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系统管理

2024-05-05

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共8篇)

篇1:个人征信系统管理

第 1 页

个人征信系统的管理经验学习和总结

一、个人征信系统信息来源

当客户通过银行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业务的时候,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就会通过银行自动报送给个人标准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个人标准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通过与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公用事业单位进行系统对接。可以采集诸如居民身份信息、个人手机费、社保金等非银行系统信用记录情况。

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照数据主体对数据进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即将属于同一个人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该人的信用档案,并在金融机构查询时生成信用报告。个人征信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只是进行客观展示,不做任何修改。

二、个人征信系统录入流程(l)数据录人

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后,按照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在录人系统中进行信息录入。录人资料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购房信息等。系统可自动生成征信数据的机构则无须人工录人。

(2)数据报送和整理

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征信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的规章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确保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并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客观整理、保存.不得搜自更改原始数据。

共享授信额度、最大负债额、透支余额、本月应还款金额、本月实际还款金额、最近一次实际还款日期、当前逾期期数、当前逾期总额、信用卡最近24个月每月还款状态记录。

贷款信息,包括贷款种类、担保方式、比重、账户状态、还款频率、还款月数、贷款发放日期、贷款到期日期、贷款合同金额、每月还款状态记录等。(3)个人征信安全管理

①授权查询。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

②限定用途。《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 除了本人以外,商业银行只有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业务时,或贷后管理、发放信用卡时才能查看个人的信用报告。

③信息安全。个人的信息是通过保密专线从商业银行传送到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整个系统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防病毒和防黑客攻击的安全系统。

④查询记录。每一个用户都要登记注册,而且计算机系统还自动追踪和记录每一个用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并展示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

⑤违规处罚。商业银行如果违反规定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或将查询结果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目的,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I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则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 2 页

⑥密码管理。商业银行各级用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密码.至少两个月更改一次密码,并登记密码变更登记簿。各查询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仅限本人使用.严禁他人使用或将密码告知他人。

三、个人征信系统管理模式

(1)个人征信系统的网络流程管理

个人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机构流人个人征信系统,汇总后金融机构实现共享的功能。

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用户管理制度,对用户实行分级管理、权限控制、身份认证、活动跟踪、查询监督的政策:数据传输加压加密;对系统及数据进行安全备份与恢复;建立有效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止计算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商业银行总行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I}!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WAN行分支玩而圈氏I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网络流程

机病毒和黑客攻击。

(2)个人征信系统的授权管理

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办理审核个人贷款申请、审核个人贷记卡和准货记卡申请、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和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诸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等业务时,才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除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情况之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而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个人信用报告并经常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查询符合规定,并定期向人民银行及征信中心报告查询检查结果。

四、异议处理

(1)个人征信异议的概念及种类

产生异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五种: 一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但个人没有及时将变化后的信息提供给商业银行等数据报送机构,影响了信息的更新;二是数据报送机构数据信息录人错误或信息更新不及时,使个人信用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有误;三是技术原因造成数据处理出错;四是他人盗用或冒用个人身份获取贷款或信用卡,由此产生的信用记录不为被盗用者(被冒用者)所知;五是个人忘记曾经与数据报送机构有过经济交易,因而误以为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错。

②异议的种类。

第 3 页

第一,认为某一笔贷款或信用卡本人根本就没申请过。包括他人冒用或盗用个人身份获取信贷或信用卡;信用卡为单位或朋友替个人办的,但信用卡没有送到个人手上;自己忘记是否办理过贷款或信用卡。

第二,认为贷款或信用卡的逾期记录与实际不符。包括个人的贷款按约定由单位或担保公司或其他机构代个人偿还,但单位或担保公司或其他机构没有及时到银行还款造成逾期;个人办理的信用卡从来没有使用过,因欠费而造成逾期;个人不清楚银行确认逾期的规则,无意识中产生了逾期。

第三,身份、居住、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异议申请人当初在申请资料上填的就是错误信息,而后来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却没有及时到银行去更新;个人信用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信息,系统未到正常更新时间。

