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经济学

2024-05-03

统计经济学(精选十篇)

统计经济学 篇1

1 在经济学中运用统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解决

由于经济学涉及到的范围较广, 因此要求我们在对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科学、客观、精准, 即使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 准确地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作为统计方法来讲, 其自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析过程的精密、严谨性, 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清晰化。将统计方法引入到经济学中进行应用, 促进经济学与统计的结合, 不仅对计量学、产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有助于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解决, 使经济学相关活动的开展在科学统计方法的辅助下得以顺利、有效开展。一般来讲, 将统计方法应用到经济当中, 其过程都要经历从经济到统计再到经济的这一轮回过程, 即从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经济问题出发, 建立经济模型, 运用科学统计方法来对经济模型展开全面的分析, 以求得结果, 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原理来对这一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最终得到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为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1.2 有助于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

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逐渐改变了原来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经济活动评估方式, 转而以定量分析为主。特别是对于现代一些企业而言, 在对经济相关重大决策进行制定之前, 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精准的统计方法来对决策的制定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何种意义以及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运用统计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行制定, 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物力、财力的损失, 同时统计方法对企业决策结果的预测, 还能够大大地提升企业对自身发展情况的可控性。

1.3 有助于经济理论适用性的提升

无论世界上何种事物, 其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 与经济学相关的事物亦是如此。统计方法对经济学相关事物的分析主要分为定量、定性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事物质的改变, 反过来事物质的变化又会对事物的量产生影响。所以说, 对于经济学来讲,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着相同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统计方法的选择。我们在应用统计学来对经济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述时, 可以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来进行, 从而得到分析报告, 并结合先进的经济学理论来对实际的经济活动给予科学的指导, 使经济理论的实践性、适用性得到提升。

2 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经济体系有待完善

从上文对统计方法对经济学重要意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应用统计方法来对经济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抽取经济问题中的相关变量, 并以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作为前提, 以与问题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 来构建数据经济模型。然而宏观数据经济模型的建立, 需要我们对当前宏观运行机制、宏观经济理论下各种经济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以及宏观经济理论作为构建的基础来进行实现。这就对宏观理念下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其能够准确、客观地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描述, 合理、适当地对宏观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也只有如此, 才能够真正地提升经济模型的实用性, 使经济模型在指标预测、决策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 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目前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 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一些经济学理论没有得到科学的实际论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仍处于建设之中、一些基础性的经济学理论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使统计方法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对经济学中应用统计方法的认识不足

在经济学中运用统计方法, 应对所应用统计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加以关注。我们之所以将统计方法应用在经济学当中其目的, 一是为了将复杂经济学问题进行简单化, 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对数据经济模型的分析来更为容易地得到相关的经济结论, 其次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学实际的内在需求, 对一些需要由统计方法来解决的经济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当前, 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研究、分析学者为了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进行炫耀, 无论在分析、研究何种经济问题时, 不管是否需要、适合, 都加入对统计方法的运用, 并且愚蠢地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看起来更有水平。在企业中甚至还存在一些经济分析人员, 在没有对统计方法的相关原理进行熟练掌握的情况下, 就将其用于对企业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完全不考虑其自身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将对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2.3 专业统计人才缺失

运用统计方法对相关经济学问题展开科学的处理、评估、分析, 不仅需要分析人员能够对统计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 还需要其具有丰富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换而言之, 就是要求分析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能够有效地运用统计方法来辅助经济学活动。此外, 还要求分析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并在与经济学、统计学相关的市场、贸易、管理、社会等学科领域方面有所涉猎。然而, 在现实中, 这种复合型的专业统计人才是十分稀缺的, 一些企业的经济分析人员要么是经济专业出身、要么就是统计专业出身, 只是单纯地熟悉经济学或是统计学一方面的知识, 这对于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有效运用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3 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3.1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十分迅速, 为给予我国的市场经济以更好的保障, 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更为稳固、持续的发展下去, 就需要对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 以更好地对当前社会注意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揭示和分析, 以探讨出一条适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 并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进行鼓励, 使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 在经济学中应用统计方法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注重对相关的统计、经济理论进行不断完善, 对各种统计方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提升企业经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强化统计方法对企业经济决策制定的影响,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为企业的发展、竞争营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3.2 构建完善的数据收集网

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经济学中的实际问题, 为相关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使统计方法更好地为经济学所服务, 这一切都要依赖于所收集统计数据的完备性、真实性、及时性, 同时这也是保证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得以有效运用, 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 我们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能够及时地对研究所需要的经济数据进行准确收集的网络。在我国经济统计部门主要负责对经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要想有效地提升所收集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以及搜集速度, 首先就需要我们针对经济数据收集工作, 制定统一的收集指标体系, 以确定经济数据收集的范围和条件, 同时还要对新兴产业的数据收集工作加以关注;其次, 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经济数据进行调查的力度, 并通过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最后, 我们要自下而上, 加快数据收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 顺利地收集到有效的经济数据。

3.3 加快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人才对企业发展、对社会进步来说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才的掌握是企业致胜的重要法宝。因此, 为促进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我们必须加快既懂得经济学相关理论又能够灵活掌握统计方法, 同时还在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有所涉猎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 以在提升统计人才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 保障统计方法应用的科学性, 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分析、研究漏洞的产生。而作为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来讲更应该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加快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经济、统计相关学科的融合。

总之, 将统计方法运用在经济学当中, 无论是对企业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还是对社会经济形式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能够使经济研究以及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合理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导向意见。我们必须在正确认识统计方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不断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进行优化, 并从当前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运用面对的具体实际问题出发, 不断地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 以更好地促进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敏琴, 乔磊.西方经济学IS-LM模型的讲授技巧——紧扣数学工具的经济学内涵[J].科技经济市场, 2013 (11) .

