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经济学简介

2024-04-18

综观经济学简介(精选4篇)

篇1:综观经济学简介

《综观经济学》创始人魏双凤简介

魏双凤(1916.9-)男,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夏阜村人。汉族,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业经济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华学术研究会会长。从事教学研究农业经济学、创立综观经济学。

1982年创建《综观经济学》,1988年出版《综观经济学》专著,1990年获“广东省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992年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论著一等奖。19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百年一度、80多个国家遴选为“20世纪学术成就奖”。1995年应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邀请到台湾各高等院校巡回讲授《综观经济学》一个月,反应强烈。1996年底,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等六个学术团体,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条件的要求,将“综观经济学”《中英精华本》寄给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评审。200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来人民币50万元,支持综观经济理论研究与发展。同年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由于创建《综观经济学》授予“老有所为特殊贡献奖”。2009年建国60周年去北京参加中国优秀专家学者国庆座谈会,荣获“辉煌60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贡献奖(终身成就贡献奖)”

200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委托宋海副省长召开综观经济学座谈会,在会上宋海副省长指出:“综观经济学是原创性学术成果,应加强宣传力度,把它推向世界,成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综观经济学三足鼎立的态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全国科协名誉主席钱学森等领导、专家和学者都给予较高的评价。

1982年以来出版的主要论著:《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综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论文集》、《魏双凤论文集》、《综观经济学与市场经济》、《综观经济学》(精华本)、《国际综观经济与企业综观管理》、《综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21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新成果暨各方评价与运用》等。

执教50年来精心育才,研究成果累累。50年代,他积极宣传与推广“队户联包责任制”;60年代着力研究“经济效益”;70年代提出农产品成本核算中活劳动货币估价应以“农民必要生活费”为依据的论点;80年代创建的“综观经济学”被评为“广东省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90年代初又提出农村三级(自然村、行政村、镇)股份制经济,受到省委领导的重视。他出版专著、教材20本,发表论文及调查报告逾百篇。

魏双凤成就与荣誉

编辑

中国经济学奖是我国首次设立的,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中宏基金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联合举办、奖金额最高的、授予经济学者个人的权威奖项。整个评选活动大约用10个月的时间,最后确定5位“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和1位“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奖”获奖人。近日,获悉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双凤进入了中国经济学奖管理委员会的“杰出贡献奖”被推荐名单,这是广东省唯一一位参加本届中国经济学奖评选“杰出贡献奖”的经济学家,魏教授也成为中国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大陆经济学者。

A.创建综观经济学填补理论空白

魏教授在科研上专心,大胆探索,不仅在农业经济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而且在经济理论方面创建了综观经济学这门新的学科。1980年,魏教授就参加国家农委统一部署、在全国11个省进行的农村经济调查。魏教授在广东博罗县进行试点,在半年多的实践过程中萌发了创建综观经济学的想法。1982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1982年第二期)发表《略论综观经济学》,1988年公开出版《综观经济学》,20多年来共出版了8部综观经济学论著,并在经济建设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最近,广东国际综观经济学研究会召开座谈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委党校、暨南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魏教授创立的综观经济学代表了我国经济学最新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它的创建填补了经济理论的空白。

B.什么是综观经济学

何谓综观经济学呢?这要从经济学的分类讲起,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微观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为代表)和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的“政府财政金融干预经济学”为代表),这两种学说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但后来都出现过问题。1982年,魏教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吸收、借鉴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合理内容,结合世界经济形势的新特点,创立了综观经济学,并于1988年出版了《综观经济学》一书,它是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和方法。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它的创立解决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存在的一些难题,填补了国内经济理论的空白,是我国经济理论上一项具有独创性的成果,在随后的时间里,综观经济学被国务院及不少省市在经济规划、经济建设的论证中所采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综观经济学所提出来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观点,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相吻合。

C.综观经济学将成21世纪主流

据魏教授介绍,综观经济学主要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看,要重视综观经济三观点。中国情况复杂,经济体制改革牵涉面广,改革需要有全面的部署。只有运用综观经济的观点,既注意宏观,又注意微观经济,才能从全局、整体出发,同时又处理好各个局部的关系,以取得国民经济最大的经济效益。