第四,对担保信息有异议。包括个人的亲戚或朋友以个人的名义办理了担保手续,个人忘记或根本不知道;个人自己保管证件不善,导致他人冒用。(2)异议处理方法

①个人处理办法。个人信用报告有异议时,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个人信用报告的异议申请,个人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个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异议申请,代理人须提供委托人(个人自己)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权委托书。

您粗行处理办法。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个人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内部核查。

征信服务中心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如果没有发现数据库处理问题,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

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做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商业银行重新报送的更正信息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经过核查,无法确认异议信息存在错误的.征信服务中心不得按照异议申请人要求更改相关个人信用信息。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受异议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或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书面答复。

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征信服务中心书面答复和更正后的信用报告之日起z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转交。

对于无法核实的异议信息,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允许异议申请人对有关异议信息附注个人声明。(3)不同类型异议的处理

①个人基本信息存在异议的处理。如果个人对信用报告中涉及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有异议,个人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交异议申请。

第 4 页

②对个人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信息有异议的处理。如果认为个人养老保险金信息或住房公积金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直接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当地住房公积金中心核实悄况和更改信息,也可以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③对个人电信缴费信息有异议的处理。如果对个人电信缴费信息有异议.可以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及电信缴费收据直接到电信公司核实情况和更改信息,也可以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异议处理。

④对个人结算账户信息有异议的处理。如果对个人结算账户信息有异议,可以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到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金融机构核实情况和更改信息,也可以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异议处理。

⑤个人信用报告漏记了个人的信用交易信息的处理。如果个人信用报告翻记了个人的信用交易信息,个人可以通过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异议处理。

⑥信息滞后导致异议的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结算周期多以月为单位,相应地,个人信用数据库是每月更新一次信息。因此,最新的信用信息一般要间隔一个月以后才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展示出来。

⑦对异议处理仍有异议的处理。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在个人信用报告上发表个人声明;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津手段解决。

篇2:个人征信系统管理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基本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个人征信异议的是()。√

A 个人自己保管证件不善,导致他人冒用

B 个人不清楚银行确认逾期的规则,无意识中产生了逾期

C 他人冒用或盗用个人身份获取信贷或信用卡

D 个人信用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信息,系统未到正常更新时间

正确答案: D

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基本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个人征信异议的是()。

A 个人自己保管证件不善,导致他人冒用

B 个人不清楚银行确认逾期的规则,无意识中产生了逾期

C 他人冒用或盗用个人身份获取信贷或信用卡

D 个人信用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信息,系统未到正常更新时间

正确答案: D

篇3: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探讨

1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发展概况

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始于1992年。2003年底,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对信贷征信业的管理职责, 并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 的功能主要是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 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 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家商业银行和公共事业系统, 共有4类信息。分别是身份识别信息, 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贷款信息, 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信用卡信息, 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公共事业信息, 包括非银行信用信息、法院民事判决、欠税、固话缴费、手机缴费、缴纳水电燃气费用等。截止到2007年底, 征信系统已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

2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其建立和发展, 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该系统为纳入系统的自然人建立了一个“信用档案” (即个人信用报告) , 实现了征信报告使用者 (商业银行) 和被征信者 (借款人) 的双赢。一方面, 有助于商业银行快速实现异地跨行业的信用查询, 防止交易风险, 预防金融违规交易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 可以节省借款人的时间, 方便其更快速地获得借款。现在, 无论是贷款买房、买车, 或者是申请信用卡, 商业银行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而且, 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领域拓展, 已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可以说, 个人征信系统建立, 对促进个人重视自己的诚信行为, 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3当前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信息采集缺乏立法保护

目前,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尚没有一项法律或法规为征信活动提供直接的依据, 使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信息披露方面无法可依。在缺乏法律保障和规范的情况下, 对涉及诸如政务公开信息与国家秘密、企业公开信息与商业秘密、消费者公开信息与个人隐私等问题难以界定和操作。当前银行、电信、保险、工商、税务等均认为自身最具有征信的资格和能力, 各自为阵, 造成征信主体多元化、利益被分割、谁也不具有公信力。没有法律保障的个人征信体系, 对个人信用的采集极容易演变成“霸王条款”。与多数数据库一样, 个人征信系统肯定要走向商业化, 一旦对普通企业级用户有偿开放, 管理不善的话, 后患无穷。