[2]成均孝.数学建模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21) .

[3]张裕辉, 施辉.抽样调查是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方法改革的方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1 (12) .

[4]夏涌.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方法的收益与成本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6 (01)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心得(统计) 篇2

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我们根据学习的需要学习了《政治经济》这门课,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经济》。《政治经济》和《西方经济》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个寒假,我在空暇之余,又翻看了一下《政治经济》和《西方经济》这两本书,重新学习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做一点总结,也是做些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里面说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两个要点,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一种物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它并不是商品,如空气。但是一种物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只有拥有使用价值,物品才有交换的价值,成为商品。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买者付出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卖者放弃使用价值而获得货币,价值在交换的瞬间得以形成。马克思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是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但是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股票的使用价值是法律赋予的,正如空气是由自然界赋予的。股票的使用价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或者将股票高价卖出获得收益。但此时的股票并不是商品,而股票的价值又从哪里来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股票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的呢?答案是,当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股票时,所付出的货币就是间接的劳动,这些特殊的劳动间接创造了股票的价值。但是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换时,并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只是在买卖中获得了差价收益。

据网上发布的消息,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让叱诧风云上百年的知名企业即是成为了经济危机下的牺牲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需求下降。需求下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资本在W-G’的过程,也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被出卖转化为增值的货币资本的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剩余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对于以赚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标的资本主义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打击;第二,竞争压力。国际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他企业的不断竞争,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此时依靠进一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已经十分困难,剩余价值的生产无法提高,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第三,劳动力支付压力过大。通用汽车公司拥有上万名职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可变资本(即支付劳动力的资本)增大,相对来讲增大的速度大于不变资本(即支付生产资料的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对剩余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综合上述原因,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也就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这里有问题值得探索。为什么工人的劳动会创造那么多的价值?

原因有几个,第一,工人通过学习,掌握了生产方法,比起原始社会人类还在摸索如何生产产品的时代,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但是,这种学习是要有投入的,劳动者自己负责这部分投入,通过社会上的学校获得劳动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出外);第二,需要生产资料的完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讲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生产资料的源头是自然物质,从古至今可以看作不变的资本投入。假设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资本为30;第三,生产工具的使用。如今的教材已经不提生产工具了,很多人把生产工具算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它区别于生产资料的特点是,它的损耗是逐渐的,而生产资料的损耗是一次性的。假设这些资本要50,因此,不变资本此时是30+50=80a;

于是,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情况下,资本家投入30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投入50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给工人支付的工资(可变资本)为20,那么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20,总价值为80a+20v+20m=120。但是剩余价值率为什么这么高呢?其实将三个原因价值化相加,即学习的投入+生产资料投入30+生产工具投入50,而产生剩余价值。其中学习的投入是不需要资本家进行的,但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而工人的劳动不会因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投入加大而增加,反而会减少,假设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因此不变。如果此时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变,就会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的增加是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投入增加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原因也在此。所以,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多,是要补偿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投入,并不能说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剧。

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可以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预言。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马克思并没有一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比如,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这一点,在公有制的情况下很难改善。可以说,马克思自己也从哲学角度分析问题,存在即是合理。资本主义的存在必然有其历史原因,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十分严重。比如,由于自由竞争导致的过度生产,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些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也用了很长时间探索研究,希望能够加以解决。其中有些解决办法,如增加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监管职能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有西方经济学家只愿意治标,即是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稳定发展。马克思则认为,要彻底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

其实我认为,首先,西方经济学家努力想出的解决办法,有些往往已经触及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子。比如,有人提出股份制的概念,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股份制公司掌握在少数一群人的手中,如果将这一群人扩大,变成全民,那就是公有制。其次,马克思的观点也有一定问题。社会变革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当然,如果不计后果,以暴力推翻现有的经济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改变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

题。因此,逐渐改革和发展才应该是综合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优势的正确方向。

统计经济学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统计手段在其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我国的经济领域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就如何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经济统计职能 社会经济资源 优化配置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时期,正式踏入了市场经济社会。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以及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统计在其中所具有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能够有效的为社会、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并以精确的信息统计帮助国家开展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如何能够使经济统计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的对我国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配置,则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2 同市场经济的联系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社会市场作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这里的资源配置是需要以市场作为其运行基础的,而对于资源来说,信息、人力、人力等等资源都包含在其中。在对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统计,之后再在调差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比如,为了对某一地区的经济实现发展,就应当先对这个地区中的基本经济状况进行一番调差:当对此地区劳动状况统计时,则可以对地区中劳动人员的年龄、文化等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再决定在此地区中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知识技术类产业。而当对地区中自然资源开展调查时,则可以对地区自然情况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应当发展服务性产业还是加工产业。而当对地区中群众消费情况调查时,则可以对地区中的商业情况有所掌握,并由此决定地区中应当开展的能够符合群众消费水平的投资规模。通过上述分析则可以了解,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自身自然经济规律而产生作用的,而不是通过任何方面的命令能够发挥作用的,而对于经济规律来说,其必须从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指标来了解,只有将这种由调查研究所得的经济规律同市场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够在掌握市场规律的同时促使市场经济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 统计手段在经济领域的拓展

