开头的写法。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把它归纳为悬疑式开头;《陋室铭》,比喻式开头;《核舟记》,直白式开头;《望岳》设问式开头。

该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接下来一次写的作文就用了设问式的开头。赶紧,大大地表扬了他的进步。这次讲课文的时候,就把重心放在描写方法上。而后一次的作文,虽然在最主要的描写上没写好,但是开始有意识地谋篇构局,很是有悟性啊。

五、辅导成果:

到目前为止,这男生的进步相当顺利,觉得他有点摸到这门课的窍门了。辅导前语文成绩成绩不进线,一直在80分左右;辅导后语文成绩:能进线,几次模拟考试都在90分以上。

九年级语文教学成功案例3: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还规定: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文本如一座矿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一定可挖掘到金子,这金子就是文章中的人文营养。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获取人文营养的过程,它“首先是欣赏课程,然后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

学习《谈生命》时,刚接触课题,我就遇到了尴尬的冷场。备课时,考虑到了本文有很好的人文性好挖掘,可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生命的内涵,设法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思想的火炬,使之感情激荡,思想喷涌,心灵花朵绽放得更灿烂夺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谈生命》一文的教学无异于对学生是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我搜集了较多的资料,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个课件,踌躇满志地打算上一堂满意的品读课。

过程描述:

糟糕,怎么刚开始就卡壳了?

按照我的课前设计,简单导入之后是先抓课题,让学生们说说对“生命”的理解。可是,让我始料未及的是,除了平时发言积极的几个同学能说出“生命”的表面意义,其他举手的人就没了,不少同学甚至低下了头,生怕老师叫他回答。整个教室一片沉闷。这是怎么了?是预习不够,还是„„真的太难?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很难啊?”我努力控制住情绪,换了一个问题。

“是啊、是啊,到底该说什么呀?”“真是有点难懂!”没想到学生的反响竟然很大,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那么大家认为哪些地方难懂?”

学生们于是“哗啦哗啦”地翻书,有的还小声地讨论起来。“大家认为哪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呢?”我顺势问。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就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疑难,大家读文探究帮助解决。效果出乎我的预料。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时间到了,可同学们的热情依然高涨,不时还有同学举手想要发言。

教后反思:

篇7:2《郑成功》课文分析

《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结构严谨,清晰有序,叙述有详有略。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3)主要介绍了郑成功及其当时的台湾背景,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二部分(4-6)写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胜利收复台湾的经过。

第三部分(7、8)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建设台湾。

第四部分(9)写人们永远不忘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

学习本课目的,一是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二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句子解析

(1)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解析:这段话介绍了台湾当时所处的背景,从“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等词句可以看出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2)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解析:主要通过对郑军官兵和敌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个战斗的场面和气氛。在描写郑军官兵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如:“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跳”,来展现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突出了进攻的猛烈。而在描写敌人时,则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来表现敌人的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其间对一次炮击敌舰所作的具体描述,则更加烘托出了战斗的激烈。

词语解释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载歌载舞: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载:又,且。

篇8:2例肺栓塞病人成功抢救的护理

1 病例介绍

[例1] 病人, 男, 58岁, 因下肢骨折在家卧床休息, 1周后突然出现胸闷、胸部剧痛、咯血、发热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 效果不佳, 于2009年11月3日转至我院。入院时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查血氧饱和度 (SpO2) 为70%;肺动脉造影示肺栓塞;胸部CT示:两下肺感染, 左肺明显伴两侧少量胸腔积液。

[例2] 病人, 女, 61岁, 2009年11月15日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顺利, 术后常规治疗。出院前1 d突然出现无诱因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 伴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行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 (PO2) 为47 mmHg (1 mmHg=0.133 kPa) ;瞳孔等大等圆, 心率55/min;肺动脉造影示肺栓塞。

2例病人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均给予腔内机械性血栓消融术, 下腔放置滤网, 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重症护理