3.2信息采集渠道单一, 缺乏公正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 (1805人参加) 显示, 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 69.7%的人不太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93.4%的人认为, 对于即将成为“黑户”的客户, 银行有责任提前告知;83.9%的人表示, 最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 (6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诸如明明是银行的操作失误, “不良记录”的烦恼却让客户来“扛”的案例。公民个人信用档案是如此的敏感和重要, 然而当前的央行征信系统只单方面从银行、电信等机构采集资料作为信用惩罚依据。以手机欠费行为为例。2007年初, 央行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 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 此举意味着手机欠费记录作为不良信用信息, 进入到央行的个人信用档案。众所周知, 电信收费领域一直以来饱受非议, 名目繁多的价格欺诈、乱收费、多收费, 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并经常引起消费者投诉。试问, 一个连自身信誉都无法保证的行业, 又如何能为他人征信?如果银行只听取电信的“一面之词”, 并作为“污点”记入个人征信档案, 被征信方往往在未告知或告知不充分的情况下, 就被单方面判定为信用不良, 显然有失公平。

3.3信用记录的标准过于草率

银行都以个人实际发生的银行交易结算过程信息、社保信息、话费信息等, 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记录依据和评判标准。在现实生活中, 不良信用记录似乎很容易产生, 比如办理某些银行的信用卡, 不启用虽然不收首年年费, 但是第二年开始是要继续收年费的, 而且是直接在透支额度里扣, 有了一定数额的透支后银行又不一定会告知, 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就有了逾期的不良记录。而商业银行无法区分这些数据是恶意还是非恶意的, 出于谨慎经营的考虑, 就将这些数据都作为恶意信息进行记录, 进入央行征信系统的黑名单。实际上, 偶尔轻微延期或者违约行为, 并不意味着个人诚信有问题。这种粗浅的评价标准, 却将大多数人打上不良信用记录的烙印, 造成的是多数人不诚信的社会局面。

3.4征信者本身也是利益关系人, 丧失征信公正性

上述银行与电信企业联手的征信活动, 电信企业既是征信信息的提供、经营者, 又是征信行为的利益一方 (借此催交电话费) , 如此一身而两任,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 不具备征信本身应该具体的中立、客观、公正的要件。而且央行征信系统不仅通过商业银行及电信部门, 今后还将通过、水、电、煤、法院等机构取得征信数据。试想, 如果继电信之后, 诸如自来水企业、电力等强势的机构也可以通过“征信系统”给公众施加压力, 动不动就号称将不良记录调入“征信系统” 也不管这个费那个费的收得是否无理。那么必然会产生垄断企业利用征信来对公众进行新一轮的掠夺。而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与纠正, 将使公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征信系统的失信直至崩溃。

4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议

4.1尽快对个人征信进行立法

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设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 其数据的收集、公开、使用、个人隐私的保护等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 如何征信, 采集哪些内容, 怎样确保征信信息准确, 如何保障被征信人的权利, 必须由国家立法来解决。美国是一个个人征信体系非常发达的国家, 但它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的。至今, 美国已经颁布了《隐私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十多部相关法律, 来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披露。因此, 在还没有相关法律保障的情况下, 哪些内容应纳入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应该十分慎重。对个人征信立法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 (1) 明确信用专业机构可以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 (2) 界定与政府信用信息相关的国家秘密、与企业信用信息相关的商业秘密以及与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相关的个人隐私, 并明确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特殊信用信息的保护措施; (3) 明确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 (4) 对信用专业机构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4.2赋予被征信者对征信活动的知情权