3.1 国民经济方面 对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水平考察的过程中,国家中国民的收入与产出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能够有效的反应出国家经济的状况。在传统对国民收入衡量的方式中,主要以国家的生产作为基础,其也正是现代对国民收入进行统计的主要方式。但是通过这种方法统计的不足之处是其没有对福利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且其还没有对非市场行为起到足够的重视,将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资也都按照消费来处理,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人民的健康情况。而如果想对国家中健康情况以及可持续收入方面也纳入其中,那么使用现代的方式则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当对国民经济统计的过程中将市场中以及非常市场因素的资本都包含在内时,或者对资本都按照合理的价格估价时,那么国产生产净值才是对国家收入衡量的最精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统计则能够将国民收入以及收入、产出等指标更为精确。

3.2 指标体系方面

3.2.1 重视制度因素 在以往对经济增长量统计的方式中,并没有对制度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实际上,经济增长量同社会的制度因素之间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经济增长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其向国家中人民体重不同类型经济产品的能力上升,而这种能力上升是需要以现今技术以及合理制度为根本基础的。目前我国还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其同世界先进市场中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制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如果想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质量进行良好的反映,就应当对市场中的市场制度以及其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3.2.2 反应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及质量的途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这个背景之下,其能够有效的加深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并随之出现很多能够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同时,随着近年来世界国家市场的开放性加强,也使得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构成以及经济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同社会经济配置具有重要联系的供需差率、全球化效率等等都能够试着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实现。

3.2.3 创新经济统计模型 对于经济统计模型来说,其不仅仅只是一个负责定量的工具,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相近性分析的有效工具,通过这个模型,能够有效的对社会中的经济理论进行验证及修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不断的完善,而且其还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理念。而根据实际问题以及对其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模型都进行一定的选择优化之后,则能够以整合的方式形成全新的统计模型,从而对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带来重要的意义。其中,计数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社会试验方法、期权定价模型、离散选择模型、托比模型、可变参数模型、样本选择模型、经济周期波动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都能够对我国发展新型统计模型带来很好的方向。

3.2.4 时间序列分析 在时间序列中,其存在的一系列数据中所提出的一些挖掘算法通常都带有较好的普适性,且其算法拥有较好的使用面,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是其预测效果通常来说不是很强。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各项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回归模型以及统计模型为依据的技术都同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上述几者结合之后能够提供出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挖掘技术,这也为未来较大规模非线性系统的建立提供更好的支持。

3.3 运用统计资料发展市场经济的实例 欧盟的迅速崛起为世界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对于市场统计数据实现了良好的运用,从而有效的预测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其还将欧洲作为市场,并专门成立了负责统计工作的调查部门。在调查中,在保证调查范围广泛的同时,其还通过互联网技术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统计部门进行实时的沟通,以最大程度对自身发展存在的价值进行统计与整理,并及时的发送到各个企业之中。而当企业受到此部分信息之后,则在对其充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相关产品、投资方向以及发展路线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从而在有效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通过全面的信息更好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这也对我国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作为市场企业一定要对国内、外的市场经济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统计,并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健康顺利发展。

3.4 政府在统计过程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不需要政府在其中对企业采取直接的调控,而是应当以间接的办法调整市场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适当的税收手段、制定产业策略等方式对经济产区全面、宏观的调控。同时,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同我国现实的市场总量及规模相匹配,并依据我国现状的信息资料对相关政策进行制定,从而能够更好的符合我国的实际。另外,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应当对相关数据起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制定发展战略的同时对GDP的质量采取足够的重视,并能够以准确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而对我国市场做出更为准确、切实的评价。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良好经济发展是同良好的统计信息资源是分不开的,只有在对资源进行充分统计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结构以及格局采取科学合理的整合。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我国市场实际情况,以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我国的经济统计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为有效的对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配置。

参考文献:

[1]胡冬梅.影响发电企业统计工作的因素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1):54.

[2]冯晓华.如何正确理解和客观评价国内生产总值[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03):64.

[3]佟彤.浅议搞好施工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J].天津科技,2010(02):74-75.