肺栓塞病人发病急骤, 如抢救不及时, 病情可迅速恶化并死亡。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病人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5 min~30 min记录1次[3]。给予高浓度吸氧4 L/min~6 L/min, 同时观察病人发绀、胸闷、胸部疼痛等有无改善,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咳嗽及尿量等情况, 病情平稳后2 h记录1次。及时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为治疗提供依据。

2.2 血栓消融术后护理

Amplatz血栓消融术指将Amplatz血栓消融器 (美国Bard-Microvena公司, 型号CB-7120) 通过股静脉置入到接近血栓部位, 利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高速旋转产生的涡流将血栓吸入血栓消融器内, 由其高速旋转的叶片将血栓微粒化, 从而迅速解除肺动脉阻塞, 降低肺动脉压, 增加心输出量。Amplatz血栓消融术对亚急性肺栓塞病人具有安全、有效、迅速改善症状的优点。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一般需要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防止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再次肺栓塞。术毕拔除鞘管, 局部按压10 min~15 min, 并用砂袋压迫6 h, 手术肢体制动12 h。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病人, 应观察穿刺处出血情况, 若穿刺处出血较多, 应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因穿刺处需加压包扎, 应观察加压患肢动脉供血情况, 防止肢体动脉缺血、坏死。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拔管均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术后及时更换敷料。嘱病人勿用手触摸穿刺处,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处有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 以判断有无伤口感染。

2.3 溶栓治疗的护理

肺栓塞确诊后可使用溶栓治疗, 尿激酶为首选药物[4]。溶栓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尿激酶不得用酸性液体稀释, 应现配现用。在静脉灌注过程中准确调节输液泵的灌注速度。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牙龈、胃肠道有无出血, 注射部位有无血肿, 避免肌肉注射。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要定时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大便隐血试验等。发现出血倾向, 要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处理。

2.4 心理护理

肺栓塞病人发病急, 持续胸闷、胸痛、缺氧给病人带来濒死感, 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担心预后。护士应观察其心理变化, 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安慰、解释、鼓励, 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5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 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 室温在20 ℃左右, 湿度在70%。紫外线空气消毒, 每日2次, 每次30 min, 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负压不易过大、动作轻柔, 适当提高给氧浓度。呼吸平稳后指导病人深呼吸运动, 使肺部早日膨胀, 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2.6 休息与活动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 极易脱落, 应绝对卧床2周, 不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双下肢按摩。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大便通畅[5];预防便秘, 避免咳嗽等, 以免增加腹腔压力, 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鼓励病人多做床上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 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抬高患肢, 以利静脉血的回流。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水肿程度, 严禁挤压和按摩患肢, 以防血栓脱落, 造成再次肺栓塞。水肿及压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2.7 饮食护理

给予高维生素、粗纤维、低盐、低钠、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少食易发酸食物, 以免引起腹胀。

2.8 健康宣教

护士应向病人宣教肺栓塞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 使病人提高警惕性。定期随诊, 如出现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应立即就医。

3 讨论

肺栓塞发病急剧, 临床表现主要以晕厥、低血压或休克、胸痛或胸闷、呼吸急促为主。若巨大血栓脱落, 突然阻塞肺动脉主干, 病人可发生猝死。本病复杂、病情凶险, 严重威胁病人生命。肺栓塞多数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组2例病人发病主要与活动减少、高血脂病史有关。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到位是抢救肺栓塞成功的关键。护士应了解肺栓塞的发病特点、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 具备准确评估病情的能力, 掌握急救护理措施, 熟练使用抢救仪器, 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此外, 护士还应对术后及在家康复病人做好宣教工作, 以预防病人并发肺栓塞。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抗凝,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程显声, 何建国, 高明哲, 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多中心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1) :6-10.

[2]张会芝, 李湘平.肺栓塞病人治疗期间预防出血并发症的自我护理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 :11-13.

[3]赵兰英, 秦俊明.急性肺栓塞病人的监护[J].护理研究, 2004, 18 (9B) :1630-1631.

[4]杨桂梅, 孙娟娟.肺栓塞病人行溶栓治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6C) :1063-1064.

上一篇:学王宗瑜先进事迹有感下一篇:梁板模板专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