在一个信用体系很健全的国家, 个人信用档案直接影响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其合法权必须予以维护。笔者认为, 个人征信系统不能由银行单方面说了算, 更不能由某些垄断企业和单位说了算。银行作为经营者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提醒信用风险的社会责任, 在将不良记录提供给征信系统前, 应该建立善意确认制度, 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当事人, 给当事人提供异议和申辩的机会与渠道, 同时减少征信机构和被征信者之间的纠纷。个人征信中心应提高服务意识, 充分尊重企业和自然人的知情权, 赋予被征信者及时消除错误信息、更新过时信息的权利。当然, 信用信息透明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不能调和, 以美国的信用立法为例, 既有《信息自由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案来强化信息公开, 又有《隐私法案》、《隐私保护法》、《财务隐私权利法》等法案具体划定了个人隐私的范围。根据这些法律, 不仅公民有权随时查阅自己的信用记录, 在发现记录内容不实时也可以申请更改。而信用局在出具一份对个人不利的信用记录时必须通知本人, 公民一旦发现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4.3积极引入第三方征信机制

从征信体系建设完备发达的许多国家的普遍经验来看, 要实现 “征信”之信——比如信息来源的正当可靠、信息发布的平衡公正、信息的不被滥用等, 一般都离不开这样两个方面:其一, 对征信机构及其征信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维护消费者对征信信息的知情权、质询争辩权。其二, 保证征信机构独立的第三方身份, 并且征信机构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竞争。因此, 必须引入独立于利益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征信机制。第三方征信机制的合理性在于超越于具体的利益冲突, 其衡量的标准是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 而不仅仅是利害相关的一方压制另一方的工具, 第三方征信机构按照相应的评估准则, 对某个利益相关者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 不做任何诱导性评论, 向授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各种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 在一定范围内依法共享信用信息。由于第三方征信机构并不具备市场垄断的资本, 所以迫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保持公正。

5结论

“民无信不立”, 毫无疑问, 信用建设十分重要。个人征信系统是金融企业防范风险的工具, 但同时也与公民财产、隐私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在其建立及使用的过程中, 还应多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个人征信系统的成功建立, 应在立法的基础上, 一方面保证系统的透明度以及公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 还要保障公民对个人信用记录有质疑、申诉以及矫正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评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不能为垄断行业助威”[N].南方都市报, 2007-04-23.

[2]个人信用档案不能单方面建立.新京报, 2008-6-10.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个人征信”.金羊网, 2008-06-1214:31:49.

篇4: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个人征信是社会信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调控和监管的基础。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对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约束和规范个人信用行为,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自身的感受谈谈对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1.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调查大家对征信系统的了解情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从调查情况来看,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68.2%的人听过征信系统,但是只有14.2%的人对此很了解,而针对是否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这个问题,有40.9%的人完全不了解,只有18.6%的人能够全面掌握。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推进,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用记录,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了解造成自己信用出现污点的原因,知道如何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以及怎样解决出现的不良信用记录呢?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征信宣传工作还存在空白。

2.个人合法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随着征信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报告,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通过统计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人并不是故意违约,有些是自己疏忽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还款提醒造成的,有些甚至是被他人借用、盗用、伪造自己的身份证等证件申请过信用卡或是贷款而导致欠款发生。因为没有及时的获取自己违约的信息即便消费者有心改正也已经错过时机。由于个人的知情权缺乏有效的保护,不知现在征信机构记录的不良信用记录里有多少属于客户不知的“待商榷”内容。

3.信用记录单方面说了算

目前个人信用信息记录是由银行或是某些垄断企业和单位报送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用报告的真实性就让人怀疑,而实际上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由于与银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就有客户的信用记录中出现了“透支耍无赖屡催不还”的恶劣评语从而影响到了个人信贷。如果信用评价的权利掌握在强势部门的手中仅凭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机构,很难想象如何能保证对个人关系至深的信用评价是谨慎而不是轻率的作出的,如何能保证信用信息的客观、真实。

4.无法合理区分恶意和非恶意欠款导致的不良记录

从目前的征信系统设计来看,只要是存在拖欠违约的行为,信用报告上就存在不良记录,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信贷行为。而实际上有些消费者总体表现出良好的信用习惯,但却因为偶尔忘记还款或者其他客观因素无法还款造成不良记录,如果不能对不良记录的产生是源于个人主观恶意还是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只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尽管可以使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却违背了发展征信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个人的信用状况,方便消费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从事经济金融交易的初衷,使得非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而实际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丧失获得贷款的机会。