企业经济统计问题探讨 篇4

我国传统企业经济统计模式效仿于前苏联统计系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相关部门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视为自身统计基础, 进而采用一套自上而下统筹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层层的申报报表形式为政府单位提供调控经济决策制定需要的各类统计信息。通过长期的实践该类传统统计模式体现出环节冗余、工作低效等弊端。虽然企业经济统计随着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变革与更新, 然而其原有统计体制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许多企业仍旧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的统计方式, 将企业经济统计错误的理解为报表统计制度管理下的统计, 缺乏对现代企业综合经济统计的科学职能认识,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企业经济统计相关制度建设较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呈现出滞后发展现象, 由于统计意识不强令企业领导层无法对经济统计工作提升重视力度、而将过多的将精力放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上, 忽略了统计工作的实践重要性。无法充分发挥新时期统计职能。相关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企业单位之间欠缺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从事经济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差异性较大, 缺乏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经济统计人才, 一些经济统计人员队伍呈现出过于频繁的变动, 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长效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有限令经济统计工作常常呈现出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 统计内容不够科学, 无法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等问题。信息化时代, 各类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涌入社会各行各业, 发挥着重要的优势辅助作用, 其安全的系统模式、高效的运算统计能力恰好充分适应企业经济统计繁杂、细化的工作特征需求, 然而一些企业却没能对先进科学技术加以充分利用, 不愿意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 因而令企业经济统计方式单一, 数据质量、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2 完善企业经济统计的科学策略

2.1 更新观念, 强化现代经济统计意识

为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经济统计理论的深渊影响, 企业只有树立创新思想观念, 把握市场动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强化风险、现代经济统计意识, 才能真正令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提升质量、提升效率, 创设良好的实践效果。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 我们应以人为本, 合理制定统计规划, 令繁琐统计工作程序得到良好简化,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树立企业全员的经济统计意识, 令每位员工均参与经济统计系统的科学建设中, 协调各环节的衔接配合。领导层应不片面、单一的强调经济指标的重要性, 而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站在战略化角度, 思考如何令企业获取长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而非短暂的、一时的指标增长。企业经济统计专项工作应充分秉承科学发展观理念, 强化理论基础建设, 增强经济统计意识, 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准确、清晰的价值化参考信息与决策辅助, 同时应在具体实践统计工作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 确保企业的科学、持续与先进性发展。再者,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令我国经济成为一体化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不仅应重视内部信息的统计, 还应科学注重对外部企业各类信息的收集、统计, 进而合理满足企业扩充发展、资源信息共享建设需求。统计信息可靠性仅具有一定程度的概率保证, 倘若在固定样本容量状况下, 统计的精确度与置信度相互矛盾, 同时统计决策与预测同样具有风险性与偶然性, 因此企业经济统计还应科学树立风险意识, 制定风险防控体系进而有效的令统计风险得到化解。

2.2 扩充视野、创新运行模式,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政策支持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 企业经济统计应进一步扩充视野、扩宽口径、树立大容量、打同级宗旨, 进一步拓展经济统计范畴空间, 引入外部环境统计, 对其资源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法律与人文环境进行充分的考核分析, 进而强化了解, 能够依据未来环境的发展变化作出科学研究与正确判断。企业经济通知模式应打破传统报表体制局限, 科学成立与企业相适应的信息统计管理中心, 采用主体集中管理、辅助分散管理, 分散与集中结合的管理模式, 应用存储、传输、信息处理先进技术健全企业的经济统计全过程。企业管理与企业经济统计密切相关, 只有各部门关系顺畅、各方配合协调,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才能实现进取与提升, 同时, 完善的企业经济统计优惠加速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实施结构组织调整, 创新管理模式, 优化组合各项资源, 才能真正为经济统计工作创造良好、健康的软环境, 促进管理水平与经济统计水平的同步提升。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应继续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利于企业管理与经济统计的优势辅助政策, 健全法规建设与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统计创设良好、人性化的政策条件。

2.3 完善经济统计内容、健全指标体系, 创新统计手段与人才管理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基本内容涵盖对活动条件、投入产出及经济效益的统计等。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与深化, 其经济统计内容逐步呈现出同现实不相符、不适应等问题。为有效杜绝该现象我们应继续拓展企业经济统计实践内容, 体现新时期经济信息特征。例如引入应用水准统计、周期统计、虚拟运作、电子商务统计、无形资产、创造力、科研力、凝聚力统计、筹措能力、增值力、环境、资源影响力、创新能力等内容, 切实丰富企业经济统计内含,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统计描述功能建设层面我们应抓准各指标联系, 完善构建统计指标体系, 丰富量化评价、测评、分析与判断功能, 积极运用现代化统计软件、工具充分识别企业经营生产能力, 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决策制定提供良好辅助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经济统计拥有了更优势、更先进的软件与硬件保障,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优势, 例如决策支持系统、ERP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为经济统计提供更先进的实践方式, 丰富实践思维, 为企业创设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及动态实时监控系统, 进而展开对企业经营管理运行状态的监测、定量检查及预警, 揭示企业深层次偏差及风险因素, 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进而促进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 在人才建设管理层面我们应注重对员工分析思考能力、现代统计知识掌握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网络应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敏锐洞察能力进行科学的激发与培养, 制定人性化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创新、交流, 进而真正打造一支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企业经济统计人才队伍。