从研究经济问题看:要重视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因为经济战略是多因素的综合体,它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从农业系统工程看:农业系统工程包括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这三个系统结合为一个整体,必须用综观的观点开展研究。由于农业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世界经济发展看:人类的经济升华、经济发展本来就是综合的,是离不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诸关系的,是和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密切结合的。

从综观经济国际性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观经济学不但是在指导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其他发达和未发达国家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二是不仅中国经济学家研究综观经济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家都十分关注综观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巧妙地糅合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提出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观点和综观调控的方法,提高综观经济效益,填补了经济理论的一片空白。

D.跃跃欲试有望提名“诺奖”

魏教授的综观经济学国内学术界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引起了世界经济界的关注,魏教授也成为中国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大陆经济学者。

在1996年,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等6个学术团体根据呈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四个主要条件(独创性、科学性、实践性、多元性),比照综观经济学自身的特征,联合撰写了《综观经济学跨进世界科学之林》的论文,论述了呈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1995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致信魏教授,祝愿他成功。1996年,罗多弼教授受其导师马悦然教授(诺贝尔评奖委员)的委托到广州探望魏教授并转达其导师的祝愿,1997年,有8名诺贝尔评奖委员欲来中国考察(这是获得提名前通常要做的一项工作)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按照规定,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的提名,必须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或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提出。

从1996年开始,我国有关团体每年都将魏教授研究综观经济学的新进展向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们介绍。

魏教授认为,“诺贝尔”并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把综观经济学推向世界,发展经济科学,造福人类。

为此,年事已高的魏教授依然没有停止对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完善。据魏教授介绍,今年是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成立10周年,广州增城人民政府、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拟于今年11月在广州增城百花山庄联合举办“2004年中国综观经济论坛———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这是自综观经济学创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将会促进综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著述/魏双凤 编辑

《农业技术措施经济效果理论与方法》(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科普出版社广东分社1983年版)《农村经济统计调查与专题研究》(科普出版社广东分社1987年版)《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综观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综观经济学论文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魏双凤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农村经济发展新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综观经济与市场经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综观经济学》(精华本、中英文合订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国际综观经济与企业综观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综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广东人民出版社计划1999年出版)

荣誉与贡献/魏双凤 编辑

综观经济学于1990年获广东省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其鉴定书指出:“综观经济的创建,填补了国内外经济理论的空白……对指导实践有显著效益”,1992年获中国农村经济学会论著一等奖,19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百年一度“20世纪卓越学术成果奖”。1994年成立“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属省一级学会。1996年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出版《综观经济探索》月刊,刊号GD-1273号