二、对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1.加大对征信系统的宣传

在征信系统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让消费者对征信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民银行应该协同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征信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实地宣传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征信系统,特别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征信系统的重要性,甚至根本没听说过征信系统,这更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可以组织人员编排穿插了征信知识的文艺节目,以更通俗、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征信知识。

2.建立一个准确公正的个人征信系统

征信报告直接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因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由于个人信用资料收集范围广、来源渠道多、持续时间长、内容变化快要保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本身就是个难题。如果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建立在错误数据基础上的个人征信系统就彻底丧失了使用价值。因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保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放在首位。避免因数据错误影响到消费者的日常信贷活动,导致利益受损。报数机构和征信机构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防范和纠错机制,在工作流程上设计一套完善的填报制度,尽最大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错误,而一旦出现错误则应该迅速启动纠错机制,及时为消费者纠正错误,消除影响,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正当权益。

个人信用制度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保公正。这首先要求信用制度要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应该得到保护。如果说消费者要在办理个人信贷时才能发现对他不利甚至错误的记录被收集到个人信用档案里,而此时改正为时已晚。在实践中,要让每个消费者的知情权都得到保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目前各大银行既然能够每个月给客户寄送账单外带小广告,那么对存在违约风险的客户尽到告知的责任并不是难以完成的工作。其次,对于利用个人信用貸款来开展生产和经营的个体工商业者和广大农户,征信体系在建设中就应该考虑这部分人的具体实情,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户和小本经营的个体工商业者来说,存在信用违约纪录可能是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无力偿还所欠贷款,真正公平的征信系统应该给予这部分人一定的还贷缓冲期,在缓冲期内还款都不会影响其信用记录。只有切实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确保征信系统是在一个透明公正的环境中运行的,才能确保征信系统是公平公正的。

3.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分模型

一个合理的信用评分模型应该能够合理区别信用恶意和非恶意贷款,区分不同违约期限从而区别对待。银行应综合欠款的金额、时间、次数、情节的严重及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程度等多方因素,在模型中设置不同的参数把信用分成轻重不同的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信用评分报告,避免因轻微的、不构成危害的逾期记录而造成不必要的信用危机。

4.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征信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征信立法重点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个人信用档案收集的个人信用资料属于个人隐私,国家应该对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个人信用的评定、个人信用数据的使用和披露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各种违法以及破坏公民隐私的行为,制定制裁措施。由于个人信用档案收集的个人户籍资料和税务资料属于国家机密,国家也应当对这些机密的保护和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要明确监督管理。内容应包括监督管理权的归属、监管方式和监管法律责任规范、征信机构资质、市场准入从业范围、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从业管理等。

篇5:个人征信系统操作说明

联社已将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上海数据中心)》的用户设置完毕,以后就能正常查询客户的个人信用记录。

一、用户基本信息

1、每个信用社为一个用户,用户名为基层信用社各主任室电话号码,前面加区号04512、密码为12345678,用户第一次登陆时都需要重设

3、用户姓名为信用社主任姓名

4、所属部门为信用社名称(如阿什河信用社)

5、电话号码为各社(部)营业室电话号码,前面加区号0451

二、信用报告查询

1、点击“信息查询”中“单笔信用报告查询”

2、进入界面后按身份证填写姓名

3、证件类型默认身份证

4、输入身份证号码,新、老身份证都有效,查询时最好都查询一遍

5、查询原因中任选一项即可

接下来就可以查询并打印客户的信用报告。

篇6: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介绍

(一)什么是征信?为什么需要征信?

如果您向银行借钱,那么银行就需要了解您是谁;需要判断您是否能按时还钱;以前是否借过钱,是不是有过借钱不还的记录等。征信出现前,您要向银行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单位证明、工资证明等;银行的信贷员也要打电话给您单位、上门拜访......两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银行才会告诉您是否给您借钱。真是银行累,您也烦,借钱可真够麻烦的。

现在好了,征信出现了,银行了解您信用状况的方式变简单了:他们把各自掌握关于您的信用信息交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汇总,由这个专门的机构给您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再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之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是征信,为的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快点儿给您办事。有了征信机构的介入,有了信用报告,您再向银行借钱时,银行信贷员征得您的同意后,可以查查您的信用报告,再花点时间重点核实一些问题,便会很快告诉您银行是否提供给您借款。银行省事,您省心。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是建立您的“信用档案”,)并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专门机构。

(二)征信对您有什么好处?