3 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以知识产业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唯有加快更新、持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永远占领行业制高点。经济统计专项工作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决策辅助与信息参考, 因此为适应企业转型, 领导层、统计工作人员只有强化重视, 勇于发掘不合理问题, 树立创新统计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运用科学统计方式与手段, 才能准确反应企业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信息、内容, 推动企业统计实践工作向着更新、更强的方向科学发展。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令企业经济统计专项工作树立了更高层次目标与要求, 同时现行企业经济统计同样存在发展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依据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改革发展实践战略, 对提升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水平, 营造高效、有序、法制化的企业经济统计环境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经济,统计,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继海.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

搞好科学统计服务县域经济 篇5

冉歆

科学统计的实质就是统计工作要围绕经济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真实,二要客观,三要全面。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笔者发现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计的社会环境与统计的社会要求的矛盾。随着统计整体职能的发挥,统计影响力度的增强,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越来越关注,这对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挑战;同时由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楚、对统计口径掌握不全面,对统计方法制度不甚了解,往往出现对一些对统计数据的歧义,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统计数据。

基础统计“缺位”与综合统计“越位”的矛盾。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基础统计有明显弱化的趋势,统计体系不健全、基础工作不规范。而政府综合统计大包大揽各项调查,无形中“抢夺”了一些基层基础日常的统计调查业务,造成一些基本统计单位片面认为统计部门是“数字工厂”,无所不有,形成了一种“要数字,找统计”的社会现状。造成了统计部门“说不脱、说不准、不好说”的逆位运行的尴尬模式。

统计数据高质量与统计基础建设的矛盾。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在当前工作中,迟报、拒报、虚报、瞒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对统计产品的出笼造成了不良影响。非公有制企业的统计监管工作不到位,统计人员、统计台账、统计信息登记常有缺失。政府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基础工作不完善,难以应付全面、频繁的统计调查和报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工作任务与预算经费不协调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所面对的统计

对象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统计对象不再是清一色的国有、集体单位,而变成了成千上万的私有企业和个体户,全面统计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算基础,但现行的统计仍以全面统计为主,往往由于经费不足、人手不足等种种原因达不到调查的目的。

要搞好科学统计工作,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互协作配合。统计数据的来源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实绩的汇集和反映,因而统计数据上报也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紧密配合,根据新的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特别是计划、城建、工业、商务、招商、税务、电力等部门要做好信息抄报工作,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做到统计数据不重不漏,应统尽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实现科学统计。实现科学统计,应做到统计方法的科学有效,采取科学有效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同时开发运用统计数据。如果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运用翔实的统计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也就做到了科学统计。

做好保险统计服务经济发展 篇6

近年来社会保险项目不断更新,参保人群逐年递增。特别是中央提出“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以来,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任务随之日益繁重,在工作形式上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比如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的数量剧增,不仅要上报年报、季报,而且还要上报月报,甚至还要上报旬报、日报;报表内容更加具体,不仅上报全省的汇总数,而且要上报分地市、分行业的数据,有的报表还实行了直报制度;报表的时效性更强,月报次月5日前就要上报,有时当天布置的报表,当天就要上报数据;质量要求更高,不仅要上报数据,而且要说明原因,分析原因,上报文字报告等,都给传统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保险新形势的需求,认真开展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预测,搞好监测评估,有效地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为不断完善保险政策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从多年的保险工作实践看,社会保险统计工作还存在需改进的地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统计重点,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提高社会保险工作质量

统计分析,首先要分清形势,确定有针对性的分析目标,特别是在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抓住社会保险工作实践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

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对每一项统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是发现问题、检查报表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我省的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特点,以基本养老保险统计分析体系为例,可建立六大分析体系。(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分析系统。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登记人数,参保人数,建帐人数,实际缴费人数,计划扩面人数,实际扩面人数,计划完成程度,参保人数增长率,建帐率等分析指标; (2)基本养老保险负担程度分析系统。包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数,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平均负担系数,平均替代率等; (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分析系统。包括月人均缴费基数,月人均缴费基数增长率,月人均缴费基数占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应缴、实缴养老保险费,补缴养老保险费,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增长率,收缴率等指标; (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析系统。包括月人均养老金,养老金增长率,应支付、实支付养老金,补发养老金,养老金历史拖欠,支付率等; (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分析系统。包括本期收支结余,历年累计结余及增长率,历年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个人账户实帐规模,空账规模及可支付月数等; (6)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分析系统。包括企业退休人员数,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纳入社区管理人数,社区管理率等等。

二、密切结合实际,统一口径,科学分析.确保分析数据的真实性

基础数据的采集是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采集的准不准、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统计汇总的质量。抓好统计源是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提高统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统一口径。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必须统一规范统计口径,同一指标因统计口径的不同,统计的结果会相差甚远。二是建立表内和表问的平衡关系。社会保险统计报表是一个完善体系,报表内部、报表之间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保证逻辑关系合理是填报统计表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基层统计人员更好地掌握报表的逻辑关系,确保报表填报的严密性,减少填报错误,提高填报质量,要对报表表内和表问的逻辑关系进行统一和规范。并将这些平衡公式录入统计软件,从而使数据之间报表之间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当因录入或其它的原因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时,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都会受到影响,统计软件能够自动地、及时地为统计人员提出错误,使统计失误在基层就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了统计报表质量。三是实行统计数据库与业务数据库对接。要从根本上消除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和假报现象,减少统计失误。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统计人员注意搜集、整理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统计数据,不仅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其他处室的相关资料,还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外部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加以运用到统计分析中去。如,要分析养老保险费收缴情况,就要搜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缴费工资总额,缴费费率,收缴率,月人均缴费基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分析养老保险费是否应缴尽缴,缴费单位有无虚报、瞒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情况。