篇2:综观经济学简介

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如开中法的实行,就是明政府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明政府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既解决了北方边镇军饷,又收到了盐税,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兴起。入清后,清政府则把山西视作“商贾之途”,是“财赋有出”之地,另眼看待。清王朝在为巩固其政权所进行的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及在镇压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的军事行动中,都得到了山西商人在财政上的支持。在清代的皇商中,最著名、资本最雄厚的是山西介休范氏。范氏除了为内务府来办宫廷用品外,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又为清政府运送军粮,建立了功勋。当清廷制钱用铜奇缺时,范氏又作为最大的洋铜商,往返于东土与东瀛间。山西票号创立后,山西商人又为清廷代垫代办汇兑军协饷、筹借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发生,西太后、光绪帝西逃,途经山西时,又由山西商人借银40万两,以解皇室经济开支燃眉之急。事后,清廷令各省解京饷款,改汇山西票号老庄——平遥、祁县、太谷,顿时山西平、祁、太票号总号成了清廷总出纳。次年,西太后、光绪帝由陕返京,仍由山西票号继办“回銮差款”汇兑。所以有人说:“山西票号是清廷的财政部”,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西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正是山西商人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政府优待山西商人而歧视徽商之明证。入清后,山西商人在政治方面的优势依然没有动摇,徽商为了争取上风,不得不采取交际方式笼络政府官员。(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内在超越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在这方面,山西商人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自有独到之处,以致与政府达到如胶似漆的地步。以山西票号来说,他们先从经济上帮助穷儒寒士入都应试和走马上任。儒士一旦考中,票号便利用其关系代为运动,放任外官。这些靠票号从经济上帮助走上官场的儒士,以后便成为与票号有着特殊关系的官员。山西票号还为一些人代办代垫捐纳官职。咸丰时,清政府为筹集军饷,大开捐纳鬻官之门,规定文官可至道台,武官可至游击、京堂二品、各部郎中,鬻实官和虚衔。山西票号乘机居间揽办,对捐官者票号予以保守秘密,而票号也得到了官僚的庇护。对于在任的王公大臣,山西票号更是施尽手段交结。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称:“票庄与官僚的私下交结,更多趣闻。„„在京的几个大的票庄,拉拢王公大臣,在外省的码头,不啻为督抚的司库。”最著名者,如蔚盛长交好庆亲王,百川通交好张之洞,协同庆交好董福祥,志成信交好粤海关监督某氏,大德通交结赵尔巽和庆亲王,三晋源交结岑春煊,日升昌交结历任粤海关监督、庆亲王、伦贝子、振贝子和赵舒翘等。据说张之洞因母守制三年后,从原籍赴京想谋取更高官位。为了订通关节,张曾拜访日升昌票号,想借银十万两,日升昌因数目大未能爽快答复。张又改去协同庆票号,该号经理早已派人打听到张去日升昌之用意,对张的要求满口允承,并声称:十万银不算什么,但不可能一下用完,不如立个折子,用多少,取多少,不必限定数字。张闻言大喜。而经理的打算是,既拉拢住张,又看张究竟能出任什么官,借银也可随机应变。后来张放任两广总督,张便把两广财粮国税均交协同庆解交,协同庆因此三四年就盈利百万银两。山西票号还为封建官吏窝藏赃款。如安徽芜湖道童谣圃,在卸任还乡时,将搜刮来的十万两赃银,交蔚丰厚票号汇回重庆,每年支取一万两,十年交完,而不计利息。重瑶圃放弃利息,表面看来有些损失,实际上他是因为从数千里外运回重庆银十万两,不仅运费浩大,而且有风险,赃银一旦被人发觉或被御史弹劾,不但银子保不住,本人也会身陷囹圄,甚至遭杀身之祸,但与票号勾结起来,采取汇兑办法,则可保无虞。山西票号利用其与封建官吏的交结,对扩大业务和谋取利润带来了好处。如各省解部款项,原来是由各省直接向中央户部解款。但是手续繁杂,户部财库人员常常挑剔、刁难。山西票号却不同,他们上结尚书、郎中,下交门房、库兵,手续娴熟,关系甚广,交款毫无阻挡。所以各省皆把通过山西票号解款,视为捷径。山西票号解款,自库兵以至郎中,皆有分例,每逢年节也必赠款,年关时节,自旧历12月20日起至30日止,每日二三辆轿车,专门送礼,自管事至老妈子,都有名单,按名奉送。票号交结王公大人也有讲究,多请王公大人到名为“相公”的地方会面,这里酒席讲究,招待殷勤,屋内布置精致、雅静。他们绝对不到妓馆等下流交际场,因为这些地方高位者不敢涉足。由上可见,山西商人极尽其交结封建官吏之能事,与封建官吏建立了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关系。

关于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我们知道,山西商人虽然富有,但其资本投向产业却是个别现象,而且多在清末民初,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大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产业利润低、商业利润高之故。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去向,因资料短缺,无具体数量统计。不过,明人宋应星《野议·盐政议》略有记载,《野议·盐政议》称:

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妄费,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楼宇,当余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宋应星讲得是明朝万历时,秦、晋及徽盐商在广陵(扬州)获利情况,即盐商资本3000万两,每年可获利 900万两,这些利润用在输帑(纳国家税银)一百万两,无妄费(僧、道、丐、佣、桥梁、楼宇等)三百万两,各商肥家润身五百万两。这就是说,明代山西、陕西和安徽盐商,其利润有40%以上用以课税、建祠堂等方面,也就是用在了加强封建势力的各项事业中。入清以后,这种状况又远远超过明代。具体来说,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捐输助饷。前已有述,这里不再赘述。这些捐输银两,主要为清政府的军饷军需所用,起到了支持政府财政,维护封建政权的作用。