节省时间。银行需要了解的很多信息都在您的信用报告里了,所以就不用再花那么多时间去调查、核实您在借款申请表上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了。所以,征信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给您节省时间,帮您更快速地获得借款。

借款便利。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您的信用报告反映您是一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银行肯定喜欢您,不但能提供贷款、信用卡等信贷服务,还可能在金额、利率上给予优惠。

信用提醒。如果信用报告中记载您曾经借钱不还,银行在考虑是否给您提供贷款时必然 要慎重对待。银行极有可能让您提供抵押、担保,或降低贷款额度,或提高贷款利率,或者拒绝给您贷款。如果信用报告中反映您已经借了很多钱,银行也会很慎重,担心您负债过多难以承担,可能会拒绝再给您提供贷款。由此提醒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觉积累自己的信用财富。

公平信贷。征信对您还有一大好处是,帮助您获得更公平的信贷机会。征信中心提供给银行的是您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让事实说话”,减少了信贷员的主观感受、个人情绪等因素对您贷款、信用卡申请结果的影响,让您得到更公平的信贷机会。

(三)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信用,主要是指借钱还钱、先消费后付款等经济活动;征信指的是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借钱,通过第三方机构将每个人的信用信息集中起来,在需要的时候供您和信贷机构使用。

二、谁决定您能否获得贷款?

(一)决定您是否能获得贷款的机构:信贷机构?征信中心?

决定您能否获得贷款的是银行等信贷机构。征信中心只是如实地提供您的信用报告,作为银行等信贷机构决定是否给您贷款的重要参考之一。

(二)银行根据什么做出是否给您贷款的决定?

银行决定是否给您贷款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银行的信贷政策:即某家银行愿意给哪类人群贷款。比如有些银行愿意给在校学生发放信用卡,有些银行则不愿意。银行的信贷政策由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及其市场定位等因素决定。

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人的工作性质、居住状况、财务状况等;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人当前的负债水平;是否曾经有过借钱不还的信用历史等。

因此,您的信用报告只是帮助银行做出信贷决定的参考之一,并不是唯一依据。

(三)如果银行以“有不良记录”为由拒绝给您贷款怎么办?

如果银行以您“有不良记录”为由拒绝给您贷款,您可以请银行讲明是由于您的哪一笔或哪几笔不良记录拒绝给您贷款。

三、您了解个人信用报告吗?

(一)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是您的“信用档案”,全面、客观记录您的信用活动,如偿还贷款本息、信用卡透支额的情况等。主要包括以下信息:您的基本信息:包括您的姓名、证件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这些信息告诉商业银行“您是谁”。

友情提示: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请您不要随意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因为身份证 件号码是信用报告的重要标识信息。同时,请您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准确如实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动及时与银行联系进行信息更新,这既帮助您预防身份欺诈、冒用,又帮助商业银行准确核实您的身份。

您在银行的贷款信息:您何时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还了多少款,还有多少款没还,以及每月还款情况等。

您的信用卡信息:您办理了哪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以及您还款的记录等。

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信息:您的姓名、证件号码、开户银行代码、开户日期等,不包括您结算账户的存取款、转账支付和余额信息。

您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记录:计算机会自动记载“何时、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您的信用报告。

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推进,除了以上信息外,您的个人信用报告还将记载您的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社会保障信息、是否按时缴纳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二)我能看自己的信用报告吗?

当然可以。

(三)我怎样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您需要本人带上有效身份证件,前往人民银行株洲支行的征信管理部门查询。(地址:株洲市天台路11号 联系电话:8839804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夏季3:00-6:00)。

(四)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收费吗?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中心给您提供的一种服务,所以原则上需要收取一定成本费用,但目前暂不收费。

(五)哪些人会有信用报告?