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效率

近年来,社会保险工作中对数据需求空前扩大就是例证。面对目前繁多而复杂的数据,靠手工统计已难以适应,加快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经济信息系统迫在眉睫。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社会保险统计信息化建设。 (1)配备现代化的统计工具。加快统计工作现代化管理首先必须配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力争做到统计设备专门化。 (2)完善统计结构软件。开发一条适合我省需要的统计报表结构软件,打包并下发各级社保机构。 (3)实现盘片或电子邮件报表。可利用我省自行开发统计软件进行盘片上报、或利用劳动保障部统计软件中的多机器录入功能,进行盘片上报。 (4)着手进行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省社会保险联网,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网络,使各个业务部门能够随时从本部门的计算机中查询到实行养老保险以来任何一个年度的经济数据,能大大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统计分析能力和服务水平

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应用研究 篇7

统计学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执行的一项综合处理工具, 具有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 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完成对宏观乃至微观领域内的各行各业分析, 并根据相应的经济装填, 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本文从多个角度来阐述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统计系统的应用意义。

一、我国经济建设的经济基础

从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基础来看, 其不同的经济统计模式, 对进一步的探查力度, 以及表面的建设工作等, 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影响, 而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对教育工作的配合应用, 在很大沉淀顾上, 满足了我国现有阶段的经济建设需求。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快, 为满足经济的建设需求, 其数据的统计力度也相比较过去有更大的要求, 需要完成对当下经济建设的?领域分析, 并依照相应的经济统计管理体制, 实现对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经济的全面建设, 依照基础的薄弱环节, 完成对不同领域内各环境内给问题的时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促进对执行工作管理的调整建设。而在这个大环境下, 应用经济统计数据系统, 则可极大的满足对经济问题的预测问题, 并通过优秀的管理执行, 即可更为完善的我那成对行业需求的满足。

而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 如何满足经济需求, 并依照相应的经济制度进行调控, 是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根本所在。为实现对经济建设的多项经济建设基础应用, 可调节合理的社会因应用机制, 实现对经济建设理念化执行, 而其建设基础, 则应当以民生经济为根源。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 因此其微观建设, 应以宏观需求为背景。

二、经济统计系统在建设中所需要注意的各项基础问题

在进行现代化经济统计学系统的应用中, 由于不同的行业所需要的执行任务, 均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涉及到信息数量的数字应用策略上, 也就更需要加强对信息数据统计理念上的执行应用, 并依照相应的经济统计分析, 完成其信息的应用。但是其中, 仍存在着诸多的应用问题, 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 对于经济建设的统计学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就涉及到了数量信息和数字问题两个角度的统计问题。其中经济统计学是对国民收入的估算方法, 主要针对的是我国国民在经济收入和指出两个方面的调整控制, 无论在那个核算额领域内, 其平衡的关系和成熟度的调整不充足问题, 都可能直接的影响到各项基础的建设需求。而在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中, 对其不同的产品应用理论等, 也提出了相关的应用法则申明, 其中对产品的设计概念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我国的统计学发展也主要针对于经济建设的条件进行平衡分析, 在满足基本的社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根本上, 完成对我国国务院领导环境下的不同环境应用, 并依照国民经济需求进行不断的改善。

其次, 统计学经研究的实际作用分析, 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以后, 可分析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实际作用, 即研究价值, 其主要的研究价值就有如下几点, 第一, 通过数据收集, 可更进一步的完成对我国国民基本信息的分析, 并依照相应的经济建设分析方式, 促进对经济学价值上的研究应用。第二, 为后续的客观经济显现提供了信息的总结和提炼, 并依照相应的统计办法方式, 促进了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 针对经济数据, 利用必然的经济管理调节方式, 实现对不同理论环境下的实际经济验证。第三, 其信息汇总为经济学的理论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其所应用的计算领域, 对后续的经济发展, 以及经学数据的密切相关性研究, 为后续的数据统计提供了保障。由此可见, 统计学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 存在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可作为综合执行的最终信息屏障进行合理分析应用。

最后, 在实际的经济学数据统计软件的应用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信息漏洞, 这些问题,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调整分析, 依照相应的建设需求, 进行经济建设期间,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建设需求, 可结合经济统计需求, 调整数据统计的方式, 并依照相应的建设需求进行改进, 保证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 满足我国的经济建设需求。

安徽跻身国家循环经济统计试点 篇8

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批准, 安徽、北京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的两个省市, 这表明安徽省循环经济统计体系、指标考核体系可望升为国家政策。