二、购置土地。封建社会后期商业资本发展的道路,在西欧一般都转化为产业资本,但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资本仍然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购置土地。如明代蒲州商人范世逵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张四维《条麓堂集》卷28)入清后,山西商人购置土地更是普遍。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张正明、薛慧林《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乾隆五十一年(1786),河南连年荒歉,有恒产之家将地亩贱价售卖,“山西富户闻风赴豫,乘机放价,准折地亩取利”。(《清高宗实录》卷1255,乾隆五十一年五月)道光时,长治宋良弼经商洛阳,值岁饥,当地人多鬻田他徙,宋良弼“以贱值得膏腴田数百亩”。(光绪《长治县志》卷六《列传》)曲沃县商人彭太,在河南南阳经商获利几十万银两,购田置地,数年内土地猛增到六百多顷。(《罪恶之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三、转化为高利贷资本。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息资本,是为榨取高额利息而放贷放给他人使用的资本,其形式繁多,有印子钱、驴打滚、典当、放青苗等。乾隆五十一年(1786),河南连年歉收,“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利放债。”(《清高宗实录》卷1255,乾隆五十一年五月)近人卫聚贤说:“明末清初,凡中国的典当业,大半系山西人经理。”(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康熙时,全国有当铺22357家,山西一省就有当铺4695家,占全国当铺家数的21%。高利贷资本对小生产者敲骨吸髓的剥削,使众多的手工业者资金积累不足,无法扩大再生产。所以说,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是走上了畸形发展道路。

四、窖藏。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地燥,故不腐,其土坚,故不崩。山西富商多利用地窖藏其物资或银两。明人谢肇制说:“三晋富家,藏粟数百万石,皆窖而封之。”(谢肇制《五杂俎》)入清后,山西“民家多有储蓄”。山西平阳府亢氏,“家巨富,仓廪多至数千”。清后期,山西富商窖藏多为银两。如山西祁县富商渠源祯,人称“旺财主”,资产三四百万两,他认为获取高额利润后,再投资不如窖藏保险,竟从其办的票号中抽出大量股金窖藏起来,估计藏银达百万两以上。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一次就向渠氏“借银”30万两。

五、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如定襄县邢大绪,服贾漠北,致富后即志在行善,“族中旧无祠堂,公偕众建立;村西旧无文昌阁、财神阁,公偕众修之”。(定襄《邢氏族谱》卷二)盂县张芝,贩帽致富,尝出金建“崔府君祠„„县治西关帝庙”。盂县张炽昌,贸易关东,“一时侪辈推为巨擘”,“平生性气慷慨,迎辉门外关帝庙张氏所创也”。(盂阳《续修张氏族谱》)祁县人阎成兰,行商朔平、归化,乾隆十二年(1747),于井陉县捐己资,命子督工四年,修大石桥14孔,车马通行,临终又命其孙补修,并建河神庙等等。(乾隆《祁县志》卷九《人物》)

六、奢侈消费。明清以来,山西商人的经济实力雄厚,其生活奢侈不亚于大官僚、地主。据载:他们“自数百万数十万之家相望,饰亭台,聚古玩,买姣童于吴闾,购美玉于燕赵,比比也,纵博博,蓄优伶,宾从杂沓,一言之悦,乾没万金不问。”(王锡纶《怡青堂诗文集》卷二,引自《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盐商亢氏在其家乡平阳府(今临汾)建亢园,“园大十里,树石池台,幽深如通,间有婢媵出窥,皆吴中妆束也。„„康熙中,长生殿传奇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余万。”(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亢氏在扬州的小秦淮也建造了亢园,其“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汾阳何以恭,父以商起家,“父殁,事继母孝,两弟皆继母出,性豪侈,母复纵之,恣其挥霍,后家日落”。(光绪《山西通志》卷 140)太谷曹氏家族,传至曹克让时,生活糜烂,全家大小每日山珍海味,每逢婚丧嫁娶喜庆之日,大摆宴席。男女老少又皆食鸦片,家中平日存储鸦片达万两以上。家中佣人有三百多人,每年家用开支在十万元以上。曹氏入不敷出,最后终因挥霍浪费而破产。