办理过贷款、信用卡、担保业务的人。

(六)除了我自己以外,还有谁能看到我的信用报告?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审查您的信贷申请时,可以看您的信用报告,但必须经过您的书面授权;如果您已经是某家商业银行的借款客户,或持有它的信用卡,这家商业银行也可以看您的信用报告,但不需要经过您书面授权。当然,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提供给其他机构看。

(七)个人信用报告是哪个机构提供的?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它是人民银行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及相关服务。

四、个人信用报告出错了怎么办?

(一)个人信用报告为什么会出错?

首先要相信没有人会故意弄错您的信用报告。出错的原因可能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您自己提供了不正确的信息给银行;二是别人利用各种违规手段,盗用您的名义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三是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柜台工作人员可能因疏忽而将您的信息录入错误;四是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技术性错误。

(二)个人信用报告出错了怎么办?

您可以通过三种渠道反映出错信息,要求核查、纠正:一是由您本人或委托他人向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二是直接向征信中心反映;三是可以委托直接涉及出错信息的商业银行经办机构反映。

如果您对最终处理结果有争议,您可以向征信中心申请在您的信用报告中加入个人声明。如果您认为征信中心提供错误信息损害了您的利益,而且向征信中心反映后仍不能得到满意解决,您还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反映,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法 律手段维护您的权益。

(三)个人信用报告出错会影响您一生的信誉吗?

个人信用报告可能会出现错误,在错误更正前,可能会给您带来暂时的不便;但一经更正,错误信息将不再反映在您的信用报告中,因而也就不会影响您一生的信誉。

(四)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质量,您能做什么?

篇7:个人征信系统管理

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紫云县联社:

按照《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考核办法的通知》(黔农信办发[2010]200号)文件要求,我社对自开展个人征信系统工作以来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社一直以来都在客户的授权下,使用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客户的信用报告,并根据报告的情况来决定贷款发放的额度。但只是针对担保或按揭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还未使用过征信系统,从2010年8月9日开始,不管是担保、按揭贷款,还是信用贷款(包括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我社都做到在客户的授权下,对每个贷款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查询;

二、我社个人征信系统专职人员有两人,其中A角为杨斌,B角为何津锦;

三、我社不存在多人共用一个用户的情况;

四、我社均按客户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征信系统查询,不存在客户名称与身份证件不一致的情况;

五、关于柜面录入

1、从2010年9月以来,做到了证件类型与证件号码相匹配;

2、证件号码都是用半角字符录入;

3、在录入客户名称与证件号码时,没有录入其他字符;

4、授信额度与客户申请的贷款额度相一致,并保证了贷款付息账号客户号码与贷款账号客户号码相同;

六、2010年9月以来,基本做到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都填列《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登记表》,并签收,且信用报告与客户的档案资料一起装订保管;

七、自使用个人征信系统以来,我社并未收到客户的异议申请,也未收到人民银行协查函;

八、我社自使用征信系统以来,并未发生将个人信用信息告诉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也未发生违规向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或违规提供查询获得的客户信用报告。

以上是我社对开展征信工作以来的自查情况。虽然做好此项工作我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社将逐步规范和完善此项工作,以降低我社信贷风险,并为其他信用报告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

特此报告

宗地信用社

篇8: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分析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发展, 以及对每一位受贷者信用情况了解的迫切需求和现代通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 中国征信系统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几年的努力, 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8月底完成率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经过一年的试运行, 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截至2011年底, 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约8亿人, 全年累计查询次数为2.4亿次;全国共为1.4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评定了9300万信用农户, 8100万农户获得贷款, 余额达1.5万亿元;20多个省 (市) 100多个地 (县) 开展了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但是个人信用数据库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 尚未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个人征信体系。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很低, 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共享制度还未建立,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执法及对信用行业的管理、监督和对失信行为的法律规范、约束和惩罚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

2我国个人征信系统问题分析

2.1 征信法律体系不完善, 法规建设滞后

迄今为止, 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一方面, 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个人征信数据库中, 个人信息采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内部自查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查询档案资料管理不够健全, 查询登记簿未建立或登记不准确, 一些银行虽然在制度中明确了要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但在实际工作中, 基本没有对此项工作开展过专项检查, 或检查了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检查结果。而且目前我国也没有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