安徽省能够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统计试点, 主要原因是全省循环经济工作起步较早,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园区、城市和社区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 并在试点基础上建设了70个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树立了节能增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 安徽省探索和建立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循环经济统计体系、考核体系, 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统计试点之前, 省发改委、统计局已经联合启动了铜陵市、宁国市省级循环经济统计试点。

据了解,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循环经济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 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主要是研究建立资源产出率的统计核算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考核制度、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 篇9

一、企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中的主体。一般情况下, 企业从事生产和服务来完成企业的目标, 企业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资金和人力。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搭配、组织、重新分配而产生新产品的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盈利, 没有利润的企业注定是要倒闭的。因此“追求利润”支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行为。传统的统计方法和现代的统计技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企业经济统计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 是一种定量的准确统计行为,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经济统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活动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利润最大化, 将低成本的原料转变成高价值的产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于将产品销售出去, 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 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整体市场环境以及和其他企业的竞争关系。企业必须针对市场情况制订合理的生产和销售计划。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统计严谨而准确,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 我国的企业基本都是国企,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采用一套自上而下的计划统计方法, 相关政府部门制订经济计划, 然后自上而下统筹布置, 统计信息通过自下而上的报表形式上报计划统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通常会制订全局计划, 层层下达。这种企业经济统计方法非常刻板和滞缓。从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来看, 这种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模式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很多环节上出现冗余现象、工作效率低、经济信息传达滞后、面对多变的环境无法有效改变等。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但在企业经济统计的方法上却没有有效的改变, 很多企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企业经济统计制度和方法。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不重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太重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 从高管领导到下级员工都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对很多企业领导来说, 尤其是国企领导, 他们只关心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益的财务指标, 对于企业其他经济统计结果并不关心。他们认为企业经济统计无非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的一种汇总和综合, 对企业提升业绩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由于企业领导的这种片面观念, 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也得过且过, 各项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也是照抄上年, 然后略微修改。这样的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 得不到企业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其统计结果自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二)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一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 多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统计方法和统计内容不科学, 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情况。有些家族企业因为人情关系而发生舞弊现象, 导致统计数据无法反映真实情况。统计设备和技术落后, 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 企业经济统计方法和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企业高速发展, 但是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统计手段。这些统计方法和手段往往不适合企业经济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最终导致统计结果和真实情况偏差大, 甚至南辕北辙, 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害。

(四) 统计人员水平低下

由于企业领导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不重视, 使很多没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从事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这样的统计人员往往业务水平低, 专业知识不足, 无法在专业的统计工作中分清主次, 更无法从杂乱的数据中分析出真正有用的经济信息。统计出来的数据通常也不具备较大的价值, 只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一个副本, 无法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作人员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 一些经济统计工作人员频繁变动, 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长期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改善企业经济统计的策略

为了提高企业经济统计的水平和效率, 现提供以下几点改进方法。

(一) 转变观念, 树立现代经济统计意识

首先, 要做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 必须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底层员工都改变对企业经济统计的观念。尤其是企业领导, 要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经济理论和观念, 树立创新的现代新型企业思想观念, 把握市场整体经济动向, 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 采用现代的科学经济统计方法。企业领导应定期参加培训班, 学习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最后, 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要重视起来。在企业整体对经济统计工作重视的氛围中,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会逐渐走上正轨。

(二) 提高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素质

企业应招聘一批企业经济统计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在统计工作中能理清头绪、抓住主干, 统计的数据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能够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图表向企业领导和员工传达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 并对企业未来的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三) 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企业经济统计时, 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最终的统计结果。因此在统计过程中要针对实际的情况和工作量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在信息时代, 软件系统已经非常完善, 经济统计工作可以采用适当的统计软件和设备进行专业的计算和统计, 并时刻关注最新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理论, 与时俱进。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 国外大公司的进入, 国内的企业更应该抛弃落后的思想观念, 采用新的企业经济统计方法, 加快企业创新, 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瑾.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0) .

统计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探析 篇10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统计经济信息是企业捕捉商机乃至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任何环节的统计经济信息的失真都会对最终决策造成影响, 从而产生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在我国统计经济信息资料不切实际的现象极为普遍, 统计经济真实性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

一、导致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的具体原因

(一) 不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现阶段由于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干部日常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以, 很多地区的政府干部为了在绩效考评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统计经济信息的上报过程中, 提供表面上表现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的虚假信息, 对影响自身仕途的统计经济信息隐瞒不报, 甚至篡改统计经济信息的相关数据, 对经济发展上的成就造假邀功。

(二) 信息统计的制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尚未得到充分的完善, 现阶段所运行的统计信息管理体制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对于经济信息一般按照管理的区域来进行统计, 经济信息的统计部门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 虽说经济信息的统计部门有与上级政府接触的机会, 对当地的信息进行上报, 但是该部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受到政府的管制对统计信息的上报难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三) 经济信息的统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社会主义新的经济条件下, 经济信息的统计标准尚未得到充分的完善, 由于统计经济信息缺乏统一标准, 因此, 造成统计经济信息在其统计的过程中会对一些重要经济信息产生疏漏, 出现统计错误, 也十分容易受到干扰, 使真实的经济信息难以得到体现。由于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 使得统计经济信息失去了应有意义。