总之,明清晋商资本的运转方式,是与封建地主制经济结构完全协调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环节,是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明清山西商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他们用货币——商品—一货币的活动方式,以交换为手段,将其触角所及的人和物,统统装到商品经济的车子上来,推动他们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不断前进。山西商人集团及其资本,本来就是应地主制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链条运转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这个链条的运动中起着推动和润滑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这个集团及其资本越是巨大,其地主制经济的属性,或者说其封建性,就越明显。”(经君健《明清时代山西商人的性质问题》,《文史研究)1994年第1、2期)

篇3:综观:财政助推林下经济长足发展

一是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鼓励发展林下经济。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 以各地上年度林下经济增加值增量、林下产业新增规模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为依据, 采用因素法将资金“切块”分配到各县 (市) , 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工程。

二是安排林下产业贴息资金, 撬动金融资本。2008年以来, 统筹中央和省林业贴息2亿元, 引导林业贷款资金60亿元投入到林下经济项目建设;此外, 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支持每个重点涉林县至少建设一个高标准、多功能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提供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 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问题。

三是设立“一县一业”奖补资金, 培育优势特色林下产业。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县一业”以奖代补资金5000万元, 对达标示范县奖励500万元。目前, 全省已有61个县 (市) 确定了本地区林下经济“一县一业”培育方向, 10个县 (市) 政府将蘑菇、人参、中药材、山野菜等确定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得到省政府奖励。

四是支持龙头企业, 带动林下产业发展。目前, 全省已有林产品加工企业5970家, 规模以上企业600多家。2012年, 首次评选出60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省政府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在林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形成了一条集种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带动了全省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五是支持打造品牌, 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省财政每年安排名牌林产品奖励资金500万元, 对获得中国名牌”“地理标志”、“森林认证”、“辽宁名牌”等名牌林产品的企业给予20-100万元的奖励。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岫岩蘑菇、本溪中药材、辽阳山野菜、丹东人参、宽甸林蛙等已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名牌产业。铁岭市获得“中国榛子之都”、本溪县获得“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岫岩县获得“中国第一蘑菇大县”称号。

六是支持社会化服务体制, 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省财政统筹中央和各级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 对带动性强、示范性强、农民积极参与的合作社优先重点扶持, 已得到各级财政补助的林业专业合作社达200多家, 获得财政补助5000多万元。目前, 全省已拥有林业合作社、家庭合作农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940个、林业专业协会1004个。

七是打破部门界限, 形成合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省财政厅积极协调水利部门将发展林下经济滴灌、喷灌100多万亩纳入扶持项目区, 支持资金1亿元;近3年安排农业和林业科技推广资金5000多万元, 12项先进适用、高产优质、安全环保的林下种养植和加工技术得到推广;农业部门将发展林下经济购置的农机具纳入财政补贴范畴;畜牧部门将林下发展养鸡、养鸭等纳入畜禽养殖扶持政策;扶贫部门将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篇4:自主学习研究综观

1.1 自主的概念界定

关于外语学习自主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Holec(1981)将自主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并将自主的实践分为五个主要领域:(1)确定目标;(2)规定内容和进度;(3)选择方法;(4)监控学习的步骤;(5)评估。换句话说,自主是学习者采取主动并享有某种学习的独立性,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Dickinson(1995)认为,在学习中采取主动并具有独立性是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应对迅速变化的世界所必须的。他对自主学习的定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所谓态度,就是为自己的学习作出决策须承担责任,而能力则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决策和反思。Benson&Voller(1997)提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心理动能,以及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虽然对自主的定义取自不同的角度,但是核心都是学习者能够为自身的学习承担责任,独立地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确立目标,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学习过程,对学习的步骤或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

1.2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促进外语学习自主理由。Benson&Voller(1997)认为这是在语言教育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语言教与学为满足多样的需求和环境而采取的灵活的方法。Sheerin(1997)将自主归因于这样的事实:要想在外语学习方面精通,仅仅买回学习资料并不足够,一个人必须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为之承担责任。