2.2 信用数据的分割与封闭, 制约个人征信业的发展

各部门基于安全和部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 主观上造成了信息分割的局面。银行信贷征信数据信息的采集涉及面广, 它主要来自于银行、企业、工商、税务、公安、财政等部门, 但由于银行信贷征信建设的社会性没有很好的体现, 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 使得信用数据的征集、取得较困难。此情况也导致了信用信息比较分散, 征信数据也容易流失。而在信息分散的情况下, 信用中介机构若想获得全面真实的个人信用信息, 就必须首先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而商业银行的盈利机制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 使得银行在现实中进行信贷决策时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 却不大重视与其他银行共享信用信息, 这就易导致信息共享中的“搭便车”现象长期持续。

2.3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 没有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加上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有时缺乏真实性, 对银行而言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又极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即那些寻找消费信贷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借款者, 往往资信状况不太好, 导致银行对信贷客户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为“逆向选择”;从银行角度看, 借款人得到贷款后, 可能从事风险非常大而银行又不宜介入的活动, 从而改变之前与银行方面商定的借款用途, 这为“道德风险”。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

3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3.1 加快完善征信法律法规, 加强征信监管

进一步加快征信立法进程, 健全约束机制, 规范征信业务管理和操作行为, 以制度促进、规范征信行业的自律。尽快规范征信市场, 建立健全征信立法。要尽快出台一部关于征信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并完善其中的一些法规细则。同时应完善民事法律中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 应加快出台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合法的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要加快落实对央行信贷征信监管权的授权;统一征信业的技术标准, 并建立部门间和区域间的共享机制, 逐步形成征信市场的规模效益。建立重点人群个人信用档案, 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3.2 实现信用数据的共享机制

我国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是征信标准化。目前就我国而言, 共享机制应结合我国信用环境的客观实际, 应选择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复合机制。应继续对我国信贷市场进行结构调整, 为信用信息的共享创造良好的基础。而在信贷市场结构失衡、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提供信息的机构以足够的报酬, 以加强商业银行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主动性, 使其了解到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与他行共享的好处。而对于目前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的数量、质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提供有效信用信息的银行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3.3 积极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通过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来完善个人信用信息体系, 赋予消费者维护自身公平正义更多的法律武器;还可以从诉讼手段上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保障手段。首先应加快金融立法, 并根据巴塞尔等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法律, 以加强对银行操作风险和市场纪律的约束和监管, 明确法律责任, 防范道德风险。

4结束语

我国应建立健全与个人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为征信制度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一个完善的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 联合各征信机构, 使不同地域间、区域间的征信业务互相渗透, 并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征信机构和征信网络。加强个人征信活动方面的规范, 比如征信范围、程序、原则、记录情况、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和个人隐私保护等。个人信用征信工作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所以需要全民的支持与参与。同时要加强信用知识的普及, 加强全社会的道德教育, 特别应注重对个人信用的培育。为把我国培育成诚信型社会而努力。

摘要: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 征信系统已初具规模, 个人征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例如个人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数据的封闭与分割, 掌握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各自为政, 没有实行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银行对个人信息不对称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通过研究这些来达到对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并建议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发展的步伐, 以降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信用成本。

关键词:征信体系,逆向选择,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文臣, 郭东来.个人征信系统在基层商业银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问题探讨, 2010, (4) :26-27.

[2]方丰霞, 黄清.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 2009.

[3]刘玲.加快我国银行系统征信体系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 2009, 29 (6) :45-49.

[4]巫卫.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81-82.

[5]高有为.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离不开征信体系建设[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6]余建军, 陈志宏.构建银行征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J].调研报告, 2007, (5) :62-63.

[7]镡方东.试析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行为及其治理对策[J].东岳论坛, 2008, 29 (5) :152-155.

[8]张荣刚, 梁琦.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与征信体系构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12) :37-41.

[9]孙纬新.关于银行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8 (2) :36-37.

上一篇:《安全演习》下一篇:天津首届开海节策划草案