(四) 对于统计信息的调查方法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其政府部门的经济信息统计的时候沿用传统的经济信息的统计方法, 使得统计时需要全面的了解和调查经济信息, 并且需要进行层层上报传达, 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经济信息的统计速度, 增加了干扰和失误的机会, 导致对经济信息的统计产生错误和延迟。

(五) 缺乏对信息统计队伍的建设力度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及现代经济形势的多样化趋势, 对统计经济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 对于工作效率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但是, 我国各个政府的统计部门, 很多工作人员不具备经济信息统计的专业素养, 在工作过程中极易造成错误。另外, 政府缺乏对经济信息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 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能与时俱进, 极易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 工作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也是导致经济信息在统计过程中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

(一) 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因素

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作为统计经济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 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相对的应对策略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 种种原因造成的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问题使国家和政府不能对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 因此做出的决策也会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符, 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会减弱, 甚至造成负面影响。错误的统计经济信息造成决策性的失误, 决策性的失误会造成更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导致决策覆盖的所有区域的经济都受到损害, 导致政府对经济发展调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 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无法解决, 错误的决策造成更多问题, 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 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状况带来不良风气

统计经济的信息作为对政府干部考核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严重影响着官员的作风。由于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 导致一些善于利用统计经济做手脚的人得到重用, 由于谎报统计经济信息得到升迁, 难免导致其他干部觉得不公, 失去积极工作的动力, 或者纷纷效仿来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长此以往, 很多政府干部就会养成说空话、说大话、环保统计经济信息的风气, 造成政府干部的腐败,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 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造成对政府形象的损害, 社会秩序的紊乱

政府想要得到公众的拥护本应依靠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或给人们生活质量带来提高, 但是由于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问题, 原本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变成谋取个人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政府。上级部门由于得到虚假信息, 认为当地经济得大有发展, 认为政府干部做出了贡献。但是, 事实上, 人民没有得到益处。人民渐渐会对政府的这种行为产生质疑, 失去信任。因此, 这种统计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会对政府的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如不及时改善, 可以导致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疏远和矛盾, 问题就从经济领域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三、应对策略

(一) 建立完善的信息统计的管理体制

经济信息的统计管理在体制上的完善对统计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使统计经济的信息保持真实性, 必须由严格的管理体制。对于经济信息的统计部门必须由上级政府进行直接领导, 只有这样该部门才可以彻底摆脱当地政府的掌控, 借以消除或减少当地政府对信息真实性的干扰, 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带来的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带来的信息错误, 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这种新的体制, 有利于经济信息的统计部门充分的发挥自身权力和职能,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调查以及汇报, 反映出地区经济的真实发展状况, 使得统计经济信息真正发挥作用, 避免虚假信息以及延迟性信息的产生。

(二) 建立有效的信息失真的防范机制借以防止数据篡改

防止统计经济信息的造假行为, 首先, 必须在信息调查的过程中做好工作, 借以保障信息在调查过程中的可靠性, 有利于获取争取额的信息, 从源头上避免信息篡改。其次, 对手机的信息必须进行严格审核, 通过审核可以发现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要求自己, 绝对不能姑息错误信息。再次, 信息验证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依照有效的方法来调查信息的逻辑性和发展规律, 借以发现信息漏洞。第四, 对统计经济信息的监督过程要严格, 不给虚假数据和虚假信息存在的机会, 努力营造真实可靠的信息环境。

(三) 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完善

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 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做出有效的约束和支持, 经济信息在统计过程中也要坚持以法律作依据。现阶段, 我国的法律对统计经济信息的相关规定有很多, 但是在根本上尚未得到健全和完善, 在各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疏漏, 导致不法官员钻法律的空子谋取自身利益。所以, 国家必须积极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借以加强惩治力度抵制经济信息造假行为, 维护法律尊严, 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 对绩效考评方式的优化

由于我国的官员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将经济的发展作为了官员考核的唯一依据, 因此才造成了官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的统计数据造假来充当政绩, 给自己带来升迁的机会。通过对政绩考核制度的优化, 以多角度的方式对官员进行考核。有利于反映出经济的真实发展状况, 有利于全面了解官员, 另外, 有利于杜绝造假行为, 抵制不正之风。

(五) 加强统计信息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能力

统计经济的信息之所以失真除了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所以, 必须对统计经济工作人员的队伍进行建设, 提高专业素养, 使其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另外, 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 借以使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时俱进,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综合以上,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我国的统计经济信息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从现状及其危害进行分析, 找到导致统计经济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以便找到提高信息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确保统计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统计经济需要社会、国家一级企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相互联系, 保障经济信息准确的进行传递可以使各个部门的配合更加高效, 有利于对经济发展方向的把握, 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 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失真的信息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 统计经济信息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必须对长线的信息失真现象提高重视, 并且了解和掌握信息失真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并且对统计经济的信息失真问题做出分析辨明原因, 借以寻找统计经济信息管理方面的措施, 保障统计经济信息可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统计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探析

参考文献

[1]曾月.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04) .

[2]胡梅.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07 (07) .

[3]方军武, 刘建明.浅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J].今日湖北 (理论版) , 2007 (05) .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下一篇:互动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