1.3 自主的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自主的因素,研究者们也提出各自的观点。Field(1989)提出八种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作为有效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对学习机会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接受为自己的学习所承担的责任;热爱学习;创造性;使用基本学习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的能力;对未来抱有积极的目标。而Littlewood(1997)则认为自主包括学习者的自愿和独立行动的能力。独立行动的意愿取决于动机和自信的水平,而独立行动的能力则取决于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1.4 教师的作用

既然自主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那么教师应当起何种作用?根据Littlewood(1997)的观点,教师应当采取系统的策略来增强学生的动机、自信、知识和技能。有些时候,他们应当创造一种鼓励探索和独立的氛围来发展学习者的总体自信心,而有些时候,可以采取更加具体的策略,例如教授表达个人观点的技巧或者各种学习词汇的方法。Benson&Voller(1997:9)同样质疑没有教师而完全自学的方式是否会带来更大的自主性或独立性:“那些被迫采用自学方式而得不到足够支持的学习者往往更加依赖所使用学习材料中的引导性成分”。Aoki(2000)也提到,自主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的独立。教师必须参与策略指导、内容推荐、结果评估三个环节。

2 关于中国学习者的研究

2.1 自主能力涵盖的内容

研究者们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在中国环境下的学习者自主。徐锦芬等(2004:64)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提出我国大学生自主性英语能力的五个方面:(1)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2)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3)有效使用学习策略;(4)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5)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2.2 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方面的研究,张立新和李霄祥(2004)比较了中国和西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证实两者在整体上相当,该研究的样本来自于在英国一所大学学习公共英语的中国学生。但与此相反,Chan等(2002)的研究结果则报告了在香港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学习者自主能力偏低。该研究调查了学习者对于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责任和决策能力的看法、他们的动机水平、在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活动,以此来测量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愿。结果发现学习者过于依赖教师和繁重的学业压力阻碍了学习者自主的发展。徐锦芬(2004)也有和Chan等相类似的发现。她在中国大陆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进行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自主程度较低,其原因归结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法。徐建议课堂教学的模式应当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

2.3 自主能力的影响因素

除以上关注评价学习者自主能力的研究,有些研究者探索了影响外语学习自主能力发展的因素。Wei(2004)总结了如下因素: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动机、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文化、年龄、学习经历、信心和学习者兴趣等。基于这些因素,Wei给出了提高外语学习自主能力的建议,但是,他给出的建议只是针对教师的,没有针对于学习者的,而后者在自主能力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魏玉燕(2002)认为促进学习者自主的因素是: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的选择、教师支持、小组或同伴支持,可自行选用的资源以及自我评估。何莲珍(2003)则发现自主的影响因素是学习策略、学习者态度和动机。

2.4 促进学习者自主的方式和方法

至于促进学习者自主的方式和方法,Wang(2003)给出的建议是: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是促进外语学习自主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习者掌握一系列学习策略,并让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采用适当的策略。而张殿玉(2005)则认为要提高自主能力,既要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来内化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又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教师的角色的转换,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完善,以及加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肖飞(2002)则认为要通过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态度,掌握协作学习策略、自述策略和获取资源策略来促进学习自主。

3 结语

目前对于外语学习自主研究,关注自主能力的水平以及如何促进自主能力方法的文章居多,而且对于自主能力水平的研究多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较少;并且,对于自主能力水平的测量也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的结果多为观念或态度,并非实际行为。所以今后的研究可以多采用跟踪研究的方法来探究自主学习的动态发展。并且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访谈、反思性日记等方式获知学习者的实际行为。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可以将学习者自主与文化因素或其他学习者因素如年龄、学能、学习风格、个性、动机等关联起来进行研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外语学习自主在西方和国内的研究,对于自主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能力水平以及促进方法进行评述。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跟踪研究和与其他学习者因素关联的研究。

关键词:外语学习自主,自主影响因素,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Aoki,N.Affect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 autonomy[A].Arnold J(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Dickinson,Leslie.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23(2),1995.

[3]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4]Littlewood,William.Self-access:what can it do-[A].In Phil Benson&Peter Voller(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7.

[5]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6]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自主性.外语界,2002,(6).

[7]徐锦芬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8]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

上一篇:发布会年会方案下一篇:荷叶母亲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